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7081A -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7081A
CN108887081A CN201810779088.XA CN201810779088A CN108887081A CN 108887081 A CN108887081 A CN 108887081A CN 201810779088 A CN201810779088 A CN 201810779088A CN 108887081 A CN108887081 A CN 1088870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lk
mushroom
furrow
bed
eart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790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军
罗仁革
康超勇
徐志勇
牟文平
曾锂
严萍
冯忠明
周敏
钦昌蔚
张洪
唐甜甜
江庆勇
李薇
周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iled Critical Guangyu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Priority to CN2018107790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7081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70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708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Soil Working Imp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栽培过程是先将秸秆在石灰水中浸泡,然后对其进行高温蒸汽灭菌并闷堆发酵,再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到田畦内,再在秸秆表面上撒播平菇菌种,重复该操作若干次,在田畦内形成由若干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然后用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料层出现原基后,揭开带孔薄膜,重新在栽培床上覆土3m,并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本发明不仅可实现秸秆的100%的有效化利用,而且可大幅度降低管理难度,最终平菇可采收4潮以上,总生物学效率达到90%以上,是一种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于一体的平菇栽培方法。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平菇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平菇是担子菌门下伞菌目侧耳科一种类,其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干品含蛋白质20~23克,而且氨基酸成分种类齐全,矿物质含量十分丰富,另外,平菇味道鲜美,价格适中,是大众消费者最喜爱的一种菇类品种。
平菇一般采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方式进行种植,其种植程序一般包括秸秆收购、浸泡、发酵、土地整理、开厢、铺秸秆、点播菌种、覆土等步骤,然而在点播后,秸秆里的水分容易蒸发,但又不能直接浇水,否则会发生杂菌感染的情况,因此会造成管理困难以及产量不高的困境,开发一种新的栽培方法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以解决平菇栽培田间管理困难以及产量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捆成直径为20~30cm、长度为1.2~1.5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20~3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48~72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75%~80%;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00~120℃的蒸汽,通气时间13~15h,然后自然闷堆24~72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再在秸秆上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若干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去除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本发明在现有平菇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栽培方法。栽培方法中以农作物秸秆作为栽培基质,不仅可以解决秸秆处理困难的问题,而且农作物秸秆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物质,可以为平菇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保证平菇的正常生长。农作物秸秆在使用前先用石灰水浸泡,石灰水能够破坏秸秆的细胞结构,使秸秆内的有用物质渗透到秸秆表面,同时促进秸秆快速变软,缩短发酵时间;秸秆浸泡后先堆放滤干再发酵,滤干过程会除去秸秆内的大部分石灰水,以免中和秸秆发酵后的有机酸,而有机酸除了作为营养物质外,还可以为平菇提供酸性生长环境,因此,平菇的生长不会受到影响。
秸秆发酵时,先用高温蒸汽杀菌,有害菌类在高温条件下被清除。蒸汽从草堆中部通入,可以保证杀菌的均匀性;另外,秸秆中的纤维素更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分解为单糖,不仅可促进秸秆快速变软,而且单糖在后续发酵过程中会生成葡萄糖等,为发酵菌提供能量,提高发酵效率。
本发明中采用分层播种的方式进行平菇栽种,播种更加均匀,而且平菇发菌块,出菌时间长,经济效益良好;另外,在最后覆土前,先用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遮盖,带孔薄膜可以起到隔绝菌种与土壤的作用,避免土壤中的污染物对平菇菌种造成污染,同时,由于薄膜上存在孔洞,透气性得到保证,平菇能够正常生长;而且秸秆里的水分蒸发后,遇到薄膜又凝聚成液滴,再返回到栽培床中,出菇前都可以不用对栽培床进行浇水,能够大幅度降低田间管理难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农作物秸秆为水稻秸秆,其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20min;或者是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其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30min。
进一步,步骤(2)中秸秆发酵时秸秆堆放在离地20cm的基础上,并采用横竖错层摆放的方式进行堆放;发酵过程中通入草堆中的蒸汽的温度为100℃,通气时间为15h,自然闷堆时间为48h。
本发明中发酵时将秸秆堆放在基础上,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可有效避免土壤里的污染物进入发酵后的秸秆中,对平菇的后续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秸秆堆放时,采用横竖错层摆放的方式进行堆放,每层秸秆之间存在拉扯力,堆放更加稳定,即使在秸秆变软后也能维持堆放状态,便于取拿。
进一步,料层在撒播平菇菌种前,先在秸秆层表面喷洒浓度为15%的EM菌。
本发明中喷洒EM菌,在改良土壤的同时,可有效控制病虫害,为平菇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EM菌包括酵母菌、乳酸菌等有益菌类,酵母菌可促进秸秆持续发酵,源源不断的为平菇提供营养物质,乳酸菌促进糖类产生乳酸,使生长环境处于酸性状态,利于平菇的生长。
进一步,栽培床由4层料层组成,每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3~5cm。
进一步,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2~3:1。
进一步,带孔薄膜上开有一排孔径为1~1.5cm的小孔,孔间距为3~4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出一种玉米、水稻秸秆经过高温发酵后直接铺埋在地里,然后撒播上菌种后覆土栽培获得平菇的技术,秸秆中含有腐殖质、氮磷钾、大量的微生物群、各种酶类及钙、镁、硫、钠、铁等矿物质元素,让平菇菌丝生长在接近野生的状态下生长,获得的平菇品质口感俱佳;在收获平菇后剩下的秸秆残渣能够很好的调节土壤营养和菌群结构;本技术将秸秆实现基料化的同时,也实现了秸秆肥料化,秸秆得到了100%的有效化利用,是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实用农业技术。采用本发明中的栽培方法,总共可采收平菇4潮以上,总生物学效率达到9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在现有平菇种植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开发出一种利用收购的玉米、水稻秸秆经过高温发酵后直接铺埋在地里,然后撒播上菌种后覆土栽培获得平菇的技术,具体的为:
一、秸秆浸泡:
将购买的稻草或玉米秸秆,捆成直径为20~30cm、长1.2~1.5m的秸秆捆,然后放入长1.5米、宽1米、深1米,并装有pH为14的石灰水的水池中浸泡,水稻秸秆浸泡20min,玉米秸秆浸泡30min;秸秆浸泡后捞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48~72h,自然渗干至含水量为80%左右。
二、秸秆发酵:
将经过浸泡并滤干后的秸秆堆放在离地面高20厘米的基础上,形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在堆放过程中,将蒸汽输送管道的一端压在草堆中部,另一端接通到蒸汽发生器上,同时为了堆放更加稳定,堆放时秸秆可以横竖错层摆放,然后用塑料薄膜将整个草堆密闭严封准备发酵。
发酵前先对秸秆进行蒸汽灭菌,通过蒸汽输送管道向草堆中通入温度为100~120℃的水蒸汽,当水蒸气让草堆四角的秸秆都感到烫手(60℃左右),或草堆四周及顶上薄膜被蒸汽鼓起后,开始计时,保持通气13h以上,然后采用自然闷堆的方式进行发酵,发酵时间24~72h,待秸秆充分软化后完成发酵。应当注意在发酵过程中以及发酵完成后,秸秆严禁沾生水,栽培前不能揭开封堆的薄膜。
三、场地的选择及建畦:
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跳虫、周围无粪池和畜圈的地块进行栽种,如无水的稻田、坡土、荒地、果园等均可用于栽培。将选好的地块及四周的杂草、废物清理干净,然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好,再在犁地后的地块中建畦,畦宽70cm,畦深25cm,畦间距50cm,建畦时,将畦里泥土挖在两边,畦底及四周不必拍平拍实。
四、播种:
十二月下旬至一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在畦底铺一层发酵后的秸秆,再在秸秆上撒一层菌种,以此构成料层,为了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并保证平菇的正常生长,可以在铺好秸秆后先在秸秆表面上喷洒浓度为15%的EM菌,再撒播平菇菌种;重复该操作若干次,在畦内形成由若干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进行覆盖,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覆土粗细兼用,都是细土透气性差,都是粗土不能过滤空气杂菌,覆土取畦床两边走道中间的土,以便形成排水沟。所播平菇菌种完全纯净,不能有丝毫污染,以免对整个生长环境造成影响,而降低产量。
五、前期管理:
在原基出现之前,不需要揭开带孔薄膜。由于带孔薄膜以及薄膜上覆土的存在,栽培床内的温度不易散发,整个发菌阶段不需要特殊管理;只是需要随时检查畦面温度,保证畦面覆土温度控制在26℃以内,若高于26℃,应及时洒水降温。
六、二次覆土:
平菇菌丝吃透料层,且秸秆已由黄色变为黄白色或白色后接近出菇。当四周料层开始出现原基时,将带孔薄膜上的泥土起在两边走道上,并揭开刺孔薄膜,然后在料面上覆盖湿润土3cm,可用篾片和双层遮阳网搭建小拱棚,将畦面温度控制在22℃以内,并随时保持覆土湿润(当覆土捏不成团时,浇以小水),不得干燥,直至采收。
七、头潮菇采收后的管理:
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的菇脚和死菇,向畦面喷一次水;平菇现蕾后的管理同一潮菇,以后每潮菇都同样管理。
八、收获:
在子实体没有全面展开前及时收获,出菇时间从3月底至5月下旬,持续50~60天,前后可收菇4潮以上,总生物学效率达90%以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玉米秸秆捆成直径为30cm、长度为1.5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3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72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75%;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00℃的蒸汽,通气时间13h,然后自然闷堆72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再在秸秆表面上喷洒浓度为15%的EM菌溶液,然后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5cm;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4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2:1;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带孔薄膜上开设有一排孔径为1cm的小孔,小孔之间的间距为3cm;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起走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实施例二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稻草秸秆捆成直径为20cm、长度为1.2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2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48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80%;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00℃的蒸汽,通气时间13h,然后自然闷堆48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再在秸秆表面上喷洒浓度为15%的EM菌溶液,然后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3cm;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4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3:1;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带孔薄膜上开设有一排孔径为1.5cm的小孔,小孔之间的间距为4cm;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起走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实施例三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玉米秸秆捆成直径为30cm、长度为1.5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3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60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80%;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20℃的蒸汽,通气时间15h,然后自然闷堆48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然后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5cm;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5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3:1;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带孔薄膜上开设有一排孔径为1cm的小孔,小孔之间的间距为3cm;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起走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实施例四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稻草秸秆捆成直径为20cm、长度为1.2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2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60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75%;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20℃的蒸汽,通气时间15h,然后自然闷堆24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然后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3cm;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3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2:1;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带孔薄膜上开设有一排孔径为1.5cm的小孔,小孔之间的间距为4cm;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起走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对比例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玉米秸秆捆成直径为30cm、长度为1.5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3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72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75%;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然后自然闷堆发酵;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然后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5cm;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4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2:1;随后在栽培床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持续浇水,使畦面保持湿润,并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揭开覆土,再重新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对比例采用常规的种植方法种植平菇,由于未对秸秆进行高温消毒处理,后续栽培过程中菌种容易受到感染,且未用薄膜对在陪床进行覆盖,不仅需要持续浇水以保持畦面湿润,增加劳动强度,而且土壤直接与在陪床接触,菌种进一步受到污染,最终产量大幅度降低,与实施例一相比,采用对比例中的方法进行种植,产量降低40%左右,经济效益较差。
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在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不经创造性劳动即可作出的各种修改和变形仍属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秸秆处理:将农作物秸秆捆成直径为20~30cm、长度为1.2~1.5m的捆,然后放入pH为14的石灰水中浸泡20~30min,取出用薄膜覆盖并堆放48~72h,自然滤干至含水量为75%~80%;
(2)秸秆发酵:将滤干后的秸秆堆放成长3~4m、宽3~4m、高2~3m的草堆,然后用薄膜进行覆盖密封,再从草堆中部通入温度为100~120℃的蒸汽,通气时间13~15h,然后自然闷堆24~72h;
(3)地块处理:选择面积宽广、近水源、土里无白蚁和跳虫的地块,清除杂草后犁地,犁地后的泥土以捏之成团、掷之即散为准;然后建畦,畦宽70cm,深25cm,畦间距50cm;
(4)播种:在12月下旬至1月下旬进行播种,播种时先将发酵后的秸秆平铺于畦底,再在秸秆上撒播平菇菌种,形成一层料层,在此基础上继续平铺秸秆和撒播平菇菌种,在畦内形成由若干层料层组成的栽培床,再用1m宽的带孔薄膜对栽培床进行覆盖,随后在带孔薄膜上覆土10cm;
(5)田间管理:在料层出现原基前,控制畦面覆土温度在26℃以下,原基出现后,去除带孔薄膜上的覆土,并揭开带孔薄膜,再在栽培床上覆土3cm,同时搭建小拱棚,控制覆土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覆土湿润,直至平菇采收;
(6)采收:在3月底采收头潮菇,头潮菇采收后,清除料面上的菇脚和死菇,并向畦面喷水一次,待料面现蕾后,控制畦面温度在22℃以下,并保持畦面湿润,待平菇出菇后进行采收,采收持续至5月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作物秸秆为水稻秸秆,其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20min;或者是所述农作物秸秆为玉米秸秆,其在石灰水中浸泡时间为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秸秆发酵时秸秆堆放在离地20cm的基础上,并采用横竖错层摆放的方式进行堆放;发酵过程中通入草堆中的蒸汽的温度为100℃,通气时间为15h,自然闷堆时间为48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料层在撒播平菇菌种前,先在秸秆层表面喷洒浓度为15%的EM菌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由4层料层组成,每层料层中秸秆层的厚度为3~5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床中秸秆与平菇菌种的质量比为2~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薄膜上开有一排孔径为1~1.5cm的小孔,孔间距为3~4cm。
CN201810779088.XA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Pending CN10888708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9088.XA CN108887081A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79088.XA CN108887081A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7081A true CN108887081A (zh) 2018-11-27

Family

ID=64349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79088.XA Pending CN108887081A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7081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9042A (zh) * 2020-02-18 2020-06-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利用平菇启动畜禽粪便堆肥二次发酵的方法
CN117441544A (zh) * 2022-08-09 2024-01-26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
CN117581744A (zh) * 2023-12-29 2024-02-23 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适用于寒旱环境露天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6450A (zh) * 2012-10-10 2013-03-27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
CN103141306A (zh) * 2013-03-12 2013-06-12 邬金飞 一种地畦窄行多床栽培平菇的新方法
CN105265167A (zh) * 2014-07-26 2016-01-27 雷色香 一种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961029A (zh) * 2016-06-02 2016-09-28 蚌埠市蚌山区海上明珠家庭农场 一种牛排菇仿野生栽培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6450A (zh) * 2012-10-10 2013-03-27 肥西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金针菇的地沟栽培技术
CN103141306A (zh) * 2013-03-12 2013-06-12 邬金飞 一种地畦窄行多床栽培平菇的新方法
CN105265167A (zh) * 2014-07-26 2016-01-27 雷色香 一种以稻草为原料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5961029A (zh) * 2016-06-02 2016-09-28 蚌埠市蚌山区海上明珠家庭农场 一种牛排菇仿野生栽培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海军等: "广元河谷地区冬春季作物秸秆大田阳畦栽培平菇技术", 《四川农业科技》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9042A (zh) * 2020-02-18 2020-06-12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 一种利用平菇启动畜禽粪便堆肥二次发酵的方法
CN117441544A (zh) * 2022-08-09 2024-01-26 兰州交通大学 一种赤松茸无土覆盖栽培方法
CN117581744A (zh) * 2023-12-29 2024-02-23 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一种适用于寒旱环境露天栽培大球盖菇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04024B (zh) 杂木屑发酵料熟料菌棒脱袋覆土栽培红托竹荪的方法
CN101347079B (zh) 林下鸡腿菇栽培方法
CN109588211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2119642B (zh) 一种利用枳橙扦插砧木嫁接柑橘种苗的方法
CN103229653A (zh) 速生植物种植、成型、固碳封存与综合利用的方法
CN106258485A (zh) 一种高寒高海拔地区羊肚菌高效种植方法
CN108432596A (zh)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抗病虫栽培基质及制备方法
CN104663233A (zh) 魔芋软腐病绿色综防立体配套栽培方法
CN103202177A (zh) 一种羊肚菌的栽培方法
CN103109675A (zh) 狼尾草和象草的速生丰产与高效捕碳栽培方法
CN103609414A (zh) 一种日光温室甜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CN103843568A (zh) 防止日光温室黄瓜连作障碍发生的轮作种植方法
CN111066573B (zh) 一种林下轻简化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02986429A (zh) 猕猴桃和魔芋立体种植方法
CN108781968A (zh) 一种套种茶树和黑木耳的方法
CN105475076A (zh) 一种大叶女贞扦插培育方法
CN105557418A (zh) 一种茶油树矮化密植丰产造林的种植方法
CN111788989A (zh) 苹果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的方法
CN103430743B (zh) 一种植人参的土壤优化栽培方法
CN105638019B (zh) 一种轮作体系中秸秆全量还田生物消解修复土壤的方法
CN108887081A (zh) 一种利用农作物秸秆大田栽培平菇的方法
CN107135756A (zh) 防控魔芋软腐病的综合配套措施与方法
CN108990699A (zh) 一种大球盖菇与辣椒轮作的设施化栽培技术
CN105613043A (zh) 一种食用菌仿生栽培方法
CN114540259B (zh) 一种菊叶薯蓣复合菌根真菌促生剂及菊叶薯蓣农光互补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