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1729A -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1729A
CN108921729A CN201810630707.9A CN201810630707A CN108921729A CN 108921729 A CN108921729 A CN 108921729A CN 201810630707 A CN201810630707 A CN 201810630707A CN 108921729 A CN108921729 A CN 1089217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ad
evaluation points
appropriate building
grade
piping l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3070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欣欣
刁钰
秘诚
宋汝华
张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063070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172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17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17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8Construction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制定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获得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确定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确定每条道的各个评价因子的适建性等级;确定规划区域内各建设性等级的比例,计算每种适建性等级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获取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按综合评价得分从大到小,对规划区域内所有道路进行排序,分别求得各适建性等级的道路数量,根据计算结果对排序后的道路依次划分为四个类别,从而获取每条道路的适建性。本发明引入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管廊适建性分析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廊建设规划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背景技术
国内管廊建设最早要追溯到1958年在北京建设第一条;2013年至2016年国家发布了系列综合管廊建设的政策,从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按“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要求各县(市)2017年完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尤其是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加速推进的条件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整体上处于兴起阶段,地下综合管廊政策密集出台并从技术、建设、融资等方面不断规范和完善,政策不断加码、细化,有望试点城市建设完成后,后续复制拓展有望快速开启。
国内综合管廊建设快速推进的原因主要受大环境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建设区域选择往往长官意志比较强,从而造成很多管廊中没有明确适建性建设的原因,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在学术研究方面,更多的是PPP模式和政策研究,以及综合管廊技术规范或规程等“硬科学”的研究;在管廊区域规划、建设研究、行业创新发展研究等“软科学”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管廊规划适建性分析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引入多因素分析法进行管廊适建性分析工作,多因素分析法,又称经验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定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获得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根据专家决策法设定与管廊规划有关的六项评价因子,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道路建设情况、地下空间利用情况、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主要景观道路;将六项评价因子与六项可量化的考量因素挂钩,二者一一对应,包括道路两侧用地容积率、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情况、道路建成情况、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道路饱和度、是否作为景观道路;根据考量因素的量化结果,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设定相应的评分,据此得到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步骤二,确定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确定每条道的各个评价因子的适建性等级;
步骤四,确定规划区域内各建设性等级的比例,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每种适建性等级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
式中,pk为适建性等级k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k=1,2,3,4,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pki为评价因子i的适建性等级k的比例;
步骤五,获取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j为第j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Xij为规划区域内第j条道路的评价因子i的评分;
步骤六,按综合评价得分Sj从大到小,对规划区域内所有道路进行排序,根据下式分别求得各适建性等级的道路数量,根据计算结果对排序后的N条道路依次划分为四个类别,从而获取每条道路的适建性,
Nk=pk×N
式中,Nk为规划区域内适建性等级k的道路数量,N为规划区域内的道路数量。
步骤一中“两侧用地容积率”与“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对应,“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与“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对应,“建成情况”与“道路建设情况”对应,“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与“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对应,“道路饱和度”与“道路交通流量情况”对应,“是否作为景观道路”与“主要景观道路”对应。
步骤二中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两种,即:
方法一:线性回归法
选择某一管廊规划良好地区,通过专家决策法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根据步骤一制定的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六项评价因子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六项评价因子对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的权重数值:
Wi=F(Tj,xij),(i=1,2,3,...,6)
式中,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F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j为第j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xij为第j条道路的第i项评价因子的评分;
方法二:直接赋值法
按以下数值截至赋予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的权重为0.3,“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的权重为0.25,“道路建设情况”的权重为0.15,“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的权重为0.1,“道路交通流量情况”的权重为0.1,“主要景观道路”的权重为0.1。
步骤三中适建性等级分为“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按以下规则划分:当7<Xij≤10时,适建性等级为“适宜建设”,当4<Xij≤7时,适建性等级为“较适宜建设”,当2<Xij≤4时,适建性等级为“可建设”,当0<Xij≤2时,适建性等级为“不宜建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主要是根据价值工程对象选择应考虑的各种因素,凭借分析人员的知识和经验集体研究确定选择对象,利用统计指数体系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个因素影响程度,通过本发明可以减少决策中的主观性,且可以大大加快管廊规划的速度与合理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发明的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定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获得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根据专家决策法设定与管廊规划有关的六项评价因子,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道路建设情况、地下空间利用情况、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主要景观道路;将六项评价因子与六项可量化的考量因素挂钩,二者一一对应,考量因素依次包括道路两侧用地容积率、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情况、道路建成情况、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道路饱和度、是否作为景观道路;根据考量因素的量化结果,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设定相应的评分,据此得到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项评价因子的评分。
其中,“两侧用地容积率”与“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对应,“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与“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对应,“建成情况”与“道路建设情况”对应,“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与“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对应,“道路饱和度”与“道路交通流量情况”对应,“是否作为景观道路”与“主要景观道路”对应。例如下表1所示示例,其中满分为10分。
表1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
步骤二,确定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可采用以下两种确定方法:
方法一:线性回归法
选择某一管廊规划良好地区,通过专家决策法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根据步骤一制定的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六项评价因子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六项评价因子对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的权重数值:
Wi=F(Tj,xij),(i=1,2,3,…,6) (1)
式中,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F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j为第j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xij为第j条道路的第i项评价因子的评分。
方法二:直接赋值法
如缺乏管廊规划良好地区,建议按以下数值截至赋予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的权重为0.3,“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的权重为0.25,“道路建设情况”的权重为0.15,“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的权重为0.1,“道路交通流量情况”的权重为0.1,“主要景观道路”的权重为0.1。见表2。
表2评价因子权重表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确定每条道路的各个评价因子的适建性等级。
适建性等级分为“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按以下规则划分:当7<Xij≤10时,适建性等级为“适宜建设”,当4<Xij≤7时,适建性等级为“较适宜建设”,当2<Xij≤4时,适建性等级为“可建设”,当0<Xij≤2时,适建性等级为“不宜建设”。见表3。
表3适建性等级
适宜建设 较适宜建设 可建设 不宜建设
7-10 4-7 2-4 0-2
步骤四,确定规划区域内各建设性等级的比例,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每种适建性等级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
式中,pk为适建性等级k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k=1,2,3,4,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pki为评价因子i的适建性等级k的比例,即:“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的比例分别p1i、p2i、p3i、p4i
步骤五,获取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j为第j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Xij为规划区域内第j条道路的评价因子i的评分。
步骤六,按综合评价得分Sj从大到小,对规划区域内所有道路进行排序,根据下式分别求得各适建性等级的道路数量,
Nk=pk×N (4)
式中,Nk为规划区域内适建性等级k的道路数量,N为规划区域内的道路数量。
根据计算结果对排序后的N条道路依次划分为四个类别,即“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从而获取每条道路的适建性。
实施例:
现有A市某区域290条道路可作为样本区域完成权重求解工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首先,根据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分别对A市某区域290条道路的六项评价因子进行打分,打分结果见表4。
表4 A市某区域290条道路的评价因子打分表
注:其中部分道路由于长度较长,涉及区域较多,故将这些道路分为若干段,分别编号。
然后,根据表2确定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在表4A市某区域290条道路的评价因子打分表基础上,根据表3确定每条道路的各个评价因子的适建性等级。确定A市某区域内各建设性等级的比例,按公式(2)计算出每种适建性等级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则该地区评价结果汇总于表5。
表5适建性等级划分比例
按公式(3)获取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Sj,汇总于表6:
表6综合评价得分表
道路名称 编号 适建性总得分
绿城路 3 7.3
绿城路 1 7.1
绿城路 2 7.1
高阳大道 18 6.85
高阳大道 19 6.85
高阳大道 20 6.85
濮上北路 1 6.8
濮上北路 2 6.8
濮上北路 3 6.8
绿城路 4 6.8
开州路 4 6.7
京开大道 5 6.7
京开大道 6 6.7
高阳大道 7 6.65
卫都大道 2 6.6
卫都大道 3 6.6
京开大道 2 6.4
高阳大道 2 6.35
高阳大道 3 6.35
高阳大道 4 6.35
高阳大道 5 6.35
高阳大道 6 6.35
高阳大道 22 6.35
爱民街 1 3.1
爱民街 5 3.1
爱民街 6 3.1
爱民街 7 3.1
翔源路 2 2.95
龙门路 3 2.75
龙门路 4 2.75
翔源路 1 2.75
翔源路 3 2.75
玄武路 14 2.7
最后,获取每条街道的适建性。根据A市某区域内所有道路的综合评价得分Sj从大到小对290条道路进行排序,根据公式(4)分别求得各适建性等级的道路数量,得到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的道路数量,据计算结果对排序后的N条道路依次划分为四个类别,从而获取每条街道的适建性。最终评价结果汇总于表7。
表7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功能及工作过程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功能和工作过程,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4)

1.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制定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获得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根据专家决策法设定与管廊规划有关的六项评价因子,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道路建设情况、地下空间利用情况、道路交通流量情况、主要景观道路;将六项评价因子与六项可量化的考量因素挂钩,二者一一对应,包括道路两侧用地容积率、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情况、道路建成情况、地下空间开发强度、道路饱和度、是否作为景观道路;根据考量因素的量化结果,对每项评价因子进行等级划分,根据不同的等级设定相应的评分,据此得到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
步骤二,确定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
步骤三,根据步骤一得到的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六个评价因子的评分,确定每条道路的各个评价因子的适建性等级;
步骤四,确定规划区域内各建设性等级的比例,按以下公式计算出每种适建性等级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
式中,pk为适建性等级k的加权适建性等级比例,k=1,2,3,4,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pki为评价因子i的适建性等级k的比例;
步骤五,获取规划区域内每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Sj为第j条道路的综合管廊适建道路综合评价得分,Xij为规划区域内第j条道路的评价因子i的评分;
步骤六,按综合评价得分Sj从大到小,对规划区域内所有道路进行排序,根据下式分别求得各适建性等级的道路数量,根据计算结果对排序后的N条道路依次划分为四个类别,从而获取每条道路的适建性,
Nk=pk×N
式中,Nk为规划区域内适建性等级k的道路数量,N为规划区域内的道路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两侧用地容积率”与“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对应,“管线数量及主干管线走廊(非现状)”与“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对应,“建成情况”与“道路建设情况”对应,“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与“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对应,“道路饱和度”与“道路交通流量情况”对应,“是否作为景观道路”与“主要景观道路”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六项评价因子的权重的确定方法有两种,即:
方法一:线性回归法
选择某一管廊规划良好地区,通过专家决策法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根据步骤一制定的综合管廊适建性评价因子分级评分一览表确定该良好地区内每条道路的六项评价因子得分,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出六项评价因子对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的权重数值:
Wi=F(Tj,xij),(i=1,2,3,...,6)
式中,Wi为评价因子i的权重值,F为多元线性回归方程,Tj为第j条道路的管廊综合适建性评分,xij为第j条道路的第i项评价因子的评分;
方法二:直接赋值法
按以下数值截至赋予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城市功能分区及用地强度”的权重为0.3,“市政管线及主干管线走廊情况”的权重为0.25,“道路建设情况”的权重为0.15,“地下空间利用情况”的权重为0.1,“道路交通流量情况”的权重为0.1,“主要景观道路”的权重为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适建性等级分为“适宜建设”、“较适宜建设”、“可建设”、“不宜建设”,按以下规则划分:当7<Xij≤10时,适建性等级为“适宜建设”,当4<Xij≤7时,适建性等级为“较适宜建设”,当2<Xij≤4时,适建性等级为“可建设”,当0<Xij≤2时,适建性等级为“不宜建设”。
CN201810630707.9A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Pending CN1089217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0707.9A CN108921729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30707.9A CN108921729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1729A true CN108921729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19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30707.9A Pending CN108921729A (zh) 2018-06-19 2018-06-19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1729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5734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结构服役性态低维评价方法
CN111178776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大气环境的评价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0828A1 (en) * 2013-04-08 2016-03-10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ng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Inrush from Aquifer Underlying Coal Seam
CN105930974A (zh) * 2016-04-26 2016-09-07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区位分析方法
CN106600134A (zh) * 2016-12-08 2017-04-2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系统选线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070828A1 (en) * 2013-04-08 2016-03-10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 Beijng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Method of Water Inrush from Aquifer Underlying Coal Seam
CN105930974A (zh) * 2016-04-26 2016-09-07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区位分析方法
CN106600134A (zh) * 2016-12-08 2017-04-26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综合管廊规划系统选线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吴松: ""综合管廊规划布局研究与探讨"", 《建设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35734A (zh) * 2019-05-16 2019-08-16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道路结构服役性态低维评价方法
CN111178776A (zh) * 2019-12-31 2020-05-19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 大气环境的评价方法、装置和电子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homé et al. Sustainable infrastructure: A review and a research agenda
CN107122927A (zh) 一种调水引流水环境改善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CN103995952B (zh) 一种改进的矿业废弃地复垦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Yuan et al. GIS-based surface roughness evaluation in the urban planning system to improve the wind environment–A study in Wuhan, China
CN106056308A (zh) 一种公路隧道运行环境安全风险自动判定方法
CN109948876A (zh)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CN107145997A (zh) 一种高速铁路隧道结构状态评价方法
CN104537597A (zh) 一种城市空间格局合理性诊断的技术方法
CN103761589A (zh) 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清分方法
CN103440525A (zh) 基于Vague值相似度量改进算法的城市湖库水华应急治理多目标多层次决策方法
CN103258143A (zh)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CN105389640A (zh) 市郊铁路客流的预测方法
CN108921729A (zh) 一种基于多因素分析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CN109829607A (zh) 一种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方法
CN102622651B (zh) 一种建立及其改进绿色生态型道路的方法
CN107067727B (zh) 一种基于模糊knn特征匹配的道路交通服务水平评价方法
CN106600503A (zh)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高速路路网预防性养护效率评估方法
Zeng et al. How to develop the new urbanization in mineral resources abundant regions in China? A VIKOR-based path matching model
Nordeidet et al. Prioritising and planning of urban stormwater treatment in the Alna watercourse in Oslo
CN106203760A (zh) 一种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方案评价方法
CN106777871A (zh) 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检测评价方法
CN109034530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Guo et al. Grey clustering evaluation of urban low-carbon transport development based on triangular whitenization weight function
CN110942260B (zh) 一种基于贝叶斯最大熵的高校交通安全评价方法
CN108898513A (zh) 一种基于梯度上升算法的管廊规划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3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