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5013A -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5013A
CN108845013A CN201810394781.5A CN201810394781A CN108845013A CN 108845013 A CN108845013 A CN 108845013A CN 201810394781 A CN201810394781 A CN 201810394781A CN 108845013 A CN108845013 A CN 10884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ismuth
serous coat
preparation
slurry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47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45013B (zh
Inventor
张连明
李建平
刘军
李秋平
覃丽孟
唐贝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3947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50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4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50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28Electrolytic cell components
    • G01N27/30Electrodes, e.g. test electrodes; Half-cells
    • G01N27/327Biochemical electrodes, e.g. electrical or mechanical details for in vitro measurements
    • G01N27/3271Amperometric enzyme electrodes for analytes in body fluids, e.g. glucose in blood
    • G01N27/3272Test elements therefor, i.e. disposable laminated substrates with electrodes, reagent and channe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将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其次,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最终得到铋浆膜试条。本发明铋浆膜试条作为环境友好型膜电极,可有效代替汞膜电极用于血样中铅含量检测;其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具有高可靠性、高选择性与高实用性,不仅能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而且用血量少、血液的处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更低,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化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重金属离子被释放到环境中产生各种污染。铅是已知毒性最大的重金属污染物之一,在生物体中具有极强的积累性和不可逆的破坏性。铅及其化合物进入人体后,随着血液分布到人体的各个器官及组织中。因此,尿液、骨骼、粪便、毛发、牙齿及血液等都会含有铅,并且在临床均可以通过检测不同程度的反映出人体内铅的含量。血液中的铅含量一方面从外界摄入,另一方面从骨骼组织中释放;因此,血铅水平能够充分反映近期铅在人体内的吸收、停留、释放及排泄的动态。基于此,在稳定、低水平的铅暴露状态下,血测法成为国际上通用的铅含量测量指标。
常见的铅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红细胞原卟啉法及电化学法。该类方法虽然能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但存在有诸多缺陷:比如铅原子化率低、对样品处理和工作环境要求苛刻、样品处理硝化过程会产生二次污染、需要专业人员、测量精度及范围上存在局限性、不适于大批量样本筛选等。此外,现有的商业化血铅分析仪(如ESA公司等),主要利用电化学分析方法,比如方波伏安法、电位溶出法等,其相对于传统的电化学工作站而言有体积小,耗时少,检测精度高的优势,但是其应用范围仍然是医院、疾控中心及研究中心,而国产仪器均只适用于实验室环境,存在技术落后、体积大、操作不便等问题,不适合临床和便携式的使用要求,更加难以适用于大批量样本的筛选。与此同时,该类仪器大多使用汞膜电极,制备工序繁多,成本较高,且汞作为一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需要被严格控制。
基于此,在本领域内研究一种制备简单的环境友好型膜电极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以铋为主体开发出一种导电浆料,制备得到环境友好型的铋膜印刷试条,从而代替汞膜电极用于血铅的检测;此外,本发明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具有高可靠性、高选择性与高实用性,不仅能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而且用血量更少、血液的处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为此,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将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S102: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最终得到铋浆膜试条。
优选地,S101中: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的质量比依次为(6~8):(1~3):(2~4),且优选为7:2:3。
优选地,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铋前驱体溶于油胺中,之后加入油酸并加热搅拌,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变成黄色溶液;将黄色溶液转入反应釜中,于烘箱中加热,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产物洗涤后室温干燥,得到黑色固体,即铋纳米颗粒。
优选地,铋前驱体与油胺的比例为0.5g:(15~25)mL,且优选为0.5g:20mL;加热搅拌的温度为60℃~70℃,烘箱温度为110℃~120℃。
优选地,铋前驱体选用十二烷基硫醇铋,且十二烷基硫醇铋的制备方法包括:将五水合硝酸铋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十二烷基硫醇,滴加完毕后常温搅拌,直至充分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将黄色沉淀经过滤、乙醇洗涤后收集固相并低温烘干,得到黄色固体,即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其中,低温烘干温度优选35℃~45℃。
优选地,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加热至85℃~95℃,且优选为95℃,逐滴加入混合溶剂,于恒温条件下搅拌3~5h,且优选为4h,得到黑色稠状液体;其中,环氧树脂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3:(5~10),且优选为3:7;混合溶剂由溶剂丙二醇甲醚与辅助溶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混合得到,且丙二醇甲醚与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的摩尔比为(3~5):1,且优选为4:1。申请人发现:当m树脂:m溶剂=3:7时,树脂溶液清澈透明,粘度较低,且使得最终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各方面性能更好。
第二方面,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的铋浆膜试条在血样中铅含量检测中的应用,包括以下步骤:S201:向血样加入无机酸,加热至冒白烟后继续加热预设时间,之后冷却;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进行溶解,定容后得到预处理后的血样;S203: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
优选地,S201中:血样与无机酸的用量比为(70~90)μL:2mL,且优选为80μL:2mL;且无机酸选用体积比为40:(2~5),且优选40:3的硝酸和高氯酸;缓冲溶液选用pH值为4.5~5.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且优选pH值为5。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申请人经过大量实验发现:本发明以铋为主体开发出一种导电浆料,制备得到环境友好型的铋膜印刷试条,从而代替汞膜电极用于血铅的检测;此外,本发明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具有高可靠性、高选择性与高实用性,不仅能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而且用血量更少、血液的处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2)丝网印刷电极因其制备简单,三电极系统图案可控等优势而常用于微型电化学检测系统;因此,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将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铋浆膜印刷试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铋浆电极的溶出曲线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玻碳电极的溶出曲线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汞膜电极的溶出曲线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汞膜和铋浆校准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实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自常规试剂商店购买得到的。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数据为三次重复实验的平均值或平均值±标准差。
本发明提供一种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的合成
将五水合硝酸铋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十二烷基硫醇,滴加后常温搅拌,直至充分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将黄色沉淀经过滤、乙醇洗涤后收集固相,并于35℃~45℃下低温烘干,得到黄色固体,即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
第二步:纳米铋的制备
将铋前驱体溶于油胺中,之后加入油酸并于60℃~70℃下加热搅拌,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变成黄色溶液;将黄色溶液转入反应釜中,于110℃~120℃的烘箱中加热,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产物洗涤后室温干燥,得到黑色固体,即铋纳米颗粒。其中,铋前驱体与油胺的比例为0.5g:20mL。
第三步:铋浆料制备
将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混合,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40min,实验中可根据浆料的粘稠状态适当的加入配制好的溶剂,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其中,以丙二醇甲醚为溶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为辅助溶剂,按照摩尔比丙二醇甲醚:丙二醇甲醚乙酸酯=4:1混合得到混合溶剂;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加热环氧树脂至95℃,逐滴加入混合溶剂,恒温条件下搅拌4h,得到的黑色稠状液体。实验中发现当m树脂:m溶剂=3:7时,树脂溶液清澈透明,粘度较低。
第四步:铋浆膜印刷试条的制备
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当刮刀进过网版时,铋浆料会因为受到挤压而穿过网孔,并根据网板上网孔的分布落在基底材料,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并最终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
另外,申请人将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铋浆膜印刷试条进一步用于血样中铅含量检测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向血样加入无机酸,加热至冒白烟后继续加热预设时间,之后冷却。其中,血样与无机酸的用量比优选为80μL:2mL;且无机酸优选体积比为40:3的硝酸和高氯酸。
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进行溶解,定容后得到预处理后的血样。其中,缓冲溶液选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且pH值为5。
S203: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
重金属铅进入血液后会存在于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中,而细胞和细胞核都具有细胞膜和细胞核膜,其主要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是防止细胞外来物质自由进入细胞和细胞核的屏障;为了准确测定全血中的铅含量,必须将血液组织结构破坏掉,使铅完全游离出来,便于准确测定铅含量。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释放血样中铅离子,而且操作简单,成本更低。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的合成
称取2.328g五水合硝酸铋溶于10mL二甲基甲酰胺中,边搅拌边滴加2.5mL十二烷基硫醇,滴加后,常温下置于电子搅拌器上搅拌30min,充分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过滤、乙醇洗涤后收集黄色沉淀,于40℃干燥箱内干燥,烘干后得到的黄色固体即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
第二步:纳米铋的制备
准确称取0.500g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溶于20mL油胺中,再加入5mL油酸在65℃下搅拌加热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变成黄色溶液,随后趁热转移到25mL水热反应釜中,置于120℃烘箱中加热1h,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少量乙醇离心洗涤后室温干燥,得到的黑色固体即为产物铋纳米颗粒。
第三步:铋浆料制备
以丙二醇甲醚为溶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为辅助溶剂,按照摩尔比n丙二醇甲醚:n丙二醇甲醚乙酸酯=4:1混合丙二醇甲醚和丙二醇甲醚乙酸酯得到混合溶剂。加热环氧树脂至95℃,逐滴加入混合溶剂,恒温条件下搅拌4h,得到的黑色稠状液体即为实验用浆料。实验中发现当m树脂:m溶剂=3:7时,树脂溶液清澈透明,粘度较低。准确称取纳米铋0.0070g,乙炔黑0.0020g,环氧树脂体系0.0030g,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40min(实验中可根据浆料的粘稠状态适当的加入配制好的溶剂)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
第四步:铋浆膜印刷试条的制备
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当刮刀进过网版时,铋浆料会因为受到挤压而穿过网孔,并根据网板上网孔的分布落在基底材料,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并最终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如图1所示。
进一步地,针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铋浆膜印刷试条,申请人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铋浆电极与玻碳电极和汞膜电极的对比
在与铋浆印刷电极相同的实验条件下,用清洗过的碳膜电极及汞膜电极测定浓度为50μg/L的铅标准溶液,记录并保存溶出曲线。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浓度为50μg/L的铅标准溶液,记录并保存峰高。实验结果如图2至图4所示;其中,图2为铋浆印刷电极的溶出曲线,图3为玻碳电极的溶出曲线,图4为汞膜电极的溶出曲线。
由图2可见:使用铋浆印刷电极测定的峰高明显优于裸玻碳电极,因此实验中设计的铋浆印刷电极性能要优于裸玻碳电极。铋浆印刷电极与汞膜电极测定Pb2+离子的溶出峰相比虽然发生了少量的偏移,但是峰高基本相近。因此用铋浆修饰过的电极能有效的代替汞膜电极用来测定Pb2+离子。
二、汞膜和铋浆校准曲线
在装有20mL pH值为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40μL浓度为5000μg/L的铅标准溶液,此时烧杯中铅离子的浓度为10μg/L,测定完后继续在烧杯中滴加40μL浓度为5000μg/L的铅标准溶液,依次测定10次得到汞膜电极测定下铅浓度为10~100μg/L校准曲线方程。同时利用最佳实验条件制备的铋浆敏感膜电极,按照与汞膜电极相同的方法测定了铅浓度为0~100μg/L校准曲线方程,汞膜校准曲线方程的斜率为0.70948,铋浆敏感膜校准曲线方程的斜率为0.7303,两者相差不多,进一步说明铋浆印刷电极在测定铅方面与汞膜电极有相似的灵敏度。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其中,a为汞膜校准曲线,b为铋浆校准曲线。
三、选择性
考察常见离子对溶出测定结果的影响,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50μg/L铅标准液进行测定,给定误差为±10%,50mg/L的Al3+、Mg2+、Ca2+、Zn2+、Cd2+、Mn2+对测定结果无干扰。当溶液中Cu2+含量大于50μg/L时,铅测定误差为11.27%。
四、重现性
固定实验仪器参数,在最优条件下对50μg/L铅标准溶液进行5次测定,测定峰高分别为99.55、100.32、100.73、100.64、100.73,计算得平均值为100.30,RSD为2.4%。说明该法测定的重现性较好。
实施例二
将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用于人体血样中铅含量检测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用移液器准确移取80μL血样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2mL硝酸,3滴高氯酸,置于低温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继续加热5min,取下后冷却。
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用pH值为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比色管中,定容至刻度线。
S203:随后将配制好的血样转移至25mL烧杯中,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血样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表1血样分析结果
由表1可知:实验中制备的浆料对实际样品检测表现良好,回收率在100~115%之间。
另外,为了凸显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势,设置下述对比例。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对比例均以血样1为测试对象。
对比例一
本对比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设置,以凸显本发明铋浆膜试条的优势。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的合成
称取2.328g五水合硝酸铋溶于10mL二甲基甲酰胺中,边搅拌边滴加2.5mL十二烷基硫醇,滴加后,常温下置于电子搅拌器上搅拌30min,充分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过滤、乙醇洗涤后收集黄色沉淀,于40℃干燥箱内干燥,烘干后得到的黄色固体即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
第二步:纳米铋的制备
准确称取0.500g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溶于20mL油胺中,再加入5mL油酸在65℃下搅拌加热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变成黄色溶液,随后趁热转移到25mL水热反应釜中,置于120℃烘箱中加热1h,取出冷却至室温,加入少量乙醇离心洗涤后室温干燥,得到的黑色固体即为产物铋纳米颗粒。
第三步:铋浆料制备
准确称取纳米铋0.0070g,乙炔黑0.0020g,环氧树脂体系0.0030g,置于玛瑙研钵中研磨40min,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将环氧树脂加热至95℃,逐滴加入混合溶剂,恒温条件下搅拌4h,得到的黑色稠状液体,即实验用浆料环氧树脂体系。混合溶剂由摩尔比为4:1的溶剂丙二醇甲醚与辅助溶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混合得到;且环氧树脂与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3:4。
第四步:铋浆膜印刷试条的制备
将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当刮刀进过网版时,铋浆料会因为受到挤压而穿过网孔,并根据网板上网孔的分布落在基底材料,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并最终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
对比例二
本对比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设置,以凸显本发明血样处理方法的优势。
将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用于人体血样中铅含量检测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用移液器准确移取80μL血样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2mL硝酸,3滴浓硫酸,置于低温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继续加热5min,取下后冷却。
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用pH值为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比色管中,定容至刻度线。
S203:随后将配制好的血样转移至25mL烧杯中,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
对比例三
本对比例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设置,以凸显本发明血样处理方法的优势。
将实施例一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用于人体血样中铅含量检测过程中,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201:用移液器准确移取80μL血样于聚四氟乙烯烧杯中,加入2mL浓度硝酸,置于低温电热板上加热至冒白烟,继续加热5min,取下后冷却。
S202:将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用pH值为5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溶解,转移至20mL比色管中,定容至刻度线。
S203:随后将配制好的血样转移至25mL烧杯中,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
将对比例一至对比三测定得到的铅含量与实施例二进行对比,灵敏度分别降低了35%、28%和26%;且对比例一中,RSD为5.6%;对比例二中,RSD为3.6%;对比例三中,RSD为4.3%。由此可见,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能够有效释放血样中铅离子,而且操作简单,稳定性好。
当然,除了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列举的情况,制备过程中的其他参数和条件也是可以的。
本发明以铋为主体开发出一种导电浆料,制备得到铋膜印刷试条,从而代替汞膜电极用于血铅的检测;此外,本发明的铋浆膜印刷试条具有高可靠性、高选择性与高实用性,不仅能够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而且用血量更少、血液的处理操作简单,制作成本更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9)

1.一种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01:将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混合后进行研磨,得到以环氧树脂为粘结剂的铋浆料;
S102:将所述铋浆料倒在丝网版上,浆料因重力作用流平,得到清晰的印刷图案,最终得到所述铋浆膜试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S101中:
所述纳米铋、乙炔黑和环氧树脂体系的质量比依次为(6~8):(1~3):(2~4),且优选为7:2: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铋前驱体溶于油胺中,之后加入油酸并加热搅拌,直至沉淀完全溶解变成黄色溶液;将所述黄色溶液转入反应釜中,于烘箱中加热,之后冷却至室温;将冷却后的产物洗涤后室温干燥,得到黑色固体,即铋纳米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铋前驱体与所述油胺的比例为0.5g:(15~25)mL;所述加热搅拌的温度为60℃~70℃,所述烘箱温度为110℃~12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铋前驱体选用十二烷基硫醇铋,且所述十二烷基硫醇铋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五水合硝酸铋溶于二甲基甲酰胺中,加热搅拌并逐滴加入十二烷基硫醇,滴加完毕后常温搅拌,直至充分反应后生成黄色沉淀;将黄色沉淀经过滤、乙醇洗涤后收集固相并低温烘干,得到黄色固体,即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醇铋;其中,所述低温烘干温度优选35℃~4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铋浆膜试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环氧树脂体系的制备方法包括:将环氧树脂加热至85℃~95℃,逐滴加入混合溶剂,于恒温条件下搅拌3~5h,得到黑色稠状液体;其中,所述环氧树脂与所述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3:(5~10);所述混合溶剂由溶剂丙二醇甲醚与辅助溶剂丙二醇甲醚乙酸酯混合得到,且丙二醇甲醚与丙二醇甲醚乙酸酯的摩尔比为(3~5):1。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铋浆膜试条。
8.权利要求7所述的铋浆膜试条在血样中铅含量检测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201:向血样加入无机酸,加热至冒白烟后继续加热预设时间,之后冷却;
S202:将所述S201得到的产物采用缓冲溶液进行溶解,定容后得到预处理后的血样;
S203:采用铋浆膜作为工作电极,银浆作为参比电极,碳浆作为对电极,测试所述预处理后的血样中的铅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所述S201中:所述血样与所述无机酸的用量比为(70~90)μL:2mL;且所述无机酸选用体积比为40:(2~5)的硝酸和高氯酸;所述S202中:所述缓冲溶液选用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且pH值为4.5~5.5。
CN201810394781.5A 2018-04-27 2018-04-27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ctive CN1088450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4781.5A CN108845013B (zh) 2018-04-27 2018-04-27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94781.5A CN108845013B (zh) 2018-04-27 2018-04-27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5013A true CN108845013A (zh) 2018-11-20
CN108845013B CN108845013B (zh) 2020-12-01

Family

ID=6421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4781.5A Active CN108845013B (zh) 2018-04-27 2018-04-27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50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587A (zh) * 2022-02-22 2022-05-27 济南易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微纳米铋的应用、镁离子电池用负极
CN114535587B (zh) * 2022-02-22 2024-06-11 济南易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微纳米铋的应用、镁离子电池用负极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3994A (ja) * 2003-09-10 2005-03-31 Sekisui Chem Co Ltd 電気化学分析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CN201796009U (zh) * 2010-05-14 2011-04-13 湖南友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重金属铅、镉及锌传感器
JP2011138862A (ja) * 2009-12-28 2011-07-14 Fujikura Ltd 多層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2243210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湖南友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重金属铅、镉和锌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
CN102717095A (zh) * 2012-06-20 2012-10-10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单分散铋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134839A (zh) * 2013-02-18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快速检测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JP5395288B1 (ja) * 2013-03-04 2014-01-22 日油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管理材
CN107096028A (zh) * 2017-03-27 2017-08-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小粒径半金属纳米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KR20180015860A (ko) * 2016-08-04 2018-02-14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분자 필름을 이용한 유연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유연전극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083994A (ja) * 2003-09-10 2005-03-31 Sekisui Chem Co Ltd 電気化学分析用電極の製造方法
JP2011138862A (ja) * 2009-12-28 2011-07-14 Fujikura Ltd 多層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1796009U (zh) * 2010-05-14 2011-04-13 湖南友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重金属铅、镉及锌传感器
CN102243210A (zh) * 2010-05-14 2011-11-16 湖南友能高新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重金属铅、镉和锌传感器及其制备工艺和检测方法
CN102717095A (zh) * 2012-06-20 2012-10-10 华东师范大学 一种单分散铋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03134839A (zh) * 2013-02-18 2013-06-05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一种快速检测痕量重金属离子的方法
JP5395288B1 (ja) * 2013-03-04 2014-01-22 日油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温度管理材
KR20180015860A (ko) * 2016-08-04 2018-02-14 연세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분자 필름을 이용한 유연 전극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의해 제조된 유연전극
CN107096028A (zh) * 2017-03-27 2017-08-29 上海交通大学 一种超小粒径半金属纳米颗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PENGFEI NIU,ET AL.: "Screen-printed electrodes made of a bismuth nanoparticle 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MICROCHIM ACTA》 *
刘盼: "基于炭黑的复合纳米材料对日用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化学检测",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李建平 等: "铋膜电极电位溶出法测定痕量铅、镉、锌", 《分析化学(FENXI HUAXUE) 研究简报》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35587A (zh) * 2022-02-22 2022-05-27 济南易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微纳米铋的应用、镁离子电池用负极
CN114535587B (zh) * 2022-02-22 2024-06-11 济南易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纳米铋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微纳米铋的应用、镁离子电池用负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5013B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arbick et al. An evaluation of radiocolloid sizing techniques
CN102346163A (zh) 碳纳米管/氧化锌修饰碳糊电极及其制备和应用
Tanrıkut et al. Simultaneous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estradiol and testosterone using nickel ferrite oxide doped mesoporous carbon nanocomposite modified sensor
Berney et al. Device comparison for determining field soil moisture content
US7880483B2 (en) Method for inspecting quality of core material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ferrite carrier
CN108333162A (zh) 一种荧光氧探针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8845013A (zh) 铋浆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Salimi Investigation of heavy trace elements in neoplastic and non-neoplastic human thyroid tissue: A study by proton-induced X-ray emissions
CN105606793A (zh) 一种基于亚甲蓝值的细集料土水特征曲线预估方法
CN109828013A (zh) 电化学阴极合成一种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在电化学检测水中2,4,6-三氯苯酚的应用
Yuying et al. Beijing synchrotron radiation total-reflection X-ray fluorescence analysis facility and its applications on trace element study of cells
CN106248463A (zh) 用于校准pm2.5切割器的标准物质及其制备和定值方法
Liu et al. Metrological traceable calibration of organic carbon and elemental carbon based on laboratory-generated reference materials
CN209167062U (zh) 土壤颗粒清洗装置
CN107576700B (zh) 纳米氧化铜修饰电极及用修饰电极分析尼伐地平的方法
JPH0257951A (ja) 蛍光x線用標準試料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8181372B (zh) 玉米中硝磺酮残留量的检测方法
CN108627565A (zh) 铋、铜混合镀膜试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9856066A (zh) 含镍材料克容量的评价方法及其用途
CN102565038B (zh) 一种碳素材料中Ni含量的测定分析方法
CN109142170A (zh) 土壤颗粒清洗装置
CN117368056B (zh) 一种阿奇霉素药物粒径及粒度分布的测试方法
Wybenga et al. Determination of Certain Noble Metals in Solution by Means of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2. Determination of Palladium, Rhodium, and Ruthenium
US20230125201A1 (en) Portable apparatus, materials and sensors for rapid detection of per 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
JP4139787B2 (ja) ベントナイト混合土中のベントナイト量の検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20

Assignee: URIT Medical Electronic Co.,Ltd.

Assignor: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ontract record no.: X2023980044271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Bismuth slurry film test strip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