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33050A -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33050A
CN108833050A CN201810348244.7A CN201810348244A CN108833050A CN 108833050 A CN108833050 A CN 108833050A CN 201810348244 A CN201810348244 A CN 201810348244A CN 108833050 A CN108833050 A CN 1088330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serial number
sequence
low
reliabil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82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33050B (zh
Inventor
陈莹
张公正
黄凌晨
李榕
张华滋
罗禾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330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330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04L1/0058Block-coded modu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7Rate match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3Rate matching, e.g. puncturing or repetition of code symb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1Arrangements at the transmitt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61Error detection c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Heat Sensitive Colour Forming Record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该方法包括: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接收设备。本申请能够提高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获取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3月2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184322.X、发明名称为“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背景技术
极化码(Polar Codes)是2008年由提出的一种新型信道编码。极化码基于信道极化(Channel Polarization)进行设计,是第一种能够通过严格的数学方法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构造性编码方案,Polar码是一种线性块码。其生成矩阵为FN,其编码过程为其中是一个二进制的行矢量,长度为N(即母码长度);FN是一个N×N的矩阵,且这里 定义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
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中的一部分比特用来携带信息,称为信息比特,这些比特的索引的集合记作I;另外的一部分比特置为收发端预先约定的固定值,称之为固定比特,其索引的集合用I的补集Ic表示。信息比特序号集合I按以下方法选取:利用Polar码的构造算法得到序号i的比特对应的信道错误概率或信道容量估计C(i),选择值最小或C(i)值最大的的K个序号,构成集合I。
信道错误概率或信道容量估计C(i)与信道的可靠度有关,通常,信道的可靠度可以通过公式(1)计算:
其中,βi=(2i-1)1/4为信道的序号从1到2i的可靠度的大小,i为信道的序号。
另外,还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Bj∈{0,1},j∈{0,1,…n-1},Bn-1Bn-2...B0为i的二进制表示。
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出信道的可靠度后,获得的信道的序列是固定的,因此确定出的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较单一。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用于解决确定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较单一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码方法,包括:
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发送设备将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接收设备。
在本方案中,发送设备即编码侧既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相应的,接收设备即译码侧既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该方案可以用于终端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也可以应用于终端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另外,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用于确定信息比特编码位置的构造序列,所述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其中,不同的母码长度对应不同的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
在编码发送的过程中,发送设备通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并根据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以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由此可以使得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的确定更加灵活。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在该方案中,构造序列为多组时,发送设备将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其中一组作为目标构造序列。对于接收设备,也将按照同样的方式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目标构造序列。其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码长、码率等相关参数约定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构造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在该方案中,β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1.62,可选地,β的取值范围在1.16-1.21内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较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β以0.0001为步长,从1.1870到1.2000取值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更高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在该方案中,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可以按照信道的可靠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如按照可靠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可靠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在该方案中,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将对每个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定义归一化量化序列为可靠度大小从1或者0开始以1的精度量化得到,并从处理后的序列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
在上述各方案中,序列是以十进制举例说明的,当然,各序列也可以以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形式表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在上述各方案中,信道的序号是从0开始编号,在实际应用中,信道的序号也可以是从1开始编号,当然,还可以从其它的数字开始编号。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译码方法,包括:
接收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所述接收设备接收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接收设备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译码得到信息比特序列。
与编码侧对应的,该接收设备既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
在译码的过程中,接收设备通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并根据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以对编码后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译码。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在该方案中,构造序列为多组时,发送设备将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其中一组作为目标构造序列。对于接收设备,也将按照同样的方式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目标构造序列。其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码长、码率等相关参数约定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构造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在该方案中,β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1.62,可选地,β的取值范围在1.16-1.21内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较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β以0.0001为步长,从1.1870到1.2000取值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更高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在该方案中,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可以按照信道的可靠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如按照可靠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可靠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在该方案中,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将对每个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定义归一化量化序列为可靠度大小从1或者0开始以1的精度量化得到,并从处理后的序列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排序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量化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在上述各方案中,序列是以十进制举例说明的,当然,各序列也可以以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形式表示。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接收设备。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排序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量化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译码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译码得到信息比特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 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排序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上述字母“Q”之后的数字1,2,3,4,5,6仅仅用于表示不同的序列,没有具体的含义。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量化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实施方式中的描述。
上述字母“Z”之后的数字1,2,3,4,5,6仅仅用于表示不同的序列,没有具体的含义。
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可选的,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当母码的长度短于1024时,排序序列或者量化序列可以是上述母码长度为1024的排序序列或者量化序列的子集。例如,该子集可以是按顺序从母码长度为1024的排序序列或者量化序列中取出的,也可以是不按顺序取出的。
应理解,在上述编码装置或者译码装置的实现中,处理模块可以被具体实现为处理器,发送模块可以被实现为发送器,接收模块可以被实现为接收器。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发送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发送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所述的编码方法。
在上述发送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即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接收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内部。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接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接收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所述的译码方法。
在上述接收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处理器的数量为至少一个,用来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即计算机程序。使得接收设备通过通信接口与发送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译码方法,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内部。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一方面任一项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第二方面任一项提供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发送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设备实施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第十方面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接收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接收设备实施上述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在编码的过程中,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并根据该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再根据该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对应的译码也可以采用相同的位置集合对接收到的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译码,由于构造序列可以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使得构造序列的形式比较多样化,从而使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的选择更加灵活。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的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的一种应用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
图4为编码模块的结构框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5G通信系统或未来的通信系统,也可以用于其他各种无线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等。
图1为常用的无线通信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发送端,信源依次经过信源编码、信道编码、速率匹配和数字调制后发出。在接收端,依次经过数字解调、解速率匹配、信道译码、信源解码输出信宿。信道编码可以采用Polar码,而在信道译码的时候,可以采用SC译码、SCL译码等。
在Polar码的编码过程中,需要确定出信道的可靠度,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将信息比特和固定比特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以进行正确的编码。确定信道可靠度的一种计算方式如下:
其中,βi=(2i-1)1/4为信道的序号从1到2i的可靠度的大小,i为信道的序号。另外,还可以通过公式(2)计算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Bj∈{0,1}j∈{0,1,…n-1},Bn-1Bn-2...B0为i的二进制表示。
另外,本申请中将极化权重,错误概率和极化信道容量等能够描述极化信道可靠度相对大小的表述统一描述为可靠度。
然而,通过上述方式计算出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排序序列,或者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量化序列都比较固定且比较单一,从而使得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也较单一。
综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可解决上述确定出的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较固定和单一的问题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的一种应用系统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案应用在网络设备与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中,编码侧既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终端;与之相应的,译码侧既可以是终端也可以是网络设备。可选的,也可以应用在终端之间的信息交互过程中,对此本方案不做限制。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的交互流程图,如图3所示,该编码方法以及译码方法的具体实现步骤为:
S301: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
其中,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S302:发送设备根据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该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信道中的位置。
在上述步骤中,发送设备需要发送信息时,首先需要获取信息比特序列,并根据获取到的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信息比特在信道中所在的位置。例如:若有64个信道时,信息比特序列111分别在第一个信道、第3个信道和第16个信道等。
另外,若构造序列中只包括排序序列时,发送设备将仅根据排序序列确定位置集合,若构造序列中只包括量化序列时,发送设备将仅根据量化序列确定位置集合,若构造序列中包括排序序列和量化序列时,发送设备将分别根据排序序列和量化序列确定位置集合。
可选地,构造序列可以为一组,且这组构造序列即为目标构造序列,可选地,构造序列也可以为多组,此时,发送设备将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其中一组作为目标构造序列。
若构造序列为多组时,对于接收设备,也将按照同样的方式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目标构造序列。其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可以根据码长、码率等相关参数约定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构造序列。
可选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具体地,可靠度可以根据公式(3)计算获得。
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1.21,其中,j、Bj和β为预设的编码参数。另外,β的取值范围为1-1.62,可选地,β的取值范围在1.16-1.21内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较高,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β以0.0001为步长,从1.1870到1.2000取值时,计算出的信道的可靠度的准确性更高。
另外,可靠度也可以根据其他算法进行计算,只要能够计算出各信道的可靠度值即可,对于可靠度的具体确定方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为从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信息比特的位数。
具体地,根据公式(3)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可以按照信道的可靠度的大小进行排序,如按照可靠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或者按照可靠度从低到高进行排序,从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另外,P可以为信息比特的位数,也可以为信息比特与校验比特的位数,其中,校验比特例如可以为CRC,奇偶校验比特等,因此,P为大于或等于信息比特位数的整数。例如:以最大母码长度64为例,当β=21/4时,按照可靠度从低到高得到的排序序列为 若信息比特有5为,则将选择第56个,第60个,第62个,第63个和第64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为对从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信息比特的位数。
具体地,根据公式(3)计算出每个信道的可靠度之后,将对每个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定义归一化量化序列为可靠度大小从1或者0开始以1的精度量化得到,并从处理后的序列中选择出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另外,L可以为信息比特的位数,也可以为信息比特与校验比特的位数,其中,校验比特例如可以为CRC,奇偶校验比特等,因此,L为大于或等于信息比特位数的整数。例如N=64时,对每个信道的可靠度进行量化之后,获得的序列为 用来表示1-64位信道的可靠度相对大小,例如Z1(4)=7,Z1(5)=4表示第4位信道的可靠度为7,第5位信道的可靠度为4,可以根据量化序列选择可靠度最高的位置作为信息比特的位置。
S303:发送设备根据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图4为编码模块的结构框图,如图4所示,Polar码在编码前首先利用Polar码的构造模块选出信息比特的目标位置集合I。其中,Polar码构造模块包括排序序列或量化的产生以及信息比特位置集合的确定过程,本申请通过获取信息比特的目标位置集合I,再根据待编码比特和信息比特的目标位置集合I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最后根据目标码长进行速率匹配。
S304:发送设备将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接收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发送设备获取到位置集合之后,将根据信息比特在信道中的位置,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并将得到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发送。
对于接收设备,则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S305:接收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
其中,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S306:接收设备根据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该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信道中的位置。
S307:接收设备根据位置集合,对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译码得到信息比特序列。
在本实施例中,接收设备获取到目标构造序列,并根据该目标构造序列确定出位置集合之后,将根据位置集合对接收到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译码,以获得信息比特序列。
另外,对于接收设备来说,可能根据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的长度不同,可能会先执行S305和S306,再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也可能会先接收发送设备发送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再执行S305和S306,对于这些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本申请并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和译码方法,在编码的过程中,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并根据该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再根据该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对应的译码也可以采用相同的位置集合对接收到的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译码,由于构造序列可以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使得构造序列的形式比较多样化,从而使信息比特的位置集合的选择更加灵活。
下面,将对母码长度为64,且当β取不同的值时,获得的排序序列进行列举说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获取到的位置集合将为排序序列的子集。当母码长度小于64时,排序序列和量化序列为以下各序列中的子集,此处将不再列举。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序列是以十进制举例说明的,当然,各序列也可以以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形式表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各信道的可靠度可以按照对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以下序列中只表示了各信道的可靠度之间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对于表述可靠度的大小具体的表现形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若母码长度为64,且信道的数量为64个,且信道的序号从1开始时,排序序列为:
上述字母“Q”之后的数字1,2,3,4,5,6仅仅用于表示不同的序列,没有具体的含义。
下面,将对母码长度为1024,且当β取不同的值时,获得的排序序列进行列举说明,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获取到的位置集合将为排序序列的子集。当母码长度小于1024时,排序序列为以下各序列中的子集,此处将不再列举。另外,本实施例中的序列是以十进制举例说明的,当然,各序列也可以以二进制、八进制或十六进制等形式表示。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各信道的可靠度可以按照对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以下序列中只表示了各信道的可靠度之间的相对大小的关系,对于表述可靠度的大小具体的表现形式,本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制。
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的数量为1024个,且信道的序号从0开始时,排序序列可以为如下任意一种:
上述字母“Q”之后的数字1,2,3,…,275,276仅仅用于区分不同的序列,没有特别的含义。
通过上述序列可以获知,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第1个信道的在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另外,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此处信道的序号是从0开始编号的,在实际应用中,信道的序号也可以从1开始编号,当然,还可以从其它数字开始编号,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编码装置10包括:
处理模块11,用于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所述处理模块11,还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12,用于将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发送至接收设备。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可选地,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可选地,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可选地,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可选地,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可选地,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可以为中的任意一个,排序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如果采用量化序列作为构造序列,则当母码长度为64时,量化序列为 中的任意一个,量化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可选地,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发送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译码装置20包括:
处理模块21,用于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和/或量化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所述量化序列为对信道的可靠度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对归一化处理后的结果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21,还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处理模块21,还用于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进行译码得到信息比特序列。
本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可选地,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可选地,所述可靠度为根据公式计算获得的;其中,Wi为第i个信道的可靠度,j∈{0,1,…n-1},n=log2N,N为母码长度,Bj∈{0,1},β为常量,且β的取值范围为1-1.62。
可选地,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可选地,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量化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L个信道,其中,L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可选地,若母码长度为64,所述排序序列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排序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若母码长度为64,量化序列为中的任意一个,所述量化序列的具体形式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
可选地,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可选地,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0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用于实现前述任一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接收设备侧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7为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译码装置的结构与编码装置的结构类似,可参见图7所示,应理解,在上述编码装置或者译码装置中处理模块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一个处理器21,该处理器21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实现,当该处理器通过硬件实现时硬件实现时可以是逻辑电路;当该处理器通过软件实现时,可以是通过一个通用的处理器读取所述处理内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或者是通过读取外部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来实现上述处理模块的功能,存储器22中可以存储各种程序,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实施例的方法步骤。
上述发送模块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发送器20,接收模块在具体实现时可以是接收器24。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用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包括:可读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所述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用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用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编码方法。发送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发送设备实施前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即执行指令),该计算机程序包括代码,用用于实现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译码方法。接收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接收设备实施上述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译码方法。
在发送设备或者接收设备的具体实现中,应理解,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可读取存储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存储介质)包括: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memory,缩写:ROM)、RAM、快闪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磁带(英文:magnetic tape)、软盘(英文:floppy disk)、光盘(英文:optical disc)及其任意组合。

Claims (22)

1.一种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设备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
发送设备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
所述发送设备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发送设备发送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序序列具体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和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
9.根据权利要求7或者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以及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母码长度为64,且信道为64个时,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以及序号为3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6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位;或者,
序号为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7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6位;或者,
序号为3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7位;或者,
序号为3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29位;或者,
序号为3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4位;或者,
序号为4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5位;或者,
序号为2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6位;或者,
序号为4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8位;或者,
序号为3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9位;或者,
序号为4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0位;或者,
序号为5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1位;或者,
序号为47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2位;或者,
序号为5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3位;或者,
序号为5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4位;或者,
序号为58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5位;或者,
序号为6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或者,
序号为6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6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60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5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48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6位。
12.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构造序列,所述目标构造序列包括排序序列,所述排序序列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的序列;根据所述目标构造序列确定位置集合,所述位置集合用于指示信息比特序列在所述信道中的位置;根据所述位置集合,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发送所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序序列具体为根据信道的可靠度从小到大的顺序对信道的序号进行排序之后获得序列。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构造序列为从多组构造序列中获取到的一组构造序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构造序列为根据母码长度和预设的编码参数计算获得多组信道的可靠度后,根据所述多组信道的可靠度确定出的序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4-15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集合为从所述排序序列中选择出的可靠度最高的P个信道,其中,P大于或等于所述信息比特的位数。
17.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母码长度为1024,且信道为1024个时,序号为0的信道、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4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4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或者,
序号为1015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019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1021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1022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1023的子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
序号为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和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1位。
20.根据权利要求17或者1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102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
序号为101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1位;
序号为101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
序号为101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
序号为10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
序号为102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以及
序号为102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2-16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母码长度为64,且信道为64个时,序号为1的信道、序号为2的信道的可靠度以及序号为3的信道的可靠度在所述排序序列中是顺序排列的,所述第1个信道的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值最低。
22.根据权利要求21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64个信道中的部分信道还遵从如下规律中的一种或多种:
序号为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位;或者,
序号为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17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6位;或者,
序号为3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6位;或者,
序号为2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17位;或者,
序号为3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29位;或者,
序号为3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4位;或者,
序号为4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5位;或者,
序号为29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36位;或者,
序号为4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8位;或者,
序号为31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49位;或者,
序号为4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0位;或者,
序号为5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1位;或者,
序号为47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2位;或者,
序号为5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3位;或者,
序号为55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4位;或者,
序号为58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低到高数的第55位;或者,
序号为64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1位;或者,
序号为63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2位;或者,
序号为62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3位;或者,
序号为60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4位;或者,
序号为56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5位;或者,
序号为48的信道在所述排序序列中处于可靠度值从高到低数的第6位。
CN201810348244.7A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0883305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322X 2017-03-24
CN201710184322 2017-03-24
CN201710374785.2A CN108631942A (zh)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4785.2A Division CN108631942A (zh)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33050A true CN108833050A (zh) 2018-11-16
CN108833050B CN108833050B (zh) 2019-07-12

Family

ID=6370795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8244.7A Active CN108833050B (zh)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201710374785.2A Pending CN108631942A (zh)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74785.2A Pending CN108631942A (zh) 2017-03-24 2017-05-24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439759B2 (zh)
EP (1) EP3579468B1 (zh)
JP (1) JP7126510B2 (zh)
CN (2) CN108833050B (zh)
BR (1) BR112019019854A2 (zh)
CA (1) CA3057729C (zh)
ZA (1) ZA20190699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590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515592A (ja) * 2016-05-10 2019-06-06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Ltd. データ送信方法、データ受信方法、送信デバイス、および受信デバイス
CN109347488B (zh) * 2017-04-01 2019-11-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极化码编码和译码的方法、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
CN108809486B (zh) * 2017-05-03 2020-09-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olar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14095123A (zh) 2017-08-02 2022-02-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US10659194B2 (en) 2017-08-02 2020-05-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CN109391343B (zh) 2017-08-02 2021-09-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391345B (zh) 2017-08-04 2022-10-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858231B (zh) * 2019-01-22 2021-03-23 武汉极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行为轨迹无损压缩编码方法、用户设备、存储介质及装置
CN111490797B (zh) * 2019-01-29 2022-07-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1455258B2 (en) * 2019-08-05 2022-09-27 Cyberswarm,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data validation using memristors
US11184111B1 (en) * 2019-09-30 2021-11-23 Cadence Design Systems, Inc. Method, system, and product to provide an improved approach to perform polar encoding
CN113541878B (zh) * 2020-04-14 2022-10-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3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泰鼎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接收端中用于信号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025A (zh) * 2011-04-15 201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3023618A (zh) * 2013-01-11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任意码长的极化编码方法
CN103024369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级编码复用的发送端、终端、系统及方法
US20140208183A1 (en) * 2013-01-23 2014-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using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CN103986932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视频数据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解码方法
CN104219019A (zh) * 2013-05-3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CN104918063A (zh) * 2015-06-01 2015-09-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Polar码技术的可抗差错图像传输方法
CN105611543A (zh) * 2016-01-07 2016-05-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信道质量预测的分层匹配方法
CN105680882A (zh) * 2016-01-07 2016-06-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平方剩余码的硬判决译码方法
CN105743621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码的harq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11998A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CN10602706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信道的harq速率兼容的极性码
CN106506079A (zh) * 2016-11-29 2017-03-15 东南大学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665233C1 (ru) * 2014-05-30 2018-08-28 Хуавей Текнолоджиз Ко., Лтд.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строения прореженного полярного кода
KR101909549B1 (ko) 2014-11-27 2018-10-18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폴라 코드 레이트 매칭 방법과 장치, 및 무선 통신 장치
US9479291B2 (en) * 2015-02-13 2016-10-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ng polar code
TW201733322A (zh) * 2015-12-14 2017-09-16 Idac控股公司 使用極化碼凍結位元之wtru識別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99934A (zh) * 2008-06-03 2009-12-09 泰鼎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接收端中用于信号解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64025A (zh) * 2011-04-15 2011-08-24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3024369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分级编码复用的发送端、终端、系统及方法
CN103023618A (zh) * 2013-01-11 2013-04-03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任意码长的极化编码方法
US20140208183A1 (en) * 2013-01-23 2014-07-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and decoding data using concatenated polar codes
CN104219019A (zh) * 2013-05-31 2014-12-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及编码设备
CN103986932A (zh) * 2014-04-25 2014-08-13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一种视频数据流的信源信道联合编解码方法
CN106027068A (zh) * 2015-03-25 2016-10-1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无线信道的harq速率兼容的极性码
CN104918063A (zh) * 2015-06-01 2015-09-16 中国农业大学 一种基于Polar码技术的可抗差错图像传输方法
CN105611543A (zh) * 2016-01-07 2016-05-2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信道质量预测的分层匹配方法
CN105680882A (zh) * 2016-01-07 2016-06-15 重庆邮电大学 一种平方剩余码的硬判决译码方法
CN105743621A (zh) * 2016-02-02 2016-07-06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极化码的harq信号发送、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5811998A (zh) * 2016-03-04 2016-07-27 深圳大学 一种基于密度演进的极化码构造方法及极化码编译码系统
CN106506079A (zh) * 2016-11-29 2017-03-15 东南大学 四色可见光通信系统中的极化码优化设计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85902A (zh) * 2018-12-29 2020-07-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CN111385902B (zh) * 2018-12-29 2023-05-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调度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439759B2 (en) 2019-10-08
CA3057729A1 (en) 2018-09-27
BR112019019854A2 (pt) 2020-04-22
EP3579468B1 (en) 2023-05-03
CN108833050B (zh) 2019-07-12
EP3579468A4 (en) 2020-06-03
CA3057729C (en) 2022-03-22
CN108631942A (zh) 2018-10-09
EP3579468A1 (en) 2019-12-11
ZA201906992B (en) 2023-10-25
US20200021394A1 (en) 2020-01-16
JP2020519047A (ja) 2020-06-25
JP7126510B2 (ja) 2022-08-26
US20190207709A1 (en) 2019-07-04
US11057152B2 (en) 2021-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33050B (zh)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0113132B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US11211947B2 (en)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US11032025B2 (en) Sequence generation method for polar code, storage medium thereof,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same
US11057054B2 (en) Channel 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370560A (zh) 一种极化码的编码和速率匹配方法、装置及设备
JP7186715B2 (ja) ポーラ符号化および復号方法、送信デバイス、ならびに受信デバイス
CN108462560A (zh) 一种用于极化码级联的编译码方法
CN109257140B (zh) 一种极化信道可靠度排序的方法、极化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8494527B (zh) 一种基于LoRa的数据发送和接收方法
CN108390740A (zh) 一种信息的传输方法、译码方法和装置
CN108347301A (zh) 数据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637647A1 (en) Encoding method, device and apparatus
CN108809486A (zh) Polar码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8540260A (zh) 用于确定Polar码编解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574494A (zh) 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8809482A (zh) Polar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装置
US11909417B2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device
CN109286403A (zh) 极化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91874A (zh)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设备
CN109391358B (zh) 极化码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150397B (zh) 一种构造极化码序列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09485A (zh) 一种编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09088698B (zh) 一种编码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18171789A1 (zh)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方法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