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3614A -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63614A
CN110863614A CN201911258298.5A CN201911258298A CN110863614A CN 110863614 A CN110863614 A CN 110863614A CN 201911258298 A CN201911258298 A CN 201911258298A CN 110863614 A CN110863614 A CN 1108636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locking
noose
connector
connect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829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虎峰
代吉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SENL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SENL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SENL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SENLIN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829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63614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63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636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5/00Reinforcing elements, e.g. for concrete; Auxiliary elements therefor
    • E04C5/16Auxiliary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e.g. connectors, spacers, stirrups
    • E04C5/162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 E04C5/163Connectors or means for connecting parts for reinforcements the reinforcements running in one single direction
    • E04C5/165Coaxial connection by means of slee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所述套索连接器包括外套筒和内套筒。外套筒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可进行套接并能够实现自锁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套接后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出具有至少一个锥度的内锁紧面。内套筒包括可拼接成环状套筒的多个夹片结构;每个夹片结构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内弧面设置有具有斜面的第一锁牙,所述外弧面与所述内锁紧面的锥度相同。本申请能够在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情况下即可快速轻松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减少劳动量,且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

Description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机械结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工程等生产领域,普遍存在对钢筋进行连接的需要,例如在建筑施工中会遇到对带肋钢筋或光圆钢筋等进行连接的情况,较为常用的连接方式为焊接或螺纹连接。但是焊接需要用到焊接设备,施工现场经常是在高空作业,很不方便,而且存在烟尘污染和高温火灾等隐患,能耗也很大。而螺纹连接因为钢筋经常存在不同轴现象等原因,无法保证连接质量,且螺纹连接时需要转动钢筋,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不能对预制构件进行连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索连接器,其能够在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情况下即可快速轻松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减少劳动量,且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套索连接器,其包括:
外套筒,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可进行套接并能够实现自锁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套接后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出具有至少一个锥度的内锁紧面;
内套筒,包括可拼接成环状套筒的多个夹片结构;每个所述夹片结构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所述内弧面设置有具有斜面的第一锁牙,所述外弧面与所述内锁紧面的锥度相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外套筒设置为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两个部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用于分别穿入两段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穿入对应的钢筋端部并使两个钢筋的端部对接或靠近预定距离后,将多个夹片结构绕钢筋轴心周向阵列排布并使每个夹片结构的第一锁牙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卡合。在每个夹片结构放置完毕后,使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相对靠近并将多个夹片结构限定在由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形成的内腔中,多个夹片结构被动拼接为内套筒。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楔紧避免发生松动,内套筒的外表面与外套筒的内锁紧面形状一致且贴合,由于内锁紧面具有至少一个锥度,故内套筒和外套筒通过斜面自锁的原理实现相互的锁定。同时在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相互楔紧的过程中,可对外套筒施加一定的轴向力,以使内套筒上的第一锁牙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密切吻合,第一锁牙具有斜面,通过斜面自锁的原理使内套筒与钢筋的连接达到稳固可靠。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索连接器可快速轻松可靠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减少劳动量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操作工况,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其中一端的插入部;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一套筒中除被所述插入部遮挡之外的部分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插入部插入第一套筒中,即第二套筒位于内套筒和第一套筒之间的间隙内,插入部遮挡第一套筒的部分内表面,因此第一套筒中除被所述插入部遮挡之外的部分的内表面与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进一步地,第二套筒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后将所述第二套筒限位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一限位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第二套筒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时无论是用专用工具压接还是用锤敲紧,操作起来更方便。还能够使第二套筒的端面的压强不会太大,减小第二套筒端面产生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其中一端的外围;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限位部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其中一端的外围,则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即为内锁紧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套筒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套筒端部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限位部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第二限位部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第二套筒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时无论是用专用工具压接还是用锤敲紧,操作起来更方便。还能够使第二套筒的端面的压强不会太大,减小第二套筒端面产生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多段锥形或曲线锥形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锁紧面为单段锥形面、多段锥形面或多段曲形锥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夹片结构在所述内套筒半径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多个夹片结构在内套筒半径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时,夹片结构可适用于连接直径相同的钢筋;当多个夹片结构在内套筒半径方向上的厚度不相同时,夹片结构可适用于连接异径的钢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弧面上所述第一锁牙的排列长度与所述夹片结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内弧面上的所述第一锁牙分布在所述内弧面沿所述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夹片结构的两端设置第一锁牙,中段未设置第一锁牙的部分可用于使夹片结构加长,该结构适用于端部间距较大的被连接钢筋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所述夹片结构的结合面为水平平面、倾斜平面、V型夹合面或者是曲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夹片结构内弧面上的第一锁牙的形状为三角螺纹、锥螺纹、锯齿螺纹和梯形螺纹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锁牙的牙型角在45°至90°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内锁紧面为多段锥度不同的套接面时,所述内锁紧面的平均锥度为1:5~1:50。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接的部分设置有开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开槽的设置能够减小在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压紧过程中被楔入在夹层中的插入部产生的阻力,以减少收缩抗力。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包括:
在待连接的钢筋端部加工出能够与所述第一锁牙配合的第二锁牙;
将第一套筒套穿过其中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将第二套筒套穿过另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
使两根钢筋靠近,并使多个夹片结构的第一锁牙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相吻合;
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并将多个夹片结构限定在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施加压力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楔紧;
检查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的扣紧情况,在所述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锁合并无松动后,完成连接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在待连接的钢筋端部加工出第二锁牙的步骤包括:
采用滚压、切削或锻造的方法加工所述第二锁牙。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在内套筒上设置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密切吻合且能够实现两者自锁的第一锁牙,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能够通过内锁紧面实现相互锁定。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组成外套筒,在对外套筒施加一定的轴向力时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能够实现相互楔紧。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索连接器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即可快速轻松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减少劳动量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操作工况,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套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外套筒与内套筒的结合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外套筒与内套筒的结合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套索连接器应用于钢筋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夹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夹片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多个夹片结构拼接时的结合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多个夹片结构拼接时的结合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再一种多个夹片结构拼接时的结合图;
图1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锁牙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外套筒;110-第一套筒;120-第二套筒;121-插入部;122-第一限位部;123-开槽;124-第二限位部;130-内锁紧面;200-内套筒;210-夹片结构;211-第一锁牙;300-第二锁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套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套索连接器包括外套筒100和内套筒200。
其中,外套筒100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可进行套接的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套接后的第一套筒110的内表面和第二套筒120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出具有至少一个锥度的内锁紧面130。内套筒200包括可拼接成环状套筒的多个夹片结构210。每个夹片结构210包括一个内弧面和一个外弧面,内弧面上设置有第一锁牙211,外弧面的锥度与内锁紧面130的锥度相同。
在多个夹片结构210拼接成内套筒200后,多个夹片结构210的外弧面共同围合构成内套筒200的外表面。多个夹片结构210可完全对接,构成连续的圆周面;多个夹片结构210亦可不连续对接,构成断续但均匀的圆周面。无论内套筒200的外表面为连续圆周面还是相互间隔的圆周面,在外套筒100与内套筒200处于使用状态时,内套筒200的外表面均能够与外套筒100的内锁紧面130吻合。
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对象为端部具有锁牙或在使用本申请中的套索连接器时需在待连接的两段钢筋的端部加工出能够与本申请实施例第一锁牙211吻合的锁牙,在后续的内容中,定义钢筋端部的锁牙为第二锁牙。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将外套筒100设置为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两个部分,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用于分别穿入两段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在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穿入对应的钢筋端部并使两个钢筋的端部对接或靠近预定距离后,将多个夹片结构210绕钢筋轴心周向阵列排布并使每个夹片结构210的第一锁牙211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卡合。在每个夹片结构210放置完毕后,使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相对靠近并将多个夹片结构210限定在由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形成的内腔中,多个夹片结构210被动拼接为内套筒200。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相互楔紧以避免发生松动,内套筒200的外表面与外套筒100的内锁紧面130形状一致且贴合,由于内锁紧面130具有至少一个锥度,故内套筒200和外套筒100通过斜面自锁的原理实现相互的锁定。同时在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相互楔紧的过程中,可对外套筒100施加一定的轴向力,以使内套筒200上的第一锁牙211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密切吻合,第一锁牙211具有斜面,通过斜面自锁的原理使内套筒200与钢筋的连接达到稳固可靠。由以上分析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索连接器可快速轻松可靠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减少劳动量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操作工况,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能够通过锥度相互楔入自锁,被楔在中间的内套筒200内外均受到压力,限制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因而使外套筒100的定位更加可靠,能够避免在震动中因为自锁力不足造成接头松动,产生安全隐患。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外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第二套筒120包括插入部121。插入部121用于插入第一套筒110的其中一端,在该实施例中,第二套筒120的内表面和第一套筒110中除被插入部121遮挡之外的部分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内锁紧面130。进一步地,第二套筒120还包括第一限位部122,第一限位部122用于在插入部121插入第一套筒110后将第二套筒120限位在第一套筒110的端部。其中第一限位部122的内端面可与第一套筒的端面接触,也可以与第一套筒的端面相隔预定距离。第一限位部122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第二套筒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时无论是用专用工具压接还是用锤敲紧,操作起来更方便。还能够使第二套筒的端面的压强不会太大,减小第二套筒端面产生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参见图2,第一套筒110用于与第二套筒120套接的筒段的内腔为一段圆台形内腔,圆台形内腔的腰为一段斜率为预定常数的倾斜直线,故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只是示例性的,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还可为多段锥形面,即第一套筒110用于与第二套筒120套接的筒段的内腔为两段或者更多段圆台形内腔,每个圆台形内腔具有不同锥度。或者,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还可为一段或多段曲线锥形面,即相当于圆台形内腔的腰由直线变化为曲线。本申请对于圆台形内腔的段数、每个圆台形内腔具有的锥度、圆台形内腔的腰的线型不做具体要求,凡是能够使第二套筒120插入并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之间形成斜面自锁即可。
图3为图2所示结构的外套筒与内套筒的结合示意图。参见图3,在内套筒200与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吻合并套入第一套筒110后,将第二套筒120自第一套筒110的端部插入,在第二套筒120受到预定轴向阻力时停止插入,此时,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直接的套接面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实现自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4,第二套筒120的插入部121上还设有开槽123。开槽123的设置,能够减小在第二套筒120与第一套筒110压紧过程中被楔入在夹层中的插入部121产生的阻力,以减少收缩抗力。开槽123的个数可设置为一个,亦可设置为多个,当开槽123的个数为多个时,开槽123可绕第二套筒120的轴心周向阵列布置,以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减少收缩抗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外套筒10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5,第二套筒120套设在第一套筒110其中一端的外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套筒110的内表面即为内锁紧面130。进一步地,第二套筒120上还设有用于限制第一套筒110端部的第二限位部124,在该情况下,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限位部的内表面共同构成内锁紧面130。第二限位部124的主要作用是增加第二套筒的端面的接触面积,使安装时无论是用专用工具压接还是用锤敲紧,操作起来更方便。还能够使第二套筒的端面的压强不会太大,减小第二套筒端面产生塑性变形的可能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参见图5,第二套筒120用于与第一套筒110套接的筒段的内腔为一段圆台形内腔,圆台形内腔的腰为一段斜率为预定常数的倾斜直线,故第二套筒120与第一套筒11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只是示例性的,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还可为多段锥形面,即第一套筒110用于与第二套筒120套接的筒段的内腔为两段或者更多段圆台形内腔,每个圆台形内腔具有不同锥度。或者,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的套接面还可为一段或多段曲线锥形面,即相当于圆台形内腔的腰由直线变化为曲线。本申请对于圆台形内腔的段数、每个圆台形内腔具有的锥度、圆台形内腔的腰的线型不做具体要求,凡是能够使第二套筒120插入并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之间形成斜面自锁即可。
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外套筒与内套筒的结合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结构的套索连接器应用于钢筋连接时的状态示意图。参见图6和图7,在内套筒200与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吻合并套入第一套筒110后,将第二套筒120自第一套筒110的端部插入,在第二套筒120开始受到预定轴向阻力时第一套筒110的端部尚未与第二限位部124的环状内挡面接触,此时仍需继续移动第二套筒120直至第一套筒110的端部与第二限位部124的环状内挡面接触,此时,第一套筒110承受预定数值范围的轴向阻力,第一套筒110与第二套筒120之间的套接面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实现自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第二套筒120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8,第二套筒120的插入部121上还设有开槽123。开槽123的设置,能够减小在第二套筒120与第一套筒110压紧过程中被楔入在夹层中的插入部121产生的阻力,以减少收缩抗力。开槽123的个数可设置为一个,亦可设置为多个,当开槽123的个数为多个时,开槽123可绕第二套筒120的轴心周向阵列布置,以在圆周方向上均匀减少收缩抗力。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构成的外套筒100的结构及两者的套接方式只是示例性的,凡是能够实现分别套设在待连接钢筋的两个端部并在轴向方向上相互自锁的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外套筒100的内锁紧面130为多段锥形面。参见图3,内锁紧面130包括三段锥形面S1、S2和S3。在内锁紧面130为多段锥形面时,内锁紧面130的平均锥度为1:5~1:50。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锁紧面130为多段曲形锥面,参见图5和图6,内锁紧面130包括三段曲形锥面S4、S5和S6,其中,曲形锥面S4、S5为第一套筒110的内表面,曲形锥面S6为第二套筒120中第二限位部124的内环面。
本申请所述的曲形锥面,其展开面为半径为曲线的扇面。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锁紧面130为多段锥形面或多段曲形锥面只是示例性的,本申请对于构成内锁紧面130的锥形面的段数及每段的半径的线型不做具体限定,例如,内锁紧面130还可为单段锥形面,凡是能够实现内套筒200和外套筒100之间实现自锁的锁紧面结构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夹片结构210在内套筒200半径方向上的厚度相同,参见图9。该结构形式的夹片结构210适用于直径相同的钢筋的连接。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夹片结构210在内套筒200半径方向上的厚度不同,参见图10。该结构形式的夹片结构210适用于不同直径的钢筋的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弧面沿轴向方向的整个长度上均设置有第一锁牙211,参见图1、图7和图10,即第一锁牙211沿轴向方向的排列长度与所述夹片结构210沿轴向方向的长度相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锁牙211分布在内弧面沿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并在轴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参见图9。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夹片结构210的两端设置第一锁牙211,中段未设置第一锁牙211的部分可用于使夹片结构210加长,该结构适用于端部间距较大的被连接钢筋的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多个夹片结构210用于拼装出内套筒200。在多个夹片结构210相互拼接时,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可采用多种形式。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为水平平面,参见图11;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为倾斜平面,参见图12;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为V型夹合面,参见图13。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的形状只是示例性的,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的形状还可采用曲面的形式,本申请对于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凡是在利用夹片结构210拼接成内套筒200时能够使相邻夹片结构210的结合面相吻合的面型形状,均落入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夹片结构210上的第一锁牙211的形状为三角螺纹、锥螺纹、锯齿螺纹和梯形螺纹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图14为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锁牙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4,第一锁牙211为梯形螺纹。其中,梯形螺纹的牙型角在45°至90°之间。
为与第一锁牙211实现吻合,待连接钢筋上的第二锁牙300的形状与第一锁牙211的形状相同。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利用上述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流程:
在待连接的钢筋端部加工出能够与第一锁牙211配合的第二锁牙;其中,第二锁牙可采用滚压、切削或锻造的方法进行加工。
将第一套筒110套穿过其中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将第二套筒120套穿过另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
使两根钢筋靠近,并使多个夹片结构210的第一锁牙211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相吻合。
将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分别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并将多个夹片结构210限定在外套筒100的内腔中,施加压力使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楔紧。
检查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的扣紧情况,在第一锁牙211和第二锁牙锁合并无松动后,完成连接操作。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在内套筒200上设置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密切吻合且能够实现两者自锁的第一锁牙211,内套筒200与外套筒100之间能够通过内锁紧面130实现相互锁定。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组成外套筒100,在对外套筒100施加一定的轴向力时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能够实现相互楔紧。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套索连接器不需要笨重的连接工具即可快速轻松地完成对钢筋的连接操作,减少劳动量并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操作工况,连接操作不受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能够通过锥度相互楔入自锁,被楔在中间的内套筒200内外均受到压力,限制第一套筒110和第二套筒12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因而使外套筒100的定位更加可靠,能够避免在震动中因为自锁力不足造成接头松动,产生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套筒,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可进行套接并能够实现自锁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套接后的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共同形成出具有至少一个锥度的内锁紧面;
内套筒,包括可拼接成环状套筒的多个夹片结构;每个所述夹片结构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所述内弧面设置有具有斜面的第一锁牙,所述外弧面与所述内锁紧面的锥度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包括用于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其中一端的插入部;
所述第二套筒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一套筒中除被所述插入部遮挡之外的部分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还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在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第一套筒后将所述第二套筒限位在所述第一套筒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一套筒其中一端的外围;
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上还设有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套筒端部的第二限位部;
所述第一套筒的内表面和第二限位部的内表面共同构成所述内锁紧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的套接面为单段锥形面、多段锥形或曲线锥形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锁紧面为单段锥形面、多段锥形面或多段曲形锥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夹片结构在所述内套筒半径方向上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弧面上所述第一锁牙的排列长度与所述夹片结构沿所述轴向方向的长度相同;
或者,所述内弧面上的所述第一锁牙分布在所述内弧面沿所述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并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具有预定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夹片结构的结合面为水平平面、倾斜平面、V型夹合面或者是曲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结构内弧面上的第一锁牙的形状为三角螺纹、锥螺纹、锯齿螺纹和梯形螺纹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牙的牙型角在45°至9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锁紧面为多段锥度不同的套接面时,所述内锁紧面的平均锥度为1:5~1: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索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套筒与第一套筒套接的部分设置有开槽。
15.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所述的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待连接的钢筋端部加工出能够与所述第一锁牙配合的第二锁牙;
将第一套筒套穿过其中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将第二套筒套穿过另一根待连接钢筋的端部并沿该钢筋的轴向方向移动预定距离;
使两根钢筋靠近,并使多个夹片结构的第一锁牙与钢筋上的第二锁牙相吻合;
将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分别沿轴向方向相对运动并将多个夹片结构限定在所述外套筒的内腔中,施加压力使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楔紧;
检查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的扣紧情况,在所述第一锁牙和第二锁牙锁合并无松动后,完成连接操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待连接的钢筋端部加工出第二锁牙的步骤包括:
采用滚压、切削或锻造的方法加工所述第二锁牙。
CN201911258298.5A 2019-12-09 2019-12-09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Pending CN1108636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298.5A CN110863614A (zh) 2019-12-09 2019-12-09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8298.5A CN110863614A (zh) 2019-12-09 2019-12-09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63614A true CN110863614A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57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8298.5A Pending CN110863614A (zh) 2019-12-09 2019-12-09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6361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5333Y (zh) * 2003-03-07 2004-03-03 储士强 杆件楔压连接接头
US20040086330A1 (en) * 2001-01-23 2004-05-06 Gregel John J. Reinforcing bar connection and method
CN2637612Y (zh) * 2003-07-18 2004-09-01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锚具式钢绞线连接器
CN101245654A (zh) * 2008-03-26 2008-08-20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分体式连接套筒及其连接钢筋的方法
CN102261168A (zh) * 2011-05-12 2011-11-30 董建伟 一种可滑动式预应力筋连接器
CN103590597A (zh) * 2013-11-18 2014-02-19 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或钢管的快速对接夹接接头器
CN108824706A (zh) * 2018-07-06 2018-11-16 佛山市集知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连接结构
CN109629767A (zh) * 2019-01-23 2019-04-16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连接套件及钢筋连接方法
CN211447500U (zh) * 2019-12-09 2020-09-08 青岛森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套索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86330A1 (en) * 2001-01-23 2004-05-06 Gregel John J. Reinforcing bar connection and method
CN2605333Y (zh) * 2003-03-07 2004-03-03 储士强 杆件楔压连接接头
CN2637612Y (zh) * 2003-07-18 2004-09-01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锚具式钢绞线连接器
CN101245654A (zh) * 2008-03-26 2008-08-20 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 分体式连接套筒及其连接钢筋的方法
CN102261168A (zh) * 2011-05-12 2011-11-30 董建伟 一种可滑动式预应力筋连接器
CN103590597A (zh) * 2013-11-18 2014-02-19 中煤建筑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钢筋或钢管的快速对接夹接接头器
CN108824706A (zh) * 2018-07-06 2018-11-16 佛山市集知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连接结构
CN109629767A (zh) * 2019-01-23 2019-04-16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连接套件及钢筋连接方法
CN211447500U (zh) * 2019-12-09 2020-09-08 青岛森林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套索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78723B1 (ko) 접합단부재에 의한 소켓체결형 철근연결구
US3415552A (en) Splicing metallic reinforcing rods with a threaded coupling sleeve
CA1141999A (en) Expanding anchor bolt assembly
US5046878A (en) Reinforcing bar coupling system
EP0947642B1 (en) Method of working connection end of deformed bar for reinforcing concrete
KR980701061A (ko) 모르타르 충전식 철근 조인트(Mortar Filling type Reinforcement Joint)
EP2756142B1 (en) Coupling assembly and method for coupling reinforcing bars
KR102202667B1 (ko) 슬립 방지 철근 커플러
CN211447500U (zh) 套索连接器
US20060067785A1 (en) Tubular coupler for concrete reinforcing bars
JP7026362B2 (ja) 異形鉄筋つなぎ金具
CN110863614A (zh) 套索连接器及使用套索连接器连接钢筋的方法
JP3799097B2 (ja) 異形鉄筋の継手構造
US20090230679A1 (en) Pipe Connection
KR20090009578A (ko) 철근 연결장치
WO2016207371A1 (en) Anchorage device
US20230117964A1 (en) Non-slip reinforcing bar coupler
CN113565269A (zh) 一种夹片螺纹复合钢筋连接接头及钢筋锚固板连接接头
KR102192982B1 (ko) 간편 연결구조를 갖는 철근 커플러
EP0554972A1 (en) Reinforcing bar coupling
KR101525762B1 (ko) 시공성과 안전성을 보강한 철근용 커플링 및 철근 커플링 결합구조와 결합방법
KR100805167B1 (ko) 철근이음장치
JPH09279768A (ja) 鉄筋の継手構造
KR100691756B1 (ko) 철근 연결구
CN215334195U (zh) 盘钢绞线的快速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