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4613B -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 Google Patents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4613B
CN108814613B CN201810491408.1A CN201810491408A CN108814613B CN 108814613 B CN108814613 B CN 108814613B CN 201810491408 A CN201810491408 A CN 201810491408A CN 108814613 B CN108814613 B CN 1088146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und
patient
measurement
information
im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91408.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4613A (zh
Inventor
黄伟红
王时惠
张其健
田含章
胡建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0491408.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1461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146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46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46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46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9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using optical or photographic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2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measuring distances on the body, e.g. measuring length, height or thicknes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03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devices for testing the shape, pattern, colour, size or movement of th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107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 A61B5/1075Measuring physical dimensions, e.g. size of the entire body or parts thereof for measuring dimensions by non-invasive methods, e.g. for determining thickness of tissue lay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该方法包括: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获得该身份标识对应的病史信息并显示;获取患者的包括伤口图像及参照尺图像的伤口图像信息;根据参照尺图像与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伤口的面积;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患者的伤口评估动态变化图。通过以上过程,可为伤口治疗及愈合监控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且智能测量得到准确且全面的伤口信息,并对伤口治疗进行动态跟踪。在提高测量、治疗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临床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背景技术
临床上,慢性伤口的护理和评估,以创面长、宽、深度、面积以及潜行/窦道/瘘管角度与长度,并结合创面组织成分、渗液性状颜色与渗液量、气味、创面疼痛程度与频率以及周围皮肤状态等,作为护理与治疗的观察参照指标,以进行伤口评估、治疗改善以及恢复情况管理与监控。传统方式中,对慢性伤口的管理过程中存在测量结果不准确且容易影响伤口愈合的弊端,并且缺乏对伤口的测量及治疗等过程的全程监控,难以形成系统地、高效地管理与监控系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以改善上述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应用于移动测量终端,所述移动测量终端与医务系统通信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中获得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显示;
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该伤口图像信息包括伤口图像以及与所述伤口图像相邻的参照尺图像;
根据所述参照尺图像与所述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所述伤口的面积,并根据所述参照尺上的颜色对比,得到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
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所述创面组织成分比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
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可选地,在进行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取出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的伤口轮廓,以及所述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的参照尺轮廓并保存。
可选地,所述移动测量终端包括摄像设备,在进行非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从历史测量中所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所提取出的伤口轮廓和参照尺轮廓,其中,所述历史测量为本次测量的上一次测量或首次测量;
开启所述摄像设备,将所述伤口轮廓和所述参照尺轮廓显示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取景框内;
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以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纳入所述参照尺轮廓中,并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纳入所述伤口轮廓中。
可选地,在所述患者的伤口包括多个且该次测量为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用户输入的对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包含的多个伤口图像中的各所述伤口图像的标号信息并对对应伤口进行标记。
可选地,在所述患者的伤口包括多个且该次测量为非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包括:
获取首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
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并将获得的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标记在本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伤口图像中。
可选地,所述测量记录包括多个记录项,所述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评估动态变化图的步骤,包括:
从所述患者的多次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多个测量记录中提取出所属于同一类别的记录项;
根据预设计分标准得到所属于同一类别的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
根据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生成该类别的记录项的伤口评估动态变化图,以获得该患者的多项伤口评估动态变化图。
可选地,所述患者包括多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多个患者的身份标识生成患者列表;
将多个患者中各所述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进行归档得到归档信息,并将所述归档信息与该患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关联并存储。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各所述患者的归档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以保存在所述云服务器中。
可选地,所述移动测量终端还与呼叫终端通信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呼叫终端的会诊请求;
根据所述会诊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中提取出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信息、病房号及病床号并进行显示。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测量终端,所述移动测量终端与医务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测量终端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及
伤口智能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伤口智能测量装置包括:
病史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中获得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显示;
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该伤口图像信息包括伤口图像以及与所述伤口图像相邻的参照尺图像;
伤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照尺图像与所述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所述伤口的面积,并根据所述参照尺上的颜色对比,得到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
记录模块,用于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所述创面组织成分比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
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通过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以从医务系统获得患者的病史信息并显示在移动测量终端上,为下一步伤口处理提供了必须而有效、便捷的参考。利用移动测量终端拍摄包含有参照尺图像和伤口图像的伤口图像信息,以参照尺作为参考智能测量得到伤口的长度、宽度及面积。并将上述信息及伤口其他信息和治疗信息记录在每次的测量记录中。根据得到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有利于对比伤口变化,便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监控。通过以上过程,可为伤口治疗及愈合监控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且智能测量得到准确且全面的伤口信息,并对伤口治疗进行动态跟踪。在提高测量、治疗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临床应用价值。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测量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图3中步骤S120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5为图3中步骤S120的子步骤的另一流程图。
图6为图3中步骤S150的子步骤的流程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装置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标:100-移动测量终端;110-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1-病史信息获取模块;112-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113-伤口信息获取模块;114-记录模块;115-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120-处理器;130-存储器;200-医务系统;300-呼叫终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世界上约有1%的人口被慢性伤口创面问题困扰,用于创面修复的治疗费约占医疗费的5%。创面,尤其是慢性和难愈性创面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临床上,慢性伤口的护理和评估,以创面长、宽、深度、面积以及潜行/窦道/瘘管角度与长度,并结合创面组织成分、渗液性状颜色与渗液量、气味、创面疼痛程度与频率以及周围皮肤状态等,作为护理与治疗的观察参照指标,以进行伤口评估、治疗改善以及恢复情况管理与监控。
在传统方式中,在对伤口进行测量与记录时,常以纸尺接近伤口并利用棉签探测,进行伤口长宽和深度测量与记录相关参数。这种方式中,由于接近与接触伤口,将干扰未愈合伤口,影响伤口愈合。此外,利用扫描仪测算法则存在价格昂贵的弊端。而运用数码相机直接采样,其拍摄角度、距离、光线需相对恒定,存在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除此之外,由于患者信息连同伤口信息均记录在纸尺上,连同伤口一起拍摄。在将数码相机中的照片一同导入到电脑中时,并未依据患者姓名、伤口类型、换药次数以及时间等进行分类与排序,造成后续病案整理分析工作的负担与极大不便。
此外,后续发展起来的一些对伤口进行测量的智能系统及方法中,均存在例如缺乏对伤口各方面参数进行录入及保存、仅仅针对单个伤口的测量与分析、缺乏提供患者的过往病史以作为参考等缺陷。
基于上述研究,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于移动终端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案,可提供患者的过往病史以对伤口处理提供参考,并根据拍摄得到的包含伤口图像及参照尺图像的伤口图像信息对伤口的的长、宽、面积以及创面组织成分等进行智能测量。并将伤口的全方面的评估和处理信息进行记录并生成伤口愈合评估的动态过程图,以直观显示伤口测量评估及愈合监控的全过程信息。提高了临床伤口测量的准确性及伤口评估与处理信息记录的完善性,实现对伤口愈合的有效监控以及快速病案归档与检索。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所述场景包括移动测量终端100、医务系统200及呼叫终端300。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医务系统200及呼叫终端300通过网络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传输及交互。其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可为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动上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等具有摄像功能的终端设备。所述医务系统200为可保存患者的相关信息的服务器,可为web(网站)服务器、数据服务器、服务器集群或单独的服务器。所述呼叫终端300为安装在各个科室的PC端。其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上安装有可对患者的伤口进行智能测量、对伤口评估和处理信息进行录入、分析及保存的应用软件。
请参阅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测量终端1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包括存储器130、处理器120和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0。
所述存储器130和处理器120之间直接或间接地电性连接,以实现数据的传输或交互。例如,这些元件相互之间可通过一条或多条通讯总线或信号线实现电性连接。所述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0包括至少一个可以软件或固件(firmware)的形式存储于所述存储器130中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处理器120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130中存储的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例如,所述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0所包括的软件功能模块及计算机程序等,以实现伤口智能测量方法。
其中,所述存储器130可以是,但不限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Read-Only Memory,PROM),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PROM),电可擦除只读存储器(Electric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EEPROM)等。其中,存储器130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12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
所述处理器12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上述的处理器12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120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图2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还可包括比图2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2所示不同的配置。图2中所示的各组件可以采用硬件、软件或其组合实现。
结合图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应用于上述移动测量终端100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其中,所述方法有关的流程所定义的方法步骤可以由所述处理器120实现。下面将对图3所示的具体流程进行详细阐述。
步骤S110,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200中获得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各患者可拥有一张对应的就诊卡(已有的就诊卡),该就诊卡中可记录患者每次进行就诊的相关信息。在患者预对伤口进行初次门诊或治疗时,医务人员可通过在移动测量终端100中输入该患者的就诊卡上的卡号,即该患者的身份标识,通过将该身份标识发送至与移动测量终端100通信连接的医务系统200以获得与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使医务系统200将该病史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反馈至移动测量终端100,以显示在移动测量终端100上。其中,所述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患者卡号、ID号、姓名、性别、年龄、住址以及联系方式等。病史信息包括患者病史概要、全身疾病信息以及治疗情况、手术名称以及时间。伤口处理相关的检查结果和化验单,如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分泌物培养、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或根据病情所需要的BN,降钙素原等,或影像信息如CT、MRI、B超等。
由于伤口治疗涉及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信息,因此,在治疗时需极为谨慎。在传统方式中,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常常需花费较长的时间进行例行问诊以获得患者的病史信息。这种方式一方面将增加治疗负担,延长治疗时间。另一方面,由于患者缺乏医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可能不能准确地描述出自身状况,这也将对医务人员治疗造成干扰,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
因此,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的在治疗之前,通过识别患者的身份标识,从而从医务系统200中获得患者的病史信息的方式将减少询问时间,且让医务人员全面且准确的了解患者状况,为伤口的有效处理提供详尽与完善的参考信息。
步骤S120,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该伤口图像信息包括伤口图像以及与所述伤口图像相邻的参照尺图像。
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可包括摄像设备,医务人员可利用移动测量终端100上的摄像设备采集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以为后续伤口智能测量提供依据。若本次测量为非首次测量,还可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之前记录的信息,例如图像信息(伤口图像以及参照尺图像)、伤口类型、测量参数、评估参数以及伤口处理方式和用药信息等。
具体实施时,可将参照尺放置在患者的伤口的边沿或与伤口相邻位置处,该参照尺上具有刻度线。该参照尺可为纸质尺,或者是生物材料制成的不会导致伤口感染的透明的尺子。其中,需将该参照尺贴在与伤口处于同一平面的位置处,如此,便于准确测量伤口信息。
在进行拍摄时,将移动测量终端100的中轴线与患者身体的中轴线相平行以拍摄。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即包含有伤口图像与参照尺图像。获得该伤口图像信息后,移动测量终端100将智能识别出伤口边缘,以参照尺上的长度标记作为智能运算伤口长度和宽度的参照以进行智能长度与宽度测量。
步骤S130,根据所述参照尺图像与所述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所述伤口的面积,并根据所述参照尺上的颜色对比,得到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
在本实施例中,在参照尺长度标记作为参考获得伤口的长度和宽度时,按照伤口临床统一标准进行运算:平行于身体中轴的伤口最长长度为长,垂直于伤口最长为宽。在运算得到伤口的长度及宽度后,由于伤口的形状为不规则形状,不便于计算面积值,因此在本实施例中,移动测量终端100智能识别出伤口边缘,可以在伤口边缘内,1平方毫米的小方块以排列在创面上从而计算得到伤口的面积,如此可减少面积测量误差。
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参照尺上还包括红黄蓝色卡,该红黄蓝色卡可作为参照以获得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伤口创面组织成分比主要用于描述单个伤口中呈现出不同颜色的伤口创面床的组织占该伤口的比例,例如伤口中坏死部分组织呈现为黑色、腐肉部分呈现为黄色、肉芽部分呈现为红色、上皮部分呈现为粉红色。而不同组织的占比的变化可表征伤口的愈合情况,例如若呈现为黑色的坏死部分越来越少、呈现为粉红色的上皮部分越来越多,则表明该伤口逐渐愈合。如此,以参照尺上的红黄蓝色卡为比对,可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从而作为一个伤口愈合变化过程的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持每次测量的拍摄标准一致,因此,可在首次测量以获得伤口的图像信息后,提取出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的伤口轮廓,以及所述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的参照尺轮廓。
可选地,具体实施时,在获得伤口的图像信息后,医护人员可在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的触控界面上划定一个包含伤口图像的圈,移动测量终端100可识别出该划定圈中的伤口图像中的伤口边缘轮廓,如此以提取出伤口轮廓。此外,在对参照尺图像轮廓进行提取时,由于参照尺为方形且为白色边框,相比不规则的伤口图像其更容易被机器识别。因此,可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可自动对所述参照尺图像进行识别以提取出所述参照尺图像的参照尺轮廓。
如此,在该患者后续再次进行伤口的测量及治疗时,在获得该患者的身份标识后,即可从系统中调出该患者该次治疗之前的每一次治疗的伤口相关信息,其中,该相关信息中包含之前所获得的伤口类型、图像信息、测量参数、评估信息以及伤口处理方式和用药信息,以及患者全身性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基于此,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在本次测量为非首次测量时,获得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步骤S121,获取从历史测量中所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所提取出的伤口轮廓和参照尺轮廓,其中,所述历史测量为本次测量的上一次测量或首次测量。
步骤S122,开启所述摄像设备,将所述伤口轮廓和所述参照尺轮廓显示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取景框内。
步骤S123,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以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纳入所述参照尺轮廓中,并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纳入所述伤口轮廓中。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在该次测量为非首次测量时,为了保证本次测量的标准和之前的测量标准一致,因此,可获取该次测量之前的历史测量中所获得的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中所提取出的伤口轮廓和参照尺轮廓。其中,该历史测量可为本次测量的上一次测量或者是首次测量,对此不作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开启移动测量终端100上的摄像设备,将获得的伤口轮廓和参照尺轮廓显示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取景框内。在利用摄像设备拍摄本次的伤口时,同样地,该伤口边沿安置有参照尺,在摄像头对准伤口时,可将参照尺纳入取景框中的参照尺轮廓,对应地,伤口图像也将纳入取景框中显示的伤口轮廓中。如此,可保证每一次测量时,摄像头相对于伤口的距离及角度一致,提高每次测量的可比性。
可选地,若采用上述的利用生物材料制成的参照尺作为参考物时,由于生物材料不会对伤口愈合造成影响,因此,在首次测量时,可将该参照尺固定在伤口边沿,在测量过后可不必取下该参照尺。后续利用纱布等包扎伤口,因此参照尺将不会被外界的水或其他液体沾湿,可保持测量刻度。并且,同样地,在首次测量后,可将得到的伤口图像信息中的该参照尺的轮廓提取出并保存。在后续再次进行测量时,可将该生物材料的参照尺的轮廓提取出并显示在取景框内。在本次测量时,伤口边沿的生物材料的参照尺仍然存在,且位置固定。在拍摄时,可将该参照尺纳入取景框中的参照尺轮廓中。如此,在参照尺位置固定的情况下,且每次在取景框中的位置和大小均固定的情况下,可保持每次对伤口的拍摄的距离和角度一致,提高了测量精准度。
应当理解,常会出现同个患者具有多个伤口的现象,因此,在对多个伤口进行处理时,还应对各个伤口进行标记区分,以避免混淆。在进行标记时,可采用例如从上到下、从内侧到外侧的顺序依次进行标记。其中,若多个伤口属于密集型即不便于区分,则可选取多个伤口中面积最大的伤口进行测量。
此外,对于潜行、窦道及瘘管等不易智能测量的伤口类型,医护人员可手动进行测量,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移动测量终端100中,如此,以便对这类伤口进行记录及后续评估。
此外,针对术后不愈的缝线伤口,则可对伤口未闭合的缝线处进行测量及标记。并且,对于该类缝线伤口,还需对缝线部分的总长度进行描绘,可选地,可沿着缝线走向进行描绘以获得描述缝线痕迹的划定线,该划定线是由多段固定长度的测量短线所构成,例如可以所述参照尺上所标记的一厘米长度为一测量短线,如此,各所述测量短线则可对应参照尺上的一厘米。如此,即便所述缝线为弯曲的曲线,也可根据多个测量短线所构成的划定线得到所述缝线的长度。如此,并不会出现因为伤口长度或者是缝线长度超过所述参照尺的长度而无法得到准确测量结果的弊端。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对于不规则的伤口类型,这类伤口一般难以按照长度、宽度等指标进行测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还包括语音输入模块,医护人员针对这类伤口可采用语音输入以描述伤口状况的方式记录该类伤口。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还可将输入的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以记录。如此,避免了手动输入造成的效率低下的问题,并且还可实现尽可能多地涵盖临床上的多种伤口类型的测量及评估的目的。
可选地,在对患者进行首次测量时,在获得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后,医务人员可通过在移动测量设备的触控屏上进行点选以对各个伤口进行标记。可选地,移动测量终端100可接收医务人员输入的对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包含的多个伤口图像中的各所述伤口图像的标号信息并对对应伤口进行标记。并且将各个伤口的标记信息进行保存,以便于后续测量时可随时调用。
基于此,请参阅图5,在患者的伤口包括多个且进行非首次测量时,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可通过以下过程实现:
步骤S124,获取首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
步骤S125,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并将获得的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标记在本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伤口图像中。
在进行非首次测量时,系统中已保存有首次测量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各伤口的标号信息。可提取出各个伤口的标号信息,并在开启摄像设备并获得本次测量的伤口图像信息后,将提取出的各个伤口的标号信息标记在本次获得的伤口图像中的对应的各个伤口处。如此,可保持对各个伤口的单独跟踪,不容易将各个伤口搞混淆,减轻了医务人员的测量及治疗负担。
步骤S140,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所述创面组织成分比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
步骤S150,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在通过以上步骤以获得患者的伤口的长度、宽度及面积等信息后,医务人员还可根据需要对伤口其他评估信息进行手动输入,该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可包括如潜行/窦道/瘘管角度与长度,以及伤口渗液性状颜色与渗液量、气味、创面疼痛程度与频率以及伤口周围皮肤状态等。
并且还可将每次对伤口的治疗信息录入系统,例如对伤口的处理方式、清洗液种类、敷药类型与名称,以及患者全身性疾病以及治疗情况等等。并将上述的各个信息综合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可选地,在记录敷药类型及名称等时,可利用移动测量终端100拍摄所用的药物的包装外壳,移动测量终端100可自动提取出所拍摄到的包装外壳上的关键字,并将提取出的关键字与预存的数据库中的各个药物名称进行比对,从而获得本次所用的药物的类型以及名称.如此可不必每次进行手动输入,而只需拍摄药物外壳即可自动对所用的药进行分类以及记录其名称,简单便捷。
如此,可对每一次的测量及治疗进行详尽记录,也可便于查看每次治疗的方案及用药等是否对伤口愈合产生有效作用或者是产生的作用的程度。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对患者的伤口的治疗及愈合情况进行全程跟踪,且便于比较每次伤口的愈合情况,可选地,可根据所述患者多次测量与评估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伤口测量与评估记录得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其中,在患者的各个测量记录中分别包含多个记录项,例如伤口的面积、伤口渗透量、伤口创面组织类型以及疼痛程度与频率等。可单独对各个记录项的变化趋势进行记录,并且还可对伤口的整体变化趋势进行记录。
可选地,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步骤S150可以包括步骤S151、步骤S152以及步骤S153三个子步骤。
步骤S151,从所述患者的多次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多个测量记录中提取出所属于同一类别的记录项。
步骤S152,根据预设计分标准得到所属于同一类别的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
步骤S153,根据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生成该类别的记录项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以获得该患者的多项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可选地,为了对各个记录项进行单独分析,可在患者的多次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各测量记录中提取出所属于同一类别的记录项,例如,可提取出多个测量记录中的伤口面积值。根据预设计分标准得到各个伤口面积值对应的愈合分数,其中,伤口面积值越大则对应的愈合分数越大,反之伤口面积值越小则对应愈合分数越小。如此,根据多个测量记录中的伤口面积值对应的愈合分数可生成线性变化曲线图。如此,在查看患者的伤口变化情况时,可一目了然地了解患者伤口情况,便捷且清楚。
应当理解,医院每天接待的患者的数量很大,且每个患者又涉及到多次的测量,因此患者相关的伤口信息的数据量将十分庞大。若不能对多个患者的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在后续需要查找患者信息时将会十分困难,医务人员将浪费大量时间在信息查找上,效果低下且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对治疗造成障碍。
考虑到上述问题,可选地,请参阅图7,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智能测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60,根据多个患者的身份标识生成患者列表。
步骤S170,将多个患者中各所述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进行归档得到归档信息,并将所述归档信息与该患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关联并存储。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的患者管理界面上,可根据多个患者中各个患者对应的身份标识生成患者列表,该患者列表中包括各患者的姓名及患者标识,例如ID号、会诊卡的卡号等。并且,可根据各患者的伤口类型将多个患者进行归类。并且,在所属于同一类伤口类型的患者中,可根据患者的换药时间、换药次数等对该类的多个患者进行排序。此外,对于同一类型的伤口,还可根据患者的伤口严重程度进行排序。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还可重点对疑难病例类型进行分类,即医护人员可将疑难病例单独归类,如此,可对该类疑难病例进行重点关注。如此,方便医务人员后续在病案分析时,通过简单检索即可进行查看。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到移动测量终端100的存储容量的有限性,还可将移动测量终端100中各所述患者的归档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以将大量信息保存在云服务器中。如此,若患者在其他医院就诊时,也可通过从云服务器中调用相关信息以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并且,通过将归档信息同步至云服务器,在医护人员需要获取其中的信息以进行例如PPT编辑或者是论文撰写时,可从云端下载相关信息,如此,以方便将信息应用于其他用途。
此外,在传统方式中,对于病房会诊患者,一般是通过电脑系统查看会诊请求与患者信息。若设置在对应科室的终端接收到会诊请求,但医务人员当前未在终端旁时,则无法有效地通知到相关医务人员。此外,若医务人员能够及时接收到会诊请求,但是需先通过设置在办公室内的终端了解患者的相关情况,再到病房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等。如此,不能十分及时地获得不同科室的医生发出的患者会诊或伤口处理请求,无法及时获得患者伤口信息以及图像(现有技术中需现场病房查看或让医生发送),无法便捷地携带待处理的不同患者的病史以及伤口信息至病房,对其进行快速有效的评估以及治疗。
因此,请参阅图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智能测量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80,接收所述呼叫终端300的会诊请求。
步骤S190,根据所述会诊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200中提取出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信息、病房号及病床号并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还可与设置在病房中的呼叫终端300通信连接。在病房中的患者需治疗时,可通过呼叫终端300发出会诊请求,该会诊请求中可携带患者的身份标识。而移动测量终端100可由医护人员随身携带,如此,移动测量终端100在接收到该会诊请求,将可及时、有效地通知到医护人员。
并且,所述移动测量终端100可根据接收到的会诊请求中的患者的身份标识从医务系统200中获得该患者的病史信息,如此,医护人员在到达病房会诊前,在移动过程中,即可通过移动测量终端100查看会诊请求中的患者的信息,例如患者姓名、患者检查结果化验单等等。通过上述过程,可及时、详细地了解患者信息及患者的病房号和病床号,且可节省时间,如此,在到达病房后即可快速进入患者伤口处理及录入流程。
进一步地,在传统方式中,在会诊结束之后需医护人员手动撰写会诊报告,费时费力。本实施例中,由于移动测量终端100中先前已详细记录了患者的伤口信息、治疗信息等,并且还生成有伤口的变化趋势等。如此,在需要生成会诊报告时,移动测量终端100将调取患者的对应信息,并按预设的格式自动生成会诊报告,节省了医护人员的时间及精力,并且生成的会诊报告数据更加准确且全面。若医护人员需对某些信息进行添加时,也可直接在生成的报告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编辑修改即可,方便且有效。
请参阅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移动测量终端100的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0。所述伤口智能测量装置110包括病史信息获取模块111、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112、伤口信息获取模块113、记录模块114以及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115。
所述病史信息获取模块111用于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200中获得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显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病史信息获取模块111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10,关于所述病史信息获取模块111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S110的描述。
所述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112用于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该伤口图像信息包括伤口图像以及与所述伤口图像相邻的参照尺图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112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20,关于所述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112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S120的描述。
所述伤口信息获取模块113用于根据所述参照尺图像与所述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所述伤口的面积,并根据所述参照尺上的颜色对比,得到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伤口信息获取模块113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30,关于所述伤口信息获取模块113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S130的描述。
所述记录模块114用于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所述创面组织成分比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记录模块114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40,关于所述记录模块114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S140的描述。
所述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115用于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115用于执行图3中的步骤S150,关于所述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115的具体描述可以参照图3中步骤S150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100,通过获取患者的身份信息以从医务系统200获得患者的病史信息并显示在移动测量终端100上,为下一步伤口处理提供了必须而有效、便捷的参考。利用移动测量终端100拍摄包含有参照尺图像和伤口图像的伤口图像信息,以参照尺作为参考智能测量得到伤口的长度、宽度及面积。并将上述信息及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和治疗信息记录在每次的测量记录中。根据得到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有利于对比伤口变化,便于对伤口愈合情况进行监控。通过以上过程,可为伤口治疗和愈合监控提供有效参考信息,且智能测量得到准确且全面的伤口信息,并对伤口治疗进行动态跟踪。在提高测量、治疗效率的同时,增加了临床应用价值。
进一步地,该伤口智能测量方案还可对患者的伤口信息及治疗信息进行归档并存储,有助于后续进行病案分析时的高效检索,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该伤口智能测量方案还可根据智能测量及评估录入的信息自动生成会诊报告。在有需要时,医护人员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微调整,相比传统的医护人员需要手动撰写就诊报告的方式更加节省时间,且提高了效率。
进一步地,还可将患者的伤口测量、评估及愈合信息同步至云端,医护人员可在从云端下载相关信息,以在电脑上查看及进行病案管理,方便有效。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测量终端与医务系统通信连接,所述移动测量终端包括:
存储器;
处理器;
摄像设备;及
伤口智能测量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并由所述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功能模块,所述伤口智能测量装置包括:
病史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得患者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中获得所述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病史信息及个人基本信息并进行显示;
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该伤口图像信息包括伤口图像以及与所述伤口图像相邻的参照尺图像;
伤口信息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参照尺图像与所述伤口图像之间的关系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长度及宽度,根据识别出的伤口边缘得到所述伤口的面积,并根据所述参照尺上的颜色对比,得到所述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
记录模块,用于将本次测量得到的伤口的长度、宽度、面积、所述创面组织成分比以及输入的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及治疗信息记录至该患者的本次测量记录中;
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多次测量过程中得到的该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在进行非首次测量时,所述伤口图像信息获取模块用于:
获取从历史测量中所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所提取出的伤口轮廓和参照尺轮廓,其中,所述历史测量为本次测量的上一次测量或首次测量;
开启所述摄像设备,将所述伤口轮廓和所述参照尺轮廓显示在所述摄像设备的取景框内;
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以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纳入所述参照尺轮廓中,并使该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纳入所述伤口轮廓中;
所述测量终端还包括语音输入模块,所述语音输入模块用于若伤口为不规则伤口,则将伤口状态以语音信息的方式进行输入,并将输入的所述语音信息转换为文字信息记录至对应患者的测量记录中;
所述伤口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
在伤口边缘内,将单位面积的小方块排列在创面上,根据所述小方块的个数得到伤口的面积;
所述伤口其他评估信息包括潜行/窦道/瘘管角度与长度,以及伤口渗液性状颜色与渗液量、气味、创面疼痛程度与频率以及伤口周围皮肤状态;
所述参照尺用于固定于患者的伤口的边沿或与伤口相邻位置处,以使每次拍摄时的取景框的位置和大小固定;
所述测量记录包括多个记录项,所述动态变化图生成模块用于通过以下步骤,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从所述患者的多次测量过程中所获得的多个测量记录中提取出所属于同一类别的记录项;
根据预设计分标准得到所属于同一类别的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
根据各所述记录项所对应的愈合分数生成该类别的记录项的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以获得该患者的多项伤口愈合评估动态变化图;
所述处理器,用于在进行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之后,提取出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的伤口图像的伤口轮廓,以及所述伤口图像信息中的参照尺图像的参照尺轮廓并保存;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在所述移动测量终端的触控界面上划定的一个包含伤口图像的圈,识别出划定圈中的伤口图像中的伤口边缘轮廓,以提取出伤口轮廓,对所述参照尺图像进行识别以提取出所述参照尺图像的参照尺轮廓,所述参照尺轮廓为白色边框;
所述伤口信息获取模块,还用于在参照尺长度标记作为参考获得伤口的长度和宽度时,按照伤口临床统一标准进行运算:平行于身体中轴的伤口最长长度为长,垂直于伤口最长为宽;
以参照尺上的红黄蓝色卡为比对,获得所述伤口图像中的伤口的创面组织成分比,创面组织成分比用于描述单个伤口中呈现出不同颜色的伤口创面床的组织占该伤口的比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患者的伤口包括多个且该次测量为首次测量时,所述获取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的步骤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对获得的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包含的多个伤口图像中的各所述伤口图像的标号信息并对对应伤口进行标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患者的伤口包括多个且该次测量为非首次测量时,所述处理器,还用于获取首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
拍摄得到所述患者的伤口图像信息并将获得的各所述伤口的标号信息标记在本次测量所获得的伤口图像信息中对应的伤口图像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患者包括多个,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根据多个患者的身份标识生成患者列表;
将多个患者中各所述患者的多个测量记录进行归档得到归档信息,并将所述归档信息与该患者的身份标识进行关联并存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将各所述患者的归档信息上传至云服务器以保存在所述云服务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测量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测量终端还与呼叫终端通信连接,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接收所述呼叫终端的会诊请求;
根据所述会诊请求中携带的身份标识从所述医务系统中提取出该身份标识对应的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病史信息、病房号及病床号并进行显示。
CN201810491408.1A 2018-05-21 2018-05-21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Active CN1088146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1408.1A CN108814613B (zh) 2018-05-21 2018-05-21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91408.1A CN108814613B (zh) 2018-05-21 2018-05-21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4613A CN108814613A (zh) 2018-11-16
CN108814613B true CN108814613B (zh) 2022-09-13

Family

ID=64147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91408.1A Active CN108814613B (zh) 2018-05-21 2018-05-21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1461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84999A (zh) * 2018-11-27 2019-04-05 广东智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片识别的法医伤情鉴定创伤智能鉴别方法
JP7433317B2 (ja) * 2018-12-18 2024-02-19 メンリッケ・ヘルス・ケア・アーベー 患者のために創傷製品を選択する方法
TWI689945B (zh) * 2019-01-22 2020-04-01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傷口處置建議系統及傷口處置建議方法
CN110349154A (zh) * 2019-07-26 2019-10-18 浙江医院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压疮伤口测量方法和装置
CN110772259A (zh) * 2019-11-13 2020-02-11 湖南省肿瘤医院 一种伤口转归智能分析仪
CN111067531A (zh) * 2019-12-11 2020-04-28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一种伤口测量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
CN111184517A (zh) * 2020-01-14 2020-05-22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伤口测量及记录系统
CN111523506A (zh) * 2020-05-07 2020-08-11 上海伽盒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伤口评估综合管理系统
CN111523508A (zh) * 2020-05-07 2020-08-11 上海伽盒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伤口评估方法及智能终端
CN112786219B (zh) * 2021-03-09 2024-03-19 中南大学 医疗护理管理方法、系统及装置
CN112908479B (zh) * 2021-03-16 2022-03-08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慢性伤口的智能分类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13674234A (zh) * 2021-08-13 2021-11-19 扬州大学 一种压力性损伤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5252124B (zh) * 2022-09-27 2022-12-20 山东博达医疗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伤情图片数据分析的缝线用量预估方法及系统
CN116269749B (zh) * 2023-03-06 2023-10-10 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 一种改良保留性神经的腹腔镜下膀胱癌手术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276195A1 (en) * 2006-05-12 2007-11-29 Kci Licensing,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wound area management
US8000777B2 (en) * 2006-09-19 2011-08-16 Kci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healing progress of tissue
US8061360B2 (en) * 2006-09-19 2011-11-22 Kci Licensing,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fluid leaks at a drape of a reduced pressure delivery system
CN101894212B (zh) * 2010-07-05 2012-02-15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一种对皮肤创面综合检测的方法
CN103156616B (zh) * 2013-04-08 2014-11-05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多功能伤口测量尺及其测量方法
CN107668811A (zh) * 2017-09-20 2018-02-09 深圳市盛世华服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量体的拍照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4613A (zh) 2018-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4613B (zh) 伤口智能测量方法及移动测量终端
JP2022518364A (ja) 医療病状を評価するための画像分析の使用
US10734099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cumenting and managing biopsy specimens and patient-specific information on-site
EP313226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llecting test data from use of a disposable test kit
ES2929297T3 (es) Procedimiento y sistema para analizar datos de monitorización de glucosa indicativos de un nivel de glucosa, y un medio legible por ordenador no transitorio
CN101596098A (zh) 现代中医“未病”信息综合分析系统
JPWO2017073371A1 (ja) 生体情報測定器および生体情報測定方法
US20140354830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dding scale to photographic images
US20220215597A1 (en) Visual time series view of a wound with image correction
CN103558404A (zh) 一种基于数字切片的细胞dna自动检测和复核方法
Herrick et al. Quantitative nailfold capillaroscopy—update and possible next steps
US11865537B2 (en) Portable digital diagnostic device
US9058636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thology specimen collection
Savage et al. Use of 3D photography in complex-wound assessment
JP2003302406A (ja) 自己血糖測定システムおよび自己血糖測定ユニット
Chairat et al. AI-assisted assessment of wound tissue with automatic color and measurement calibration on images taken with a smartphone
CN110298420B (zh) 外周血样本分装存储过程管理方法和系统
CN111798943A (zh) 出量和入量记录方法、系统、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08694403B (zh)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数据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8898580B (zh)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监控系统和方法、管理系统及存储介质
US202101614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ervical cancer screening
CN113724820A (zh) 医学影像病灶模糊定位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903913B (zh) 皮瓣移植术后护理监控设备、系统、方法、产品及服务器
CN112057085A (zh) 一种信息化血糖监控系统
US11953510B2 (en) Management system and management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Huang Weihong

Inventor after: Yu Yongfu

Inventor after: Wang Shihui

Inventor after: Zhang Qijian

Inventor after: Tian Hanzhang

Inventor after: Hu Jianzho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Weihong

Inventor before: Wang Shih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jian

Inventor before: Tian Hanzhang

Inventor before: Hu Jianzho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