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03960A - 承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承载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03960A
CN108903960A CN201810404086.2A CN201810404086A CN108903960A CN 108903960 A CN108903960 A CN 108903960A CN 201810404086 A CN201810404086 A CN 201810404086A CN 108903960 A CN108903960 A CN 1089039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gey
ray
connecting element
vector
carri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0408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03960B (zh
Inventor
A·克拉梅
M·梅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89039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39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039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039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35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 A61B6/4441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coupled by a rigid structure the rigid structure being a C-arm or U-ar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5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and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able to move relative to each oth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5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or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attached to robotic a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6/00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pparatus or device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combined with radiation therapy equipment
    • A61B6/4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 A61B6/4429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 A61B6/4464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source units and detector units the source unit or the detector unit being mounted to ceil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High Energy & Nuclear 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Pathology (AREA)
  • Radiology & Medical Im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obotics (AREA)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以及一种X射线系统。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悬置装置;布置在悬置装置上的第一载体元件;第二载体元件;第一连接元件,其中第二载体元件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可以连接到保持装置的第三载体元件;以及第二连接元件,其中第三载体元件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而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和/或第二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而可变,并且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借助第二载体元件而可变。

Description

承载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以及一种X射线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医疗技术领域中通常要使用承载装置,承载装置可以连接到保持装置并且从天花板被悬置、或被锚定到地板。X射线系统通常包括用于X射线单元的至少一个承载装置和保持装置。X射线单元通常包括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
在某些应用中,例如在介入性血管造影术或冠状血管造影术中,承载装置有时借助于电机驱动的遥控器而可变地可调节。以这种方式实施的承载装置可以在至少一个空间方向上或围绕至少一个空间轴线连续地或离散地改变或可释放地锁定被布置在其上的保持装置的位置。这特别是用于定位和对准保持装置。通常,X射线单元也可以围绕布置在悬臂式桌面、特别是患者卧榻上的患者来被灵活地调节。优选地,因此,患者的最佳治疗可以借助于X射线单元来执行。
已知的承载装置从天花板被悬置、或被锚定到地板,并且被连接到保持装置,保持装置具有C形臂,C形臂的端部处布置有X射线单元。保持装置通常具有用于X射线单元的定向的另外的元件。悬置装置能够以固定位置或者可移动地(特别是被安装在导轨上)被安装在检查室的地板或天花板上。
DE 10 2015 202 082 A1中公开了一种吊顶式医疗X射线机,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借助于布置在其上的移动式C形臂和G形臂而围绕轨道轴线可移动。
从DE 10 2014 202 013 A1获知的一种X射线装置,其包括C形臂,C形臂上可旋转地安装有借助于机动驱动装置而可旋转的放射检测器。
DE 10 2012 208 850 A1描述了一种用于采集辐射图像的X射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布置在公共C形臂上的辐射源和辐射接收器、以及基本上矩形的患者卧榻和控制装置,该公共C形臂被布置在吊顶式承重结构上,C形臂被布置在承重结构上是为了围绕等角点可旋转,承重结构在与C形臂旋转同时发生的图像采集期间至少与纵向轴线成直角地在天花板侧上、在平行于患者台的纵向方向和垂直于患者台的纵向方向的这两个方向上可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该承载装置实现可连接的保持装置的灵活移动。
上述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来实现。有利的发展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阐述。
本发明的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包括:
-悬置装置,
-布置在悬置装置上的第一载体元件,
-第二载体元件,
-第一连接元件,其中第二载体元件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
–能够连接到保持装置的第三载体元件,以及
-第二连接元件,其中第三载体元件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而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
-其中第一连接元件和/或第二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而可变,并且
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而可变。
以这种方式,本发明的承载装置能够允许多维运动学上的移动并且因此允许承载装置在空间中的移位,特别是第三载体元件的灵活定位。因此本发明特别地提供若干优点:
1)给定承载装置的合适实施方式,第三载体元件可以特别地借助于承载装置而高度可调节。如果保持装置连接到承载装置,则保持装置、特别是X射线单元可以优选地借助于承载装置而高度可调节。例如,竖直等中心偏移可以借助于承载装置来执行,X射线单元的等角点沿着轴线、可移位和/或可释放地可锁定在直线上,特别地,该轴线垂直地立在地板或天花板上。
2)承载装置可以具有沿着第一载体元件的额外的自由度。通常,只有当悬置装置安装在轨道上时,承载装置才能沿着第一载体元件执行移动、特别是连接的保持装置的移动。由于机械设计限制,悬置装置沿着轨道的上述移动常常仅在两个空间方向上是可行的,这两个空间方向优选彼此成直角,一个空间方向例如平行于患者卧榻,另一空间方向垂直直立于患者卧榻。借助于悬置装置上的第一载体元件的合适布置和本发明的承载装置的相应实施例,保持装置、特别是X射线单元例如沿着可以平行于天花板或地板的方向被移位。优选地,保持装置的移位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进行。通常,保持装置的移位可以在平行于天花板或地板的方向上进行,而悬置装置相对于天花板或地板没有任何移动。例如,这使得能够更容易地照射患者的偏心区域。
3)承载装置可以优选地被实施为使得第三载体元件可移位、特别是沿着圆形路径可移位。优选地,第三载体元件可以在第三载体元件的连接到保持装置的一个端部沿着圆形路径可移位。通常,这通过以下各项的组合而可行:旋转接头的调节、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对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的改变、以及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对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的改变。
悬置装置优选地被实施用于将承载装置布置(特别是固定)在天花板或地板上、特别是在检查室中。通常,悬置装置可拆卸地固定在天花板或地板上。承载装置通常被实施为使得例如第一载体元件借助于悬置装置而被连接到检查室的天花板。悬置装置可以例如具有吊顶式滑架并且被实施为使得其被安装在第一导轨平面的导轨上。这特别地能够支持悬置装置沿着第一轨道平面的轨道的移位以及悬置装置在第一轨道平面的轨道上的锁定。此外,还可以设想的是,悬置装置被安装在第二轨道平面上,使得替代地或者除了在第一轨道平面上的移位之外,还可以执行悬置装置沿着第二轨道平面的轨道移位以及悬置装置在第二轨道平面的轨道上的锁定。例如,悬置装置、特别是吊顶式滑架可以被安装在第一导轨平面的导轨上,该导轨平面的导轨又被设置在第二导轨平面的导轨上。吊顶式滑架可以具有合适的装置,以便在第一导轨平面或第二导轨平面上移动悬置装置。第一轨道平面或第二轨道平面也可以是悬置装置的一部分。尤其是,第一轨道平面和/或第二轨道平面可以被实施为使得第一轨道平面特别地可以相对于第二轨道平面可移动。优选地,轨道平面的轨道被实施为直的。通常,轨道平面与地板或天花板平行对准。特别地,在轨道平面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可以彼此成直角。由此可见,在这种情况下,悬置装置可以在两个空间方向上可移动。
第一载体元件被布置在悬置装置上。这种布置可以根据固定件来实施。通常,第一载体元件被布置在悬置装置上,使得第一载体元件能够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替代地或另外地,上述固定件可以是刚性的。一个实施例变体提出,悬置装置包括如下的部件,该部件用于布置第一载体元件以使得第一载体元件被安装成围绕载体装置的系统轴线可旋转,当载体装置从天花板被悬置、或被锚定到地板时,载体装置的系统轴线垂直地立在天花板或地板上。通常,系统轴线延伸穿过悬置装置,特别是穿过悬置装置的旋转中心,第一支撑元件围绕该旋转中心可旋转地安装。因此,第一载体元件可以被安装成围绕系统轴线可旋转,第一载体元件的至少一个端部能够被移动到旋转圆上,该旋转圆的平面与天花板平面平行。通过承载装置可以实现的第三载体元件的有利的高度可调节性通常平行于或特别地沿着系统轴线来实现。
根据一个实施例变体,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通常,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而可改变,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通常,第一载体元件可以被布置在悬置装置上,使得第一载体元件被安装成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特别是在悬置装置的悬置点处。通常,悬置点可以对应于围绕系统轴线的旋转中心。通常,第一载体元件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沿着在第一载体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布置在相对侧上。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通常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借助于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的第一载体元件,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例如被平移以更靠近悬置点,而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可以被移动远离悬置点,反之亦然。
如果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则悬置装置还可以具有用以实现上述类型的移位的部件。通常,第一载体元件可以被实施为沿着第一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可移位。通常,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的第一载体元件的移位可以表示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沿着纵向轴线并且在同一方向上移位至相同的程度。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与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一载体元件的长度通常可以保持恒定。第一载体元件也可以被布置在悬置装置上,使得第一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垂直地立在系统轴线上,由此可以实现保持装置的有利的水平移位。
根据另一实施例变体,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可伸缩。通常,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也可以借助于被实施为可伸缩的第一载体元件而可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例如被平移以更靠近悬置点,而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保持距悬置点的距离恒定。可以设想,如果第一载体元件仅可伸缩,则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布置在悬置装置上。例如,第一载体元件可以具有可以缩回和伸出的伸缩单元。与其中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可移位的实施例相反,当伸缩单元缩回或伸出时,第一载体元件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载体元件的长度通常会发生变化。与第一载体元件的伸缩单元缩回时相比,当第一载体元件的伸缩单元伸出时,第一载体元件的两个端部通常彼此远离地移动。伸缩单元的缩回或伸出对应于可伸缩移位。当缩回时,伸缩单元通常可以变小,并且当伸出时,伸缩单元通常可以变大。
根据另一实施例,可以设想的是,第一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伸缩并且可移位。
第二载体元件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这特别是使得在第一载体元件与第二载体元件之间存在不等于0的角度。换言之,特别地,第一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和在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是不平行的。通常,第一旋转平面可以由第一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和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来限定。
根据另一实施例变体,第二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一连接元件可移位。特别地,第一连接元件可以具有用以使得第二载体元件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元件沿着在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可移位的部件。第二载体元件例如可以被安装在第一连接元件的轨道上,第二载体元件可以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而在该轨道上被引导。第二载体元件通常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特别地沿着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而被布置在第二载体元件的相对侧。
通常,如果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沿着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被平移离开第一连接元件,则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同时被平移以更靠近第一连接元件,反之亦然。优选地,第二载体元件的两个端部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第二载体元件的长度可以保持恒定。
根据另一实施例,如果第二载体元件被实施为可伸缩,则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而可变。在这种情况下,第二载体元件具有例如可以缩回和伸出的伸缩单元。由于伸缩单元的缩回或伸出,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可以变得更小或更大。根据另外的实施例,如果第二载体元件仅被实施为可伸缩,则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一连接元件并且第二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元件。
根据另一实施例变体,第二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一连接元件可伸缩并且可移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第一载体元件或第二载体元件优选地仅被实施为可伸缩,由此可以减小例如用户与可伸缩地实施的载体元件碰撞的风险。碰撞风险通常是因为载体元件在仅被实施为可移位时其长度保持不变。用户通常是存在于检查室中的人,例如患者或医生。有时候可以设想的是,检查室中也可以存在多个用户。
在另一实施例变体中,第一载体元件和第二载体元件两者仅被实施为可伸缩。这是有利的,因为这使得载体元件的碰撞风险、特别是与用户碰撞的风险甚至比当至少一个载体元件仅被实施为可移位时更小。如果第一载体元件和第二载体元件两者仅被实施为可伸缩,相应的载体元件的长度借助于相应的伸缩单元的缩回或伸出而改变。另一方面,被实施为可移位的载体元件需要用于无碰撞操作的自由空间。如果悬置装置与第一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例如借助于仅被实施为相对于悬置装置可移位的第一载体元件而减小,则第一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可以被推入到上述自由空间中。而且,仅可伸缩的载体元件可以实现更紧凑的设计。
优选地,第二连接元件将第二载体元件和第三载体元件进行连接,使得在第二载体元件与第三载体元件之间存在不等于0的角度。换言之,特别地,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和在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是不平行的。通常,第二旋转平面可以由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和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来限定。
根据另一实施例变体,第三载体元件被实施为围绕在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可旋转。通常,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可以连接到第二连接元件。优选地,第三载体元件被实施为使得保持装置可以被连接在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处。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和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通常沿着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位于第三载体元件的相对侧。通常,特别地,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被安装为围绕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可旋转。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可以被称为角度轴线。角度轴线通常对应于第三载体元件的旋转轴线。因此,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关于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可旋转,而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保持刚性。因此,可以设想的是,第三载体元件具有定子和转子。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一端部通常可以具有定子,并且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具有转子。第三载体元件例如可以被实施为使得第三载体元件的转子被安装为围绕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特别是相对于第三载体元件的定子)可旋转。通常,定子可以刚性地连接到第二连接元件。
基本上,也可以设想,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三载体元件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可移位和/或可伸缩。
如果保持装置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则被描述为围绕角度轴线的保持装置的移动也可以被称为螺旋桨移动,因为然后保持装置可以被安装为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以类似于飞机的螺旋桨的方式可旋转。这在检查患者时特别有利,因为例如以这种方式可以避免保持装置与用户和患者的碰撞。特别地,保持装置的这样的角度移动使得X射线单元能够以灵活的方式被定位在患者周围,同时可以更容易地执行成像,并且特别地也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质量。
旋转接头通常具有合适的部件,用于将连接到旋转接头的相应的载体元件相对于彼此旋转。旋转接头特别地可以改变或可释放地锁定连接到旋转接头的载体元件之间的角度。
如果第一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则第二载体元件可以特别地围绕第一旋转轴线、关于第一载体元件旋转。第一旋转轴线优选地延伸穿过第一连接元件并且垂直地立在第一旋转平面上。优选地,第一载体元件与第二载体元件之间的角度可以是可变的。根据另一实施例,仅第一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
如果第二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则第三载体元件可以特别地相对于第二载体元件围绕第二旋转轴线旋转。第二旋转轴线优选地延伸穿过第二连接元件并且垂直地立在第二旋转平面上。优选地,第二载体元件与第三载体元件之间的角度可以是可变的。根据另一实施例,仅第二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
如果仅第一连接元件或仅第二连接元件具有旋转接头,或者如果第一连接元件和第二连接元件均具有旋转接头,则第三载体元件、特别是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可以在圆形路径上可移动。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三载体元件也可以是高度可调节的。
根据本发明的X射线系统包括:
-创造性的承载装置,以及
-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的保持装置,上述保持装置具有C形臂和连接装置,C形臂的端部布置有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
其中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被布置为仅借助于C形臂相对于连接装置沿着第一路径的移动而可移动,第一路径由C形臂的形状预定义并且是旋转圆的一部分,并且第一路径的弧长对应于第一角度。
X射线系统可以优选地被实施为血管造影系统,血管造影系统优选适合于进行血管造影测量。
保持装置特别地可以借助于连接装置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根据一个实施例,连接装置可以优选地围绕与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相对应的角度轴线旋转。如果连接装置可以围绕角度轴线旋转,则保持装置并且特别是C形臂通常可以同时围绕角度轴线旋转。例如,连接装置可以具有悬置点,在该悬置点处连接装置、特别是保持装置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优选地,连接装置的悬置点可以被布置在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处。连接装置的悬置点在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处的布置可以对应于固定件。
C形臂通常可以使得患者的检查区域能够位于C形臂的两个端部之间的假想线上。C形臂通常可以具有X射线单元,X射线管组件被布置在C形臂的第一端部处,并且X射线检测器被布置在C形臂的第二端部处。通常,C形臂具有特别是一段圆的形式的形状。替代地,也可以设想的是,C形臂具有不同的形状,例如部分成角度的形状,可能是具有打开的半矩形形式的形状。与被实施为具有打开的半矩形形式的不同的C形臂相比,一段圆的形式的C形臂的实施是特别有利的,因为一段圆的形式的C形臂的实施可以减少与患者发生碰撞的风险。
轨道轴线可以特别地垂直立在由C形臂的形状限定的C形臂平面上。此外,第一路径通常可以由C形臂的形状来预定义,X射线单元可以第一路径上被布置为相对于连接装置可移动。X射线单元在C形臂平面内的移动可以对应于轨道移动。因此,X射线单元、特别是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可以在C形臂平面内围绕沿着轨道旋转圆的轨道旋转轴线移动。轨道旋转轴线通常对应于轨道轴线。优选地,X射线单元、特别是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可以沿着具有弧长的第一路径移动,其中第一旋转圆可以具有第一路径。每个弧长被包含在具有相应半径的圆中。例如,第一路径的弧长通常可以通过具有第一路径的相应的圆的半径而被转换成第一角度。因此,第一路径的弧长对应于第一角度。
优选地,保持装置可以仅借助于C形臂相对于连接装置的移动而在第一路径上移动。为此,连接装置可以具有合适的部件,例如滑架,该部件连接到C形臂以使得C形臂相对于连接装置可移动。例如,C形臂可以具有在滑架的导轨上被引导的滚轴。如果X射线单元可以相对于滑架移位,这特别地可以对应于X射线单元相对于连接装置的移位。连接装置还可以具有可以允许X射线单元相对于连接装置移位的另一部件。通常,X射线单元也相应地实施。替代或除了滑架之外,连接装置可具有第三轨道平面,C形臂被安装成在第三轨道平面的轨道上可移动。第三轨道平面可以使得C形臂、特别是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能够沿着第一路径行进。
根据一个合适的实施例,承载装置可以执行第三载体元件沿着圆形路径的移动,第一旋转圆优选地具有圆形路径。保持装置可以在第二旋转圆上相对于连接装置移位。特别优选的实施例是第一旋转圆对应于第二旋转圆并且还对应于轨道旋转圆。第一旋转圆、第二旋转圆和轨道旋转圆优选地与旋转圆相一致。第二路径可以是旋转圆的一部分,直到第二路径被包含在轨道旋转圆中。特别地,第二路径的弧长可以与旋转圆的圆形路径的一部分相一致。
X射线单元通常可以在轨道旋转圆上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可移动。在第一极限位置与第二极限位置之间沿着旋转圆、特别是轨道旋转圆的移动是借助于承载装置的配置与相对于连接装置可移动的X射线单元相结合来完成的。根据另一实施例变体,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旋转接头、第二载体元件和C形臂相对于连接装置的移动而被布置,以便能够沿着第二路径可移动,第二路径是旋转圆的一部分并且其弧长对应于第二角度,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例如,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由第二角度限定。
根据一个实施例变体,第二角度等于至少200°,这对于三维(3D)成像通常是有利的。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至少对应200°的角度的弧长上实现轨道移动。对于确保在进行患者的血管造影测量时在三维成像过程中的图像重建过程的正确功能而言,通过至少200°的轨道移动通常是必需的。由于保持装置与患者之间的碰撞风险、或者大规模实施的设计中固有的风险(视情况而定),因此不采用弧长与大于180°的角度相对应的C形臂。为此,通常可以将C形臂安装成相对于连接装置可移动。
由于诸如X射线管组件和检测器等结构,在常规X射线系统中执行轨道移动通常需要多级保持装置。在常规X射线系统中的上述类型的多级保持装置例如具有滑架,该滑架包括另一可伸缩滑架,这一可伸缩滑架在圆形路径上可移动并且可移动地安装在滚轴轴承上的C形臂能够在其中被引导。由此可见,常规X射线系统中的上述类型的多级保持装置通常具有轨道伸缩单元,与载体元件的伸缩单元不同,该轨道伸缩单元不是沿着直线而是在圆形路径上可移动。在这个连接中,上述类型的保持装置除了C形臂之外还具有G形臂,轨道伸缩单元通常具有C形臂和G形臂。G形臂可以被布置为相对于C形臂可移动,而C形臂可以被布置为相对于滑架可移动。上述类型的多级保持装置通常依赖于具有作为轨道伸缩单元的一部分的G形臂和C形臂的实施例。因此,上述类型的多级保持装置可以执行X射线单元的200°的轨道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保持装置将特别地不具有轨道伸缩单元,而是承载装置可以与保持装置一起执行X射线单元的至少200°的轨道移动。由于设计的原因,有利的是,与具有多级保持装置的不同的X射线系统相比,上述X射线系统较小,由此X射线系统也可以例如用于较小的检查室中。
根据另一实施例,保持装置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旋转接头和第二载体元件沿着系统轴线高度可调节。承载装置可以被实施为使得保持装置仅沿着系统轴线或平行于系统轴线高度可调节。而且,只有保持装置的某些部件可以优选地高度可调节,例如X射线单元。为了将X射线单元从较低位置移动到较高位置,例如可以增加第一连接元件与悬置装置之间的距离,同时可以减小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例如,如果第二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优选地平行于系统轴线,则X射线系统也仅借助于改变第一连接元件与第二连接元件之间的距离而高度可调节。取决于载体元件的实施例,相应的距离可以不同地可变化:例如借助于伸缩单元的伸缩移位或借助于相应的载体元件参考各个悬置点的移位,即例如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相对于悬置装置的移位或者特别地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相对于第一连接元件的移位。
当患者卧榻高度可调节并且用户能够例如调节患者卧榻和保持装置的高度以彼此相匹配时,保持装置的高度可调节性特别地有利。这特别有利于用户的健康,或者例如当执行可以在血管造影测量之前、之后或期间在患者卧榻上执行的介入过程时也是有利的。
根据一个实施例变体,X射线管组件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X射线管组件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可以是可变的,使得X射线管组件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仅可以借助于合适的保持装置的配置来变化。通常,X射线检测器可以具有可以缩回和伸出的伸缩单元。这通常用于聚焦X射线辐射和/或特别地用于对准等角点。特别地,X射线检测器可以被安装成使得X射线检测器能够围绕如下的轴线可旋转:该轴线与X射线管组件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线相对应并且通常垂直立于X射线检测器表面。
附图说明
通过从下面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以及参考附图中,将清楚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细节,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承载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变体;
图2示出了承载装置的第二实施例变体;
图3示出了X射线系统的实施例变体;
图4示出了X射线系统的第一极限位置;
图5示出了X射线系统的第二极限位置;以及
图6示出了旋转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承载装置10的第一实施例变体。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10包括悬置装置14、布置在悬置装置14上的第一承载元件11、第二载体元件12和第一连接元件21。第二载体元件12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21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11。另外,承载装置10包括第三载体元件13和第二连接元件22,第三载体元件13可以连接到保持装置,第三载体元件13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22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12。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第一连接元件21具有旋转接头23。
悬置装置14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11而可变,并且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12而可变。
第一载体元件11相对于悬置装置14是可移位的并且第二载体元件12被实施为可伸缩。可以设想另一实施例,例如第一载体元件11被实施为可伸缩并且第二载体元件12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一连接元件21可移位。还可以设想,第一载体元件11和第二载体元件12被实施为可伸缩。
在这个示例中,悬置装置14被实施用于第一载体元件11在检查室的天花板上的布置。承载装置10具有系统轴线15,当承载装置10从天花板被悬置、或被锚定到地板时,系统轴线15垂直地立在天花板或地板上并且延伸穿过悬置装置14。第一载体元件11被安装在悬置装置14上以便围绕系统轴线15可旋转。第一载体元件也可以被安装成围绕悬置装置14的旋转轴线14b可旋转。在这个实施例中,悬置装置14的旋转轴线14b对应于系统轴线15。系统轴线15延伸穿过悬置点14a并且竖直对准。第一载体元件11借助于悬置装置布置在悬置点14a处,例如被安装在滚轴或轨道上或者特别是被固定。悬置装置14沿着系统轴线15的尺寸小于垂直于系统轴线15的尺寸。悬置装置14特别地被实施为是平坦的。
第一载体元件11具有纵向轴线11a,纵向轴线11a在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表示第一载体元件11相对于悬置装置14的移位轴线。另外,第一载体元件具有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一端部11d和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二端部11e。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垂直地立在系统轴线15上并且因此水平对准。第一载体元件11能够改变悬置装置14、特别是悬置点14a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例如,如果悬置装置14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变小,则悬置装置14与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一端部11d之间的距离同时变大。因此,第一载体元件11沿着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相对于悬置装置14被移位,而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一端部11d与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二端部11e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如果第一载体元件11沿着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移位,则第一连接元件21、第二载体元件12、第二连接元件22和第三载体元件13等同时沿着纵向轴线11a被移位到相同的程度。如果第一载体元件11相对于悬置装置14移位,则可以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13的保持装置也移位。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载体元件11在纵向方向11a上的延伸、即第一载体元件11的长度保持不变。
第二载体元件12具有纵向轴线12a,纵向轴线12a在第二载体元件1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且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沿着该纵向轴线可以改变。此外,第二载体元件12具有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一端部12d和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二端部12e。第二载体元件12具有可以缩回和伸出的伸缩单元12b。当伸缩单元12b缩回时,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一端部12d与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二端部12e之间的距离减小,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也相应减小。因此,连接元件22以及因此载体元件13借助于以下而沿着纵向轴线12a相对于连接元件21移位:第二载体元件12、特别是第二载体元件12的伸缩单元12b。在借助于伸缩单元12b的伸缩移位中,第二载体元件12在纵向方向12a上的延伸、即第二载体元件12的长度改变。
第三载体元件13具有在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13a、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一端部13d和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第三载体元件13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围绕纵向轴线13a可旋转。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可以特别地相对于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一端部13d围绕第三载体元件的纵向轴线13a可旋转。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因此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可旋转,而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一端部13d不能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旋转。为此,第一端部13d具有定子13s,而第二端部13e具有转子13r。在图1所示的情况下,仅第三载体元件13的一部分因此被实施为围绕在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13a、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可旋转。可以设想如下替代情况:整个第三载体元件13被实施为围绕在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13a、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可旋转。原则上,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设想的是,第二连接元件22与可以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13的保持装置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例如,第三载体元件13可以被实施为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可伸缩和/或可移位。
第一载体元件11、第二载体元件12和第三载体元件13被实施为沿着相应的纵向方向11a、12a和13a呈杆状。然而,第一载体元件11、第二载体元件和第三载体元件13例如可以彼此独立地具有不同的形状,使得特别是第一载体元件11、第二载体元件12和第三载体元件13可以具有狗腿形或L形或更合适的形状。
第二载体元件12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21、以不等于0且小于180°的角度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11。在这种情况下,该角度可以借助于第二载体元件12通过旋转接头23相对于第一载体元件11的旋转来调节。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和第二载体元件12的纵向轴线12a因此形成第一平面。因为第一连接元件21具有旋转接头23,所以第一平面与旋转接头23的第一旋转平面相同。因此第二载体元件12可以借助于旋转接头23围绕以下旋转而相对于第一载体元件11旋转:在旋转接头23的第一旋转平面内围绕旋转轴线23b的旋转。旋转轴线23b是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与第二载体元件12b的纵向轴线12a的交点。第一载体元件11与第二载体元件12之间的角度因此是可变的。
第三载体元件13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22、以不等于0且小于180°的角度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12。第二载体元件12与第三载体元件13之间的角度是恒定的。第二载体元件12的纵向轴线12a和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轴线13a因此形成第二平面,第二平面与第一平面相同。第一载体元件11的纵向轴线11a、第二载体元件12的纵向轴线12a和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轴线13a因此位于旋转接头23的第一旋转平面中。系统轴线15被包含在旋转接头23的第一旋转平面中。这使得第三载体元件13、特别是第三载体元件的第二端部13e能够平行于系统轴线15而高度可调节。
第一连接元件21和第二连接元件22具有用于连接相应的载体元件11、12、13的部件。
旋转接头23使得第一载体元件11与第二载体元件12之间的角度能够改变。相应地,第三载体元件13、特别是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有利地被布置为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11、旋转接头23和第二载体元件12而沿着作为旋转圆30的一部分的圆形路径30a可移动。
例如,当悬置装置14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变大并且同时第一载体元件11与第二载体元件12之间的角度变小时,第二端部13e可以沿着旋转圆30移动。
图2示出了承载装置210的第二实施例变体。为了清楚地说明原因,与图1中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变体相比仅有的基本区别在图2中用附图标记标注出。因此以下描述基本上限于与图1的示例性实施例相比的区别。
用于X射线系统的X射线管组件和X射线检测器的保持装置的承载装置210包括悬置装置214、布置在悬置装置214上的第一载体元件211、第二载体元件212和第一连接元件221。第二载体元件212借助于第一连接元件221连接到第一载体元件211。此外,承载装置210具有可以连接到保持装置的第三载体元件213、和第二连接元件222,第三载体元件213借助于第二连接元件222连接到第二载体元件212。
与图1相比的区别在于,第二连接元件222具有旋转接头223,而在图1中是第一连接元件21具有旋转接头23。结果,可以改变第二载体元件212与第三载体元件213之间在旋转接头223的第二旋转平面中的角度。第二旋转平面由在第二载体元件212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和在第三载体元件21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来形成。旋转接头223的第二旋转轴线垂直地立在第二旋转平面上。第三载体元件213可以相对于第二载体元件212围绕旋转接头223的第二旋转轴线可旋转。
图2的承载装置210具有与图1的承载装置10基本相同的功能和特性。
图3示出了X射线系统301的实施例变体。图3所示的X射线系统301的实施例变体具有根据图1的承载装置10,因此承载装置10的重复描述被省去。
除了承载装置10之外,X射线系统301具有连接到承载装置10的第三载体元件13的保持装置302。保持装置302具有C形臂303和连接装置306,在C形臂303的端部处布置有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被设置成仅仅借助于C形臂303相对于连接装置306沿着由C形臂303的形状预定义的第一路径630a的移动而可移动,第一路径630a是旋转圆330的一部分并且其弧长对应于第一角度。C形臂303的第一端部303a具有X射线检测器305,而C形臂303的第二端部303b具有X射线管组件304。旋转圆330位于由C形臂303的形状预定义的C形臂平面303e中。旋转圆330对应于保持装置302的轨道旋转圆,保持装置302沿着该轨道旋转圆的轨道移动是可能的。
X射线系统301具有系统轴线315,当承载装置10从天花板309被悬置时,系统轴线315垂直地立在天花板309上并且延伸穿过悬置装置14,保持装置302借助于承载装置10沿着系统轴线315高度可调节。X射线系统301的系统轴线315与承载装置10的系统轴线15相同。因此,保持装置302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11、旋转接头23和第二载体元件12而沿着系统轴线315高度可调节。
X射线系统301借助于悬置装置14被布置、特别是被固定在天花板309上,使得承载装置10从天花板309被悬置。悬置装置14另外被安装成在第一轨道平面的轨道(未示出)上和第二轨道平面的轨道(未示出)上可移动。在第一轨道平面和第二轨道平面的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纵向轴线彼此垂直地站立。第一轨道平面和第二轨道平面与天花板209平面平行,并且X射线系统301的系统轴线315垂直地立在其上。
X射线单元307包括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X射线管组件304与X射线检测器305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例如当X射线单元具有伸缩单元时。没有示出高度可调节的患者卧榻。由于X射线系统301和高度可调节的患者卧榻的高度可调节性,用户能够选择X射线系统301和可调整高度的患者卧榻的最佳位置和方位,以用于治疗安置在患者卧榻上的患者。
保持装置302连接到第三载体元件13使得第三载体元件13、特别是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能够与保持装置302相结合地在检查室中可移动。例如,保持装置302借助于承载装置10的高度可调节性由第三载体元件13借助于承载装置10的高度可调节性来产生。在另一实施例中,保持装置302可以与第三载体元件13的第二端部13e类似地相对于第二连接元件22、围绕第三载体元件13的纵向轴线13a旋转。
X射线系统301的特别有利的配置需要承载装置10的特定配置以及保持装置302的特定配置两者。在图3中,保持装置302的旋转圆330对应于第三载体元件13的旋转圆30。例如,这使得保持装置302能够在与第三载体元件13相同的旋转圆330上移动。X射线系统301借助于承载装置10的特定配置以及保持装置302的不同配置两者来实现这种情况。在后一种情况下,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例如可以在旋转圆330上移动而无需第一载体元件11、旋转接头23和第二载体元件12的任何移动。
借助于图3所示的X射线系统301,以下移动选项是可能的:
-承载装置10借助于悬置装置14而在高度可调节的患者卧榻的纵向方向上的移动,
-承载装置10借助于悬置装置14而垂直于高度可调节的患者卧榻的纵向方向的移动,
-承载装置10围绕系统轴线15的+/-135°的旋转移动,
-保持装置302围绕与纵向轴线13a相对应的角度轴线在-190°至+120°的范围内的旋转,
-X射线单元307沿着旋转圆330的至少200°的轨道移动,
-X射线管组件304与X射线检测器之间的距离从900到1300mm的变化,以及
-X射线检测器305围绕垂直地立在X射线检测器表面上的X射线检测器轴线(未示出)的旋转,该旋转多达360°。
图4示出了X射线系统301的第一极限位置301a,而图5示出了X射线系统301的第二极限位置301b。
相应地,X射线系统301被布置在图4中的第一极限位置301a和图5中的第二极限位置301b。在X射线系统301的相应极限位置301a、301b,X射线单元307、即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同样被布置在旋转圆330上的极限位置。
以下配置有助于如图4所示的X射线单元307被设置在第一极限位置301a的情况:
-第一载体元件11被配置为使得悬置装置14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悬置装置14与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二端部11e之间的距离最小。
-第一载体元件11与第二载体元件12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23的角度大于旋转圆330上与第一极限位置301a不对应的位置,其中旋转方向为被定义为使得角度小于180°并且是正的。
-第二载体元件12被配置为使得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一端部12d与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二端部12e之间的距离最小。
-保持装置302被移动使得从C形臂303的第一端部303a到第三载体元件13的距离、特别是从C形臂303的第一端部303a到连接装置306的距离最小。伸缩单元12b被缩回。
作为图4所示情况的替代方案,可能的情况是,所提及的配置中仅有一些配置有助于如图4所示的X射线单元307设置在第一极限位置301a的情况。
以下配置有助于如图5所示的X射线单元307被设置在第二极限位置301b的情况:
-第一载体元件11被配置为使得悬置装置14与第一连接元件21之间的距离、特别是悬置装置14与第一载体元件11的第二端部11e之间的距离最大。
-第一载体元件11与第二载体元件12之间的第一旋转接头23的角度小于没有与第二极限位置301b相对应的旋转圆330上的位置,其中旋转方向被定义为使得角度小于180°并且是正的。
-第二载体元件12被配置为使得第一连接元件21与第二连接元件22之间的距离、特别是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一端部12d与第二载体元件12的第二端部12e之间的距离最大。
-保持装置302被移动以使得从C形臂303的第一端部303a到第三载体元件13的距离、特别是从C形臂303的第一端部303a到连接装置306的距离最大。伸缩单元12b被伸出。
作为图5所示情况的替代方案,可能的情况是,所提及的配置中仅有一些配置有助于如图5所示的X射线单元307设置在第二极限位置301b的情况。
图6示出了保持装置302的旋转圆。旋转圆330对应于保持装置302的轨道移动的轨道旋转圆。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特别也是X射线单元307可以仅仅借助于C形臂303相对于连接装置306的移动而沿着由C形臂303的形状预定义的第一路径630a可移动。
X射线管组件304和X射线检测器305被布置为借助于第一载体元件11、旋转接头23、第二载体元件12、和C形臂303相对于连接装置306沿着第二路径630b的移动而可移动,第二路径630b是旋转圆330的一部分并且其弧长对应于第二角度。第二路径630b的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路径630a的第一角度。这特别意味着,保持装置302本身以及保持装置302的单独部件(诸如例如C形臂303、X射线单元307、X射线管组件304和/或X射线检测器305)沿着第二路径630b可移动。第二角度至少等于200°。
尽管已经基于优选示例性实施例来更详细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受所公开的示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的情况下从中推导出各种变形。

Claims (14)

1.一种承载装置(10,210),用于一个X射线系统(301)的一个X射线管组件(304)和一个X射线检测器(305)的一个保持装置(302),所述承载装置(10,210)包括:
-一个悬置装置(14,214),
-布置在所述悬置装置上的一个第一载体元件(11,211),
-一个第二载体元件(12,212),
-一个第一连接元件(21,221),其中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借助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而连接到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
-能够连接到所述保持装置(302)的一个第三载体元件(13,213),以及
-一个第二连接元件(22,222),其中所述第三载体元件(13,213)借助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2,222)而连接到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2,222)具有一个旋转接头(23,223),
所述悬置装置(14,214)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而可变,并且
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2,222)之间的距离借助于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而可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具有所述旋转接头(23,2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2,222)具有所述旋转接头(23,223)。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被实施为相对于所述悬置装置(14,214)可伸缩和/或可移位。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被实施为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元件(21,221)可伸缩和/或可移位。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和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被实施为可伸缩。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承载装置(10,210)具有一条系统轴线(15,315),当所述承载装置(10,210)从天花板(309)被悬置、或被锚定至地板时,所述系统轴线(15,315)垂直地立在所述天花板(309)或所述地板上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悬置装置(14,214),其中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被安装在所述悬置装置(14,214)上以便围绕所述系统轴线(15,315)可旋转。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装置(10,210),其中所述第三载体元件(13,213)被实施为围绕一条纵向轴线(13a)、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元件(22,222)可旋转,所述纵向轴线(13a)在所述第三载体元件(13,213)的纵向方向上延伸。
9.一种X射线系统(301),包括:
-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个承载装置(10,210),以及
-一个保持装置(302),连接到所述第三载体元件(13,213)并且具有一个C形臂(303)和一个连接装置(306),在所述C形臂(303)的多个端部处布置有一个X射线管组件(304)和一个X射线检测器(305),
其中所述X射线管组件(304)和所述X射线检测器(305)被布置为仅仅借助于所述C形臂(303)相对于所述连接装置(306)沿着一条第一路径(630a)的移动而可移动,所述第一路径(630a)由所述C形臂(303)的形状预定义并且是一个旋转圆(330)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一路径(630a)的弧长对应于第一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X射线系统(301),其中所述承载装置(10,210)具有一条系统轴线(15,315),当所述承载装置(10,210)从天花板(309)被悬置、或被锚定到地板时,所述系统轴线(15,315)垂直地立在所述天花板(309)或所述地板上并且延伸穿过所述悬置装置(14,214),其中所述保持装置(302)借助于所述承载装置(10,210)而沿着所述系统轴线(15,15)高度可调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X射线系统(301),其中所述保持装置(302)借助于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所述旋转接头(23,223)和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而沿着所述系统轴线(15,215)高度可调节。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系统(301),其中所述X射线管组件(304)与所述X射线检测器(305)之间的距离是可变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X射线系统(301),其中所述X射线管组件(304)和所述X射线检测器(305)被布置为借助于所述第一载体元件(11,211)、所述旋转接头(23,223)、所述第二载体元件(12,212)、以及所述C形臂(303)相对于所述连接装置(306)沿着一条第二路径(630b)的移动而可移动,所述第二路径(630b)是所述旋转圆(330)的一部分并且所述第二路径(630b)的弧长对应于第二角度,其中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X射线系统(301),其中所述第二角度等于至少200°。
CN201810404086.2A 2017-04-28 2018-04-28 承载装置 Active CN1089039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7168761.9A EP3202325B1 (de) 2017-04-28 2017-04-28 Tragevorrichtung
EP17168761.9 2017-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03960A true CN108903960A (zh) 2018-11-30
CN108903960B CN108903960B (zh) 2019-12-13

Family

ID=58640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04086.2A Active CN108903960B (zh) 2017-04-28 2018-04-28 承载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70729B2 (zh)
EP (1) EP3202325B1 (zh)
CN (1) CN1089039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61410A1 (en) * 2017-09-29 2019-04-03 Koninklijke Philips N.V. Kinematical joints for x-ray system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0603A1 (de) * 2010-05-14 2011-11-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ildaufnahme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 ringförmige Gantry
CN103654817A (zh) * 2012-09-21 2014-03-26 西门子公司 用于定位医学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103813751A (zh) * 2012-05-21 2014-05-21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摄影装置
CN204909477U (zh) * 2014-04-02 2015-12-30 西门子公司 C形弓架固定装置和x射线血管造影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08850A1 (de) 2012-05-25 2013-04-18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Röntge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Aufnahme von Strahlungsbildern
DE102014202013B4 (de) 2014-02-05 2018-02-15 Siemens Healthcare Gmbh Röntgenvorrichtung
DE102015202082A1 (de) 2015-02-05 2015-12-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Deckengebundenes medizinisches Röntgengerä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0020603A1 (de) * 2010-05-14 2011-11-1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Bildaufnahmevorrichtung, umfassend eine ringförmige Gantry
CN103813751A (zh) * 2012-05-21 2014-05-21 株式会社东芝 X射线摄影装置
CN103654817A (zh) * 2012-09-21 2014-03-26 西门子公司 用于定位医学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204909477U (zh) * 2014-04-02 2015-12-30 西门子公司 C形弓架固定装置和x射线血管造影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202325A1 (de) 2017-08-09
EP3202325B1 (de) 2019-04-10
CN108903960B (zh) 2019-12-13
US20180310904A1 (en) 2018-11-01
US10470729B2 (en) 2019-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92082B2 (en) G-arm X-ray imaging apparatus
JP3874846B2 (ja) X線診断装置用の移動式c形アーム装置
US9055912B2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intra-operative imaging device having the supporting device
EP2600770B1 (en) Patient stool for an x-ray imaging apparatus
US6309102B1 (en) Positioner for an x-ray examination apparatus
JP2007527763A (ja) X線システムに対する天井取付具
JP2855195B2 (ja) 4本の回転軸線を有するアイソセンタ式x線撮影装置用スタンド
CN108245357A (zh) 机械手术台以及混合手术室系统
KR20110125159A (ko) 토모신쎄시스 실시를 위한 엑스­레이 장비
US20130121459A1 (en) C-Arm System
US20190046138A1 (en) X-r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edical imaging
CN107847210A (zh) 用于远程荧光透视、近处荧光透视和放射学的设备
CN103705261A (zh) 合成层析成像设备和方法
CN108903960A (zh) 承载装置
US9980688B2 (en) Ceiling suspension system
US5040203A (en) X-ray examination apparatus
US5479470A (en) X-ray examination apparatus
JPH0675409U (ja) 移動型x線診断装置
JP5504705B2 (ja) X線撮影装置
CN104970814A (zh) C型臂装置、c型臂保持装置及x射线诊断装置
EP0877538A2 (en) An X-ray apparatus and a method for rearranging such an X-ray apparatus
WO2014198869A1 (en) Ceiling suspension system
JP5776807B2 (ja) X線撮影装置
US11684319B2 (en) CT imaging apparatus
US20230301603A1 (en) Ct imag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