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12010A -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12010A
CN108912010A CN201810863057.2A CN201810863057A CN108912010A CN 108912010 A CN108912010 A CN 108912010A CN 201810863057 A CN201810863057 A CN 201810863057A CN 108912010 A CN108912010 A CN 1089120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nt
schiff bases
polylactic acid
lactide
manganese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305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12010B (zh
Inventor
庞烜
杨振杰
段然龙
孙志强
陈学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Applie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086305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12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12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2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12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12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51/00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51/02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 C07C251/24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having carbon atoms of imino groups bound to carbon atoms of six-membered aromatic 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1/00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 B01J31/16Catalysts comprising hydrides, coordination complexes or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coordination complexes
    • B01J31/22Organic complexes
    • B01J31/2204Organic complexes the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or sulfur as complexing atoms
    • B01J31/2208Oxygen, e.g. acetylacetonates
    • B01J31/2217At least one oxygen and one nitrogen atom present as complexing atoms in an at least bidentate or bridging liga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49/00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 C07C249/02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doubly-bound to a carbon skeleton of compounds containing imino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13/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7 or 17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13/005Compounds without a metal-carbon linkag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02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 C08G63/06Polyester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or from polycarboxylic acids and polyhydroxy compounds derived from hydroxycarboxylic acids
    • C08G63/08Lactones or lact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G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UNSATURATED CARBON-TO-CARBON BONDS
    • C08G63/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 carboxylic est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 C08G63/78Preparation processes
    • C08G63/82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 C08G63/823Prepara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atalyst used for the preparation of polylactones or polylact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31/00Catalytic reactions performed with catalyst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231/10Polymerisation reactions involving at least dual use catalysts, e.g. for both oligomerisation and polymerisation
    • B01J2231/14Other (co) polymerisation, e.g. of lactides, epox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02Compositional aspects of complexes used, e.g. polynuclearity
    • B01J2531/0238Complexes comprising multidentate ligands, i.e. more than 2 ionic or coordinative bonds from the central metal to the ligand, the latter having at least two donor atoms, e.g. N, O, S, P
    • B01J2531/0241Rigid ligands, e.g. extended sp2-carbon frameworks or geminal di- or trisubstitution
    • B01J2531/0252Salen ligands or analogues, e.g. derived from ethylenediamine and salicylaldehyd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31/00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garding catalytic systems classified in B01J31/00
    • B01J2531/70Complexes comprising metals of Group VII (VIIB) as the central metal
    • B01J2531/72Manganes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NNOO三齿配位能力,从而形成一个金属活性中心结合位点,可以得到四配位希夫碱锰催化剂。本发明将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希夫碱锰催化剂对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也能实现单体的聚合,同时对外消旋丙交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稍微提高聚合产物微观链结构的规整性。在催化剂作用下,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89~96%,得到的聚乳酸的立体规整度Pm可达0.43~0.60;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0%~95%。

Description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席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是化学合成的生物降解材料,在包装材料、生物医药及制药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聚乳酸的合成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即丙交酯(乳酸的环状二聚体)开环聚合和乳酸直接聚合。其中高分子的聚乳酸一般采用丙交酯开环聚合的方法,并且已经有大量文献及专利对丙交酯开环聚合进行了相关报道,如专利号为US5235031的美国专利和专利号为US5357034的美国专利,与聚乳酸相似聚己内酯也是采用内酯单体开环聚合得到。
丙交酯分为三种光学异构体:左旋丙交酯(LLA),右旋丙交酯(DLA)和内消旋丙交酯,其结构分别如下:
丙交酯的立体构型对得到的聚乳酸的机械、加工以及降解性质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了能够得到性能较好的聚乳酸,现有技术常采用左旋丙交酯或右旋丙交酯在无毒的锡类化合物,如氯化锡和辛酸亚锡的催化作用下进行开环聚合。在锡系催化剂作用下,光学纯的DLA,LLA分别开环聚合得到等规立构的聚右旋丙交酯以及聚左旋丙交酯,此两种聚合物均为熔点180℃的结晶性聚合物。但外消旋丙交酯在相同条件下开环聚合的产物是非结晶性无规聚合物。与非晶性聚乳酸相比,结晶性聚合物的使用温度范围较宽,可以接近熔融温度。由于外消旋丙交酯价格较低,因此需要开发一种对外消旋丙交酯聚合有立体选择性的开环聚合催化剂,能聚合外消旋丙交酯得到结晶性聚乳酸。
目前,关于丙交酯立体选择性开环聚合的催化剂已有一些报道,如Coates等报道的席夫碱-铝催化剂(Salbinap)AlOMe是由一分子2,2'-二氨基-1,1'-连二萘与两分子水杨醛缩合得到席夫碱,然后由一分子席夫碱与一分子异丙醇铝反应得到;钟志远等报道的(cyclohexylsalen)AlOiPr催化剂,是由一分子1,2-环己二氨与两分子3,5-二叔丁基水杨醛缩合得到席夫碱,然后由一分子席夫碱与一分子异丙醇铝反应得到。但是所报道的席夫碱催化剂在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时,催化反应的活性较低,很难满足实际需要。由于己内酯的分子中没有手性碳,固其聚合相对简单,通常采用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但是此催化剂的活性也很低,需要高温才能达到实用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席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席夫碱锰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
其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优选地,所述R为-H或叔丁基;
所述Y选自-CH2-CH2-、或-CH2-CH2-CH2-。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及氯化锂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式II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优选地,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将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与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
所述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优选地,所述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和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4。
优选地,所述缩合反应在回流条件下进行;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8~16h。
优选地,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四水合醋酸锰以及氯化锂的摩尔比为1:2:3。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作用下,丙交酯或己内酯在溶剂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
所述催化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优选地,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80℃;时间为1~24h;
己内酯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100℃,时间为1~24h。
优选地,所述催化剂与丙交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0~500;
所述催化剂和己内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0~100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NNOO三齿配位能力,从而形成一个金属活性中心结合位点,可以得到四配位希夫碱锰催化剂。本发明将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希夫碱锰催化剂对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也能实现单体的聚合,同时对外消旋丙交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稍微提高聚合产物微观链结构的规整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89~96%,得到的聚乳酸的立体规整度(Pm)可达0.43~0.60;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0%~95%。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
其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NNOO三齿配位能力,从而形成一个金属活性中心结合位点,可以得到四配位希夫碱锰催化剂。该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高活性的锰中心,与现有技术公开的希夫碱铝中心的催化剂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在催化丙交酯与己内酯开环聚合反应时,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即可实现单体的聚合,同时对外消旋丙交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够提高聚合产物微观链结构的规整性。
在本发明中,所述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优选选自-CH2-CH2-CH2-、或-CH2-CH2-CH2-。胺桥Y选自1,2-环己二胺(rac,(R,R),(S,S))、1,2-苯二胺、乙二胺或1,4-丙二胺。
在本发明中,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优选为-H或叔丁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及氯化锂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式II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优选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将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与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
所述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优选地,Y选自-CH2-CH2-、或-CH2-CH2-CH2-;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优选地,R选自-H或叔丁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Ш结构的胺基化合物优选选自rac-1,2-环己二胺、(S,S)-1,2-环己二胺、(R,R)-1,2-环己二胺、1,2-苯二胺、乙二胺或1,4-丙二胺。
所述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优选选自3,5-二叔丁基水杨醛或水杨醛。
本发明优选将具有式III结构的二胺化合物溶于乙醇中,向得到的二胺化合物溶液中缓慢滴加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类化合物的乙醇溶液,加热回流,进行缩合反应。在本发明中,所述二胺化合物溶液中,具有式III结构的二胺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1g/mL~0.5g/mL,更优选为0.15g/mL~0.3g/mL;所述水杨醛类化合物的乙醇溶液中,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优选为0.1g/mL~0.5g/mL,更优选为0.2g/mL~0.4g/mL。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和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类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优选为1:2~4,更优选为1:2。
在本发明中,所述缩合反应在回流条件下进行;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优选为8~16h,更优选为11~13h,更优选为12h。
完成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缩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除去得到的反应溶液中的溶剂,将得到的反应产物进行重结晶,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本发明对所述除去溶剂和重结晶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除去溶剂和重结晶的技术方案即可。本发明优选将所述反应溶液进行旋蒸除去其中的溶剂,将得到的反应溶液采用二氯甲烷/乙醇混合溶剂重结晶,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
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后,本发明将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及氯化锂在溶剂中进行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本发明优选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的溶液与四水合醋酸锰溶液混合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回流反应后再和氯化锂继续回流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四水合醋酸锰与氯化锂的摩尔比优选为1:2:3。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的溶液的摩尔浓度优选为0.5mol/L~2mol/L,更优选为1mol/L~2mol/L;所述醋酸锰溶液中的溶剂优选为乙醇;所述醋酸锰溶液的摩尔浓度优选为0.5mol/L~2mol/L,更优选为1mol/L~2mol/L。
在本发明中,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醋酸锰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5℃~60℃;所述反应溶剂为乙醇时,最优选为80℃;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醋酸锰反应的时间优选为2h~3h,更优选为10h~12h;加入氯化锂后的反应时间优选为1h。
完成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和醋酸锰、氯化锂的反应后,除去反应溶液中的挥发性物质,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本发明对所述除去挥发性物质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除去反应体系的挥发性物质的技术方案即可。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反应溶液抽真空除去其中的挥发性物质,所述抽真空的真空度优选为0.05MPa~0.5MPa,更优选为0.1MPa~0.3MPa。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作用下,丙交酯或己内酯在溶剂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
所述催化剂为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当聚合原料为丙交酯时,本发明将丙交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本发明将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希夫碱锰催化剂对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即可实现单体的聚合,同时对外消旋丙交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提高了聚合产物微观链结构的规整性。
本发明优选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丙交酯和催化剂在溶剂中混合,搅拌下进行开环聚合物反应,得到聚乳酸。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的选择性较好,不仅可以催化外消旋丙交酯得到聚乳酸,还可以催化左旋丙交酯和右旋丙交酯混合物得到聚乳酸;本发明对所述丙交酯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丙交酯的市售商品即可,本发明优选对购买的丙交酯商品进行重结晶,再进行开环聚合反应。本发明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能够溶解丙交酯和催化剂的溶剂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为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本发明对所述搅拌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反应活性较高,在催化丙交酯开环聚合时的用量较少,开环聚合反应可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在本发明中,所述丙交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100~500):1,更优选为(100~800):1,最优选为(100~300):1;所述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5℃~80℃,更优选为25℃~60℃,最优选为25℃;所述开环聚合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h~24h,最优选为12h。
完成所述开环聚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开环聚合反应产物采用三氯甲烷溶解,再加入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后干燥,得到聚乳酸。本发明对所述三氯甲烷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将得到的反应产物溶解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过滤和干燥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和干燥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24h~48h,最优选为36h。
得到聚乳酸后,本发明采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分析选择性,聚合得到的聚丙交酯的主链序列分布,采用“mmm”表示链段是由相同构型的丙交酯连接到一起的[mmr]、[rmm]、[mrm]、[rmr]表示链段中存在不相同构型的丙交酯连接到一起。根据一级Markovian统计,聚外消旋丙交酯的五种序列相对强度可以由一个参数Pm表示:Pm是指一个催化剂分子开环聚合一个构型的丙交酯之后,继续聚合一个具有相同构型丙交酯的几率,[mmm]=Pm2+(1-Pm)Pm/2,[rmm]=[mmr]=(1-Pm)Pm/2,[mrm]=[(1-Pm)2+Pm(1-Pm)]/2,[rmr]=[(1-Pm)2]/2。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对丙交酯开环聚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提高了聚合产物空间结构的规整性。
当聚合原料为己内酯时,本发明将己内酯在催化剂作用下,在溶剂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己内酯。本发明将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用于催化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希夫碱锰催化剂对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即可实现单体的聚合。
本发明优选在无水无氧条件下,将己内酯和催化剂在溶剂中混合,搅拌下进行开环聚合物反应,得到聚己内酯。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对所述己内酯的来源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己内酯的市售商品即可,本发明优选对购买的己内酯商品进行减压蒸馏,再进行开环聚合反应。本在本发明中,所述溶剂为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本发明对所述搅拌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搅拌的技术方案即可。
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反应活性较高,在催化己内酯开环聚合时的用量较少,开环聚合反应可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在本发明中,所述己内酯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优选为(100~1000):1,更优选为(100~800):1,最优选为(100~500):1;所述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优选为25℃~100℃,更优选为25℃~60℃,最优选为25℃;所述开环聚合反应的时间优选为1h~24h,最优选为1h~12h。
完成所述开环聚合反应后,本发明优选将得到的开环聚合反应产物采用三氯甲烷溶解,再加入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后干燥,得到聚己内酯。本发明对所述三氯甲烷的用量没有特殊的限制,能够将得到的反应产物溶解即可;本发明对所述过滤和干燥的方法没有特殊的限制,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和干燥的技术方案即可;在本发明中所述干燥优选为真空干燥,所述干燥的时间优选为24h~48h,最优选为36h。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将1.14g rac-1,2-环己二胺溶于20mL乙醇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有4.7g3,5-二叔丁基水杨醛30mL乙醇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回流12h,得到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反应溶剂,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配体。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79.07;H 9.95;N5.12.Found:C 78.65;H 10.31;N 4.99.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配体具有式II结构,其中Y为和R为叔丁基。
实施例2
将1.14g(R,R)-1,2-环己二胺溶于20mL乙醇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有4.7g3,5-二叔丁基水杨醛30mL乙醇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回流12h,得到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反应溶剂,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配体。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79.07;H 9.95;N5.12.Found:C 78.71;H 9.85;N 4.77。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配体具有式II结构,其中Y为((R,R)-1,2-环己二胺)和R为叔丁基。
实施例3
将1.5g 1,3-丙二胺溶于20mL乙醇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有5.0g水杨醛20mL乙醇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回流12h,得到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反应溶剂,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配体。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72.32;H 6.43;N 9.92.Found:C 72.16;H6.28;N 9.64.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配体具有式II结构,其中Y为-CH2-CH2-CH2-和R为H。
实施例4
将0.75g 1,3-丙二胺溶于20mL乙醇中,向其中缓慢滴加溶有4.7g水杨醛30mL乙醇溶液,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回流12h,得到反应混合物;过滤除去反应溶剂,将得到的反应产物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配体。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78.21;H 9.94;N 5.53.Found:C 78.49;H10.43;N 5.37.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配体具有式II结构,其中Y为-CH2-CH2-CH2-和R为叔丁基。
实施例5
醋酸锰混合加入30mL乙醇混合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回流反应3h,然后加入1.63g氯化锂继续回流反应1h,完成反应后加水搅拌并将反应体系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锰化合物。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5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图1表明:m/z:Calcd:634.3,Found:634.3.Calcd(-Cl-):599.3,Found:599.3。
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锰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67.97;H 8.24;N 4.40.Found:C 67.85;H 8.06;N 4.38.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其中Y为R为叔丁基。
实施例6
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1g实施例2得到的席夫碱配体与1.42g四水合醋酸锰混合加入30mL乙醇混合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反应3h,然后加入氯化锂1.63g继续回流反应1h,完成反应后加水搅拌并将反应体系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锰化合物。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6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图2表明:m/z:Calcd:634.3,Found:634.3.Calcd(-Cl-):599.3,Found:599.3。
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67.97;H 8.24;N 4.40.Found:C 67.73;H 8.11;N 4.32;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其中Y为R为叔丁基。
实施例7
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1g实施例3得到的席夫碱配体与1.8g四水合醋酸锰混合加入30mL乙醇中混合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反应3h,然后加入0.46g氯化锂继续回流反应1h,完成反应后将反应体系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乙醇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锰化合物。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7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图3表明:m/z:Calcd(-Cl-):335.1,found:335.1。
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54.94;H 4.34;N 7.54.Found:C 54.73;H 4.69;N 7.38.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其中Y为-CH2-CH2-CH2-和R为H。
实施例8
在惰性气体保护的条件下,将1g实施例4得到的席夫碱配体与0.97四水合醋酸锰混合加入20mL混合搅拌,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回流反应3h,然后加入0.26g氯化锂继续回流反应1h,完成反应后将反应体系过滤除去溶剂,二氯甲烷/正己烷重结晶;得到希夫碱锰化合物。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8制备的席夫碱锰化合物的质谱图。图4表明:m/z:Calcd(-Cl-):559.3,found:559.3。
本发明将得到的席夫碱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中各原子的含量,结果如下:Elem.Anal.(%):Calcd.C 66.50;H 8.12;N 4.70.Found:C 66.82;H 8.34;N 4.37.这说明,本实施例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其中Y为-CH2-CH2-CH2-和R为叔丁基。
实施例9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2mmol实施例5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6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4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1%。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0万;
实施例10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右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9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8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5%。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1.9万;
实施例11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9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外消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9采用的左旋丙交酯,并且反应时间延长到8h。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9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4%。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1.8万;
本发明利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Pm为0.45。
实施例12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2mmol实施例5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8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0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2.7万;
实施例13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1mmol实施例6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6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1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0%。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2万;
实施例14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右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13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4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4万;
实施例15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3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外消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13采用的左旋丙交酯,并且反应时间延长到20h。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4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8万;
本发明利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Pm为0.43。
实施例16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1mmol实施例6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8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0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2.5万;
实施例17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1mmol实施例7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4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2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1%。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5万;
实施例18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7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右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17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5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89%。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35万;
实施例19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17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外消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17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9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3.4万;
本发明利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Pm为0.50。
实施例20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04mmol实施例7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4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3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6.8万。
实施例21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2mmol实施例8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4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2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3%。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8万。
实施例22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21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右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21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7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1%。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4万。
实施例23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21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外消旋丙交酯代替实施例21采用的左旋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2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4%。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3万;
本发明利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Pm为0.56。
实施例24
本发明采用实施例23的技术方案制备得到聚乳酸,不同的是,本实施例采用25℃下进行反应12h。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8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6%。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2.1万;
本发明利用同核去偶核磁共振氢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Pm为0.60。
实施例25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18.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06mmol实施例8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60℃搅拌反应6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1.6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75万。
实施例26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18.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06mmol实施例8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搅拌反应10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2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1%。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7.2万。
实施例27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2mmol实施例6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40℃搅拌反应12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1.9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1.55万。
实施例28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04mmol实施例7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搅拌反应20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乳酸。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乳酸的质量为2.3g;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为90%。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乳酸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5.6万;
实施例29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02mmol实施例7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100℃搅拌反应12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3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5%。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乳酸的数均分子量为7.3万。
实施例30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1mmol实施例7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25℃搅拌反应24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0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4%。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14万。
实施例31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18.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06mmol实施例8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100℃搅拌反应2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2.1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2%。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5.2万。
实施例32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重结晶过的左旋丙交酯、0.2mmol实施例6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环己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搅拌反应6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丙交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丙交酯的质量为1.7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4%。
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丙交酯进行分析,得到聚丙交酯的数均分子量为1.9万。
实施例33
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将20.0mmol减压蒸馏过的己内酯、0.06mmol实施例8得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与20mL环氧丙烷混合,将得到的混合溶液在80℃搅拌反应3h,向得到的反应溶液中加入10mL三氯甲烷溶解聚合物,再向其中过量的乙醇沉淀聚合物,过滤,真空干燥48h,得到聚己内酯。
本发明称量得到聚己内酯的质量为1.9g;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为90%。本发明以聚苯乙烯为标准物,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对本实施例得到的聚己内酯进行分析,得到聚己内酯的数均分子量为4.9万。
由以上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NNOO三齿配位能力,从而形成一个金属活性中心结合位点,可以得到四配位希夫碱锰催化剂。本发明将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用于催化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希夫碱锰催化剂对丙交酯和己内酯的开环聚合具有非常高的活性,室温也能实现单体的聚合,同时对外消旋丙交酯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能稍微提高聚合产物微观链结构的规整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催化剂作用下,聚乳酸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89~96%,得到的聚乳酸的立体规整度(Pm)可达0.43~0.60;聚己内酯的单体转化率可达到90~9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具有式I结构:
其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希夫碱锰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R为-H或叔丁基;
所述Y选自-CH2-CH2-CH2-或-CH2-CH2-。
3.一种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与四水合醋酸锰及氯化锂在溶剂中反应,得到具有式I结构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式II中,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按照以下方法制得:
将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与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进行缩合反应,得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
所述Y选自C2~C4的直链烷基、C4~C7的环烷基或
所述R选自-H、卤基或C1~C5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Ш结构的二胺化合物和具有式IV结构的水杨醛化合物的物质的量比为1:2~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合反应在回流条件下进行;所述缩合反应的时间为8~16h。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式II结构的希夫碱配体、四水合醋酸锰以及氯化锂的摩尔比为1:2:3。
8.一种生物降解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催化剂作用下,丙交酯或己内酯在溶剂中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得到聚乳酸;
所述催化剂为权利要求1~2任一项所述希夫碱锰化合物或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希夫碱锰化合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丙交酯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80℃;时间为1~24h;
己内酯进行开环聚合反应的温度为25~100℃,时间为1~24h。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与丙交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0~500;
所述催化剂和己内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100~1000。
CN201810863057.2A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ctive CN108912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3057.2A CN108912010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3057.2A CN108912010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2010A true CN108912010A (zh) 2018-11-30
CN108912010B CN108912010B (zh) 2021-04-06

Family

ID=64394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3057.2A Active CN108912010B (zh) 2018-08-01 2018-08-01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1201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8085A (zh) * 2020-07-03 2020-10-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多嵌段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5812A (zh) * 2020-08-26 2022-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氯丙烯副产1,2-二氯丙烷合成n,n’-双水杨叉-1,2-丙二胺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4174A (ja) * 2001-08-24 2003-03-05 Nagoya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 ラクトンの開環重合用触媒、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5712889A (zh) * 2014-12-17 2016-06-29 日名国际药品有限公司 制备(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方法
CN107033193A (zh) * 2017-06-08 2017-08-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CN107417739A (zh) * 2017-06-08 2017-12-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64174A (ja) * 2001-08-24 2003-03-05 Nagoya Industrial Science Research Inst ラクトンの開環重合用触媒、ポリ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ブロック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CN105712889A (zh) * 2014-12-17 2016-06-29 日名国际药品有限公司 制备(1r,2s)-2-(3,4-二氟苯基)环丙胺的方法
CN107033193A (zh) * 2017-06-08 2017-08-1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CN107417739A (zh) * 2017-06-08 2017-12-0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B. IDAGE等: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dilactide using salen complex as catalyst,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
STN: "Chemical Abstract Service", 《STN REGISTRY数据库》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48085A (zh) * 2020-07-03 2020-10-09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多嵌段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1748085B (zh) * 2020-07-03 2021-09-21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一种生物降解材料多嵌段聚酯及其制备方法
CN114105812A (zh) * 2020-08-26 2022-03-01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氯丙烯副产1,2-二氯丙烷合成n,n’-双水杨叉-1,2-丙二胺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12010B (zh) 2021-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mgoune et al. 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actide by group 3 metal complexes
Thevenon et al. Dinuclear zinc salen catalysts for the ring opening copolymerization of epoxides and carbon dioxide or anhydrides
Emig et al. Neutral and cationic tetracoordinated aluminum complexes featuring tridentate nitrogen donor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catalytic activity for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propylene oxide and (D, L)-lactide
Allen et al. Structure and reactivity of mono-and dinuclear diiminate zinc alkyl complexes
Peckermann et al. Indium complexes supported by 1, ω-dithiaalkanediyl-bridged bis (phenolato)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e, and controlle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lactide
Gao et al. Stereoselectiv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s catalyzed by aluminum hemi-salen complexes
Gong et al. β-Diketiminate aluminium complexes: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yclic esters
Altaf et al. Aluminum methyl and isopropoxide complexes with ketiminate ligands: Synthesis,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cyclic esters
Chakraborty et al. A new class of MPV type reduction in group 4 alkoxide complexes of salicylaldiminato ligands: Efficient catalysts for the ROP of lactides, epoxides and 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
Wang et al. Immortal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by a neat magnesium catalyst system: an approach to obtain block and amphiphilic star polymers in situ
CN107417739B (zh)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CN107033193B (zh) 一种希夫碱铁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作为催化剂的应用
CN108912010A (zh) 一种希夫碱锰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aneshmand et al. Catalytic-site-mediated chain-end control in the polymerization of rac-lactide with copper iminopyrrolide complexes
Steiniger et al.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Homo‐and Heteroleptic Ketoiminate Zinc Complexes in Lactide Polymerization
Chuang et al.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catalytic activity of sodium ketminiate complexes toward the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l-lactide
Jiang et al. Phenoxy-imine/-amide aluminum complexes with pendant or coordinated pyridine moieties: Solvent effects on structural type and catalytic capability for the ROP of cyclic esters
CN104311582B (zh) 一种席夫碱锌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聚乳酸的制备方法
Daneshmand et al. Diiminopyrrolide copper complexes: synthesis, structures, and rac-lactide polymerization activity
Obuah et al. (Ferrocenylpyrazolyl) zinc (II) benzoates as catalysts for the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CN104557874B (zh) 喹啉胺基吲哚基锌、镁、钙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956979B (zh) 耐热不对称α-二亚胺镍烯烃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Shen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oaluminum compounds containing quinolin-8-ami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catalytic behaviour for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Hsieh et al. Indium complexes incorporating bidentate substituted pyrrole ligand: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 and ring-opening polymerization of ε-caprolactone
Okada et al. Synthesis of anilinonaphthoquinone-based nickel complex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olefin polymeriz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