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4819B -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4819B
CN108814819B CN201810370575.0A CN201810370575A CN108814819B CN 108814819 B CN108814819 B CN 108814819B CN 201810370575 A CN201810370575 A CN 201810370575A CN 108814819 B CN108814819 B CN 1088148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emergency
channel
platform
resc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7057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4819A (zh
Inventor
陈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vergrande Orange Blu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Beidi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Beidi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Beidi Ceram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37057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481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4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4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48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48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GTRANSPORT, PERSONAL CONVEYANCES, OR ACCOMMOD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PERATING TABLES OR CHAIRS; CHAIRS FOR DENTISTRY; FUNERAL DEVICES
    • A61G3/00Ambulance aspects of vehicles; Vehicles with special provisions for transport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or their personal conveyances, e.g. for facilitating access of, or for loading, wheelchai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5/00Other railway vehicles, e.g. scaffold cars; Adaptations of vehicles for use on railw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CAEROPLANES; HELICOPTERS
    • B64C39/00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C39/02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 B64C39/024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use of the remote controlled vehicle type, i.e. RPV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10/00Type of UAV
    • B64U10/10Rotorcraf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U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EQUIPMENT THEREFOR
    • B64U2101/00UAV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or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包括急救车厢、救援装置、升降装置、防护装置、运输装置、识别装置、定位装置、无线装置及控制中心,急救车厢包括救援通道、开关按钮、开关门体、抵触电机及伸缩抵触挡板,救援装置包括急救槽、急救平台、急救液压泵、急救液压杆及急救箱,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通道、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电机、升降滚轮、第一救援门体及第二救援门体,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通道、防护平台、防护电机、防护支柱及伸缩防护挡板,运输装置包括移动通道、移动轨道、移动电机、移动滚轮、运输升降通道及运输升降轨道,识别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及第四摄像头,定位装置设于急救车厢内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车辆救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背景技术
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区域及城乡大规模人员和物资流动的运输方式。30多年中,我国铁路保持了9%以上的年均实际增长速度。若铁路的车辆在行驶时,有乘客需要急救则需要将铁路车辆停置,然后派遣救援车辆前往铁路车辆所在位置进行救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然,如何将紧急救援与铁路车辆及其站点相结合,使得在发现有人体需要急救后让人体以及陪护人员进入铁路车辆的专属急救车厢内,将有待急救人体以及陪护人员通过升降平台移动至铁路车辆站点规划的救援区域,减少人力物力资源损耗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包括急救车厢、救援装置、升降装置、防护装置、运输装置、识别装置、定位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控制中心,所述急救车厢包括救援通道、开关按钮、开关门体、抵触电机以及伸缩抵触挡板,所述救援通道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底端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所述开关按钮分别设置于急救车厢外表面以及急救车厢内表面位置,按下后,若开关门体开启则向控制中心发送关闭请求,若开关门体关闭则向控制中心发送开启请求;所述开关门体设置于急救车厢侧方位置,用于开关急救车厢;所述抵触电机设置于救援通道侧方急救车厢底端内部位置与伸缩抵触挡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伸缩;所述伸缩抵触挡板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车厢底端外部救援通道侧方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所述救援装置包括急救槽、急救平台、急救液压泵、急救液压杆以及急救箱,所述急救槽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平台;所述急救平台设置于急救槽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急救用品;所述急救液压泵设置于急救平台内部位置并与急救液压杆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液压杆伸缩;所述急救液压杆设置于急救平台面向急救槽侧方位置并与急救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在急救槽内伸缩;所述急救箱设置于急救平台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用品;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通道、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电机、升降滚轮、第一救援门体以及第二救援门体,所述升降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升降;所述升降轨道分别设置于救援通道内壁、伸缩抵触挡板侧表面以及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移动;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救援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并在救援通道、伸缩抵触挡板以及升降通道升降;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并与升降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运行;所述升降滚轮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平台侧方位置与急救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在救援通道、伸缩抵触挡板以及升降通道升降;所述第一救援门体设置于救援通道与急救车厢外部底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救援通道;所述第二救援门体数量与升降通道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通道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升降通道;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通道、防护平台、防护电机、防护支柱以及伸缩防护挡板,所述防护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侧方位置,且防护通道上表面与升降平台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提供伸缩防护挡板伸缩;所述防护平台数量与防护通道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通道内部位置与伸缩防护挡板连接,用于固定连接伸缩防护挡板;所述防护电机数量与防护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内部位置与防护支柱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伸缩;所述防护支柱数量与防护电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下表面位置与防护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平台在防护通道伸缩;所述伸缩防护挡板数量与防护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上方位置,用于防护升降平台的人体;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移动通道、移动轨道、移动电机、移动滚轮、运输升降通道以及运输升降轨道,所述移动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移动;所述移动轨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升降通道以及运输升降通道内部底端位置与升降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移动滚轮移动;所述移动电机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底端位置与移动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运行;所述移动滚轮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下方表面位置与升降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移动轨道移动;所述运输升降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位置与移动通道连接,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移动至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所述运输升降轨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的升降滚轮升降;所述识别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以及第四摄像头,所述压力感应器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内部位置,用于检测升降平台上方压力信息;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急救车厢内部的环境影像;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移动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运输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定位装置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位置,用于定位急救车厢位置并获取对应位置定位数据;所述无线装置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开关按钮、开关门体、抵触电机、急救液压泵、升降电机、第一救援门体、第二救援门体、防护电机、移动电机、压力感应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以及第四摄像头、定位装置、控制中心、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人体放置槽以及硅胶防护层,所述人体放置槽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位置,且人体放置槽上表面与升降平台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所述硅胶防护层设置于人体放置槽上表面位置,用于防护人体放置槽内的待急救人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氧气罐以及供氧口,所述氧气罐设置于急救车厢侧方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氧气;所述供氧口设置于急救车厢内壁表面位置并分别与氧气罐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供给氧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封闭门体,所述封闭门体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连接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开关运输升降通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急救车厢包括急救门体以及急救无人机,所述急救门体设置于急救车厢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开关急救车厢;所述急救无人机设置于急救门体下方位置与急救门体吸附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悬吊升降平台飞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急救车厢包括固定连接扣以及飞行按钮,所述固定连接扣设置于急救无人机上表面中间位置并分别与急救无人机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将急救无人机固定于急救门体下表面位置;所述飞行按钮设置于急救车厢内壁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按下后,用于通过无线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飞行请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卡扣、固定卡扣以及连接绳,所述连接卡扣设置于急救无人机下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与固定卡扣存储的连接绳连接;所述固定卡扣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侧方位置,用于存储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存储于固定卡扣内部位置并将连接环伸出,用于分别与固定卡扣以及连接卡扣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运输平台、驱动液压泵以及驱动液压杆,所述运输平台设置于人体放置槽下方升降平台内部位置,用于放置人体放置槽;所述驱动液压泵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杆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驱动液压杆伸缩;所述驱动液压杆设置于运输平台下方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泵以及运输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平台伸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五摄像头,所述第五摄像头设置于伸缩防护挡板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摄取升降平台周围的环境影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运输平台包括运输电机以及运输履带,所述运输电机设置于运输平台内部位置并分别与运输履带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履带运行;所述运输履带设置于运输平台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位置,用于将人体放置槽运输至指定位置。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1.所述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启动后,实时检测开关按钮状态,若检测到开关按钮处于按下状态后,控制开关门体开启,然后控制急救箱伸出以及控制供氧口供给氧气,在铁路车辆到达最近站点停靠后,将待急救人体通过救援通道、升降通道、移动通道以及运输升降通道移动至铁路车辆站点规划的救援区域,避免铁路车辆因人体需要急救停靠时间过长耽误其他乘客时间,且避免急救中心人员浪费时间进入铁路车辆站点的铁路位置运输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2.所述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检测到飞行按钮处于按下状态后,控制急救无人机启动与存在待急救人体的升降平台连接,将该升降平台运输最近的急救中心。
3.在将存在有待急救人体的升降平台移动至铁路车辆站点规划的救援区域后,控制运输平台将人体放置槽升起,然后将人体放置槽放置于救护车辆的急救床上,避免移动人体造成二次伤害。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车厢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车厢进出口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槽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铁路车辆站点升降通道剖视图以及移动通道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铁路车辆站点移动通道局部剖视图以及运输升降通道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升降平台侧面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升降平台悬吊正面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运输平台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运输平台底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电子器件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考图1-6,图10所示,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车厢剖视图;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车厢进出口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急救槽的剖视图;图4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铁路车辆站点升降通道剖视图以及移动通道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铁路车辆站点移动通道局部剖视图以及运输升降通道剖视图;图6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升降平台侧面剖视图;图10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电子器件连接图。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包括急救车厢1、救援装置2、升降装置3、防护装置4、运输装置5、识别装置6、定位装置7、无线装置8以及控制中心9,急救车厢1包括救援通道10、开关按钮11、开关门体12、抵触电机13以及伸缩抵触挡板14,救援通道10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部底端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开关按钮11分别设置于急救车厢1外表面以及急救车厢1内表面位置,按下后,若开关门体12开启则向控制中心9发送关闭请求,若开关门体12关闭则向控制中心9发送开启请求;开关门体12设置于急救车厢1侧方位置,用于开关急救车厢1;抵触电机13设置于救援通道10侧方急救车厢1底端内部位置与伸缩抵触挡板14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14伸缩;伸缩抵触挡板14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车厢1底端外部救援通道10侧方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救援装置2包括急救槽20、急救平台21、急救液压泵22、急救液压杆23以及急救箱24,急救槽20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部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平台21;急救平台21设置于急救槽20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急救用品;急救液压泵22设置于急救平台21内部位置并与急救液压杆23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液压杆23伸缩;急救液压杆23设置于急救平台21面向急救槽20侧方位置并与急救平台21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21在急救槽20内伸缩;急救箱24设置于急救平台21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用品;升降装置3包括升降通道30、升降轨道31、升降平台32、升降电机33、升降滚轮34、第一救援门体35以及第二救援门体36,升降通道30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32升降;升降轨道31分别设置于救援通道10内壁、伸缩抵触挡板14侧表面以及升降通道30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34移动;升降平台32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部救援通道10内部位置,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并在救援通道10、伸缩抵触挡板14以及升降通道30升降;升降电机33设置于升降平台32内部位置并与升降滚轮34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34运行;升降滚轮34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平台21侧方位置与急救平台21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21在救援通道10、伸缩抵触挡板14以及升降通道30升降;第一救援门体35设置于救援通道10与急救车厢1外部底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救援通道10;第二救援门体36数量与升降通道30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通道30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升降通道30;防护装置4包括防护通道40、防护平台41、防护电机42、防护支柱43以及伸缩防护挡板44,防护通道40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32侧方位置,且防护通道40上表面与升降平台32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提供伸缩防护挡板44伸缩;防护平台41数量与防护通道40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通道40内部位置与伸缩防护挡板44连接,用于固定连接伸缩防护挡板44;防护电机42数量与防护平台4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41内部位置与防护支柱43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43伸缩;防护支柱43数量与防护电机42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41下表面位置与防护平台41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平台41在防护通道40伸缩;伸缩防护挡板44数量与防护平台41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41上方位置,用于防护升降平台32的人体;运输装置5包括移动通道50、移动轨道51、移动电机52、移动滚轮53、运输升降通道54以及运输升降轨道55,移动通道50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32移动;移动轨道51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50、升降通道30以及运输升降通道54内部底端位置与升降通道30连接,用于提供移动滚轮53移动;移动电机52设置于升降平台32内部底端位置与移动滚轮53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53运行;移动滚轮53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32下方表面位置与升降平台32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32在移动轨道51移动;运输升降通道54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位置与移动通道50连接,用于提供升降平台32移动至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运输升降轨道55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54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32的升降滚轮34升降;识别装置6包括压力感应器60、第一摄像头61、第二摄像头62、第三摄像头63以及第四摄像头64,压力感应器60设置于升降平台32上方内部位置,用于检测升降平台32上方压力信息;第一摄像头61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急救车厢1内部的环境影像;第二摄像头62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通道30内壁位置,用于摄取升降通道30内部环境影像;第三摄像头63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50内壁位置,用于摄取移动通道50内部环境影像;第四摄像头64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54内壁位置,用于摄取运输升降通道54内部环境影像;定位装置7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部位置,用于定位急救车厢1位置并获取对应位置定位数据;无线装置8设置于控制中心9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开关按钮11、开关门体12、抵触电机13、急救液压泵22、升降电机33、第一救援门体35、第二救援门体36、防护电机42、移动电机52、压力感应器60、第一摄像头61、第二摄像头62、第三摄像头63以及第四摄像头64、定位装置7、控制中心9、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控制中心9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9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救援装置2还包括人体放置槽25以及硅胶防护层26,人体放置槽25设置于升降平台32上方位置,且人体放置槽25上表面与升降平台32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硅胶防护层26设置于人体放置槽25上表面位置,用于防护人体放置槽25内的待急救人体。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救援装置2还包括氧气罐27以及供氧口28,氧气罐27设置于急救车厢1侧方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氧气;供氧口28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壁表面位置并分别与氧气罐27以及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供给氧气。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运输装置5还包括封闭门体56,封闭门体56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54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连接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开关运输升降通道54。
其中,控制中心9向开关按钮11、开关门体12、抵触电机13、急救液压泵22、升降电机33、第一救援门体35、第二救援门体36、防护电机42、移动电机52、压力感应器60、第一摄像头61、第二摄像头62、第三摄像头63以及第四摄像头64、定位装置7、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急救中心、网络、供氧口28、急救门体15、急救无人机16、固定连接扣17、飞行按钮18、驱动液压泵58、第五摄像头65以及运输电机570发送或接收信息和/或指令和/或请求均通过无线装置8执行;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内的电子器件在执行完成指令后向控制中心9返回对应的指令完成信息;无线装置8与铁路车辆实时连接;急救车厢1内设置有若干个升降平台32。
具体的,在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启动后,控制中心9向与无线装置8连接的开关按钮11发送实时检测指令,与无线装置8连接的开关按钮11接收到则实时获取自身的状态信息并将获取的状态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实时分析开关按钮11返回的状态信息,若分析出开关按钮11处于按下状态且返回有开启请求则控制中心9向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开关门体12发送开启指令并向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摄像头61发送实时摄取指令,同时向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升降平台32的压力传感器发送压力检测指令,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开关门体12接收到则控制自身收缩将所在的急救车厢1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后将车厢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摄像头61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一影像(第一影像是指第一摄像头61摄取的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部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一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按下状态信息以及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升降平台32的压力传感器接收到则实时获取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压力信息并将获取的压力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实时分析接收到则第一影像以及压力信息,若分析出升降平台32的人体放置槽25内放置有人体则控制中心9向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急救液压泵22发送急救驱动指令以及向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供氧口28发送该急救车厢1的第一摄像头61摄取的第一影像和供氧指令并利用无线装置8向连接的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连接的铁路车辆发送站点停止信息返回请求,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急救液压泵22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急救液压杆23伸出控制连接的急救平台21从急救车厢1的急救槽20内伸出,以供铁路车辆乘务人员拿取急救箱24内的急救用品进行暂时急救,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供氧口28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摄像头61摄取的第一影像向放置于人体放置槽25内的待急救人体供给氧气,即根据第一影像分析出放置于人体放置槽25内的待急救人体有佩戴好氧气罩且与供氧口28连接后控制供氧口28将氧气罐27内的氧气进行供给,同时连接的放置有人体的人体放置槽25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急救车厢1连接的铁路车辆接收到则实时获取当前行驶信息并在到达站点后将站点到达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站点到达信息后则向到达站点的有待急救人体存在的急救车厢1的升降平台32的防护电机42发送人体放置指令并向到达站点的有待急救人体存在的急救车厢1的抵触电机13发送完全伸出指令,到达站点的有待急救人体存在的急救车厢1的升降平台32的防护电机42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43伸出控制连接的防护平台41将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伸出并在伸出完成后将防护伸出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到达站点的有待急救人体存在的急救车厢1的抵触电机13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14完全伸出与铁路车辆所在铁路地面抵触,抵触完成后将伸缩抵触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救援门体35发送开启指令并向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下方铁路的升降通道30内的第二摄像头62发送实时摄取指令以及向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下方铁路的升降通道30连接的移动通道50内的第三摄像头63发送实时摄取指令,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救援门体35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完全收缩将救援通道10快开启并在开启后将救援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下方铁路的升降通道30内的第二摄像头62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二影像(第二影像是指第二摄像头62摄取的所在升降通道30内的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二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抵触完成信息的抵触电机13所在的急救车厢1下方铁路的升降通道30连接的移动通道50内的第三摄像头63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三影像(第三影像是指第三摄像头63摄取的所在移动通道50内的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三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第二影像的第二摄像头62所在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救援门体36发送开启指令并向返回救援开启完成信息的第一救援门体35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升降平台32的升降电机33发送下降指令,返回第二影像的第二摄像头62所在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救援门体36接收到则控制自身收缩将所在的升降通道30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将升降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救援开启完成信息的第一救援门体35所在的急救车厢1内的升降平台32的升降电机33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34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32在救援通道10内的升降轨道31下降至伸缩抵触挡板14的升降轨道31位置并在下降完成后将伸缩下降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伸缩下降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发送返回升降开启完成信息的第二救援门体36所在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摄像头62摄取的第二影像以及移动下降指令并向返回第三影像的第三摄像头63所在的移动通道50连接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第四摄像头64发送实时摄取指令,返回伸缩下降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接收到则而根据返回升降开启完成信息的第二救援门体36所在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摄像头62摄取的第二影像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34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32在伸缩抵触挡板14的升降轨道31移动至升降通道30的升降轨道31位置,然后在由升降通道30的升降轨道31位置完全移动至升降通道30底端的升降轨道31位置,移动完成后将升降移动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返回第三影像的第三摄像头63所在的移动通道50连接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第四摄像头64接收到则实时摄取第四影像(第四影像是指第四摄像头64摄取的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内的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四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移动电机52发送该移动电机52所在的移动通道50的第三摄像头63实时摄取的第三影像以及移动运输上升指令并向升降平台32下降至升降通道30的急救车厢1的抵触电机13发送收缩指令、向升降平台32下降至升降通道30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救援门体35发送伸出关闭指令以及向返回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移动通道50连接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救援门体36发送开启指令,同时控制中心9向返回第四影像的第四摄像头64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封闭门体56发送开启指令,返回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移动电机52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的移动通道50的第三摄像头63实时摄取的第三影像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53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32在移动通道50的移动轨道51内移动至运输升降通道54内并在移动完成后将运输升降移动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升降平台32下降至升降通道30的急救车厢1的抵触电机13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14完全收缩,升降平台32下降至升降通道30的急救车厢1的第一救援门体35接收到则控制自身伸出将救援通道10关闭,在关闭后将下降完成信息发送给无线装置8,再由无线装置8发送给该第一救援门体35所在的急救车厢1连接的铁路车辆,以通知其待急救人体已经移动完成可以继续行驶,返回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所在的移动通道50连接的升降通道30的第二救援门体36接收到则控制自身伸出将所在的升降通道30关闭, 同时返回第四影像的第四摄像头64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封闭门体56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完全收缩将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后将运输升降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运输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移动电机52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升降电机33发送该升降电机33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第四摄像头64摄取的第四影像以及完全上升指令,返回运输升降移动完成信息的移动电机52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升降电机33接收到啧啧根据自身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54的第四摄像头64摄取的第四影像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34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32在运输升降通道54的运输升降轨道55完全上升移动,上升完成后,将运输上升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运输上升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防护电机42发送收缩指令,返回运输上升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防护电机42接收到则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43完全收缩控制连接的防护平台41完全收缩将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收缩完成后,根据压力传感器实时的压力信息等待急救中心的车辆将待急救人体运输离开,然后该升降平台32移动至铁路车辆站点规划的放置升降平台32位置,等待空置的急救车厢1到来后进入。
具体的,在控制中心9分析出开关按钮11处于按下状态且返回有开启请求后,利用无线装置8向连接的急救中心发送处于按下状态且返回有开启请求的开关按钮11所在的急救车厢1连接的铁路车辆车次信息、最近站点信息、急救请求以及第一影像,以通知急救中心安排急救车辆前往该铁路车辆即将停靠的站点进行接取待急救人体。
实施例二
参考图1,图7,图10所示,图7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升降平台悬吊正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急救车厢1包括急救门体15以及急救无人机16,急救门体15设置于急救车厢1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开关急救车厢1;急救无人机16设置于急救门体15下方位置与急救门体15吸附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悬吊升降平台32飞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急救车厢1包括固定连接扣17以及飞行按钮18,固定连接扣17设置于急救无人机16上表面中间位置并分别与急救无人机16以及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将急救无人机16固定于急救门体15下表面位置;飞行按钮18设置于急救车厢1内壁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按下后,用于通过无线装置8向控制中心9发送飞行请求。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防护装置4还包括连接卡扣45、固定卡扣46以及连接绳47,连接卡扣45设置于急救无人机16下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与固定卡扣46存储的连接绳47连接;固定卡扣46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32上方侧方位置,用于存储连接绳47;连接绳47存储于固定卡扣46内部位置并将连接环48伸出,用于分别与固定卡扣46以及连接卡扣45连接。
其中,急救无人机16设置有若干个无人机摄像头160,无人机摄像头160为能够摄取4k影像的高清摄像头。
具体的,在控制中心9分析出开关按钮11处于按下状态且返回有开启请求后,控制中心9实时获取飞行按钮18的状态信息,若获取到飞行按钮18处于按下状态则控制中心9向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无人机16的固定连接扣17发送连接解除指令并向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无人机16的无人机摄像头160发送实时摄取指令,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无人机16的固定连接扣17接收到则控制自身断开与急救门体15的连接并在断开完成后将急救连接断开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无人机16的无人机摄像头160接收到则实时摄取无人机周围的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的急救无人机16以及其连接卡扣45发送该急救无人机16的无人机摄像头160实时摄取的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以及固定连接指令并向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定位装置7发送定位获取指令以及向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门体15发送开启指令,返回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的急救无人机16以及其连接卡扣45接收到则该急救无人机16根据自身的无人机摄像头160实时摄取的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控制下方的连接卡扣45与放置有待急救人体的升降平台32的所有固定卡扣46的连接绳47的连接环48连接,连接后连接卡扣45与连接环48固定连接并在全部连接固定完成后将升降平台32连接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定位装置7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定位所在的急救车厢1位置并获取对应位置的急救定位数据,获取完成后将获取的急救定位数据返回给控制中心9,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的急救门体15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完全将急救车厢1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后将急救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利用无线装置8搜索以急救定位数据为中心预设区域(预设区域可以是直辖市、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乡镇甚至更小行政区域中的其中一个,在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处于按下状态的飞行按钮18所在的急救车厢1所在位置的县级市区域的地图)的急救中心并根据获取的急救定位数据以及搜索到的最近距离的急救中心规划最优急救飞行路线,规划完成后向与升降平台32固定连接完成的急救无人机16发送规划完成的急救飞行路线以及飞行指令并向该急救飞行路线目的地的急救中心发送无人机摄像头160摄取的无人机周围环境影像以及急救请求,与升降平台32固定连接完成的急救无人机16接收到则根据规划完成的急救飞行路线悬吊固定连接的升降平台32前往规划完成的急救飞行路线的目的地处。
实施例三
参考图6-10所示,图8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运输平台俯视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其中一个示例提供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运输平台底面示意图。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上一致,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运输装置5还包括运输平台57、驱动液压泵58以及驱动液压杆59,运输平台57设置于人体放置槽25下方升降平台32内部位置,用于放置人体放置槽25;驱动液压泵58设置于升降平台32内部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杆59以及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驱动液压杆59伸缩;驱动液压杆59设置于运输平台57下方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泵58以及运输平台57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平台57伸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识别装置6还包括第五摄像头65,第五摄像头65设置于伸缩防护挡板44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摄取升降平台32周围的环境影像。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运输平台57包括运输电机570以及运输履带571,运输电机570设置于运输平台57内部位置并分别与运输履带571以及无线装置8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履带571运行;运输履带571设置于运输平台57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位置,用于将人体放置槽25运输至指定位置。
具体的,在返回运输上升完成信息的升降电机33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防护电机42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43完全收缩控制连接的防护平台41完全收缩将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后,控制中心9向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发送实时摄取指令,向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接收到则控制自身实时摄取第五影像(第五影像是指第五摄像头65摄取的升降平台32周围的环境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五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向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的升降平台32的驱动液压泵58发送该驱动液压泵58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摄取的第五影像以及驱动伸出指令,伸缩防护挡板44完全收缩的升降平台32的驱动液压泵58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摄取的第五影像驱动连接的驱动液压杆59控制连接的运输平台57上升至与救护车辆的急救床高度一致并在上升完成后将上升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9,控制中心9接收到则向返回上升完成信息的驱动液压泵58连接的驱动液压杆59连接的运输平台57的运输电机570发送该运输电机570所在的运输平台57下方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摄取的第五影像以及驱动放置指令,返回上升完成信息的驱动液压泵58连接的驱动液压杆59连接的运输平台57的运输电机570接收到则根据自身所在的运输平台57下方的升降平台32的第五摄像头65摄取的第五影像驱动连接的运输履带571向救护车辆的急救床方向运行,以将运输平台57上方的人体放置槽25运输放置于救护车辆的急救床,放置完成后,运输电机570停止运行,控制中心9控制驱动液压泵58将连接的驱动液压杆59完全控制运输平台57完全下降。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包括急救车厢、救援装置、升降装置、防护装置、运输装置、识别装置、定位装置、无线装置以及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车厢包括救援通道、开关按钮、开关门体、抵触电机以及伸缩抵触挡板,所述救援通道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底端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所述开关按钮分别设置于急救车厢外表面以及急救车厢内表面位置,按下后,若开关门体开启则向控制中心发送关闭请求,若开关门体关闭则向控制中心发送开启请求;所述开关门体设置于急救车厢侧方位置,用于开关急救车厢;所述抵触电机设置于救援通道侧方急救车厢底端内部位置与伸缩抵触挡板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伸缩;所述伸缩抵触挡板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车厢底端外部救援通道侧方位置,用于提供待急救人体升降;所述救援装置包括急救槽、急救平台、急救液压泵、急救液压杆以及急救箱,所述急救槽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平台;所述急救平台设置于急救槽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急救用品;所述急救液压泵设置于急救平台内部位置并与急救液压杆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液压杆伸缩;所述急救液压杆设置于急救平台面向急救槽侧方位置并与急救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在急救槽内伸缩;所述急救箱设置于急救平台侧方位置,用于放置急救用品;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通道、升降轨道、升降平台、升降电机、升降滚轮、第一救援门体以及第二救援门体,所述升降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升降;所述升降轨道分别设置于救援通道内壁、伸缩抵触挡板侧表面以及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滚轮移动;所述升降平台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救援通道内部位置,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并在救援通道、伸缩抵触挡板以及升降通道升降;所述升降电机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并与升降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运行;所述升降滚轮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急救平台侧方位置与急救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急救平台在救援通道、伸缩抵触挡板以及升降通道升降;所述第一救援门体设置于救援通道与急救车厢外部底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救援通道;所述第二救援门体数量与升降通道数量一致并设置于升降通道与铁路车辆站点停靠铁路连接位置,用于开关升降通道;所述防护装置包括防护通道、防护平台、防护电机、防护支柱以及伸缩防护挡板,所述防护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侧方位置,且防护通道上表面与升降平台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提供伸缩防护挡板伸缩;所述防护平台数量与防护通道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通道内部位置与伸缩防护挡板连接,用于固定连接伸缩防护挡板;所述防护电机数量与防护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内部位置与防护支柱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伸缩;所述防护支柱数量与防护电机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下表面位置与防护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防护平台在防护通道伸缩;所述伸缩防护挡板数量与防护平台数量一致并设置于防护平台上方位置,用于防护升降平台的人体;所述运输装置包括移动通道、移动轨道、移动电机、移动滚轮、运输升降通道以及运输升降轨道,所述移动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地面内部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移动;所述移动轨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升降通道以及运输升降通道内部底端位置与升降通道连接,用于提供移动滚轮移动;所述移动电机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底端位置与移动滚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运行;所述移动滚轮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下方表面位置与升降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升降平台在移动轨道移动;所述运输升降通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位置与移动通道连接,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移动至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所述运输升降轨道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提供升降平台的升降滚轮升降;所述识别装置包括压力感应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以及第四摄像头,所述压力感应器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内部位置,用于检测升降平台上方压力信息;所述第一摄像头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顶端位置,用于摄取急救车厢内部的环境影像;所述第二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三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移动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移动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第四摄像头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内壁位置,用于摄取运输升降通道内部环境影像;所述定位装置设置于急救车厢内部位置,用于定位急救车厢位置并获取对应位置定位数据;所述无线装置设置于控制中心内部位置,用于分别与开关按钮、开关门体、抵触电机、急救液压泵、升降电机、第一救援门体、第二救援门体、防护电机、移动电机、压力感应器、第一摄像头、第二摄像头、第三摄像头以及第四摄像头、定位装置、控制中心、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急救中心以及网络连接;所述控制中心设置于铁路车辆站点管理部门规划的放置控制中心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执行指定操作;
运输平台包括运输电机以及运输履带,所述运输电机设置于运输平台内部位置并分别与运输履带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履带运行;所述运输履带设置于运输平台上表面以及下表面位置,用于将人体放置槽运输至指定位置;
在急救车厢出现待急救人体后,等待铁路车辆到达站点后,控制升降平台将待急救人体通过救援通道下降至急救车厢下方对应且开启的升降通道,在升降平台进入升降通道完成后,关闭升降通道并通知所述急救车厢对应的铁路车辆待急救人体已经移动完成继续行驶,然后再由升降平台将待急救人体通过升降通道输送至移动通道,再由移动通道输送至运输升降通道内,最后在运输升降通道内完全伸出并与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对应,利用运输履带将运输平台上方的人体放置槽运输放置于急救中心救护车的急救床位置;
其中,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人体放置槽以及硅胶防护层,所述人体放置槽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位置,且人体放置槽上表面与升降平台上表面保持同一水平面,用于放置待急救人体;所述硅胶防护层设置于人体放置槽上表面位置,用于防护人体放置槽内的待急救人体;
其中,所述救援装置还包括氧气罐以及供氧口,所述氧气罐设置于急救车厢侧方内部位置,用于存储氧气;所述供氧口设置于急救车厢内壁表面位置并分别与氧气罐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供给氧气;
其中,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封闭门体,所述封闭门体设置于运输升降通道与铁路车辆停靠站点规划的急救区域连接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开关运输升降通道;
上述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的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控制中心向与无线装置连接的开关按钮发送实时检测指令,所述开关按钮根据检测指令实时获取自身的状态信息并将获取的状态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根据所述状态信息实时分析开关按钮返回的状态信息,若分析出开关按钮处于按下状态且返回有开启请求则控制中心向所述开关按钮所在急救车厢的开关门体发送开启指令并所述急救车厢的第一摄像头发送实时摄取指令,同时向所述急救车厢的升降平台的压力传感器发送压力检测指令;
所述开关门体根据开启指令制自身收缩将所在的急救车厢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后将车厢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第一摄像头根据实时摄取指令实时摄取第一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一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压力传感器根据压力检测指令实时获取所在的升降平台压力信息并将获取的压力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实时分析接收到的第一影像以及压力信息,若分析出升降平台的人体放置槽内放置有人体则控制中心向所述急救车厢内的急救液压泵发送急救驱动指令以及向所述急救车内的供氧口发送第一影像和供氧指令并所述急救车厢连接的铁路车辆发送站点停止信息;
所述急救液压泵根据急救驱动指令驱动连接的急救液压杆伸出控制连接的急救平台从急救车厢的急救槽内伸出,以供铁路车辆乘务人员拿取急救箱内的急救用品进行暂时急救,所述供氧口根据供氧指令以及第一影像向放置于人体放置槽内的待急救人体供给氧气,即根据第一影像分析出放置于人体放置槽内的待急救人体有佩戴好氧气罩且与供氧口连接后控制供氧口将氧气罐内的氧气进行供给,所述铁路车辆根据站点停止信息实时获取当前行驶信息并在到达站点后将站点到达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根据站点到达信息向所述升降平台的防护电机发送人体放置指令并向所述急救车厢的抵触电机发送完全伸出指令,所述防护电机根据人体放置指令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伸出控制连接的防护平台将伸缩防护挡板完全伸出并在伸出完成后将防护伸出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抵触电机根据伸出指令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完全伸出与铁路车辆所在铁路地面抵触并在抵触完成后将伸缩抵触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控制在中心根据防护伸出完成信息以及伸缩抵触完成信息向所述急救车厢的第一救援门体发送开启指令并向所述急救车厢下方铁路的升降通道内的第二摄像头发送实时摄取指令以及向所述升降通道连接的移动通道内的第三摄像头发送实时摄取指令;
所述第一救援门体根据开启指令控制自身完全收缩将救援通道开启并在开启后将救援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第二摄像头根据实时摄取指令实时摄取第二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二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第三摄像头根据实时摄取指令实时摄取第三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三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根据所述救援开启完成信息、第二影像以及第三影像向所述升降通道的第二救援门体送开启指令并向所述升降平台的升降电机发送下降指令,所述第二救援门体根据开启指令控制自身收缩将所在的升降通道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将升降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升降电机根据下降指令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在救援通道的升降轨道下降至伸缩抵触挡板的升降轨道位置并在下降完成后将伸缩下降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控制中心根据升降开启完成信息以及伸缩下降完成信息向所述升降电机发送第二影像以及移动下降指令并向所述移动通道连接的运输升降通道的第四摄像头发送实时摄取指令,所述升降电机根据第二影像以及移动下降指令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在伸缩抵触挡板的升降轨道移动至升降通道底端的升降轨道位置并在移动完成后升降移动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第四摄像头根据实时摄取指令实时摄取第四影像并将实时摄取的第四影像实时返回给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根据升降移动完成信息以及第四影像向所述升降平台的移动电机发生第三影像以及移动运输上升指令并向急救车厢的抵触电机发送收缩指令、向所述第一救援门体发生伸出关闭指令、向所述第二救援门体发送开启指令以及向运输升降通道的封闭门体发送开启指令;
所述移动电机根据第三影像以及移动运输上升指令驱动连接的移动滚轮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移动至运输升降通道内并在移动完成后将运输升降移动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所述抵触电机根据收缩指令驱动连接的伸缩抵触挡板完全收缩,所述第一救援门体根据伸出关闭指令控制自身伸出将救援通道关闭并在关闭后将下降完成信息通过无线装置发生给铁路车辆,以通知其待急救人体已经移动完成可以继续行驶,所述第二救援门体根据开启指令控制自身伸出将所在的升降通道关闭,所述封闭门体根据开启指令控制自身完全收缩将所在的运输升降通道开启并在开启完成后将运输升降开启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根据运输升降移动完成信息、下降完成信息以及运输升降开启完成信息向所述升降电机发送第四影像以及完全上升指令,所述升降电机根据第四影像以及完全上升指令驱动连接的升降滚轮控制连接的升降平台在运输升降轨道完全上升移动并上升完成后将运输上升完成信息返回给控制中心;
所述控制中心根据运输上升完成信息向所述升降平台的防护电机发送收缩指令,所述防护电机根据收缩指令驱动连接的防护支柱完全收缩将伸缩防护挡板完全收缩,收缩完成后,根据压力传感器实时的压力信息等待急救中心的车辆将待急救人体运输离开,然后该升降平台移动至铁路车辆站点规划的放置升降平台位置,等待空置的急救车厢到来后进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车厢包括急救门体以及急救无人机,所述急救门体设置于急救车厢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开关急救车厢;所述急救无人机设置于急救门体下方位置与急救门体吸附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悬吊升降平台飞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急救车厢包括固定连接扣以及飞行按钮,所述固定连接扣设置于急救无人机上表面中间位置并分别与急救无人机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将急救无人机固定于急救门体下表面位置;所述飞行按钮设置于急救车厢内壁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按下后,用于通过无线装置向控制中心发送飞行请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连接卡扣、固定卡扣以及连接绳,所述连接卡扣设置于急救无人机下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与固定卡扣存储的连接绳连接;所述固定卡扣设置有若干个并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方侧方位置,用于存储连接绳;所述连接绳存储于固定卡扣内部位置并将连接环伸出,用于分别与固定卡扣以及连接卡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运输平台、驱动液压泵以及驱动液压杆,所述运输平台设置于人体放置槽下方升降平台内部位置,用于放置人体放置槽;所述驱动液压泵设置于升降平台内部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杆以及无线装置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驱动液压杆伸缩;所述驱动液压杆设置于运输平台下方位置并分别与驱动液压泵以及运输平台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的运输平台伸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识别装置还包括第五摄像头,所述第五摄像头设置于伸缩防护挡板上方位置并与无线装置连接,用于摄取升降平台周围的环境影像。
CN201810370575.0A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Active CN1088148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0575.0A CN108814819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370575.0A CN108814819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4819A CN108814819A (zh) 2018-11-16
CN108814819B true CN108814819B (zh) 2020-09-08

Family

ID=64154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70575.0A Active CN108814819B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481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683A (zh) * 2019-01-28 2019-04-12 陈利娟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运输固定式紧急救援系统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56903B2 (ja) * 2019-08-30 2021-04-14 株式会社エアロジーラボ マルチコプター
CN112933459A (zh) * 2021-04-19 2021-06-11 管振越 一种汽车防护装置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5697A (en) * 1991-04-19 1993-04-27 Wollard Airport Equipment Company Mobile passenger access lift
RU2111733C1 (ru) * 1995-05-29 1998-05-27 Оренбургский филиал Акционер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Микрохирургия глаза" Передвижной операционно-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US6179358B1 (en) * 1998-03-03 2001-01-30 Hirayama Setsub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hospital system
WO2005040528A1 (en) * 2003-10-23 2005-05-06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Mobile containerized autopsy facility
CN101392658A (zh) * 2008-11-05 2009-03-25 无锡市永神利煤矿安全设备厂 矿用移动式井下救援侦察基站
CN201336729Y (zh) * 2008-12-26 2009-10-28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紧急呼救终端及紧急呼救系统
CN201581920U (zh) * 2009-06-09 2010-09-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线轨道交通隧道设侧廊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
CN102756804A (zh) * 2011-03-29 2012-10-31 郑鹏 山林沟壑飞吊救援方法及越野救护车
CN103072600A (zh) * 2013-01-15 2013-05-01 西安科技大学 煤矿井下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网络搭建系统及方法
CN106672240A (zh) * 2017-03-10 2017-05-17 太仓韬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物资搭载平台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98847B2 (en) * 2012-05-16 2014-08-05 The More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remote diagnostics of vessels and watercrafts
CN204050079U (zh) * 2014-09-01 2014-12-3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六研究院二一○所 基于方舱技术的多功能多人位救护车
CN106428046B (zh) * 2016-09-28 2018-05-04 上海武消汽车修理厂 一种轨道应急救援运载车
CN106926848B (zh) * 2017-02-27 2019-04-19 安庆师范大学 适用于火车站坠落站台救援用救援装置
CN107031840A (zh) * 2017-06-26 2017-08-11 镇江市丹徒区硕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飞行器
CN107789754B (zh) * 2017-10-17 2019-12-10 广东爱得威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高层建筑物的智能逃生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05697A (en) * 1991-04-19 1993-04-27 Wollard Airport Equipment Company Mobile passenger access lift
RU2111733C1 (ru) * 1995-05-29 1998-05-27 Оренбургский филиал Акционерного общества закрытого типа Межрегионального научно-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комплекса "Микрохирургия глаза" Передвижной операционно-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ий комплекс
US6179358B1 (en) * 1998-03-03 2001-01-30 Hirayama Setsubi Kabushiki Kaisha Mobile hospital system
WO2005040528A1 (en) * 2003-10-23 2005-05-06 Health Sciences Authority Mobile containerized autopsy facility
CN101392658A (zh) * 2008-11-05 2009-03-25 无锡市永神利煤矿安全设备厂 矿用移动式井下救援侦察基站
CN201336729Y (zh) * 2008-12-26 2009-10-28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轨道交通紧急呼救终端及紧急呼救系统
CN201581920U (zh) * 2009-06-09 2010-09-15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单线轨道交通隧道设侧廊道紧急疏散与救援系统
CN102756804A (zh) * 2011-03-29 2012-10-31 郑鹏 山林沟壑飞吊救援方法及越野救护车
CN103072600A (zh) * 2013-01-15 2013-05-01 西安科技大学 煤矿井下应急救援无线通信网络搭建系统及方法
CN106672240A (zh) * 2017-03-10 2017-05-17 太仓韬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人机的物资搭载平台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06683A (zh) * 2019-01-28 2019-04-12 陈利娟 一种基于无人机的运输固定式紧急救援系统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4819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4819B (zh) 一种基于铁路车辆站点的智能紧急救援机器人
US9777502B2 (en) Multi-level fulfillment center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S10647508B2 (en) Storage station for storing containers transported by unmanned vehicles
CN1884013A (zh) 一种立体仓储(停车)系统方案及应用
WO2019218785A1 (zh) 自动化集装箱装卸码头
CN109159769B (zh) 一种基于视频定位的自动存车、取车方法与系统
CN207029577U (zh) 一种系留无人机方舱
WO2019024441A1 (en) LONGITUDINAL-TRANSVERSAL ROBOT SYSTEM,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WAREHOUSE OR GARAGE,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WAREHOUSE ACCESS METHOD AND INTELLIGENT THREE-DIMENSIONAL GARAGE APPLICATION APP
CN107500143B (zh) 一种用于u型泊位的集装箱起重机
CN108189704A (zh) 基于人工智能的物流运输设备
CN109319526B (zh) 一种袋装物料的集装箱装车及储存系统及方法
JP2023089057A (ja) ロボット駐車装置及びハンドリング方法
CN108100549A (zh) 一种智能化集装箱堆场系统
CN107021240A (zh) 无人机地面管理系统
CN111648635A (zh) 一种立体机库
CN108455160A (zh) 一种载货机器人及冷链运输组合
WO2019192327A1 (zh) 集装箱检查系统、转运方法及港口设施
WO2021000339A1 (zh) 一种自动化集装箱堆场
CN108305333B (zh) 一种基于火车客运站的智能识别载客方法
JP6924297B1 (ja) 発着装置、配送物供給方法、配送物供給システム
US7334282B1 (en) Cargo transfer assembly associated with a passenger boarding bridge
CN207631914U (zh) 一种集装箱堆场系统
CN108360853B (zh) 一种基于汽车客运站的智能物体运送系统
CN109095195B (zh) 货物堆叠装置、包括该装置的货物堆叠系统及其方法
CN110158429B (zh) 一种基于激光导航的智能路面压纹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811

Address after: 3508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platinum Industrial Park, Minqing County, Fuzhou, Fujian

Applicant after: FUJIAN BEIDI CERAM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400 No. 95-1 Renmin South Road, Chengxiang Town, Taicang City, Suzhou, Jiangsu

Applicant before: Chen Lei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914

Address after: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Li Qiannan

Address before: 350800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cubator of platinum Industrial Park, Minqing County, Fu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UJIAN BEIDI CERAM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08

Address after: 720, 7th Floor, Building 3, Yard 9, Guang'an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00

Patentee after: Beijing Evergrande Orange Blu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200 423, 4 / F, block a, Xinhua future city building, 175 Lita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Li Qi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