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70704A -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70704A
CN108870704A CN201811063374.2A CN201811063374A CN108870704A CN 108870704 A CN108870704 A CN 108870704A CN 201811063374 A CN201811063374 A CN 201811063374A CN 108870704 A CN108870704 A CN 108870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intake
blower fan
air
spiral case
fan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6337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孟宪运
王小波
甄伟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1106337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70704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70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707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2Ducting arrangements
    • F24F13/06Outlets for directing or distributing air into rooms or spaces, e.g. ceiling air diffus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该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离心风机组件;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由两个侧板连接;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双进风离心风轮以及电机组件;蜗壳包括出风口、朝向前板的前吸风口以及朝向后板的后吸风口;双进风离心风轮设置在蜗壳内,电机组件与双进风离心风轮连接;其中,前板包括至少两个前进风口,前进风口与前吸风口连通;两个侧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后进风口或者后板包括至少两个后进风口;后进风口与后吸风口连通。该空调器包括上述双向进风风机系统。本发明的风机系统及空调器具有进风量和出风量大等优点。

Description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器所用的风机大多数为单向进风,风机效率较低,进风量和出风量都略显不足,导致制冷、制热效果不佳,且单向进风风机还存在噪声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风机效率、降低风机噪声、增加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强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提高空调器换热效率、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噪声低、进风量和出风量高、制冷或制热效果好、换热效率高、制热或制热速度快的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离心风机组件;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前板和后板由两个侧板连接;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双进风离心风轮以及电机组件;蜗壳包括出风口、朝向前板的前吸风口以及朝向后板的后吸风口;双进风离心风轮设置在蜗壳内,电机组件与双进风离心风轮连接;其中,前板包括至少两个前进风口,前进风口与前吸风口连通;两个侧板分别包括至少一个后进风口或者后板包括至少两个后进风口;后进风口与后吸风口连通。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的离心风机组件包括前吸风口和后吸风口,壳体上设计有至少4个进风口,包括至少两个前进风口和至少两个后进风口,分别与前吸风口和后吸风口连通,从而实现双向进风,增加进风量和出风量,同时前后进风使得风机系统进风时受力更加均匀。相比于现有的单向进风风机,本发明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具有风机效率高、风机噪声低等优点。本发明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应用于空调器时,能够增加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增强制热、制冷效果,有利于实现快速制冷、快速制热。其中,后进风口可以设置在侧板上或设置在后板上,优选设置在侧板上。后板位置较小,可能会限制后进风口尺寸,影响进风量。侧板位置相对较大,进风口尺寸也可以设置得比较大,有利于增加进风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前板的两侧;后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两个侧板的靠近后板的位置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优选具有4个进风口,4个进风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大进风量。4个进风口分布于前后位置的两侧,两个前进风口向蜗壳前方的前吸风口进风,两个后进风口向蜗壳后方的后吸风口进风,从而实现双向进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后进风口包括设置在侧板上的百叶窗、固定在百叶窗的朝向壳体内的一侧的过滤网支架以及安装在过滤网支架内的过滤网。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后进风口优选设置有过滤网,过滤网优选通过过滤网支架固定在百叶窗后面,不暴露于壳体外,过滤空气中杂质的同时保证美观。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后进风口还包括设置在百叶窗一端的导入孔,过滤网支架包括设置在百叶窗两侧的导槽,过滤网包括把手以及与把手连接且可穿过导入孔的过滤带,过滤带包括与导槽配合的边缘。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的两个过滤网优选分别从左右侧板百叶窗上方的导入孔插入进行安装,导入孔可以是方形孔或其他合适形状的孔。把手的设置便于过滤网的拆装。过滤网支架中的导槽用于过滤带的支撑和导向,过滤网从侧板外插入时,通导槽支撑滑动,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导槽为U形槽,所述边缘也呈U形;导槽无缝隙地固定在侧板上。
由上述方案可见,导槽优选呈U形,与过滤带的边缘配合,便于滑动。过滤网支架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无缝隙地固定在侧板上,保证导槽与侧板之间密封,从而使由后进风口进入的风都通过过滤网的过滤。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把手包括与导入孔配合的扣入部、设置在扣入部一侧的突出部以及开口设置在突出部上的着力槽;扣入部与过滤带连接;扣入部包括凸块,突出部包括凸边,凸块与凸边形成凹陷与导向孔卡合。
由上述方案可见,把手的扣入部扣入侧板的导入孔中,与导入孔配合。突出部不进入导入孔,位于侧板的外侧。导向孔的孔边卡在凸块与凸边之间,防止过滤网脱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后进风口包括设置在侧板上的安装孔、卡合在安装孔中的过滤网支架以及安装在过滤网支架上的过滤网。
由上述方案可见,可以在侧板上开设安装孔,在安装孔内直接安装过滤网和过滤网支架,其中过滤网和过滤网支架为注塑件,可以从侧板外通过卡扣直接安装在侧板上。这种方式取消了百叶窗结构,结构相对简单,同样可以起到进风、过滤和密封的作用,但可能对整机外观有影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蜗壳包括蜗壳主体以及蜗壳盖板,蜗壳主体包括端板以及与端板周边连接的围板,蜗壳盖板与围板固定连接;前吸风口设置在蜗壳盖板上,后吸风口设置在端板上;围板设有缺口,形成出风口。
由上述方案可见,蜗壳可以由两个部分组成,蜗壳盖板与蜗壳主体可以通过螺钉等进行固定,拆装方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蜗壳盖板包括与围板止口配合的凸筋。
由上述方案可见,蜗壳盖板四周有凸筋结构,与蜗壳主体的围板通过止口的方式配合定位,从而便于安装和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蜗壳盖板包括与两个侧板连接的紧固机构。
由上述方案可见,蜗壳盖板左右两侧可以设有紧固机构,例如螺钉柱,与左右两侧板固定,防止左右两侧板向两侧歪斜,而不需要蜗壳压板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蜗壳包括靠近后板的端板以及设置在端板上的支脚,支脚相对于端板向后板凸起并与后板连接;端板包括设置在出风口处的沉台,沉台相对于端板向后板凸起并与后板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蜗壳可以通过支脚和沉台支撑在后板上,蜗壳端板与后板之间存在空隙,便于从后方进风。支脚优选设置在蜗壳的底部。支脚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支脚可以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后板上。沉台也可以通过两个螺钉固定在后板上,也可以通过其他紧固装置固定在后板上。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支脚与沉台分别包括凹槽,后板包括固定块;凹槽与固定块配合并固定连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蜗壳与后板固定位置可以设置凹槽,凹槽可以呈方形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后板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凹槽配合,可以起到定位作用,再通过螺钉等将凹槽和固定块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吸风口呈圆形且由蜗壳外向蜗壳内直径沿弧形减小,或者前吸风口上设有导流圈;后吸风口呈圆形且由蜗壳外向蜗壳内直径沿弧形减小,或者后吸风口上设有导流圈。
由上述方案可见,前吸风口和后吸风口优选具有上述形状或设置导流圈,从而起到导流的作用,进一步降低风机噪声。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双进风离心风轮包括叶片和隔板,隔板将双进风离心风轮隔离成叶片对称的两个部分。
由上述方案可见,双进风离心风轮优选被分隔成两层对称结构,两层之间为封闭隔断状态,转动时双进风离心风轮两侧分别进出风,可以做到互不干扰,更好地实现双向进风。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板包括主面板以及设置在主面板两侧的进风板,前进风口设置在进风板上,进风板与侧板对接。
由上述方案可见,前板优选具有凹形的结构,主面板与前吸风口之间具有空隙,便于主面板两侧进风板上的前进风口所进的风进入前吸风口。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出风口与前板、后板以及两个侧板封闭连接。
由上可见,出风口优选与四周的壳体封闭连接,防止吹出的风回流。
为实现上述的第二目的,本发明提供了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前述任一个技术方案中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
由上述方案可见,本发明提供的空调器具有上述风机系统,风机效率高,风机噪声低,进风量和出风量增加,空调器制冷或制热效果好,空调器换热效率高,能够实现快速制冷或制热的。本发明的空调器可以是立式方形空调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的正面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截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侧板安装过滤网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侧板安装过滤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截面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圈出部分C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过滤网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0中圈出部分D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1中圈出部分E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蜗壳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蜗壳主体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蜗壳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蜗壳盖板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双进风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双进风离心风轮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空调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空调器实施例在另一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
本发明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应用于空调器,尤其适用于立式方形空调器。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包括壳体以及离心风机组件。壳体由前板100、后板200以及两个侧板300围成,前板100和后板200相对设置,两个侧板300分别从两侧连接前板100和后板200。
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400、双进风离心风轮500以及电机组件600。蜗壳400设置在壳体内,双进风离心风轮500设置在蜗壳400内,电机组件600固定在后板200上,且与双进风离心风轮500同轴连接。
蜗壳400包括开口朝上的出风口410、朝向前板100的前吸风口420以及朝向后板200的后吸风口430。出风口410与空调器的其他机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出风口410与周围的壳体封闭连接,防止吹出的风回流。
前板100上设置有两个前进风口110,前进风口110与前吸风口420连通。两个前进风口110分别设置在前板100的两侧。前板100还包括主面板120以及设置在主面板120两侧的向后板200弯折的进风板130,前进风口110设置在进风板130上,进风板130与侧板300对接。即前板100形成凹形结构,有利于在前进风口110与前吸风口420之间形成间隙,便于从前方进风。相对于前进风口110设置在主面板120上,将前进风口110设置在两侧尺寸所受到的限制较小,且不影响整机正面的外观。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前进风口110的数量可以多于2个,前进风口110还可以设置在前板100的其他合适位置上。
两个侧板300在靠近后板200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后进风口310,后进风口310与后吸风口430连通。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后进风口310的数量可以多于2个,后进风口310还可以设置在后板200的合适位置上。
如图5至图9所示,后进风口310包括百叶窗320、过滤网支架330以及过滤网340。其中百叶窗320设置在侧板300上,过滤网支架330通过焊接固定在百叶窗320内侧,过滤网340可拆卸地安装在过滤网支架330内。由于过滤网340位于百叶窗320后面,不暴露于壳体外,有利于保证空调器美观。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可以直接在侧板300上设置安装孔,将过滤网支架330以及过滤网340的注塑件直接卡合在安装孔内。
在本实施例中,百叶窗320上端还设有方形的导入孔321,过滤网340通过导入孔321插入壳体内。过滤网支架330包括设置在百叶窗320两侧的导槽331,导槽331为U形槽。过滤网340包括把手341以及与把手341连接的过滤带342。过滤带342的边缘呈U形,与导槽331配合,过滤带342可在导槽331内滑动,导槽331对过滤带342起到导向、定位作用。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导入孔321还可以设置为其他合适的形状,导槽331与过滤带342的边缘还可以通过其他形状配合。
如图10至图13所示,把手341包括扣入部343和突出部344,扣入部343与过滤带342连接,扣入部343伸入导入孔321内。突出部344相对于导入孔321向壳体外侧凸起,且突出部344具有可覆盖在导入孔321周围的凸边345,凸边345与扣入部343上的凸块346配合,中间形成凹陷,用于卡住导入孔321周边,防止过滤网340移动或脱离。导槽331无缝隙地固定在侧板300上,以保证百叶窗320与过滤网340之间密封,使得通过百叶窗320的风都经过过滤网340过滤。把手341上还设有着力槽347,便于手持过滤网340进行安装拆卸。着力槽347可以贯穿把手341,再通过过滤网支架330的挡块332将着力槽347封闭。
如图1以及图14至图17所示,蜗壳400包括蜗壳主体440以及蜗壳盖板450,蜗壳主体440包括端板441以及围板442,围板442围绕端板441周边设置。前吸风口420设置在蜗壳盖板450上,后吸风口430设置在端板441上。围板442设有缺口,形成出风口410。蜗壳盖板450与围板44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蜗壳盖板450周围设有凸筋451,凸筋451与围板442止口配合,起到定位作用。
蜗壳盖板450还包括与两个侧板300连接的紧固机构452,防止侧板300向两侧倾斜。本实施例中,紧固机构452可以是螺钉柱。
端板441底端设有2个支脚443,支脚443相对于端板441向后板200凸起并与后板200通过螺钉连接。端板441在出风口处设置有沉台444,沉台444相对于端板441向后板200凸起并与后板200通过螺钉连接。通过支脚443和沉台444的支撑,端板441与后板200之间存在空隙,便于从后方进风。支脚443和沉台444在螺钉连接处设有凹槽445,凹槽445与焊接在后板200上的固定块配合,起到定位作用,便于蜗壳主体440与后板200固定连接。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支脚443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沉台444上螺钉的数量和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如图1至图3所示,前吸风口420上还设有导流圈460。如图14至15所示,后吸风口430呈圆形,且后吸风口430由蜗壳外向蜗壳内直径呈弧形逐渐减小。在本发明的其他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实施例中,前吸风口420和后吸风口430还可以具有其他合适的导流结构。
如图18至图19所示,双进风离心风轮500包括叶片510和隔板520,隔板520将双进风离心风轮500隔离成叶片510对称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之间为封闭隔断状态,进出风互不干扰。
本实施例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工作时,通过2个前进风口110和2个后进风口310分别从前后进风,再经前吸风口420和后吸风口430将风吸入蜗壳内,从而实现4个进风口双向进风,有效地增加了风机的进风量和出风量,提高了风机的效率、降低了风机的噪声。该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应用于空调器时,能够增加空调器的换热效率,增强制热、制冷效果,有利于实现快速制冷、快速制热。
本实施例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可以通过以下顺序进行安装:固定后板200,在左右侧板300上安装好过滤网340并固定左右侧板300,在后板200上安装电机组件600,安装双进风离心风轮500和蜗壳主体440,再安装蜗壳盖板450和导流圈460,最后安装前板100。
空调器实施例
如图20至图21所示,本实施例的空调器为立式方形空调器,其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双向进风风机系统构成空调器下部,空调器上部还包括出风面板等组件。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包括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离心风机组件;所述壳体包括相对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和所述后板通过两个侧板连接;所述离心风机组件包括蜗壳、双进风离心风轮以及电机组件;所述蜗壳包括出风口、朝向所述前板的前吸风口以及朝向所述后板的后吸风口;所述双进风离心风轮设置在所述蜗壳内,所述电机组件与所述双进风离心风轮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包括至少两个前进风口,所述前进风口与所述前吸风口连通;
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后进风口或者所述后板包括至少两个后进风口;所述后进风口与所述后吸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前进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前板的两侧;
所述后进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后进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板的靠近所述后板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百叶窗、固定在所述百叶窗的朝向所述壳体内的一侧的过滤网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网支架内的过滤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进风口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百叶窗一端的导入孔,所述过滤网支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百叶窗两侧的导槽,所述过滤网包括把手以及与所述把手连接且可穿过所述导入孔的过滤带,所述过滤带包括与所述导槽配合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槽为U形槽,所述边缘呈U形;
所述导槽无缝隙地固定在所述侧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包括与所述导入孔配合的扣入部、设置在所述扣入部一侧的突出部以及开口设置在所述突出部上的着力槽;
所述扣入部与所述过滤带连接;
所述扣入部包括凸块,所述突出部包括凸边,所述凸块与所述凸边形成凹陷与所述导向孔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进风口包括设置在所述侧板上的安装孔、卡合在所述安装孔中的过滤网支架以及安装在所述过滤网支架上的过滤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蜗壳主体以及蜗壳盖板,所述蜗壳主体包括端板以及与所述端板周边连接的围板,所述蜗壳盖板与所述围板固定连接;
所述前吸风口设置在所述蜗壳盖板上,所述后吸风口设置在所述端板上;
所述围板设有缺口,形成所述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盖板包括与所述围板止口配合的凸筋。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盖板包括与两个所述侧板连接的紧固机构。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蜗壳包括靠近所述后板的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端板上的支脚,所述支脚相对于所述端板向所述后板凸起并与所述后板连接;
所述端板包括设置在所述出风口处的沉台,所述沉台相对于所述端板向所述后板凸起并与所述后板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脚与所述沉台分别包括凹槽,所述后板包括固定块;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块配合并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吸风口呈圆形且由所述蜗壳外向所述蜗壳内直径沿弧形减小,或者所述前吸风口上设有第一导流圈;
所述后吸风口呈圆形且由所述蜗壳外向所述蜗壳内直径沿弧形减小,或者所述后吸风口上设有第二导流圈。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进风离心风轮包括叶片和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双进风离心风轮隔离成所述叶片对称的两个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包括主面板以及设置在所述主面板两侧的进风板,所述前进风口设置在所述进风板上,所述进风板与所述侧板对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前板、所述后板以及两个所述侧板封闭连接。
17.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双向进风风机系统。
CN201811063374.2A 2018-09-12 2018-09-12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Pending CN1088707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3374.2A CN108870704A (zh) 2018-09-12 2018-09-12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63374.2A CN108870704A (zh) 2018-09-12 2018-09-12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70704A true CN108870704A (zh) 2018-11-23

Family

ID=643238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63374.2A Pending CN108870704A (zh) 2018-09-12 2018-09-12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70704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710A (zh) * 2021-04-28 2022-10-28 研深电机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129801Y (zh) * 2007-11-09 2008-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JP200824114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8846663U (zh) * 2018-09-12 2019-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41141A (ja) * 2007-03-27 2008-10-09 Daikin Ind Ltd 空気調和機
CN201129801Y (zh) * 2007-11-09 2008-10-0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采用新型风道系统的分体落地式空调器
CN208846663U (zh) * 2018-09-12 2019-05-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5710A (zh) * 2021-04-28 2022-10-28 研深电机工业有限公司 主要用于木工施作场合的空气滤清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34091Y (zh) 双进风吸油烟机的风机蜗壳
CN106855257A (zh) 吸油烟机的壳体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08846663U (zh)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N108870704A (zh) 双向进风风机系统及空调器
CN104006532B (zh) 整体式空气能热水器
CN20544802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9744554U (zh) 空调器
CN105409099A (zh) 电机驱动器罩盖
JPH0590213U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CN203996025U (zh) 一种挡风型汽车前罩装饰板
CN107990394B (zh) 一种具有双进气结构的降噪吸油烟机
CN212618716U (zh) 一种风管机
US10436473B2 (en) Air conditioning indoor unit
CN210832254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3577734U (zh) 一种便于维护且防扰流的取暖器主机
CN209250011U (zh) 直流充电屏防尘散热柜
CN208887218U (zh) 一种带有lcd屏冰箱玻璃门散热防水结构
CN209877201U (zh) 一种除湿机
CN2137132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296235U (zh) 空调器的壳体组件及空调器
CN213020074U (zh) 一种新型冷气机
KR20080057616A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1351409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20338579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空调器
CN215058349U (zh) 一种翻门式离心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