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9240A -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 Google Patents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9240A
CN108879240A CN201710323419.4A CN201710323419A CN108879240A CN 108879240 A CN108879240 A CN 108879240A CN 201710323419 A CN201710323419 A CN 201710323419A CN 108879240 A CN108879240 A CN 108879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at
metal
terminals
high speed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341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9240B (zh
Inventor
吴昆昇
郑克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ENCONN ELECTRONIC TECHNOLOGY (GAN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32341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40B/zh
Priority to TW107105536A priority patent/TWI6548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9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9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9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50Fixed connections
    • H01R12/51Fixed connections for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3Contact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plating, or coating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所述高速连接器包括壳体、插设于壳体内的绝缘胶芯、固定于绝缘胶芯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与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及屏蔽件。多个第一导电端子沿宽度方向排列并包含有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及分别位于上述两个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的两个接地端子。屏蔽件包含可分离地组装于壳体的基材及镀设于基材的金属镀层,并且金属镀层接触上述两个接地端子,以使两个接地端子电性连接。金属镀层位于两个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金属镀层能在宽度方向上对两个差分信号端子进行屏蔽,借以有效地提升所述高速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质量与性能。

Description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高速连接器通常以接地片连接数个接地端子,以降低插入损失和串音干扰。其中,现有的接地片是由一片主体以及自上述片主体所延伸出的多个弹臂所组成,并且上述弹臂大都以悬臂梁的形式与片主体一体冲压制成。然而,现有接地片的结构强度不高,并且现有接地片也未用来屏蔽高速连接器内的差分信号端子,所以现有的接地片还具有能够进一步改良的空间存在,以利于提升现有高速连接器的性能。
于是,本发明人认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科学原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能有效地改善现有高速连接器所可能产生的缺陷。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速连接器,包括:一壳体;一绝缘胶芯,插设于所述壳体内;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一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大致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含有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及两个接地端子,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大致位于所述壳体内,而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不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以及一屏蔽件,包含有:一基材,可分离地组装于所述壳体;及一金属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并且接触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以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金属镀层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金属镀层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进行屏蔽。
优选地,所述基材包含有一基部及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隔离部,两个所述隔离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相反两侧,并且部分所述金属镀层镀设于邻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隔离部的表面上。
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形成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局部分别自两个所述缺口而裸露于所述绝缘胶芯之外、并且各被定义为一外接部;所述基材包含有两个凸出部,并且所述金属镀层包含有两个屏蔽部、分别邻设于两个所述屏蔽部的两个抵接部、及一串接部,并且所述串接部使两个所述屏蔽部与两个所述抵接部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隔离部彼此相向的表面上,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凸出部,并且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缺口,而两个所述抵接部则分别顶抵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外接部。
优选地,所述壳体形成有一插接口,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的一第一埋置段、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朝向所述插接口延伸的一第一接触段、及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朝远离所述插接口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装段;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遮蔽邻近所述绝缘胶芯的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段的至少25%部位。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段在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沿垂直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长度方向延伸后形成有一转折角,并且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完全遮蔽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在所述绝缘胶芯及所述转折角之间的部位。
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的一第二埋置段、自所述第二埋置段朝向所述插接口延伸的一第二接触段、及自所述第二埋置段朝远离所述插接口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装段;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埋置段与所述第二接触段的长度等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埋置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长度,而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安装段的长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安装段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绝缘胶芯包含有一第一胶芯与一第二胶芯,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胶芯,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并且所述第一胶芯形成有多个凹凸结构,所述第二胶芯形成有多个配合结构,所述第一胶芯通过多个所述凹凸结构可分离地插设于多个所述配合结构而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进一步限定为一雷射直接成形(LDS)屏蔽件,并且所述金属镀层位于所述基材的一凹槽状结构内。
本发明实施例也公开一种高速连接器的传输模块,包括:一绝缘胶芯;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及两个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一宽度方向排列,并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及一屏蔽件,包含有:一基材;及一金属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并且接触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以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金属镀层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金属镀层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进行屏蔽。
优选地,所述屏蔽件进一步限定为一雷射直接成形屏蔽件,并且所述金属镀层位于所述基材的一凹槽状结构内;所述绝缘胶芯形成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局部分别自两个所述缺口而裸露于所述绝缘胶芯之外、并且各定义为一外接部;所述基材包含有一基部、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隔离部、及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凸出部,两个所述隔离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并且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缺口;所述金属镀层包含有两个屏蔽部、分别邻设于两个所述屏蔽部的两个抵接部、及一串接部,并且所述串接部使两个所述屏蔽部与两个所述抵接部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部分别镀设于邻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隔离部的表面上,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凸出部,并且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顶抵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外接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通过所述屏蔽件的金属镀层对差分信号端子产生屏蔽作用,借以有效地提升所述高速连接器(或传输模块)的信号传输质量与性能。再者,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其屏蔽件通过金属镀层镀设于结构强度较高的基材,以使基材能够支撑金属镀层,以使金属镀层较不易产生变形。
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是此等说明与附图仅用来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任何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图1沿剖线IV-IV的剖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沿剖线V-V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的VI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4沿剖线VⅡ-VⅡ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VⅢ部位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4沿剖线IX-IX的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高速连接器的屏蔽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需先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应附图所提及的相关数量与外型,仅用来具体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便于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而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高速连接器100,并且本实施例的高速连接器100是以直角连接器(right angle connector)为例作一说明,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也就是说,本发明的高速连接器100也可以是垂直连接器(vertical connector)。其中,所述高速连接器100包括一壳体1、插设于上述壳体1内一绝缘胶芯2、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2的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与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及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一屏蔽件5。以下将分别就所述高速连接器100的各个组件作一说明,而后再适时介绍组件间的连接关系。
如图2至图4所示,为便于说明本实施例,所述壳体1定义有相互垂直的一宽度方向W、一长度方向L、及一高度方向H。所述壳体1具有一本体部11及分别自上述本体部11后端相反两侧延伸的两个定位片12。其中,所述本体部11内形成有一插接通道111及连通于上述插接通道111的两排端子槽112,并且上述两排端子槽112分别位于插接通道111的上方与下方,每排端子槽112是沿着壳体1的宽度方向W排列。所述本体部11的前端形成有一插接口113,而本体部11的末端形成有一安装槽114,并且所述插接口113与安装槽114分别位于插接通道111的前侧与后侧并且连通于上述插接通道111。
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绝缘胶芯2插设于上述壳体1内,并且本实施例的绝缘胶芯2是插设于壳体1的安装槽114内,以作为上述插接通道111的边界,但不受限于此。其中,所述绝缘胶芯2包含有一第一胶芯21与一第二胶芯22,并且所述第一胶芯21形成有多个凹凸结构211,所述第二胶芯22形成有多个配合结构221,上述第一胶芯21通过多个凹凸结构211可分离地插设于多个配合结构221而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22。
此外,本实施例的绝缘胶芯2虽是以上述相互组装的第一胶芯21与第二胶芯22作一说明,但于实际应用时,所述绝缘胶芯2的构造也可以依据设计者的需求而加以改变,而不受限于本实施例所载。举例来说,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绝缘胶芯2也可以是一体成形的单件式构造。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沿上述宽度方向W排列且固定于所述第一胶芯21,并且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大致位于所述壳体1内。其中,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2(第一胶芯21)的一第一埋置段31、自上述第一埋置段31朝向所述插接口113延伸的一第一接触段32、及自所述第一埋置段31朝远离所述插接口113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装段33。也就是说,所述多个第一接触段32是位于本体部11的上排端子槽112,并且每个第一接触段32的局部位于插接通道111中,而所述第一安装段33则是位于上述两个定位片12之间。更详细地说,每个第一安装段33在自其第一埋置段31沿垂直所述宽度方向W的长度方向L延伸后形成有一转折角331。
换个角度来说,如图5至图9所示,当以所述第一导电端子3的功能或用途来做区分时,上述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包含有多对差分信号端子3S与多个接地端子3G,并且上述多对差分信号端子3S与多个接地端子3G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左右对称排列设置。其中,所述绝缘胶芯2(如:第一胶芯21)形成有多个缺口212(如图2或图9),并且上述多个接地端子3G的局部(如:第一埋置段31的后端部位)分别自上述多个缺口212而裸露于绝缘胶芯2之外、并且各被定义为一外接部311。
借此,由于所述外接部311埋置于结构强度较高的绝缘胶芯2(如:第一胶芯21),所以上述绝缘胶芯2能够支撑接地端子3G的外接部311,使得当外接部311抵接于其他构件(如:屏蔽件5)时,外接部311不易产生变形,而使外接部311与相抵接的构件之间能够保有稳定的连接关系。
如图2和图4所示,所述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沿上述宽度方向W排列且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22,并且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大致位于所述壳体1内,而每个第二导电端子4的长度不大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的长度。其中,每个第二导电端子4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2(第二胶芯22)的一第二埋置段41、自上述第二埋置段41朝向所述插接口113延伸的一第二接触段42、及自所述第二埋置段41朝远离所述插接口113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装段43。也就是说,所述多个第二接触段42是位于所述本体部11的下排端子槽112,并且上述每个第二接触段42的局部位于插接通道111中,而所述第二安装段43则是位于上述两个定位片12之间。
进一步地说,本实施例中的每个第二导电端子4的第二埋置段41与第二接触段42的长度大致等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的第一埋置段31与第一接触段32的长度,而每个第二导电端子4的第二安装段43的长度小于每个第一导电端子3的第一安装段33的长度。
换个角度来说,如图5至图9所示,当以所述第二导电端子4的功能或用途来做区分时,上述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包含有多对差分信号端子(图中未标示)与多个接地端子(图中未标示),并且上述多个第二导电端子4中的差分信号端子与接地端子的排列方式大致等同于上述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中差分信号端子3S与接地端子3G的排列方式。
如图2、图4、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屏蔽件5于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为一雷射直接成形(LDS)屏蔽件5,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其中,所述屏蔽件5包含有一基材51及镀设于上述基材51表面的一金属镀层52,并且所述金属镀层52接触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中的至少两个接地端子3G,以使上述至少两个接地端子3G能通过所述金属镀层52而彼此电性连接。借此,屏蔽件5通过金属镀层52镀设于结构强度较高的基材51,以使基材51能够支撑金属镀层52,以使金属镀层52较不易产生变形。
须说明的是,所述基材51于本实施例中是指LDS塑料,也就是LDS屏蔽件5上没有进行雷射雕刻(Laser Structuring and Activation)与化学镀的部位,所以基材51是保有绝缘特性。然而,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基材51也可以是普通塑料(也就是非用于LDS技术的塑料)。再者,本实施例中的基材51在宽度方向W上的厚度较佳是大于所述金属镀层52的厚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所述基材51可分离地组装于上述壳体1,并且本实施例的基材51包含有一基部511、多个隔离部512、多个凸出部513、及两个卡勾514。上述基部511为大致呈平板状的一体成形构造,每个隔离部512大致呈平板状并且垂直地连接于上述基部511的底面,多个凸出部513连接于基部511的前端缘及/或上述多个隔离部512,而两个卡勾514则是分别连接于上述基部511的相反两个侧缘。
所述金属镀层52包含有多个屏蔽部521、分别邻设于上述多个屏蔽部521的多个抵接部522、及一串接部523,并且上述串接部523使所述多个屏蔽部521与多个抵接部522形成电性连接。其中,上述多个屏蔽部521分别镀设于多个隔离部512,所述多个抵接部522分别镀设于多个凸出部513,而所述串接部523镀设于基部511并且连接上述多个屏蔽部521与多个抵接部522。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金属镀层52是位于上述基材51的一凹槽状结构515内,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所述基材51以其两个卡勾514分别扣合于壳体1的两个定位片12,并且多个隔离部512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多个接地端子3G,而上述基材51的多个凸出部513分别容置于第一胶芯21的多个缺口212,以使多个抵接部522分别顶抵于上述多个接地端子3G的外接部311。借此,由于抵接部522是镀设于结构强度较高的凸出部513,所以上述凸出部513能够支撑金属镀层52的抵接部522,使得当抵接部522与外接部311相互顶抵时,抵接部522不易产生变形,而使抵接部522与外接部之间能够保有稳定的连接关系。
再者,由于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中的多对差分信号端子3S与多个接地端子3G于本实施例中大致呈左右对称排列设置,并且屏蔽件也是大致呈左右对称的构造,所以为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述有关于第一导电端子3及屏蔽件5之间的连接关系,主要是介绍有关于图5中最右侧(或是图7最左侧)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分别位于上述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的相反两个外侧的两个接地端子3G、及所述屏蔽件5的相关构造(如:图6或图8中的两个隔离部512、两个凸出部513、及位于上述两个隔离部512与两个凸出部513的金属镀层52部位)。
更详细地说,如图6、图8、及图9所示,上述两个隔离部512是分别位于两个接地端子3G的相反两侧(如:两外侧),并且两个屏蔽部521分别镀设在邻近上述两个接地端子3G的两个隔离部512表面(如:图8中的两个屏蔽部521分别镀设于两个隔离部512彼此相向的表面上),而上述两个抵接部522分别镀设于两个凸出部513,借以在所述两个凸出部513分别容置于相对应的两个缺口212时,所述两个抵接部522能分别顶抵于上述两个接地端子3G的外接部311。
再者,所述金属镀层52(的两个屏蔽部521)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3S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所述金属镀层52能在宽度方向W上对所述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进行屏蔽。其中,所述金属镀层(的两个屏蔽部521)能在所述宽度方向W上遮蔽邻近绝缘胶芯2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的第一安装段33的至少25%部位。较佳地,所述金属镀层(的两个屏蔽部521)能在所述宽度方向W上完全遮蔽每个差分信号端子3S在上述绝缘胶芯2及转折角331之间的部位,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
借此,所述屏蔽件5通过金属镀层52对差分信号端子3S产生屏蔽作用,以有效地提升本实施例高速连接器100的信号传输质量与性能。
须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屏蔽部521镀设在邻近接地端子3G的隔离部512表面作一说明,借以适用于任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情况,进而避免屏蔽部521接触到相邻的差分信号端子3S,但本发明不受限于此。举例来说,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当任两个第一导电端子3之间的距离较大时,所述隔离部512的相反两个表面也可以各自镀设有上述屏蔽部521。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绝缘胶芯2(如:第一胶芯21)、多个第一导电端子3(如:图7中最左侧的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与两个接地端子3G)、及上述屏蔽件5(如:对应上述两个差分信号端子3S与两个接地端子3G的屏蔽件5部位)可以合称为高速连接器100的传输模块,并且上述传输模块所搭配组件与构造并不以本实施例中的说明为限。也就是说,在本发明未绘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传输模块也可以应用在其他高速连接器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通过屏蔽件的金属镀层对差分信号端子产生屏蔽作用,借以有效地提升所述高速连接器(或传输模块)的信号传输质量与性能。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屏蔽件通过金属镀层镀设于结构强度较高的基材,以使基材能够支撑金属镀层,以使金属镀层较不易产生变形。
进一步地说,由于所述外接部埋置于结构强度较高的绝缘胶芯(如:第一胶芯),所以上述绝缘胶芯能够支撑接地端子的外接部;由于抵接部是镀设于结构强度较高的凸出部,所以上述凸出部能够支撑金属镀层的抵接部。因此,当所述抵接部与外接部相互顶抵时,抵接部与外接部皆不易产生变形,而使抵接部与外接部之间能够保有稳定的连接关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用来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改,皆应属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
一绝缘胶芯,插设于所述壳体内;
多个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一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含有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及两个接地端子,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
多个第二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所述宽度方向排列,并且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位于所述壳体内,而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长度不大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长度;以及
一屏蔽件,包含有:
一基材,能够分离地组装于所述壳体;及
一金属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并且接触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以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金属镀层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金属镀层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进行屏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包含有一基部及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隔离部,两个所述隔离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相反两侧,并且部分所述金属镀层镀设于邻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隔离部的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形成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局部分别自两个所述缺口而裸露于所述绝缘胶芯之外、并且各被定义为一外接部;所述基材包含有两个凸出部,并且所述金属镀层包含有两个屏蔽部、分别邻设于两个所述屏蔽部的两个抵接部、及一串接部,并且所述串接部使两个所述屏蔽部与两个所述抵接部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隔离部彼此相向的表面上,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凸出部,并且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缺口,而两个所述抵接部则分别顶抵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外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形成有一插接口,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的一第一埋置段、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朝向所述插接口延伸的一第一接触段、及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朝远离所述插接口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安装段;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遮蔽邻近所述绝缘胶芯的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段的至少25%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安装段在自所述第一埋置段沿垂直所述宽度方向的一长度方向延伸后形成有一转折角,并且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完全遮蔽每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在所述绝缘胶芯及所述转折角之间的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具有埋置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的一第二埋置段、自所述第二埋置段朝向所述插接口延伸的一第二接触段、及自所述第二埋置段朝远离所述插接口方向延伸的一第二安装段;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埋置段与所述第二接触段的长度等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埋置段与所述第一接触段的长度,而每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安装段的长度小于每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一安装段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胶芯包含有一第一胶芯与一第二胶芯,多个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一胶芯,多个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并且所述第一胶芯形成有多个凹凸结构,所述第二胶芯形成有多个配合结构,所述第一胶芯通过多个所述凹凸结构能够分离地插设于多个所述配合结构而固定于所述第二胶芯。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高速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进一步限定为一雷射直接成形屏蔽件,并且所述金属镀层位于所述基材的一凹槽状结构内。
9.一种高速连接器的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连接器的传输模块包括:
一绝缘胶芯;
两个差分信号端子及两个接地端子,固定于所述绝缘胶芯并沿一宽度方向排列,并且两个所述接地端子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及
一屏蔽件,包含有:
一基材;及
一金属镀层,镀设于所述基材并且接触两个所述接地端子,以使两个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金属镀层而电性连接;其中,所述金属镀层位于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以使所述金属镀层能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对两个所述差分信号端子进行屏蔽。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速连接器的传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件进一步限定为一雷射直接成形屏蔽件,并且所述金属镀层位于所述基材的一凹槽状结构内;所述绝缘胶芯形成有两个缺口,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局部分别自两个所述缺口而裸露于所述绝缘胶芯之外、并且各定义为一外接部;所述基材包含有一基部、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隔离部、及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两个凸出部,两个所述隔离部分别位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相反两个外侧,并且两个所述凸出部分别容置于两个所述缺口;所述金属镀层包含有两个屏蔽部、分别邻设于两个所述屏蔽部的两个抵接部、及一串接部,并且所述串接部使两个所述屏蔽部与两个所述抵接部形成电性连接,两个所述屏蔽部分别镀设于邻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隔离部的表面上,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镀设于两个所述凸出部,并且两个所述抵接部分别顶抵于两个所述接地端子的两个所述外接部。
CN201710323419.4A 2017-05-09 2017-05-09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Active CN108879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3419.4A CN10887924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TW107105536A TWI654803B (zh) 2017-05-09 2018-02-14 高速連接器及其傳輸模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3419.4A CN10887924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9240A true CN108879240A (zh) 2018-11-23
CN108879240B CN108879240B (zh) 2024-02-20

Family

ID=64287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3419.4A Active CN108879240B (zh) 2017-05-09 2017-05-09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9240B (zh)
TW (1) TWI65480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7502A (zh) * 2019-10-11 2020-01-17 深圳市方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制成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47071B (zh) * 2019-10-31 2021-11-2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器結構
TWI786940B (zh) * 2021-11-10 2022-12-11 正崴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連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4072B2 (en) * 2001-06-12 2003-04-08 Berg Technologies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lized polymeric housing
TWM308543U (en) * 2006-07-24 2007-03-21 Suyin Corp eSATA connector for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201197012Y (zh) * 2008-04-09 2009-0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997190A (zh) * 2009-08-14 2011-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
CN104737384A (zh) * 2012-10-18 2015-06-24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具备这两者的电连接器
CN105428860A (zh) * 2015-12-22 2016-03-23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CN206947652U (zh) * 2017-05-09 2018-01-30 格棱电子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44072B2 (en) * 2001-06-12 2003-04-08 Berg Technologies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metallized polymeric housing
TWM308543U (en) * 2006-07-24 2007-03-21 Suyin Corp eSATA connector for high frequency and high speed signal transmission and preventing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CN201197012Y (zh) * 2008-04-09 2009-02-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101997190A (zh) * 2009-08-14 2011-03-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
CN104737384A (zh) * 2012-10-18 2015-06-24 山一电机株式会社 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具备这两者的电连接器
CN105428860A (zh) * 2015-12-22 2016-03-23 欧品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率插座连接器
CN206947652U (zh) * 2017-05-09 2018-01-30 格棱电子科技(赣州)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7502A (zh) * 2019-10-11 2020-01-17 深圳市方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制成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02053A (zh) 2019-01-01
TWI654803B (zh) 2019-03-21
CN108879240B (zh) 2024-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173855U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04137350B (zh) 插头接地结构和插座组件
US7651374B2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surface mount electrical connection
US945553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bus
TWI587588B (zh) 插頭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JP6921747B2 (ja) 短縮された信号接点パッドを有するパドルカード
JP2015516660A (ja) 係合部材を有するリブを備えた接地プレートを有する電気コネクタ
TW201315052A (zh) 插頭與插座組件之接地結構
CN108123314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10350334A (zh) 电互连系统
US11165208B2 (en) Electrical contact and connector
WO2014120319A1 (en) Connector with staggered contacts
TWM628001U (zh) 卡緣連接器
CN206947652U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US8287322B2 (en) Interface contac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7027942A (ja) オーバーモールドコネクタサブアセンブリ
CN110504567A (zh) 用于通信系统的电连接器组件
CN108879240A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11435776B (zh) 电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共电位导体
CN106229764B (zh) 具有接地屏蔽件的电连接器
CN207938913U (zh) 高速连接器及其传输模块
CN105098514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9348736B (zh) 正交电连接器组件
CN210866668U (zh) 连接器
EP2538498B1 (en) Connector and signal line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