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58143A -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58143A
CN103258143A CN 201310221757 CN201310221757A CN103258143A CN 103258143 A CN103258143 A CN 103258143A CN 201310221757 CN201310221757 CN 201310221757 CN 201310221757 A CN201310221757 A CN 201310221757A CN 103258143 A CN103258143 A CN 1032581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index
style
planning
featu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1022175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再生
李绍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rual Design and Urban Planning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rual Design and Urban Plan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rual Design and Urban Planning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rchitectrual Design and Urban Planning
Priority to CN 20131022175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58143A/zh
Publication of CN103258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5814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并进行层级分解,构建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2)综合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概率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层级,建立评价数学模型;3)采集评价数据并输入评价数学模型,逐级计算综合评价值;4)建立评价分析矩阵,分析确定评价等级;5)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分析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值。本发明将城市风貌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矩阵相结合,从而对模糊性的实施效果进行量化,提出了一种对城市风貌规划实施过程及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适用于对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

Description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规划评价方法,特别是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规划评价,是对城市规划执行情况的评价,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城市环境、经济、社会以及基础设施等的变化来对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价。”
初期的规划理论,主要以具体的工程技术知识为基础,强调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基础设施建设等,将城市规划视为实体空间的规划和设计行为。至上世纪中叶,城市规划的范畴开始扩展到社会科学、生态学等领域,众多的相关技术领域知识要素开始共同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的规划理念开始从“蓝图描绘”转向“公共政策”。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规划,其过程开始与评价紧密相连,定期评价成为规划的必备环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规划理论学者针对评价方法的建立,提出了规划理性和系统性的观点。该时期的理论普遍强调规划决策的最优性和科学性,认为存在一种较为科学的判断准则,可以对规划作出最优决策,并据此评价规划的价值。到八十年代,一些学者针对规划理性决策提出质疑,认为规划的范畴从空间扩大到社会和经济的领域,虽然采用绝对理性模式对规划实施系统评价可以反映自然或人类的行为特征,但是无法真实反映规划的特性,由此引发规划学界的反思,并逐渐接受规划“非最优”方案的观点,承认众多规划方案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合理性。在此基础上,一种利用假设、分析的方式对方案进行反证的方法被提了出来,奠定了现代规划理论的基础。论证的主要实现方式被称为测试,完整的测试过程包括:规划实施过程是否符合预期,规划实施效果是否符合设计预定,规划实施的外部影响力(如在社会、经济领域等)是否达到规划的预期目标。
规划评价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过程。
第一代评价方法是在清晰界定规划目标的基础上,采用最为经济的方式来实现规划目标,形成以成本为核心的规划评价方法体系。第一代的“成本收益法”重在体现政府的经济动机,即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度量规划的经济型和效率性为宗旨。
第二代评价方法以规划过程为核心,权衡各种规划现象间平衡关系和比例关系的方法,被称为“规划平衡表法”。
第三代规划评价方法则在理性规划的基础上,随着渐进式规划理论、倡导式规划理论、规划实施理论和战略规划理论的提出以及规划体系的完善,除了考虑经济因素外,开始考虑政治、社会等其他因素,将非量化因素充实到规划评价中,进而选择切实可行,而不是最优方案的规划方法。
随着交互规划理论的发展,利益相关者与规划目标之间的关系称为规划评价考虑的内容,各种主观评价(非理性因素)被纳入到规划制定和实施当中,并力图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来推动规划实施。具体的操作方法包括自然反馈法、多元模型法、设计法等,被称为第四代“交互规划评价法”。在规划评价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规划评价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可以量化的评价要素,即将评价对象通过建立指标体系、采集数据来量化,并将其结果作为评判规划预期或实际效果的依据;二是那些不能通过指标量化的评价对象,通常使用定性描述的方式来判断其实际效果。定量与定性描述的具体应用程序为:首先,评价者实现对评价对象确定基准(又叫‘定基’),‘基准’的内涵要同时包含空间与时间的范畴,当评价结果好于基准,则被视为规划实施产生了积极变化,效果明显。这时,规划评价通常被视为‘对特定空间问题解决成效的衡量,并在时间层面进行比较。’对于无法直接量化的评价对象,如人们的道德水平提升,城市生活环境改善等规划实施的主要目标,需要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来对其进行评价。此外,由于规划评价是社会研究领域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规划评价具有不确定性。”
2008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颁布实施,其中通过立法的形式要求有关部门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等三类规划定期进行实施情况的评价。由此可见,规划评价已正式成为我国城乡规划工作的一部分,也体现了我国城市规划向公共政策转变的走向。城市风貌规划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体系,同样具有公共政策的属性,同时,风貌规划作为实践性很强的的规划行为,其编制体系和管控效果同样需要实践的检验与反馈,才能不断优化完善。
目前,城市风貌规划及其实施效果方面,还没有可采用、已知、规范的评价指导方法。为科学评价风貌规划成果和实施效果,需要建构风貌规划评价方法、划分风貌规划评价标准、量化各级评价指标和最终指标以及确定关键影响指标因素,以综合评价风貌规划成果和实施效果,需要建立风貌规划评价的模型方法,形成较为完整的、进行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规范可量化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并进行层级分解,构建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
2)综合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概率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层级,建立评价数学模型;
3)采集评价数据并输入评价数学模型,逐级计算综合评价值;
4)建立评价分析矩阵,分析确定评价等级;
5)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分析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值。
所述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为一级评价指标,其包括有效度、特色性、协调性和有序性,其中:所述有效度是指风貌规划实施的有效程度,所述特色性是指城市地域特色的延续与弘扬以及与其它城市的差异程度,所述协调性是指风貌各构成要素之间合作共生的组织关系以及各构成要素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程度,所述有序性是指风貌规划动态性和演进性的有序程度。
所述有效度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规划知情度、效果显现度和控制因子实现度;所述特色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性、差异性、历史性、品牌性和内在意义性;所述协调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相态形式、视觉舒适、宜人性和情感共鸣度;所述有序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传承度、主次性、整体契合度和博弈共赢性。
其中步骤2)中,所述评价数学模型按照如下方法建立:
21)设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033
是一个一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因素集;设w=(w1,w2,…,wm)是一个权重集,其中wi≥0(i=1,2,…,m),表示对应一级评价因素集内m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032
22)对于i=1,2,…,m,设Ci=(Ci1,Ci2,…,Cir)是一级评价指标Bi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组成的因素集;设Wi=(wi1,wi2,…,wir)是权重集,其中wij≥0(j=1,2,…,r),表示Cij在Ci中的权重,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041
23)依次类推,根据评价指标分解层级n,设定n级评价指标因素集及相应的权重集;
24)根据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5)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设U=[u1,u2,…,un]是一个评语集,U是一个全序集,即对U中任意两个评语之间总存在等级差别,对于i=1,2,…,n,对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集Ci进行评判,得出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属于各种评语的程度,从而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i如下:
R i = X 1 X 2 X r = X 11 X 12 . . . X 1 n X 21 X 22 . . . X 2 n X r 1 X r 2 . . . X rn
其中,xjk(j=1,2,…,r;K=1,2,…,n)表示对因素集Ci中第j个评价因素做出第k级评语的隶属度,隶属度可由隶属函数求取;
26)利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计算每一组的评价结果矩阵Yi,其中,Yi=WiRi合成算子采用矩阵乘法算子。
其中步骤3)中,所述评价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或专家调查法采集。
其中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设立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满分值;
4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分析矩阵:以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
43)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
44)按下式计算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Φ=λ×S,其中λ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权重,S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Φ为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
45)对照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确定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等级。
其中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设定风貌规划评价各层指标满分数值;
5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该综合分值等于该指标的占比权重乘以该评价指标的所得分值;
53)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等级划分;
54)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按下式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Ω=k×φ×R,其中φ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R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Ω为评价指标重要度值,k代表各层级指标向上递归时所乘的上层满分值;
55)对照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确定评价指标重要度值。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发明将城市风貌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矩阵相结合,通过建立各层级评价指标、构建实施效果评估矩阵,划分实施效果评价等级,从而对模糊性的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化和数值化,而提出了一种对城市风貌规划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方法,并给出对风貌规划实施效果各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值分析。从而完善了城市风貌规划评价及规划体系,增强了城市风貌规划的连续性、科学性和可控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层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图;
图4为本发明的评价分析矩阵图;
图5为本发明的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图;
图6为某评价样本城市风貌规划的研究框架;
图7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某样本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
图8为采用本发明方法对某样本城市风貌规划评价因子重要度进行评价的评价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至图8,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并进行层级分解,构建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请参见图2和图3,可对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层级分解两级至四级;形成多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参见图2,最高层A表示要进行综合评价的问题,第一层B1、B2、B3……、Bk表示一级评价指标,第二层Cij表示二级评价指标。
2)综合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概率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层级,建立评价数学模型;
3)采集评价数据并输入评价数学模型,逐级计算评价得分及综合评价值;
4)建立评价分析矩阵,分析确定评价等级;
5)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分析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值。
所述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设定为一级评价指标,其可包括有效度、特色性、协调性和有序性,其中:所述有效度是指风貌规划实施的有效程度,所述有效度可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规划知情度、效果显现度和控制因子实现度;所述特色性是指城市地域特色的延续与弘扬以及与其它城市的差异程度,所述特色性可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性、差异性、历史性、品牌性和内在意义性;所述协调性是指风貌各构成要素之间合作共生的组织关系以及各构成要素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程度,所述协调性可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相态形式、视觉舒适、宜人性和情感共鸣度;所述有序性是指风貌规划动态性和演进性的有序程度,所述有序性可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传承度、主次性、整体契合度和博弈共赢性。
其中步骤2)中,所述评价数学模型按照如下方法建立:
21)设B=(B1,B2,…,Bm)是一个一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因素集;设w=(w1,w2,…,wm)是一个权重集,其中wi≥0(i=1,2,…,m),表示对应一级评价因素集内m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061
22)对于i=1,2,…,m,设Ci=(Ci1,Ci2,…,Cir)是一级评价指标Bi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组成的因素集;设Wi=(wi1,wi2,…,wir)是权重集,其中wij≥0(j=1,2,…,r),表示Cij在Ci中的权重,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062
23)依次类推,根据评价指标分解层级n,设定n级评价指标因素集及相应的权重集;
24)根据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权重;其中
一级评价指标的权重为:w=(0.2,0.3,0.25,0.25),
二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分别为:
w1=(0.12,0.17,0.71)
w2=(0.21,0.21,0.25,0.14,0.19)
w3=(0.16,0.27,0.32,0.25)
w4=(0.31,0.20,0.28,0.21)
25)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设U=[u1,u2,…,un]是一个评语集,U是一个全序集,即对U中任意两个评语之间总存在等级差别,对于i=1,2,…,n,对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集Ci进行评判,得出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属于各种评语的程度,从而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i如下:
R i = X 1 X 2 X r = X 11 X 12 . . . X 1 n X 21 X 22 . . . X 2 n X r 1 X r 2 . . . X rn
其中,xjk(j=1,2,…,r;k=1,2,…,n)表示对因素集Ci中第j个评价因素做出第k级评语的隶属度,隶属度可由隶属函数求取;若采用专家打分法,其计算公式为:Xjk=djk/d式中,djk表示对因素集Ci中第j个评价因素做出第k级评语的专家人数;d表示专家组的总人数;
26)利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计算每一组的评价结果矩阵Yi,其中,Yi=WiRi合成算子采用矩阵乘法算子。
在步骤3)中,所述评价数据可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或专家调查法采集。
其中步骤4)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设立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满分值,总满分值可设为5分;
4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分析矩阵:以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总满分值设为5分时,评估矩阵以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5分)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值;
43)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
将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划分为差等,一般,中等,良好、优秀五个评价等级。其中差级评价占9格,一般等级评价占16格,中等评价占24格,良好等级评价占32格,优秀等级评价占19格。实施效果评价分值范围为(0-5)。参见图4,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如下:
Ⅰ、差等评价与一般评价的分界点为5×9/100=0.45;
Ⅱ、一般效果评价与中等效果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100=1.25;
Ⅲ、中等效果评价与良好效果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24)/100=2.45;
IV、良好效果与优秀效果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24+32)/100=4.05;
由此确定风貌规划效果评价等级划分如下:
差等效果等级:[0,0.45);
一般效果等级:[0.45,1.25);
中等效果等级:[1.25,2.45);
良好效果等级:[2.45,4.05);
优秀效果等级:[4.05,5.0]。
44)按下式计算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Φ=λ×S,其中λ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权重,S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Φ为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
45)对照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确定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等级。
其中步骤5)可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设定风貌规划评价各层指标满分数值;可设风貌规划评价顶层指标满分数值为5分,相应各级指标的满分值也设为5分。
5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该综合分值等于该指标的占比权重乘以该评价指标的所得分值;
53)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等级划分;
将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划分为不重要、一般重要、比较重要、重要、很重要五个评价等级。其中不重要等级评价占9格,一般重要等级评价占16格,比较重要占24格,重要评价占32格,很重要评价占19格。实施效果评价分值范围为(0-5)。请参见图5,评价指标结构重要度分析矩阵等级划分如下:
Ⅰ、不重要评价与一般重要评价的分界点为5×9/100=0.45;
Ⅱ、一般重要评价与比较重要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100=1.25;
Ⅲ、比较重要评价与重要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24)/100=2.45;
IV、重要与很重要评价的分界点为5×(9+16+24+32)/100=4.05;
因此评价指标重要度等级划分如下:
不重要等级:[0,0.45);
一般重要等级:[0.45,1.25);
比较重要等级:[1.25,2.45);
重要等级:[2.45,4.05);
很重要等级:[4.05,5.0]。
54)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按下式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Ω=k×φ×R,其中φ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R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Ω为评价指标重要度值,k代表各层级指标向上递归时所乘的上层满分值;k可设为5,则Ω=5×φ×R,其中5代表各层级指标向上递归时所乘的上层满分值5分。
55)对照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确定评价指标重要度值。
下面请参见图6至图8,以沿海某中型城市为样本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法给予说明,该城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整个城市依山傍海,岛城相嬉,城市呈滨海组团式带状布局,深具山、海、城、岛等景观特质。同时,该城市历史文化浓厚,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以现代文化为主,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外来文化激情碰撞,和谐共生,文化的多元性表现为城市整体风貌的包容性和多元化。城区还保留有中国传统建筑群,传统民居和街巷格局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自开埠以来,西方建筑文化对市建筑风格影响较大,体现出明显的西方建筑特征。
1)该城市风貌规划核心内容与体系
根据该城市的文化特征和现状风貌特点,该城市城市风貌规划立足山东半岛,兼顾环渤海、东北亚地区,规划确定该城市市的整体风貌为“山海风情·人间仙境”,突出保护“山、海、城、岛”等景观特质,强化“山海名城·人间胜地”的城市意象,以“精”取胜,以“情”动人,塑造21世纪的魅力名城。
在该风貌目标的指导下,规划从城市整体风貌和分区风貌规划、主要功能区的景观塑造(居住区、工业区、CBD与RBD)、城市街廓空间与道路景观、网络化开放空间、历史风貌的规划引导、城市天际线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系统规划、城市竖向空间与建筑高度分区、游览观光系统规划、城市色彩规划等十个方面对城市风貌进行了控制指引,该城市风貌规划研究框架参见附图5。
具体而言,在滨海组团式带形城市的基础上,该城市整体风貌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结构布局,其中功能片区主要由“一核、两港、三岛、五城”组成。
城市轴线主要有“一条文脉轴、两条发展轴、三条景观轴、六条生态轴”。文脉轴即该城市山——朝阳街——所城;发展轴及只楚路——南大街——观海路、机场路——大海阳路;景观轴即海岛轴、滨海轴、山轴;生态轴即城市组团间夹河、外夹河等六条绿化分割带。
在大的空间景观格局的指引下,该城市城市风貌规划还对“一环四横六纵”的景观道路空间(一环即绕城高速与滨海路组成的环路;四横即长江道——幸福南路、只楚路——南大街、永达街——红旗路、五区连接路;六纵即衡山路——福海路、化工路、大海阳路——机场路、解放路——山海路、观海路、通海路)、“一核三轴,六带贯通”的开放空间系统(“核”是以滨海广场、海水浴场等为中心的开放核心;“三轴”即海岛轴、滨海轴、山轴;“六带”即城市组团间六条自然隔离带)、“一线三区,三岛五十二点”的历史风貌区域提出系统性的控制要求。
2)该城市风貌规划评估过程
⑴评估模型运用
根据发明内容所建构的城市风貌规划评估方法和相应指标权重作为风貌规划评估的方法模型,确定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并进行层级分解,构建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对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层级分解成三级,针对该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设置三级共28题,分别针对该城市城市风貌规划的有效性、现状城市风貌的特色性、协调性和有序性进行调查,为充分体现了解规划效果,对某些因子在问题设置上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见表1。
表1该城市风貌规划评估指标及权重表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11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21
对发放并有效反馈的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整理,按照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计算每一组因素集Ci的评价结果分值如表2所示。基于表2的该样本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见图7。
表2样本城市风貌规划各维度评价指标分值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22
根据该城市所得统计数据,按照计算的各评价指标的实际分值,按照顶层设计的评价指标满分值为5分,各相应层级指标满分值5分,得出样本各级指标得分的总值及权重见表3。
表3样本城市的各级评价指标得分的总值及权重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32
⑵定量计算该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
Φ=λ×S=3.377/5×3.377=0.6754×3.377=2.28;
2.28∈[1.25,2.45),中等效果等级;
故而该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等级为中级。
⑶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
对于该城市风貌规划评价各一级指标:
①有效性指标
有效性评价指标所得综合分值:R=0.42
有效性评价指标分值占该指标满分值(1分)的权重:
在向顶级评价指标递归时,应统一至顶层评价的综合分数值,即一级评价指标的所得分值乘以顶层指标的满分值5。则该一级指标——有效性指标的重要度值为: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42
②其他三个一级指标,同理可得,
特色性指标的重要度值: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43
协调性指标的重要度值: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44
有序性指标的重要度值:
Figure BDA00003308390200145
将上述四个点位在重要度矩阵中落位,其具体位置如图8所示,各一级指标的重要度,其中:
有效性指标度重要值:1.361∈[1.25,2.45),为比较重要等级。
特色性指标度重要值:2.463∈[2.45,4.05),为重要等级。
协调性指标度重要值:2.02∈[1.25,2.45),为比较重要等级。
有序性指标度重要值:1.879∈[1.25,2.45),为比较重要等级。
尽管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并进行层级分解,构建多层级风貌规划评价体系;
2)综合采用定性评价方法、定量评价方法、概率评价方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根据风貌规划评价体系层级,建立评价数学模型;
3)采集评价数据并输入评价数学模型,逐级计算综合评价值;
4)建立评价分析矩阵,分析确定评价等级;
5)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分析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重要度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风貌规划评价指标为一级评价指标,其包括有效度、特色性、协调性和有序性,其中:所述有效度是指风貌规划实施的有效程度,所述特色性是指城市地域特色的延续与弘扬以及与其它城市的差异程度,所述协调性是指风貌各构成要素之间合作共生的组织关系以及各构成要素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程度,所述有序性是指风貌规划动态性和演进性的有序程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度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规划知情度、效果显现度和控制因子实现度;所述特色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生态性、差异性、历史性、品牌性和内在意义性;所述协调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相态形式、视觉舒适、宜人性和情感共鸣度;所述有序性分解为二级评价指标,包括:传承度、主次性、整体契合度和博弈共赢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2)中,所述评价数学模型按照如下方法建立:
21)设B=(B1,B2,…,Bm)是一个一级评价指标所组成的因素集;设w=(w1,w2,…,wm)是一个权重集,其中wi≥0(i=1,2,…,m),表示对应一级评价因素集内m个评价指标的权重,
22)对于i=1,2,…,m,设Ci=(Ci1,Ci2,…,Cir)是一级评价指标Bi所对应的二级评价指标组成的因素集;设Wi=(wi1,wi2,…,wir)是权重集,其中wij≥0(j=1,2,…,r),表示Cij在Ci中的权重,
Figure FDA00003308390100021
23)依次类推,根据评价指标分解层级n,设定n级评价指标因素集及相应的权重集;
24)根据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25)确定模糊评价矩阵Ri:设U=[u1,u2,…,un]是一个评语集,U是一个全序集,即对U中任意两个评语之间总存在等级差别,对于i=1,2,…,n,对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集Ci进行评判,得出层级末端的每一组评价指标因素属于各种评语的程度,从而得到模糊评价矩阵Ri如下:
R i = X 1 X 2 X r = X 11 X 12 . . . X 1 n X 21 X 22 . . . X 2 n X r 1 X r 2 . . . X rn
其中,xjk(j=1,2,…,r;K=1,2,…,n)表示对因素集Ci中第j个评价因素做出第k级评语的隶属度,隶属度可由隶属函数求取;
26)利用模糊矩阵的合成运算,计算每一组的评价结果矩阵Yi,其中,Yi=WiRi合成算子采用矩阵乘法算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3)中,所述评价数据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或专家调查法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41)设立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满分值;
4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分析矩阵:以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
43)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
44)按下式计算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Φ=λ×S,其中λ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占总满分值权重,S为风貌规划评价一级指标总得分,Φ为实施效果综合评价值;
45)对照风貌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级划分,确定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等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5)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51)设定风貌规划评价各层指标满分数值;
52)采用直角坐标图形式建立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纵坐标表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横坐标表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该综合分值等于该指标的占比权重乘以该评价指标的所得分值;
53)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等级划分;
54)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按下式计算相对于上一级评级指标的各层级评价指标重要度值:Ω=k×φ×R,其中φ为风貌规划评价指标分值占该项指标满分值的权重,R为风貌规划实施评价该项指标所得综合分值,Ω为评价指标重要度值,k代表各层级指标向上递归时所乘的上层满分值;
55)对照评价指标重要度分析矩阵,确定评价指标重要度值。
CN 201310221757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Pending CN10325814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221757 CN103258143A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10221757 CN103258143A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58143A true CN103258143A (zh) 2013-08-21

Family

ID=48962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10221757 Pending CN103258143A (zh) 2013-06-05 2013-06-05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258143A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4403A (zh) * 2014-08-18 2016-02-24 鲍珂 一种基于部件和系统试验的汽车自动变速箱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6934225A (zh) * 2017-03-01 2017-07-0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巡检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CN107016221A (zh) * 2017-05-26 2017-08-04 吴志强 一种基于城市智能模型的辅助设计方法
CN107909306A (zh) * 2017-12-23 2018-04-13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景观风貌评价方法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70624A (zh) * 2019-04-26 2019-07-30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vr结合眼动跟踪的城市风貌特征识别的方法
CN111222661A (zh) * 2018-11-25 2020-06-02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实施效果分析评估方法
CN113159122A (zh) * 2021-03-16 2021-07-23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基于社交媒体图像数据的城市风貌分析方法
CN113610369A (zh) * 2021-07-26 2021-11-05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水生态服务功效的评价方法及城市滨水景观构建方法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54403A (zh) * 2014-08-18 2016-02-24 鲍珂 一种基于部件和系统试验的汽车自动变速箱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06934225A (zh) * 2017-03-01 2017-07-07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力巡检用多旋翼无人机系统效能评估方法
CN107016221A (zh) * 2017-05-26 2017-08-04 吴志强 一种基于城市智能模型的辅助设计方法
CN107909306A (zh) * 2017-12-23 2018-04-13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一种城市景观风貌评价方法
CN111222661A (zh) * 2018-11-25 2020-06-02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实施效果分析评估方法
CN111222661B (zh) * 2018-11-25 2023-06-09 星际空间(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城市规划实施效果分析评估方法
CN109636150A (zh) * 2018-11-30 2019-04-16 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一种智慧城市“多规合一”评价体系的建立方法及其系统
CN110070624A (zh) * 2019-04-26 2019-07-30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vr结合眼动跟踪的城市风貌特征识别的方法
CN110070624B (zh) * 2019-04-26 2020-05-08 厦门大学 一种基于vr结合眼动跟踪的城市风貌特征识别的方法
CN113159122A (zh) * 2021-03-16 2021-07-23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 基于社交媒体图像数据的城市风貌分析方法
CN113610369A (zh) * 2021-07-26 2021-11-05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水生态服务功效的评价方法及城市滨水景观构建方法
CN113610369B (zh) * 2021-07-26 2022-04-01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水生态服务功效的评价方法及城市滨水景观构建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58143A (zh) 一种城市风貌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价方法
Shad et al. Developing an Iranian green building assessment tool using decision making methods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ase study in Mashhad city
CN103679611B (zh) 基于案例推理的城市综合应急智能仿真系统的运行方法
Ardeshir et al. Selection of a bridge construction site using fuzz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N105389673A (zh) 一种区域突发环境污染事故风险综合评价方法
CN102360458A (zh) 一种移民安置区选择模糊评价方法
CN111798355A (zh) 一种城市公共安全事件链形式化组织方法及事件链数据库
He et al. Critical factors for practicing sustainable construction projects in environmentally fragile regions based on 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and cross-impact matrix multiplication applied to classification: A case study in China
CN105760633A (zh) 适用于信息辅助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
Kuznichenko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ulti-criteria model for making decisions on the location of solid waste landfills
Shenavr et al. Comparison of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AHP and WLC approaches) for land capability assessment of urban development in GIS
Ji et al. AVSS 2011 demo session: A large-scale benchmark dataset for event recognition in surveillance video
Ji et al. Safety risk evaluation of large and complex bridges du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delphi-improved fahp-factor analysis method
Liu et al. Value assessment for the restoration of industrial relics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 case study of Shaanxi Steel Factory in Xi’an, China
Tian et al.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quantitative architectural space index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Hanafi et al. Essential entities towards developing an adaptive reuse model for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n conservation of heritage buildings in Malaysia
Thipparat et al. An integrated VIKOR and fuzzy AHP method for assessing a sustainable research project
Liao et al. Research on airport site selection based on triangular fuzzy number
Mornya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landfill sites by using GIS and multi-criteria method in Batam, Indonesia
Yonghui et al. Analysis of enterprise site selection and R&D innovation policy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and GIS system
Yao et al. Research on maturity of engineering project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As an example of Anhui Sanjian Engineering Co., LTD.
Nguyen et al. Optimal Position Proposal for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Using an Approach of Fuzzy Set Theory and AHP in a GIS Environment: A Case Study in Hoai Duc District, Hanoi City, Vietnam.
CN102609438B (zh) 一种城市生态技术的三维谱系分析及空间集成方法
Sharifzadeh Aghdam et al. An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the city physical development on urban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 case study of Piranshahr city, Iran
Kumar et al. Towards Sustainable Smart Cities: Current Trends and Develo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