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2646B -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646B
CN108882646B CN201810861352.4A CN201810861352A CN108882646B CN 108882646 B CN108882646 B CN 108882646B CN 201810861352 A CN201810861352 A CN 201810861352A CN 108882646 B CN108882646 B CN 1088826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communicating
communicating pipe
fixed
connect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6135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2646A (zh
Inventor
杨桂府
杨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Tianli Lanba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CIT
Priority to CN20181086135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4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18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281Thermal management, e.g. liquid flow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待散热装置、安装在待散热装置上的换热装置、散热装置、泵、第一储液箱和若干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第五连通管和第六连通管,所述第一储液箱通过第一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分别与泵、散热装置连通,所述换热装置通过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分别与泵、散热装置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储液箱,所述换热装置分别通过第五连通管、第六连通管与第二储液箱连通。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散热器和换热器的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液冷装置的冷却效率,增强了液冷装置的冷却能力,有效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背景技术
液冷系统,又叫水冷系统,一种可利用冷却液的循环流动将多余的热量移出引擎,从而避免出现过热的系统。随着科技的进步与与发展,一些大功率器件的使用也是越来越频繁,长时间的使用会使得器件整体功率消耗及发热量增加,导致其温度不断上升,若是没有及时散热,这些大功率器件往往会因高温失效或损坏。
现如今应用最为广泛的散热方式就是液冷技术,它可以利用散热器和换热器等组件通过管道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此来降低大功率器件的温度,只是市场上出现的换热器大多都不便于拆卸和更换,同时冷却速度较为缓慢。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需要设计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这种装置不仅能够方便拆卸更换,同时还要加快冷却速度,提高冷却能力,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待散热装置、安装在待散热装置上的换热装置、散热装置、泵、第一储液箱和若干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第四连通管、第五连通管和第六连通管,所述第一储液箱通过第一连通管、第四连通管分别与泵、散热装置连通,所述换热装置通过第二连通管、第三连通管分别与泵、散热装置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储液箱,所述散热装置分别通过第五连通管、第六连通管与第二储液箱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控制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换热装置内,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泵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本发明中设计了温度传感器、泵和控制终端等组件,其中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换热装置中,温度传感器可感应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第一储液箱和第二储液箱内分别放置有一次冷却液和二次冷却液,为整个液冷装置提供冷源,冷却液可通过连通管进行循环连通,泵可为整个液冷装置的运转提供驱动力,换热器可将待散热装置上的热量带走,而散热器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行二次降温,发明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同时保证了待散热装置能够顺利进行降温。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水冷块、第二水冷块、第三水冷块和固定板,所述第一水冷块、第二水冷块和第三水冷块均安装在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一水冷块和第三水冷块分别安装在第二水冷块两端;所述固定板分别安装在第一水冷块和第三水冷块内,所述固定板将第一水冷块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连通腔和第一密封腔,所述固定板将第三水冷块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三连通腔和第二密封腔,所述第二水冷块内设置有第二连通腔,所述第二连通腔一端与第一连通腔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连通腔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流板,所述隔流板分别将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内的空间分隔成液体流道,所述第二连通腔内还设置有第一入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液体流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第一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入水口与第二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与第三连通管连通;所述换热装置与待散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导热垫。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新的换热装置,其中包括第一水冷块、第二水冷块和第三水冷块,这种结构增大了换热装置与待散热装置的接触面积,待散热装置和换热装置之间还设置了导热垫,可将待散热装置上的热量充分吸收,这些结构都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三个水冷块中均设置了隔流板,从而形成了液体流道,第一储液箱中的冷却液能够在液体流道中进行流动,并且可以充满第一连通腔、第二连通腔和第三连通腔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换热装置的冷却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内均设置有卡紧装置,所述卡紧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轴、第二连接轴、卡紧销、复位装置和若干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连接轴一端与固定板底面固定,另一端设置有铁片;所述铁片下端设置有电磁铁,所述电磁铁与第一壳体固定,所述电磁铁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第一连接轴右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壳体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轴一端与第一连接轴固定,另一端与复位装置固定;所述卡紧销安装在待散热装置下端,所述卡紧销一端与复位装置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卡紧销内。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套体、推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推柄和第二连接轴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轴,所述第三连接轴一端与第二连接轴固定,另一端穿过套体与推柄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中部设置有若干导向杆,所述套体与导向杆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滑槽,所述导向杆在滑槽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推柄固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齿;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设置第二斜面齿,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通过第一斜面齿、第二斜面齿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穿过套体与卡紧销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前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套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套在第二连接杆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体上,另一端始终抵在限位块上。
本发明中第一密封腔和第二密封腔内均设置了卡紧装置,其中设置了卡紧销和第一弹簧等组件,其中第一弹簧固定在第一连接轴上,而第一连接轴下端的电磁铁和铁片会发生相互作用,当电磁铁和铁片吸合时,第一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电磁铁和铁片脱离时,第一弹簧可为第一连接轴提供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得复位装置能够顺利运动;卡紧销不仅能够让换热装置和待散热装置紧密卡紧,增大冷却进程,同时可以通过复位装置对其进行伸缩复位操作,当换热装置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通过卡紧装置进行拆卸,有效实用。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复位装置,复位装置可通过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固定,第一连接轴受到第一弹簧的推力向左运动时,第二连接轴给第三连接轴施加了一个向左的推力,第三连接轴推动推柄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向左运动,第一连接杆前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齿,而第二连接杆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齿,第一斜面齿和第二斜面齿可以相互配合,当第一连接杆带动第一平面齿向左运动时,此时第一斜面齿和第二斜面齿并没有啮合,反而齿牙相抵,因此第二连接件也随之向左运动,第二连接件中部设置了导向杆,导向杆在滑槽中被限制运动,只能左右滑动,因此当导向杆一种向左运动,直到导向杆与滑槽脱离时,由于第一斜面齿的作用,第二连接件旋转,直到第一斜面齿和第二斜面齿相互啮合,第二连接件停止运动且由于导向杆的存在无法向右运动,此时第二弹簧被压缩,卡紧销伸出并卡紧待散热装置。
当卡紧销需要收缩时,第一连接轴受到第一弹簧的作用再次向左运动,而后第一斜面齿与第二斜面齿之间作用,导向杆再次选择并与滑槽楔合,此时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第二连接件可顺着滑槽向右运动,卡紧销随之伸缩。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包括支撑装置和散热器,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分别安装在散热器两端,所述散热器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均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板、第二分隔板将第二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腔体,所述腔体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流通腔、第二流通腔和第三流通腔,所述第二流通腔内设置有若干横向流通管和若干折流板,所述横向流通管一端穿过第一分隔板与第一流通腔流通,另一端穿过第二分隔板与第三流通腔流通;所述第二流通腔上、下两端均设置与若干补偿圈,所述第二壳体分为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折流板包括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所述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分别与第二上壳体、第二下壳体固定,所述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将第二流通腔分隔出若干纵向流道,所述第二流通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出水口和第二入水口,所述纵向流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第二入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入水口与第三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与第四连通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通腔内设置有第三分隔板,所述第三分隔板将第一流通腔内的空间分隔成左腔和右腔;所述第三流通腔内设置有第四分隔板,所述第四分隔板将第一流通腔内的空间分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第三流通腔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口和第三入水口,所述第三入水口与第五连通管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与第六连通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的结构相同,所述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保护板和若干支撑架,所述保护板为C型,所述C型保护板右侧上、下两端凸出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凸出部和第二凸出部,所述散热器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和螺母,所述第一凸出部、第二凸出部均通过固定螺栓、螺母配合与散热器固定;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和固定连接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一端与第二凸出部固定,另一端与支撑腿固定,所述支撑腿下端还设置有防滑套。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入水口包括第一管道、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和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安装在第二流通腔内,所述密封垫套在管道上并与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三入水口和第三出水口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入水口包括第二管道和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与第二储液箱连通,可通过第二储液箱内的二次冷却液对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进行二次降温,散热器两端设计了两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中设计了支撑腿和保护板,不仅能够对散热装置提供支撑力,还能够有效保证散热装置的平稳性,同时散热器内设置有折流板,可形成纵向流道供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流动,若干个横向流通管可供二次冷却液流动,通过一次冷却液和二次冷却液的相互流通,进一步降低一次冷却液的温度。
本发明中设计了补偿圈,可消除高温散热时一次冷却液带来的热应力,提高了散热操作的稳定性;密封圈可有效增强三个流通腔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液体泄露情况;本发明中还设计有第二出水口、第二入水口、第三出水口和第三入水口,其中第二入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可供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通过,并顺着第二出水口进行第一储液箱,第三出水口和第三入水口可供第二储液箱中的二次冷却液进行循环流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当液冷装置静止时,卡紧装置中的电磁铁断电,电磁铁与铁片分离,第一弹簧由于压缩作用推动第一连接轴向左运动,同时第二连接轴随之向左运动并为第三连接轴提供一个向左的推力,第三连接轴带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配合,此时卡紧销向左运动并让换热装置与待散热装置卡紧。
当待散热装置的温度升高时,温度传感器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控制泵开始运动,第一储液箱内的一次冷却液通过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进入换热装置,换热装置通过一次冷却液进行换热操作,将待散热装置上的热量带走,随即一次冷却液通过第三连通管进入散热装置,同时第二储液箱内的二次冷却液通过第五连通管进入散热装置,进行二次降温操作,降温后的一次冷却液通过第四连通管进入第一储液箱,实现了整个液冷装置的循环操作。
当换热装置出现故障时,我们可通过卡紧装置将换热装置拆卸下来,控制终端控制电磁铁断电,第一连接轴下端的铁片与电磁铁脱离,同时第一连接轴再次向左运动,由于复位装置中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配合作用,卡紧销会发生回缩操作,此时卡紧销与待散热装置脱离,我们可轻松将待散热装置拆卸下来。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电磁铁和弹簧等组件设计了一种卡紧装置,实现了待散热装置与换热装置的活动固定,我们可通过卡紧装置进行快捷拆卸,利用散热器和换热器的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液冷装置的冷却效率,增强了液冷装置的冷却能力,有效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工作模块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换热装置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换热装置内液体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卡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复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复位装置的部分分解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散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横向流通管工作状态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纵向流道工作状态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第二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的第三出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中:1-待散热装置、2-换热装置、3-第三连通管、4-散热装置、5-第五连通管、6-第二储液箱、7-第六连通管、8-第四连通管、9-第一储液箱、10-第一连通管、11-泵、12-第二连通管、13-第一水冷块、14-第二水冷块、141-第二连通腔、15-第三水冷块、16-第一壳体、17-导热垫、18-第三连通腔、19-固定板、20-第二密封腔、21-第一密封腔、22-卡紧装置、23-第一连通腔、24-第一入水口、25-第一出水口、26-液体流道、27-隔流板、28-第一弹簧、29-电磁铁、30-铁片、31-第一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33-复位装置、34-卡紧销、35-温度传感器、36-第三连接轴、37-套体、38-推柄、39-第一连接杆、40-第一斜面齿、41-第二斜面齿、42-导向杆、43-滑槽、44-限位块、45-第二弹簧、46-第二连接杆、47-第一支撑装置、48-散热器、49-第二支撑装置、50-第一管道、51-管道连接件、52-第二管道、471-保护板、472-第一凸出部、473-螺母、474-固定螺栓、475-固定连接件、476-防滑套、477-支撑腿、478-第二凸出部、481-第一流通腔、4811-左腔、4812-第三分隔板、4813-右腔、482-第一分隔板、483-补偿圈、484-第二流通腔、4841-第二入水口、4842-下折流板、4843-横向流通管、4844-上折流板、4845-第二出水口、485-第二分隔板、486-第三流通腔、4861-第三出水口、4862-上腔、4863-第四分隔板、4864-下腔、4865-第三入水口、4866-密封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待散热装置1、安装在待散热装置1上的换热装置2、散热装置4、泵11、第一储液箱9和若干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2、第三连通管3、第四连通管8、第五连通管5和第六连通管7,所述第一储液箱9通过第一连通管10、第四连通管8分别与泵11、散热装置4连通,所述换热装置2通过第二连通管12、第三连通管3分别与泵11、散热装置4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储液箱6,所述散热装置4分别通过第五连通管5、第六连通管7与第二储液箱6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5和控制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35安装在换热装置2内,所述温度传感器35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泵11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本发明中设计了温度传感器35、泵11和控制终端等组件,其中温度传感器35安装在换热装置2中,温度传感器35可感应待散热装置1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第一储液箱9和第二储液箱6内分别放置有一次冷却液和二次冷却液,为整个液冷装置提供冷源,冷却液可通过连通管进行循环连通,泵11可为整个液冷装置的运转提供驱动力,换热器可将待散热装置1上的热量带走,而散热器48可以将冷却液中的热量进行二次降温,发明中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同时保证了待散热装置1能够顺利进行降温。
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第一壳体16、第一水冷块13、第二水冷块14、第三水冷块15和固定板19,所述第一水冷块13、第二水冷块14和第三水冷块15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6内,所述第一水冷块13和第三水冷块15分别安装在第二水冷块14两端;所述固定板19分别安装在第一水冷块13和第三水冷块15内,所述固定板19将第一水冷块13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连通腔23和第一密封腔21,所述固定板19将第三水冷块15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三连通腔18和第二密封腔20,所述第二水冷块14内设置有第二连通腔141,所述第二连通腔141一端与第一连通腔2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连通腔18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23、第二连通腔141和第三连通腔18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流板27,所述隔流板27分别将第一连通腔23、第二连通腔141和第三连通腔18内的空间分隔成液体流道26,所述第二连通腔141内还设置有第一入水口24和第一出水口25,所述液体流道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24、第一出水口25连通,所述第一入水口24与第二连通管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25与第三连通管3连通;所述换热装置2与待散热装置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17。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新的换热装置2,其中包括第一水冷块13、第二水冷块14和第三水冷块15,这种结构增大了换热装置2与待散热装置1的接触面积,待散热装置1和换热装置2之间还设置了导热垫17,可将待散热装置1上的热量充分吸收,这些结构都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三个水冷块中均设置了隔流板27,从而形成了液体流道26,第一储液箱9中的冷却液能够在液体流道26中进行流动,并且可以充满第一连通腔23、第二连通腔141和第三连通腔18的空间,大大提高了换热装置2的冷却能力。
所述第一密封腔21和第二密封腔20内均设置有卡紧装置22,所述卡紧装置22包括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2、卡紧销34、复位装置33和若干第一弹簧28,所述第一连接轴31一端与固定板19底面固定,另一端设置有铁片30;所述铁片30下端设置有电磁铁29,所述电磁铁29与第一壳体16固定,所述电磁铁29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8安装在第一连接轴31右侧,所述第一弹簧28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6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轴32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另一端与复位装置33固定;所述卡紧销34安装在待散热装置1下端,所述卡紧销34一端与复位装置33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35安装在卡紧销34内。
所述复位装置33包括套体37、推柄38、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所述推柄38和第二连接轴32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轴36,所述第三连接轴36一端与第二连接轴32固定,另一端穿过套体37与推柄38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中部设置有若干导向杆42,所述套体37与导向杆42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滑槽43,所述导向杆42在滑槽43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接杆39一端与推柄38固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齿40;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一端设置第二斜面齿41,所述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之间通过第一斜面齿40、第二斜面齿41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一端穿过套体37与卡紧销34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46前端设置有限位块44,所述限位块44与套体3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5,所述第二弹簧45套在第二连接杆46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体37上,另一端始终抵在限位块44上。
本发明中第一密封腔21和第二密封腔20内均设置了卡紧装置22,其中设置了卡紧销34和第一弹簧28等组件,其中第一弹簧28固定在第一连接轴31上,而第一连接轴31下端的电磁铁29和铁片30会发生相互作用,当电磁铁29和铁片30吸合时,第一弹簧28处于压缩状态,当电磁铁29和铁片30脱离时,第一弹簧28可为第一连接轴31提供一个向左的推力,使得复位装置33能够顺利运动;卡紧销34不仅能够让换热装置2和待散热装置1紧密卡紧,增大冷却进程,同时可以通过复位装置33对其进行伸缩复位操作,当换热装置2出现故障时,我们可以通过卡紧装置22进行拆卸,有效实用。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复位装置33,复位装置33可通过第二连接轴32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第一连接轴31受到第一弹簧28的推力向左运动时,第二连接轴32给第三连接轴36施加了一个向左的推力,第三连接轴36推动推柄38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39向左运动,第一连接杆39前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齿40,而第二连接杆46一端设置有第二斜面齿41,第一斜面齿40和第二斜面齿41可以相互配合,当第一连接杆39带动第一平面齿向左运动时,此时第一斜面齿40和第二斜面齿41并没有啮合,反而齿牙相抵,因此第二连接件也随之向左运动,第二连接件中部设置了导向杆42,导向杆42在滑槽43中被限制运动,只能左右滑动,因此当导向杆42一种向左运动,直到导向杆42与滑槽43脱离时,由于第一斜面齿40的作用,第二连接件旋转,直到第一斜面齿40和第二斜面齿41相互啮合,第二连接件停止运动且由于导向杆42的存在无法向右运动,此时第二弹簧45被压缩,卡紧销34伸出并卡紧待散热装置1。
当卡紧销34需要收缩时,第一连接轴31受到第一弹簧28的作用再次向左运动,而后第一斜面齿40与第二斜面齿41之间作用,导向杆42再次选择并与滑槽43楔合,此时第二弹簧45的弹力作用,第二连接件可顺着滑槽43向右运动,卡紧销34随之伸缩。
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支撑装置和散热器48,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所述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分别安装在散热器48两端,所述散热器48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分隔板482和第二分隔板485,所述第一分隔板482、第二分隔板485均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板482、第二分隔板485将第二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腔体,所述腔体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流通腔481、第二流通腔484和第三流通腔486,所述第二流通腔484内设置有若干横向流通管4843和若干折流板,所述横向流通管4843一端穿过第一分隔板482与第一流通腔481流通,另一端穿过第二分隔板485与第三流通腔486流通;所述第二流通腔484上、下两端均设置与若干补偿圈483,所述第二壳体分为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折流板包括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所述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分别与第二上壳体、第二下壳体固定,所述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将第二流通腔484分隔出若干纵向流道,所述第二流通腔48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出水口4845和第二入水口4841,所述纵向流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4845、第二入水口4841连通,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与第三连通管3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845与第四连通管8连通。
所述第一流通腔481内设置有第三分隔板4812,所述第三分隔板4812将第一流通腔481内的空间分隔成左腔4811和右腔4813;所述第三流通腔486内设置有第四分隔板4863,所述第四分隔板4863将第一流通腔481内的空间分隔成上腔4862和下腔4864,所述第三流通腔48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口4861和第三入水口4865,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与第五连通管5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4861与第六连通管7连通。
所述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的结构相同,所述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保护板471和若干支撑架,所述保护板471为C型,所述C型保护板471右侧上、下两端凸出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凸出部472和第二凸出部478,所述散热器48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474和螺母473,所述第一凸出部472、第二凸出部478均通过固定螺栓474、螺母473配合与散热器48固定;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477和固定连接件475,所述固定连接件475一端与第二凸出部478固定,另一端与支撑腿477固定,所述支撑腿477下端还设置有防滑套476。
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和第二出水口484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包括第一管道50、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51和密封垫4866,所述密封垫4866安装在第二流通腔484内,所述密封垫4866套在管道上并与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和第三出水口486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包括第二管道52和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51。
本发明中设计了一种散热装置4,散热装置4与第二储液箱6连通,可通过第二储液箱6内的二次冷却液对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进行二次降温,散热器48两端设计了两个支撑装置,支撑装置中设计了支撑腿477和保护板471,不仅能够对散热装置4提供支撑力,还能够有效保证散热装置4的平稳性,同时散热器48内设置有折流板,可形成纵向流道供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流动,若干个横向流通管4843可供二次冷却液流动,通过一次冷却液和二次冷却液的相互流通,进一步降低一次冷却液的温度。
本发明中设计了补偿圈483,可消除高温散热时一次冷却液带来的热应力,提高了散热操作的稳定性;密封圈可有效增强三个流通腔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液体泄露情况;本发明中还设计有第二出水口4845、第二入水口4841、第三出水口4861和第三入水口4865,其中第二入水口4841和第二出水口4845可供换热器流出的一次冷却液通过,并顺着第二出水口4845进行第一储液箱9,第三出水口4861和第三入水口4865可供第二储液箱6中的二次冷却液进行循环流通。
本发明设计了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当液冷装置静止时,卡紧装置22中的电磁铁29断电,电磁铁29与铁片30分离,第一弹簧28由于压缩作用推动第一连接轴31向左运动,同时第二连接轴32随之向左运动并为第三连接轴36提供一个向左的推力,第三连接轴36带动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配合,此时卡紧销34向左运动并让换热装置2与待散热装置1卡紧。
当待散热装置1的温度升高时,温度传感器35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终端,控制终端控制泵11开始运动,第一储液箱9内的一次冷却液通过第一连通管10和第二连通管12进入换热装置2,换热装置2通过一次冷却液进行换热操作,将待散热装置1上的热量带走,随即一次冷却液通过第三连通管3进入散热装置4,同时第二储液箱6内的二次冷却液通过第五连通管5进入散热装置4,进行二次降温操作,降温后的一次冷却液通过第四连通管8进入第一储液箱9,实现了整个液冷装置的循环操作。
当换热装置2出现故障时,我们可通过卡紧装置22将换热装置2拆卸下来,控制终端控制电磁铁29断电,第一连接轴31下端的铁片30与电磁铁29脱离,同时第一连接轴31再次向左运动,由于复位装置33中的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的配合作用,卡紧销34会发生回缩操作,此时卡紧销34与待散热装置1脱离,我们可轻松将待散热装置1拆卸下来。
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便捷,利用电磁铁29和弹簧等组件设计了一种卡紧装置22,实现了待散热装置1与换热装置2的活动固定,我们可通过卡紧装置22进行快捷拆卸,利用散热器48和换热器的创新设计,大大提高了液冷装置的冷却效率,增强了液冷装置的冷却能力,有效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3)

1.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装置包括待散热装置(1)、安装在待散热装置(1)上的换热装置(2)、散热装置(4)、泵(11)、第一储液箱(9)和若干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包括第一连通管(10)、第二连通管(12)、第三连通管(3)、第四连通管(8)、第五连通管(5)和第六连通管(7),所述第一储液箱(9)通过第一连通管(10)、第四连通管(8)分别与泵(11)、散热装置(4)连通,所述换热装置(2)通过第二连通管(12)、第三连通管(3)分别与泵(11)、散热装置(4)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设置有第二储液箱(6),所述散热装置(4)分别通过第五连通管(5)、第六连通管(7)与第二储液箱(6)连通;所述液冷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35)和控制终端,所述温度传感器(35)安装在换热装置(2)内,所述温度传感器(35)与控制终端无线连接,所述泵(11)与控制终端电连接;
所述换热装置(2)包括第一壳体(16)、第一水冷块(13)、第二水冷块(14)、第三水冷块(15)和固定板(19),所述第一水冷块(13)、第二水冷块(14)和第三水冷块(15)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6)内,所述第一水冷块(13)和第三水冷块(15)分别安装在第二水冷块(14)两端;所述固定板(19)分别安装在第一水冷块(13)和第三水冷块(15)内,所述固定板(19)将第一水冷块(13)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一连通腔(23)和第一密封腔(21),所述固定板(19)将第三水冷块(15)内的空间分隔成第三连通腔(18)和第二密封腔(20),所述第二水冷块(14)内设置有第二连通腔(141),所述第二连通腔(141)一端与第一连通腔(23)连通,另一端与第三连通腔(18)连通;所述第一连通腔(23)、第二连通腔(141)和第三连通腔(18)内均设置有若干隔流板(27),所述隔流板(27)分别将第一连通腔(23)、第二连通腔(141)和第三连通腔(18)内的空间分隔成液体流道(26),所述第二连通腔(141)内还设置有第一入水口(24)和第一出水口(25),所述液体流道(26)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入水口(24)、第一出水口(25)连通,所述第一入水口(24)与第二连通管(12)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25)与第三连通管(3)连通;所述换热装置(2)与待散热装置(1)之间设置有导热垫(17);
所述第一密封腔(21)和第二密封腔(20)内均设置有卡紧装置(22),所述卡紧装置(22)包括第一连接轴(31)、第二连接轴(32)、卡紧销(34)、复位装置(33)和若干第一弹簧(28),所述第一连接轴(31)一端与固定板(19)底面固定,另一端设置有铁片(30);所述铁片(30)下端设置有电磁铁(29),所述电磁铁(29)与第一壳体(16)固定,所述电磁铁(29)与控制终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弹簧(28)安装在第一连接轴(31)右侧,所述第一弹簧(28)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另一端与第一壳体(16)固定;所述第二连接轴(32)一端与第一连接轴(31)固定,另一端与复位装置(33)固定;所述卡紧销(34)安装在待散热装置(1)下端,所述卡紧销(34)一端与复位装置(33)固定,所述温度传感器(35)安装在卡紧销(34)内;
所述复位装置(33)包括套体(37)、推柄(38)、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所述推柄(38)和第二连接轴(32)之间设置有第三连接轴(36),所述第三连接轴(36)一端与第二连接轴(32)固定,另一端穿过套体(37)与推柄(38)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中部设置有若干导向杆(42),所述套体(37)与导向杆(42)对应的部分设置有滑槽(43),所述导向杆(42)在滑槽(43)内左右滑动;所述第一连接杆(39)一端与推柄(38)固定,另一端设置有第一斜面齿(40);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一端设置第二斜面齿(41),所述第一连接杆(39)和第二连接杆(46)之间通过第一斜面齿(40)、第二斜面齿(41)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杆(46)一端穿过套体(37)与卡紧销(34)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46)前端设置有限位块(44),所述限位块(44)与套体(37)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45),所述第二弹簧(45)套在第二连接杆(46)上,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在套体(37)上,另一端始终抵在限位块(44)上;
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支撑装置和散热器(48),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所述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分别安装在散热器(48)两端,所述散热器(48)包括第二壳体、第一分隔板(482)和第二分隔板(485),所述第一分隔板(482)、第二分隔板(485)均安装在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分隔板(482)、第二分隔板(485)将第二壳体内的空间分隔成若干个腔体,所述腔体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流通腔(481)、第二流通腔(484)和第三流通腔(486),所述第二流通腔(484)内设置有若干横向流通管(4843)和若干折流板,所述横向流通管(4843)一端穿过第一分隔板(482)与第一流通腔(481)流通,另一端穿过第二分隔板(485)与第三流通腔(486)流通;所述第二流通腔(484)上、下两端均设置与若干补偿圈(483),所述第二壳体分为第二上壳体和第二下壳体,所述折流板包括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所述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分别与第二上壳体、第二下壳体固定,所述上折流板(4844)和下折流板(4842)将第二流通腔(484)分隔出若干纵向流道,所述第二流通腔(484)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出水口(4845)和第二入水口(4841),所述纵向流道两端分别与第二出水口(4845)、第二入水口(4841)连通,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与第三连通管(3)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4845)与第四连通管(8)连通;
所述第一流通腔(481)内设置有第三分隔板(4812),所述第三分隔板(4812)将第一流通腔(481)内的空间分隔成左腔(4811)和右腔(4813);所述第三流通腔(486)内设置有第四分隔板(4863),所述第四分隔板(4863)将第一流通腔(481)内的空间分隔成上腔(4862)和下腔(4864),所述第三流通腔(48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三出水口(4861)和第三入水口(4865),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与第五连通管(5)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4861)与第六连通管(7)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47)和第二支撑装置(49)的结构相同,所述每个支撑装置包括保护板(471)和若干支撑架,所述保护板(471)为C型,所述C型保护板(471)右侧上、下两端凸出的部分分别为第一凸出部(472)和第二凸出部(478),所述散热器(48)上、下两端均设置有固定螺栓(474)和螺母(473),所述第一凸出部(472)、第二凸出部(478)均通过固定螺栓(474)、螺母(473)配合与散热器(48)固定;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腿(477)和固定连接件(475),所述固定连接件(475)一端与第二凸出部(478)固定,另一端与支撑腿(477)固定,所述支撑腿(477)下端还设置有防滑套(47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和第二出水口(484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入水口(4841)包括第一管道(50)、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51)和密封垫(4866),所述密封垫(4866)安装在第二流通腔(484)内,所述密封垫(4866)套在管道上并与第二壳体固定;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和第三出水口(486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入水口(4865)包括第二管道(52)和安装在管壁两侧的管道连接件(51)。
CN201810861352.4A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Active CN1088826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352.4A CN108882646B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61352.4A CN108882646B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646A CN108882646A (zh) 2018-11-23
CN108882646B true CN108882646B (zh) 2020-02-18

Family

ID=64306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61352.4A Active CN108882646B (zh) 2018-07-31 2018-07-31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264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5148A (zh) * 2018-12-28 2019-06-14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缓解服务器液冷系统故障的方法及服务器的散热系统
CN115100916B (zh) * 2022-08-29 2022-11-15 珠海翔翼航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飞机飞行训练模拟器的嵌入式控制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21045U (zh) * 2016-04-18 2016-11-23 中视迪威激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投影机用水冷散热系统
CN106427628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安徽智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无线充电桩液冷源
CN107787157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8649B2 (ja) * 2015-06-01 2019-01-30 富士通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207233821U (zh) * 2017-08-15 2018-04-13 深圳市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箱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21045U (zh) * 2016-04-18 2016-11-23 中视迪威激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工程投影机用水冷散热系统
CN107787157A (zh) * 2016-08-26 2018-03-09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106427628A (zh) * 2016-10-17 2017-02-22 安徽智瑞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无线充电桩液冷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646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82646B (zh) 一种自动化散热的液冷装置
CN100371854C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CN107290915B (zh) 投影设备
CN110035642A (zh) 一种液冷式导热块及水冷式散热器
CN102856275A (zh) 散热系统
TW201929644A (zh) 叢集式散熱裝置及機箱
CN108762449A (zh) 用于计算机散热模块的降温装置
CN202364097U (zh) 带水冷散热的变频器
CN107223009B (zh) 一种电源模块及其散热系统
TWI780924B (zh) 冷卻裝置、冷卻組合件、以及用於冷卻計算系統的方法
CN109378549A (zh) 一种带组合热管的圆柱形电池液冷模组
CN104133538A (zh) 一种区位液冷快装模块式服务器系统
CN219179891U (zh) 分体式水冷散热装置
CN115413183A (zh) 服务器及机柜
CN220934198U (zh) 一种复合型液冷板
CN205825755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110940219A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循环散热系统
CN201173725Y (zh) 高温汽水换热器
CN221203093U (zh) 一种流体自循环液冷机箱
CN220292410U (zh) 一种多介质复合散热双面冷板
CN110220406A (zh) 一种高效的微型换热器
CN117234311B (zh) 一种风液复合架构冷板式散热系统、主板及服务器
CN210089471U (zh) 一种高效的微型换热器
CN111045496A (zh) 一种迷你主机电脑cpu散热器
CN216087405U (zh) 一种具有快速导热功能的快装插件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07

Address after: No. 668, Hanjia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IANLI LAN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3164 No. 22, Ming Xin Road, Wujin science and Education City, Changzhou,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668, Hanjia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after: Changzhou Tianli Lanba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668, Hanjiang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000

Patentee before: CHANGZHOU TIANLI LANBAO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