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9101A - 程序烧录测试机 - Google Patents

程序烧录测试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9101A
CN108919101A CN201810848291.8A CN201810848291A CN108919101A CN 108919101 A CN108919101 A CN 108919101A CN 201810848291 A CN201810848291 A CN 201810848291A CN 108919101 A CN108919101 A CN 1089191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group
plate
mould group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82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鲁宝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 Keda Preci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 Keda Preci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 Keda Preci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 Keda Precision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482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910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9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91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1Installation
    • G06F8/63Image based installation; Cloning; Build to or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PCB生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包括工作平台,工作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工作平台上设有两组作业组,各作业组包括龙门架、搬运机构、多组PCB板测试模组和中心定位机构,两龙门架并排设置于上料区和下料区之间,各PCB板测试模组包括升降机构、上模组、线性运动模组和下模组,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一端位于上模组下方,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模组之外,且各作业组的各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和对应的中心定位机构位于与横梁平行的同一直线上。PCB板测试模组密集地分布于工作平台上,极大的提高了PCB板的测试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简化搬运机构的运动轨迹,提供了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程序烧录测试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CB生产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
背景技术
程序烧录测试机主要是用于对PCB板进行程序烧录和测试,程序烧录测试机的核心结构为PCB板测试模组,PCB板测试模组包括升降机构、上模组、线性运动模组和下模组,上模组设置于升降机构上,升降机构带动上模组做升降运动,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一端位于上模组下方,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模组的侧方,下模组设置于线性运动模组上。现有技术中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大多为单个PCB板测试模组,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工作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两组并排且相背设置的作业组,各所述作业组包括龙门架、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上且沿所述龙门架的横梁移动的搬运机构、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下方且并排设置的多组PCB板测试模组和设置于上料区的中心定位机构,两所述龙门架并排设置于所述上料区和所述下料区之间且两所述龙门架的横梁的两端均分别朝向所述工作平台的两端;
各所述PCB板测试模组包括升降机构、上模组、线性运动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升降机构上且经所述升降机构带动做升降运动,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上模组下方,各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上模组的侧方,且各作业组的各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和对应的所述中心定位机构均位于与所述横梁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驱动端上。
可选地,所述搬运机构包括滑动组件、升降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且用于抓取PCB板的抓取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横梁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组件的驱动端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抓取组件做升降运动。
可选地,所述中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平台、X轴定位机构、Y轴定位机构和设置于所述定位平台下方的第一安装板;
所述X轴定位机构包括X轴驱动组件和两相对设置的X轴滑动组件,各所述X轴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定位平台并凸出于所述定位平台的第一挡块,所述X轴驱动组件与两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并带动两所述第一滑块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所述Y轴定位机构包括Y轴驱动组件和两相对设置的Y轴滑动组件,各所述Y轴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定位平台并凸出于所述定位平台的第二挡块,所述Y轴驱动组件与两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并带动两所述第二滑块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可选地,所述X轴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沿X轴方向布置于两所述第一导轨之间,且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Y轴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同步带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沿Y轴方向布置于两所述第二导轨之间,且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轮连接。
可选地,所述上模组包括上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的上模板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表面的测试主板,所述上固定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用于将所述上模板锁紧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的锁紧机构和用于将所述上模板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分离的分离机构。
可选地,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摆动杆、铰接座和牵引件,所述铰接座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的边缘,所述摆动杆的中部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向所述上固定板的中间延伸,所述摆动杆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并弯折至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牵引件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且与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并牵引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向上摆动或者向下摆动。
可选地,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上固定板且与所述上模板抵接。
可选地,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与测试卡电性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测试主板抵接的弹性触点。
可选地,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且插入所述下模组内的更换定位销和向下延伸且与所述下模组抵接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长度小于所述更换定位销。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在工作平台上设置两列相背设置的作业组,并且在两龙门架的下方均设置多组PCB板测试模组,从而使得PCB板测试模组能够密集地分布于工作平台上,使得在工作平台上具有更多的PCB板测试模组同时工作,极大的提高了PCB板的测试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作业组的各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和对应的中心定位机构位于与横梁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心定位机构将PCB板定位于该直线穿过的位置上,各搬运机构抓取对应列的中心定位机构中定位后的PCB板,各搬运机构沿着横梁做直线移动并将PCB板依次放入对应列的PCB板测试模组上,因此,搬运机构的其运动轨迹为直线,避免在平行工作平台的平面上同时沿做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简化搬运机构的运动轨迹,也简化搬运机构的结构,提高了搬运机构搬运速度,进而提供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的立体视角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龙门架和搬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中线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中线定位机构的仰视视角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中线定位机构移除定位平台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PCB板测试模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PCB板测试模组的后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的PCB板测试模组的分解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工作平台;
11—上料区,12—下料区,2—龙门架,21—横梁;
3—搬运机构,31—滑动组件,311—传动带,312—第三滑块,313—第一滑轨,314—第三电机,32—升降组件,321—第一升降板、322—导向杆、323—第二安装板,324—第三气缸,33—抓取组件;
4—PCB板测试模组,41—升降机构,411—导向柱,412—顶板,413—升降气缸,42—上模组,421—上模板,4211—更换定位销,4212—限位销,422—上固定板,423—测试主板,4231—静触点,424—连接座,425—弹性触点,43—线性运动模组,44—下模组,441—下模板,442—下固定板,45—锁紧机构,451—摆动杆,452—铰接座,453—牵引件,454—铰接杆,455—连杆,456—第一固定座,4561—连接板,4562—第三安装板,4563—固定部,457—弹性件,458—铰接件,46—分离机构,461—第二固定座,462—第一气缸;
5—中心定位机构,51—定位平台,511—第二镂空槽,512—第三镂空槽,513—第四镂空槽,52—第一安装板,521—第一镂空槽,53—X轴驱动组件,531—第一主动轮,532—第一从动轮,533—第一同步带,534—第一电机,54—X轴滑动组件,541—第一导轨,542—第一滑块,543—第一挡块,55—Y轴驱动组件,551—第二从动轮,552—第二同步带,553—第二电机,56—Y轴滑动组件,561—第二导轨,562—第二滑块,563—第二挡块,57—X轴传感器组件,571—X轴感应片,572—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3—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Y轴传感器组件,581—Y轴感应片,582—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3—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9—工件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1至附图9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1至附图9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包括工作平台1,工作平台1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料区11和下料区12,工作平台1上设有两组并排且相背设置的作业组,各作业组包括龙门架2、设置于龙门架2的横梁21上且沿龙门架2的横梁21移动的搬运机构3、设置于龙门架2的下方且并排设置的多组PCB板测试模组4和设置于上料区11的中心定位机构5,两龙门架2并排设置于上料区11和下料区12之间且两龙门架2的横梁21的两端均分别朝向工作平台1的两端;
各PCB板测试模组4包括升降机构41、上模组42、线性运动模组43和下模组44,各上模组42设置于对应的升降机构41上且经升降机构41带动做升降运动,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一端位于上模组42下方,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模组42的侧方,且各作业组的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和对应的中心定位机构5均位于与横梁21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下模组44固定安装于线性运动模组43的驱动端上。本实施例中,在工作平台1上设置两列相背设置的作业组,并且在两龙门架2的下方均设置多组PCB板测试模组4,从而使得PCB板测试模组4能够密集地分布于工作平台1上,使得在工作平台1上具有更多的PCB板测试模组4同时工作,极大的提高了PCB板的测试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各作业组的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和对应的中心定位机构5位于与横梁21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中心定位机构5将PCB板定位于该直线穿过的位置上,各搬运机构3抓取对应列的中心定位机构5中定位后的PCB板,各搬运机构3沿着横梁21做直线移动并将PCB板依次放入对应列的PCB板测试模组4上,因此,搬运机构3的其运动轨迹为直线,避免在平行工作平台1的平面上同时沿做X轴和Y轴方向的移动,简化搬运机构3的运动轨迹,也简化搬运机构3的结构,提高了搬运机构3搬运速度。
本实施例中,两作业做并排且相背设置,两列PCB板测试模组4以工作平台1的中心线为界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相背地分布,中心线穿过上料区11和下料区12。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一端位于上模组42下方,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延伸至上模组42的侧方,具体是指两列作业组中的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一端均朝向工作平台1的中心线,其中一列作业组中的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朝向远离中心线的方向,即朝向工作平台1的一侧,另一列作业组中的各线性运动模组43的第二端朝向远离中心线的方向,即朝向工作平台1的另一侧。使得两列线性运动模组43以中心线为界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分布。
本实施例中,搬运机构3为能够沿横梁21移动并抓取PCB板并且带动PCB板做升降运动的结构。
可选地,如图3所示,搬运机构3包括滑动组件31、升降组件32和设置于升降组件32上且用于抓取PCB板的抓取组件33,滑动组件31设置于横梁21上用于带动升降组件32沿横梁21移动,升降组件32固定安装于滑动组件31的驱动端上并用于带动抓取组件33做升降运动。本实施例中,通过滑动组件31带动升降组件32沿横梁21移动,升降组件32带动抓取组件33做升降运动,而抓取组件33设置于升降组件32上。因此,滑动组件31能够带动升降组件32和抓取组件33移动至中心定位机构5处,升降组件32带动抓取组件33升降从而调整高度以便抓取组件33抓取PCB板,滑动组件31再带动升降组件32和抓取组件33移动至其中一PCB板测试模组4上,升降组件32带动抓取组件33升降,以便抓取组件33将PCB板放置于PCB板测试模组4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滑动组件31可以是包括主动轮(图中未示出)、从动轮(图中未示出)、传动带311、第三滑块312、第一滑轨313和第三电机314,主动轮和从动轮分别设置于横梁21的两端,传动带311绕设于主动轮和从动轮上,第三电机314的输出轴与主动轮连接以驱动主动轮转动,第一滑轨313沿横梁21的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21上,第三滑块31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轨313上,同时第三滑块312与传动带311固定连接并在传动带311的带动下沿横梁21滑动,升降组件32固定于第三滑块312,第三滑块312在沿横梁21滑动时带动升降组件32和抓取组件33沿横梁21滑动。其他实施方式中,滑动组件31还可以是包括第四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固定座、第一螺母、第二滑轨和第四滑块,第一丝杆固定座固定于横梁21的两端,第一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一丝杆固定座可转动的连接,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的其中一端连接以带动第一丝杆转动,第一螺母套设于第一丝杆上并与第一丝杆螺纹连接,第二滑轨沿横梁21长度方向固定于横梁21上并与第一丝杆平行设置,第四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二滑轨上并与第一螺母固定连接,升降组件32固定于第四滑块上。
本实施例中,前述滑动组件31的驱动端具体是指第三滑块312,线性运动模组43,具体是指线性运动模组43上的用于带动下模组44移动的滑块。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升降组件32可以是包括第一升降板321、导向杆322、第二安装板323和第三气缸324,第一升降板321固定于第三滑块312或第四滑块上,导向杆322通过直线轴承与第一升降板321可滑动的连接,第二安装板323与各导向杆322的下端连接,第三气缸324固定于第一升降板321上且第三气缸324的输出推杆向下延伸并与第二安装板323固定连接,抓取组件33固定于第二安装板323上。本实施例中,升降组件32还可以包括第二升降板、第五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固定座、第二螺母、第三滑轨和第五滑块,第二升降板与第三滑块312或第四滑块固定连接,第二丝杆固定座固定于第二升降板上下两端,第二丝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第二丝杆固定座可转动的连接,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的其中一端连接以带动第二丝杆转动,第二螺母套设于第二丝杆上并与第二丝杆螺纹连接,第三滑轨沿上下方向固定于第二升降板并与第二丝杆平行设置,第五滑块滑动连接于第三滑轨上并与第二螺母固定连接,抓取组件33固定于第五滑块上。
本实施例中,抓取组件33可以是多个用于吸附PCB板的吸盘,也可以是可夹持PCB板的卡爪。
本实施例中,中心定位机构为能将不同尺寸的PCB板定位于中心定位机构中的同一中心位置的结构。如包括沿X轴方向分布且相对设置的两推杆和沿Y轴方向分布且相对设置的两推杆,通过四组推杆同时工作将不同尺寸的PCB板定位于同一中心位置。
中心定位机构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图4至图6所示,中心定位机构5包括定位平台51、X轴定位机构、Y轴定位机构和设置于定位平台51下方的第一安装板52;
X轴定位机构包括X轴驱动组件53和两相对设置的X轴滑动组件54,各X轴滑动组件54均包括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的上表面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541、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541上的第一滑块542和固定于第一滑块542上且向上延伸至定位平台51并凸出于定位平台51的第一挡块543,X轴驱动组件53与两第一滑块542连接并带动两第一滑块542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Y轴定位机构包括Y轴驱动组件55和两相对设置的Y轴滑动组件56,各Y轴滑动组件56均包括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的下表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561、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561上的第二滑块562和固定于第二滑块562上且向上延伸至定位平台51并凸出于定位平台51的第二挡块563,Y轴驱动组件55与两第二滑块562连接并带动两第二滑块562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本实施例的中心定位机构5中,包括两条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541和两条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561,两第一滑块542分别设置于两第一导轨541上,同时X轴驱动组件53带动两第一滑块542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两第二滑块562分别设置于两第二导轨561上,同时Y轴驱动组件55带动两第二滑块562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使用时,将工件放置于定位平台51上,X轴驱动组件53带动两第一滑块542沿X轴方向相对移动,两第一滑块542分别带动两第一挡块543相对移动,使得两第一挡块543同步地向定位平台51中间移动,直到两第一挡块543均抵接工件,从而将工件定位于定位平台51的在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同时,Y轴驱动组件55带动两第二滑块562沿Y轴方向相对移动,两第二滑块562分别带动两第二挡块563相对移动,使得两第二挡块563同步地向定位平台51中间移动,直到两第二挡块563均抵接工件,从而将工件定位于定位平台51的在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在X轴定位机构和Y轴定位机构的配合下,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上,均有两个挡块同步相对移动,从而将工件定位于定位平台51中间,不同尺寸的工件经本实施例的中心定位机构5定位后,各工件的中心均定位于同一点,各工件的搬运抓取点均相同,避免重新设计抓取搬运路径或者抓取点。
另外,本实施例中,在第一安装板5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安装第一导轨541和第二导轨561,从而避免第一导轨541和第二导轨561干涉,并且将包含多个零件的X轴定位机构和Y轴定位机构集成于第一安装板52上,缩减中心定位机构5的体积。
本实施X轴方向和Y轴方向具体如例附图4至附图7所示。
本实施例中,X轴驱动组件53可以是两个同步反向动作的驱动组件,如两个相对设置的气缸,两气缸的推杆分别与两第一滑块54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X轴驱动组件53还可以是单个驱动组件,可选地如图5、图6所示,X轴驱动组件53包括第一主动轮531、第一从动轮532、第一同步带533和第一电机534,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沿X轴方向布置于两第一导轨541之间,且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板52上,第一同步带533绕设于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上,第一同步带533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滑块542固定连接,第一电机534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上且第一电机534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531连接。本是实施例中,第一同步带533绕经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在第一电机534的驱动下,第一同步带533中的两侧边同步反向运动。由于第一同步带533的两侧分别与两第一滑块542固定连接,因而第一同步带533通过两侧边分别带动两第一滑块542做同步反向运动。用于定位工件时,第一同步带533的两侧边带动两第一滑块542做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从而将工件定位于定位平台51沿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的X轴驱动组件53具有更高的同步性,避免因双驱动组件无法完全同步而造成的误差。
本实施例中,第一同步带533的两侧是指,第一同步带533绕设于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上时,形成的两段平行并且反向运动的同步带。
可选地,如图6所示,中心定位机构5还包括X轴传感器组件57,X轴传感器组件57包括X轴感应片571、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2和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73,X轴感应片571固定于其一第一滑块542上,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2和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73均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上且沿X轴感应片571的移动路径布置。本实施例中,通过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2定位两第一挡块543的初始位置,避免第一滑块542过度移动而从第一导轨541滑脱,通过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73限制两第一挡块543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避免两第一挡块543碰撞。另外,两第一滑块542分别与第一同步带533的两侧边固定连接,两第一滑块542分别移动到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时极易扭曲第一同步带533,对第一同步带533造成损坏,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2和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73还能够更够避免两第一滑块542分别移动到第一主动轮531和第一从动轮532,避免损坏第一同步带533。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X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72位于第一安装板52上沿X轴方向的外侧位置,X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73位于第一安装板52上沿X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如此,在原点位置,两第一挡块543位于第一安装板52的沿X轴方向的外侧,即两第一挡块543位于第一安装板52的沿X轴方向的外侧,启动工作时,工件可直接放置于定位平台51上,避免X轴定位机构在启动工作前做多余动作。
本实施例中,Y轴驱动组件55可以是两个同步反向动作的驱动组件,如两个相对设置的气缸,两气缸的推杆分别与两第二滑块56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Y轴驱动组件55还可以是单个驱动组件,可选地,如图5所示,Y轴驱动组件55包括第二主动轮(图中未标示)、第二从动轮551、第二同步带552和第二电机553,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551沿Y轴方向布置于两第二导轨561之间,且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551均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安装板52上,第二同步带552绕设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551上,第二同步带552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第二滑块562固定连接,第二电机553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上且第二电机553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轮连接。本是实施例中,第二同步带552绕经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551,在第二电机553的驱动下,第二同步带552中的两侧边同步反向运动。由于第二同步带552的两侧边分别与两第二滑块562固定连接,因而第二同步带552通过两侧边带动两第二滑块562做同步反向运动。用于定位工件时,第二同步带552的两侧边带动两第二滑块562做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从而将工件定位于定位平台51沿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本实施例的Y轴驱动组件55具有更高的同步性,避免因双驱动组件无法完全同步而造成的误差。
本实施例中,第二同步带552的两侧是指,第二同步带552绕设于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551上时,形成的两段平行并且反向运动的同步带。
可选地,如图5所示,中心定位机构5还包括Y轴传感器组件58,Y轴传感器组件58包括Y轴感应片581、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2和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3,Y轴感应片581固定于其一第二滑块562上,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2和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3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上且沿Y轴感应片581的移动路径布置。本实施例中,通过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2定位两第二挡块563的初始位置,避免第二滑块562过度移动而从第二导轨561滑脱,通过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3限制两第二挡块563相对运动的极限位置,避免两第二挡块563碰撞。另外,并与两第二滑块562分别与第二同步带552的两侧固定连接,两第二滑块562分别移动到第二主动和第二从动轮551时极易扭曲第二同步带552,对第二同步带552造成损坏,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2和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3还能够更够避免两第二滑块562分别移动到第二主动和第二从动轮551,避免损坏第二同步带552。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Y轴原点位置传感器582位于第一安装板52上沿Y轴方向的外侧位置,Y轴极限位置传感器583位于第一安装板52上沿Y轴方向的中间位置。如此,在原点位置,两第二挡块563位于第一安装板52的沿Y轴方向的外侧,即两第二挡块563位于第一安装板52的沿Y轴方向的外侧,启动工作时,工件可直接放置于定位平台51上,避免Y轴定位机构在启动工作前做多余动作。
可选地,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板52沿Y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且供第二挡块563穿过和移动的第一镂空槽521。由于第一安装板52设置于定位平台51下方,而第二导轨561固定于第一安装板52的下表面,因此使得第二挡块563向上延伸,如果第二挡块563先向外延伸在再向上延伸,以此来避开第一安装板52,极易导致挡块结构复杂,稳定性不好,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安装板52上设置第一镂空槽521,使得第二挡块563能够直接向上延伸,从而简化结构,增加第二挡块563的稳定性。
可选地,如图4所示,定位平台51上沿X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沿X轴方向延伸且供第一挡块543穿过和移动的第二镂空槽511,定位平台51上沿Y轴方向的两侧均设有沿Y轴方向延伸且供第二挡块563穿过和移动的第三镂空槽512。定位平台51用于放置工件,两第一挡块543穿过第二镂空槽511而凸出于定位平台51,两第一滑块542分别带动两第一挡块543移动时,第二镂空槽511提供了两第一挡块543的移动空间,避免定位平台51干涉两第一挡块543的移动;两第二挡块563穿过第三镂空槽512而凸出于定位平台51,两第二滑块562分别带动两第二挡块563移动时,第三镂空槽512提供了两第二挡块563的移动空间,避免定位平台51干涉两第二挡块563的移动。
可选地,如图4、图6所示,第一安装板52的中部设有工件传感器59,定位平台51上设有正对工件传感器59的第四镂空槽513。本实施例中,当工件上料至定位平台51时,工件传感器59感应到工件,从而触发X轴定位机构和Y轴定位机构同时启动工作,即触发第一电机534和第二电机553工作。
可选地,如图7所示,上模组42包括上固定板422、设置于上固定板422下表面的上模板421和可拆卸地设置于上模板421上表面的测试主板423,上固定板422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用于将上模板421锁紧于上固定板422下表面的锁紧机构45和用于将上模板421从上固定板422下表面分离的分离机构46。本实施例中,上固定板422的两侧均设有前述锁紧机构45,两锁紧机构45从上模板421的两侧承托上模板421,并从上模板421的两侧推动上模板421移动以锁紧上模板421,使得PCB板测试模组4中,能够快速自动锁紧上模板421以及解除锁紧上模板421,加快了PCB板测试模组4拆卸更换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的速度。相关技术中,为了精确定位上固定板422和上模板421之间的位置,通过安装定位销定位上固定板422和上模板421,由于安装定位销的配合紧密,使得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之间分离困难,分离机构46在锁紧机构45处于解除锁定状态下,能够推动上模板421向下移动,从而将上模板421从上固定板422上自动分离。因此,锁紧机构45和分离机构46加快了PCB板测试模组4的锁紧和分离上模板421的速度,加快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的更换速度。
另外,在自动安装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的过程中,测试主板423首先固定于上模板421的上表面,上模板421再放置于下模组44上;然后,通过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至上固定板422的下方,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同时也被带到上固定板422的下方;接着,两锁紧机构45启动工作,将上模板421连通测试主板423锁紧于上固定板422的下表面,从而实现自动安装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在自动拆卸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的过程中,首先,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至上模板421的下方,以便于承接上模板421;然后,锁紧机构45解除锁定上模板421,分离机构46推动上模板421向下移动,从而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分离并且落至下模组44上;最后,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以将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从上固定板422下方输送至上固定板422之外。在本实施例的程序烧录测试机中,定位平台51上密集分布多个PCB板测试模组4,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手动更换困难,而且本实施例的PCB板测试设备相对来说,更加频繁更换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而且每次更换会涉及多个PCB板测试模组4,本实施例中,前述两锁紧机构45和两分离机构46自动锁紧上模板421和自动分离上模板421,并通过线性运动模组43输送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具有极高的更换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也弥补增设锁紧机构45和分离机构46带来的成本问题。
可选地,如图7至图9所示,锁紧机构45包括摆动杆451、铰接座452和牵引件453,铰接座452固定于上固定板422的边缘,摆动杆451的中部与铰接座452铰接,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上固定板422的中间延伸,摆动杆451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并弯折至上模板421的下表面,牵引件453固定于上固定板422上且与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并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上摆动或者向下摆动。本实施例中,牵引件453与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并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上摆动或者向下摆动。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在摆动时,带动摆动杆451的第二端绕摆动杆451中部与铰接座452的铰接点摆动,由于摆动杆451的第二端先向下延伸再向向上模板421的下表面弯折并且铰接座452固定于上固定板422的边缘,因此,摆动杆451第二端的末端与上模板421的抵接位置位于铰接座452下方且靠近上模板421中间的位置。在使用过程中,牵引件453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上摆动时,摆动杆451的第二端则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451第二端的末端向上模板421的内侧并向上移动,摆动杆451第二端的末端推动上模板421上移,从而快速地将上模板421锁紧于上固定板422的下表面;牵引件453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下摆动时,摆动杆451的第二端则向上摆动,使得摆动杆451第二端的末端向上模板421的外侧并向下移动,摆动杆451第二端的末端松开上模板421,从而便于将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分离。本实施例中,通过牵引件453和摆动杆451的配合,能够快速地锁紧上模板421以及快速解除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之间的锁紧状态,极大的加快了上模板421和位于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之间的测试主板423的拆卸更换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选地,如图7所示,铰接座452的数量和摆动杆451的数量均为两个,两铰接座452并排设置,锁紧机构45还包括铰接杆454和连杆455,铰接杆454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铰接座452上,且铰接杆454的两端分别与两摆动杆451的中部铰接,连杆455的两端分别与两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牵引件453与连杆455的中部连接。单根摆动杆451锁紧上模板421时,存在摆动杆451无法平稳承托上模板421的问题。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根摆动杆451,并通过连杆455同时带动两摆动杆451摆动,从而使得两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同步锁紧上模板421或者同步解除锁紧上模板421,两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平稳承托上模板421。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牵引件453为能够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摆动的动力元件或者弹性元件,如动力元件元件为气缸、液压缸等,弹性元件为压缩弹簧。牵引件453固定于上固定板422上,牵引件453的上端与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从而实现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摆动。
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示,锁紧机构45还包括第一固定座456,优选地,牵引件453为第二气缸,第二气缸固定于第一固定座456上且位于两摆动杆451的第一端之间,第二气缸的推杆向下延伸并与连杆455的中部连接。第二气缸的推杆能够自动伸缩,相比于压缩弹簧,自动化程度更高,拆卸更换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的速度更快。另外,相关技术中,为了精确定位上固定板422和上模板421之间的位置,通过安装定位销定位上固定板422和上模板421,由于安装定位销的配合紧密,使得将上模板421锁紧于上固定板422下表面需要较大的作用力,而第二气缸能够施加较大的作用力至摆动杆451上,从而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施加较大的作用来承托并向上推动上模板421,以将上模板421锁紧。
可选地,如图9所示,第一固定座456的两侧均设有弹性件457,两弹性件457的上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456的两侧连接,两弹性件457的下端分别与两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456的对应侧和对应的摆动杆451的第一端连接,弹性件457能够持续施加使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上摆动的作用力,从而使得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持续承托上模板421,从而在牵引件453突然失去动力(如第一气缸气压丢失)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补充作用力以承托上模板421,防止上模板421从上固定板422的下表面脱离而造成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摔坏。
进一步地,第一固定座456的两侧均设有延伸对应的摆动杆451上端的固定部4563,两弹性件457的上端分别与两固定部4563连接。
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57为拉伸弹簧或者具有弹性的橡皮筋,本实施例优选拉伸弹簧。
可选地,如图7、图9所示,第一固定座456包括连接板4561和用于固定第二气缸的第三安装板4562,连接板4561的下端与上固定板422的下端固定连接,连接板4561的上端向上延伸至高于两摆动杆451第一端的位置,第三安装板4562固定于连接板4561的上端,两固定部4563分别设置于第三安装板4562的两侧。本实施例中,通过连接板4561向上延伸,从而使得第三安装板4562的高度高于两摆动杆451第一端的高度,弹性件457的两端分别与固定部4563和摆动杆451第一端连接时,弹性件457能够够提供持续作用于摆动杆451第一端的拉力。
可选地,如图8、图所示,第二气缸的推杆的下端设有铰接件458,铰接件458的上端与第二气缸推杆的下端铰接,铰接件458的下端与连杆455连接。由于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在做摆动,连杆455的运动轨迹为弧形,而第二气缸的推杆运动轨迹为直线,因此,第二气缸的推杆与连杆455之间会形成运动干涉。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气缸的推杆的下端设置铰接件458,从而避免第二气缸的推杆与连杆455产生运动干涉。
可选地,如图7、/8所示,分离机构46包括第二固定座461和第一气缸462,第二固定座461固定于上固定板422上,第一气缸462固定于第二固定座461上,第一气缸462的推杆向下延伸并穿过上固定板422且与上模板421抵接。本实施例的分离机构46中,第一气缸462的推杆抵接上模板421,从而推动上模板421向下移动,使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分离,实现解锁上模板421。
可选地,上固定板422上设有与测试卡(图中未示出)电性连接的连接座424,连接座424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与测试主板423抵接的弹性触点425。本实施例中,测试卡通过连接座424中的弹性触点425与测试主板423连接,在分离机构46分离上模板421时,无需拆卸测试卡,随着上模板421向下移动,弹性触点425与测试主板423分离,从而使得测试卡与测试主板423分离,避免测试卡直接与测试主板423插接时的手动插拔测试卡。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462的推杆向下延伸并穿过上固定板422且与上模板421抵接,可以是第一气缸462的推杆通过测试主板423与上模板421间接抵接,也可以是测试主板423设有避空的孔,从而第一气缸462的推杆通过避空的孔直接与上模板421抵接。
进一步地,测试主板423的上表面设有与各弹性触点425一一对应抵接的静触点4231。
本实施例的测试卡中存储有用于烧录软件和测试软件,烧录软件烧录程序至PCB板,测试软件对PCB板进行测试,不同的PCB板,所对应的测试卡也不相同。
可选地,如图8、图9所示,上模板421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且插入下模组44内的更换定位销4211和向下延伸且与下模组44抵接的限位销4212,限位销4212的长度小于更换定位销4211。在自动安装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的过程中,测试主板423首先固定于上模板421的上表面,上模板421再放置于下模组44上,并且使得更换定位销4211与下模组44匹配连接,同时限位销4212抵接下模组44,从而使得上模板421与下模组44之间保持间距,如图所示;然后,通过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至上固定板422的下方,测试主板423和上模板421同时也被带到上固定板422的下方;接着,两锁紧机构45启动工作,两牵引件453牵引两摆动杆451的第一端上摆,两摆动杆451的第二端伸入上模板421与下模组44之间的间隙中,将上模板421连通测试主板423一起锁紧,从而实现自动安装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通过线性运动模组43运输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将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运输至上固定板422的下方,并且通过在上模板421的下表面设置更换定位销4211和限位销4212,使得上模板421下模组44之间存在间隙,从而使得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伸入上模板421下模组44之间存在间隙中,实现自动安装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
在自动拆卸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的过程中,首先,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至上模板421的下方,以便于承接上模板421;然后,锁紧机构45中的牵引件453牵引摆动杆451的第一端向下摆动,使得摆动杆451的第二端向外摆并脱离上模板421;接着,分离机构46启动工作,第一气缸462的推杆推动上模板421向下移动,从而上模板421与上固定板422分离并且落至下模组44上;最后,线性运动模组43带动下模组44移动,以将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从上固定板422下方输送至上固定板422之外。
可选地,如图7所示,下模组44包括设置于线性运动模组43上的下固定板442和设置于下固定板442上表面的下模板441,下固定板442或/和下模板441上设有与更换定位销4211匹配的销孔(图中未标示)。本实施例中,可在下固定板442或下模板441上设置与更换定位销4211匹配的销孔,在下模板441上设置与更换定位销4211匹配的销孔时,在更换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前,先安装下模板441;在下固定板442上设置与更换定位销4211匹配的销孔时,在更换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前,无需安装下模板441,可直接在下固定板442上放置上模板421。也可以同时在下固定板442和下模板441上设置与更换定位销4211匹配的销孔,如此无论是否安装下模板441,均可更换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
本实施PCB板测试模组中,在测试主板423时,升降机构41带动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升降,以调节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的高度,从而使得测试主板423能够与放置于下模板441上的PCB板电性连接,从而测试PCB板。在拆卸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时,升降机构41调节上固定板422的高度,使得第一气缸462分离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时,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能够以较小的高度差落至下模组44上,或者使得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能够刚好落至下模组44上,从而减小或者避免拆卸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时的震动;在安装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时,升降机构41调节上固定板422的高度,以使得摆动杆451的第二端能够对准上模板421和下模组44之间的间隙,从而伸入上模板421和下模组44之间的间隙中。
具体地,如图8、图9所示,升降机构41包括多根竖直平行设置的导向柱411、设置于各导向柱411上端的顶板412和固定于顶板412上的升降气缸413。上模组42包括上固定板422、上模板421和测试主板423,上模板421设置于上固定板422的下表面,测试主板423可拆卸地固定于上模板421的上表面且用于测试PCB板,上固定板422的两侧均设有前述锁紧机构45和分离机构46,上模板421通过前述锁紧机构45锁紧于上固定板422的下表面。上固定板422通过直线轴承套接于各导向柱411上,升降气缸413的输出端与上固定板422连接以带动上固定板422沿各导向柱411做升降运动。
本实施例中,上模组42与PCB板连接,具体是指测试主板423上连接有向下延伸并穿过上模板421的测试针,测试主板423通过测试针与PCB板连接,从而对PCB板进行程序烧录和测试工作。
以上描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程序烧录测试机,包括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的两端分别设有上料区和下料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两组并排且相背设置的作业组,各所述作业组包括龙门架、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横梁上且沿所述龙门架的横梁移动的搬运机构、设置于所述龙门架的下方且并排设置的多组PCB板测试模组和设置于上料区的中心定位机构,两所述龙门架并排设置于所述上料区和所述下料区之间且两所述龙门架的横梁的两端均分别朝向所述工作平台的两端;
各所述PCB板测试模组包括升降机构、上模组、线性运动模组和下模组,所述上模组设置于对应的所述升降机构上且经所述升降机构带动做升降运动,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一端位于所述上模组下方,各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上模组的侧方,且各作业组的各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第二端和对应的所述中心定位机构均位于与所述横梁平行的同一直线上,所述下模组固定安装于所述线性运动模组的驱动端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搬运机构包括滑动组件、升降组件和设置于所述升降组件上且用于抓取PCB板的抓取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横梁上并用于带动所述升降组件沿所述横梁移动,所述升降组件固定安装于所述滑动组件的驱动端上并用于带动所述抓取组件做升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平台、X轴定位机构、Y轴定位机构和设置于所述定位平台下方的第一安装板;
所述X轴定位机构包括X轴驱动组件和两相对设置的X轴滑动组件,各所述X轴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上表面且沿X轴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上的第一滑块和固定于所述第一滑块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定位平台并凸出于所述定位平台的第一挡块,所述X轴驱动组件与两所述第一滑块连接并带动两所述第一滑块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所述Y轴定位机构包括Y轴驱动组件和两相对设置的Y轴滑动组件,各所述Y轴滑动组件均包括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且沿Y轴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上的第二滑块和固定于所述第二滑块上且向上延伸至所述定位平台并凸出于所述定位平台的第二挡块,所述Y轴驱动组件与两所述第二滑块连接并带动两所述第二滑块同步相对或者相背离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驱动组件包括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一同步带和第一电机,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沿X轴方向布置于两所述第一导轨之间,且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一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一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上,所述第一同步带的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第一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主动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驱动组件包括第二主动轮、第二从动轮、第二同步带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沿Y轴方向布置于两所述第二导轨之间,且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均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同步带绕设于所述第二主动轮和所述第二从动轮上,所述第二同步带的两侧边分别与两所述第二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二主动轮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包括上固定板、设置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的上模板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上模板上表面的测试主板,所述上固定板的相对两侧均设有用于将所述上模板锁紧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的锁紧机构和用于将所述上模板从所述上固定板下表面分离的分离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摆动杆、铰接座和牵引件,所述铰接座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的边缘,所述摆动杆的中部与所述铰接座铰接,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向所述上固定板的中间延伸,所述摆动杆的第二端向下延伸并弯折至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所述牵引件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且与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连接并牵引所述摆动杆的第一端向上摆动或者向下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二固定座固定于所述上固定板上,所述第一气缸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座上,所述第一气缸的推杆向下延伸并穿过所述上固定板且与所述上模板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程序烧录测试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板上设有与测试卡电性连接的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多个向下延伸并与所述测试主板抵接的弹性触点。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PCB板测试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的下表面设有向下延伸且插入所述下模组内的更换定位销和向下延伸且与所述下模组抵接的限位销,所述限位销的长度小于所述更换定位销。
CN201810848291.8A 2018-07-27 2018-07-27 程序烧录测试机 Pending CN1089191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8291.8A CN108919101A (zh) 2018-07-27 2018-07-27 程序烧录测试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8291.8A CN108919101A (zh) 2018-07-27 2018-07-27 程序烧录测试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9101A true CN108919101A (zh) 2018-11-30

Family

ID=64418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8291.8A Pending CN108919101A (zh) 2018-07-27 2018-07-27 程序烧录测试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910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29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深圳市仕科达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Pcb板测试模组
CN108957042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深圳市仕科达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锁模装置、pcb板测试模组以及pcb板测试设备
CN110209408A (zh) * 2019-07-19 2019-09-06 广东立科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的在程序写入的设备
CN113447797A (zh) * 2021-06-21 2021-09-28 群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芯片测试烧录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9521U (zh) * 2014-04-02 2014-07-30 深圳大宇精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精雕机
CN207051433U (zh) * 2017-07-14 2018-02-27 深圳市视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烧录检测机
CN108161261A (zh) * 2018-02-02 2018-06-15 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归正工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739521U (zh) * 2014-04-02 2014-07-30 深圳大宇精雕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精雕机
CN207051433U (zh) * 2017-07-14 2018-02-27 深圳市视显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烧录检测机
CN108161261A (zh) * 2018-02-02 2018-06-15 苏州德龙激光股份有限公司 归正工位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57295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深圳市仕科达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Pcb板测试模组
CN108957042A (zh) * 2018-07-27 2018-12-07 深圳市仕科达精密设备技术有限公司 自动锁模装置、pcb板测试模组以及pcb板测试设备
CN110209408A (zh) * 2019-07-19 2019-09-06 广东立科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的在程序写入的设备
CN110209408B (zh) * 2019-07-19 2022-07-05 广东立科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器的程序写入装置
CN113447797A (zh) * 2021-06-21 2021-09-28 群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芯片测试烧录设备
CN113447797B (zh) * 2021-06-21 2024-04-26 群沃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芯片测试烧录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19101A (zh) 程序烧录测试机
CN109061440A (zh) 测试卡与测试主板连接装置及pcb板测试模组
CN103862838B (zh) 一种全自动塞孔、双面、丝印一体机
CN215248106U (zh) 芯片自动测试设备
CN108776298A (zh) Pcb板测试模组及程序烧录测试机
CN212180932U (zh) 电容自动测试装置
CN111495786B (zh) 电容自动测试装置
CN108289405A (zh) 自动插件机
CN108957295A (zh) Pcb板测试模组
CN115156107A (zh) 芯片自动测试分选机
CN108263812A (zh) 一种上料装置
CN110064928A (zh) 一种光电开关自动组装方法
CN208833801U (zh) 自动锁模装置、pcb板测试模组以及pcb板测试设备
JPH1065395A (ja) 部品実装装置
CN114002580A (zh) 一种pcb测试设备
CN113399273A (zh) 一种网络变压器生产设备及生产工艺
CN108957042A (zh) 自动锁模装置、pcb板测试模组以及pcb板测试设备
CN210546416U (zh) 一种厚度自动检测机
CN107583874B (zh) 一种大批量硬盘可靠性性能筛选测试装置
CN213210365U (zh) 一种双层式pcb板测试装置
CN110193724A (zh) 一种光电开关自动组装排出设备
CN209971819U (zh) 滤清器壳体印刷固化一体机
CN208304905U (zh) 定位解锁站
WO2021064922A1 (ja) 基板支持ピン設置用治具、基板支持ピン設置方法
CN106980081A (zh) 自动在线式板卡静态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