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82614B -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82614B
CN108882614B CN201710320230.XA CN201710320230A CN108882614B CN 108882614 B CN108882614 B CN 108882614B CN 201710320230 A CN201710320230 A CN 201710320230A CN 108882614 B CN108882614 B CN 108882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chine body
radiator
side wall
heat
battery compar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023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82614A (zh
Inventor
田瑜
江文彦
王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023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1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82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82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45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automotive electronic casings
    • H05K7/20863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3/00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D33/08Arrangements in aircraft of power plant parts or auxiliari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power plant cooling systems
    • B64D33/10Radiator arrang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50/00Propulsion; Power supply
    • B64U50/10Propulsion
    • B64U50/19Propulsion using electrically powered mo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包括:固定在机身前部的电池仓,电池仓开设有通风孔;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设在电池仓的侧壁上,电路板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且至少部分与第一散热器贴合,第一散热器的固定有电路板件的一面朝向电池仓的侧壁安装且使得电路板件与电池仓之间隔有间隙;前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将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两侧的第一散热器,风流一部分直接进入机身后部,另一部分经间隙流动至电池仓内换热流出进入机身后部;后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使左右侧壁进风带动热量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开设于机身后部的出风孔,作为风路出口排出风流。散热效果好。

Description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人飞行器散热技术,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飞行器可以来在空中飞行进行航拍、侦察等工作,因而其机身内会设置电池、电路板、电机等等。无人飞行器在工作时,其内的发热源会生成较多的热量,这些热量如果不及时进行散热,热量囤积过热时会对无人飞行器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长期过热会导致无人飞行器损坏或者使用寿命衰减等,对电路的工作造成影响,因而无人飞行器上通常需要设置用来散热的部分。
另外,无人飞行器有时候动作幅度较大或较为突然,会有一定的振动,使得机身内的电路板件振动,导致电性不稳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散热效果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包括:
固定在机身前部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仓至少在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孔;
至少一组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设在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每组的电路板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贴合,第一散热器的固定有电路板件的一面朝向所述电池仓的侧壁安装且使得电路板件与电池仓之间隔有间隙;
开设于机身前部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前进风孔道,所述前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将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侧壁上的第一散热器或电池仓侧壁,风流一部分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另一部分直接流动至、或经所述间隙流动至电池仓内换热流出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所述机身后部;
相对于所述前进风孔道靠后地开设于机身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后进风孔道,所述后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使左右侧壁进风作为动力风流带动所述热量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以及
开设于所述机身后部的出风孔,作为风路出口排出风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包括两组,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两侧分设一组所述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前进风孔道的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器,风流一部分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另一部分经所述间隙流动至电池仓内换热流出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所述机身后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散热器为屏蔽散热片,所述屏蔽散热片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片连接到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以在机身振动时通过弹性支撑片实现缓冲。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屏蔽散热片的面向所述电路板件的表面对应电路板件的主热源部位处形成有贴合凸起,所述贴合凸起与所述电路板件的主热源部位直接贴合,所述贴合凸起之外的其余区域与所述电路板件之间隔有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支撑片包括呈八字排布的两个弹性支撑脚,所述两个弹性支撑脚的八字小口端连接所述屏蔽散热片的另一端,八字大口端连接所述电池仓的侧壁;每个弹性支撑脚呈阶梯结构或弧状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热源引出管;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机身后部;所述热源引出管一方面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另一方面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以将第一散热器的热量引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热源引出管呈扁平状,始段铺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尾段铺设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上,中间段从所述第一散热器向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方向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为抽风式散热风扇或吹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二散热器中导出;或者,所述散热风扇为抽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出风孔处向机身外抽风。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前部的每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前进风孔道,且前进风孔道之间前后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前部的每侧侧壁上的全部前进风孔道所进入的风流斜面向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表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前进风孔道包括第一孔道口和第一引导壁;所述第一孔道口开设在机身前部从前至后向外扩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一引导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孔道口的前侧边上且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机身的每侧侧壁的相对于所述前进风孔道靠后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后进风孔道,且后进风孔道之间上下排布。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进风孔道包括第二孔道口和第二引导壁;全部后进风孔道的第二引导壁为机身的弧形壁,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至第二孔道口的内侧,以将风流收集至第二孔道口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进风孔道位于机身对应所述电池仓的尾部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池仓的两侧侧壁上的通风孔为前后排列的排孔;左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右后排孔处,右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右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左后排孔处,左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电池仓、电路板件集中设置在机身前部内,电路板件和第一散热器设电池仓的左侧壁上,并在机身前部的左右侧壁上开设前进风孔道,可以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往第一散热器、电路板件、电池仓方向送入风流,由于电路板件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第一散热器上,风流经过第一散热器后会带走热量,部分风流还会通过电路板件与电池仓的间隙流动到电池仓处或直接流动道电池仓处,通过通风孔进出电池仓,将电池仓内的热量带走,通过机身左右两侧侧壁开设前进风孔道实现侧壁自然进风,而风流同时对电路板件和电池仓起到散热作用,充分利用了自然风流实现散热,集约空间、节约散热成本;携带有热量的热量风流会顺势进入至机身后部内,而在机身侧壁的相对靠后的位置上开设后进风孔道,同样可以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往机身后部送入风流,该风流还未携带热量且动力较大,因而可以带动热量风流加速流动至机身后部,混合风流动力更大,散热更快速,避免机身后部囤积热量,可以实现整机式均匀散热;另外由于飞行过程的逆向风流在机身内的流通,还可减少机身的风阻,减小飞行功耗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的A-A方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的X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的机身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电池仓,2-电路板件,3-第一散热器,4-前进风孔道,5-后进风孔道,6-出风孔,7-第二散热器,8-热源引出管,9-散热风扇,10-弹性支撑片,20-机身,201-机身前部,202-机身后部,41-第一孔道口,42-第一引导壁,51-第二引导壁,52-第二孔道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参看图1-3,在一个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包括:电池仓1,电路板件2、第一散热器3,前进风孔道4,后进风孔道5和出风孔6。适用的无人飞行器可以是任意需要散热的无人飞行器,例如多旋翼或固定翼无人飞行器等,具体不限。优选的是固定翼航模,在飞行过程中不可悬停,从而可以保持进风孔道的持续自然进风,达到持续散热的效果。
电池仓1固定在机身前部201,可以通过连接件来连接固定,也可以成型在机身前部201中,电池仓1内用来容置电池。电池仓1至少在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孔(图中未示出),当然还可以在其他侧壁上也开设通风孔,通风孔可以供风流进出。
机身20分为机身前部201和机身后部202,可以理解,机身前部201是相对机身后部202更靠前的部分,当然,机身前部201和机身后部202两者并非必须对半分机身20,只要将机身20的靠前的部分划分为机身前部201、而靠后的部分划分为机身后部202即可,具体划分比例不限。
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至少为一组,设在电池仓的侧壁上,电路板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且至少部分与第一散热器贴合,第一散热器的固定有电路板件的一面朝向电池仓的侧壁安装且使得电路板件与电池仓之间隔有间隙。
优选的,电路板件2与第一散热器3包括两组,分设在电池仓1的左右两侧。电池仓1左右两侧分别设一组电路板件2和第一散热器3。优选的,电池仓1一侧的电路板件2为图传板,用来传输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电池仓1另一侧的电路板件2为无线模块,用来接收图传板的图像并与外部通信模块进行通信。
每组的电路板件2固定在第一散热器3上,且电路板件2至少部分与第一散热器3贴合,由于电路板件2上并非各区域均是发热区域,因而可以仅将电路板件2上面的一部分与第一散热器3贴合,将其热量直接传递给第一散热器3,当然,电路板件2也可以整个表面均与第一散热器3贴合起来。优选的,电路板件2安装元器件的表面朝向第一散热器3贴合,可将元器件产生的热量快速传递出去。电路板件2相对第一散热器3固定,电路板件2可以通过连接件连接固定到第一散热器3上。电路板件2直接与第一散热器3贴合,将电路板件2的热量直接传递给散热性能更好的第一散热器3,第一散热器3可以起到散热作用,吸收电路板件2的热量后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
第一散热器3的固定有电路板件2的一面朝向电池仓1的侧壁安装,且安装位置使得电路板件2与电池仓1之间隔有间隙,可以在电池仓1的侧壁上设置柱孔,第一散热器3安装在柱孔上以抬高电路板件2,连接方式例如是螺接,但不限于此。
前进风孔道4开设于机身前部20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前进风孔道4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将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1两侧的第一散热器3。换言之,机身前部201的两侧侧壁上均具有前进风孔道4,在飞行过程中,飞行产生的逆向风流会进入到前进风孔道4内,由于前进风孔道4的孔道方向是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的,因而进入的风流会向机身20内部的斜后方流动。
在电池仓1两侧均设置有电路板件2和第一散热器3的情况下,前进风孔道4的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1两侧的第一散热器3,风流一部分流经第一散热器3,带走第一散热器3的热量后,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202,风流另一部分经电路板件2和电池仓1的间隙流动至电池仓1内换热流出,将电池仓1内的热量带走,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机身后部202。
在电池仓1仅一侧设置有电路板件2和第一散热器3的情况下,前进风孔道4的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1侧壁上的第一散热器3、电池仓1侧壁,风流一部分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202,另一部分直接流动(无电路板件2或第一散热器3的阻碍)至电池仓1内换热流出、或经电路板件2和电池仓1的间隙流动至电池仓1内换热流出,将电池仓1内的热量带走,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机身后部202。
后进风孔道5相对于前进风孔道4靠后地开设于机身20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后进风孔道5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使后进风孔道5的左右侧壁进风作为动力风流带动热量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202。换言之,后进风孔道5开设在机身20左右侧壁上的位置相对前进风孔道4来说更靠后一些,前进风孔道4和后进风孔道5之间可以间隔一定的距离,在飞行过程中,飞行产生的逆向风流同样会进入到后进风孔道5内,由于后进风孔道5的孔道方向是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的,因而进入的风流会向机身20内部的斜后方流动,朝向机身后部202流动,前述的热量风流进入到机身后部202时风力会减小,而在后进风孔道5的风流推动下加大了风力。
出风孔6开设于机身后部202,作为风路出口排出风流。从前进风孔道4途径第一散热器3、电池仓1的风路与从后进风孔道5的风路合并为一路至机身后部202的风路,最终风流从出风孔6排出。
将电池仓1、电路板件2集中设置在机身前部201内,两组电路板件2和第一散热器3分设电池仓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并在机身前部201的左右侧壁上开设前进风孔道4,可以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往第一散热器3、电路板件2、电池仓1方向送入风流,由于电路板件2上的热量直接传递到第一散热器3上,风流经过第一散热器3后会带走热量,部分风流还会通过电路板件2与电池仓1的间隙流动到电池仓1处,通过通风孔进出电池仓1,将电池仓1内的热量带走,通过机身20左右两侧侧壁开设前进风孔道4实现侧壁自然进风,而风流同时对电路板件2和电池仓1起到散热作用,充分利用了自然风流实现散热,集约空间、节约散热成本;携带有热量的热量风流会顺势进入至机身后部202内,而在机身20侧壁的相对靠后的位置上开设后进风孔道5,同样可以利用无人飞行器飞行产生的自然风,往机身后部202送入风流,该风流还未携带热量且动力较大,因而可以带动热量风流加速流动至机身后部202,混合风流动力更大,散热更快速,避免机身后部202囤积热量,可以实现整机式均匀散热;另外由于飞行过程的逆向风流在机身20内的流通,还可减少机身20的风阻,减小飞行功耗。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2-4,第一散热器3为屏蔽散热片,屏蔽散热片的一端固定到电池仓1的侧壁上,屏蔽散热片的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片10连接到电池仓1的侧壁上,以在机身振动时通过弹性支撑片10进行缓冲。换言之,屏蔽散热片的一端被固定在电池仓1的侧壁上,而另一端则可通过弹性支撑片10发生一定的弹动,那么在机身20振动时,屏蔽散热片及固定其上的电路板件2可以在弹性支撑片10的弹动作用下得到缓冲。
屏蔽散热片具有更大的散热面积和更优的散热性能,可以起到散热作用,吸收电路板件2的热量后可快速散发,随风流带走,散热效果好;同时屏蔽散热片还带有屏蔽作用,可以将防止电路板件2与机身20内其他通信部件产生信号干扰,避免机身20被通信信号传输错误或丢失等问题;屏蔽散热片通过弹性支撑片10来连接到电池仓1的侧壁,在机身发生弹性支撑片10高度方向上的振动时,弹性支撑片10通过高度方向上的弹动来对屏蔽散热片和电路板件2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电路板件2的工作性能更稳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散热片的面向电路板件2的表面对应电路板件2的主热源部位处形成有贴合凸起,贴合凸起与电路板件2的主热源部位直接贴合。一般来说,电路板件2并非各个区域均会发热,只要将主热源部位的热量传递出去,其他区域的工作通常不会受到影响,因而屏蔽散热片只需要与电路板件2的主热源部位贴合即可将电路板件2的大部分热量吸收过来。贴合凸起之外的其余区域与电路板件2之间隔有间隙,在贴合凸起部位已能够将电路板件2大部分热量吸收到整个屏蔽散热片的情况下,屏蔽散热片的其他区域与电路板件隔开,可以增大屏蔽散热片的散热面积,而且风流可经过此间隙,散热效率更高。
在一个更具体实施例中,屏蔽散热片的一端与电路板件2的一端叠加在一起,同时通过螺接件连接到电池仓1侧壁上,节省连接件以节省重量和成本,也可便于拆装维修,电路板件2的中间部位或者另一端部位可以与屏蔽散热片之间再通过螺接件来连接固定起来。屏蔽散热片的另一端与弹性支撑片10之间、及弹性支撑片10与电池仓1侧壁之间均可通过螺接件连接。连接件或连接方式当然不限于螺接件,也可以是其他连接方式。
优选的,参看图4和图5,屏蔽散热片的背向电路板件2的表面设有多条散热肋条,散热肋条可以增大屏蔽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可使热量更快地在背向电路板件的表面散去。
屏蔽散热片可以通过具有屏蔽和散热性能的材质制成。优选的,屏蔽散热片的制材为铝,质量轻,屏蔽性能和散热性能均更好。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3-5,弹性支撑片10包括呈八字排布的两个弹性支撑脚,两个弹性支撑脚的八字小口端连接屏蔽散热片的另一端,八字大口端连接电池仓1的侧壁。八字排布的弹性支撑片10稳定性更高,弹动的幅度也不会太大。两个弹性支撑脚的八字小口端可以通过封闭结构连接起来,八字弹性支撑片与该封闭结构可以是一体成型结构,从而连接更为稳定。当然,也可以两个弹性支撑脚分别连接固定。每个弹性支撑脚呈阶梯结构或弧状结构,弹动起来更稳定。可选的,弹性支撑片10为金属片,例如可以是通过与屏蔽散热片相同的制材制成,同样可以起到屏蔽和散热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看图4和图5,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第二散热器7和热源引出管8。第二散热器7设置在机身后部202;热源引出管8一方面连接第一散热器3、另一方面连接第二散热器7,以将第一散热器3的热量引出。由于第一散热器3直接连接热源,因而热量较高,第二散热器7处于机身后部202风路中,因而热量较低,热源引出管8连接第一散热器3和第二散热器7,在温度差下实现热传导,将第一散热器3的热量引导至第二散热器7上,可以进一步将第一散热器3的热量导出,更有利于电路板件2的快速散热,散热效率更高;而第二散热器7的具体位置则根据需要而设,例如可以设置在机身后部202的剩余空间中,更集约空间。
热源引出管8优选是铜管,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导热材质管,热源引出管内可以灌封有易导热体。
优选的,热源引出管8呈扁平状,包括始段、中间段和尾段。始段铺设在第一散热器3上,尾段铺设在第二散热器7上,中间段从第一散热器3向第二散热器7的方向延伸。换言之,始段、尾段的最大面积表面分别与第一散热器3、第二散热器7贴合,优选的,第一散热器3、第二散热器7的贴合表面是不设有散热肋条的平面,增大接触面积导热更快;中间段的延伸可以根据第二散热器7的具体布置位置需要而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还可以包括散热风扇9。机身20的热量通过自然进风、热量引出、风扇辅助散热实现三重散热,散热效果非常好。
可选的,参看图4和图5,散热风扇9可以为抽风式散热风扇或吹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第二散热器7上,将热量从第二散热器7中导出。由于第二散热器7可以设置在剩余空间中,因而散热风扇9安装在第二散热器7上对机身20空间的影响也不会太大。散热风扇9的抽风面或吹风面面向第二散热器7的散热肋,从散热肋的缝隙中将热量抽走或吹走,抽走或吹走的方向优选是顺着前述风流的方向。
或者可选的,散热风扇9为抽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出风孔处向机身外抽风,将机身后部的热量通过抽风而抽至出机身外,加速热量的引出,散热效率更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机身前部201的每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前进风孔道4,且前进风孔道4之间前后排布。多个前进风孔道4可以增大进风量,而前进风孔道4设置为前后排布,则可以使得机身前部201的热源的前后方向上处处径直受风,保证机身热源更大面积的热量被风流直接带走。
机身前部201的每侧侧壁上的全部前进风孔道4所进入的风流斜面向第一散热器3的表面,有利于风流流经第一散热器3的侧面后通过侧面与机身20壳体之间的缝隙进入到机身后部202去,同时可以通过缝隙流入至电池仓1内,使得热源受到最强劲面积最大的风流,带走更多热量。
参看图2和图3,前进风孔道4优选包括第一孔道口41和第一引导壁42。第一孔道口41开设在机身前部201从前至后向外扩的倾斜面上,换言之,机身前部201从前至后逐渐变宽,侧壁从前至后呈逐渐向外倾斜的倾斜面,而第一孔道口41开设在倾斜面上,因而第一孔道口41的端面会与飞行方向存在一定的偏角,飞行逆向风流便会自然进入至第一孔道口41中。第一引导壁42设置在第一孔道口41的前侧边上,且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第一孔道口41进入的风流顺着第一引导壁42的方向流动,向机身前部201内的斜后方流动,从而可尽可能多地收集飞行逆向风流,使风流准确流动至热源对应处。
机身20的每侧侧壁的相对于前进风孔道4靠后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多个后进风孔道5,且后进风孔道5之间上下排布。多个后进风孔道5可以增大进风量,而后进风孔道5设置为上下排布,则可以使得尽可能大量的风流在近处对热量风流进行带动,充分利用风流的动力,保证快速对流散热,提高散热效率,同时前进风孔道4与后进风孔道5的排布方向的不一致,可以保证机身20结构的强度高。
当然前进风孔道4或后进风孔道5不做成一个大孔径的孔道,而是做成多个孔道排布,是为了保证机身20结构的强度更高。
继续参看图2和图3,后进风孔道5优选包括第二孔道口52和第二引导壁51。全部后进风孔道5的第二引导壁51为机身20的弧形壁,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至第二孔道口52的内侧,以将风流收集至第二孔道口52处。换言之,后进风孔道5通过弧形壁的第二引导壁51先将逆向风流引流至第二孔道口52处,并引导风流朝机身20内斜后方流动,再由第二孔道口52通入至机身20内部,几个后进风孔道5的弧形壁之间可以是一体的,作为机身20侧壁的一部分,使得结构更为牢固。
后进风孔道5位于机身20对应电池仓1的尾部位置,使得风流的接续更紧凑,更快速开始加快风流对流。当然后进风孔道5的具体位置不限于此,也可以是更靠前或更靠后的位置。散热风扇9优选设置在后进风孔道5风流入口位置处。
出风孔6优选开设在机身后部202的底壁上,可以使得风流途径的机身20内部更多的地方,也使外观或强度不受影响。出风孔6可以是多个,增大排风量。多个出风孔6之间可以由前至后排布。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池仓1的两侧侧壁上的通风孔为前后排列的排孔。左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右后排孔处,右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20,左前排孔的孔向导向和右后排孔的孔向导向优选是一致,而且与一侧前进风孔道4的风流方向一致;右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左后排孔处,左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202,右前排孔的孔向导向和左后排孔的孔向导向优选是一致,而且与另一前进风孔道4的风流方向一致,可实现风流在电池仓1内的交叉流动,增大电池仓1内风流路径使其带走尽可能大范围的热量,且缩短风流进入路径,减少风损。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在机身前部的电池仓,所述电池仓至少在左右两侧壁上开设有通风孔;
至少一组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设在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每组的电路板件固定在第一散热器上且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散热器贴合,第一散热器的固定有电路板件的一面朝向所述电池仓的侧壁安装且使得电路板件与电池仓之间隔有间隙;
开设于机身前部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前进风孔道,所述前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将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侧壁上的第一散热器或电池仓侧壁,风流一部分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另一部分直接流动至、或经所述间隙流动至电池仓内换热流出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所述机身后部;
相对于所述前进风孔道靠后地开设于机身的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后进风孔道,所述后进风孔道的孔道方向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以使左右侧壁进风作为动力风流带动所述热量风流流动至机身后部;以及
开设于所述机身后部的出风孔,作为风路出口排出风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包括两组,所述电池仓的左右两侧分设一组所述电路板件与第一散热器;左右两侧侧壁上的前进风孔道的左右侧壁进风朝向至电池仓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器,风流一部分作为热量风流直接进入机身后部,另一部分经所述间隙流动至电池仓内换热流出作为热量风流进入所述机身后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器为屏蔽散热片,所述屏蔽散热片的一端固定到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另一端通过弹性支撑片连接到所述电池仓的侧壁上,以在机身振动时通过弹性支撑片实现缓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散热片的面向所述电路板件的表面对应电路板件的主热源部位处形成有贴合凸起,所述贴合凸起与所述电路板件的主热源部位直接贴合,所述贴合凸起之外的其余区域与所述电路板件之间隔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片包括呈八字排布的两个弹性支撑脚,所述两个弹性支撑脚的八字小口端连接所述屏蔽散热片的另一端,八字大口端连接所述电池仓的侧壁;每个弹性支撑脚呈阶梯结构或弧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散热器和热源引出管;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在所述机身后部;所述热源引出管一方面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器、另一方面连接所述第二散热器,以将第一散热器的热量引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引出管呈扁平状,始段铺设在所述第一散热器上,尾段铺设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上,中间段从所述第一散热器向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方向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扇;所述散热风扇为抽风式散热风扇或吹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第二散热器上,将热量从所述第二散热器中导出;或者,所述散热风扇为抽风式散热风扇,安装在所述出风孔处向机身外抽风。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前部的每侧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前进风孔道,且前进风孔道之间前后排布。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前部的每侧侧壁上的全部前进风孔道所进入的风流斜面向所述第一散热器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进风孔道包括第一孔道口和第一引导壁;所述第一孔道口开设在机身前部从前至后向外扩的倾斜面上;所述第一引导壁设置在所述第一孔道口的前侧边上且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每侧侧壁的相对于所述前进风孔道靠后的位置上均开设有多个所述后进风孔道,且后进风孔道之间上下排布。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风孔道包括第二孔道口和第二引导壁;全部后进风孔道的第二引导壁为机身的弧形壁,由前至后向机身内部倾斜延伸至第二孔道口的内侧,以将风流收集至第二孔道口处。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进风孔道位于机身对应所述电池仓的尾部位置。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的两侧侧壁上的通风孔为前后排列的排孔;左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右后排孔处,右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右前排孔的孔向导向至左后排孔处,左后排孔的孔向导向至机身后部。
CN201710320230.XA 2017-05-09 2017-05-09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Active CN108882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0230.XA CN108882614B (zh) 2017-05-09 2017-05-09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0230.XA CN108882614B (zh) 2017-05-09 2017-05-09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614A CN108882614A (zh) 2018-11-23
CN108882614B true CN108882614B (zh) 2023-11-17

Family

ID=642873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0230.XA Active CN108882614B (zh) 2017-05-09 2017-05-09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8261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56194A1 (zh) * 2019-09-24 2021-04-01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机
CN111591452B (zh) * 2020-04-03 2021-11-26 湖北吉利太力飞车有限公司 垂起飞行器的通风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3277084B (zh) * 2021-06-02 2024-01-05 安徽科技学院 一种根据飞行速度调节摄影角度防撞式自散热测绘无人机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3193A (ja) * 2000-12-25 2002-07-10 Yamaha Motor Co Ltd 無人ヘリコプターのラジエータ構造
KR20080042267A (ko) * 2006-11-09 2008-05-15 (주) 썬에어로시스 엔진 배기가스를 이용한 엔진 냉각장치
DE102012217469A1 (de) * 2012-09-26 2014-03-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system für Komponenten in (Luft-)Fahrzeugstrukturen
CN204587314U (zh) * 2015-01-27 2015-08-26 优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
CN206895092U (zh) * 2017-05-09 2018-01-16 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040384B2 (en) * 2004-01-27 2006-05-09 Molex Incorporated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20090135561A1 (en) * 2007-11-23 2009-05-28 Cheng-Chung Chang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irflow field
JP6413531B2 (ja) * 2014-09-12 2018-10-31 ティアック株式会社 航空機用の再生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93193A (ja) * 2000-12-25 2002-07-10 Yamaha Motor Co Ltd 無人ヘリコプターのラジエータ構造
KR20080042267A (ko) * 2006-11-09 2008-05-15 (주) 썬에어로시스 엔진 배기가스를 이용한 엔진 냉각장치
DE102012217469A1 (de) * 2012-09-26 2014-03-27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system für Komponenten in (Luft-)Fahrzeugstrukturen
CN204587314U (zh) * 2015-01-27 2015-08-26 优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
CN206895092U (zh) * 2017-05-09 2018-01-16 昆山优尼电能运动科技有限公司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82614A (zh) 2018-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002023A1 (en) Cooling syste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US10757832B2 (en) Radio remote unit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08882614B (zh)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CN112909409A (zh) 无人飞行器
CN110401001B (zh) 风冷散热机载天线
KR20180104936A (ko) 브레이크쿨링덕트의 구조
CN110519967A (zh) 功率模块
CN206895092U (zh) 无人飞行器风路散热系统
WO2020000182A1 (zh) 散热装置及具有该散热装置的无人机
CN110418557A (zh) 一种密封型机箱散热装置及密封型机箱
CN210226031U (zh) 可移动平台、机载电脑终端及其散热组件
CN115664165B (zh) 逆变器及电源设备
CN210555610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11011643U (zh) 整体式空调
CN112351637B (zh) 一种带有散热消声风道的变流器
CN213768943U (zh) 无人机机头及无人机
CN206895091U (zh) 散热结构、无人飞行器散热系统
CN211127832U (zh) 一种易散热网关机柜
CN217496533U (zh) 无人机
CN220367516U (zh) 一种投影设备
CN219179888U (zh) 一种无人机的散热结构
CN217183674U (zh) 一种无人机的电子仓及无人机
CN213545199U (zh) 一种运算装置和无人车
CN216313639U (zh) 一种基于5g网络连接设备的智能通讯模块
CN215944890U (zh) 无人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16

Address after: Room No. 388, Zhengwei East Road, Jinx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24

Applicant after: Kunshan Helang Avi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No. 388, Zhengwei East Road, Jinxi Town,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324

Applicant before: Yuneec International (China)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