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5157A -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5157A
CN108875157A CN201810536215.3A CN201810536215A CN108875157A CN 108875157 A CN108875157 A CN 108875157A CN 201810536215 A CN201810536215 A CN 201810536215A CN 108875157 A CN108875157 A CN 1088751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soil
solution
saturated soil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5362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75157B (zh
Inventor
许成顺
崔春义
张石平
梁志孟
孟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5362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51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51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51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751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51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6Power analysis or power optimis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Investigation Of Foundation Soil And Reinforcement Of Foundation Soil By Compacting Or Drainage (AREA)
  • Found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属于桩基力学分析技术领域。其de Boer基于连续介质混合物公理和体积分数概念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利用体积分数的概念,若干的微观性质可以直接通过宏观性质来描述,并且避免了杂交混合物理论中的繁杂公式。de Boer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不仅符合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动力学原理,并且具有许多Biot理论不具备的优点。此外,针对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相土情况,涉及饱和土的很少。由于液相的存在,饱和土和单相土中能量和波的传播和耗散不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层对地震波的过滤和放大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将存在着差异,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Description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尤其涉及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属于桩基力学分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实际工程中,桩基多以桩群的形式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考虑“群桩效应”的影响。而群桩往往用于支承上部结构,因此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构成了富有研究意义的相互作用系统。并且,其所受到的荷载除了常见的直接施加荷载外,某些情况下也将受到地面运动的影响。根据检索可知,关于饱和土-桩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大多是基于Biot饱和土介质模型开展,尽管Biot理论已成功应用于诸多工程领域中,但研究表明其理论模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比如最显著的是其与材料客观性原理以及热动力学第二定律不一致,存在争议。相较而言,de Boer基于连续介质混合物公理和体积分数概念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利用体积分数的概念,若干的微观性质可以直接通过宏观性质来描述,并且避免了杂交混合物理论中的繁杂公式。此外,针对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相土情况,涉及饱和土的很少。由于液相的存在,饱和土和单相土中能量和波的传播和耗散不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层对地震波的过滤和放大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将存在着差异;同时,饱和土地基的刚度和阻尼对桩基和上部结构的承载和变形性态的影响与单相土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对于开展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的研究尚需进一步研究。
基于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尚属首次运用到桩基振动研究领域。在本次检索到的国内外公开发表的专利及非专利文献中,未见有与本项目整体研发内容相同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了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通过该方法实现对于桩基力学分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1.1力学模型与基本假设
一i×j型群桩和一上部结构由刚性承台连接,和桩周饱和土一起构成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系统。此外,桩和饱和土的底部与刚性基岩紧密连接,该基岩以的形式进行竖向运动,且ω为圆频率。饱和土和结构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土和结构材料参数
1.2饱和土运动方程及求解
采用Boer多孔介质理论描述饱和土的动力学行为,则其运动方程为
式中Sv=nfρfg/kf为土体的液固耦合系数;us和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位移向量,符号上方的点表示其对时间t求导数;pf为孔隙流体压力;▽表示梯度算符。
为得到饱和土在所规定边界条件下的定解,方便的做法是基于叠加原理,将所考虑问题的解分解为分别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的解的和。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的解具体为基岩固定,结构运动时土体的解,而运动相互作用对应的解具体为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解,二者将分别在下面步骤1.3和步骤1.4中求得。证明这样的解仍然满足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和总边界条件。1.3惯性力作用下饱和土的位移求解
通过对饱和土位移进行Helmhotz势函数分解得
式中φs,φ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标量势函数;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矢量势函数。
将式(1.4)代入式(1.1)~(1.3)中整理得
考虑所研究问题的轴对称条件,将饱和土位移以分量形式写为
式中us,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径向位移;ws,w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竖向位移;分别为矢量势函数的径向分量。
在柱坐标系下,式(1.8)、(1.9)可展开为
式中表示Laplacian算子。
在谐和振动状态下任一场变量f均满足关系使用上述关系,则式(1.5)、(1.6)、(1.7)、(1.11)、(1.12)可被表示为
引入无量纲变量及参数: 其中ρ=ρsf
将无量纲量代入式(1.13)~(1.17)中可得
其中
对式(1.18)左右两边同时施加算符然后联系式(1.19)、(1.20)后可得
式中
联立式(1.21)、(1.22)后得
式中
对于式(1.24),采用分离变量法令则有
式中
而式(1.27)、(1.28)的解分别为
式中A1,A2,B1,B2为待定系数。
其中
式中c1为待定系数。
由式(1.33)得
式中
而式(1.35)、(1.36)的解分别为
式中A3,A4,B3,B4为待定系数。则
将式(1.34)代入式(1.31)中可得
由式(1.20)可得
其中
式中c2为待定系数。
并由式(1.44)可得
式中
而式(1.46)、(1.47)的解分别为
式中A5,A6,B5,B6为待定系数。则
将式(1.45)代入式(1.42)中可得
则有
由式(1.26)可得
式中
式(1.53)、(1.54)的解分别为
式中A7,A8,B7,B8为待定系数。
由式(1.25)得
由式(1.10)得
由式(1.23)可得
式中
在轴对称条件下,应力、位移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此时饱和土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径向无穷远处,位移、应力衰减为零,即
饱和土层表面自由,即
在基岩位置处饱和土竖向位移为零,即
在桩土接触面处饱和土径向位移为零,即
由边界条件式(1.68)可得
A2=A4=A6=A8=0 (1.72)
由边界条件式(1.70)可得
B2=B4=B6=B7=0 (1.73)
由边界条件式(1.69)可得
则有
β3=β5=bn,A3=A5,B3=B5 (1.75)
由边界条件式(1.71)可得
E1nbnK1(bn)+E2nc1β1nK11n)+E3nbnK17n)=0 (1.76)
式中E1n=A3B3,E2n=A1B1,E3n=A7B8,β1n=β1,β7n=β7
则由式(1.76)、(1.77)可求得
E1n=C1nE3n (1.78)
E2n=C2nE3n (1.79)
式中
则土骨架位移可表示为级数形式
1.4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位移求解
对于下卧基岩的饱和土自由场,当基岩以的形式做竖向谐和运动时,饱和土自由场可视为平面应变情况,即有 则此时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可简化为
此刻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该土层底部
在该土层顶部
根据上述边界条件设的表达式为
式中an为待定系数。
由式(1.84)得
将式(1.88)代入式(1.85)中得
则有
将式(1.87)、(1.90)代入式(1.82)、(1.83)中联立可得
式中
考虑三角函数系列sin(bnz)的正交性质有
采用式(1.92)的性质对式(1.91)进行正交化运算后可得
至此,两种状态下的饱和土位移均已求得,取二者之和便可得最终状态下的饱和土骨架位移为
式(1.95)可被重写为
式中
联立式(1.94)、(1.95)、(1.65)可得
式中1.5群桩运动方程及求解
考虑一“i×j”型群桩,任意一根桩将会受到其它桩的影响。根据Nogami的建议,在土-群桩系统中,任意一点处土体的响应近似等于由每一单桩单独引起的相同位置处土体响应的和。由此采用相同的假设,则对于第“i”号桩,其桩周土竖向位移及剪切应力表示为
式中Sij为桩i和桩j的间距,且j≠i。n0为桩基数量。
式中
将桩视为Rayleigh-Love杆,建立桩i的振动方程为
以及桩轴力为
将式(1.100)、(1.101)进行无量纲化为
式中且Real(λ)>0。
式中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02)的齐次方程的解为
设式(1.102)的特解为
将式(1.105)代入式(1.102)中得
则式(1.102)的解为
在桩土接触面处,位移保持连续,则由式(1.98)、(1.107)得
考虑到函数系的正交性,对式(1.108)进行正交化得
式中
将式(1.109)代入式(1.107)中整理得
由于桩顶为刚性承台连接,则桩“i”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桩底
在桩顶
式中为承台无量纲竖向位移。
则将式(1.110)代入式(1.111)、(1.112)中得
式中
则桩“i”顶的轴力为
式中
1.6上部结构运动方程及求解
将上部结构视为Rayleigh-Love杆处理,其与桩群之间由刚性承台连接,则上部结构的振动方程被建立为
以及轴力为
将式(1.115)、(1.116)无量纲化为
式中 且Real(λb)>0。
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17)的解为
上部结构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结构顶
式中表示结构顶部受到的无量纲荷载幅值。
在结构底
将式(1.119)代入式(1.120)、(1.121)中可得
则结构底部的轴力可表示为
式中
建立刚性承台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为承台的无量纲质量。
联立式(1.114)、(1.124)、(1.125)得
由式(1.119)可得上部结构顶端的位移为
至此,前述所有的解均已确定。而为有效揭示基岩运动对所考虑系统的影响,可定义承台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以及上部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进一步的,基于所获得的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探讨相关桩土参数对该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基于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de Boer基于连续介质混合物公理和体积分数概念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利用体积分数的概念,若干的微观性质可以直接通过宏观性质来描述,并且避免了杂交混合物理论中的繁杂公式。de Boer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不仅符合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动力学原理,并且具有许多Biot理论不具备的优点。此外,针对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相土情况,涉及饱和土的很少。由于液相的存在,饱和土和单相土中能量和波的传播和耗散不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层对地震波的过滤和放大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将存在着差异;同时,饱和土地基的刚度和阻尼对桩基和上部结构的承载和变形性态的影响与单相土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开展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的研究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计算模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力学模型与基本假设
计算模型如图1所示柱坐标系统,一i×j型群桩和一上部结构由刚性承台连接,和桩周饱和土一起构成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系统。此外,桩和饱和土的底部与刚性基岩紧密连接,该基岩以的形式进行竖向运动(且ω为圆频率)。饱和土和结构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土和结构材料参数
1.2饱和土运动方程及求解
采用Boer多孔介质理论描述饱和土的动力学行为,则其运动方程为
式中Sv=nfρfg/kf为土体的液固耦合系数;us和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位移向量,符号上方的点表示其对时间t求导数;pf为孔隙流体压力;▽表示梯度算符。
为得到图1所示饱和土在所规定边界条件下的定解,方便的做法是基于叠加原理,将所考虑问题的解分解为分别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的解的和。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的解具体为基岩固定,结构运动时土体的解,而运动相互作用对应的解具体为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解,二者将分别在下面节1.3和1.4中求得。可以证明这样的解仍然满足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和总边界条件。
1.3惯性力作用下饱和土的位移求解
通过对饱和土位移进行Helmhotz势函数分解可得
式中φs,φ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标量势函数;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矢量势函数。
将式(1.4)代入式(1.1)~(1.3)中整理可得
考虑所研究问题的轴对称条件,将饱和土位移以分量形式写为
式中us,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径向位移;ws,w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竖向位移;分别为矢量势函数的径向分量。
在柱坐标系下,式(1.8)、(1.9)可展开为
式中表示Laplacian算子。
在谐和振动状态下任一场变量f均满足关系使用上述关系,则式(1.5)、(1.6)、(1.7)、(1.11)、(1.12)可被表示为
引入无量纲变量及参数:
其中ρ=ρsf
将上述无量纲量代入式(1.13)~(1.17)中可得
其中
对式(1.18)左右两边同时施加算符然后联系式(1.19)、(1.20)后可得
式中
联立式(1.21)、(1.22)后可得
式中
对于式(1.24),采用分离变量法令则有
式中
而式(1.27)、(1.28)的解分别为
式中A1,A2,B1,B2为待定系数。
其中
式中c1为待定系数。
由式(1.33)可得
式中
而式(1.35)、(1.36)的解分别为
式中A3,A4,B3,B4为待定系数。则
将式(1.34)代入式(1.31)中可得
由式(1.20)可得
其中
式中c2为待定系数。
并由式(1.44)可得
式中
而式(1.46)、(1.47)的解分别为
式中A5,A6,B5,B6为待定系数。则
将式(1.45)代入式(1.42)中可得
则有
由式(1.26)可得
式中
式(1.53)、(1.54)的解分别为
式中A7,A8,B7,B8为待定系数。则
由式(1.25)可得
由式(1.10)可得
由式(1.23)可得
式中
在轴对称条件下,应力、位移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此时饱和土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径向无穷远处,位移、应力衰减为零,即
饱和土层表面自由,即
在基岩位置处饱和土竖向位移为零,即
在桩土接触面处饱和土径向位移为零,即
由边界条件式(1.68)可得
A2=A4=A6=A8=0 (1.72)
由边界条件式(1.70)可得
B2=B4=B6=B7=0 (1.73)
由边界条件式(1.69)可得
则有
β3=β5=bn,A3=A5,B3=B5 (1.75)
由边界条件式(1.71)可得
E1nbnK1(bn)+E2nc1β1nK11n)+E3nbnK17n)=0 (1.76)
式中E1n=A3B3,E2n=A1B1,E3n=A7B8,β1n=β1,β7n=β7
则由式(1.76)、(1.77)可求得
E1n=C1nE3n (1.78)
E2n=C2nE3n (1.79)
式中
则土骨架位移可表示为级数形式
1.4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位移求解
对于下卧基岩的饱和土自由场,当基岩以的形式做竖向谐和运动时,饱和土自由场可视为平面应变情况,即有 则此时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可简化为
此刻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该土层底部
在该土层顶部
根据上述边界条件可设的表达式为
式中an为待定系数。
由式(1.84)可得
将式(1.88)代入式(1.85)中可得
则有
将式(1.87)、(1.90)代入式(1.82)、(1.83)中联立可得
式中
考虑三角函数系列的正交性质有
采用式(1.92)的性质对式(1.91)进行正交化运算后可得
至此,前述两种状态下的饱和土位移均已求得,取二者之和便可得最终状态下的饱和土骨架位移为
式(1.95)可被重写为
式中
联立式(1.94)、(1.95)、(1.65)可得
式中
1.5群桩运动方程及求解
考虑一“i×j”型群桩,任意一根桩将会受到其它桩的影响。根据Nogami的建议,在土-群桩系统中,任意一点处土体的响应近似等于由每一单桩单独引起的相同位置处土体响应的和。由此采用相同的假设,则对于第“i”号桩,其桩周土竖向位移及剪切应力可表示为
式中Sij为桩i和桩j的间距,且j≠i。n0为桩基数量。
式中
将桩视为Rayleigh-Love杆,建立桩i的振动方程为
以及桩轴力为
将式(1.100)、(1.101)进行无量纲化为
式中且Real(λ)>0。
式中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02)的齐次方程的解为
设式(1.102)的特解为
将式(1.105)代入式(1.102)中可得
则式(1.102)的解为
在桩土接触面处,位移保持连续,则由式(1.98)、(1.107)可得
考虑到函数系的正交性,对式(1.108)进行正交化可得
式中
将式(1.109)代入式(1.107)中整理可得
由于桩顶为刚性承台连接,则桩“i”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桩底
在桩顶
式中为承台无量纲竖向位移。
则将式(1.110)代入式(1.111)、(1.112)中可得
式中
则桩“i”顶的轴力为
式中
1.6上部结构运动方程及求解
将上部结构视为Rayleigh-Love杆处理,其与桩群之间由刚性承台连接,则上部结构的振动方程可被建立为
以及轴力为
将式(1.115)、(1.116)无量纲化为
式中 且Real(λb)>0。
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17)的解为
上部结构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结构顶
式中表示结构顶部受到的无量纲荷载幅值。
在结构底
将式(1.119)代入式(1.120)、(1.121)中可得
则结构底部的轴力可表示为
式中
建立刚性承台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为承台的无量纲质量。
联立式(1.114)、(1.124)、(1.125)可得
由式(1.119)可得上部结构顶端的位移为
至此,前述所有的解均已确定。而为有效揭示基岩运动对所考虑系统的影响,可定义承台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以及上部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进一步的,基于所获得的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探讨相关桩土参数对该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基于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de Boer基于连续介质混合物公理和体积分数概念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利用体积分数的概念,若干的微观性质可以直接通过宏观性质来描述,并且避免了杂交混合物理论中的繁杂公式。de Boer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不仅符合连续介质力学和热动力学原理,并且具有许多Biot理论不具备的优点。此外,针对桩-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研究局限于单相土情况,涉及饱和土的很少。由于液相的存在,饱和土和单相土中能量和波的传播和耗散不同,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土层对地震波的过滤和放大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将存在着差异;同时,饱和土地基的刚度和阻尼对桩基和上部结构的承载和变形性态的影响与单相土的情况也不一样。所以,开展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的研究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Claims (1)

1.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实现步骤如下,
1.1力学模型与基本假设
一i×j型群桩和一上部结构由刚性承台连接,和桩周饱和土一起构成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系统;此外,桩和饱和土的底部与刚性基岩紧密连接,该基岩以的形式进行竖向运动,且ω为圆频率;饱和土和结构的材料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土和结构材料参数
1.2饱和土运动方程及求解
采用Boer多孔介质理论描述饱和土的动力学行为,则其运动方程为
式中Sv=nfρfg/kf为土体的液固耦合系数;us和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位移向量,符号上方的点表示其对时间t求导数;pf为孔隙流体压力;▽表示梯度算符;
为得到饱和土在所规定边界条件下的定解,方便的做法是基于叠加原理,将所考虑问题的解分解为分别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和运动相互作用的解的和;对应于惯性相互作用的解具体为基岩固定,结构运动时土体的解,而运动相互作用对应的解具体为在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解,二者将分别在下面步骤1.3和步骤1.4中求得;证明这样的解仍然满足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和总边界条件;
1.3惯性力作用下饱和土的位移求解
通过对饱和土位移进行Helmhotz势函数分解得
式中φs,φ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标量势函数;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矢量势函数;
将式(1.4)代入式(1.1)~(1.3)中整理得
考虑所研究问题的轴对称条件,将饱和土位移以分量形式写为
式中us,u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径向位移;ws,wf分别表示土骨架和孔隙流体的竖向位移;分别为矢量势函数的径向分量;
在柱坐标系下,式(1.8)、(1.9)可展开为
式中表示Laplacian算子;
在谐和振动状态下任一场变量f均满足关系使用上述关系,则式(1.5)、(1.6)、(1.7)、(1.11)、(1.12)可被表示为
引入无量纲变量及参数: 其中ρ=ρsf
将无量纲量代入式(1.13)~(1.17)中可得
其中
对式(1.18)左右两边同时施加算符然后联系式(1.19)、(1.20)后可得
式中
联立式(1.21)、(1.22)后得
式中
对于式(1.24),采用分离变量法令则有
式中
而式(1.27)、(1.28)的解分别为
式中A1,A2,B1,B2为待定系数;
其中
式中c1为待定系数;
由式(1.33)得
式中
而式(1.35)、(1.36)的解分别为
式中A3,A4,B3,B4为待定系数;
将式(1.34)代入式(1.31)中可得
由式(1.20)可得
其中
式中c2为待定系数;
并由式(1.44)可得
式中
而式(1.46)、(1.47)的解分别为
式中A5,A6,B5,B6为待定系数;
将式(1.45)代入式(1.42)中可得
则有
由式(1.26)可得
式中
式(1.53)、(1.54)的解分别为
式中A7,A8,B7,B8为待定系数;
由式(1.25)得
由式(1.10)得
由式(1.23)可得
式中
在轴对称条件下,应力、位移之间的关系表示为
此时饱和土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径向无穷远处,位移、应力衰减为零,即
饱和土层表面自由,即
在基岩位置处饱和土竖向位移为零,即
在桩土接触面处饱和土径向位移为零,即
由边界条件式(1.68)可得
A2=A4=A6=A8=0 (1.72)
由边界条件式(1.70)可得
B2=B4=B6=B7=0 (1.73)
由边界条件式(1.69)可得
则有
β3=β5=bn,A3=A5,B3=B5 (1.75)
由边界条件式(1.71)可得
E1nbnK1(bn)+E2nc1β1nK11n)+E3nbnK17n)=0 (1.76)
式中E1n=A3B3,E2n=A1B1,E3n=A7B8,β1n=β1,β7n=β7
则由式(1.76)、(1.77)可求得
E1n=C1nE3n (1.78)
E2n=C2nE3n (1.79)
式中
则土骨架位移可表示为级数形式
1.4基岩竖向运动作用下饱和土自由场的位移求解
对于下卧基岩的饱和土自由场,当基岩以的形式做竖向谐和运动时,饱和土自由场可视为平面应变情况,即有 则此时饱和土的运动方程可简化为
此刻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该土层底部
在该土层顶部
根据上述边界条件设的表达式为
式中an为待定系数;
由式(1.84)得
将式(1.88)代入式(1.85)中得
则有
将式(1.87)、(1.90)代入式(1.82)、(1.83)中联立可得
式中
考虑三角函数系列的正交性质有
采用式(1.92)的性质对式(1.91)进行正交化运算后可得
至此,两种状态下的饱和土位移均已求得,取二者之和便可得最终状态下的饱和土骨架位移为
式(1.95)可被重写为
式中
联立式(1.94)、(1.95)、(1.65)可得
式中
1.5群桩运动方程及求解
考虑一“i×j”型群桩,任意一根桩将会受到其它桩的影响;根据Nogami的建议,在土-群桩系统中,任意一点处土体的响应近似等于由每一单桩单独引起的相同位置处土体响应的和;由此采用相同的假设,则对于第“i”号桩,其桩周土竖向位移及剪切应力表示为
式中Sij为桩i和桩j的间距,且j≠i;n0为桩基数量;
式中j≠i;
将桩视为Rayleigh-Love杆,建立桩i的振动方程为
以及桩轴力为
将式(1.100)、(1.101)进行无量纲化为
式中且Real(λ)>0;
式中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02)的齐次方程的解为
设式(1.102)的特解为
将式(1.105)代入式(1.102)中得
则式(1.102)的解为
在桩土接触面处,位移保持连续,则由式(1.98)、(1.107)得
考虑到函数系的正交性,对式(1.108)进行正交化得
式中
将式(1.109)代入式(1.107)中整理得
由于桩顶为刚性承台连接,则桩“i”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桩底
在桩顶
式中为承台无量纲竖向位移;
则将式(1.110)代入式(1.111)、(1.112)中得
式中
则桩“i”顶的轴力为
式中
1.6上部结构运动方程及求解
将上部结构视为Rayleigh-Love杆处理,其与桩群之间由刚性承台连接,则上部结构的振动方程被建立为
以及轴力为
将式(1.115)、(1.116)无量纲化为
式中 且Real(λb)>0;
时间项eiωt此处已被省略;
式(1.117)的解为
上部结构满足如下无量纲边界条件:
在结构顶
式中表示结构顶部受到的无量纲荷载幅值;
在结构底
将式(1.119)代入式(1.120)、(1.121)中可得
则结构底部的轴力可表示为
式中
建立刚性承台的平衡方程为
式中为承台的无量纲质量;
联立式(1.114)、(1.124)、(1.125)得
由式(1.119)可得上部结构顶端的位移为
至此,前述所有的解均已确定;而为有效揭示基岩运动对所考虑系统的影响,可定义承台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以及上部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为
基于所获得的结构位移地震放大系数,探讨相关桩土参数对该系统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
CN201810536215.3A 2018-05-30 2018-05-30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Active CN1088751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6215.3A CN108875157B (zh) 2018-05-30 2018-05-30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536215.3A CN108875157B (zh) 2018-05-30 2018-05-30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5157A true CN108875157A (zh) 2018-11-23
CN108875157B CN108875157B (zh) 2022-04-22

Family

ID=643355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536215.3A Active CN108875157B (zh) 2018-05-30 2018-05-30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51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9215A (zh) * 2020-09-24 2020-12-29 长沙理工大学 埋置锚板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确定方法
CN112199905A (zh) * 2020-09-30 2021-01-0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饱和土中二维嵌岩桩轴对称动力响应的确定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6564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北京工业大学 考虑竖向波动效应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纵向振动分析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06564A (zh) * 2017-10-13 2017-12-22 北京工业大学 考虑竖向波动效应径向非均质土中桩纵向振动分析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春义等: "Vertical vibration of a floating pile in a saturated viscoelastic soil layer overlaying bedrock",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
张石平等: "基于Boer多孔介质模型的饱和黏弹性地基中端承桩竖向动力阻抗研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张石平等: "基于Boer多孔介质理论的饱和半空间上刚性圆板基础竖向振动特性研究", 《工程力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49215A (zh) * 2020-09-24 2020-12-29 长沙理工大学 埋置锚板荷载作用下饱和土层中孔隙水压力的确定方法
CN112199905A (zh) * 2020-09-30 2021-01-08 长沙理工大学 一种饱和土中二维嵌岩桩轴对称动力响应的确定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5157B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Prevost Wave propagation in fluid-saturated porous media: an efficient finite element procedure
Haroun et al. Seismic design of liquid storage tanks
Vaish et al. Earthquake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ructure-foundation systems
CN108875157A (zh) 饱和土-群桩-上部结构体系的动力响应分析方法
CN109446637B (zh) 一种基于层状饱和虚土桩的浮承桩纵向振动分析方法
Yuan et al. Stabilized smoothed particle finite element method for coupled large deformation problems in geotechnics
Cho et al. Continuum modelling of jointed porous rock
Kong et al.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eismic soil-pile interaction in liquefying ground
Liu et al. Vertical dynamic response of pipe pile embedded in unsaturated soil based on fractional‐order standard linear solid model and Rayleigh‐Love rod model
Von Estorff Coupling of BEM and FEM in the time domain: some remarks on its applicability and efficiency
CN109056847A (zh) 一种下卧基岩地基中大直径摩擦桩的竖向振动分析方法
CN104834830A (zh) 液化场地斜直交替群桩-土-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CN109372035B (zh) 一种基于饱和虚土桩的浮承桩纵向振动分析方法
Schümann Modeling of soils as multiphase-materials with Abaqus
Al-Wakel et al. Dynamic analysis of foundations on saturated clay using an energy absorbing layer
Zhou et al. Hybrid and enhanced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or problems of soil consolidation
Selvadurai et al. Consolidation settlements of interacting structural foundations
Yogeshwaran Numerical Study to Evaluate Soil Strength due to Seismic Loading
Taslimian et al. Modeling saturated porous media with elasto-plastic behavior and non-Darcy flow law considering different permeability coefficients
Shafee¹ et al. A node-based smoothed point interpolation method for coupled hyd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geomechanical problems
Ribeiro et al. Mixed FEM-BEM formulations applied to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Srivastava et al. Influence on Seismic Response Owing to the Variation in Size and Spacing of Building in a Building Cluster
Dungar et al.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gravity platforms
Schrefler et al. Dynamics of partially saturated soils
Lu et al.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nonlinear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 on parallel comput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