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8876A -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8876A
CN109948876A CN201811464173.3A CN201811464173A CN109948876A CN 109948876 A CN109948876 A CN 109948876A CN 201811464173 A CN201811464173 A CN 201811464173A CN 109948876 A CN109948876 A CN 1099488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cology
matrix
index
constru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46417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富强
王玉举
赵衡
魏怀斌
陈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Priority to CN20181146417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8876A/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88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887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40Controlling or monitoring, e.g. of flood or hurricane; Forecasting, e.g. risk assessment or map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检验矩阵一致性,推求权重系数;步骤2,构建具体包括有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步骤3,根据指标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能反映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特征的准则层和评价指标;步骤4,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步骤5,确定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本发明构建涵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准则层、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北方缺水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思路。

Description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属于河流生态系统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所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希望山青水美、生态环境良好,而且开始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既不可或缺又无以替代,为全面贯彻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水利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意见》,积极地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试点工作,将生态文明的理念深刻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在此基础上很多城市展开了水生态文明的建设,但每个城市的地理位置不同,水资源和水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在此背景下,开展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评估,可以为类似地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水生态文明评估是基于河湖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维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平衡,达到人水和谐,在水生态系文明研究方面,已经提出了很多评价指标,“水生态文明城市”这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需要进行科学诠释和界定,而当前繁杂的水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没有统一明确的指标。
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评估,需要在系统归纳梳理水生态文明概念的基础上,剖析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构建涵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赋分方法和评价标准,为开展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为科学的指标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针对当前繁杂并缺乏明确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涵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可以对北方缺水城市及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思路的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次分析法
(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决策目标、决策标准和决策对象,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即将原先复杂的层次拆分成多个简单、具体化的层次,将这些层次交于相关专家评定其重要性,或者通过层次之间的两两相比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计算矩阵的正交向量和特征值来判断层次之间的重要性;
(1.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权重,然后通过因数间两两比较,对各自的重要性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建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中:
然后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3)矩阵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指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如当A比C强,而B比C则有些重要,显然A比B是否通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是对矩阵进行合理步骤的验证,分析层次是规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4)推求权重系数
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出矩阵的特征值和正交特征向量,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确定出所要分析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的权重,继而推算出最底层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为各因子的权重系数;
步骤2,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
(2.1)目标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2.2)准则层是将目标层分化成几个小的层次,在这几个小的层次中定量化目标层;
(2.3)指标层是最基本的层次,它是由直接可测指标组成,它将每一个准则层细化,每一个指标的选取不仅简单实用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步骤3,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能反映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特征的6个准则层和21个评价指标,其中,6个准则层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建设:
(3.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重在管理,水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配置和有效的管控,才能达到对水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对城市的用水总量加强监管,强化了用水定额,控制了用水效率,明确了城市哪里有所缺哪里有所补给,因地制宜,完善生态健康区,修复生态受损区,保护生态脆弱区;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了用水总量、取水许可率、计划用水管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个指标;
(3.2)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还需在有水的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城市的楼宇之间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水系,这些河湖水系相互交错相互联系,河岸两边既有居民生活区又有工厂工作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景观湖,这些都需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排得当、循环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态良好,给城市居民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再生水利用率、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率、雨水集蓄利用量和矿井水利用量4个指标;
(3.3)防洪排涝体系
强化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除了增加用水量,节约用水也是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节约资源既是保护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例如,居民生活中转变用水方式,工厂作业中降低水资源消耗,制定合理的用水量和对作业技术的改造,农业灌溉中提高灌溉技术等等都是节水的措施,都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城市洪涝标准和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两个指标;
(3.4)节约用水管理
可用水资源稀少、污染物的排等放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工业大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生产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放,人畜粪便排泄,这些污染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携带下进入河流和湖泊是造成水生态恶化的根源,因此需将河湖划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排污口建立强大的监管系统,建立合理科学的水质评价体系,加强监测与管理才能有效的保护水资源;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有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3个指标;
(3.5)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保护水生态系统应从健康河湖入手,优先保证河流的合理流量、稳定天然湖泊、水库、湿地及地下水水位,保证合理的水质标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首先从源头抓起,防治污染解决水质恶化,尽量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加强引流调水,河湖清淤,只有从源头上对水源保护,才能够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入河排污口排水水质监测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河湖生态护岸比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个指标;
(3.6)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是需要被全社会来逐步认识的事物,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既然生态文明是造福于人类,就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价值,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先让水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改善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城市的舒适度,让人民群众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中来,注重水生态文明空间意识培养,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水文化宣传载体数量和公众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两个指标;
步骤4,赋分标准
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人水和谐”,是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其赋分是按照相关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
步骤5,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终评价是根据总分进行评判,总分为百分制,若赋分标准非五分制,则最终的总分需换算为百分制,对于百分制的评分结果,若总分不小于60分则可以认定达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总分小于60分则认为不具备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不达标
标准 ≥90 ≥80,<90 ≥70,<80 ≥60,<70 <60
所述的步骤(1.2)的判断矩阵中,两两相比得出重要性的比较结果,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以下判断矩阵元素标度表所示:
因素比因素 标度
同等重要 1
稍微重要 3
较强重要 5
强烈重要 7
极端重要 9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4、6、8
所述的步骤(1.2)中,当n小于3时,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较为容易,但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计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此时可以采用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关于判断矩阵权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和规范列平均法:
①几何平均法,又叫根法,其首先计算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的乘积,得到一个n行一列的矩阵B,之后计算矩阵B中每个元素的n次方根得到矩阵C,然后对矩阵C进行归一化得到矩阵D,则该矩阵D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②规范列平均法,又叫和法,通过对矩阵A每一列归一化得到矩阵B,然后将矩阵B每一行元素的平均值得到一个一列n行的矩阵C,则矩阵C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所述的步骤(1.3)中,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式中,为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
②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并进行判断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所述的步骤(2.2)中,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出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应体现在系统完整性、空间均衡性、生物多样性、开发自律性、安全保障性和管控高效性。
所述的步骤(2.3)中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①水资源体系评价中应包含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质是否达标情况;
②水生态体系评价中应选取水环境情况、河岸维护和水土保持情况;
③工程体系评价包含工程建设和运行指标、景观效果;
④理体系评价包含监测、评价、规划编制和公众参与等指标。
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的赋分标准设置的原则有:
①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各要求因素涉及的具体指标,制定评分标准及评分的指标,不仅有利于当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可能在今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生有利的变化;
②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应避免评分标准要求的模糊化,使得评估人员能够尽可能的准确确定评分等级。
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体系的赋分标准为: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准则层和准则层之下的指标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采用对评价区共21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各项指标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劣5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为5、4、3、2、1,其中的用水总量控制程度按是否达到当地用水“红线”要求只考虑达标和不达标两种情况,各项指标等级的临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评分方式,其赋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当前繁杂并缺乏明确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涵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对北方缺水城市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思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指标量化层次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次分析法
(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决策目标、决策标准和决策对象,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即将原先复杂的层次拆分成多个简单、具体化的层次,将这些层次交于相关专家评定其重要性,或者通过层次之间的两两相比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计算矩阵的正交向量和特征值来判断层次之间的重要性;
(1.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权重,然后通过因数间两两比较,对各自的重要性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建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中:
然后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3)矩阵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指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如当A比C强,而B比C则有些重要,显然A比B是否通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是对矩阵进行合理步骤的验证,分析层次是规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4)推求权重系数
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出矩阵的特征值和正交特征向量,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确定出所要分析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的权重,继而推算出最底层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为各因子的权重系数;
步骤2,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
(2.1)目标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2.2)准则层是将目标层分化成几个小的层次,在这几个小的层次中定量化目标层;
(2.3)指标层是最基本的层次,它是由直接可测指标组成,它将每一个准则层细化,每一个指标的选取不仅简单实用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步骤3,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能反映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特征的6个准则层和21个评价指标,其中,6个准则层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建设:
(3.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重在管理,水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配置和有效的管控,才能达到对水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对城市的用水总量加强监管,强化了用水定额,控制了用水效率,明确了城市哪里有所缺哪里有所补给,因地制宜,完善生态健康区,修复生态受损区,保护生态脆弱区;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了用水总量、取水许可率、计划用水管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个指标;
(3.2)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还需在有水的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城市的楼宇之间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水系,这些河湖水系相互交错相互联系,河岸两边既有居民生活区又有工厂工作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景观湖,这些都需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排得当、循环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态良好,给城市居民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再生水利用率、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率、雨水集蓄利用量和矿井水利用量4个指标;
(3.3)防洪排涝体系
强化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除了增加用水量,节约用水也是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节约资源既是保护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例如,居民生活中转变用水方式,工厂作业中降低水资源消耗,制定合理的用水量和对作业技术的改造,农业灌溉中提高灌溉技术等等都是节水的措施,都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城市洪涝标准和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两个指标;
(3.4)节约用水管理
可用水资源稀少、污染物的排等放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工业大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生产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放,人畜粪便排泄,这些污染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携带下进入河流和湖泊是造成水生态恶化的根源,因此需将河湖划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排污口建立强大的监管系统,建立合理科学的水质评价体系,加强监测与管理才能有效的保护水资源;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有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3个指标;
(3.5)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保护水生态系统应从健康河湖入手,优先保证河流的合理流量、稳定天然湖泊、水库、湿地及地下水水位,保证合理的水质标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首先从源头抓起,防治污染解决水质恶化,尽量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加强引流调水,河湖清淤,只有从源头上对水源保护,才能够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入河排污口排水水质监测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河湖生态护岸比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个指标;
(3.6)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是需要被全社会来逐步认识的事物,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既然生态文明是造福于人类,就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价值,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先让水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改善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城市的舒适度,让人民群众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中来,注重水生态文明空间意识培养,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水文化宣传载体数量和公众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两个指标;
步骤4,赋分标准
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人水和谐”,是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其赋分是按照相关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
步骤5,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终评价是根据总分进行评判,总分为百分制,若赋分标准非五分制,则最终的总分需换算为百分制,对于百分制的评分结果,若总分不小于60分则可以认定达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总分小于60分则认为不具备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不达标
标准 ≥90 ≥80,<90 ≥70,<80 ≥60,<70 <60
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法”,按照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最后根据各指标的总分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出最终评判;本发明针对当前繁杂并缺乏明确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赋分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对北方缺水城市及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思路。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次分析法
(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决策目标、决策标准和决策对象,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即将原先复杂的层次拆分成多个简单、具体化的层次,将这些层次交于相关专家评定其重要性,或者通过层次之间的两两相比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计算矩阵的正交向量和特征值来判断层次之间的重要性;
(1.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权重,然后通过因数间两两比较,对各自的重要性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建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中:
然后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1.3)矩阵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指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如当A比C强,而B比C则有些重要,显然A比B是否通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是对矩阵进行合理步骤的验证,分析层次是规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4)推求权重系数
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出矩阵的特征值和正交特征向量,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确定出所要分析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的权重,继而推算出最底层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为各因子的权重系数;
步骤2,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
(2.1)目标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2.2)准则层是将目标层分化成几个小的层次,在这几个小的层次中定量化目标层;
(2.3)指标层是最基本的层次,它是由直接可测指标组成,它将每一个准则层细化,每一个指标的选取不仅简单实用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步骤3,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能反映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特征的6个准则层和21个评价指标,其中,6个准则层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建设:
(3.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重在管理,水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配置和有效的管控,才能达到对水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对城市的用水总量加强监管,强化了用水定额,控制了用水效率,明确了城市哪里有所缺哪里有所补给,因地制宜,完善生态健康区,修复生态受损区,保护生态脆弱区;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了用水总量、取水许可率、计划用水管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个指标;
(3.2)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还需在有水的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城市的楼宇之间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水系,这些河湖水系相互交错相互联系,河岸两边既有居民生活区又有工厂工作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景观湖,这些都需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排得当、循环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态良好,给城市居民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再生水利用率、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率、雨水集蓄利用量和矿井水利用量4个指标;
(3.3)防洪排涝体系
强化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除了增加用水量,节约用水也是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节约资源既是保护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例如,居民生活中转变用水方式,工厂作业中降低水资源消耗,制定合理的用水量和对作业技术的改造,农业灌溉中提高灌溉技术等等都是节水的措施,都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城市洪涝标准和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两个指标;
(3.4)节约用水管理
可用水资源稀少、污染物的排等放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工业大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生产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放,人畜粪便排泄,这些污染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携带下进入河流和湖泊是造成水生态恶化的根源,因此需将河湖划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排污口建立强大的监管系统,建立合理科学的水质评价体系,加强监测与管理才能有效的保护水资源;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有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3个指标;
(3.5)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保护水生态系统应从健康河湖入手,优先保证河流的合理流量、稳定天然湖泊、水库、湿地及地下水水位,保证合理的水质标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首先从源头抓起,防治污染解决水质恶化,尽量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加强引流调水,河湖清淤,只有从源头上对水源保护,才能够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入河排污口排水水质监测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河湖生态护岸比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个指标;
(3.6)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是需要被全社会来逐步认识的事物,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既然生态文明是造福于人类,就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价值,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先让水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改善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城市的舒适度,让人民群众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中来,注重水生态文明空间意识培养,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水文化宣传载体数量和公众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两个指标;
步骤4,赋分标准
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人水和谐”,是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其赋分是按照相关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
步骤5,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终评价是根据总分进行评判,总分为百分制,若赋分标准非五分制,则最终的总分需换算为百分制,对于百分制的评分结果,若总分不小于60分则可以认定达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总分小于60分则认为不具备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等级 优秀 良好 中等 不达标
标准 ≥90 ≥80,<90 ≥70,<80 ≥60,<70 <60
所述的步骤(1.2)的判断矩阵中,两两相比得出重要性的比较结果,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以下判断矩阵元素标度表所示:
因素比因素 标度
同等重要 1
稍微重要 3
较强重要 5
强烈重要 7
极端重要 9
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 2、4、6、8
所述的步骤(1.2)中,当n小于3时,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较为容易,但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计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此时可以采用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关于判断矩阵权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和规范列平均法:
③几何平均法,又叫根法,其首先计算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的乘积,得到一个n行一列的矩阵B,之后计算矩阵B中每个元素的n次方根得到矩阵C,然后对矩阵C进行归一化得到矩阵D,则该矩阵D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④规范列平均法,又叫和法,通过对矩阵A每一列归一化得到矩阵B,然后将矩阵B每一行元素的平均值得到一个一列n行的矩阵C,则矩阵C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所述的步骤(1.3)中,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④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式中,为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
⑤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RI 0 0 0.58 0.9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⑥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并进行判断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所述的步骤(2.2)中,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出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应体现在系统完整性、空间均衡性、生物多样性、开发自律性、安全保障性和管控高效性。
所述的步骤(2.3)中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①水资源体系评价中应包含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质是否达标情况;
②水生态体系评价中应选取水环境情况、河岸维护和水土保持情况;
③工程体系评价包含工程建设和运行指标、景观效果;
④理体系评价包含监测、评价、规划编制和公众参与等指标。
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的赋分标准设置的原则有:
③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各要求因素涉及的具体指标,制定评分标准及评分的指标,不仅有利于当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可能在今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生有利的变化;
④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应避免评分标准要求的模糊化,使得评估人员能够尽可能的准确确定评分等级。
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体系的赋分标准为: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准则层和准则层之下的指标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采用对评价区共21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各项指标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劣5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为5、4、3、2、1,其中的用水总量控制程度按是否达到当地用水“红线”要求只考虑达标和不达标两种情况,各项指标等级的临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评分方式,其赋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本发明基于“层次分析法”,按照水利部《关于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大纲》的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并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最后根据各指标的总分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作出最终评判;本发明针对当前繁杂并缺乏明确指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水文化建设等6个方面、21个指标的水生态文明评价体系,并确定评价指标的赋分方法和评价标准,可以对北方缺水城市及类似地区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思路。
以郑州市为例,以2013年为现状基准年,按照以上步骤,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管理、防洪排涝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化6个方面共计21项评价指标对郑州市进行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郑州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根据缺水类型划分标准,郑州市属于资源型缺水地区;因此,解决郑州市水资源短缺问题,需统筹考虑本地水和过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再生水和雨洪水等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大力发展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加强水生态修复,构建节水型社会。
1、基准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状况
(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最为重要,因此权重值也为最大,为0.2941;
(2)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水资源优化配置排序为2,权重值为0.2353;
(3)防洪排涝体系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防洪排涝体系排序为4,权重值为0.1176;
(4)节约用水管理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节约用水管理排序为4,权重值为0.1176;
(5)水生态环境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排序为3,权重值为0.1765;
(6)水文化建设
在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指标体系中,水文化建设排序最小,权重值为0.0588;
2、基准年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
根据《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试行)》,结合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指标、相关层序各指标的量化评估办法和专家意见,得出指标体系权数值,如下表所示:
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权数值,进一步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总目标下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系数计算,这样就能更好的区别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首先根据已建立好的层次框架体系,构建判断矩阵;目标层相对于准则层的判断矩阵如下表所示:
总目标 A1 A2 A3 A4 A5 A6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A1 1 5/4 5/2 5/2 5/3 5 0.2941 1 5
A2 4/5 1 2 2 4/3 4 0.2353 2 4
A3 2/5 1/2 1 1 2/3 2 0.1176 4 2
A4 2/5 1/2 1 1 2/3 2 0.1176 4 2
A5 3/5 3/4 3/2 3/2 1 3 0.1765 3 3
A6 1/5 1/4 1/2 1/2 1/3 1 0.0588 5 1
3.4000 4.2500 8.5000 8.5000 5.6667 17.0000
n=6,RI=1.24,CI=0.0036,CR=0.0029<0.1具有一致性;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1 B1 B2 B3 B4 B5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1 1 5 5/2 5/4 5/3 0.3333 1 5
B2 1/5 1 1/2 1/4 1/3 0.0667 5 1
B3 2/5 2 1 1/2 2/3 0.1333 4 2
B4 4/5 4 2 1 4/3 0.2667 2 4
B5 3/5 3 3/2 3/4 1 0.2000 3 3
3.0000 15.0000 7.5000 3.7500 4.9997
n=5,RI=1.12,CI=0.0037,CR=0.0033<0.1具有一致性;
水资源优化配置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2 B6 B7 B8 B9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6 1 4/3 2 4 0.4000 1 4
B7 3/4 1 3/2 3 0.3000 2 3
B8 1/2 2/3 1 2 0.2000 3 2
B9 1/4 1/3 1/2 1 0.1000 4 1
2.5000 3.3333 5.0000 10.0000
n=4,RI=0.9,CI=0.0040,CR=0.0044<0.1具有一致性;
防洪排涝体系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3 B10 B11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10 1 2 0.6667 1 2
B11 1/2 1 0.3333 2 1
1.5000 3.0000
n=2,RI=0.0,CI=0.0060,CR=0<0.1具有一致性;
节约用水管理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4 B12 B13 B14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12 1 2 2/3 0.3333 2 2
B13 1/2 1 1/3 0.1667 3 1
B14 3/2 3 1 0.5000 1 3
3.0000 6.0000 2.0000
n=3,RI=0.5800,CI=0.0045,CR=0.0078<0.1具有一致性;
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5 B15 B16 B17 B18 B19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15 1 1/5 1/3 1/4 1/2 0.0667 5 1
B16 5 1 5/3 5/4 5/2 0.3333 1 5
B17 3 3/5 1 3/4 3/2 0.2000 3 3
B18 4 4/5 4/3 1 2 0.2667 2 4
B19 2 2/5 2/3 1/2 1 0.1333 4 2
15.0000 3.0000 5.0000 3.7500 7.5000
n=5,RI=1.12,CI=0.0037,CR=0.0033<0.1具有一致性;
水文化建设准则层中各指标层的权重系数计算成果如下表所示:
A6 B20 B21 权重 排序 a<sub>ij</sub>
B20 1 2 0.6667 2 1
B21 1/2 1 0.3333 1 2
1.5000 3.0000
n=2,RI=0,CI=0.0060,CR=0<0.1具有一致性;
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与排序如下表所示:
确定的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指标体系量化评估报告》,从评价指标所涉及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用水管理、防洪排涝体系、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文化建设6个方面共计21项评价指标,对郑州市基准年水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估;根据收集的各项资料,可以统计出郑州市基准年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指标完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通过层次分析法,上表中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指标完成情况进一步分析评价,相应各评价指标的得分为其权重与等级得分之积,各项得分之和为综合评分分值(5分制),然后换算为百分制,综合评价分值所得出的指标综合评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上表可知:基准年(2013年)指标综合评分为64.0分,大于60分,可以认定郑州市具备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必要基础;
3、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
郑州市在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期(2014-2016年)开展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科学的水资源配置体系、河湖水库水系连通体系、高效的节约用水管理体系、安全的水资源保护体系、健康的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体系、有力的保障支撑体系和特色的水文化体系”八大体系建设,包含25类具体任务,10个示范项目。
为了总结3年试点建设经验,显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效果,需要进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效果比较分析;根据上述方法,得到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2016年度指标综合评分表,如下表所示:
郑州市自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以来,2016年度指标综合评价分值达到了88.6分,大于80分,可以认定评价区域水生态文明城市效果良好,郑州市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Claims (8)

1.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层次分析法”确定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层次分析法
(1.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根据决策目标、决策标准和决策对象,将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即将原先复杂的层次拆分成多个简单、具体化的层次,将这些层次交于相关专家评定其重要性,或者通过层次之间的两两相比建立一个判断矩阵,然后通过计算矩阵的正交向量和特征值来判断层次之间的重要性;
(1.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首先计算出各层之间的权重,然后通过因数间两两比较,对各自的重要性按9分位比率排定各评价指标的相对优劣顺序,依次构建出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A:
判断矩阵中:
然后求出判断矩阵A的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W=(w1、w2……wn)T
(1.3)矩阵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是指思维的逻辑一致性,如当A比C强,而B比C则有些重要,显然A比B是否通过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是对矩阵进行合理步骤的验证,分析层次是规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1.4)推求权重系数
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计算得出矩阵的特征值和正交特征向量,从最高层到最底层依次确定出所要分析的元素相对于上一层的权重,继而推算出最底层所有因素相对于总目标的权重即为各因子的权重系数;
步骤2,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具体包括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
(2.1)目标层是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达到人水和谐的总目标;
(2.2)准则层是将目标层分化成几个小的层次,在这几个小的层次中定量化目标层;
(2.3)指标层是最基本的层次,它是由直接可测指标组成,它将每一个准则层细化,每一个指标的选取不仅简单实用而且还具有可操作性和代表性;
步骤3,指标体系
根据指标的针对性、可行性和系统性原则,确定能反映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特征的6个准则层和21个评价指标,其中,6个准则层包括: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资源优化配置、防洪排涝体系、节约用水管理、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和水文化建设:
(3.1)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建设重在管理,水生态文明首先就是要把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重中之重,只有通过对水资源的配置和有效的管控,才能达到对水资源最有效的利用,对城市的用水总量加强监管,强化了用水定额,控制了用水效率,明确了城市哪里有所缺哪里有所补给,因地制宜,完善生态健康区,修复生态受损区,保护生态脆弱区;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了用水总量、取水许可率、计划用水管理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5个指标;
(3.2)水资源优化配置
生态城市的建设不仅需要严格控制用水量,还需在有水的情况下对水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城市的楼宇之间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水系,这些河湖水系相互交错相互联系,河岸两边既有居民生活区又有工厂工作区,大大小小的公园景观湖,这些都需要做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引排得当、循环通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生态良好,给城市居民带来身心愉悦的享受,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融合;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再生水利用率、园林绿化再生水利用率、雨水集蓄利用量和矿井水利用量4个指标;
(3.3)防洪排涝体系
强化水资源的有效管理,除了增加用水量,节约用水也是一个最为便捷的途径,节约资源既是保护资源,也是维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加强用水总量控制,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是水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举措,例如,居民生活中转变用水方式,工厂作业中降低水资源消耗,制定合理的用水量和对作业技术的改造,农业灌溉中提高灌溉技术等等都是节水的措施,都是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该准则中具体包含有城市洪涝标准和中小河流河道防洪标准两个指标;
(3.4)节约用水管理
可用水资源稀少、污染物的排等放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工业大气、污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排放,农业生产不科学的化肥、农药施放,人畜粪便排泄,这些污染物中的有害化学物质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携带下进入河流和湖泊是造成水生态恶化的根源,因此需将河湖划分为不同的水功能区,根据不同水功能区的排污口建立强大的监管系统,建立合理科学的水质评价体系,加强监测与管理才能有效的保护水资源;该准则层中具体包含有工业用水重复率、城镇生活节水器具普及率和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3个指标;
(3.5)水资源保护与水生态修复
保护水生态系统应从健康河湖入手,优先保证河流的合理流量、稳定天然湖泊、水库、湿地及地下水水位,保证合理的水质标准,维护河湖健康生态;首先从源头抓起,防治污染解决水质恶化,尽量做到先处理后排放,加强引流调水,河湖清淤,只有从源头上对水源保护,才能够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修复;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入河排污口排水水质监测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河湖生态护岸比率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5个指标;
(3.6)水文化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是需要被全社会来逐步认识的事物,由于不同地区的环境和经济条件不同,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理解方式也有所不同,既然生态文明是造福于人类,就需要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参与,才能体现出水环境和水生态的价值,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首先让水生态文明深入人心,在改善的生态环境中提高城市的舒适度,让人民群众在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受益,让人民群众自觉地加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与保护中来,注重水生态文明空间意识培养,从而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该准则层具体包含有水文化宣传载体数量和公众对水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两个指标;
步骤4,赋分标准
水生态文明的理念是“人水和谐”,是构建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来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和谐发展,其赋分是按照相关要求,立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充分考虑当地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条件,依据可定义、可操作、可量化、可考核、可追究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根据已颁布的相关条例、规划、法规中的相关要求来确定各指标的标准值;
步骤5,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标准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最终评价是根据总分进行评判,总分为百分制,若赋分标准非五分制,则最终的总分需换算为百分制,对于百分制的评分结果,若总分不小于60分则可以认定达到了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标准,总分小于60分则认为不具备达到水生态文明城市,具体评价标准如下表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的判断矩阵中,两两相比得出重要性的比较结果,9个重要性等级及其赋值按以下判断矩阵元素标度表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2)中,当n小于3时,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较为容易,但随着指标数量的增加,阶数也随之增加,计算就变得更加困难,此时可以采用比较常用的近似计算,关于判断矩阵权重常用的近似计算方法有两种,即几何平均法和规范列平均法:
①几何平均法,又叫根法,其首先计算矩阵A各行各个元素的乘积,得到一个n行一列的矩阵B,之后计算矩阵B中每个元素的n次方根得到矩阵C,然后对矩阵C进行归一化得到矩阵D,则该矩阵D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②规范列平均法,又叫和法,通过对矩阵A每一列归一化得到矩阵B,然后将矩阵B每一行元素的平均值得到一个一列n行的矩阵C,则矩阵C即为所求权重向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3)中,一致性检验的具体步骤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
式中,λmax为矩阵最大特征值,n为矩阵阶数;
②查表确定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并进行判断
CR=CI/RI
当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CR>0.1时,认为判断矩阵不符合一致性要求,需要对该判断矩阵进行重新修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2)中,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特征出发,水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准则层应体现在系统完整性、空间均衡性、生物多样性、开发自律性、安全保障性和管控高效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3)中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多层评价指标体系如下:
①水资源体系评价中应包含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和水质是否达标情况;
②水生态体系评价中应选取水环境情况、河岸维护和水土保持情况;
③工程体系评价包含工程建设和运行指标、景观效果;
④理体系评价包含监测、评价、规划编制和公众参与等指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的赋分标准设置的原则有:
①全面性原则,综合考虑各要求因素涉及的具体指标,制定评分标准及评分的指标,不仅有利于当前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可能在今后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发生有利的变化;
②可操作性原则,在设计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估指标评分标准的过程中,应避免评分标准要求的模糊化,使得评估人员能够尽可能的准确确定评分等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4中,各指标体系的赋分标准为: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准则层和准则层之下的指标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采用对评价区共21项指标进行分级评分,各项指标评价等级分为优、良、中、差、劣5级,分别对应的评分值为5、4、3、2、1,其中的用水总量控制程度按是否达到当地用水“红线”要求只考虑达标和不达标两种情况,各项指标等级的临界值采取向上兼容的评分方式,其赋分标准如下表所示:
CN201811464173.3A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Pending CN10994887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4173.3A CN109948876A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464173.3A CN109948876A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8876A true CN109948876A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05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464173.3A Pending CN109948876A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8876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435A (zh) * 2019-09-24 2020-01-24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CN111401782A (zh) * 2020-04-03 2020-07-1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跨省江河水量调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CN111797577A (zh) * 2020-06-04 2020-10-20 武汉大学 一种河口与河网典型整治工程适应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915141A (zh) * 2020-07-06 2020-11-10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在建核电厂安全状态监测的评价方法
CN112651591A (zh) * 2020-11-10 2021-04-13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诊断方法
CN112734283A (zh) * 2021-01-21 2021-04-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用于评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等级的方法
CN112836985A (zh) * 2021-02-26 2021-05-25 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评价方法
CN113033997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汕头大学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的城市水质等级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537811A (zh) * 2021-07-28 2021-10-22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一种延续取水许可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3570271A (zh) * 2021-08-03 2021-10-29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水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16542531A (zh) * 2023-04-20 2023-08-04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178A (zh) * 2017-02-13 2017-06-1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流型水源地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CN108090694A (zh) * 2018-01-03 2018-05-29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区域生态系统多因子综合敏感性评价方法
CN108197836A (zh) * 2018-02-07 2018-06-22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湿润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846178A (zh) * 2017-02-13 2017-06-13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河流型水源地综合安全评价方法
CN108090694A (zh) * 2018-01-03 2018-05-29 黑龙江省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区域生态系统多因子综合敏感性评价方法
CN108197836A (zh) * 2018-02-07 2018-06-22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南方湿润地区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伦焰等: "基于物元可拓模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以许昌市为例", 《人民长江》 *
王富强等: "郑州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现状评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28435A (zh) * 2019-09-24 2020-01-24 深圳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一种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方法
CN111401782A (zh) * 2020-04-03 2020-07-10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跨省江河水量调度管理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
CN111797577A (zh) * 2020-06-04 2020-10-20 武汉大学 一种河口与河网典型整治工程适应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1915141A (zh) * 2020-07-06 2020-11-10 核动力运行研究所 一种在建核电厂安全状态监测的评价方法
CN112651591B (zh) * 2020-11-10 2023-10-17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诊断方法
CN112651591A (zh) * 2020-11-10 2021-04-13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景观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及诊断方法
CN112734283A (zh) * 2021-01-21 2021-04-30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用于评测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布局等级的方法
CN112836985A (zh) * 2021-02-26 2021-05-25 澜途集思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海绵城市综合评价方法
CN113033997B (zh) * 2021-03-24 2023-09-19 汕头大学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的城市水质等级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033997A (zh) * 2021-03-24 2021-06-25 汕头大学 基于改进集对分析的城市水质等级确定方法、装置及介质
CN113537811A (zh) * 2021-07-28 2021-10-22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一种延续取水许可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3537811B (zh) * 2021-07-28 2024-01-05 江西省水利科学院 一种延续取水许可评估方法和系统
CN113570271A (zh) * 2021-08-03 2021-10-29 东莞理工学院 一种水文化变迁及其影响的定量评价方法
CN116542531A (zh) * 2023-04-20 2023-08-04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一种基于耦合协调度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评估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48876A (zh) 一种北方缺水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评估方法
Tabatabaee et al. An assessment model of benefits, opportunities, costs, and risks of green roof installation: A multi 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approach
Simonovic et al. A new modeling approach for water resources policy analysis
Azevedo et al. Integration of water quantity and quality in strategic river basin planning
Bakhshipour et al. Toward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a combined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and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platform
CN104915575B (zh) 一种基于层次物元可拓法的海绵城区生态指数的评价方法
CN106530172A (zh) 一种流域污染控制单元的划分方法
CN105913134A (zh) 一种城市产业布局空间优化分析的soa技术方法
Bakhshipour Optimizing hybrid decentralized systems for sustainable urban drainage infrastructures planning
Zehtabian et al. Investigation of water allocation using integrated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es in the Zayandehroud River basin, Iran
CN112699606A (zh) 一种海绵城市布局优化多目标决策方法
Elleuch et al. A hybrid approach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unisia
Xuesen et al. Consideration of trends in evaluating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 alternatives within a fuzzy decision making framework
CN117114918A (zh) 一种基于区域生态需水与多水源供水的水资源调配方法
CN105976137A (zh) 一种农村人居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Punys et al. A multi-criteria analysis for siting surface-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tile-drained agricultural catchments: The case of Lithuania
Li et al.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Eval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Carrying Capacity.
Zhang A study on urban water reuse management modeling
CN113887073A (zh) 流域水土的资源优化配置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George et al. Integrated water allocation-economic modelling at a catchment scale
David Environmentally sound management of freshwater resources
Zekri Oman water policy
Anjali et al. Predicting efficiency of treatment plant by multi parameter aggregated index
Geng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modeling for non-point pollu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in small watershed
Wei et al.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for pavement maintenance and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