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41878B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541878B
CN113541878B CN202010291987.2A CN202010291987A CN113541878B CN 113541878 B CN113541878 B CN 113541878B CN 202010291987 A CN202010291987 A CN 202010291987A CN 113541878 B CN113541878 B CN 1135418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s
block
information bit
coding
co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29198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541878A (zh
Inventor
李斌
顾佳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29198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541878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82192 priority patent/WO2021208674A1/zh
Publication of CN1135418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878A/zh
Priority to US18/046,255 priority patent/US11936476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5418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5418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93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45Arrangements at the receiver en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21Group acknowledgement, i.e. the acknowledgement message defining a range of identifiers, e.g. of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Error Detection And Correction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第一通信设备为编码数据的发送端。第一通信设备在每一次传输时,将信息比特按照指定的顺序置于编码块中,使得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在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存在信号衰落的问题,无线信号的接收端可能无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正确译码,从而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相结合的技术。传统的HARQ的工作原理为:当接收端无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正确译码时,接收端会保留接收到的数据,并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之前传输的信息。接收端收到重传的信息后,将重传的信息和之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合并后再译码。可见,接收端要正确译码出发送端发出的所有比特,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重传。但是传统的HARQ在多次重传时,传输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该数据处理方法使得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编码数据的发送端。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其中,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并且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并且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
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并且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初传M个第一编码块时,M个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M个第二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排列,且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正确译码。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可见,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而言,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的反序。第二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可见,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第二顺序为第一顺序按照映射关系映射得到的。其中,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第一顺序按照polar码的生成矩阵映射得到,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并且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可见,第一通信设备再次重传M个第三编码块时,M个第三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也可以按照第二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和第三编码块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2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3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4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5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6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7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设备将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8
进行反映射,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29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第一通信设备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
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并且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n编码块。
可见,当第一通信设备的传输次数超过三次时,由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传在多进制域进行,那么第一通信设备需要将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对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编码块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可见,在不考虑码率损失的情况下,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从1个依次增加至Q个,然后再从Q个依次减少至1个。采用该排列方式可以使M个编码块承载完整的X个信息比特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可见,在不考虑码率损失的情况下,编码块的码率从R/Q逐渐增加至R,然后再从R逐渐降低至R/Q。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编码数据的接收端。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该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其中,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第二通信设备再次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该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可见,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时,M个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排列,且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3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通信设备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包括: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a1,a2,...,ak1],k1满足1≤k1≤Q;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1
k2满足1≤k2≤Q,k1+k2≥Q;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可见,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由于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的排列方式按照上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第二通信设备通过两次译码可以实现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该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且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2
以及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3
其中,k1和k2满足k1+k2<Q;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4
k3满足1≤k3≤Q,并且k1、k2和k3满足k1+k2+k3≥Q;
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5
那么,第二通信设备可以获取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可见,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且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由于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以及第三编码块的排列方式按照上述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第二通信设备通过三次译码可以实现正确译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该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n待编码块中。第二通信设备将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其中,对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6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7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8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所述w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9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10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11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412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可见,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多次重传的编码块。并且当第一通信设备的传输次数超过三次时,由于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传在多进制域进行,那么第一通信设备需要将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相应的处理,再对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编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编码块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收发器,用于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处理器,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处理器还用于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一编码块。
当需要重传时,处理器还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器还用于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5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对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52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53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1
为长度为K/wQ的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2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3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4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5
进行反映射,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6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n满足3<n≤N,N为大于3的正整数。
对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
收发器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n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编码块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包括收发器和处理器;
收发器,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该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该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器,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67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器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具体用于: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1
k1满足1≤k1≤Q;
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2
k2满足1≤k2≤Q,k1+k2≥Q;
获取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该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且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处理器还用于:
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3
以及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4
k1和k2满足k1+k2<Q。
译码获取所述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5
k3满足1≤k3≤Q,k1、k2和k3满足k1+k2+k3≥Q。
根据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6
获取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该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n待编码块中。
处理器还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其中,对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7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8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9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10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11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12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0713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实现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该设备具有实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数据处理方法的功能。该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以及第三方面或第六方面提供的通信设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可读存储介质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描述的方法。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方面中的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代码或指令,当代码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8×8的polar码编码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和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比特块和信息比特子块的关系示意图;
图5a至图5e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码率量化阶数下的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比特子块在待编码块中的排列方式的示意图;
图7a至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码率量化阶数下的第一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待编码块和第二待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待编码块和第二待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8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两次传输可以成功译码的区域以及码率损失区域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传输时待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次传输时待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12a至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不同码率量化阶数下的三次传输时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四次传输时编码块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Polar码是一种能够被严格证明达到信道容量的信道编码方案,polar码具有高性能,低复杂度,匹配方式灵活等特点。目前polar码已经被确定为第五代移动通信(the5thgeneration,5G)控制信道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场景的上行和/或下行控制信道编码方案。
请参见图1,图1为一种8×8的polar码编码示意图,其中,待编码比特按照各自的可靠度进行排序,依次排列在待编码块中的不同位置。通常来说,可靠度较高的比特被设置为信息比特(data),可靠度较低的比特被设置为固定比特(frozen)。固定比特的值通常设置为0,在实际传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已知。如图1所示,u7,u6,u5,u3为可靠度靠前的四位比特,分别设置为信息比特;u4,u2,u1,u0为可靠度靠后的四位比特,分别设置为固定比特。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其中,第一通信设备为编码数据的发送端,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或者接收来自第二通信设备的上行数据。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在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下行数据时,可以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polar码编码,信道编码后的数据经过星座调制后,可以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
第二通信设备为编码数据的接收端,用于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或者接收来自第一通信设备的下行数据。例如,第二通信设备在向第一通信设备发送上行数据时,可以对待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polar码编码,信道编码后的数据经过星座调制后,可以通过上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第一通信设备。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任意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为覆盖范围内的第二通信设备提供无线通信服务。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NodeB或eNB或e-NodeB,evolutionalNodeB),新一代无线接入技术(newradioaccesstechnology,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receivingpoint/transmissionreception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车联网、D2D通信、机器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卫星等。
其中,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终端设备,或者第二通信设备也可以是一种芯片。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grid)中的无线终端、可穿戴终端设备等。
在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由于无线信道存在信号衰落的问题,无线信号的接收端可能无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正确译码,从而无法获取准确的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技术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orward errorcorrection,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 repeatrequest,ARQ)相结合的技术。传统的HARQ的工作原理为:当接收端无法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正确译码时,接收端会保留接收到的数据,并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之前传输的信息。接收端收到重传的信息后,将重传的信息和之前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合并后再译码。
可见,接收端要正确译码出发送端发出的所有比特,可能需要进行多次重传,带来额外的时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请参见图3。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交互执行,包括以下步骤:
S30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
S302,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
第一通信设备在对多个待编码的信息比特进行处理时,可以将多个待编码的信息比特划分到不同的信息比特块中。其中,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多个信息比特。例如,第一通信设备将每K个信息比特划分到一个信息比特块中,即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如图4a所示。
每一个信息比特块可以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即把K个信息比特划分到Q个信息比特子块,如图4a所示。其中,aq表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q满足1≤q≤Q。Q代表码率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例如,如图4b所示的信息比特块和信息比特子块,码率的量化阶数为3,即Q=3。
需要注意的是,若K/Q不是整数,本实施例在确定K/Q时可以最多补充Q-1个填充比特,以确保K/Q为整数。例如,若K=100,Q=3,此时K/Q不为整数。补充2个填充比特后,K/Q=34,即a1和a2分别包括34个信息比特;a3包括32个信息比特(另外两个为填充比特)。后续第一通信设备中的polar码编码器在对信息比特子块进行编码处理时,仅对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信息比特进行处理,填充比特将不作处理。
第一通信设备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后,可以将X个信息比特块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待编码块用于承载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传输的待编码数据。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待编码块表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向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时采用的待编码块,第二待编码块表示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向第二通信设备传输时采用的待编码块,以此类推。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第一待编码块的数量M满足M=X+Q-1。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待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
请参见图5a,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若不考虑码率损失,一种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如图5a所示。例如,图5a中包括3个信息比特块,即X=3;包括5个第一待编码块,即M=5;码率的量化阶数为3,即Q=3。其中,每一个信息比特块都包括Q个信息比特子块。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分别位于不同的Q个第一待编码中,如图5a所示。
其中,每一个第一待编码块依次排列,第一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至第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例如,图5a中,第一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1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二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三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3个信息比特子块,第四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五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1个信息比特子块。
可选的,为了降低码率损失,第一通信设备将信息数据分成X个信息比特块时,可以进行特别的处理。其中,每一个第一待编码块依次排列,第一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至第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
例如,请参见图5b,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图5b中包括6个信息比特块,6个第一待编码块,码率的量化阶数Q=3。第一个至第四个信息比特块分别包括3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五个信息比特块包括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六个信息比特块包括1个信息比特子块,即第五个和第六个信息比特块分别进行特别的处理。在图5b中,第一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1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二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三个至第六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承载3个信息比特子块。
又例如,请参见图5c,图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图5c中包括6个信息比特块,6个第一待编码块,码率的量化阶数Q=2。相较于图5b中的示例,图5c中的码率的量化阶数为2,信息比特块和第一待编码块的数量相同。其中,图5c中的第六个信息比特块采用特别的处理,使得第六个信息比特块仅包括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通信设备将上述6个信息比特块分别置于6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如图5c所示。
再例如,请参见图5d,图5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图5d中包括6个信息比特块,6个第一待编码块,码率的量化阶数Q=4。相较于图5b中的示例,图5d中的码率的量化阶数为4,信息比特块和第一待编码块的数量相同。其中,图5d中的第四个至第六个信息比特块采用特别的处理,使得第四个信息比特块包括3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五个信息比特块包括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六个信息比特块包括1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通信设备将上述6个信息比特块分别置于6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如图5d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图5a和图5b所示的第一待编码块为两种基础的第一待编码块,第一待编码块还可以介于上述两种基础的第一待编码块之间。
例如,请参见图5e,图5e为另一种第一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M=6表示一共有6个第一待编码块,X=4表示一共传输4个信息比特块。图5e所示的待传输的4个信息比特块均为完整的信息比特块。将上述4个信息比特块置于6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个和第六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1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二个和第五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2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三个和第四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3个信息比特子块,如图5e所示。第一待编码块还可以采用其他类似的特别的处理,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其中,任意一个第一待编码块还包括一个或多个固定比特,如图5a中的信息比特块的阴影区域所示。固定比特的值通常设置为0,在实际传输中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已知。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对第一待编码块的说明仅为示例,第一待编码块的数量还可以是其它值。例如,采用图5b所示的第一待编码块时,理论上第一待编码块的数量可以趋近于无限大,即M趋近于无限大,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下面对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可以按照第一顺序分别置于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
下面以第一待编码块采用如图5d中的第一待编码块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6,假设K=256,Q=4,M=6。对于图6中的第一个信息比特块,该信息比特块包括256个信息比特。根据上文实施例的描述,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获取a1、a2、a3和a4分别包括64个信息比特。那么按照第一顺序,a1将置于第一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至第64可靠的位置,a2将置于第二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65至第128可靠的位置,a3将置于第三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29至第192可靠的位置,a4将置于第四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93至第256可靠的位置,如图6所示。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个第一待编码块的位置从左向右可靠度逐渐增加,即最右的位置为第1可靠的位置,向左可靠度依次降低。
又例如,对于图6中的第二个信息比特块,该信息比特块也包括256个信息比特。类似的,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获取b1、b2、b3和b4分别包括64个信息比特。那么按照第一顺序,b1将置于第二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至第64可靠的位置,b2将置于第三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65至第128可靠的位置,b3将置于第四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29至第192可靠的位置,b4将置于第五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93至第256可靠的位置,如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个至第六个信息比特块中的256个信息比特的排列方式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303,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S304,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一编码块;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M个第一编码块。
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M个第一编码块。其中,polar码编码后的输出的M个第一编码块为级联合并在一起的多个编码块。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时,第一待编码块采用如图5a中的第一待编码块。那么5个第一待编码块以及各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如图7a所示。
又例如,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时,第一待编码块采用如图5b中的第一待编码块。那么6个第一待编码块以及各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如图7b所示。类似的,若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时,第一待编码块采用如图5c中的第一待编码块。那么6个第一待编码块以及各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如图7c所示。若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时,第一待编码块采用如图5d中的第一待编码块。那么6个第一待编码块以及各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如图7d所示。
下面对第一编码块的码率进行分析。例如,如图7a所示的5个第一待编码块编码后为5个polar码块,其中,M=5,Q=3。其总码率为(R/3+2R/3+R+2R/3+R/3)/5=3R/5。又例如,如图7b所示的6个第一待编码块编码后为6个polar码块。其中,M=6,Q=3。总码率为(R/3+2R/3+R+R+R+R)/6=5R/6。可见,相较于图7a,图7b中的第一待编码块的总码率更大,即更接近于码率R。
又例如,如图7c所示的6个第一待编码块编码后为6个polar码块。其中,M=6,Q=2。总码率为(R/2+R+R+R+R+R)/6=11R/12。可见,相较于图7b,图7c中的第一待编码块的总码率更大,即M/Q的比值越大时,总码率越接近于R。
再例如,如图7d所示的6个第一待编码块编码后为6个polar码块。其中,M=6,Q=4。总码率为(R/4+R/2+3R/4+R+R+R)/6=3R/4。可见,相较于图7a,图7d中的第一待编码块的总码率更大,即更接近于码率R。
第一通信设备对信息比特编码完成后,可以将M个第一编码块信道经过星座调制,然后将经过星座调制后的数据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将接收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先解调再解码,以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其中,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即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多个信息比特。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香农第二定理,当信道的信息传输率不超过信道容量时,采用合适的信道编码方法可以实现任意高的传输可靠性,但若信息传输率超过了信道容量,就不可能实现可靠的传输。通常情况下,一次传输不能保证所有的信息比特的可靠传输,即不能确保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每一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数据。
S305,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
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M个第一编码块后,若第二通信设备无法正确译码,第二通信设备可以请求重传。对应的,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可以重新将X个信息比特块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二待编码块用于承载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的待编码数据。类似的,第二待编码块的数量M满足M=X+Q-1。其中,任意一个第二待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待编码块以及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按照第二顺序,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可选的,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请参见图8a,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待编码块和第二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图8a所示的一种第二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为图5d所示的一种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的反序,如图8a所示。其中,K=256,M=6,Q=4。
例如,对于第一个信息比特块(a1,a2,a3,a4),该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a1位于第四个第二待编码块的第193至第256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a4对应的位置。a2位于第三个第二待编码块的第129至第192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a3对应的位置。a3位于第二个第二待编码块的第65至第128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a2对应的位置。a4位于第一个第二待编码块的第1至第64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a1对应的位置。可见,对于第一个信息比特块,第一个信息比特块的4个信息比特子块在第二待编码块中的排列顺序为该信息比特块的4个信息比特子块在第一待编码块中的排列顺序的反序。
又例如,对于第二个信息比特块(b1,b2,b3,b4),该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b1位于第五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93至第256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b4对应的位置。b2位于第四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29至第192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b3对应的位置。b3位于第三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65至第128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b2对应的位置。b4位于第二个第一待编码块的第1至第64可靠的位置,即位于第一次传输时b1对应的位置。可见,对于第二个信息比特块,第二个信息比特块的4个信息比特子块在第二待编码块中的排列顺序也为该信息比特块的4个信息比特子块在第一待编码块中的排列顺序的反序。可以理解的是,第三个至第六个信息比特块中的256个信息比特的排列方式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若K/Q的值不为整数或者不为2的次幂,则还需要进行速率匹配。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的方案与到底采用何种速率匹配方案关系不大,因此采用通用的速率匹配方案即可。
可选的,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4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请参见图8b,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图8b所示的一种第二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与图5d所示的一种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一致,但是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为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子块,如图8b所示。其中,M=6,Q=4。
例如,对于图8b中的六个信息比特块分别为(a1,a2,a3,a4),(b1,b2,b3,b4),(c1,c2,c3,c4),(d1,d2,d3),(e1,e2)和(f1)。由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不为2的次幂,则对该信息比特块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补零的处理,以使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完整的polar码生成矩阵。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对该信息比特块进行补零的处理,那么该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polar码生成矩阵的子矩阵。
其中,由于2P-1≤Q≤2P,可以确定P=2。那么映射后的三个信息比特块分别都包括四个信息比特子块,且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与映射前的信息比特块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A1,A2,A3,A4]=[a1,a2,a3,a4]*F
[B1,B2,B3,B4]=[b1,b2,b3,b4]*F
[C1,C2,C3,C4]=[c1,c2,c3,c4]*F
[D1,D2,D3,D4]=[0,d1,d2,d3]*F
[E1,E2,E3,E4]=[0,0,e1,e2]*F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中的四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如图8b所示。
S306,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S307,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M个第二编码块。
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M个第二编码块。
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二编码块的码率分析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中对第一编码块的码率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类似的,第一通信设备对信息比特编码完成后,可以将M个第二编码块信道经过星座调制,然后将经过星座调制后的数据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将接收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进行数据解调。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以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其中,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即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多个信息比特。
S308,第二通信设备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第二通信设备在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和第二次传输的数据后,可以将两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其中,本实施例所述的合并译码是一种交互的流程:第二通信设备首先对第一编码块译码,可能译出某些部分;然后再对第二编码块进行译码,并且对第二编码块译码时可能会用到之前第一编码块译码时译出的某些部分;反之亦然。
其中,根据香农第二定理,对于两次传输的情况,当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时,第二通信设备总是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合并译码的方式对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实现可靠译码。
具体的,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51
k1满足1≤k1≤Q;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52
k2满足1≤k2≤Q,k1+k2≥Q;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3,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2R/3。那么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即两次传输即可实现正确译码。
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和第二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如图8c所示。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R/3,第二个和第四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2R/3,第三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R。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R/3,那么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a1和c3可以译码出来。但是,剩余的信息比特不能确保被成功译码。
其中,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传输的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R/3,第二个和第四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2R/3,第三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R。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2R/3,那么第一个和第五个第二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a3和c1可以译码出来。第二个和第四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2R/3,小于或等于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2R/3,那么第二个和第四个第二编码块也可以译码出来,即a2,b3,b1和c2可以译码出来。但是,剩余的信息比特不能确保被成功译码。
在获取a3和c1后,第一次传输时的第三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由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3,那么第三个第一编码块也可以译码出来,即b2可以译码出来。
综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时,第一通信设备第两次传输的所有信息比特a1,a2,a3,b1,b2,b3,c1,c2,c3均可以被解出,即实现所有信息比特的可靠传输。
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所述的合并译码还可以包括以下一种特殊的合并译码: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时,信道容量为零,那么第二通信设备无法译码任何数据。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传输时,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码率R,那么第二次传输后,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所有的原始数据译码出来。可见,上述特殊的情况下,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也满足合并译码的条件,最终也实现了正确译码。
下面对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可以成功译码的区域以及码率损失区域进行分析说明。请参见图9,图9为Q=3时,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可以成功译码的区域以及码率损失区域的示意图。其中,横坐标表示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纵坐标表示第二次重传的信道容量,斜线阴影区域表示在此区域内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无法实现可靠传输。斜线阴影区域以外的部分是可以实现可靠传输的区域,其中,横线阴影区域代表码率损失的区域。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初传M个第一编码块时,M个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M个第二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排列,且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上述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方式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正确译码,即两次传输即可正确译码。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基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下面对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三次传输才能进行正确译码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请参见图10,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交互执行,包括S1001至S1011。其中,S1001至S1007与上述图3实施例中的S301至S307的具体实现方式相似,在此不再赘述。其中S1008至S1011具体包括:
S1008,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
根据S305中的描述,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其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或者,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71
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次传输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也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成功译码的概率,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与在第三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是不相同的。请参见图11a,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次传输时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为反序,则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为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第三待编码块中。
可选的,请参见图11b,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三次传输时的待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二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为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第二待编码块中,则第一通信设备在第三次传输时采用的第二顺序为反序。
S1009,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S1010,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对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M个第三编码块。其中,对第三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的过程可以参考图3实施例中对第一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三编码块的码率分析也可以参考上文实施例中对第一编码块的码率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第一通信设备对信息比特编码完成后,可以将M个第三编码块信道经过星座调制,然后将经过星座调制后的数据通过下行数据信道发送给第二通信设备。对应的,第二通信设备将接收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并对接收到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进行数据解调。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M个第一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以及M个第三编码块进行译码,以获取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其中,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原始数据即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多个信息比特。
S1011,第二通信设备将M个第一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和M个第三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第二通信设备在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第二次和第三次传输的数据后,可以将三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其中,与两次传输后的合并译码类似,三次传输后的合并译码也是一种交互的流程:第二通信设备首先对第一编码块译码,可能译出某些部分;然后再对第二编码块进行译码,并且对第二编码块译码时可能会用到之前第一编码块译码时译出的某些部分;最后再对第三编码块进行译码,并且对第三编码块译码时可能会用到之前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译码时译出的某些部分;反之亦然。
其中,根据香农第二定理,对于三次传输的情况,当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时,第二通信设备总是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合并译码的方式对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和第三编码块实现可靠译码。
具体的,若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72
k1满足1≤k1≤Q;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81
k1和k2满足1≤k2≤Q,k1+k2<Q;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82
k3满足1≤k3≤Q,k1、k2和k3满足k1+k2+k3≥Q;
根据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第二通信设备获取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183
第二通信设备获取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3,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3,第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3,那么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即三次传输即可实现正确译码。
请参见图12a,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和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Q=3。图12a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与图7b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一致。其中,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图12a中的第二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为图7b中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的反序,第三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为图7b中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
其中,对于图12a中的映射关系,由于各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不为2的次幂,则对该信息比特子块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补零的处理,以使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完整的polar码生成矩阵。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对该信息比特块进行补零的处理,那么该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polar码生成矩阵的子矩阵。
其中,由于2P-1≤Q≤2P,可以确定P=2。那么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与映射前的信息比特块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A1,A2,A3,A4]=[0,a1,a2,a3]*F
[B1,B2,B3,B4]=[0,b1,b2,b3]*F
[C1,C2,C3,C4]=[0,c1,c2,c3]*F
[D1,D2,D3,D4]=[0,d1,d2,d3]*F
[E1,E2,E3,E4]=[0,0,e1,e2]*F
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R/3,第二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2R/3,第三个至第六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为R。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一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一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a1可以译码出来。但是,剩余的信息比特不能确保被成功译码。
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传输的第一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R/3,第二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2R/3,第三个至第六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为R。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一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一个第二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a3可以译码出来。但是,剩余的信息比特不能确保被成功译码。
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次传输的第一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为R/3,第二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为2R/3,第三个至第六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为R。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一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一个第三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A1可以译码出来。但是,剩余的信息比特不能确保被成功译码。
在获取a1,a3和A1后,根据比特间关系式[A1,A2,A3,A4]=[0,a1,a2,a3]*F,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译码得到a2,A2和A4。译码得到a2后,A3也可以译码出来。
在获取a2和A2后,图12a中的第二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二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二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b1可以译码出来。类似的,第二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第二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那么b3和B1也可以译码出来。
在获取b1,b3和B1后,根据比特间关系式[B1,B2,B3,B4]=[0,b1,b2,b3]*F,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译码得到b2,B2,B3和B4
在获取a1,a3,A3,b2和B2后,图12a中的第三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三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三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c1可以译码出来。类似的,第三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第三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那么c3和C1也可以译码出来。
在获取c1,c3和C1后,根据比特间关系式[C1,C2,C3,C4]=[0,c1,c2,c3]*F,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译码得到c2,C2,C3和C4
在获取b1,b3,B3,c2和C2后,图12a中的第四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四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四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d1可以译码出来。类似的,第四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第四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那么d3和D1也可以译码出来。
在获取d1,d3和D1后,根据比特间关系式[D1,D2,D3,D4]=[0,d1,d2,d3]*F,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译码得到d2,D2,D3和D4
在获取c1,c3,C3,d2和D2后,图12a中的第五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五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五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e1可以译码出来。类似的,第五个第二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第五个第三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那么e2和E1也可以译码出来。
在获取e1,e2和E1后,根据比特间关系式[E1,E2,E3,E4]=[0,0,e1,e2]*F,第一通信设备可以译码得到E2。在获取d3和e2后,图12a中的第六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降低为R/3。根据香农第二定理,第六个第一编码块的码率R/3小于或等于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那么第六个第一编码块可以译码出来,即f1可以译码出来。
综上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时,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次传输的所有信息比特a1,a2,a3,b1,b2,b3,c1,c2,c3,d1,d2,d3,e1,e2,f1均可以被解出,即实现所有信息比特的可靠传输。
又例如,请参见图12b,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和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Q=2。图12b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与图7c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一致。其中,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图12b中的第二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为图7c中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的反序,第三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为图7c中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
其中,对于图12b中的映射关系,各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与映射前的信息比特块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A1,A2]=[a1,a2]*F
[B1,B2]=[b1,b2]*F
[C1,C2]=[c1,c2]*F
[D1,D2]=[d1,d2]*F
[E1,E2]=[e1,e2]*F
又例如,请参见图12c,图12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和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Q=4。图12b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与图7c中的第一编码块的排序一致。其中,对于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图12b中的第二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为图7c中的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顺序的反序,第三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为图7c中的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
其中,对于图12c中的映射关系,由于图12c中包括进行特殊的处理的信息比特块,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不为2的次幂,则对该信息比特子块进行处理时,需要进行补零的处理,以使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完整的polar码生成矩阵。需要注意的是,若不对该信息比特块进行补零的处理,那么该信息比特块在映射时采用的是polar码生成矩阵的子矩阵。
其中,由于2P-1≤Q≤2P,可以确定P=2。那么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与映射前的信息比特块的关系满足以下关系:
[A1,A2,A3,A4]=[a1,a2,a3,a4]*F
[B1,B2,B3,B4]=[b1,b2,b3,b4]*F
[C1,C2,C3,C4]=[c1,c2,c3,c4]*F
[D1,D2,D3,D4]=[0,d1,d2,d3]*F
[E1,E2,E3,E4]=[0,0,e1,e2]*F
可以理解的是,图12b和图12c所示的三次传输可以正确译码的条件也为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那么第二通信设备总是可以通过本实施例所述的合并译码的方式对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和第三编码块实现可靠译码。其中,图12b和图12c所示的三次传输的译码过程请参考图12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具体实现方式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初传M个第一编码块时,M个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若第二通信设备译码失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M个第二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排列,且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若第二通信设备仍然译码失败,第一通信设备还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M个第三编码块,第三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与第二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相关联。上述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方式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和第三编码块正确译码,即三次传输即可正确译码。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基于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描述,下面对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四次或四次以上传输才能进行正确译码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为了便于描述,以下示例以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四次传输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通信设备需要进行四次以上传输时,可以参考四次传输的具体实现方式。
请参见图13,图13所示的示例中假设第一通信设备总的传输次数为四次,该数据处理方法可以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交互执行,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301,第一通信设备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
S1302,当需要重传且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为四次时,第一通信设备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处理。
当第一通信设备的传输次数为四次时,由于不存在二进制域上的UDM矩阵,第一通信设备对信息比特子块的处理无法在二进制域中进行。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在对每一个信息比特块进行处理时,可以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a1,a2,...,aQ]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1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2
为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7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设备再将映射后的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3
采用通用解码矩阵(universaldecoding matrix,UDM)进行转换。其中,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4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5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8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N为大于3的正整数。
第一通信设备再将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16
进行反映射,得到反映射后的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反映射后的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可见,通过上述处理流程,第一通信设备在四次或者四次以上传输时,可以将信息比特子块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后续的排序编码。
S1303,第一通信设备将处理后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
S1304,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S1305,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一编码块;
S1306,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处理后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
S1307,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S1308,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
S1309,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处理后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
S1310,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S1311,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S1312,当需要重传时,第一通信设备将处理后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四待编码块中;
S1313,第一通信设备对M个第四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四编码块;
S1314,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四编码块。
请参见图14,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和第四次传输的第四编码块的示意图。其中,Q=3,M=5。其中,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采用第一顺序排列,例如,A1,1,A1,2,A1,3分别表示第一数据流承载的第一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上述信息比特子块为原始信息比特子块中的a1,a2,a3进行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子块。
第一次传输的第一编码块确定后,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M个第一编码块。
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例如,A2,1,A2,2,A2,3分别表示第二数据流承载的第二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上述信息比特子块为原始信息比特子块中的a1,a2,a3进行处理后,并且不同于A1,1,A1,2,A1,3的信息比特子块。
第二次传输的第二编码块确定后,第一通信设备第二次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M个第二编码块。
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例如,A3,1,A3,2,A3,3分别表示第三数据流承载的第三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上述信息比特子块为原始信息比特子块中的a1,a2,a3进行处理后,并且不同于A1,1,A1,2,A1,3和A2,1,A2,2,A2,3的信息比特子块。
第三次传输的第三编码块确定后,第一通信设备第三次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M个第三编码块。
第四次传输的第四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例如,A4,1,A4,2,A4,3分别表示第四数据流承载的第四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上述信息比特子块为原始信息比特子块中的a1,a2,a3进行处理后,并且不同于A1,1,A1,2,A1,3、A2,1,A2,2,A2,3和A3,1,A3,2,A3,3的信息比特子块。
第四次传输的第四编码块确定后,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该M个第四编码块。
S1315,第二通信设备将第一编码块至第四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将四次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其中,与两次传输以及三次传输后的合并译码类似,四次传输后的合并译码也是一种交互的流程。
示例性的,若第一通信设备四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处理后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1
k1满足1≤k1≤Q;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2
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3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处理后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4
k1和k2满足1≤k2≤Q,k1+k2<Q;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5
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26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处理后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1
k3满足1≤k3≤Q,k1、k2和k3满足k1+k2+k3<Q;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2
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3
第二通信设备译码获取处理后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4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4
k4满足1≤k4≤Q,k1、k2、k3和k4满足k1+k2+k3+k4≥Q;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5
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6
第二通信设备可以根据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7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8
以及UDM的性质,可以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9
第二通信设备再对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310
进行反映射得到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举例来说,假设第一通信设备第一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4,第二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4,第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4,第四次传输的信道容量大于或等于R/4。那么第一通信设备四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即四次传输可实现正确译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由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其中,第一通信设备向第二通信设备初传M个第一编码块时,M个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排列,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正确译码。若第二次传输和第三次传输后第二通信设备仍然译码失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向第二通信设备重传M个第n编码块,第n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与第一编码块中的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列方式相关联。上述多个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方式有利于第二通信设备根据第一编码块至第n编码块正确译码。只要满足多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信息传输速率的条件,第一通信设备就能实现接近于信道容量的传输。
以下结合图15至图18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5所示,该通信设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包括:
收发单元1501,用于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处理单元1502,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一编码块;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需要重传时,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对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当需要重传时,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2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3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4
为长度为K/wQ的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5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6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7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将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8
进行反映射,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49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
处理单元1502还用于对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
收发单元15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n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至第n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编码块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5中的各个单元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处理器来实现。请参见图16,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以为具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例如芯片)。该通信设备1600可以包括收发器1601、至少一个处理器1602和存储器1603。其中,收发器1601、处理器1602和存储器1603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
其中,收发器1601可以用于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1601是统称,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例如,接收器用于获取信息比特块。又例如,发送器用于发送第一编码块。
其中,处理器1602可以用于对通信设备的数据进行处理,或者,对收发器1601待发送的信息进行处理。例如,处理器1602可以调用存储器16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实现对第一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排序。处理器16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160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在处理器16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其中,存储器16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16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6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16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上述处理器1602和存储器1603可以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上述收发器1601和处理器1602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收发器1601,用于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一个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处理器1602,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处理器1602还用于对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收发器16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一编码块;
当需要重传时,处理器1602还用于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器1602还用于对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收发器16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5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602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对所述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收发器16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三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602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1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2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3
为长度为K/wQ的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4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5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6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7
进行反映射,获取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68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
对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
收发器1601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M个第n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编码块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如图17所示,该通信设备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具体包括:
收发单元1701,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单元1702,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二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满足以下映射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t满足1≤t≤2P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单元1702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具体包括: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2
k1满足1≤k1≤Q;
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3
k2满足1≤k2≤Q,k1+k2≥Q;
获取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该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且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4
以及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5
k1和k2满足k1+k2<Q。
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译码获取所述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6
k3满足1≤k3≤Q,k1、k2和k3满足k1+k2+k3≥Q。
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根据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77
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获取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701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该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n待编码块中。
处理单元1702还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其中,对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1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2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3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4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5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6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87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图17中的各个单元所实现的相关功能可以通过收发器和处理器来实现。请参见图18,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设备可以为具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例如芯片)。该通信设备1800可以包括收发器1801、至少一个处理器1802和存储器1803。其中,收发器1801、处理器1802和存储器1803可以通过一条或多条通信总线相互连接,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相连接。
其中,收发器1801可以用于发送数据,或者接收数据。可以理解的是,收发器1801是统称,可以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例如,接收器用于获取信息比特块。又例如,发送器用于发送第一编码块。
其中,处理器1802可以用于对通信设备的数据进行处理,或者,对收发器1801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例如,处理器1802可以调用存储器1803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实现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译码。处理器18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例如该处理器180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在处理器1802是一个CPU的情况下,该CPU可以是单核CPU,也可以是多核CPU。
其中,存储器1803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等。存储器1803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803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drive,SSD);存储器1803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其中,上述处理器1802和存储器1803可以通过接口耦合,也可以集成在一起,本实施例不作限定。
上述收发器1801和处理器1802可以用于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收发器1801,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该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M个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一顺序为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q满足1≤q≤Q,M满足M=X+Q-1。
收发器1801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该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处理器1802,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处理器1802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和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具体用于: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1
k1满足1≤k1≤Q;
译码获取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2
k2满足1≤k2≤Q,k1+k2≥Q;
获取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器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该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其中,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若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码率R,且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处理器1802还用于:
译码获取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3
以及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该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4
k1和k2满足k1+k2<Q。
译码获取所述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5
k3满足1≤k3≤Q,k1、k2和k3满足k1+k2+k3≥Q。
根据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296
获取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收发器1801还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该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n待编码块中。
处理器1802还用于将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其中,对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1
其中,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2
为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3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其中,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4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5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6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n满足n∈[1,2,...,N],N为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N为大于3的正整数。
Figure BDA0002450748540000307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和第二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每个编码块按照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至第M个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第M个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Q为正整数。第i个编码块的码率ri=i×R/Q,i满足1≤i≤Q。第j个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j满足Q+1≤j≤M。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由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其中,输入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逻辑电路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接口输入的待处理的数据包括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待编码块以及各个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其中,待编码块包括第一待编码块、第二待编码块直至第n待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逻辑电路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具体包括:
逻辑电路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的进行排序,并对待编码块进行编码,获取各个待编码块对应的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出接口输出的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编码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直至第n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入接口输入的待处理的数据包括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编码块;其中,编码块包括第一编码块、第二编码块直至第n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逻辑电路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具体包括:
逻辑电路按照前述方法实施例的方法对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各个编码块对应的待编码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输出接口输出的处理后的数据包括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待编码块以及各个待编码块中的信息比特子块;其中,待编码块包括第一待编码块、第二待编码块直至第n待编码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前述实施例所述的第一通信设备和第二通信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该芯片或者芯片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接口,接口和至少一个处理器通过线路互联,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进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中,芯片中的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上述方面中的芯片系统可以是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也可以是基带芯片等,其中基带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信道编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调制解调器和接口模块等。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本申请中上述描述的芯片或者芯片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该至少一个存储器中存储有指令。该存储器可以为芯片内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芯片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高密度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Video Di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36)

1.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一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所述q满足1≤q≤Q;所述M满足M=X+Q-1;
对所述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所述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所述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所述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所述t满足1≤t≤2P
对所述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对所述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三编码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2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3
为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4
为长度为K/wQ的序列,所述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5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6
为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7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所述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
将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8
进行反映射,获取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19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所述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所述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所述n满足n∈[1,2,...,N],所述N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3的正整数;
对所述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
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n编码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所述编码块包括所述第一编码块和所述第二编码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编码块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第Q+1个至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所述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所述Q为正整数;第i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i=i×R/Q,所述i满足1≤i≤Q;第j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所述j满足Q+1≤j≤M。
8.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通信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M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一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所述q满足1≤q≤Q;所述M满足M=X+Q-1;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二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2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所述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所述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所述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所述t满足1≤t≤2P
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和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和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包括: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译码获取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22
所述k1满足1≤k1≤Q;
译码获取所述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1
所述k2满足1≤k2≤Q,k1+k2≥Q;
获取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所述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三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所述码率R,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码率R,译码获取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2
以及所述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3
所述k1和k2满足k1+k2<Q;
译码获取所述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4
所述k3满足1≤k3≤Q,所述k1、k2和k3满足k1+k2+k3≥Q;
根据所述第一顺序和所述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5
获取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所述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所述第一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n待编码块中;
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所述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其中,对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6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7
为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8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所述w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9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10
为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11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所述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所述n满足n∈[1,2,...,N],所述N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3的正整数;
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312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所述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所述编码块包括所述第一编码块和所述第二编码块。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编码块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所述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第Q+1个所述编码块至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所述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所述Q为正整数;第i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i=i×R/Q,所述i满足1≤i≤Q;第j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所述j满足Q+1≤j≤M。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获取X个信息比特块,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K个信息比特;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子块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处理单元,用于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一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一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所述q满足1≤q≤Q;所述M满足M=X+Q-1;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个第一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一编码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
当需要重传时,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二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41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所述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所述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所述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所述t满足1≤t≤2P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对所述M个第二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二编码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第三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对所述M个第三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三编码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三编码块。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
当需要重传时,将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获取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为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1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2
为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3
为长度为K/wQ的序列,所述w为大于1的正整数;
将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进行转换,其中,任意一个映射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与转换后对应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4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5
为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6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所述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所述n满足n∈[1,2,...,N],所述N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3的正整数;
将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7
进行反映射,获取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8
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为[An,1,An,2,...,An,Q];其中,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将反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所述第一顺序置于M个第n待编码块中;
对所述M个第n待编码块分别进行polar码编码,获取M个第n编码块;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二通信设备发送所述M个第n编码块。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所述编码块包括所述第一编码块和所述第二编码块。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编码块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所述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第Q+1个所述编码块至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所述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所述Q为正整数;第i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i=i×R/Q,所述i满足1≤i≤Q;第j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所述j满足Q+1≤j≤M。
23.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单元,用于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初传的M个第一编码块,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是M个第一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M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X个信息比特块,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被划分为Q个信息比特子块,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一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一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一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一待编码块的第(q-1)*K/Q+1至第q*K/Q可靠的位置,所述q满足1≤q≤Q;所述M满足M=X+Q-1;
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二编码块,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是M个第二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二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二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一顺序满足映射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包括: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59
其中,aq为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At为所述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F为polar码的生成矩阵,所述J为正整数且满足K/Q=2J,所述P为正整数且满足2P-1≤Q≤2P;所述t满足1≤t≤2P
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和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顺序为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第q个信息比特子块位于所在第二待编码块的第(Q-q)*K/Q+1至第(Q-q+1)*K/Q可靠的位置。
25.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单元用于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和所述M个第二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具体用于: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码率R,译码获取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1
所述k1满足1≤k1≤Q;
译码获取所述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2
所述k2满足1≤k2≤Q,k1+k2≥Q;
获取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三编码块,所述M个第三编码块是M个第三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第二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三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三待编码块中;所述第三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与所述第二待编码块采用的第二顺序不同;
若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两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小于所述码率R,且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三次传输的信道容量之和大于或等于所述码率R,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译码获取所述第一待编码块承载的一个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1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3
以及所述第二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2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4
所述k1和k2满足k1+k2<Q;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译码获取所述第三待编码块承载的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5
所述k3满足1≤k3≤Q,所述k1、k2和k3满足k1+k2+k3≥Q;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顺序和所述第二顺序的映射关系,获取所述k3个信息比特子块映射前对应的k3个信息比特子块为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6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所述信息比特块包括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为[a1,a2,...,aQ]。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单元还用于:
接收所述第一通信设备重传的M个第n编码块,所述M个第n编码块是M个第n待编码块进行polar码编码得到的;每一个处理后的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按照所述第一顺序置于M个所述第n待编码块中的Q个所述第n待编码块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将所述M个第一编码块直至所述M个第n编码块进行合并译码,获取译码数据;
其中,对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处理满足以下条件:
每一个所述信息比特块的Q个信息比特子块从二进制域映射至2w进制域,且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满足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7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68
为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中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71
为长度为K/wQ的2w进制序列,所述w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所述映射后的任意一个信息比特块与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之间满足以下关系: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72
其中,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73
为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74
转换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子块,所述Hn为在2w进制域上的K/w×K/w的通用解码矩阵UDM,所述n用于指示第n次传输;所述n满足n∈[1,2,...,N],所述N为所述第一通信设备传输的总次数,且所述N为大于3的正整数;
所述
Figure FDA0003757758800000075
进行反映射后对应的信息比特块满足[An,1,An,2,...,An,Q];其中,所述An,Q为长度为K/Q的二进制序列。
28.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编码块至少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至多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其中,所述编码块包括所述第一编码块和所述第二编码块。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编码块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标识依次排列,其中,第一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第一个至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的信息比特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增加一个,所述第Q个所述编码块承载Q个信息比特子块;所述第Q+1个所述编码块至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信息比特子块的数量按照所述编码块的排列顺序,依次减少一个;所述第M个所述编码块承载一个信息比特子块。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Q为码率R的量化阶数,所述Q为正整数;第i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i=i×R/Q,所述i满足1≤i≤Q;第j个所述编码块的码率rj=(M-j+1)×R/Q,所述j满足Q+1≤j≤M。
31.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指令,使得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或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2.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二通信设备,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3.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指令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7或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34.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由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所述逻辑电路按照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所述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3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由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组成,所述输入接口用于输入待处理的数据;所述逻辑电路按照如权利要求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对待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获取处理后的数据;所述输出接口用于输出处理后的数据。
36.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程序或指令,当所述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如权利要求1至7或8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CN202010291987.2A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354187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987.2A CN11354187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CT/CN2021/082192 WO2021208674A1 (zh) 2020-04-14 2021-03-22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18/046,255 US11936476B2 (en) 2020-04-14 2022-10-13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91987.2A CN11354187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541878A CN113541878A (zh) 2021-10-22
CN113541878B true CN113541878B (zh) 2022-10-28

Family

ID=780840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91987.2A Active CN113541878B (zh) 2020-04-14 2020-04-14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6476B2 (zh)
CN (1) CN113541878B (zh)
WO (1) WO20212086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64025B (zh) * 2011-04-15 2013-06-05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重复编码和信道极化的编码器及其编译码方法
CN107026709B (zh) * 2016-02-01 2021-02-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包编码处理方法及装置、基站及用户设备
CN107666369B (zh) * 2016-07-29 2021-02-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重传极化码的方法及其发送设备、接收设备
CN108242968B (zh) * 2016-12-23 2020-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编码方法及信道编码装置
CN108282247B (zh) * 2017-01-05 2021-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46929B2 (en) * 2017-01-09 2023-01-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ignaling for semi-static configuration in grant-free uplink transmissions
US10686556B2 (en) * 2017-01-17 2020-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Robust and universal polar codes
CN108347300B (zh) * 2017-01-25 2020-08-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调整Polar码的方法、装置及编译码装置
CN108400844B (zh) * 2017-02-04 2021-07-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8833050B (zh) * 2017-03-24 2019-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方法、译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GB2563568A (en) * 2017-05-05 2018-12-26 Tcl Communication Ltd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using polar codes
CN107425941B (zh) * 2017-06-16 2022-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速率匹配和解速率匹配的方法及装置
US10873345B2 (en) * 2018-02-05 2020-12-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Enhanced polar code construction
CN113541854B (zh) * 2020-04-14 2022-12-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08674A1 (zh) 2021-10-21
US11936476B2 (en) 2024-03-19
US20230113300A1 (en) 2023-04-13
CN113541878A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3160B (zh)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CN107819545B (zh) 极化码的重传方法及装置
US20190372711A1 (en) Polar code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6982172B (zh) 确定极化码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7508653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JP7252344B2 (ja) データ伝送方式及び通信デバイス
WO2018201831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18202140A1 (zh) 编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1133817B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2161201A1 (zh) 编码调制与解调解码方法及装置
EP4156579A1 (en)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7301168B2 (ja) コーディングおよび変調方法、復調および復号方法、装置、ならびにデバイス
CN110890938B (zh) 使用Polar码的信道编码方案的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13541878B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030044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14448557A (zh) 一种无线信道数据处理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设备
WO2022257718A1 (zh) 一种极化码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装置
WO2018210216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964834B (zh) 数据传输方法、芯片、收发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41698B (zh) 编码、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30223957A1 (en) Data Processing Method,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CN114124292A (zh) 一种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3938244B (zh) 一种通信应答信号的传输方法、基站及终端
WO2024077486A1 (zh) 一种确定循环冗余校验比特的方法、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31285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