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24109A -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24109A
CN108824109A CN201810850983.6A CN201810850983A CN108824109A CN 108824109 A CN108824109 A CN 108824109A CN 201810850983 A CN201810850983 A CN 201810850983A CN 108824109 A CN108824109 A CN 1088241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road
city
lou
traff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50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志祥
唐伯明
黄承锋
周建庭
周劲宇
王承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8509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24109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241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2410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4Road crossings on different levels;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different leve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楼路由依次穿过并连通于相邻楼房建筑的空中连楼道路形成,且楼路延伸形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本发明利用既有楼房建筑结构,建设依次连通并穿过相邻楼房楼层的专用空中连楼路,在不明显增加占地面积和基本不影响城市既有整体布局及地面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楼路与现有的城市道路、地铁交通共同构成城市地面、地下、空中立体公共交通系统,明显增加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行能力,可有效解决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居民出行的交通需求,相应缓解地面道路交通拥堵以及现有公共交通的拥挤问题;楼路的建设发展可为方便快捷、无缝衔接的居民绿色交通出行、沿线景游、同楼层的商业开发提供有利条件。

Description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城市道路交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的拥堵以及公共交通的拥挤已逐渐成为现代大型城市交通的常态,这种常态也是城市交通管理者所需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在现有城市道路系统的基础上,兴建城市地铁和高架道路在一定时期缓解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居民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但是,城市道路以及公共交通系统对于城市来说容量有限,在现有城市交通基础上拓展道路和增大公共交通容量成本越来越高,而且实施越来越有难度。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各大城市都将面临:造价低、维护易、使用便的城市地面道路开发已几近枯竭;存在造价高、维护难、能耗大和安全风险问题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亦接近充分;存在对城市景观和使用有明显不利影响的高架道路建设资源也几近用尽的严峻问题。在此条件下,如何解决大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与居民出行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方便、快捷的居民交通出行问题,是每一个城市正在或必将面对的重大问题。
因此,需要一种基本不改变既有城市整体布局,充分利用城市内部分楼房建筑的局部楼层资源形成全新的城市道路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以及现有公共交通的严重不足问题,为城市快捷方便和无缝衔接的人们交通出行提供补充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还能为城市的景观美化和进一步的商用楼层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在基本不改变既有城市整体布局条件下,充分利用城市内部分楼房建筑的局部楼层资源形成全新的城市空中道路系统,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拥堵以及现有公共交通的严重不足问题,为城市快捷方便和无缝衔接的人们交通出行提供补充的交通基础设施,同时,还能为城市的景观美化和进一步的商用楼层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发明的城市楼路系统,楼路由依次穿过并连通于相邻楼房建筑的空中连楼道路形成,且楼路延伸形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进一步,所述楼路的高度设定为不影响城市地面正常使用高度的楼层。
进一步,不同的楼路向各个设定的方向延伸且相互交错形成楼路交通网络,且楼路之间在形成交错时,在竖向空间上为至少错一层楼高的无冲突全立交布置,并利用交错处楼房建筑的既有竖向交通设施实现不同方向楼路之间的衔接。
进一步,楼路沿线设有专用公交车上下客站,同一站点的双向上下客站之间设有客行通道,所述客行通道由相邻楼层的梯道连通。
进一步,所专用述公交车上下客站设置在既有公共建筑内或者靠近既有公共交通设施处,并与既有竖向通道连通用于实现楼路与地面交通的衔接。
进一步,所述楼路穿过楼房处的两外侧边沿设置隔离门,且位于楼路隔离门外的平层楼房还设有用于行人通行的公共通道。
进一步,所述楼路在相邻楼房建筑之间连接于高度相近的楼层;在楼路设定坡度与沿线楼房建筑地面坡度相差较大时,楼路以竖向错台方式在相对应的楼房建筑内形成落差式过渡。
进一步,楼路在穿过楼房建筑时,形成能避让所穿过楼房建筑承重柱的适配曲线楼路来满足专用公交车双向无障碍运营通行。
进一步,所述楼路建设多层形成多层交通网络。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楼路系统的运行方法,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交通高峰时段,通过关闭隔离门实施楼路全封闭,仅为专用公交车运营使用;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高峰时段以外的时间,开启隔离门使楼路成为无机动车且供居民步行、景游、商用的人行和非机动小型车专用通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利用既有楼房建筑结构及其竖向交通设施,建设依次连通并穿过相邻楼房楼层的专用空中连楼路,在不明显增加占地面积和基本不影响城市地面正常使用的条件下,楼路与现有的城市道路、地铁交通共同构成城市地面、地下、空中立体公共交通系统,明显增加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通行能力,可有效解决城市上下班高峰期居民出行的交通需求,相应缓解地面道路交通拥堵以及现有公共交通的拥挤问题;楼路的建设发展可为方便快捷、无缝衔接的居民绿色交通出行提供有利条件;楼路作为快捷交通,具有地铁的无障碍运行顺达专用公共交通的优点;而楼路的建设和运营维护费用显著低于地铁,同时便于实现分时段专用途管理:上下班高峰时段关闭隔离门为公交车专用,其余时段开启隔离门使楼路成为行人和非机动小型车专用的步行、商用和景观通道;楼路具有城市道路兼顾交通、商用、景游的多重功能的优点;而楼路在无冲突无障碍的顺达专用公共交通、不明显增加城市占地、沿线高视角景观、无缝衔接的居民出行、亲民的沿线商用通道等方面具有更显著的优势。建设多层楼路交通网络还为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提供了楼路需求增加的足够发展空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楼路平面示意图;
图2为楼路立面示意图;
图3a为楼路竖向错台示意图;
图3b为图3a的A向示意图;
图3c为图3a的B向示意图;
图4a、4b、4c为楼路穿过相邻楼房的典型布置示意图;
图5为楼路运行管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本发明的城市楼路系统,楼路由依次穿过并连通于相邻楼房建筑的空中连楼道路形成,且楼路延伸形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如图所示,楼路依次从1#楼穿9#楼,且还继续延伸;即,设计时沿主要人行交通需求方向,依次穿过并用连廊结构连通城市相邻楼房建筑的相近高度楼层形成的空中连楼道路,楼路即通过现有的架桥技术架设在相邻楼房之间,并且按设定路线依次穿过楼房且以楼房为支撑,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以楼房为主体,当然,也可利用楼路所经过的非楼房建筑物;架设以及修建方法为现有技术的施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路的高度设定为不影响城市地面正常使用高度的楼层,即楼路穿行在小区以及社区的楼房间,应不影响底面的景观建设、绿化以及通行状态,因此,楼路的高度至少应在四层楼的高度。
不同的楼路向各个设定的方向延伸且相互交错形成楼路交通网络,且楼路之间在形成交错时,在竖向空间上为至少错一层楼高的无冲突全立交布置,并利用交错处楼房建筑的既有竖向交通设施实现不同方向楼路之间的衔接;如图所示,所述楼路包括横向楼路1,所述横向楼路1由穿过并连通于城市干道的两侧或者一侧的相邻楼房的道路构造形成,与城市干道相类似,起到缓解现有交通的主要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路还包括纵向楼路2,所述纵向楼路2交错于横向楼路形成楼路交通网络,进一步使得居民的交通出行快捷方便,并且最大程度的利于楼路交通网络缓解交通,更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资源实现缓解交通压力;纵向楼路是根据居民交通出行需求,沿城市支线或者较大社区的内部布置纵向楼路;横向和纵向楼路之间以及不相衔接的纵向与横向楼路之间同时经过同一栋楼房时,至少错一层楼高形成无冲突全立交布置;横向楼路和纵向楼路组合形成城市楼路交通网络,与现有城市道路和地铁交通系统形成融合互补,为居民出行提供“无缝衔接”的交通条件;无冲突全立交布置指的是没有直接的交叉干扰(冲突),形成空间上的交错却不直接相交,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当然,交错于同一楼房的楼路之间可形成阶梯通道,该布置方式避免道路交叉而形成互相干扰,从而保持交通的顺畅。
本实施例中,楼路沿线设有专用公交车上下客站4,同一站点的双向上下客站之间设有客行通道,所述客行通道由相邻楼层的梯道5连通;上下客站用于在高峰时段通行公交车上下客;楼路在每间隔适当距离(一般约1km)设置上下客站,即在楼路外两侧设置候车站台,分别供双向客流候车及上下专用公交车(一般为电动车)交通使用;楼路两侧的上下客站4与相邻下(上)一楼层间应设置梯道5,以实现楼路两侧上下客站之间的连通,如图3a、3b、3c中的楼房a所示;所专用述公交车上下客站4设置在既有公共建筑内或者靠近既有公共交通设施处,并与既有竖向通道(比如扶梯、楼梯厢式电梯等)连通用于实现楼路与地面交通的衔接,即楼路专用公交车上下客站4设置尽量采用以下三种情况:A选择设置在大型公共建筑内,可充分利用该大型公共建筑的既有竖向交通设施;B修建连廊与既有高架道路或轻轨车站连通共用;C新建专用楼路公交车站及相应竖向交通设施,即所述公交车上下客站尽量设置在既有的公共设施。
本实施例中,楼路在穿过楼房建筑时,形成能避让所穿过楼房建筑承重柱的适配曲线楼路来满足专用公交车双向无障碍运营通行,即为了楼路能够满足专用公交车双向通行,在专用公交车通行方向上尽量形成避让所穿过楼房建筑承重柱的适配楼路曲线,所述专用公交车为仅在设定时间段内沿楼路指定线路运行的专用轻型电动车;如图所示,穿过楼房的方式基本上可采用下列方式:楼路能够满足专用公交车双向通行,在专用公交车通行方向上形成避让所穿过楼房建筑承重柱的适配楼路曲线如图4a、4b、4c所示,图中相邻楼房依次为A楼和B楼、C楼和D楼、E楼和F楼,对应的分别为楼路11、楼路12和楼路13;楼路11典型结构为:无挡道立柱直线穿过B楼的标准宽度楼路;以A楼中排柱为中轴线的加宽楼路;直线连接变宽过渡;楼路12:紧靠D楼外排柱内侧布置的标准宽度楼路;着意保留外柱、改移挡道内柱斜穿C楼的楼路;斜直线连接+曲线转弯过渡;楼路13:以外排柱为中轴线的半幅加宽楼路;曲线绕行保留立柱的斜穿E楼的楼路;斜直线连接+曲线转弯过渡;
即,楼路穿过楼房的平面布置原则是尽量减少改移楼房承重柱,典型平面布置有如下六种情况:
A无挡道立柱直线穿过楼房的标准宽度楼路;
B以楼房内排柱为楼路中轴线的加宽楼路;
C紧靠楼房外排柱内侧布置的标准宽度楼路;
D斜穿楼房着意保留楼房外柱、改移挡道内柱的楼路;
E以楼房外排柱为楼路中轴线的半幅加宽楼路;
F斜穿楼房曲线绕过承重柱的楼路;
相邻楼房楼路间的连接方式一般有:1、平直线连接;2、平斜线连接+曲线转弯过渡;3、空间斜线连接+曲线转弯过渡;这些建设方式采用现有的土木施工工法即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路建设多层形成多层交通网络,即所述楼路根据后期交通发展需要可建设形成多层楼路交通网络,为城市不断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提供了楼路需求增加了足够发展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楼路穿过楼房处的两外侧边沿设置隔离门,且位于楼路隔离门外的平层楼房还设有用于行人通行(非机动小型车,比如自行车等也可与行人同时使用)的公共通道;与楼路同楼层的其余部位与楼路两外侧边沿设置隔离墙和隔离门(一般为遥控自动开关);公共通道用于满足楼路全封闭状况下行人通行需求。
本实施例中,一般情况下,所述楼路在相邻楼房建筑之间连接于高度相近的楼层;但是,在楼路设定坡度与沿线楼房建筑地面坡度相差较大时,楼路以竖向错台方式在相对应的楼房建筑内形成落差式过渡;即在楼路纵坡难以适应城市楼房建筑地面坡度变化较大时,在对应的楼房内设置用于衔接楼路的竖向错台,一般选择在一大型公共建筑内设置用于衔接楼路的竖向错台3(图1仅为示意),在图3a中,楼房a中的楼路1a和楼路1b之间设置竖向错台3a;楼路专用公交车交通在此处中断,行人可借助该大型公共建筑的竖向交通设施在此实现中转换乘。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楼路系统的运行方法,图5为楼路运行管理示意图,即楼路系统的运行方法,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交通高峰时段,通过关闭隔离门实施楼路全封闭,仅为专用公交车运营使用;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高峰时段以外的时间,开启隔离门使楼路成为无机动车且供居民步行、景游、商用的人行和非机动小型车专用通道;即,楼路两侧根据条件设置商铺、公共活动场所或商场,在设定的交通高峰时段,全封闭楼路(包括商铺)仅为公交车使用;在设定的交通高峰时段以外的时间,楼路开放成为行人和非机动小型车商用楼路,包括商业进行或者旅游观光(楼路可成为景观);楼路沿线间隔适当距离设置上下客站,上下客站设有专用的竖向交通设施,比如电梯;专用公交车可为指定线路、定时定点停靠上下乘客站、无障碍行驶的无人驾驶轻型电动车;除交通高峰时段以外,楼路仅为行人和非机动小型车专用且开放商铺。可以在交通高峰时段起点时间,采用封闭交通执行车沿干道楼路行驶,通知行人撤离楼路并通过遥控器逐个执行关闭隔离门,实现楼路的全封闭状态下供专用公交车使用。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楼路由依次穿过并连通于相邻楼房建筑的空中连楼道路形成,且楼路延伸形成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的组成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路的高度设定为不影响城市地面正常使用高度的楼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不同的楼路向各个设定的方向延伸且相互交错形成楼路交通网络,且楼路之间在形成交错时,在竖向空间上为至少错一层楼高的无冲突全立交布置,并利用交错处楼房建筑的既有竖向交通设施实现不同方向楼路之间的衔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楼路沿线设有专用公交车上下客站,同一站点的双向上下客站之间设有客行通道,所述客行通道由相邻楼层的梯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专用述公交车上下客站设置在既有公共建筑内或者靠近既有公共交通设施处,并与既有竖向通道连通用于实现楼路与地面交通的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路穿过楼房处的两外侧边沿设置隔离门,且位于楼路隔离门外的平层楼房还设有用于行人通行的公共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路在相邻楼房建筑之间连接于高度相近的楼层;在楼路设定坡度与沿线楼房建筑地面坡度相差较大时,楼路以竖向错台方式在相对应的楼房建筑内形成落差式过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楼路在穿过楼房建筑时,形成能避让所穿过楼房建筑承重柱的适配曲线楼路来满足专用公交车双向无障碍运营通行。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城市楼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楼路建设多层形成多层交通网络。
10.一种楼路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交通高峰时段,通过关闭隔离门实施楼路全封闭,仅为专用公交车运营使用;在设定的上下班居民出行高峰时段以外的时间,开启隔离门使楼路成为无机动车且供居民步行、景游、商用的人行和非机动小型车专用通道。
CN201810850983.6A 2018-07-29 2018-07-29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Pending CN10882410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0983.6A CN108824109A (zh) 2018-07-29 2018-07-29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50983.6A CN108824109A (zh) 2018-07-29 2018-07-29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24109A true CN108824109A (zh) 2018-11-16

Family

ID=641521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50983.6A Pending CN108824109A (zh) 2018-07-29 2018-07-29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2410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3199A1 (de) * 2021-05-17 2022-11-24 Urban Living & Working Gmbh STRAßENÜBERBAU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ERRICHT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7708A1 (de) * 2006-02-15 2007-08-23 Lipp, Roland, Dr. Gebäude und Bausteine für Straßen sowie aus diesen zusammengesetztes urbanes Netz für große Ballungsgebiete
CN103388292A (zh) * 2013-03-23 2013-11-13 许可明 空中路及其路网
CN104631243A (zh) * 2013-11-14 2015-05-20 辛乐 城市空间桥路与立体交通岛网络
CN1067585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天津大学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CN107842215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城市建筑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07708A1 (de) * 2006-02-15 2007-08-23 Lipp, Roland, Dr. Gebäude und Bausteine für Straßen sowie aus diesen zusammengesetztes urbanes Netz für große Ballungsgebiete
CN103388292A (zh) * 2013-03-23 2013-11-13 许可明 空中路及其路网
CN104631243A (zh) * 2013-11-14 2015-05-20 辛乐 城市空间桥路与立体交通岛网络
CN107842215A (zh) * 2016-09-20 2018-03-27 新疆天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空中城市建筑结构
CN106758579A (zh) * 2017-01-10 2017-05-31 天津大学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祖钰: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准综合体"开发及设计研究",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3199A1 (de) * 2021-05-17 2022-11-24 Urban Living & Working Gmbh STRAßENÜBERBAUUNG UND VERFAHREN ZU DEREN ERRICHTU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309063B2 (en) Multi-story crossroad and its traffic method with intensive land use and multiple functions
CN202520031U (zh) 繁华区域横跨道路上空车辆直进式立体车库
EP2821549B1 (en) Stacked city road
WO2008009189A1 (fr) Système urbain écologique sans blocage, économique en occupation du sol et en énergie et doté d'une organisation de l'espace
CN103470081A (zh) 设置高架在行车道路上空的且配置了立体车库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及其结构简化方案
CN103195083A (zh) 一种综合管廊交叉节点结构
CN105041022A (zh) 城市道路智能型多功能立体车库
CN110700318A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11074706A (zh) 一种保障按需通行的方法
CN202559800U (zh) 横跨道路上空能驾车直进停车位的立体车库
CN100410446C (zh) 集行人过街快速公交和停车功能于一体的交通设施和方法
CN102434016A (zh) 横跨宽型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框架结构设计方案
CN108824109A (zh) 城市楼路系统及运行方法
CN111455799B (zh) 双层装配式高架桥及其施工方法
CN103255940A (zh) 繁华区域横跨道路上空的电梯载车司机驾车直进式简易型立体车库
CN110485226A (zh) 城市十字路口无红绿灯全方向无障碍通行立交桥
CN103195277A (zh) 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高架型立体车库
CN112681039B (zh) 多能公用基础设施走廊
CN211395746U (zh) 一种轨行区上方一体化开发的城际铁路地下车站
CN106013936A (zh) 高架在行车道路上空的且配置了立体车库的楼房或/和场地平台的结构使用方法
CN204803701U (zh) 一种适用于交叉路口的地下快速公交道路系统
CN204876706U (zh) 一种机械式与自走式结合的立体停车库
CN203096539U (zh) 城市主干道立体运输系统
KR20110098464A (ko) 복층형 입체복합도로의 3지 입체교차로
CN204782143U (zh) 一种半地下短坡道立体停车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