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68183A -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 Google Patents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68183A
CN108868183A CN201810613108.6A CN201810613108A CN108868183A CN 108868183 A CN108868183 A CN 108868183A CN 201810613108 A CN201810613108 A CN 201810613108A CN 108868183 A CN108868183 A CN 108868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crete
tension plate
shaped steel
floor
st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1310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68183B (zh
Inventor
李华周
汪宝全
文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Baijia Powerise Development Co Ltd
Shenzhen Critical Poi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Baijia Powerise Development Co Ltd
Shenzhen Critical Poi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Baijia Powerise Development Co Ltd, Shenzhen Critical Point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Baijia Powerise Develop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68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8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68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68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04G23/0266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5/00Floors; Floor construction with regard to insulation; Connec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5/43Floor structures of extraordinary design; Features relating to the elastic stability; Floor structur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resting on columns only, e.g. mushroom flo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楼盖板一侧的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抗拉板上的竖肋;所述抗拉板用于承受所述楼盖板的拉应力;所述竖肋用于增大所述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通过利用抗拉板更高的抗拉性和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通过将常规有梁楼盖中的由长细比控制的梁及挠度控制的板统一转化为由应力比控制的板,从而突破常规结构构件的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此外,如此设置,还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大大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同时,大大降低了工程造价。

Description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背景技术
声明:在整个说明书中,对背景技术的任何讨论绝不应被视为承认这样的技术是众所周知的,或者形成本领域公知常识的一部分。
市场上改、扩建项目时,通常为钢梁加现浇混凝土板,或现浇混凝土梁加现浇混凝土板。但针每个项目的特殊性,并不能有效解决改扩建项目的一些关键性重点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层高的问题。原建筑4.8m至6m的层高为常用的层高、跨度大多在6m至9m之间,楼面梁布置通常为井字梁为单向梁,主梁高度在0.6m至 0.8m之间,加层之后考虑通风管道、空调管道、消防管、给排水管、强弱电桥架之后,净高明显不够,大多数项目只能做到净高达到2.1m。导致室内整体感觉差。
第二个问题是增加荷载而导致原结构加固的问题。建筑改造时通常会改变平面布局,分户墙、卫生间墙体通常为加砌砼砌块。而墙体大多直接落于现浇混凝土板上,荷载须通过板再传递到梁上。更有甚者会出现在板上立柱的情况。此时不光原建筑的板需要加固,而且因为增加了荷载,导致大多数梁、柱也需要加固。
第三个问题是造价问题。因为第一次设计并未完全考虑后期的改造,所以通常需要为改扩建的部分另外设置柱、梁等基本构件,在此基础上再设置钢结构体系或植筋现浇混凝土体系。这种做法的单位用钢量通常在80kg/m2左右、混凝土用量约为0.13m3/m2
第四个问题是现场施工的周期问题。经过前期设计、审图、报建等流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留给现场施工的时间通常并不多,而改扩建项目又比较复杂,现场施工的工期通常都会延误。如何缩短现场施工的时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提供一种能够大幅度降低隔层楼盖板厚度的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楼盖板一侧的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抗拉板上的竖肋;所述抗拉板用于承受所述楼盖板的拉应力;所述竖肋用于增大所述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由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拼接而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包括两块及两块以上独立设置的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肋包括第一肋板;所述第一肋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肋还包括第二肋板;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肋板;所述第三肋板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抗拉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所述抗拉板和包裹所述紧固件的混凝土,以防止所述紧固件及所述抗拉板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肋为钢板、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型钢至少包括T型钢、F型钢、U型钢、工型钢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竖肋包括设置在所述抗拉板上的槽钢;所述槽钢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所述抗拉板设置;所述抗拉板设置有所述槽钢的一侧浇筑填充混凝土,以包裹所述槽钢,并贴覆所述抗拉板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焊接不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槽钢;所述槽钢远离所述抗拉板的一端均与拉条连接,以稳固各个所述槽钢之间的位置,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通过在混凝土楼盖板一侧设置抗拉板和在所述抗拉板上设置的竖肋。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楼盖板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所述第二U 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通过在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U型钢,且U 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从而利用U型钢90底部壁钢板更高的抗拉性和两侧壁的轴向抗压性,配合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中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抗拉板上的第一竖肋;所述第一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所述第一竖肋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所述第一抗拉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肋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或由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拼接而成,且所述第一竖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分担一部分所述混凝土梁承受的压应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抗拉板上的第二竖肋;所述第二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所述第二竖肋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所述第一抗拉板呈上下层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肋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通过在混凝土梁内设置第一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抗拉板上的第一竖肋,并使所述第一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所述第一竖肋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此外,使所述第一抗拉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此来利用抗拉板更高的抗拉性和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 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U型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梁内呈上下设置;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 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梁内呈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通过在混凝土梁内设置设置U型钢,且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从而利用U型钢90底部壁更高的抗拉性能和两个侧壁能够承担部分混凝土梁的压应力特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如此设置,通过优化设计,能够突破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根据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发明内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抗拉板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在抗拉板上设置所述第一肋板的一侧填充混凝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的一侧设置若干肋板的方法包括:将一块抗拉板上压制出第一肋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的方法包括:将抗拉板和第一肋板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计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并与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抗拉板设置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焊接拼成所述抗拉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两块及两块以上独立设置的钢板拼成所述抗拉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上设置第二肋板,并将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以30°至90°的夹角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第三肋板;所述第三肋板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并在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所述抗拉板和包裹所述紧固件的混凝土,以防止所述紧固件及所述抗拉板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其中,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三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所述抗拉板上设置槽钢,并将所述槽钢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所述抗拉板设置。然后在所述抗拉板设置所述槽钢的一侧浇筑填充混凝土,以包裹所述槽钢,并贴覆所述抗拉板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所述抗拉板上设置槽钢的方法包括:将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将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焊接不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抗拉板上设置多个所述槽钢,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各个所述槽钢远离所述抗拉板的一端通过拉条连接,以稳固各个所述槽钢之间的位置,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根据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混凝土楼盖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一U 型钢并排平行排列;将多个所述第一U型钢浇筑在混凝土楼盖板内,且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焊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螺栓连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并将这些紧固结构同所述第一U型钢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并排排列的高度范围内,设置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按照一定角度范围固定连接,且使得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通常,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如此设置,以提高混凝土楼盖板的骨架强度。
与上述发明中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制造方法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上按照设定方式并排设置若干第一肋板,并按照设定方式放置在混凝土浇筑模具中;往混凝土浇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以将第一抗拉板和若干所述第一肋板浇筑在混凝土梁内。浇筑后的混凝土梁中,所述第一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肋板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一抗拉板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抗拉板上按照设定方式并排设置若干第二肋板,并将设置若干所述第二肋板的所述第二抗拉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抗拉板的上方或下方,且所述第二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所述第二肋板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优选地,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所述第一抗拉板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上压制出第一肋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抗拉板和第一肋板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进而增强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上设计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并与第一抗拉板和/或第一肋板一体成型。
与上述发明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的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将若干第一U型钢按照设计方式并排平行排列,并按照设计方式安置在梁的混凝土模具内。通过往梁的混凝土模具内浇筑混凝土,将若干所述第一U型钢浇筑在混凝土梁内,且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上方或下方设置第二U型钢。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呈平行设置,且使得所述第二U 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焊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螺栓连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并将这些紧固结构同所述第一U型钢一体成型。
在上述内容中,至少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或改善了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缺点,或提供了有用的替代方案。提供的概述实施例的集合以基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公开的技术特征的选择来预示潜在的专利权利要求,且这些概述实施例的集合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可拓展的权利要求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连续整体的抗拉钢板和钢肋板组合的楼盖板立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连续整体的抗拉钢板和钢肋板组合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A-A)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若干独立抗拉钢板和钢肋板组合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设置有若干独立抗拉钢板和钢肋板组合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B-B)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设置有栓钉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设置有栓钉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C-C)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分布设置有若干短小棱条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分布设置有若干短小棱条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D-D)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设置有长棱条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钢肋板上设置有长棱条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E-E) 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设置T型钢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设置有90度相交的两组钢肋板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13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设置有90度相交的两组钢肋板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F-F)结构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设置有呈六边形相交的钢肋板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5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设置有呈三角形相交的钢肋板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6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栓钉的楼盖板俯视两次剖结构示意图;
图17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有若干栓钉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G-G)结构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两面分别设置有钢肋板和栓钉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19为一实施例提供的抗拉钢板上柔性连接若干槽钢的楼盖板一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0.抗拉板;11.第一抗拉板;12.第二抗拉板;20.第一肋板;21.棱条;22.第二肋板;30.混凝土;40.栓钉;50.T型钢;60.栓钉;70.槽钢;80. 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专利文件中,下面讨论的图1-19和用于描述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的各种实施例只用于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本公开的原理或方法可在任何适当布置的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中实现。参考附图,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将在下文中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省略众所周知的功能或配置的详细描述,以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的主题。而且,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将根据本发明的功能定义。因此,所述术语可能会根据用户或操作者的意向或用法而不同。因此,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必须基于本文中所作的描述来理解。
如图1所示,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楼盖板一侧的抗拉板10和设置在抗拉板10上的竖肋。抗拉板10用于承受楼盖板的拉应力。竖肋用于增大抗拉板1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其中,“设置于混凝土楼盖板一侧的抗拉板10”中的“一侧”,是指在混凝土楼盖板厚度方向上的一侧,即抗拉板10设置在混凝土楼盖板厚度方向中心平面的一侧,且抗拉板10可以设置在楼盖板的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楼盖板的表面以内,即楼盖板内部。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或图2所示,抗拉板10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将抗拉板10设置为连续的整体,可以将减少应力集中点,提高抗拉板10的强度。铁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且我国为铁产量大国。抗拉板10选用为钢材质则可以在利用钢材优良的抗拉性能外,还能够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拉板10由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拼接而成。在该实施例中,钢板之间可通过焊接进行拼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抗拉板10的加工、运输和混凝土楼盖板制造过程中的施工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有多块相互独立的抗拉板10。在该实施例中,抗拉板10通常为长条状(矩形),且多块相互独立的抗拉板10相互平行设置,在每条抗拉板10上设置有若干竖肋。如此设置,能够便于抗拉板10的加工、运输和混凝土楼盖板制造过程中的施工安装。同时,方便抗拉板10的规范化设计,便于工厂内批量生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图4任何一幅图所示,竖肋包括第一肋板20。第一肋板20朝向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肋板20 通常为长条状,且长度方向与抗拉板10的长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一方面能够增大抗拉板1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另一方面能够利用第一肋板20抵消楼盖板承受的一部分压应力,降低混凝土楼盖板单位面积所要浇筑的混凝土量,降低混凝土楼盖板的厚度和自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肋板20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肋板2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第一肋板20以及抗拉板 10通常需要与混凝土楼盖板充分接触,来提高混凝土楼盖板的抗拉性能。该实施例中,在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一方面能够增大钢骨结构(混凝土制品中的钢架结构)与混凝土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够便于从结构构造上将钢骨结构与混凝土30紧固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栓钉4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21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紧固件为设置在第一肋板20侧面的栓钉40。在该实施例中,栓钉40包括栓柱和栓头,栓柱和栓头构成“T”型结构,且栓头通过栓柱与第一肋板20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栓钉40将第一肋板20,以及与第一肋板20固定连接的抗拉板10牢牢地固定在混凝土楼盖板内,且能够在混凝土楼盖板承受载荷时,便于通过栓钉40、第一肋板20和抗拉板10构成的钢骨结构将载荷应力分散开来,提高使用该钢骨结构的混凝土楼盖板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紧固件为设置在第一肋板20侧面的棱条2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肋板20的侧面设置有若干个短小的棱条21,以此来增大第一肋板20与混凝土30之间的粘结力。其中,第一肋板20可以通过压制,在侧边形成棱条2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链接方式,将单独设置的棱条21固定到第一肋板20侧面。通常,该实施例中的短小棱条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肋板20的长度方向在空间上的夹角不为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和图10所示,紧固件为设置在第一肋板20 侧面的棱条21。在该实施例中,第一肋板20的两个侧面分别设置有长的棱条 21,以此来增大第一肋板20与混凝土30之间的粘结力。其中,第一肋板20可以通过压制,在侧面形成棱条2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链接方式,将单独设置的棱条21固定到第一肋板20侧面。通常,长的棱条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肋板20的长度方向在空间上的夹角为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竖肋为钢板、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型钢至少包括T型钢、F型钢、U型钢、工型钢中的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竖肋为T型钢50,且T型钢50的腹板竖直与抗拉板1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T型钢50的结构在混凝土内形成锚状结构,将抗拉板10牢牢地与混凝土30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竖肋还包括第二肋板22。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 20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在该实施例中,“同一高度范围内”是指将混凝土楼盖板平放时,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设置在上下两个水平面之间。通常,两个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即为第一肋板20安装后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 连接后的夹角为90°。在该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肋板20平行并排设置,第二肋板22设置在相邻两条第一肋板20之间,且垂直于第一肋板20设置。如此设置,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连接构成了多个矩形隔间,通过在这些矩形隔间中浇筑混凝土使得抗拉板10与混凝土30牢牢地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构成正六边形连接关系,即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连接后的最小夹角为60°。如此设置,能够利用六边形的力学特点设计多面支撑的大跨度楼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构成正三角形连接关系,即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连接后的最小夹角为60°。如此设置,能够利用三角形的力学特点设计多面支撑的大跨度楼盖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6和图17所示,竖肋为栓钉60,且栓钉60的栓柱竖直与抗拉板1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栓钉60的结构在混凝土内形成锚状结构,将抗拉板10牢牢地与混凝土30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肋板。第三肋板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肋板1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栓钉60。且栓钉60的栓柱竖直与抗拉板10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栓钉60的结构在混凝土内形成锚状结构,将混凝土30牢牢地与抗拉板10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强抗拉板10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紧固件。紧固件包括栓钉6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抗拉板10和包裹紧固件的混凝土30,以防止紧固件及抗拉板 10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竖肋包括设置在抗拉板10上的槽钢70。槽钢70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抗拉板10设置。抗拉板10设置有槽钢70的一侧浇筑填充混凝土30,以包裹槽钢70,并贴覆抗拉板10的表面。在该实施例中,槽钢70可看做是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中型钢,通过将槽钢70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抗拉板10设置,可以利用槽钢70的结构特征在混凝土内形成锚状结构,将抗拉板10牢牢地与混凝土30固定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槽钢70与抗拉板10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便于现场安装,减少动火作业。不仅简单,快速,节能,还能够降低焊接能动火作业带来的不安全因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槽钢70与抗拉板10之间通过焊接不可拆卸固定连接。如此设置,能够使槽钢70与抗拉板10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不易松动,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抗拉板10上设置有多个槽钢70。槽钢70远离抗拉板10的一端均与拉条80连接,以稳固各个槽钢70之间的位置,便于混凝土30的浇筑。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通过在混凝土楼盖板一侧设置抗拉板10和在抗拉板10上设置的竖肋。能够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如此设置,可以利用U型钢90底部壁钢板更高的抗拉性和两侧壁的轴向抗压性,配合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第一U型钢需要与混凝土楼盖板充分接触并牢固连接,来提高混凝土楼盖板的抗拉性能。该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一方面能够增大钢骨结构(混凝土制品中的钢架结构,此处指第一U型钢及其辅助件形成的骨架结构)与混凝土30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能够便于从结构构造上将钢骨结构与混凝土30紧固连接(如形成锚状结构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设置在第一U型钢侧面的棱条。在该实施例中,第一U型钢的侧面可以设置若干个短小的棱条,也可以设置长的棱条,以此来增大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30之间的粘结力。其中,第一U型钢可以通过压制,在两个侧壁上,和/或底部壁上形成棱条,也可以通过焊接或其他链接方式,将单独设置的棱条固定到第一U型钢的两个侧壁上,和/或底部壁上。通常,该实施例中的短小棱条的长度方向与第一U型钢的长度方向在空间上的夹角不为0。长棱条的长度方向与第一U型钢的长度方向在空间上的夹角为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为设置在第一U型钢侧面的栓钉40。在该实施例中,栓钉40包括栓柱和栓头,栓柱和栓头构成“T”型结构,且栓头通过栓柱与第一U型钢的侧壁连接。如此设置,能够利用栓钉40将第一U型钢牢牢地固定在混凝土楼盖板内,且能够在混凝土楼盖板承受载荷时,便于通过栓钉 40和第一U型钢构成的钢骨结构将载荷应力分散开来,提高使用该钢骨结构的混凝土楼盖板的强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楼盖板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在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在该实施例中,“同一高度范围内”是指将混凝土楼盖板平放时,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设置在上下两个水平面之间。通常,第二U型钢和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则前述两个水平面之间的高度即为第一U型钢或第二U型钢安装后的高度。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通过在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U型钢,且U 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从而利用抗拉板更高的抗拉性和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隔层楼盖板的厚度,从而提高改扩建房的空间利用度。此外,如此设置,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 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中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抗拉板11和设置在第一抗拉板11上的第一竖肋。第一抗拉板11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混凝土梁的拉应力。第一竖肋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第一抗拉板11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第一抗拉板11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抗拉板11更高的抗拉性能提高混凝土梁在相同情况的载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抗拉板11和设置在第一抗拉板11上的第一肋板20。第一抗拉板11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混凝土梁的拉应力。第一肋板20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第一抗拉板11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第一抗拉板11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肋板20为长条状扁平钢板,且宽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抗拉板11设置,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抗拉板11设置。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抗拉板11更高的抗拉性能和第一肋板20能够承担部分混凝土梁的压应力特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如此设置,还突破了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竖肋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且第一竖肋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分担一部分混凝土梁承受的压应力。如此设置,能够降低单位面积的混凝土30的用量,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竖肋由两块及两块以上刚板拼接而成,且第一竖肋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分担一部分混凝土梁承受的压应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抗拉板12和设置在第二抗拉板12上的第二竖肋。第二抗拉板12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混凝土梁的拉应力。第二竖肋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第二抗拉板12与混凝土的粘结力。第二抗拉板12与第一抗拉板11呈上下层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在高度较大的承重梁中,在靠近拉应力侧设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抗拉板与竖肋组成的骨架结构,且呈上下层设置,能够提高混凝土梁的承重性能。通常,呈上下层设置的抗拉板,下层的抗拉板的抗拉性要高于上层抗拉板的抗拉性,一般表现为,在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下层的抗拉板的宽度大于上层抗拉板的宽度,或在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下层的抗拉板的厚度大于上层抗拉板的厚度,或,在宽度和厚度均相同的情况下,下层的抗拉板的单位抗拉性能优于上层抗拉板的抗拉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竖肋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通过在混凝土梁内设置第一抗拉板和设置在第一抗拉板上的第一竖肋,并使第一抗拉板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混凝土梁的拉应力。第一竖肋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此外,使第一抗拉板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此来利用抗拉板更高的抗拉性和砼的抗压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通过优化设计,可以突破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与上述发明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第一U型钢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如此设置,能够利用第一U型钢底部壁更高的抗拉性能和两个侧壁能够承担部分混凝土梁的压应力特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如此设置,通过优化设计,能够突破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在混凝土梁内呈上下设置。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在混凝土梁内呈平行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在高度较大的承重梁中,在靠近拉应力侧设置上下两层U型钢组成的骨架结构,能够提高混凝土梁的承重性能。通常,呈上下层设置的U型钢,下层U型钢的抗拉性要高于上层U型钢的抗拉性。一般表现为,在U型钢底部壁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下层的U型钢的宽度大于上层U型钢的宽度,或在U型钢宽度相同的情况下,下层的U型钢底部壁的厚度大于上层U型钢底部壁的厚度,或,在U型钢宽度和底部壁厚度均相同的情况下,下层U型钢底部壁的单位抗拉性能优于上层U型钢底部壁的抗拉性能。相对应的,呈上下层设置的U型钢,上层U型钢两个侧壁的抗压性要高于下层U型钢两侧壁的抗压性。一般表现为,在U型钢侧壁厚度相同的情况下,上层的U型钢侧壁的高度大于下层U型钢侧壁的高度,或在U型钢侧壁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上层的U 型钢侧壁的厚度大于下层U型钢侧壁的厚度,或,在U型钢侧壁高度和厚度均相同的情况下,上层U型钢侧壁的单位抗压性能优于下层U型钢侧壁的抗压性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使得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30牢牢地粘合在一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通过在混凝土梁内设置设置U型钢,且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从而利用U型钢90底部壁更高的抗拉性能和两个侧壁能够承担部分混凝土梁的压应力特性,大幅度的降低混凝土梁的自重。此外,如此设置,通过优化设计,能够突破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同时便于无梁楼盖在工厂中预制,在施工现场拼装,以缩短改扩建的施工周期。
根据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发明内容,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如图1和图2所示,在抗拉板10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如图1所示)。在抗拉板10上设置第一肋板20的一侧填充混凝土。如此设置能够使得抗拉板10在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在厚度方向上中心平面的一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的方法包括:将一块抗拉板10上压制出第一肋板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的方法包括:将抗拉板10和第一肋板20一体成型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肋板2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栓钉40(如图5和图 6所示)、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如图7和图8所示,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21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如图7和图8所示,在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计凹槽、凸台、棱条21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并与抗拉板10和/或第一肋板20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将抗拉板10设置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采用两块及两块以上刚板焊接拼成抗拉板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采用两块及两块以上独立设置的钢板拼成抗拉板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10上设置第二肋板22,并将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13所示,将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 固定连接的方法包括:将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将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以30°至90°的夹角(如图12和图13所示,第二肋板22与第一肋板20的夹角为90度)焊接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第三肋板。第三肋板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并在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抗拉板10和包裹紧固件的混凝土30,以防止紧固件及抗拉板10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其中,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三肋板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紧固件包括栓钉6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栓钉60。并在抗拉板10朝向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抗拉板10和包裹栓钉60,以防止栓钉60及抗拉板10与空气接触被氧化。其中,栓钉60用于增强抗拉板10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方法还包括在抗拉板10上设置槽钢 70,并将槽钢70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抗拉板10设置。然后在抗拉板10设置槽钢 70的一侧浇筑填充混凝土30,以包裹槽钢70,并贴覆抗拉板10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在抗拉板10上设置槽钢70的方法包括:将槽钢70与抗拉板10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抗拉板10上设置槽钢70的方法包括:将槽钢70 与抗拉板10之间通过焊接不可拆卸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9所示,抗拉板10上设置多个槽钢70,方法还包括:将各个槽钢70远离抗拉板10的一端通过拉条80连接,以稳固各个槽钢70之间的位置,便于混凝土30的浇筑。
根据上述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混凝土楼盖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将多个第一U型钢并排平行排列。将多个第一U型钢浇筑在混凝土楼盖板内,且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焊接栓钉4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螺栓连接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并将这些紧固结构同第一U型钢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并排排列的高度范围内,设置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按照一定角度范围固定连接,且使得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在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通常,第二U型钢与第一U 型钢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如此设置,以提高混凝土楼盖板中的骨架强度。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混凝土楼盖板的制造方法能够在相同承重负荷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楼盖板的厚度。
与上述发明中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制造方法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上按照设定方式并排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并按照设定方式放置在混凝土浇筑模具中。往混凝土浇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30,以将第一抗拉板11和若干第一肋板20浇筑在混凝土梁内。浇筑后的混凝土梁中,第一抗拉板11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第一肋板20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第一抗拉板11的长度方向与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二抗拉板12上按照设定方式并排设置若干第二肋板22,并将设置若干第二肋板22的第二抗拉板12设置在第一抗拉板11的上方或下方,且第二抗拉板12偏向于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混凝土梁的拉应力。第二肋板22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第二抗拉板12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优选地,第二抗拉板12与第一抗拉板11平行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11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上压制出第一肋板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11的一侧设置若干第一肋板20的方法包括:将第一抗拉板11和第一肋板20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肋板11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进而增强第一抗拉板11与混凝土30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焊接/或螺栓连接栓钉4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21 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置紧固结构的方法包括:在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上设计凹槽、凸台、棱条21 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并与第一抗拉板11和/或第一肋板20一体成型。
与上述发明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的构思相同的,本发明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
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的制造方法,将若干第一U型钢按照设计方式并排平行排列,并按照设计方式安置在梁的混凝土模具内。通过往梁的混凝土模具内浇筑混凝土30,将若干第一U型钢浇筑在混凝土梁内,且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上方或下方设置第二U 型钢。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呈平行设置,且使得第二U型钢与第一U型钢在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方法还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紧固件或紧固结构用于增强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焊接栓钉4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螺栓连接栓钉40、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压制出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紧固件的方法包括:在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的紧固结构,并将这些紧固结构同第一U型钢一体成型。
上述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混凝土梁的制造方法能够在相同承重负荷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混凝土梁的厚度。
为了更加清楚明白的表述本发明,下面对本发明内容的有益效果做如下综合性表述,应当理解的是,下面的表述仅仅是用于方便大众理解的有益效果说明,而不应以任何方式解释为限制了本公开的范围。
本发明方案通过充分利用钢材抗拉、混凝土抗压的材料特性,对现行的加建楼盖做法进行了演算,分析其中材料未用足的部分、找到结构受力关键点,去掉不必要的部分、强化受力部分。并通过多轮的方案比选与演算,研究出了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本可以克服现行常规做法的四个通病。并至少能够产生如下几点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案采用薄钢板竖务与下部的薄钢板平板结合为一个整体,做为下部抗拉构件,采用填充的砼作为肋的侧向支撑,减小构件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将常规有梁楼盖中的由长细比控制的梁及挠度控制的板统一转化为由应力比控制的板。充分发挥了材料的特性、避免了构件过薄时平面外刚度不足、砼抗拉等通病。
2.增加了楼层净高。常规做法中增加的楼盖板梁高通常为180~300mm(随跨度不同而变化),本方案中的无梁楼盖做法整体板厚通常仅为50~80mm,且不受跨度所限,可以有限节约改造后的净高。
3.减轻了常规做法额外增加的荷载。因为增加的整体楼盖厚度仅为 50~80mm,且无须为此另外配置增加的圈梁及柱,大量的减少了增加的恒荷载。
4.有效的减少对原结构的影响。因为本方案中楼盖的所有受力点均为原结构的梁柱,可以有效的减少对原结构的影响,相应的也可以尽可能少的对原结构进行加固。
5.节约整体造价。本发明方案中,无梁楼盖的单位用钢量通常为 20~30kg/m2、单位用砼量通常为0.05~0.08m3/m2,且下部无须模板。因此,可以大量节约工程造价。
6.减少现场施工周期。本发明方案中的无梁楼盖可以进行工厂预制骨架、现场拼装后施工浇筑混凝土即可。相比于常规的“增加圈梁+模板+梁板”的结构形式可以大大提升现场的施工效率,节省施工作业的时间。且其前期的工厂预制时间可以与项目报建流程及现场拆除、加固流程同步实施。
7.适用跨度不限,可为改扩建项目整层加建楼面。另外针对悬挑、上部有墙体大荷载等情况,也可以方便的进行结构强化。
8.本发明方案中的无梁混凝土楼盖可以采用薄钢板竖肋与下部的薄钢板平板结合为一个整体,做为下部抗拉构件,并采用填充的砼作为肋的侧向支撑,减小构件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因此,可以将常规有梁楼盖中的由长细比控制的梁及挠度控制的板统一转化为由应力比控制的板。充分发挥了材料的特性、避免了构件过薄时平面外刚度不足、砼抗拉等通病。
9.本发明方案通过将常规有梁楼盖中的由长细比控制的梁及挠度控制的板统一转化为由应力比控制的板。能够突破常规的结构构件长细比不能超过200 的限值、挠度不能超过跨度的1/400的限值。
10.在上述众多优点的基础上,本发明方案产品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与常规混凝土楼盖板承重及舒适性相同。能够很好的适用于国内的改、扩建市场,不仅可以大大增加观感效果、节约工程造价,还能够显著缩短现场施工周期。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5)

1.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混凝土楼盖板一侧的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抗拉板上的竖肋;
所述抗拉板用于承受所述楼盖板的拉应力;
所述竖肋用于增大所述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板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或由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拼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肋包括第一肋板;
所述第一肋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肋板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肋还包括第二肋板;
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肋板与所述第一肋板连接后的最小夹角为30°至9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第三肋板;
所述第三肋板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肋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增强所述抗拉板与混凝土粘结力的紧固件;
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抗拉板朝向所述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填充有用于覆盖所述抗拉板和包裹所述紧固件的混凝土,以防止所述紧固件及所述抗拉板与空气接触被氧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肋为钢板、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肋包括设置在所述抗拉板上的槽钢;
所述槽钢的凹槽底面垂直于所述抗拉板设置;
所述抗拉板设置有所述槽钢的一侧浇筑填充混凝土,以包裹所述槽钢,并贴覆所述抗拉板的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螺栓可拆卸固定连接;或者,
所述槽钢与所述抗拉板之间通过焊接不可拆卸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板上设置有多个所述槽钢;
所述槽钢远离所述抗拉板的一端均与拉条连接,以稳固各个所述槽钢之间的位置,便于混凝土的浇筑。
13.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楼盖板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
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梁楼盖,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楼盖板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
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设置在同一高度范围内且二者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楼盖板内的设置方式相同;
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连接后的夹角为30°至90°。
17.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一抗拉板上的第一竖肋;
所述第一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
所述第一竖肋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肋为一连续整体的钢板或由两块及两块以上钢板拼接而成,且所述第一竖肋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以分担一部分所述混凝土梁承受的压应力。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抗拉板和设置在所述第二抗拉板上的第二竖肋;
所述第二抗拉板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设置,以承受所述混凝土梁的拉应力;
所述第二竖肋朝向所述混凝土梁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以增大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所述第二抗拉板与所述第一抗拉板呈上下层设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何一项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肋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抗拉板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22.一种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内设置有第一U型钢;
所述第一U型钢的底部壁设置在偏向于所述混凝土梁承受拉应力的一侧,两侧壁朝向所述混凝土楼盖板承受压应力的一侧设置;
所述第一U型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混凝土梁的长度方向相同。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混凝土梁内还设置有第二U型钢;
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梁内呈上下设置;
所述第二U型钢与所述第一U型钢在所述混凝土梁内呈平行设置。
24.根据权利要求22-23任何一项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U型钢的两侧壁上设置有紧固件或紧固结构;
所述紧固件或所述紧固结构用于增强所述第一U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刚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栓钉、钢筋、型钢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所述紧固结构包括凹槽、凸台、棱条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及两种以上的组合。
CN201810613108.6A 2018-05-20 2018-06-14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Active CN10886818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4911 2018-05-20
CN201810484910X 2018-05-20
CN2018104849114 2018-05-20
CN201810484910 2018-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8183A true CN108868183A (zh) 2018-11-23
CN108868183B CN108868183B (zh) 2021-09-03

Family

ID=6433826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13108.6A Active CN108868183B (zh) 2018-05-20 2018-06-14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CN201820925269.4U Active CN208792589U (zh) 2018-05-20 2018-06-14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25269.4U Active CN208792589U (zh) 2018-05-20 2018-06-14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8868183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2613A (ja) * 1997-12-29 1999-07-21 Nkk Corp 鋼底型枠及び床版
JP2005002637A (ja) * 2003-06-11 2005-01-06 Kawada Industries Inc 合成リブ床版
CN201535035U (zh) * 2009-11-05 2010-07-28 郎佃富 一种浇筑楼盖用t型梁
CN102409787A (zh) * 2011-09-02 2012-04-11 吴方伯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CN103290966A (zh) * 2013-06-20 2013-09-11 赵永利 一种楼板构件
CN104120824A (zh) * 2014-07-28 2014-10-29 陕西昊兴房屋工程有限公司 压型钢板复合板及具有复合板的屋面板、楼面板和墙面板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92613A (ja) * 1997-12-29 1999-07-21 Nkk Corp 鋼底型枠及び床版
JP2005002637A (ja) * 2003-06-11 2005-01-06 Kawada Industries Inc 合成リブ床版
CN201535035U (zh) * 2009-11-05 2010-07-28 郎佃富 一种浇筑楼盖用t型梁
CN102409787A (zh) * 2011-09-02 2012-04-11 吴方伯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楼板
CN103290966A (zh) * 2013-06-20 2013-09-11 赵永利 一种楼板构件
CN104120824A (zh) * 2014-07-28 2014-10-29 陕西昊兴房屋工程有限公司 压型钢板复合板及具有复合板的屋面板、楼面板和墙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68183B (zh) 2021-09-03
CN208792589U (zh) 2019-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569224B (zh) 钢管混凝土边缘约束叠合整体式剪力墙及制备和安装方法
CN210713255U (zh) 一种用于建筑物的装配式预应力叠合梁柱节点
CN108797791B (zh) 一种上、下自保温外墙与楼板的装配方法
CN202925762U (zh) 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梁
CN103046645B (zh) 一种大跨度预制整浇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09339292A (zh) 一种型钢组合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
CN101839033A (zh) 闭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7110167U (zh) 一种装配叠合式双向预应力平底密肋楼盖
CN206428968U (zh) 一种钢筋桁架式无支撑模板体系
CN109339323A (zh) 一种装配整体式空心楼盖结构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01292607Y (zh) 一种应用在建筑中的宽扁梁结构
CN208430661U (zh) 一种“一”字型自保温叠合剪力墙竖向拼缝构造
CN109577492A (zh) 一种型钢部分包裹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节点连接结构
CN208105474U (zh) 一种上、下内墙与楼板的装配节点
CN208105473U (zh) 一种上、下自保温外墙与楼板的装配节点
CN101881060B (zh) 预应力混凝土折线形刚架梁
CN207228398U (zh) 一种由钢方管构成的剪力墙板装配而成的房屋
CN208792589U (zh) 装配式改扩建刚性无梁楼盖
CN217517829U (zh) 建筑预制楼面屋面板连接结构
CN208152242U (zh) 预制装配式建筑框架和框剪结构
CN207063145U (zh) 一种由空心混凝土剪力墙板装配而成的房屋
CN206477477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整体预制轻质墙板单元
CN205776898U (zh) 整体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
CN201695550U (zh) 闭口型压型钢板-混凝土组合楼板
WO2021129601A1 (zh) 钢筋连接片桁架及其应用浇筑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