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技术的钢筋连接器具,具体涉及一种钢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国家提出了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的未来建筑业发展方向;建筑工业化成为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政策鼓励和支持的发展产业。
钢筋连接是指多段钢筋之间的相互连接方式,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套管灌浆连接和焊接四种。钢筋作为骨架结构,其连接方式对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有很大影响。出于稳定性和抗震能力角度考虑,钢筋的连接部位多考虑避开结构受力较大的关键部位,而设计在受力较小位置。带有螺纹孔的套管是最常见的钢筋连接结构,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017533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钢筋连接结构”,所述钢筋连接结包括两条钢筋和套筒,其中,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处设置有外螺纹,而套筒的两端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在与所述内螺纹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轴线方向与所述套筒的轴线方向垂直;所述套筒的中部还设置有用于渗入水泥的渗泥孔以及通气孔。当两条待连接的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外螺纹与套筒两端的内螺纹配合后,再通过锁紧螺栓与所述螺纹孔配合,最后将水泥通过渗泥孔送进套筒内部,从而实现将两条待连接的钢筋固定在套筒中,以此实现钢筋的连接。
然而上述的钢筋连接结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经过以下三个步骤,即:首先需要将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外螺纹与套筒的内螺纹配合后;接着还需要将锁紧螺栓与套筒上的螺纹孔配合,使得锁紧螺栓的端部抵在钢筋的连接端处;最后还需要将水泥通过渗泥孔灌入到套筒内部。这就使得整个钢筋的连接过程更加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结构,所述钢筋连接结构可以使用小型化的工具进行操作,且连接简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钢筋连接结构,包括锁紧套以及锁紧螺母,其中,
待连接的两条钢筋在其连接端处设置有锁紧件,所述锁紧件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
所述锁紧套由若干块锁紧片拼接而成,每块锁紧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的部分外表面配合的锁紧槽,且该锁紧片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当所述若干块锁紧片拼接成锁紧套时,所述若干块锁紧片上的螺纹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外螺纹,该若干块锁紧片上的锁紧槽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件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出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锁紧件的最大径向尺寸;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锁紧套的外螺纹上。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上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所述安装孔由限位孔以及连接孔组成,其中,所述限位孔与所述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凸台配合,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钢筋配合。
优选的,所述锁紧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的连接端处的筒夹,所述筒夹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的直径,且该筒夹在其轴线方向上设置有与所述钢筋配合的锁紧孔。
优选的,所述锁紧套的外表面在与所述筒夹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沿着该锁紧套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锁紧套的圆周方向排列,且该凹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锁紧套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朝远离该锁紧套的方向向上倾斜;使得锁紧套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的直径大于锁紧螺母的内螺纹的直径;所述锁紧套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内壁与所述筒夹的外表面接触;当所述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锁紧套上时,所述锁紧套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发生变形使得该锁紧套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与锁紧螺母的内螺纹配合。
优选的,所述筒夹为圆台状或棱台状,当所述钢筋从所述筒夹的锁紧孔穿过后,该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凸台位于所述筒夹中直径较大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筒夹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所述锁紧套在安装孔的出口处设置有用于对所述筒夹进行限位的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锁紧套在安装孔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由设置在所述若干块锁紧片的锁紧槽的中部的限位块组合而成,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的凸台分别与所述限位板的两侧接触。
优选的,所述锁紧套由两块锁紧片组合而成,或者由三块锁紧片组合而成,甚至是由四块锁紧片组合而成。
优选的,相邻两块锁紧片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块锁紧片上的定位槽以及设置在另一块锁紧片上的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沿着所述锁紧片的长度方向延伸;对应的,所述定位槽沿着该锁紧片的长度方向延伸。
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连接时,工作人员将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分别安装在其中一块锁紧片两端的锁紧槽内,接着将另外的几块锁紧片拼接在该锁紧片上。这样,所述若干块锁紧片上的锁紧槽就组合形成与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配合的安装孔,且该若干块锁紧片上的螺纹就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螺母配合的外螺纹,因此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锁紧套上,这样就可以将锁紧件锁紧在由多块锁紧片组合形成的锁紧套中的安装孔内。由于所述锁紧件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且所述安装孔的出口的直径小于该锁紧件的最大径向尺寸,因此,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拉力时,所述锁紧件不会从所述安装孔中脱离出来,这样就保证了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性能。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压力时,只需要保证锁紧套内的锁紧件在安装时相互接触,这样就可以保证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不会发生相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此外,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无需使用到任何大型的设备,只需要将若干块锁紧片拼接成锁紧套后,通过扳手将锁紧螺母安装在该锁紧套上即可,从而使得钢筋的连接更加简单。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只需将钢筋连接端处的锁紧件安装在其中一块锁紧片上,再将另外几块锁紧片与该锁紧片拼接组合形成锁紧套,最后将锁紧螺母安装在所述锁紧套上,这样就可以实现钢筋的连接,且在连接过程中,无需使用到任何大型的连接工具,只需要通过扳手等一些小型工具将锁紧螺母安装在锁紧套上即可,这样就使得钢筋连接更为简单,操作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第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截面图。
图3为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5为图4中B-B方向的截面图。
图6为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第三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7为图6中C-C方向的截面图。
图8为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第四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10为图9中D-D方向的截面图。
图11为锁紧套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12-图13为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第五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局部示意图),其中,图12为未安装锁紧螺母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安装上锁紧螺母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包括锁紧套2以及锁紧螺母3。
参见图1-图3,待连接的两条钢筋在其连接端处设置有锁紧件1,所述锁紧件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
参见图1-图4,所述锁紧套2由两块锁紧片2-1拼接而成,每块锁紧片2-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待连接的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1的部分外表面配合的锁紧槽2-2(即每块锁紧片2-1的锁紧槽2-2与二分之一的锁紧件1的外表面配合),且该锁紧片2-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纹;当所述若干块锁紧片2-1拼接成锁紧套2时,所述若干块锁紧片2-1上的螺纹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螺母3配合的外螺纹2-4,该若干块锁紧片2-1上的锁紧槽2-2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件1配合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出口的直径小于所述锁紧件1的最大径向尺寸;所述锁紧螺母3安装在所述锁紧套2的外螺纹2-4上。
参见图1-图3,所述锁紧件1包括设置在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上的凸台1-1,所述凸台1-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所述安装孔由限位孔2-3以及连接孔2-6组成,所述限位孔2-3与所述钢筋连接端处的凸台1-1配合,所述连接孔2-6与所述钢筋配合。这样,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在受到拉力时,由于每条钢筋的连接端上的凸台1-1的径向尺寸大于钢筋的直径,因此,所述限位孔2-3的直径大于所述连接孔2-6的直径,这就使得每条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凸台1-1被限位在所述限位孔2-3内,使其无法自所述连接孔2-6中脱离出来,从而避免两条待连接的钢筋相互之间发生反向运动,使得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性能。同理,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压力时,所述限位孔2-3也可以限制待连接的两条钢筋之间发生相向运动,使得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
参见图1-图3,相邻两块锁紧片2-1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设置在其中一块锁紧片2-1上的定位槽以及设置在另一块锁紧片2-1上的定位块4,所述定位块4沿着所述锁紧片2-1的长度方向延伸;对应的,所述定位槽沿着该锁紧片2-1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定位块4安装在所述定位槽内。这样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将两块锁紧片2-1拼接成锁紧套2.
本实施例中的锁紧套2由两块锁紧片2-1拼接而成,也可以由三块锁紧片2-1拼接而成,甚至是由四块锁紧片2-1拼接而成。
参见图1-图3,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连接时,工作人员将待连接的两条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1分别安装在其中一块锁紧片2-1两端的锁紧槽2-2内,接着将另外的几块锁紧片2-1拼接在该锁紧片2-1上。这样,所述若干块锁紧片2-1上的锁紧槽2-2就组合形成与钢筋的连接端处的锁紧件1配合的安装孔,且该若干块锁紧片2-1上的螺纹就组合形成与所述锁紧螺母3配合的外螺纹2-4,因此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锁紧螺母3安装在所述锁紧套2上,这样就可以将锁紧件1锁紧在由多块锁紧片2-1组合形成的锁紧套2中的安装孔内。由于所述锁紧件1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钢筋的直径,且所述安装孔的出口的直径小于该锁紧件1的最大径向尺寸,因此,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拉力时,所述锁紧件1不会从所述安装孔中脱离出来,这样就保证了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性能。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压力时,只需要保证锁紧套2内的锁紧件1在安装时相互接触,这样就可以保证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此外,本发明的钢筋连接结构无需使用到任何大型的设备,只需要将若干块锁紧片2-1拼接成锁紧套2后,通过扳手将锁紧螺母3安装在该锁紧套2上即可,从而使得钢筋的连接更加简单。
实施例2
参见图4-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与:所述锁紧件1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的连接端处的筒夹1-2,所述筒夹1-2的直径大于所述凸台1-1的直径,且该筒夹1-2的锁紧孔与所述钢筋配合。其目的在于,1、由于筒夹1-2的特性,所述钢筋被弹性夹紧在筒夹1-2的锁紧孔内。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拉力或压力时,位于锁紧套2内的两个筒夹1-2具有反向运动或相向运动的趋势,该筒夹1-2受到安装孔四周的侧壁的阻挡,使得筒夹1-2静止在锁紧套2内。在此过程中,所述安装孔的侧壁对筒夹1-2的作用力均集中在筒夹1-2的外表面,该作用力的竖直分力使得筒夹1-2具有收缩的趋势,从而使得所述筒夹1-2具有更大的夹紧力来夹紧钢筋,从而避免钢筋与筒夹1-2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另外,由于作用力集中在筒夹1-2的外表面上,因此,筒夹1-2可以将该作用力传递到钢筋连接端上,使得钢筋连接端上的部分钢筋与凸台1-1共同承受该作用力,相对于只通过钢筋连接端处的凸台1-1来承担该作用力的方式,本发明所采用的钢筋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凸台1-1因为受到过大的拉力或压力而破坏,从而防止钢筋从锁紧套2中脱离出来而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由于钢筋是弹性夹紧在所述筒夹1-2中的,若在制造过程中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钢筋的直径较小,通过筒夹1-2的弹性夹持的方式也可以将其顺利安装在锁紧套2内,从容实现钢筋的连接。
参见图4-图5,所述筒夹1-2为圆台状或棱台状,当所述钢筋从所述筒夹1-2的锁紧孔穿过后,该钢筋的连接端处的凸台1-1位于所述筒夹1-2中直径较大的一端。本实施例中的筒夹1-2可以采用现有的弹性夹头。
实施例3
参见图6-图8,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锁紧套2在安装孔的中部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由设置在所述若干块锁紧片2-1的锁紧槽2-2的中部的限位块2-5组合而成,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的凸台1-1分别与所述限位板的两侧接触。这样,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压力时,由于每条钢筋的凸台1-1均与安装孔中部的限位板接触,因此受到所述限位板的阻挡,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就不会发生相向运动,从而使得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压性能。
实施例4
参见图9-图11,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筒夹1-2为圆柱状或者棱柱状,所述锁紧套2在安装孔的出口处设置有限位部2-7。当连接后的钢筋的两端受到拉力时,安装在安装孔上的两个筒夹1-2具有反向运动的趋势,但是由于受到限位部2-7的阻挡,使得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上的筒夹1-2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保证相互连接的两条钢筋不会发生相对运动,进而保证连接后的钢筋具有很好的抗拉性能。
实施例5
参见图12-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锁紧套2的外表面在与所述筒夹1-2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沿着该锁紧套2的轴线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锁紧套2的圆周方向排列,且该凹槽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朝远离该锁紧套2的方向向上倾斜;使得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2-4的直径大于锁紧螺母3的内螺纹的直径;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内壁与所述筒夹1-2的外表面接触;当所述锁紧螺母3安装在所述锁紧套2上时,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发生变形使得该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2-4与锁紧螺母3的内螺纹配合。这样,当锁紧螺母3安装在锁紧套2上时,由于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2-4的直径大于锁紧螺母3的内螺纹的直径,因此锁紧螺母3挤压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使得所述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发生变形,即向内收紧,此变形为材料自身的变形;这样可以使得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上的外螺纹2-4的直径与锁紧螺母3的内螺纹的直径一致,从而实现将锁紧螺母3安装在锁紧套2上。另外,由于锁紧套2中位于所述凹槽两侧的外壁向内发生变形,这样就增大所述锁紧套2对所述筒夹1-2的夹紧力,使其不容易发生移动。此外,当所述筒夹1-2的外表面受到的夹紧力增大时,所述筒夹1-2对钢筋的夹紧力也随之增大,这样可以防止钢筋与筒夹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块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