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8457B -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8457B
CN108828457B CN201810842382.0A CN201810842382A CN108828457B CN 108828457 B CN108828457 B CN 108828457B CN 201810842382 A CN201810842382 A CN 201810842382A CN 108828457 B CN108828457 B CN 1088284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runaway
battery
gas channel
gas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4238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28457A (zh
Inventor
张亚军
王贺武
欧阳明高
李伟峰
李成
李建秋
卢兰光
韩雪冰
杜玖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4238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84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84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84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284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84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4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rvicing or maintenance of secondary cells or secondary half-cells
    • H01M10/4285Testing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包括箱体、局部加热器和导热体。所述局部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器贴合设置。所述导热器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装置对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的模拟更真实,从而提高所述待测试电池热失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安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常用的物品。动力电池在某些诱导因素下容易引发热失控,从而引起安全性事故。因此,研究动力电池的热失控过程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目前人们对电池热失控过程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加速量热仪(Accelerating RateCalorimetry,ARC)、绝热反应热能量测定仪(Vent Sizing Package 2,VSP2)、差示扫描量热仪(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锥形量热仪等仪器,模拟动力电池热失控场景,并对动力电池的在热失控过程中的产热、喷气、燃烧等特性进行研究。
但是,这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与实际场景相差比较大,存在对动力电池热失控的场景模拟准确性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包括:
箱体;
局部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导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器贴合设置,所述导热器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导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
连接杆,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连接杆连接于所述导轨和所述导热体之间,且所述连接杆可沿所述导轨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均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均匀加热器与所述局部加热器间隔相对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空气循环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用于改变箱体内的空气流向,使得所述箱体内热量均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匀加热器为面状结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与所述均匀加热器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均匀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所述局部加热装置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压力调节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用于调节所述箱体内部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气泵,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接,用于向所述箱体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中抽出气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
第二气体通道,与所述箱体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包括:
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的开启和关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还包括安全阀,设置于所述箱体,用于泄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包括箱体、局部加热器和导热体。所述局部加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所述导热器与所述加热器贴合设置。所述导热器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通过弧形结构面的切点可以实现与所述待测试电池的点接触,使得接触点变小,从而使得热失控触发点变小,因此,对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的模拟更真实,从而提高所述待测试电池热失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包括:
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测量装置,与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连接,用于测量数据;
数据分析装置,与所述测量装置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测量装置测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还包括显示装置,与所述数据分析装置连接,用于显示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包括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所述测量装置和所述数据分析装置。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能够提高对电池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的实验结果对电池安全设计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剖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局部剖视图;
图7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装置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失控测试实验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 1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10
箱体 100
密封门 110
观察窗 111
加热装置 200
均匀加热器 210
空气循环装置 220
第一气体通道 300
气泵 400
第二气体通道 500
阀门 510
安全阀 600
局部加热装置 700
局部加热器 710
导热体 720
导轨 730
连接杆 740
压力调节装置 800
测量装置 20
第一温度测试装置 21
第二温度测试装置 22
第一压力测试装置 23
第二压力测试装置 24
数据分析装置 30
显示装置 40
待测试电池 50
电池支架 51
盛放盘 52
防护罩 53
图像采集装置 6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太阳能芯片电池检测设备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和图2,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包括箱体100、加热装置200和压力调节装置800。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用于调节所述箱体100内部压力。
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可以应用于可发生热失控的电池进行的热失控实验。所述电池为二次电池。所述电池可以为锂电池。可以理解,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的应用不局限于电池热失控测试,还可以应用于其他有相同用途需求的场景。
所述箱体100用于放置待测试电池50。所述箱体100的外形、尺寸、材质和规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所述箱体100可以为密封箱体。所述箱体100可以包括密封门110。所述密封门11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一侧。所述密封门110可以采用内衬耐高温硅胶垫,以实现所述箱体100的密封。所述密封门110还可以包括观察窗111。所述观察窗111可以为透光材质制成,用于观测所述箱体100内的情况。例如,所述观察窗111的材质可以为石英玻璃。所述观察窗111在所述箱体100内一侧可以设置贴膜,便于试验后对所述观察窗111进行清洁。当所述观察窗111为透光材质制成时,所述观察窗111外部还可以设置有图像采集装置60。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0用于记录实验过程中所述箱体100内部的实验现象。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0可以为相机或摄像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00为正方体。所述箱体100为耐高温、耐高压材料制成。所述箱体100的一侧设置有密封门110。所述密封门110设置观察窗111。所述观察窗111的外部设置有摄像机。所述待测试电池50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部。为了便于实验,所述待测试电池50可以通过电池支架51与所述箱体100一定距离。所述待测试电池50可以盛放于盛放盘52中。所述盛放盘52设置于所述电池支架51上。为了防止实验中所述待测电池50喷发或者所述待测电池50热失控后爆炸对所述箱体100内部造成破坏,所述盛放盘52的顶端还可以设置防护罩53。所述防护罩53可以为金属丝网。
所述加热装置2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所述加热装置200用于加热,从而提高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温度,进而研究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热失控行为。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是均匀加热装置,也可以是局部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是电加热丝,可以是石英加热管,也可以是电加热棒,还可以是激光加热器等。根据需要,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的任何位置。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通过支架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部,也可以通过连接杆等悬挂于所述箱体100内部。所述加热装置200与所述箱体100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所述加热装置200的具体结构、型号、放置位置以及与所述箱体100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实验需求进行选择,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
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为可以增加所述箱体100内部压力或减小所述箱体100内部压力的装置。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可以有多种选择。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可以改变所述箱体100内部的压力,从而调整所述箱体100内部的压强。通过所述压力装置800,所述箱体100可以模拟不同海拔下,所述待测电池50的热失控行为特征。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增加了压力变化的模拟,因此,提高了对所述待测电池50的热失控实际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包括第一气体通道300和气泵400。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所述气泵40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接。所述气泵400用于向所述箱体100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100中抽出气体。
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可以为管道。所述管道的材质、型号等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地,所述箱体100一侧可以开设有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所述安装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尺寸相匹配,以保证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一端与所述箱体100连通,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另一端与所述气泵400连接。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还可以设置有开关或阀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开启和关闭。所述气泵400用于向所述箱体100内冲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100内抽出气体。所述气泵400的具体规格、型号等不做限定,只要可以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接,并实现向所述箱体100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100抽出空气即可。
使用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对所述待测电池50进行热失控实验的过程和原理如下:
将所述待测试电池50和所述加热装置200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后,关闭所述密封门110。通过所述气泵400向所述箱体100内充入空气或抽出空气,以改变所述箱体100内的压力。通过所述加热装置200加热,直至引发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研究所述待测试电池50在不同气体压力下的热失控行为特征。所述不同气体压力下的热失控行为特征可以用于表征实际情况中,不同海拔下,所述待测电池50的热失控特征。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包括所述箱体100、所述加热装置200、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和所述气泵400。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所述气泵40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接,用于向所述箱体100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100中抽出气体。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和所述气泵400配合完成所述箱体100内的压力变化。通过所述加热装置200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进行加热,从而模拟电池在不同海拔,不同压力下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热失控行为特征。与传统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增加了压力变化的模拟,因此,提高了对所述待测电池50热失控实际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利用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对电池安全设计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还可以包括第二气体通道500。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可以为管道。所述管道的材质、型号等不做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具体地,所述箱体100一侧可以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所述安装孔的尺寸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尺寸相匹配,以保证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可以用于外部空气向所述箱体100内流入空气,也可以用于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流出。
当所述密封门110密封,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保持畅通,通过所述气泵400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向所述箱体100内注入空气。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流出。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产生对流。通过调节所述气泵400的功率,改变所述气泵400向所述箱体100注入空气的速度,从而可以改变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对流速度,继而改变所述箱体100内的空速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能够模拟不同空速比下的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热失控行为特征,准确的模拟所述待测试电池50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风速或车速等场景下的热失控行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提高了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热失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还可以包括阀门510。所述阀门51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开启和关闭。所述阀门510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端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中间部位。所述阀门51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开启和关闭。根据需要,所述阀门510也可以选择能够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气体流量的阀门。具体的,当需要调节所述箱体100内空速比时,打开所述阀门510,并通过所述气泵400向所述箱体100内注入空气。当需要调整所述箱体100内的压力时,关闭所述阀门510,通过所述气泵400和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调整所述箱体100内的压力。通过所述阀门510可以灵活的实现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可以实现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的多重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还可以包括安全阀600。所述安全阀6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用于泄压。所述安全阀600可以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顶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的任意一个侧面。所述安全阀600可以预设一定的阈值,当所述箱体100内的压力超过预设阈值,所述安全阀600打开,并启动泄压。所述安全阀600的具体结构、型号以及与所述箱体100的连接方式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所述安全阀600可以防止实验过程中,因所述待测电池50热失控喷发、燃烧等造成所述箱体100内部压力过大而发生爆炸等危险情况。所述安全阀600提高了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的安全性。
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为均匀加热装置。所述均匀加热装置用于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均匀加热,从而诱发所述待测试电池50全电池热失控。所述均匀加热装置用于模拟电池使用过程中,环境温度过高等原因造成的电池全面均温诱发的热失控场景。
当所述加热装置200为均匀加热装置时,所述加热装置200的结构可以为多种。请参见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装置200可以包括均匀加热器210和空气循环装置220。所述均匀加热器21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用于产生热量。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相对设置,用于改变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流向,使得所述箱体100内热量均匀。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为电加热器。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采用电加热丝或石英加热管等。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通过调节功率来实现加热速率的调节。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间隔相对设置。也就是说,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不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直接接触。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产生热量并使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温度升高,从而使得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的所述待测试电池50温度升高。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可以设置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的上、下、左、右、前或后,并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设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用于改变所述箱体100内的空气流向,使得所述箱体100内的热量均匀。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可以为循环风扇等。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包括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和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相对设置。通过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和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配合,使得所述箱体100内的温度均匀升高。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的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由于周围环境温度过高而诱发热失控。本申请是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准确的模拟了所述待测试电池50全面均温诱发热失控场景,从而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为面状结构。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为加热片、加热板等面状结构的加热器。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通过连接杆等装置固定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均匀加热器210可以悬挂与所述箱体100的内部顶端,并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平行设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可以悬挂设置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的上部。也就是说,所述均匀加热器210设置于所述待测试电池50和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之间。面状的所述均匀加热器210能够增大加热和散热面积,从而提高加热效率,进而提高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的工作效率。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还包括局部加热装置700。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均匀加热器210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和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之间。
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局部接触,用于模拟实际应用中电池局部过热诱发热失控,并蔓延到其他区域进而诱发全面热失控的场景。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可以为加热棒,也可以为激光加热器等。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可以通过连接杆或支撑架等形式连接于所述箱体100。在热失控实验过程中,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接触点越小,诱发局部热失控的起热点就越小,对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的模拟就越真实。同时,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的体积越小,对周围空气的加热就越少,对局部热失控场景的模拟就越真实。所述通过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模拟电池局部过热诱发热失控场景,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请参见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包括局部加热器710和导热体720。所述导热体720与所述局部加热器710贴合设置。所述导热体720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局部加热器710用于产生热量。所述局部加热器710可以为加热丝等。所述导热体720可以为球形结构,也可以为立方体结构,还可以为其他不规则形状结构。所述导热体720可以包裹于所述局部加热器710的外部,并与所述局部加热器710贴合。所述加热器710和所述导热体720的体积越小越好。所述导热体720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接触,用于将所述加热器710产生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待测试电池50。通过所述局部加热器710和所述导热体720实现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局部加热,从而模拟实际应用中,电池局部过热诱发热失控场景,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场景模拟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体720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面可以为远离所述均匀加热器210的面。所述弧形结构的面与所述待测试电池接触。所述导热体720的其他面可以为弧形面,也可以为平面。为了加工和连接方便,所述导热体720可以为五个平面和一个弧形结构的面组成的立体结构,所述弧形结构的面的切点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接触,从而实现所述导热体720与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点接触。通过弧形结构面的切点实现与所述待测试电池的点接触,使得接触点变小,从而使得热失控触发点变小,因此,对局部热失控实际场景的模拟更真实。同时,所述局部加热器710可以平行于所述待测试电池50设置,以减小所述导热体720的体积,从而减小对周围空气的影响,提高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对局部热失控场景模拟的真实性。
请参见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还包括:导轨730和连接杆740。所述导轨730和所述连接杆740均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连接杆740连接于所述导轨730和所述导热体720之间。且所述连接杆740可沿所述导轨730滑动。
所述导轨730可以架设于所述箱体100内部两个侧壁,也可以设置于所述箱体100顶部。所述连接杆740可用于支撑所述导热体720和所述局部加热器710。所述连接杆740可以为杆状。所述连接杆740的一端与所述导热体720连接。所述连接杆740的另一端与所述导轨730连接。所述连接杆740可以沿所述导轨730滑动,从而改变所述导热体720和所述局部加热器710的位置,进而改变局部热失控实验的热失控触发点。通过所述导轨730和所述连接杆740实现了所述局部加热装置700的可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使用更方便。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测量装置20和数据分析装置30。所述测量装置20与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连接,用于测量数据。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与所述测量装置20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测量装置20测量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处理。
所述测量装置20用于测量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温度、压力、放热率和喷气量等相关数据。所述测量装置20可以包括温度测量装置、压力测量装置等。所述测量装置20的数量和设置位置等可以根据需求选择。
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可以为计算机处理器,也可以为可编程逻辑处理器等。所述测量装置20将测量得到的数据传输至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对所述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和处理,得到需要的结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包括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所述测量装置20和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能够提高对电池热失控实际场景模拟的准确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的实验结果对电池安全设计具有较大指导意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还包括显示装置40。所述显示装置40与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连接,用于显示数据分析处理结果。所述显示装置40也可以用于显示所述图像采集装置60采集到的图像信息。通过所述显示装置40,可以提高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人机交互的智能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量装置20包括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和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出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
当所述气泵40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向所述箱体100内注入空气。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打开。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形成空气对流。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和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和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测量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气体的温度和压力。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根据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流入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以及第二气体通道500处流出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计算、分析的出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对气体流入通道和气体流出通道的温度和压力分别进行测量,进而计算出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率。与传统技术中的设备通过氧耗法计算放热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对电池热失控过程中参数的计算更加准确。
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方法,包括:
S10,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温度,得到第一温度;
S20,通过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测量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的温度,得到第二温度;
S30,通过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得到第一压力;
S40,通过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得到第二压力;
S50,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算电池热失控过程的放热率。
所述气泵40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向所述箱体100内注入空气,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排出空气。同时,通过所述加热装置200对待测试电池50加热,直至所述待测试电池50发生热失控。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分别对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气体流入处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气体流出处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
根据下述公式计算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功率: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1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2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3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4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5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6
其中,Pbattery是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功率。cp-air是空气的等压比热容,单位为J/kg.K。ρair_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气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ρair_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气体的密度,单位为kg/m3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7
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流量,单位m3/s。
Figure BDA0001745868790000178
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流量,单位m3/s。Tout是所述第二温度,单位为K。Tin是所述第一温度,单位为K。Pheater是所述加热装置200的功率。Preleased是所述箱体100的散热功率,单位为J/s。V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流入的气体的体积。V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流入的气体的体积。d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截面积。d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截面积。t是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注入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流出空气的时间。
对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功率进行积分,即可得到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方法,通过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和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分别对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气体流入处和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气体流出处的温度和压力进行测量,得到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根据所述第一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所述第一压力和所述第二压力计算得出所述待测试电池50在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率。与传统技术中通过氧耗法计算放热率相比,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方法对电池热失控过程中放热率的计算更加准确。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提供的所述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系统1和方法除了可以测试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率之外,还可以测试热失控过程中所述待测试电池50的温度、压力和喷气量等其他参数。具体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
箱体(100);
局部加热器(71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
导轨(73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
导热体(72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导热体(720)与所述局部加热器(710)贴合设置,所述导热体(720)至少有一个面为弧形结构,使用时,所述导热体(720)弧形结构的面的切点与待测试电池(50)接触;
连接杆(74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连接杆(740)连接于所述导轨(730)和所述导热体(720)之间,且所述连接杆(740)可沿所述导轨(730)滑动;
均匀加热器(21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与所述局部加热器(710)间隔相对设置;
压力调节装置(8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用于调节所述箱体(100)内部压力,所述压力调节装置(800)包括:
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气泵(400),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与所述箱体(100)连接,用于向所述箱体(100)充入气体或从所述箱体(100)中抽出气体;
第二气体通道(500),与所述箱体(100)连通,用于气体的流通;
测量装置(20),包括: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和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所述第一温度测量装置(21)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温度;所述第二温度测量装置(22)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用于测量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的温度;所述第一压力测量装置(23)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所述第二压力测量装置(24)设置于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用于测量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压力;
数据分析装置(30),与所述测量装置(20)信号连接,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流入气体的温度和压力,以及第二气体通道(500)处流出气体的温度和压力,计算得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功率;其中,所述放热功率根据如下公式计算得到: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1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2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3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4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5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6
其中,Pbattery是所述待测试电池(50)热失控过程中的放热功率;cp-air是空气的等压比热容;ρair_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气体的密度;ρair_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气体的密度;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7
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流量;
Figure FDA0002989140960000028
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流量;T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处的温度;T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处的温度;Pheater是所述局部加热器(710)或所述均匀加热器(210)的功率;Preleased是所述箱体(100)的散热功率;V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流入的气体的体积;V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流入的气体的体积;din是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的截面积;dout是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截面积;t是通过所述第一气体通道(300)注入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流出空气的时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730)架设于所述箱体(100)内部两个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空气循环装置(22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内,用于改变箱体(100)内的空气流向,使得所述箱体(100)内热量均匀。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为面状结构,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与所述均匀加热器(210)间隔相对设置,所述均匀加热器(210)设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220)和所述局部加热器(71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包括:
阀门(510),设置于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体通道(500)的开启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全阀(60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用于泄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0)包括密封门(110),所述密封门(110)设置于所述箱体(100)一侧。
8.一种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热失控实验系统(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装置(40),与所述数据分析装置(30)连接,用于显示数据分析处理结果。
CN201810842382.0A 2018-07-27 2018-07-27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Active CN1088284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2382.0A CN108828457B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42382.0A CN108828457B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8457A CN108828457A (zh) 2018-11-16
CN108828457B true CN108828457B (zh) 2021-07-13

Family

ID=64141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42382.0A Active CN108828457B (zh) 2018-07-27 2018-07-27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84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70424B (zh) * 2019-07-25 2020-07-14 清华大学 原位测量电池内部压强的实验方法
CN110515000B (zh) * 2019-08-09 2021-10-08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防化学院 一种一体化电池热失控测试系统
CN112526360B (zh) * 2019-09-18 2022-03-18 清华大学 电池模组热失控测试触发与监测系统及方法
CN111103404B (zh) * 2019-12-23 2023-12-05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动力电池热失控尾气的分析装置及方法
CN113297738A (zh) * 2021-05-21 2021-08-24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建模方法
CN113659248B (zh) * 2021-08-18 2023-09-22 经纬恒润(天津)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冷却系统参数设计方法及装置
WO2024040596A1 (zh) * 2022-08-26 2024-02-2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单体的等效测试方法及测试治具
CN115561646A (zh) * 2022-11-24 2023-01-03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动压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外短路实验测试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003A (zh) * 2011-03-01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测试方法
CN105445320A (zh) * 2015-11-18 2016-03-30 王建刚 动力电池热失控可视化测试分析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145137A (ja) * 2007-12-12 2009-07-02 Panasonic Corp 二次電池の検査方法
US8421469B2 (en) * 2010-07-16 2013-04-16 Tesla Motor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lectrically cycling a battery cell to simulate an internal short
CN102944575A (zh) * 2012-11-30 2013-02-27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性能的测试方法
US9379419B2 (en) * 2013-05-13 2016-06-28 The Boeing Company Active thermal management and thermal runaway prevention for high energy density lithium ion battery packs
CN204203436U (zh) * 2014-11-28 2015-03-11 南京工业大学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CN104330743B (zh) * 2014-11-28 2017-02-22 南京工业大学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测试分析系统
CN105954678A (zh) * 2016-04-21 2016-09-21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电池热失控触发及释放气体收集装置
CN205809259U (zh) * 2016-05-17 2016-12-14 厦门高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充放电测试用恒温装置
CN205920201U (zh) * 2016-08-10 2017-02-01 惠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综合技术中心 一种锂电池内部短路测试设备
KR20180064143A (ko) * 2016-12-05 2018-06-14 한국전기연구원 다중 측정 가능한 배터리 가속 속도 열랑계
CN206489264U (zh) * 2017-01-17 2017-09-12 深圳市瑞佳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充电储能系统热失控及热失控扩展综合实验设备
CN206725729U (zh) * 2017-03-29 2017-12-08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二次电池热失控流场测试装置
CN206773155U (zh) * 2017-03-29 2017-12-19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二次电池热失控测试装置
CN206602144U (zh) * 2017-03-30 2017-10-31 天津润和绿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柜加热装置
CN107132487A (zh) * 2017-06-22 2017-09-05 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 二次电池热失控传播测试系统
CN107342443A (zh) * 2017-08-01 2017-11-1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一种用于监测大型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发生发展过程中内部温度与压力变化的装置
CN207488079U (zh) * 2017-10-27 2018-06-12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电池安全测试装置
CN209086412U (zh) * 2018-07-27 2019-07-09 清华大学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4003A (zh) * 2011-03-01 2013-03-2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测试方法
CN105445320A (zh) * 2015-11-18 2016-03-30 王建刚 动力电池热失控可视化测试分析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8457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28457B (zh)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CN109164393B (zh)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系统及其方法
CN108872877B (zh)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CN106328227B (zh) 安全壳喷淋试验装置及方法
CN107290128B (zh) 一种车厢窗口处气流状态示踪装置及实验方法
CN103616410B (zh) 一种气体的化学溶剂吸收与解吸反应热测量装置
CN105445320A (zh) 动力电池热失控可视化测试分析系统
CN206236353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
CN103594128B (zh) 反应堆第4级自动降压系统喷放卸压模拟实验装置及方法
CN101476973B (zh) 一种热分层环境下烟气羽流运动模拟实验装置
CN110416645A (zh) 一种电池液冷板性能测试系统及方法
CN206235585U (zh) 一种煤样升温氧化测试装置
CN109708982A (zh) 火灾、爆炸及其耦合作用下储油罐破坏实验平台及方法
CN208872855U (zh)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CN108426917A (zh) 一种开敞空间蒸气云爆炸连锁反应测试系统及其测试方法
CN208384088U (zh) 一种电池仿真模拟测试机
CN205844122U (zh) 一种用于测试稀释剂以及原材料溶剂挥发速率的测试装置
CN107255607A (zh) 一种粉尘迁移实验装置与方法
CN209086412U (zh) 电池热失控实验装置及其系统
CN208000281U (zh) 用于识别高温颗粒-水-蒸汽三相动态变化的可视化装置
CN207850968U (zh) 一种开敞空间蒸气云爆炸连锁反应测试系统
CN205280628U (zh) 动力电池热失控可视化测试分析系统
CN108915958A (zh) 风力发电水冷系统性能实验平台与其测试方法
CN108052706A (zh) 空气放电组分在空气开关柜下的气体扩算仿真方法及系统
CN208953422U (zh) 一种水性防腐蚀保护膜恒湿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