CN108938170B -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8170B
CN108938170B CN201810912837.1A CN201810912837A CN108938170B CN 108938170 B CN108938170 B CN 108938170B CN 201810912837 A CN201810912837 A CN 201810912837A CN 108938170 B CN108938170 B CN 1089381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bevel gear
plate
cavity
pati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128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8170A (zh
Inventor
和艳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Original Assignee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filed Critical Henan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Priority to CN20181091283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381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381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81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81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817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5/00Orthopaedic methods or devices for non-surgical treatment of bones or joints; Nursing devices; Anti-rape devices
    • A61F5/01Orthopaedic devices, e.g. splints, casts or braces
    • A61F5/04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 A61F5/05Devices for stretching or reducing fractured limbs; Devices for distractions; Splints for immobilis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rsing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脊柱固定架不能同时兼顾将患者身体较好的限位在架体上以及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架体横向两侧纵向间隔设有左右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两左右卡紧装置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架体上横向一侧的第一弹性弧形板,第一弹性弧形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且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第一弹性弧形板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构成竖向卡紧装置,该左右卡紧装置可将患者在水平位置上进行较好的限位,该竖向卡紧装置可在竖向位置将患者身体进行较好限位的同时又不影响患者呼吸,使患者身体稳固的定位到固定架上。

Description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脊柱损伤急救时的固定装置,属骨伤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背景技术
人体肢体损伤是经常发生的,特别是在矿山、建筑工地和交通事故多发地段,损伤发生后,必须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救治。对伤势较重者,例如,肢体损伤伴有骨折、失血等情况的患者,需要在事故现场采取临时措施紧急止血,用适当的措施固定肢体,然后再运送才较为安全。如果处理不当,会加重患者的损伤程度。对颈椎患者的运送,一般采用运送板,所谓运送板实际上就是担架或一副木板。在将躺于地上的伤者抬到运送板上时,必须非常小心,以防骨折处因搬动不当或幅度过大而产生异常,引发脊髓继发损伤。目前大多数情况下对脊柱受伤患者采取将患者固定在一个平板上,一人抬躯干和下肢,另一人扶持头 颈部,将患者抬到运送板上后,然后依次垫紧头部两侧的固定垫,用四头带固定头颈部、双肩部及腰部等。这不仅使操作烦琐,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而且依然存在隐患,搬动与运送时仍需处处小心,因为患者脊柱已经破坏在进行二次搬运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对脊柱造成二次破坏,进而会对患者造成进一步的损伤,将患者抬到平板上时通常情况下采用绷带将患者勒紧然后固定在平板上,此举虽然可以将患者固定在平板上,但是由于绷带弹性较大,医护人员在运送患者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颠簸,此时患者身体会随着平板一起上下起伏,这对于患者受伤的脊柱会产生进一步损伤,若用较硬材质的装置将人体固定到平板上,此时能将患者身体较好的紧固不会因颠簸在平板上相对于平板发生竖向位移,但是也带来了问题,材质较硬的装置会将患者腹部卡紧,导致患者呼吸不顺畅,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给患者带来进一步损害,因此一种能将患者身体在竖向进行限位又不影响其正常呼吸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便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该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左右相互对称设置的架体,架体上设有左右两侧卡紧装置,可将患者身体在水平位置上进行较好的固定,再一个架体上横向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弹性弧形板且第一弹性弧形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所述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第一弹性弧形板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构成竖向卡紧装置,该竖向卡紧装置可将患者身体较好的固定在架体上且不会因运送过程中颠簸而导致患者身体相对于架体发生竖向的位移,该竖向卡紧装置在将患者进行竖向限位的同时不影响患者本人进行正常呼吸,较好的解决了传统的脊柱固定架所遇到的问题。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上横向两侧分别纵向间隔设有左右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两左右卡紧装置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架体上横向一侧的第一弹性弧形板,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且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构成竖向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左右卡紧装置和竖向卡紧装置分别经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双轴驱动电机连接,该左右卡紧装置能够从患者左右侧夹持患者,该竖向卡紧装置从上侧限制患者相对架体的竖向位移,该阻尼装置通过第二弹性弧形板能配合患者因呼吸而产生的胸腔起伏而进行竖向移动,且该阻尼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因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而进行调节,使其始终与患者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相配合,从而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又能限制患者相对架体的竖向位移。
优选的,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弧形板下端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一矩形筒,所述第一矩形筒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所述第一矩形筒上端面靠近横向两侧的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薄板,两所述第一薄板相向一侧壁滑动配合有第二薄板且两第二薄板相向一侧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转动连接于第一薄板上,两所述第一薄板相背一侧壁中间部位设有下端开口的矩形槽且矩形槽纵向两侧壁之间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圆柱形杆,所述第一圆柱形杆上套设有扭簧且扭簧一端抵触于第一矩形筒纵向一侧壁,另一端抵触于矩形槽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薄板下端面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弹簧且第一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活塞上端面,所述第一矩形筒上端面纵向两端固定有矩形挡板。
优选的,所述架体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腰部支撑板、及腿部支撑板,所述腰部支撑板承托部位呈斜面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腰部支撑板相互配合构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凹槽形,位于同侧的腰部支撑板与头部支撑板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头部支撑板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L形杆上且两第一L形杆置于头部支撑板与腰部支撑板外界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两所述腿部支撑板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腿部支撑板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L形杆上且两第二L形杆远离头部支撑板一端经第二电动伸缩杆连接,两所述腿部支撑板面向头部支撑板一侧转动连接有沿腿部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且第一圆筒面向头部支撑板一侧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通过螺纹配合于与其相对应的腰部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左右卡紧装置包括横向间隔设置在腰部支撑板斜面上的滑孔,所述滑孔底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且第一齿条远离另一腰部支撑板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矩形筒,所述第二矩形筒内滑动配合有第三薄板且第三薄板下端面与第二矩形筒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三薄板上端连接有与滑孔纵向两侧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弹性弧形板,靠近头部支撑板的两第三弹性弧形板相向一侧设有与双轴驱动电机控制器相连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滑孔纵向两侧壁之间开设有与斜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滑道且第三弹性弧形板纵向两侧连接有滑动配合于第一矩形滑道内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孔纵向两侧壁之间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经第一传动机构由双轴驱动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所述腰部支撑板相背侧且沿平行于腰部支撑板底壁设置的矩形板,所述矩形板上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不通透的第一矩形孔且第一矩形孔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轴,所述第一轴上套固有第一弹性弧形板且腰部支撑板与第一矩形孔相对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弹性弧形板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矩形板内靠近腿部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一腔体且第一腔体底壁上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轴,位于两所述左右卡紧装置之间的腰部支撑板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轴置于第二腔体内,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且第三电动伸缩杆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腔体底壁上的第二锥齿轮且第二锥齿轮啮合有套固在双轴驱动电机面向第一轴一侧输出轴上的第三锥齿轮,所述双轴驱动电机固定于第二腔体底壁上,所述第一轴面向腿部支撑板一端置于第一腔体内且第一轴上套固有涡轮,所述第二轴远离双轴驱动电机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涡轮配合的蜗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腔体内且沿腰部支撑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轴,所述双轴驱动电机背离第三锥齿轮一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且第四电动伸缩杆上套固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三轴上套固有与第四锥齿轮相配合的第五锥齿轮,初始状态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上设有触发装置,当触发装置被触发后该触发装置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收缩和第四电动伸缩杆伸出,分别驱动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脱离和第四锥齿轮与第五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三轴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且双轴驱动电机经第三轴驱动第一齿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设置于两第一弹性弧形板相配合一端下端面的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矩形孔底壁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圆筒且第二圆筒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圆柱形杆,所述第二圆柱形杆置于第二圆筒内一侧周向两端水平设有两第二滑块且第二圆筒上设有与两第二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圆筒底壁与第二圆柱形杆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其中一个第二滑块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且与第二矩形孔底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圆柱形杆,所述第三圆柱形杆向上穿出第二矩形孔底壁且穿出一端标有刻度线,位于另一第二滑块上方的第二矩形孔底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三螺杆且第三螺杆置于第二矩形孔内面向第二滑块一侧固定有与第三电动伸缩杆控制器和第四电动伸缩杆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板靠近第一L形杆一侧设有第三腔体且第三腔体内靠近腰部支撑板一端底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第三腔体远离驱动电机一端侧壁上的第四轴,第四轴上套固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啮合有滑动配合于第三腔体底壁上的第二齿条,所述头部支撑板远离第一L形杆一端设有与第二齿条滑动配合且上端开口的第二矩形滑道,所述第二矩形滑道与第三腔体连通,所述第二齿条靠近第二矩形滑道一端固定有头部卡紧板且头部卡紧板下端面与头部支撑板水平部分上端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矩形滑道远离头部卡紧板一侧壁设有第三矩形孔且第三矩形孔内滑动配合有固定在第二齿条上的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三矩形孔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四弹簧,所述头部支撑板远离腰部支撑板一端设有与第三腔体间隔平行设置的第四腔体,所述第四轴穿过第三腔体纵向侧壁且置于第四腔体内,所述第四轴置于第四腔体内一端套固有第六锥齿轮且第六锥齿轮啮合有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套固于转动连接在第四腔体底壁上的第五轴上,两所述第四腔体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且套筒一端固定于一个第五轴上,另一端轴向滑动连接于另一第五轴。
优选的,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与第四电动伸缩杆上周向两端设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块,第一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套固于轴承外圈且轴承内圈开设有与第四滑块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所述轴承内圈周向两端固定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弹簧且第五弹簧另一端连接于电动伸缩杆上。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架体,该架体可在不二次搬运患者身体的情况下将患者移动到固定架上,避免了传统的医护人员将患者抬到固定架上而进行的二次搬运对患者脊柱造成而二次损伤,对脊柱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较好的防护。
(2)本发明中在架体上设有左右卡紧装置,可以将脊柱损伤的患者在水平位置上进行较好的固定防止患者身体在水平位置上发生晃动,较好的本发明在架体上还设有竖向卡紧装置,该竖向卡紧装置可以将患者身体较好的固定在架体上,不随架体的上下颠簸而相对于架体发生竖向位置的移动,克服了传统的采用弹性较大绷带的方式将人体固定到架体上而由此人体与绷带共同产生晃动的问题,同时该竖向卡紧装置在将患者身体卡紧的同时也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解决了将患者身体在竖向进行限位的同时而不影响患者正常呼吸的问题。
(3)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可随不同患者身高的不同,调整架体的长度,使其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均可将其较好的固定在架体上,使该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适用性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腿部支撑板与腰部支撑板分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腰部支撑板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删去腿部支撑板后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二腔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双轴驱动电机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阻尼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阻尼装置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一薄板和第二薄板配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三腔体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头部支撑板内部传动机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腰部支撑板部分剖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一弹性弧形板与阻尼装置配合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二矩形孔剖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二矩形孔与第二圆筒剖视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四腔体剖视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电动伸缩杆和第四电动伸缩杆与锥齿轮配合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五轴与套筒配合示意图。
图中1:架体1,第一弹性弧形板2,第二弹性弧形板3,双轴驱动电机4,第一矩形筒5,活塞杆6,第一薄板7,第二薄板8,第一螺杆9,矩形槽10,第一圆柱形杆11,扭簧12,第一弹簧13,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腿部支撑板16,第一L形杆17,第一电动伸缩杆18,第二L形杆19,第二电动伸缩杆20,第一圆筒21,第二螺杆22,滑孔23,第一齿条24,第二矩形筒25,第三薄板26,第二弹簧27,第三弹性弧形板28,第一矩形滑道29,第一滑块30,第一齿轮31,矩形板32,第一矩形孔33,第一轴34,第一滑槽35,第一腔体36,第二轴37,第二腔体38,第三电动伸缩杆39,第一锥齿轮40,第二锥齿轮41,第三锥齿轮42,涡轮43,蜗杆44,第三轴45,第四电动伸缩杆46,第四锥齿轮47,第五锥齿轮48,第二矩形孔49,第二圆筒50,第二圆柱形杆51,第二滑块52,第二滑槽53,第三弹簧54,第三圆柱形杆55,第三螺杆56,第三腔体57,驱动电机58,第四轴59,第二齿轮60,第二齿条61,第二矩形滑道62,头部卡紧板63,第三矩形孔64,第三滑块65,第四弹簧66,第四腔体67,第六锥齿轮68,第七锥齿轮69,第五轴70,套筒71,矩形挡板72,第四滑块73,轴承74,第三滑槽75,第五弹簧76。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8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各示例性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横向两侧分别纵向间隔设有左右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两左右卡紧装置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架体1上横向一侧的第一弹性弧形板2,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且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3,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3构成竖向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左右卡紧装置和竖向卡紧装置分别经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双轴驱动电机4连接,该左右卡紧装置能够从患者左右侧夹持患者,该竖向卡紧装置从上侧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该阻尼装置通过第二弹性弧形板3能配合患者因呼吸而产生的胸腔起伏而进行竖向移动,且该阻尼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因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而进行调节,使其始终与患者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相配合,从而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又能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传统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通过救护人员将脊柱受伤的患者抬到固定架上,然后通过弹性较大的绷带将人体紧固在固定架上,此种方式带来了诸多的问题,由于采取弹性较大绷带固定的方式将人体紧固在固定架上,不可避免的在运送过程中固定架会产生上下颠簸,由于绷带弹性较大,因此会致使患者身体随着固定架的上下颠簸而相对于固定架发生竖向位移,即而达不到将患者身体紧固的效果,反而会进一步造成患者受伤的脊柱损害,再一个传统的脊柱固定架也不具有在水平位置上将人体进行夹持的功能,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架体1上横向两侧分别纵向间隔设有左右卡紧装置,该左右卡紧装置能够从患者左右侧夹持患者,位于同侧的两左右卡紧装置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架体1上纵向一侧的第一弹性弧形板2,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且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3,优选的,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第二弹性弧形板3均为弹性橡胶材质,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3构成竖向卡紧装置,该竖向卡紧装置从上侧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该阻尼装置通过第二弹性弧形板3能配合患者因呼吸而产生的胸腔起伏而进行竖向移动,且该阻尼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其呼吸频率快慢的不同而进行调节,使其始终与患者胸腔起伏速度的快慢相配合,从而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又能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一矩形筒5,所述第一矩形筒5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3,所述第一矩形筒5上端面靠近横向两侧的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薄板7,两所述第一薄板7相向一侧壁滑动配合有第二薄板8且两第二薄板8相向一侧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一螺杆9,所述第一螺杆9转动连接于第一薄板7上,两所述第一薄板7相背一侧壁中间部位设有下端开口的矩形槽10且矩形槽10纵向两侧壁之间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圆柱形杆11,所述第一圆柱形杆11上套设有扭簧12且扭簧12一端抵触于第一矩形筒5纵向一侧壁,另一端抵触于矩形槽10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薄板7下端面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另一端连接于活塞上端面,所述第一矩形筒5上端面纵向两端固定有矩形挡板72。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多个阻尼装置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面,具体的,第一矩形筒5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杆6且活塞杆6下端连接有与人体配合的第二弹性弧形板3,当脊柱受伤的患者平躺于该脊柱固定架上时,位于活塞杆6下端的第二弹性弧形板3刚好抵触于人体胸腔部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当患者吸气时,此时患者的胸腔因吸气向上扩张进而顶起活塞杆6使其沿第一矩形筒5向上滑动,活塞杆6向上滑动进而压缩第一矩形筒5内的空气进而给患者一定的阻尼,使活塞杆6向上沿第一矩形筒5滑动的过程中位于活塞杆6下端的第二弹性弧形板3始终与患者胸腔保持接触,即使在运送过程中脊柱固定架产生颠簸,人体胸腔对第二弹性弧形板3的作用力大于患者正常呼吸时胸腔对于第二弹性弧形板3的作用力,由于该阻尼装置的存在,活塞杆6仍然与人体正常呼吸时人体胸腔的上下起伏相配合,不会使患者身体相对于架体1产生相对位移;较好的,第一矩形筒5上端开口大小可调使其可根据不同患者呼吸频率的不同进行调整,在单位时间内患者胸腔将第一矩形筒5内的空气向外排出的速度大于在此开口状态下第一矩形筒5的出气速度时,该阻尼装置会给患者胸腔一定的阻尼,如果此时患者胸腔将第一矩形筒5内的空气向外排出的速度小于在此开口状态下第一矩形筒5的出气速度时,该阻尼装置对人体产生的阻尼较小,该阻尼装置失去作用,不能在竖向位置将患者身体较好的限位在架体上,针对于呼吸频率较快的患者由于其呼吸时胸腔起伏较快,相应的可使第一矩形筒5上端开口调大一些以避免开口过小导致该阻尼装置阻尼变大,影响患者的呼吸;针对于呼吸频率较慢的患者由于其呼吸时胸腔起伏相应的较慢,因此胸腔将活塞杆6向上顶起的速度也比较慢,相应的可将第一矩形筒5上端开口调小一些,若第一矩形筒5上端开口过大,导致该阻尼装置阻尼较小,不能在竖向位置对患者身体进行较好的限位;当患者在运送过程中遇到颠簸时,架体1颠簸的频率远大于患者正常呼吸时的频率,相应的患者身体随架体1上下起伏的频率远大于患者正常呼吸时的频率,此由于该阻尼装置与患者正常呼吸的频率相匹配,当患者身体起伏频率突然变大时,该阻尼装置给患者身体一定的阻尼,可较好的使患者身体在竖向位置进行限位;具体的,通过旋拧第一螺杆9,可使第二薄板8滑出或收缩至第一薄板7,从而达到调整开口大小的目的,当患者出气时其胸腔收缩活塞杆6也随之向下滑动,此时第一矩形筒5内产生负压,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转动连接于第一矩形筒5的两第一薄板7压缩扭簧12向下转动,此时第一矩形筒5上端开口变大,活塞杆6带动第二弹性弧形板3回落使第二弹性弧形板3始终与患者胸腔相贴合。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所述架体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及腿部支撑板16,所述腰部支撑板15承托部位呈斜面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腰部支撑板15相互配合构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凹槽形,位于同侧的腰部支撑板15与头部支撑板14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头部支撑板14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L形杆17上且两第一L形杆17置于头部支撑板14与腰部支撑板15外界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8,两所述腿部支撑板16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腿部支撑板16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L形杆19上且两第二L形杆19远离头部支撑板14一端经第二电动伸缩杆20连接,两所述腿部支撑板16面向头部支撑板14一侧转动连接有沿腿部支撑板16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21且第一圆筒21面向头部支撑板14一侧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螺杆22,所述第二螺杆22通过螺纹配合于与其相对应的腰部支撑板15。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传统的脊柱固定架先是通过医护人员或者施救者将脊柱受伤的患者抬到固定架上,然后再进行一系列的固定,但是在此过程中产生了二次搬运,若医护人员或施救者抬起患者的姿势不对,很容易对患者脊柱造成二次伤害,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不需移动患者即可将其置于固定架上,具体的,通过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8与第二电动伸缩杆20使其同步伸长,使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腿部支撑板16分离,通过施救者或医护人员移动该固定架将患者身体置于其中间部位,然后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8与第二电动伸缩杆20使其同步收缩,在收缩的过程中医护人员或施救者观察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腿部支撑板16与人体的配合,防止其夹住患者衣物或身体,在必要的时候将患者左右身体稍微抬起使左右两侧的支撑板更好的闭合,直至患者身体完全置于支撑板上方,此时已将患者置于固定架上,较好的,根据不同患者身高的不同可通过旋拧第一圆筒21使腿部支撑板16相对于腰部支撑板15发生位移变动,使其始终与患者身体相匹配,从而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
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左右卡紧装置包括横向间隔设置在腰部支撑板15斜面上的滑孔23,所述滑孔23底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24且第一齿条24远离另一腰部支撑板15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矩形筒25,所述第二矩形筒25内滑动配合有第三薄板26且第三薄板26下端面与第二矩形筒25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弹簧27,所述第三薄板26上端连接有与滑孔23纵向两侧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弹性弧形板28,靠近头部支撑板14的两第三弹性弧形板28相向一侧设有与双轴驱动电机4控制器相连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滑孔23纵向两侧壁之间开设有与斜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滑道29且第三弹性弧形板28纵向两侧连接有滑动配合于第一矩形滑道29内的第一滑块30,所述第一齿条24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孔23纵向两侧壁之间的第一齿轮31,所述第一齿轮31经第一传动机构由双轴驱动电机4驱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当患者置于该架体1上时,位于架体1横向两侧纵向间隔设置的左右卡紧装置,将限制患者身体在水平方向的位移,从而给与患者身体左右两侧进行夹持,具体的,双轴驱动电机4驱动第一齿轮31转动即而带动第一齿条24沿滑孔23底壁滑动,由于第一齿条24上竖向滑动配合有第三弹性弧形板28且第三弹性弧形板28滑动连接于与斜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滑道29,第一齿条24在滑孔23底壁滑动的同时,第三弹性弧形板28沿第一矩形滑道29滑动且第三弹性弧形板28沿第一矩形滑道29滑动的同时压缩位于第二矩形筒25内的第二弹簧27,优选的,第三弹性弧形板28为弹性橡胶材质,在第三弹性弧形板28向人体靠近的过程中,当设置于靠近头部支撑板14的第三弹性弧形板28上的接触式传感器触碰到患者身体时,接触式传感器(或压电式传感器)发出信号至双轴驱动电机4控制器使双轴驱动电机4停止工作,此时左右卡紧装置在水平位置上对患者身体进行了较好的限位。
实施例5,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所述腰部支撑板15相背侧且沿平行于腰部支撑板15底壁设置的矩形板32,所述矩形板32上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不通透的第一矩形孔33且第一矩形孔33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轴34,所述第一轴34上套固有第一弹性弧形板2且腰部支撑板15与第一矩形孔33相对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弹性弧形板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35,所述矩形板32内靠近腿部支撑板16一端设有第一腔体36且第一腔体36底壁上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轴37,位于两所述左右卡紧装置之间的腰部支撑板15上设有与第一腔体36连通的第二腔体38,所述第二轴37置于第二腔体38内,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且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40,第一锥齿轮40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腔体38底壁上的第二锥齿轮41且第二锥齿轮41啮合有套固在双轴驱动电机4面向第一轴34一侧输出轴上的第三锥齿轮42,所述双轴驱动电机4固定于第二腔体38底壁上,所述第一轴34面向腿部支撑板16一端置于第一腔体36内且第一轴34上套固有涡轮43,所述第二轴37远离双轴驱动电机4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涡轮43配合的蜗杆44。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第一弹性弧形板2转动连接于矩形板32且腰部支撑板15上设有与第一弹性弧形板2相配合的第一滑槽35,以配合第一弹性弧形板2转动进而限制患者身体的竖向位移,具体的,该第一弹性弧形板2套固于第一轴34上且第一轴34置于第一腔体36内一端套固有涡轮43,涡轮43啮合有蜗杆44且蜗杆44固定连接在转动连接于第一腔体36内的第二轴37上,第二轴3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且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40,第一锥齿轮40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腔体38上的第二锥齿轮41且第二锥齿轮41啮合有套固在双轴驱动电机4面向第一轴34一侧输出轴上的第三锥齿轮42,双轴驱动电机4转动通过第二传动机构驱动第一弹性弧形板2围绕第一轴34转动,进而在竖向位置限制患者身体的移动。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腔体38内且沿腰部支撑板15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轴45,所述双轴驱动电机4背离第三锥齿轮42一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且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上套固有第四锥齿轮47,所述第三轴45上套固有与第四锥齿轮47相配合的第五锥齿轮48,初始状态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上设有触发装置,当触发装置被触发后该触发装置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9收缩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伸出,分别驱动第二锥齿轮41与第一锥齿轮40脱离和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所述第三轴45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31且双轴驱动电机4经第三轴45驱动第一齿轮31转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初始状态第一锥齿轮40与第二锥齿轮41处于啮合状态,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处于分离状态,本发明中将患者身体置于架体1上后,首先通过双轴驱动电机4驱动第一弹性弧形板2将患者身体在竖向位置进行限位,当位于第一弹性弧形板2上的触发装置与患者身体接触被触发时,该触发装置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9收缩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伸出,分别驱动第二锥齿轮41与第一锥齿轮40脱离和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此时第一弹性弧形板2通过涡轮43与蜗杆44的自锁功能处于定位状态,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相啮合即而双轴驱动电机4带动第三轴45转动,第三轴45通过第一齿轮31驱动第一齿条24滑动,此时第三弹性弧形板28通过第一传动机构沿第一矩形滑道29内滑动,以达到在水平位置将患者身体进行限位的效果。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设置于两第一弹性弧形板2相配合一端下端面的第二矩形孔49,所述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圆筒50且第二圆筒50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圆柱形杆51,所述第二圆柱形杆51置于第二圆筒50内一侧周向两端水平设有两第二滑块52且第二圆筒50上设有与两第二滑块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53,所述第二圆筒50底壁与第二圆柱形杆5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54,其中一个第二滑块5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且与第二矩形孔49底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圆柱形杆55,所述第三圆柱形杆55向上穿出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且穿出一端标有刻度线,位于另一第二滑块52上方的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三螺杆56且第三螺杆56置于第二矩形孔49内面向第二滑块52一侧固定有与第三电动伸缩杆39控制器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具体的,第一弹性弧形板2在围绕第一轴34转动的过程中,当第二圆柱形杆51与人体接触后沿第二圆筒50滑动进而压缩第三弹簧54,由于第二圆柱形杆51周向两端设有第二滑块52,当第二滑块52触碰到固定在第三螺杆56底端的压力传感器时,此时压力传感器发出信号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9收缩与第四电动伸缩杆46伸出,以达到动力输出切换的效果,较好的,该压力传感器固定在第三螺杆56底端其位置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第三螺杆56的位置,进而调整触发装置被触发时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患者身体之间的距离,从而针对不同身体情况的患者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适用性大大提高,再一个位于第二圆柱形杆51周向两端的其中一个第二滑块52上固定有与第二矩形孔49滑动配合的第三圆柱形杆55,且第三圆柱形杆55置于第一弹性弧形板2上方标有刻度线,医护人员或施救者可直接观察第三圆柱形杆55上的刻度值,直观方便的了解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患者身体之间的距离,便于医护人员或施救者做出相应的判断,当需要将患者从固定架上转移时,医护人员首先控制双轴驱动电机4使其反转进而使左右卡紧装置与患者身体脱离,此时通过第三电动伸缩杆39控制器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9伸长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收缩,进而使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脱离,使第一锥齿轮40与第二锥齿轮41啮合,此时驱动第一弹性弧形板2转动使其与患者身体脱离,然后再通过控制第一电动伸缩杆18和第二电动伸缩杆20伸长,带动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腿部支撑板16分离,以达到在不移动患者的情况下使患者从架体上脱离的效果。
实施例8,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头部支撑板14靠近第一L形杆17一侧设有第三腔体57且第三腔体57内靠近腰部支撑板15一端底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58,所述驱动电机58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第三腔体57远离驱动电机58一端侧壁上的第四轴59,第四轴59上套固有第二齿轮60且第二齿轮60啮合有滑动配合于第三腔体57底壁上的第二齿条61,所述头部支撑板14远离第一L形杆17一端设有与第二齿条61滑动配合且上端开口的第二矩形滑道62,所述第二矩形滑道62与第三腔体57连通,所述第二齿条61靠近第二矩形滑道62一端固定有头部卡紧板63且头部卡紧板63下端面与头部支撑板14水平部分上端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矩形滑道62远离头部卡紧板63一侧壁设有第三矩形孔64且第三矩形孔64内滑动配合有固定在第二齿条61上的第三滑块65,所述第三滑块65与第三矩形孔64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四弹簧66,所述头部支撑板14远离腰部支撑板15一端设有与第三腔体57间隔平行设置的第四腔体67,所述第四轴59穿过第三腔体57纵向侧壁且置于第四腔体67内,所述第四轴59置于第四腔体67内一端套固有第六锥齿轮68且第六锥齿轮68啮合有第七锥齿轮69,所述第七锥齿轮69套固于转动连接在第四腔体67底壁上的第五轴70上,两所述第四腔体67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71且套筒71一端固定于一个第五轴70上,另一端轴向滑动连接于另一第五轴70。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较好的,在头部支撑板14上设有头部卡紧板63可将患者头部进行较好的定位,从而使患者的颈椎也进行定位,更进一步对患者受伤的脊柱进行较好的防护,具体的,设置在位于横向一侧的头部支撑板14内的驱动电机58驱动第二齿轮60转动即而第二齿条61在第二齿轮60的转动下沿与其配合的第二矩形滑道62滑动,即而带动头部卡紧板63移动,头部支撑板14远离腰部支撑板15一端设有与第三腔体57间隔平行设置的第四腔体67,直接经驱动电机58驱动的第四轴59置于第四腔体67内一端套固有第六锥齿轮68且第六锥齿轮68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第四腔体67底壁上的第五轴70上,第五轴7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配合于两第四腔体67之间的套筒71且套筒71置于另一第四腔体67内一端周向滑动连接于第五轴70,套筒71一端固定连接于其中一个第五轴70另一端周向滑动连接于另一个第五轴70,可配合两头部支撑板14沿相背方向发生的位移变化。
实施例9,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与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上周向两端设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块73,第一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7套固于轴承74外圈且轴承74内圈开设有与第四滑块73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75,所述轴承74内圈周向两端固定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弹簧76且第五弹簧76另一端连接于电动伸缩杆上。
该实施例在使用的时候,第三电动伸缩杆39收缩致使第一锥齿轮40与第二锥齿轮41脱离,第四电动伸缩杆46伸长致使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此时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的过程中存在两种情况:当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时未产生碰齿两者刚好啮合到一起;当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过程中存在碰齿现象,此时由于碰齿第四锥齿轮47通过周向滑动连接于电动伸缩杆的轴承74沿电动伸缩杆滑动即而压缩第五弹簧76,此时电动伸缩杆在双轴驱动电机4的作用下仍在转动,当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不再碰齿时,在第五弹簧76的作用下第四锥齿轮47沿电动伸缩杆向第五锥齿轮48滑动,从而与第五锥齿轮48完全啮合,实现动力的切换,以上两种情况也适用于第一锥齿轮41与第二锥齿轮42重新啮合的过程。
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架体1,该架体1可在不二次搬运患者身体的情况下将患者移动到固定架上,避免了传统的医护人员将患者抬到固定架上,而进行的二次搬运对患者脊柱造成而二次损伤,对脊柱损伤的患者进行了较好的防护;本发明中在架体1上设有左右卡紧装置,可以将脊柱损伤的患者在水平位置上进行较好的固定防止患者身体在水平位置上发生晃动,较好的本发明在架体1上还设有竖向卡紧装置,该竖向卡紧装置可以将患者身体较好的固定在架体1上,不随架体1的上下颠簸而相对于架体1发生竖向位置的移动,用绷带固定患者可以使得患者在上下颠簸的过程中不脱离下部的架体,但是由于需要将人体紧固在架体上,因此绷带的绷力较大,会导致患者呼吸不畅,如果要是想呼吸顺畅的话需要减小绷带的绷力,但是绷力减小时候又不容易将人体紧固在架体上,这样就导致了一个呼吸顺畅和紧固患者的矛盾,而本发明解决了上述矛盾,在保证呼吸顺畅的同时保证了将患者较好的紧固在支架上而不容易在颠簸的过程中脱离支架,同时该竖向卡紧装置在将患者身体卡紧的同时也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相对于绷带呼吸更加顺畅);本发明中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可随不同患者身高的不同,调整架体1的长度,使其能适应不同身高的患者均可将其较好的固定在架体上,使该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适用性大大提高。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发明,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发明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包括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上横向两侧分别纵向间隔设有左右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两左右卡紧装置之间设有转动连接于架体(1)上横向一侧的第一弹性弧形板(2),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阻尼装置且阻尼装置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3),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与阻尼装置、第二弹性弧形板(3)构成竖向卡紧装置,位于同侧的左右卡紧装置和竖向卡紧装置分别经第一传动机构和第二传动机构与双轴驱动电机(4)连接,该左右卡紧装置能够从患者左右侧夹持患者,该竖向卡紧装置从上侧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该阻尼装置通过第二弹性弧形板(3)能配合患者因呼吸而产生的胸腔起伏而进行竖向移动,且该阻尼装置可根据不同患者在进行呼吸时因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而进行调节,使其始终与患者胸腔起伏程度的大小相配合,从而不影响患者进行正常呼吸,又能限制患者相对架体(1)的竖向位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装置包括多个固定连接于第一弹性弧形板(2)下端且上下两端开口的第一矩形筒(5),所述第一矩形筒(5)内滑动配合有活塞杆(6),所述活塞杆(6)下端连接有第二弹性弧形板(3),所述第一矩形筒(5)上端面靠近横向两侧的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薄板(7),两所述第一薄板(7)相向一侧壁滑动配合有第二薄板(8)且两第二薄板(8)相向一侧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一螺杆(9),所述第一螺杆(9)转动连接于第一薄板(7)上,两所述第一薄板(7)相背一侧壁中间部位设有下端开口的矩形槽(10)且矩形槽(10)纵向两侧壁之间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圆柱形杆(11),所述第一圆柱形杆(11)上套设有扭簧(12)且扭簧(12)一端抵触于第一矩形筒(5)纵向一侧壁,另一端抵触于矩形槽(10)上端面,两所述第一薄板(7)下端面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一弹簧(13)且第一弹簧(13)另一端连接于活塞上端面,所述第一矩形筒(5)上端面纵向两端固定有矩形挡板(7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撑板(14)、腰部支撑板(15)、及腿部支撑板(16),所述腰部支撑板(15)承托部位呈斜面状且左右对称设置的腰部支撑板(15)相互配合构成两边高中间低的凹槽形,位于同侧的腰部支撑板(15)与头部支撑板(14)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头部支撑板(14)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一L形杆(17)上且两第一L形杆(17)置于头部支撑板(14)与腰部支撑板(15)外界部分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动伸缩杆(18),两所述腿部支撑板(16)分别套固于沿垂直于腿部支撑板(16)纵向一侧壁方向延伸的第二L形杆(19)上且两第二L形杆(19)远离头部支撑板(14)一端经第二电动伸缩杆(20)连接,两所述腿部支撑板(16)面向头部支撑板(14)一侧转动连接有沿腿部支撑板(16)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圆筒(21)且第一圆筒(21)面向头部支撑板(14)一侧设有纵向延伸的第二螺杆(22),所述第二螺杆(22)通过螺纹配合于与其相对应的腰部支撑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右卡紧装置包括横向间隔设置在腰部支撑板(15)斜面上的滑孔(23),所述滑孔(23)底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一齿条(24)且第一齿条(24)远离另一腰部支撑板(15)一端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矩形筒(25),所述第二矩形筒(25)内滑动配合有第三薄板(26)且第三薄板(26)下端面与第二矩形筒(25)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二弹簧(27),所述第三薄板(26)上端连接有与滑孔(23)纵向两侧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弹性弧形板(28),靠近头部支撑板(14)的两第三弹性弧形板(28)相向一侧设有与双轴驱动电机(4)控制器相连的接触式传感器,所述滑孔(23)纵向两侧壁之间开设有与斜面平行设置的第一矩形滑道(29)且第三弹性弧形板(28)纵向两侧连接有滑动配合于第一矩形滑道(29)内的第一滑块(30),所述第一齿条(24)啮合有转动连接于滑孔(23)纵向两侧壁之间的第一齿轮(31),所述第一齿轮(31)经第一传动机构由双轴驱动电机(4)驱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传动机构包括:两所述腰部支撑板(15)相背侧且沿平行于腰部支撑板(15)底壁设置的矩形板(32),所述矩形板(32)上端面中间部位开设有不通透的第一矩形孔(33)且第一矩形孔(33)纵向两侧壁之间转动连接有纵向延伸的第一轴(34),所述第一轴(34)上套固有第一弹性弧形板(2)且腰部支撑板(15)与第一矩形孔(33)相对应部位设有与第一弹性弧形板(2)滑动配合的第一滑槽(35),所述矩形板(32)内靠近腿部支撑板(16)一端设有第一腔体(36)且第一腔体(36)底壁上转动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二轴(37),位于两所述左右卡紧装置之间的腰部支撑板(15)上设有与第一腔体(36)连通的第二腔体(38),所述第二轴(37)置于第二腔体(38)内,其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且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上套固有第一锥齿轮(40),第一锥齿轮(40)啮合有转动连接于第二腔体(38)底壁上的第二锥齿轮(41)且第二锥齿轮(41)啮合有套固在双轴驱动电机(4)面向第一轴(34)一侧输出轴上的第三锥齿轮(42),所述双轴驱动电机(4)固定于第二腔体(38)底壁上,所述第一轴(34)面向腿部支撑板(16)一端置于第一腔体(36)内且第一轴(34)上套固有涡轮(43),所述第二轴(37)远离双轴驱动电机(4)一端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且与涡轮(43)配合的蜗杆(4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腔体(38)内且沿腰部支撑板(15)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轴(45),所述双轴驱动电机(4)背离第三锥齿轮(42)一端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且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上套固有第四锥齿轮(47),所述第三轴(45)上套固有与第四锥齿轮(47)相配合的第五锥齿轮(48),初始状态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处于分离状态,所述第一弹性弧形板(2)上设有触发装置,当触发装置被触发后该触发装置分别控制第三电动伸缩杆(39)收缩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伸出,分别驱动第二锥齿轮(41)与第一锥齿轮(40)脱离和第四锥齿轮(47)与第五锥齿轮(48)啮合,所述第三轴(45)两端分别连接有与其相对应的第一齿轮(31)且双轴驱动电机(4)经第三轴(45)驱动第一齿轮(3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装置包括设置于两第一弹性弧形板(2)相配合一端下端面的第二矩形孔(49),所述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圆筒(50)且第二圆筒(50)内滑动配合有第二圆柱形杆(51),所述第二圆柱形杆(51)置于第二圆筒(50)内一侧周向两端水平设有两第二滑块(52)且第二圆筒(50)上设有与两第二滑块(52)滑动配合的第二滑槽(53),所述第二圆筒(50)底壁与第二圆柱形杆(51)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54),其中一个第二滑块(52)上端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且与第二矩形孔(49)底壁滑动配合的第三圆柱形杆(55),所述第三圆柱形杆(55)向上穿出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且穿出一端标有刻度线,位于另一第二滑块(52)上方的第二矩形孔(49)底壁上通过螺纹配合有第三螺杆(56)且第三螺杆(56)置于第二矩形孔(49)内面向第二滑块(52)一侧固定有与第三电动伸缩杆(39)控制器和第四电动伸缩杆(46)控制器连接的压力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板(14)靠近第一L形杆(17)一侧设有第三腔体(57)且第三腔体(57)内靠近腰部支撑板(15)一端底壁上固定有驱动电机(58),所述驱动电机(58)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动连接于第三腔体(57)远离驱动电机(58)一端侧壁上的第四轴(59),第四轴(59)上套固有第二齿轮(60)且第二齿轮(60)啮合有滑动配合于第三腔体(57)底壁上的第二齿条(61),所述头部支撑板(14)远离第一L形杆(17)一端设有与第二齿条(61)滑动配合且上端开口的第二矩形滑道(62),所述第二矩形滑道(62)与第三腔体(57)连通,所述第二齿条(61)靠近第二矩形滑道(62)一端固定有头部卡紧板(63)且头部卡紧板(63)下端面与头部支撑板(14)水平部分上端面滑动配合,所述第二矩形滑道(62)远离头部卡紧板(63)一侧壁设有第三矩形孔(64)且第三矩形孔(64)内滑动配合有固定在第二齿条(61)上的第三滑块(65),所述第三滑块(65)与第三矩形孔(64)底壁之间连接有纵向间隔设置的第四弹簧(66),所述头部支撑板(14)远离腰部支撑板(15)一端设有与第三腔体(57)间隔平行设置的第四腔体(67),所述第四轴(59)穿过第三腔体(57)纵向侧壁且置于第四腔体(67)内,所述第四轴(59)置于第四腔体(67)内一端套固有第六锥齿轮(68)且第六锥齿轮(68)啮合有第七锥齿轮(69),所述第七锥齿轮(69)套固于转动连接在第四腔体(67)底壁上的第五轴(70)上,两所述第四腔体(67)之间滑动连接有套筒(71)且套筒(71)一端固定于一个第五轴(70)上,另一端轴向滑动连接于另一第五轴(7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动伸缩杆(39)与第四电动伸缩杆(46)上周向两端设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滑块(73),第一锥齿轮(40)与第四锥齿轮(47)套固于轴承(74)外圈且轴承(74)内圈开设有与第四滑块(73)滑动配合的第三滑槽(75),所述轴承(74)内圈周向两端固定有沿电动伸缩杆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弹簧(76)且第五弹簧(76)另一端连接于电动伸缩杆上。
CN201810912837.1A 2018-08-13 2018-08-13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381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837.1A CN108938170B (zh) 2018-08-13 2018-08-13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12837.1A CN108938170B (zh) 2018-08-13 2018-08-13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8170A CN108938170A (zh) 2018-12-07
CN108938170B true CN108938170B (zh) 2020-06-26

Family

ID=64469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128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938170B (zh) 2018-08-13 2018-08-13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3817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7469B (zh) * 2019-09-10 2021-06-25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一种重症医疗患者固定设备
CN111772972B (zh) * 2020-07-17 2021-05-18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骨科脊柱术后防护装置
CN111743749A (zh) * 2020-08-01 2020-10-09 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预防结石肾脏活动装置
CN112914934A (zh) * 2021-03-05 2021-06-08 遵义市妇幼保健院(遵义市儿童医院遵义市妇产医院) 一种新型小儿外科手术体位固定器
CN113332023B (zh) * 2021-06-10 2022-06-14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一种用于骨科关节创伤的柔性夹持装置
CN113266175B (zh) * 2021-06-24 2022-06-21 中城科泽工程设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无障碍校园体育场馆观众席台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29366B (en) * 1989-03-21 1992-07-22 Ram Kumar Chatterjee Adjustable support device for surgery
US7201729B2 (en) * 2002-12-16 2007-04-10 Cert Health Sciences,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rapeutic treatment of back pain
CN100387205C (zh) * 2004-05-13 2008-05-14 吴占勇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IT1391269B1 (it) * 2008-09-23 2011-12-01 Me Ber S R L Barella snodabile atraumatica
US9072647B2 (en) * 2012-04-13 2015-07-07 Ryan J. Porter Modular support system
CN104274279B (zh) * 2014-10-03 2017-01-18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急诊用骨折病人防止二次伤害装置
CN205322694U (zh) * 2015-12-07 2016-06-2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一种脊柱头部定位固定架
CN205339436U (zh) * 2016-01-29 2016-06-29 李再宝 一种脊柱外科手术床
CN106361528B (zh) * 2016-08-25 2017-10-20 申桂广 神经外科用脊柱手术托架装置
CN106580535A (zh) * 2017-01-19 2017-04-26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一种自动牵引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8170A (zh) 2018-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8170B (zh) 脊柱损伤急救外固定架
CN105902356A (zh) 一种下肢康复设备
CN105708593B (zh) 一种防止足下垂调节治疗装置
CN108836594A (zh) 一种腿部畸形矫正装置
WO2007041509A3 (en) Therapeutic cushioning and devices for assisting respiration of and administering fluid to a patient
CN108553246A (zh) 一种骨科辅助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CN204521276U (zh) 骨科护理床
CN108670767A (zh) 一种腰间盘多维度按摩床
CN115300247A (zh) 一种急诊医学用肢体固定转运装置
CN209172628U (zh) 一种骨科辅助夹板安装紧固装置
CN211382077U (zh) 一种重症监护用肢体固定装置
CN212788822U (zh) 一种用于肢体骨折后的肢体制动装置
CN211633788U (zh) 一种基于牵引床的股骨干骨折辅助复位支撑装置
CN108056848A (zh) 一种康复科用于膝关节松动的分离牵引装置
WO2013088182A1 (en) Apparatus for spine recovery
CN209059583U (zh) 一种方便使用骨科康复牵引架
CN112472390A (zh) 骨科辅助牵引装置
CN105078638A (zh) 头肩胸联合锁颈椎损伤固定保护器
CN110538020A (zh) 一种可调节式骨科牵引架
CN220025329U (zh) 一种可调节的牵引架
CN215132385U (zh) 一种骨外科用多功能护理架
CN209916166U (zh) 一种多功能骨科用牵张器
CN215425371U (zh) 一种创伤急救用固定装置
CN215688843U (zh) 床上牵引架以及牵引病床
CN214857931U (zh) 一种可调式下肢牵引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