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6708A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6708A
CN108886708A CN201780019740.1A CN201780019740A CN108886708A CN 108886708 A CN108886708 A CN 108886708A CN 201780019740 A CN201780019740 A CN 201780019740A CN 108886708 A CN108886708 A CN 1088867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ti
signal
user terminal
base sta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974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6708B (zh
Inventor
原田浩树
武田树
武田一树
岸山祥久
永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TT Docomo Inc
Original Assignee
NTT Docom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TT Docomo Inc filed Critical NTT Docom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67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67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0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broadcasted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04Traffic adaptive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02Resource partitioning among network components, e.g. reuse partitioning
    • H04W16/10Dynamic resource part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30Resource management for broadcast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实现适当的通信。具有:控制单元,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以及接收单元,在所述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

Description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成为规范(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从LTE(也称为LTE Rel.8或者9)的进一步的宽带化以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 Advanced、LTE Rel.10、11或者12)成为规范,还研究LTE的后续系统(例如,也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LTE Rel.13、Rel.14等)。
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化,引入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Carrier)合并(intergrate)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各CC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单位来构成。此外,在CA中,对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设定同一无线基站(eNB:eNodeB)的多个CC。
另一方面,在LTE Rel.12中,还引入将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Group)设定给UE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各小区组由至少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由于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被合并,所以DC也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CA)等。
此外,在LTE Rel.8-12中,引入在不同的频带进行下行(下行链路(DL:Downlink))传输和上行(上行链路(UL:Uplink))传输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以及在同一频带在时间上切换地进行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在TDD中,基于UL/DL结构(UL/DL设定(configuration)),严密地规定是将各子帧用于上行链路(UL:Uplink)还是用于下行链路(DL:Downlink)。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中,为了实现超高速、大容量化、超低延迟等要求,在研究利用宽带的频谱。此外,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要求应对庞大的数目的设备同时连接到网络的环境。
例如,设想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容易确保宽带的高频带(例如,几十GHz带)中的通信、或用于Io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MTC(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2M(机器对机器(Machine To Machine))等用途的通信量相对小的通信的情况。此外,对于要求低延迟通信的D2D(设备对设备(Device To Device))或V2V(车辆对车辆(Vehicular To Vehicular))通信的需求也在增大。
为了满足对于上述的多样的通信的要求,在研究设计适合于高频带的新通信接入方式(也可以称为5G 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新(New)RAT等)。此外,在新(New)RAT中,为了支持上述的通信,还认为需要与LTE系统不同的初始连接操作。在该情况下,在将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LTE Rel.8-12)中利用的无线通信方式(例如,初始连接方法)直接应用于新通信接入方式的情况下,有不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的顾虑。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要点而进行的,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实现适当的通信的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控制单元,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以及接收单元,在所述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在下一代通信系统中实现适当的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LTE RAT的子帧结构以及5G RAT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以往的LTE中的初始连接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3是说明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规定TTI的图。
图4是表示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5A以及图5B是表示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后的初始连接过程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作为在未来的新通信系统中使用的接入方式(也可以称为5G RAT、新(New)RAT等),在研究对现有的LTE/LTE-A系统中使用的接入方式(也可以称为LTE RAT、基于LTE的RAT(LTE-Based RAT)等)进行了扩展的接入方式。
在5G RAT中,也可以使用与LTE RAT不同的无线帧和/或不同的子帧结构。例如,5GRAT的无线帧结构能够设为与现有的LTE(LTE Rel.8-12)相比子帧长度、码元长度、子载波间隔、系统带宽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无线帧结构。
另外,子帧也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例如,LTE Rel.8-12中的TTI(子帧)长度为1ms,由2个时隙构成。TTI是进行了信道编码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的发送时间单位,成为调度、链路自适应(Link Adaptation)等的处理单位。
更具体而言,在5G RAT中,新决定无线参数,但是,例如,还研究基于LTE RAT的参数集(numerology),将规定LTE的无线帧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码元长度等)设为常数倍(例如,N倍或1/N倍)来使用的方法。这里,所谓参数集,是指表征某个RAT中的信号的设计(design)、或RAT的设计的通信参数的集合(set)。另外,也可以在1个RAT中规定多个参数集来使用。
此外,所谓多个参数集不同,例如表示下述(1)-(6)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的情况,但不限于此:(1)子载波间隔、(2)CP(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长度、(3)码元长度、(4)每TTI的码元数目、(5)TTI长度、(6)滤波处理或开窗(windowing)处理。
在5G RAT中,由于将非常宽的频率(例如,1GHz-100GHz)作为目标(target)载波频率,所以根据各用途的要求条件,可能会支持码元长度或子载波间隔等不同的多个参数集且它们共存。作为在5G RAT中采用的参数集的一例,考虑将LTE RAT作为基准而将子载波间隔或带宽设为N(例如,N>1)倍、并将码元长度设为1/N倍的结构。
图1是表示LTE RAT的子帧结构以及5G RAT的子帧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1所示的LTE RAT中,利用由控制单位为1ms(14个OFDM(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以及180kHz(12个子载波)构成的现有的LTE的子帧结构。
此外,在图1所示的5G RAT中,利用与LTE RAT相比子载波间隔较大且码元长度较短的子帧结构(TTI结构)。通过缩短TTI长度,能够降低控制的处理延迟,从而实现延迟时间的缩短。另外,比LTE中利用的TTI短的TTI(例如,小于1ms的TTI)也可以称为缩短TTI。
根据图1的5G RAT的结构,由于能够缩短TTI长度,所以能够缩短发送接收所花费的时间,变得容易实现低延迟。此外,通过与现有的LTE相比扩大子载波间隔或系统带宽,能够降低高频带中的相位噪声的影响。由此,能够将容易确保宽带的高频带(例如,几十GHz带)引入5G RAT,适当地实现利用了例如使用超多元件天线的大规模MIMO(Massive MIMO(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的高速通信。
另外,在超多元件天线中通过控制从各元件发送/接收的信号的振幅和/或相位,能够形成波束(天线指向性)。该处理也称为波束成型(BF:Beam Forming),能够降低电波传播损耗。
此外,作为参数集的其他例子,还考虑将子载波间隔或带宽设为1/N倍、且将码元长度设为N倍的结构。根据该结构,由于码元的整体长度增加,所以即使在CP长度占码元的整体长度的比率固定的情况下,也能够增大CP长度。由此,对于通信路径中的衰落,能够实现更强(健壮(robust))的无线通信。
在5G RAT中,控制单位不限于现有的1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对(14码元×12子载波)。例如,控制单位可以是作为与现有的1RB不同的无线资源区域而规定的新的规定的区域单位(例如,也可以称为扩展RB(增强的RB(eRB:enhanced RB))等),也可以是多个RB单位。
另外,在新(New)RAT(5G新(New)RAT)中,考虑利用了在短时间单位内动态地切换上下链路发送接收的动态TDD(全动态TDD(Full dynamic TDD))、或上述的使用超多元件天线的大规模MIMO、多个参数集(Multiple numerologies)等中的至少一种的通信。在利用了多个参数集的通信中,还考虑基于频率或业务要求而支持不同的多个码元设计和/或TTI结构的情况。
用户终端在连接到新(New)RAT进行通信的情况下,需要连接到利用新(New)RAT的基站(5G基站、小区)。作为用户终端连接到5G基站的处理方式,考虑以下的情景(scenario)。
(1)用于与网络(NW)未连接状态的用户终端初始连接到5G小区的处理
(2)用于与LTE网络连接中的用户终端初始连接到5G小区的处理
(3)用于与5G小区连接中的终端追加地连接到其他5G小区的处理
这里,所谓初始连接,是指NW和用户终端识别共同的ID(例如,C-RNTI),直到成为能够进行数据的发送接收的状态为止所需的最小限度的操作。
如上述,在未来的通信系统中,在研究利用了基于多元件的波束成型、动态TDD、或者多个参数集的通信等。因此,在上述向5G小区的初始连接情景(1)~(3)中,还考虑到需要与LTE系统中的初始连接不同的操作过程。
例如,在利用规定的频域(例如,高频)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充分的覆盖范围,考虑对上下链路均应用基于多天线元件的波束成型。在该情况下,考虑通过将波束移动(扫描(sweep)),从而不特定多数的用户终端接收的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等)被映射到多个资源。
但是,在LTE中,相对地定义了多个同步信号(例如,PSS、SSS)的位置关系。因此,若在多个资源中发送同一同步信号,则存在用户终端变得不能准确地掌握同步信号的相对位置的顾虑。此外,在通过模拟方式进行波束成型的情况下,需要以时分方式来改变波束方向。
此外,关于在随机接入过程中用户终端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A preamble、PRACH),也考虑在无线基站侧应用波束成型来进行接收处理。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配合无线基站侧的接收波束的扫描而在不同的资源中多次发送PRACH。如此,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可能会利用将某个信号利用不同的资源来多次发送的方式。
此外,在应用动态TDD(全动态TDD(Full dynamic TDD))的情况下,若以与现有的LTE系统相同的周期来发送同步信号(例如,5ms)、广播信号、参考信号(例如,CRS)等DL信号,则有动态TDD中的UL/DL结构受到限制的顾虑。例如,在应用上述的波束成型与LTE系统同样地发送同步信号、广播信号、参考信号(例如,CRS)等的情况下,这些信号被以较高频度发送。此外,在利用波束成型进行利用了多个资源的发送的情况下,有开销增加的顾虑。
此外,在与网络(NW)未连接状态的用户终端初始连接到5G小区的情况下(例如,上述情景(1)),需要在无法掌握应用于各参数集的频率的状态下进行初始连接过程。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需要对多个参数集图案(numerology pattern)进行盲检测。
在这样的未来的通信系统(例如,5G)中,如果直接应用现有的LTE系统的通信方法(例如,初始连接过程),则有上述的5G的特征(例如,动态TDD)受到限制或者发生开销增加而变得不能适当地进行通信的顾虑。
图2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初始连接处理的一例。首先,用户终端使用PSS进行同步处理(下行码元同步),并使用SSS进行小区的ID(例如,物理小区ID(PCI:Physical CellID))的识别、参数集(CP长度)识别、以及子帧号识别。接着,使用DL参考信号(CRS)进行时间频率同步或信道估计,通过PBCH(MIB)接收到广播信息(系统带宽、帧号等)后,通过PDCCH/PDSCH(SIB)接收系统信息(可否等待、公共信道结构等)。
之后,用户终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具体而言,使用PRACH发送连接请求,通过PDCCH/PDSCH(RAR)获取上行发送定时,开始上行发送功率的控制。此外,通过PUSCH(消息3)的发送、以及PDCCH/PDSCH(消息4)的接收来获取用户终端的ID(C-RNTI)。
关于从最初的同步处理(下行码元同步)起在系统信息的发送中利用的DL信号(PSS、SSS、CRS等),无线基站需要周期性地进行发送而不考虑用户终端是否存在。在该情况下,若发送周期变长,则有初始连接/重新连接的延迟变大的问题。另一方面,若发送周期变短,则产生动态TDD受到限制的问题或开销增大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人等关注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支持的特征(全动态TDD(Full dynamic TDD)、大规模BF(Massive BF)、或者多个参数集(Multiple numerologies)等),想到考虑了该特征的至少一个的初始接入过程以及该初始接入所需的信号。
例如,将周期性地设定的规定的发送时间单位(TTI)设为DL固定,在该TTI(子帧)之中控制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的发送。用户终端设想在设定用于DL发送的规定TTI中发送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从而控制接收处理(同步处理等)。通过设为像这样在规定TTI中发送初始连接所需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结构,能够在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适当地进行初始连接。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例举按每传输时间间隔(TTI)能够切换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的无线帧而进行说明,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只要是在规定TTI(子帧)中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结构,就能够应用。
另外,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同步信道(同步信号)也可以是在小区搜索中使用的任意的信号。例如、同步信号可以是现有的主同步信号(PSS:Primary SynchronizationSignal)或副同步信号(SSS: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发现信号(DS/DRS:Discovery Signal/发现参考信号(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可以是将这些同步信号进行扩展/变更后的信号(例如,也可以称为ePSS(增强的(enhanced)PSS)/eSSS(增强的(enhanced)SSS)等),也可以是与它们不同的新信号,或者以上信号的至少一部分的组合。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说明将周期性地设定的规定TTI设为DL固定而在该TTI中控制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的发送的情况。另外,规定TTI也可以比1ms短,也可以称为缩短TTI、缩短子帧。
图3表示按每传输时间间隔(TTI)能够切换下行链路(DL)和上行链路(UL)的无线帧的一例。作为按每TTI能够切换DL和UL的无线帧,这里,示出由在DL发送中利用的规定TTI(子帧)、和能够动态地切换传输方向(UL或者DL)的动态TTI构成的例子。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应用的按每TTI能够切换DL和UL的无线帧结构不限于此。只要是包含多个至少能够切换DL和UL的TTI的无线帧结构即可。
规定TTI被以规定周期(例如,5ms以上的周期)设定,能够设为在规定TTI之间设定动态TTI(“動的TTI”)的结构。动态TTI(“動的TTI”)也可以称为动态TTI(“フレキシブルTTI”)、灵活TTI、动态子帧(“動的サブフレーム”)、动态子帧(“フレキシブルサブフレーム”)、或者灵活子帧。
无线基站能够在一周期内利用多个资源来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例如,无线基站能够发送对连续的资源(例如,码元、子载波、RE)或者非连续的资源应用了相同或者不同的波束成型(预编码)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例如,在应用模拟波束成型的情况下,无线基站能够使用在时间上非连续的资源来发送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
设为在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规定TTI内的资源数目能够适当变更的结构,无线基站也可以将与该资源数目有关的信息包含在广播信号中发送。用户终端能够基于在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与资源数目有关的信息来控制接收处理。此外,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在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与资源(或者,波束图案)数目有关的信息,来决定在UL发送(例如,PRACH)中利用的资源数目。由此,用户终端能够考虑到无线基站应用的波束(波束图案)数目来进行UL发送。
此外,在用户终端连接在其他基站(例如,LTE基站和/或其他5G基站)的情况下,也可以从连接中的基站将初始连接(追加连接)目的地的5G载波(新(New)RAT)中的DL固定TTI的周期和/或定时偏移量通知给用户终端。此时,无线基站也可以将5G载波中的周期内的资源(波束)数目也一并通知给用户终端。由此,由于即使将规定TTI的周期设定得长,用户终端也能够适当地接收同步信号,所以能够降低用户终端中的接收处理的负荷,并且降低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的开销。
此外,在周期性地设定的DL固定TTI中,也可以利用TDM、FDM、CDM、SDM中的至少一种,将与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不同的其他信号与该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进行复用,并发送。
通过像这样利用在规定TTI中包含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进行初始连接,在应用动态TDD(全动态TDD(Full dynamic TDD))的情况下能够抑制DL/UL受到限制的情况而进行通信。此外,通过利用多个资源进行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发送接收,能够适当地应用基于多元件的波束成型。
<资源映射方法>
图4表示将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分别映射到规定TTI的多个资源的情况。无线基站能够使用规定TTI内的不同资源来发送一个波束(天线端口)的量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或者,无线基站也可以将不同的波束(天线端口)的量的同步信号和/或同步信号映射到规定TTI内的连续或者非连续的资源,并发送。
此外,也可以进行映射,以使被映射到各资源的同步信号的序列相互不同。例如,能够基于码元索引、或者RB索引来生成各同步信号的序列。在图4中示出对广播信号进行映射以使在各码元中与同步信号相邻(频率复用)的情况,但是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映射方法不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时间复用或码复用来对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进行映射。
无线基站也可以将在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与资源有关的信息隐式地(implicit)或者显式地(explicit)通知给用户终端。例如,在将多个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映射到规定TTI的各资源的情况下,无线基站也可以设为将与在发送中使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例如,资源索引信息)包含在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中的结构。此外,无线基站能够在被映射到各时间频率资源的广播信号中包含时间频率资源索引信息(也可以包含SFN索引),并发送。
由此,即使在任一个资源(波束)中检测出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能够识别子帧号和/或帧号。此外,在多个资源中检测出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情况下,用户终端也可以在UL发送(例如,PRACH发送)中也利用多个资源。
<按每参数集进行发送>
无线基站能够将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配合各参数集而发送。即,与某个参数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以及与其他参数集对应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也可以以各自不同的结构(例如,不同的资源、周期等)来发送。
用户终端能够基于接收到的同步信号来判断对应的参数集。例如,用户终端从同步信号(或者同步信号以及已知的参考信号)对参数集进行盲判定,并进行识别。
此外,用户终端能够将从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得到的参数集作为检测出信号的频率载波中的基本的参数集来进行设定。在该情况下,只要从无线基站没有其他参数集的设定通知,则用户终端就能够使用从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得到的参数集进行通信。
或者,用户终端也可以不是基于从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得到的参数集,而是基于在广播信号之中包含的与规定的参数集(通过广播信号而被指定的参数集)有关的信息来决定进行通信的参数集。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只要从无线基站没有其他参数集的设定通知,就使用通过广播信号而被指定的参数集进行通信。
通过像这样将从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得到的参数集设定为基本参数集进行通信,即使在存在多个参数集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第二方式)
在第二方式中,说明基于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而能够切换接收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后的初始连接过程的情况。以下,说明基于广播信号来控制初始连接过程的情况。
在接收到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后,用户终端进行用于小区发现或测量的初始连接。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基于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选择规定的初始连接过程。例如,用户终端能够选择在参考信号接收或系统信息接收之前先进行随机接入操作的初始连接过程、或者在随机接入操作之前先进行参考信号接收或系统信息接收的初始连接过程。
图5A表示在参考信号接收或系统信息接收之前先进行随机接入操作的初始连接过程的一例。首先,用户终端进行从无线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检测(ST01)、广播信号的接收(ST02)。如上述第一方式所示,在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ST01和ST02。
接着,用户终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具体而言,用户终端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1)(ST03)、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ST04)、发送消息3(ST05)以及接收消息4(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ST06)来获取用户ID(例如,C-RNTI)。另外,也可以将与随机接入前导码有关的信息包含于在ST02中接收的广播信号中通知给用户终端。
接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从无线基站发送的用于识别小区ID和/或波束ID的参考信号(ST07)后,接收系统信息(ST08)。
图5A所示的初始连接过程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利用了高频的通信。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在利用了高频的小区(例如,高频小型小区等)中,先从用户终端进行PRACH发送,无线基站将该PRACH发送作为触发(trigger)而进行详细的广播信息(系统信息)或小区测量用信号的发送。
通过设为像这样将来自用户终端的PRACH发送作为触发来发送详细的系统信息等的结构,与从无线基站周期性地发送系统信息等的情况相比能够降低开销。另外,图5A所示的初始连接不限于利用了高频的通信。例如,关于用户终端数目少(规定值以下)的小区也能够利用。
图5B表示在随机接入操作之前先进行参考信号接收或系统信息接收的初始连接过程的一例。首先,用户终端进行从无线基站发送的同步信号的检测(ST11)、广播信号的接收(ST12)。如上述第一方式所示,在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以及广播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同时进行ST11和ST12。
接着,用户终端在接收到从无线基站发送的用于识别小区ID和/或波束ID的参考信号(ST13)后,接收系统信息(ST14)。
接着,用户终端进行随机接入过程。具体而言,用户终端通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1)(ST15)、接收随机接入响应(消息2)(ST16)、发送消息3(ST17)以及接收消息4(竞争解决(Contention resolution))(ST18)来获取用户ID(例如,C-RNTI)。另外,能够将与随机接入前导码有关的信息包含于在ST14中接收的系统信息中通知给用户终端。
图5B所示的初始连接过程能够适当地利用于利用了低频的通信。考虑在利用了低频的小区(例如,低频宏小区、微小区等)中,无线基站周期性地发送广播信息或测量用参考信号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能够设为下述结构:在接收到从无线基站发送的测量用参考信号或系统信息后,进行随机接入过程。
例如,由于在小区中存在的用户终端数目多的情况下优选无线基站在某种程度上周期性地发送系统信息或参考信号,所以能够适当地利用图5B所示的初始连接过程。另外,图5B所示的初始连接不限于利用了低频的通信。
(第三方式)
在第三方式中,说明已连接在其他小区(或者,NW)的用户终端(例如,上述初始连接情景(2)、(3)的情况)的初始连接操作。
在用户终端已连接在其他小区(例如,LTE小区、5G小区等)的情况下,能够将用户终端在初始连接(追加连接)中能够利用的信息从其他小区通知给该用户终端。例如,与用户终端连接的无线基站能够将与连接目的地的参数集对应的广播信息(在广播信号中包含的信息)、系统信息、与同步信号有关的信息、以及在连接(追加)目的地使用的用户标识符(例如,C-RNTI)中的至少一个通知给用户终端。
与同步信号有关的信息能够设为同步信号的发送定时偏移量、周期(子帧索引)、资源(波束)数目、连接过程信息中的至少一个。此外,同步信号也可以设为包含用于确定连接(追加)目的地的信息(例如,波束ID)的结构。
在用户终端被从其他小区设定(接收)了能够在初始连接中利用的信息的情况下,用户终端根据在接收信息中包含的连接目的地的设定信息(波束数目等)和/或连接过程信息等,控制向新参数集的连接处理。例如,用户终端基于从其他小区通知的信息,决定先进行随机接入操作(例如,PRACH发送)和下行的波束RS接收中的哪一个(初始连接过程)。或者,用户终端基于从其他小区通知的信息,决定要利用多少资源来进行PRACH发送和/或波束RS接收。
连接在其他小区的用户终端通过像这样基于从该其他小区通知的信息进行新小区(参数集)的连接处理,能够简化连接过程。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某一种和/或组合的无线通信方法。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设为了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可以称为LTE(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SUPER)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Access))、新(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等,也可以称为实现它们的系统。
图6所示的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较宽的覆盖范围的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被配置于宏小区C1内且形成比宏小区C1窄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而同时使用宏小区C1以及小型小区C2的情况。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5个以下的CC、6个以上的CC)来应用CA或者DC。
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能够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使用带宽窄的载波(也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例如,5G RAT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不限于此。
能够设为将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并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在上位站装置30中包含例如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不限定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称为小型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在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总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不仅可以包含移动通信终端,也可以包含固定通信终端。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而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频带(子载波),将数据映射到各子载波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通过将系统带宽按每终端分割为由1个或者连续的资源块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使用互相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不限于它们的组合。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而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来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来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含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Format 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Indicator Channel))等。通过PDCCH来传输包含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来传输在PDCCH中使用的OFDM码元数目。通过PHICH来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也称为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等)。EPDCCH被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而使用各用户终端20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来传输用户数据或高层控制信息。此外,通过PUCCH来传输包含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信道质量指示符(CQI: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等的至少一个的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通过PRACH来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而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而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探测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构成为将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分别包含1个以上即可。
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结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高速傅立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或高速傅立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1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101被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发送接收单元103例如将同步信号或广播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20。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后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于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高速傅立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立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设定或释放等呼叫处理、或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或无线资源的管理。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也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发送接收信号(回程信令)。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在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规定TTI(例如,固定DL子帧)中对用户终端20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将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映射到不同的多个资源,并发送。此时,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对于映射到各资源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应用相同的波束成型(预编码)或者不同的波束成型,并发送。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在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中包含与在该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并发送。例如,同步信号能够设为基于其被映射到的资源(例如,码元索引、RB索引等)来生成了同步信号序列的结构。
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也可以从用户终端20接收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3、测量报告等。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8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8所示,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以及测量单元305。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301控制系统信息、在PDSCH中发送的下行数据信号、在PDCCH和/或EPDCCH中传输的下行控制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此外,进行同步信号(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或CRS、CSI-RS、DMRS等下行参考信号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控制在PUSCH中发送的上行数据信号、在PUCCH和/或PUSCH中发送的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在PRACH中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或上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该无线基站10使用规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LTE RAT或5G RAT)进行通信。控制单元301进行控制,以使基于在用于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中应用的参数集来发送接收信号。
控制单元301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例如,控制单元301控制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规定TTI中的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发送。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给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以及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根据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式等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输出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将HARQ-ACK输出给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例如也可以关于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信号强度(例如,RSSI(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符(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质量(例如,RSRQ(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也可以将测量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包括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构成为将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分别包含1个以上即可。
在发送接收天线2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后的下行信号(例如,同步信号或广播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进行频率变换而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机/接收机、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于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或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上位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给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或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立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并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到无线频带,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进行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被放大器单元202放大,从发送接收天线201被发送。
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在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例如,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规定TTI中被分配到不同资源的多个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与在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发送中利用的资源有关的信息。发送接收单元203也可以对无线基站10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消息3、测量报告等。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图10中主要示出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假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如图10所示,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控制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或映射单元4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或测量单元4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获取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在PDCCH/EPDCCH中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在PDSCH中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判定了是否需要对于下行控制信号、或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等)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具体而言,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该用户终端20使用规定的无线接入方式(例如,LTE RAT或5G RAT)进行通信。控制单元401进行控制,以使确定在用于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中应用的参数集,并根据该参数集来发送接收信号。
控制单元401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例如,在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规定TTI中控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接收(参照图3)。此外,控制单元401控制在规定TTI中被分配到不同资源的多个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的接收。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接收到的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决定在通信中利用的参数集。此外,控制单元401基于接收到的广播信号,切换地控制初始连接过程(参照图5)。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并输出给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生成与送达确认信息或信道状态信息(CSI)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而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UL许可的情况下,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被从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示,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并向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出。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这里,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给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给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例如也可以关于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信号强度(例如,RSSI)、接收质量(例如,RSRQ)或信道状态等进行测量。也可以将测量结果输出给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来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不特别地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地结合的1个装置来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分离的2个以上的装置以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来实现。
例如,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也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发挥作用。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的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作为在物理上包含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存储装置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来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的用语能够解读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构成为将图示的各装置包含1个或者多个,也可以构成为不包含一部分的装置。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是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由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控制通信装置1004进行的通信、或存储器1002以及存储装置1003中的数据的读出和/或写入来实现的。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包含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来构成。例如,上述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通过处理器1001来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或数据从存储装置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出到存储器1002,根据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也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上进行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能够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存储装置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记录介质,例如也可以由CD-ROM(Compact DiscROM)等光盘、硬盘驱动器、软盘(flexible disk)、光磁盘、闪存存储器等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装置1003也可以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与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也称为例如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通过通信装置1004来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向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了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而被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单一的总线构成,也可以通过在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来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含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来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来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也可以通过这些硬件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术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术语,也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类似的意思的术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在时域中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1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在时域中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进一步,时隙在时域中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码元(OFDM码元、SC-FDMA码元等)构成。
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均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各自所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子帧也可以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称为TTI,1时隙也可以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将无线资源(能够在各用户终端中使用的频带宽或发送功率等)以TTI单位进行分配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也可以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普通TTI、长(long)TTI、通常子帧、普通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也可以称为缩短TTI、短(short)TTI、缩短子帧、或者短子帧等。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1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含1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时隙、1子帧或者1TTI的长度。1TTI、1子帧也可以分别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RB也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1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RE也可以是1子载波以及1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的无线帧、子帧、时隙以及码元等的构造不过是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目、子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目、时隙中包含的码元以及RB的数目、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目、以及TTI内的码元数目、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的结构能够多种多样地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通过绝对值来表示,可以通过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不同技术中的某一种来表示。例如,可以遍及上述的说明整体提及的数据、指令(instructions)、命令(commands)、信息、信号、比特、码元、码片等也可以通过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软件、命令、信息等也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线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软件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于传输介质的定义内。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解读为用户终端。例如,关于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由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的无线基站1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用语也可以解读为“边侧”(side)。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解读为边侧信道。
同样,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解读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设为由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的用户终端20具有的功能。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不限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进行。
信息的通知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 Information))、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此外,RRC信令也可以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来通知。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超(SUPER)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新(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 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利用其他适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进行了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也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以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各样的步骤的要素,不限定于所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以上,关于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发明能够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而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而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是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3月25日申请的特愿2016-062596。在此包含其全部内容。

Claims (6)

1.一种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以及
接收单元,在所述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单元接收在所述规定TTI中被分配到不同资源的多个同步信号和/或广播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同步信号和/或所述广播信号中包含与在发送中利用的资源的识别信息有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户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基于接收到的广播信号来切换并控制初始连接过程。
5.一种无线基站,其特征在于,具有:
控制单元,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控制通信;以及
发送单元,在所述规定TTI中发送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
6.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
利用包含能够切换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的多个传输时间间隔(TTI)、以及按每规定周期设定的DL发送用的规定TTI的无线帧来进行通信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规定TTI中接收同步信号和广播信号的步骤。
CN201780019740.1A 2016-03-25 2017-03-2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Active CN10888670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062596 2016-03-25
JP2016062596 2016-03-25
PCT/JP2017/011899 WO2017164348A1 (ja) 2016-03-25 2017-03-24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6708A true CN108886708A (zh) 2018-11-23
CN108886708B CN108886708B (zh) 2022-07-05

Family

ID=59900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9740.1A Active CN108886708B (zh) 2016-03-25 2017-03-24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0501B2 (zh)
EP (1) EP3432637A4 (zh)
JP (1) JP7001583B2 (zh)
CN (1) CN108886708B (zh)
WO (1) WO2017164348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372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4586421A (zh) * 2019-10-30 2022-06-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无线基站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52136B2 (en) * 2016-08-12 2022-09-2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 access
KR102156672B1 (ko) * 2016-10-07 2020-09-17 주식회사 케이티 새로운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주파수 오프셋 추정을 위한 참조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ES2966114T3 (es) 2016-10-07 2024-04-18 Kt Corp Método y aparato para transmitir señal de referencia para estimación de desplazamiento de frecuencia en un nuevo sistema de comunicación inalámbrica
US11283575B2 (en) * 2016-11-10 2022-03-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quence generation for systems supporting mixed numerologies
BR112020007030A2 (pt) * 2017-10-11 2020-10-13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método para comunicação sem fio, dispositivo de rede e dispositivo terminal
JP7307227B2 (ja) * 2017-10-11 2023-07-11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無線通信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US10880927B2 (en) * 2017-11-17 2020-12-29 Qualcomm Incorporated Mapping rules between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s and random access channel resources
CN109803371B (zh) 2017-11-17 2023-06-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处理方法和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703A (zh) * 2004-09-13 2006-03-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1527595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帧结构及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
US20130188577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20150029982A1 (en) * 2012-03-30 2015-01-29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5080646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respectivel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an associated information
CN104756432A (zh) * 2012-07-03 2015-07-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高效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44731A (zh) * 2013-03-17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广播信道的方法、发送和接收广播信道信号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其的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954782B2 (ja) * 2007-05-01 2012-06-2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基地局装置及び方法
JP5065854B2 (ja) * 2007-10-29 2012-11-07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装置、及びシステム情報送信方法
US8830982B2 (en) 2008-05-05 2014-09-0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uplink control
ES2905362T3 (es) * 2009-04-23 2022-04-0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étodo y aparato para acceso aleatorio en comunicaciones inalámbricas multiportadoras
KR101253197B1 (ko) * 2010-03-26 2013-04-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참조신호 수신 방법 및 사용자기기, 참조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기지국
WO2014115960A1 (ko) * 2013-01-28 2014-07-31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초고주파 대역을 지원하는 무선 접속 시스템에서 고속 초기 접속 과정 수행 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장치
WO2014119832A1 (en) * 2013-01-29 2014-08-07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random access channel designed for transmission in high carrier frequency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497733B2 (en) * 2013-02-13 2016-11-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ingle-frequency network (SFN) operation for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MTC) coverage enhancements
CN104619036B (zh) * 2013-11-01 2018-08-14 阿尔卡特朗讯 用于改进无线网络中随机接入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EA201301281A1 (ru) 2013-11-28 2015-05-29 Павел Эдуардович МЕЛЬНИКОВ Устройство ручного плавного поворота штока
CN110809258A (zh) * 2014-01-29 2020-02-1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用于覆盖增强无线传输的接入和链路自适应的方法
JP2015164281A (ja) * 2014-01-31 2015-09-10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16017356A1 (ja) 2014-07-31 2016-02-0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EP3195508A1 (en) * 2014-09-08 2017-07-26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with different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tti) durations
US10560245B2 (en) * 2014-10-21 2020-02-11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supports low latency,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10334617B2 (en) * 2015-06-16 2019-06-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information for 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US11336500B2 (en) 2015-06-25 2022-05-17 Idac Holdings, Inc. Searching for synchronization signals with a synchronization index
WO2017038892A1 (ja) * 2015-09-02 2017-03-0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07950052B (zh) * 2015-09-02 2022-03-08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EP3393190B1 (en) 2016-01-15 2022-02-23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6998569B (zh) 2016-01-26 2020-06-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BR112018014717A2 (pt) 2016-01-29 2018-12-11 Ntt Docomo, Inc. terminal de usuário, estação base sem fio e métod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US10924232B2 (en) * 2016-03-30 2021-02-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Beam reference signal for broadcast decoding
US11178696B2 (en) * 2017-01-03 2021-11-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ss and user equipment
CN110034887A (zh) * 2018-01-12 2019-07-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50703A (zh) * 2004-09-13 2006-03-22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多载波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分配无线资源的方法
CN101527595A (zh) * 2008-03-07 2009-09-0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分双工系统的帧结构及同步信号的发送方法
US20130188577A1 (en) * 2012-01-19 2013-07-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and association for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s
US20150029982A1 (en) * 2012-03-30 2015-01-29 Ntt Docomo, Inc.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apparatus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4756432A (zh) * 2012-07-03 2015-07-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高效通信的装置和方法
CN105144731A (zh) * 2013-03-17 2015-12-09 Lg电子株式会社 分配广播信道的方法、发送和接收广播信道信号的方法、以及用于支持其的设备
WO2015080646A1 (en) * 2013-11-27 2015-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Network node, wireless device, methods therein, for sending and detecting, respectively, synchronization signal and an associated information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AMSUNG: "Semi-static reconfiguration of TDD UL-DL configuration",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69 R1-122266》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86421A (zh) * 2019-10-30 2022-06-0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终端和无线基站
CN111343723A (zh) * 2020-03-04 2020-06-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1343723B (zh) * 2020-03-04 2023-11-1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NZ746536A (en) 2024-02-23
EP3432637A4 (en) 2019-10-02
JP7001583B2 (ja) 2022-01-19
EP3432637A1 (en) 2019-01-23
US20200305122A1 (en) 2020-09-24
US11930501B2 (en) 2024-03-12
JPWO2017164348A1 (ja) 2019-01-31
WO2017164348A1 (ja) 2017-09-28
CN108886708B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393190B1 (en) User terminal, wireless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8605365B (zh)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CN10888670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39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10169110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8867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07633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551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29303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976A (zh) 用户装置、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50052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6664649A (zh) 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773606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及无线通信方法
US9629162B2 (en) Radio base station, user terminal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9565819A (zh)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9565493A (zh)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657633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8029040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和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27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605344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736063B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76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597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8702755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7926018A (zh)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