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10778B -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10778B
CN108810778B CN201810383791.9A CN201810383791A CN108810778B CN 108810778 B CN108810778 B CN 108810778B CN 201810383791 A CN201810383791 A CN 201810383791A CN 108810778 B CN108810778 B CN 10881077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eech
signal
volume
wearer
probability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8379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10778A (zh
Inventor
M.奥布雷维尔
M.勒杰
H.卡姆卡尔-帕尔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vantos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vantos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174995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881077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Priority claimed from DE102017207054.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DE102017207054A1/d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vantos Pte Ltd filed Critical Sivantos Pte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107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7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107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1077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0Customised setting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verall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 H04R25/505Customised setting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verall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using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50Customised settings for obtaining desired overall acoustic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5/00Deaf-aid sets, i.e. electro-acoustic or electro-mechanical hearing aids; 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04R25/75Electric tinnitus maskers providing an auditory perce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41Detection or adaptation of hearing aid parameters or programs to listening situation, e.g. pub, fore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225/00Details of deaf aids covered by H04R25/00, not provided for in any of its subgroups
    • H04R2225/43Signal processing in hearing aids to enhance the speech intelligibility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在一种用于运行听力设备(1)的方法中,所述听力设备包含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成传声器信号(SM)的传声器(3)、用于将传声器信号(SM)处理成输出信号(SA)的信号处理器(4)、以及用于将输出信号(SA)输出至听力设备(1)佩戴者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5),针对环境声响中所包含的语音部分确定表示特性的语音量(T)并且确定对于听力设备(1)佩戴者的活动而言具有特征的附加量(O)。然后评估所述语音量(T)和所述附加量(O)之间的关联。依据该评估,如果语音量(T)和附加量(O)按照至少一个预给定的标准呈现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或对于佩戴者活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提高助听器(1)佩戴者和第三人之间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依据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改变至少一个信号处理算法,所述信号处理算法被运行以便处理传声器信号(SM)。

Description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所述听力设备包含一种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成传声器信号的传声器、一种用于将传声器信号处理成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一种用于将输出信号输出至听力设备佩戴者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这样的听力设备。
背景技术
听力设备通常用于将声音信号输出至听力设备佩戴者的听觉器官。在此,借助输出转换器、主要在听觉通道(akustische Weg)上通过声波借助扬声器(也被称为“听筒”或“接收器”)来实现输出。经常使用这样的听力设备作为所谓的助听装置(也简称为助听器)。此外,听力设备通常包括听觉输入转换器(尤其是传声器)和信号处理器,所述信号处理器被设置用于通过使用至少一种通常用户特定地存储和/或匹配的信号处理算法来这样处理借由输入转换器从所采集的环境声响中生成的输入信号(也被称为传声器信号),使得至少部分地补偿听力设备佩戴者的听力下降。尤其对于助听装置的情况,输出转换器除了可以是扬声器之外可替代性地也可以是所谓的骨导听筒或者耳蜗植入物,所述骨导听筒或者耳蜗植入物被设置以便将声音信号机械地或电学地耦合至佩戴者的听觉器官。尤其是就像例如所谓的耳鸣掩蔽器、头戴式受话器、耳机等之类的装置也落入听力设备概念的范围内。
现代的听力设备、尤其是助听装置经常包含所谓的分类器,所述分类器通常被构造为信号处理器的一部分。大多通过算法来实现所述分类器,所述算法用于依据借助传声器所采集的环境声响推断出当前的听觉情境并且借此实现根据当前听觉情境的特征属性来改变所述或者所述各自的信号处理算法。此外,所述或者所述各自的信号处理算法通常具有多个可改变的参数。然后,依赖于各自的听觉情境来改变对应的参数值。通常的听觉情境在此例如是存在语音、存在音乐、车辆(中行驶)等。在此例如每次存在的干扰噪声(在车辆中例如发动机噪声和/或风噪声)公知发生变化。同样地,为了清楚的音乐声音,例如不同于一般运行而必须不同地增强(提高)和/或抑制(降低)不同的频率范围,以便例如能够在音乐中为了清楚的声音更好地反映所需要的泛音区(Obertonbereich)。
通常这样设置分类器,使得在彼此混合的听觉情境中将“前景(Vordergrund)”中识别的听觉情境理解为“基本”听觉情境并且借此不考虑或者忽视其他同时存在的听觉情境。这可能不利地导致错误分类并且因此导致信号处理算法的至少主观上不适宜的设置。例如如果识别到在所采集的环境声响中音乐占据主要比例,而与之相反地语音部分仅仅具有微不足道的比例,那么可能发生这样的听觉情境错误分类(例如,如果听力设备佩戴者位于音乐设施扬声器的附近,但是另一个远处的第三人讲话)。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音乐占据环境声响的主导地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增强听力设备的使用舒适性。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此外,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7特征的听力设备来解决所述技术问题。在从属权利要求和下文的描述中解释本发明的有利的并且部分自身具有独创性的实施方式和进一步扩展。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用于运行听力设备、尤其是助听装置。听力设备在此包含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为传声器信号的传声器、用于将传声器信号处理成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器、和用于将输出信号输出至听力设备佩戴者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
根据方法,针对环境声响中所包含的语音部分,确定表示特性的语音量。优选在此确定是否存在这样的语音部分,并且接着尤其给表示特性的语音量赋予当前值。优选在此涉及由信号处理器所包含的语音活动检测模块。此外,针对听力设备佩戴者(助听器佩戴者)的活动,确定表示特性的附加量、优选为此确定当前值。在此确定是否存在活动并且接着给附加量赋予当前值,也是优选的。接下来,评估、尤其是确定语音量和附加量之间的关联。依据该评估,如果语音量和附加量按照至少一个预给定的标准(尤其分别)呈现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或对于助听器佩戴者活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提高用于存在助听器佩戴者和第三人之间交流情境的概率值(也就是概率的数值)。然后依据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改变至少一个(优选预给定的、也就是说优选出厂或用户特定地预先设置的)信号处理算法,所述信号处理算法被运行以便处理传声器信号。
为了改变所述或者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优选(尤其在信号处理器中)至少一个参数(优选与其相对应的参数值)被改变,优选被置于(另一)赋予概率值的参数值。
在此处和下文中,“交流情境”概念是指对话,具体是指助听器佩戴者与第三人谈话。换言之,只有当至少两个人彼此谈话,其中一人是助听器佩戴者时,才存在交流情境。
在此处和下文中,“提高概率值”尤其是指,与不满足至少一个标准的情况相比,呈现出存在交流情境的升高的概率并且因此给概率赋予相应的升高的数值。
在此处和下文中,“表示特性的”或“表示…特征的”尤其是指,语音量和附加量分别表明,在环境声响中是否(尤其以什么概率)包含语音或者是否存在助听器佩戴者的活动。可选附加地(尤其替换概率表述地),语音量和/或附加量也分别提供与语音部分相关的或者与活动相关的定量信息(例如在整体传声器信号中的百分比数据)。优选通过相对应的概率值自身和/或根据借助阈值比较从中得到的数值来形成对于语音部分或者活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例如,只有超过阈值时,才将(用于存在语音部分或活动的)概率值考虑为代表性数值。
在替换的变型中,语音量和/或附加量分别反映与语音部分或活动的存在相关的定性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语音量或附加量分别是二进制的或“布尔的”变量类型,其仅仅可以呈现两种状态。在此,对于语音部分或活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第一”状态被设定为“真实”(或者“真”、“一”、或者等价的明确的名称)。相应地,在这种情况下,将“第二”、对立设定的状态设定为“错误”(或者“错”、“空”或者类似的)。
本发明的基本认识是,借助公知的分类器,无法明确地或者至少无法以足够的可靠性明确地识别交流情境、也就是两个人之间的真实对话。通过在两个优选彼此独立实施的步骤中一般性地(也就是说和说话者身份无关地)确定语音的存在和助听器佩戴者活动的存在并且考虑和评估这两个参数之间的关联,即使在存在多个重叠的听觉情境的情况下、也就是不仅仅存在背景附加声响还有例如主导音乐、车辆噪声等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利地提高交流情境的识别准确性。借此可以有利地减少助听器佩戴者自己(例如由于错误分类引起的)主动改变其听力设备设置的需求。借此还有利地提升了各个听力设备的使用舒适性。
在优选的方法变型中,根据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来不断地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的信号处理算法。这也被称为助听器设置的“动态”接近(”dynamisches”Anfahren)。例如,在此,逐级地或者连续地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的信号处理算法的各自参数值,也就是说,例如在相对较小概率值的情况下也进行相应的微小改变。特别地,通过用于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的函数来构造所述或所述各自参数值。借此,可以有利地实现在听力设备不同设置(也就是不同针对性的信号处理)之间的特别平滑的、尤其对于助听器佩戴者来说几乎察觉不到的或者至少主观上更舒适的过渡。改变设置时伪声(Artefakte)可以被有利地降低。
在方法变型中,特别地,用于助听器佩戴者头部取向的、尤其用于头部运动的量被考虑作为表示助听器佩戴者活动的附加量。例如,借助位置传感器、尤其借助(优选由听力设备所包含的)加速度传感器和/或陀螺仪传感器来确定该量。评估关联时,例如依据附加量来确定助听器佩戴者是否将头部转向语音部分的来源尤其以便与来源所代表的人说话、至少以便倾听此人。
在尤其优选的方法变型中,表示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特征的自身语音量、优选具体的对此的当前值被确定作为表示助听器佩戴者活动的附加量。在此尤其确定是否存在自身语音(也就是助听器佩戴者自己是否说话),并且接着给自身语音量赋予当前值。优选地,为此考虑尤其由信号处理器所包含的自身语音检测模块。相应地,优选然后为了确定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评估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之间的关联。也就是说,优选将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彼此联系。通过彼此独立地确定是否存在语音和是否助听器佩戴者本人说话,并且通过考虑和评估语音和自身语音之间的关联,在存在多个重叠的听觉情境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利地提高交流情境识别精确度。在此,自身语音的存在较强地提示助听器佩戴者参与对话。
语音量和附加量(尤其是自身语音量)之间的时间关联被加入(也就是被考虑或分析),作为存在交流情境的预给定的标准。在此,例如确定是否在语音量呈现代表性数值之前片刻或者紧接着之后(也就是在几秒之内、例如1至3秒之内)发生头部运动。从中尤其可以推断出,在助听器佩戴者自身向其对话伙伴说话之前和/或在对话伙伴向助听器佩戴者说话之后,助听器佩戴者看其对话伙伴。
在优选的方法变型中,如果在语音量和尤其自身语音量之间的、优选具体地在对于存在语音或自身语音而言的代表性数值之间的时间上的差别被确定,则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也就是说,确定是否存在不同时间持续期间的各自代表性数值。这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在对话中通常助听器佩戴者的自身语音和第三人(也就是对话伙伴)的语音之间不完全同时存在。
在上述方法变型的优选扩展中,尤其当在预给定的时间段之内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在分别不同的时间期间内呈现出对于存在语音部分或自身语音而言的代表性数值,则提高用于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在这种情况下,借此尤其检验的是,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是否以表示两人之间的对话特征的类型和方式分别表明事实上存在第三人的语音或者助听器佩戴者的自身语音。例如,在检测语音部分(或者对语音部分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时,时间窗口被启动作为预给定的时间段,在所述时间窗口内检验:相对于语音量表明存在语音部分而言,自身语音量是否在更短的时间(也就是时间持续期间)内表明存在自身语音。作为预给定的标准,在该扩展中也尤其考虑的是,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表明实际存在第三人语音或者自身语音。
前面描述的方法变型尤其适宜的是,借助前面所述的语音活动检测模块来检测环境声响中每个语音的存在,也就是说,也检测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优选借助上文所述的自身语音检测模块所确定的)自身语音量反之仅仅表明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因此,如果在一个阶段内(也就是说,尤其在上文所描述的时间段的部分之内)仅仅语音量呈现对于语音部分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适宜地推断出存在第三人的语音(也就是第三人说话)。反之,如果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同时具有分别对于相对应语音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则由此因此推断出,助听器佩戴者实际上自己说话。适宜地在该方法变型的范围内确定这样的阶段,其中助听器佩戴者或第三人分别说话。可选地,作为该方法变型的扩展形式,在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和第三人语音之间的反重合(Kontravalenz)(或其数值)被确定作为用于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的标准。也就是说,如果要么第三人说话要么助听器佩戴者说话、但也优选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双方都说话,则尤其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
优选使用至少几秒、例如3至5秒或者长达3秒、尤其大概20秒作为预给定的时间段。时间段越短,则所述或者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可以更快得改变,使得助听器佩戴者仅仅需要短的反应时间等待信号处理与经改变的听觉情境相匹配。另一方面,但是也需要某个持续期间,以便能够以足够的可靠性呈现存在交流情境的某个概率,尤其能够识别助听器佩戴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对话,并且尤其能够与两人之间的“单纯的”交换问候进行区分。
在适宜的方法变型中,如果仅仅(也就是只有)语音量呈现出对于存在语音部分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尤其在信号处理器方面排除交流情境的存在或识别,优选通过概率值不被提高或者被设定为接近“零”的值或被设定为”零“。借此,可以有利地避免在例如电视或者广播讲话的情况下改变信号处理算法。在该方法变型的可选扩展形式中,尤其如果例如自身语音量仅仅在可忽略不计的短时间期间(例如一秒或者更少)内呈现出对于存在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而语音量尤其连续地或者在多倍(例如至少十倍)更长的持续期间内具有对于存在语音部分而言的代表性数值,那么也排除交流情境的存在。语音量或者自身语音量的各自代表性数值的这种类型的时间分布在该关联中也被称作”强不对称”。
在另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如果语音量和自身语音量尤其总是基本上(也就是准确地或者具有仅仅轻微偏差地)同步地(也就是优选同时并且分别在相同持续期间内)呈现出对于存在语音部分或者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而言的代表性数值,则排除交流情境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例如涉及自言自语、助听器佩戴者相对于演奏的乐曲而言的“一起唱”等等。在这种情况下,但是通常不存在交流情境,也就是不存在助听器佩戴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对话。
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在上文描述的预给定的时间段内,不考虑优选预给定的持续期间(例如1秒至最多5秒)的如下阶段,即,在所述阶段内语音量没有呈现出对于存在语音部分而言的代表性数值。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有利地忽略通常在每个对话中出现的语音停顿,而不错误地降低概率值或者中断预给定时间段的监测。通过语音量也表明存在自身语音,可能在整个听力设备的正常运行中,只有不存在任何语音——也就是自身语音量也未呈现出代表性数值的情况下,才因此出现这样的语音停顿。
在另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作为(可选又一)预给定标准所考虑的是,在预给定时间段内助听器佩戴者预选至少两次说话(尤其分别具有中间停顿,在所述中间停顿中第三人说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自身语音量多次呈现出对于存在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则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附加地或者替换地,如果在上文所描述的、预给定的时间段内第三人至少两次说话(优选分别具有中间停顿,在所述中间停顿中助听器佩戴者说话),则提高概率值。作为(可选附加的)预给定标准,在该方法变型的范围内考虑的是,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语音量和/或自身语音量多次、也就是至少两次呈现出对于存在语音部分或者佩戴者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尤其在该方法变型的范围内,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检验是否发生至少“助听器佩戴者-第三人-助听器佩戴者”或者“第三人-助听器佩戴者-第三人”方式的(尤其交替的)“语音顺序”(也被称作“交替顺序”)。借此可以有利地避免的是:具有单次应答的单次呼喊(例如具有随后答复的问候)带来交流情境概率值的提高,
在尤其上文所描述的方法变型的合适扩展形式中,作为提高存在交流情境概率值的(可选附加的)标准所考虑的是,助听器佩戴者和/或第三人多于两次地说话。
在可选的方法变型中,作为(尤其另一)标准所考虑的是,在上文所描述的时间段内各自的被确定助听器佩戴者或第三人说话的(或者呈现出特别高概率值的)时间份额粗略地(也就是优选具有从10%到30%的偏差地)相关。也就是说,如果助听器佩戴者和第三人之间语音的比例是稳定的,那么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尤其进一步)被提高。在此尤其具体确定作为附加标准的是,其中语音量呈现对于存在语音部分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的持续期间是否大约(也就是在已提到的范围内)接近其中自身语音呈现相应代表性数值的持续期间(或者其总和或总时间)的两倍。
在另一可选的方法变型中,优选考虑用于提高存在交流情境概率的多个(尤其此处和下文中所描述的)标准。特别地,在此根据多个满足的或者尤其也仅部分满足的(例如在需要的多个交替顺序中,已经在一个交替之后)标准来提高概率值——在仅仅部分满足的标准的情况下优选以相应较小的预给定的步幅。例如,在此在已经满足与预给定数量相比而言较少数量的标准的情况下可以这样将概率值设定为高,即,可选的针对改变而言预给定的边界值被超过并且然后进行信号处理算法的(优选与实际概率值相对应的、尤其相应的小的)改变。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在预给定的例如20秒的时间段内在10秒之后已经识别出多个交替顺序,那么这样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使得信号处理算法被改变。换言之,多个标准的累积满足带来概率值的累积的或者可选的还渐进的提高。在最后的情况下,在所满足的标准的数量增加的情况下,与该标准的单独满足的情况相比较,针对每一个另外满足的标准以更大的步骤提高概率值。通过考虑(必要时也考虑仅仅部分地)满足多个标准,有利地实现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快速、也就是尤其提早的改变。
在适宜的实施中,听力设备包含用于识别不同(尤其附加的、与交流情境不同的)听觉情境的、优选用于为各个听觉情境的存在赋予概率值的分类器。在这种情况下,在优选的方法变型中,尤其在存在交流情境概率值的预给定阈值被超过的情况下,对于交流情境来说,以与其他并行识别出的听觉情境相比较而言更高的优先权来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借此有利地实现:尤其在多义的听觉情境中(也就是在同时存在多个听觉情境时)助听器佩戴者的同样存在的对话被区分优先次序,并且借此总是(必要时首先)将信号处理对准交流情境。借此尤其也可以与例如主导音乐、车辆噪声等相比尤其可靠地识别助听器佩戴者与第三人之间的对话并且可以带来信号处理算法的改变,所述对话与例如主导音乐、车辆噪声之类相重叠。相对上文所述的阈值比较而言替换地或者可选附加地,至少在多义听觉情境中,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尤其各个参数的依赖于交流情境概率值的改变相对于依赖于其他听觉情境概率值的改变而言被更强地加权。也就是说,相对于基于其他听觉情境的改变而言,基于交流情境的改变优选更强地突出。该方法变型尤其作为基础的考虑是,在重叠听觉情境中,如果助听器佩戴者自身参与在对话中,那么他就会以高概率将其注意力放在对话上。
在上文描述的方法变型的优选扩展中,在多义听觉情境中,也依赖于多个识别的听觉情境(或者至少用于该听觉情境各自存在的各自预给定概率),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如果既针对音乐又针对交流情境确定了对其各自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概率值,则例如改变以清楚音乐声音为目标的参数以及以语音清晰度为目标的参数。但是,在此优选(就像上文中所描述的那样)的是,与以清楚音乐声音为目标的参数相比较,以语音清晰度为目标的参数被更强地改变。
在适宜的方法变型中,如果识别到助听器佩戴者或第三人说了至少1秒或2秒,也就是说语音量或自身语音量的各自代表数值必须在该持续期间内持续地存在,那么助听器佩戴者和/或(尤其仅仅)第三人的“说话”被理解为各个人的归属于对话(也就是上文所述的语音顺序)的”表达“。因此,在此尤其被考虑作为(优选另一预给定的)标准的是,第三人和/或助听器佩戴者的各自表达持续至少1秒或2秒。
在另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被考虑作为(尤其附加的)标准的是,在预给定持续期间的在前的一段时间(尤其是预给定的时间段)内,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已经至少一次地表现出预给定的数值。因此,此处尤其应当确定的是,在前的两至五分钟(可选地也长达十分钟)内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是否已经与交流情境相匹配。特别地,如果(在多个要满足的标准的情况下)同时仅仅满足一部分预给定的标准或者仅仅部分地被满足(例如如果仅存在预给定的语音顺序的一部分,例如一个交替”助听器-第三者“或者相反地),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已经可以在较早的时刻或者以较大步幅被提高(或者可选地,预给定时间段例如从20秒缩短至10秒)。在这种情况下,也就是说其出发点在于,再次进行在前对话或者助听器佩戴者开始新对话(例如在聚会上)的概率提高了。可选地,在这种方法变型中还考虑在之前的时间段内交流情境存在多长时间。例如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在此可以设置的是,在例如至少三分钟的在前对话(也就是持续这么长时间的交流情境)的情况下,相对应地缩短预给定的时间段和/或在第三者和助听器佩戴者之间的单次的语音交替(而不是多次交替)已经足以识别交流情境。
在适宜的方法变型中,为了识别交流情境,考量佩戴者特定的参与对话的倾向,也就是助听器佩戴者是否乐意与第三人说话或者与第三人是否说很多话。在此优选借助与至少一些前面所述标准之间的对应匹配来进行所述考量。例如,其中必须对交替顺序进行检测的上述时间段(尤其在听力设备的第一次匹配时)在强烈倾向于参与对话的情况下聚焦于和通常助听器佩戴者相比而言更短的持续期间(例如8至10秒,而不是20秒)。可选附加地或者替换地,为了识别交流情境也可以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考虑单次交替顺序、也就是自身语音和第三人语音之间的单次交替。借此,可以有利地实现在预给定的时间段内交流情境概率值的”积极的“、也就是迅速或者”陡峭的“(以较大步伐的)提升,并且因此实现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特别早期的改变。
在另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作为(尤其附加的)标准被考虑的是,接收通信装置(例如手机等)的流信号。尤其当助听器佩戴者也愿意实际沟通时,那么通常存在这样的流信号。
在另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所述方法变型也是独立的发明,在听力设备的存储单元内优选(例如依据听力设备内部的实际集成在信号处理器内的时钟)按日存储依据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来识别交流情境、也就是尤其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频率数目。换言之,听力设备记录下尤其在一天中助听器佩戴者沟通有多频繁,也就是参与谈话有多频繁。该频率数目、尤其其在借助听力设备的治疗持续期间上的分布在此可以阐明助听器佩戴者的治疗有多大用处。助听器佩戴者被越好地供应与交流相关的声音信号,则助听器佩戴者也以更高的概率值(尤其未来再次)越好地参与对话,则助听器佩戴者也以高概率(尤其未来再次)参与到对话中,其尤其再次适应参与对话。
在再一适宜的方法变型中,在播放外部音频信号期间,依赖于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来改变传声器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的混合比例,以便生成输出信号。通常在“倾听情境”中,也就是在来自于外部来源(尤其是媒体设备,比如电视机、音乐设施、演讲音频设施等)的音频信号作为(尤其非声学的)数据信号被接收期间,在生成输出信号时传声器信号被抑制或者至少被强衰减,原因在于,通常作为出发点的是,在这样的情形中助听器设备的优先权被放置于外部音频信号上。通过根据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来改变混合比例(尤其是通过在输出信号中混合传声器信号和音频信号),有利地实现了与用户输入不相依赖的反应和信号处理的匹配。
优选地,在上文中的方法变型中,尤其在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的情况下,为了生成输出信号,(尤其与倾听情境中的标准混合相比较)传声器信号的比例相对于外部音频信号而言被提高。可选地,在此外部音频信号同时也被调小,也就是在生成输出信号时被衰减或不被增强。借此,有利地自动地并且尤其不依赖于用户输入地扩大了助听器佩戴者在当前对话上的注意力,具体来说提高了对话对象的(语音)清晰度。借此,尤其也可以实现特别鲁棒自治地从倾听情境向交流情境“转换”(匹配信号处理)。
在有利的方法变型中,在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降低时(也就是如果交流情境的先决条件不再存在时),尤其在额外经过预给定的等待时间之后,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改变、尤其是传声器信号和音频信号之间的经改变的混合比例被回调(zurücksetzen)。换言之,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只要上文描述的分类器没有检测到另一个新的倾听情境,就优选将信号处理再次“恢复”至之前的设置。在上文描述的情况下,如果不再存在交流情境,那么外部音频信号再次在检测到交流情境之前存在的、与外部音频信号相配合的倾听情境中处于优先。
根据本发明的听力设备就像上文所描述的那样包含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成传声器信号的传声器、用于将传声器信号处理成输出信号的信号处理器、以及用于将输出信号输出至听力设备佩戴者听觉器官的信号处理器。按照本发明,信号处理器被设置以便执行上文所描述的方法。换言之,信号处理器此外被设置,以便针对环境声响中所包含的语音部分确定表示特性的语音量,具体来说确定其当前值,以及针对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性确定特征自身语音量,具体来说确定其当前值。此外,这样设置信号处理器,以便评估语音量和附加量或自身语音量之间的关联,并且以便在语音量和附加量或自身语音量根据上述至少一个标准呈现出各自的、对于存在语音部分或活动(尤其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的情况下依据该评估来提高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此外,根据本发明设置信号处理器,以便根据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来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信号处理算法。
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听力设备具有结合上文描述的方法所描述的相同的优点。
在优选构造中,至少在内核中通过具有处理器和数据存储器的微控制器来构成信号处理器,其中以运行软件(固件)的形式通过程序技术实施用于执行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功能,以便在微控制器中执行运行软件时自动地(必要时与助听器佩戴者进行交互地)执行所述方法。替换地,通过不可编程的电子部件、例如ASIC来构成信号处理器,其中以开关技术的方式来实现功能以便实施按照本发明的方法。
在优选的实施中,听力设备包含上文所述的语音活动检测模块(也被称为“voiceactivity detector”),其优选被构造为信号处理器的一部分。在同样优选的实施中,听力设备此外还包含上文所描述的自身语音检测模块(也被称作“own voice detector”),其优选同样被构造为信号处理器的一部分。
在适宜的实施中,听力设备包含输入接口,其被设置以便接收上文所述的外部音频信号。例如输入接口是天线、耳机插塞、用于数据线的插塞式接口或者类似的。
连接词“和/或”在此和在下文中应当理解为,借助该连接词所联系的特征既可以整体地被构造也可以彼此作为替换地被构造。
附图说明
下文中结合附图进一步解释实施例。其中,
图1在示意性电路概图中示出了助听器,
图2在示意性流程图中示出通过听力设备所实施的运行方法的流程,
图3在图表中示出示意性的时间过程,其在执行根据图2的运行方法时进行以便识别交流情境,
图4在根据图1的视图中示出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助听器。
在所有附图中总是以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彼此对应的部分和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助听装置(简称“助听器”)作为听力设备被示出。助听器1包含装入壳体2内的电部件:两个传声器3、一个信号处理器4和一个扬声器5。为了向电部件供应能量,助听器1还包含电池6,其替换地可被构造为原电池(例如纽扣电池)或者二次电池(也就是可充电电池)。借助传声器3,在助听器1的运行中采集环境噪声并且从中生成传声器信号SM。这两个传声器信号SM被供应至信号处理器4,所述在完成信号处理算法的情况下从这些传声器信号SM中生成输出信号SA并且将其输出至扬声器5。扬声器5在此是输出转换器并且将输出信号SA转换成声波,所述声波通过与壳体2附接的声管7和与其端侧连接的耳件(Ohrstück)8被输出至助听器1佩戴者(简称为助听器佩戴者)的听觉器官。信号处理器4附加地还包含分类器,借助所述分类器依据传声器信号SM中所包含的环境声响来推断出不同的听觉情境(例如语音、音乐、车辆等)。根据所识别的听觉情境,信号处理算法的至少一个特定对应的参数被改变。借此可以使助听器1的信号处理与不同的听觉情境相匹配,并且关于具有各自听觉环境特征的环境声响的谱特性而言,扬声器5的声音输出能够被改善。
为了能够识别交流情境(也就是其中助听器佩戴者与第三人聊天的情境,即与该第三人说话)并且接着匹配信号处理,在助听器1中具体由信号处理器4执行根据图2在下文中进一步描述的运行方法。在此,信号处理器4包含语音活动检测模块(也被称为“voiceactivity detector”或者“语音识别VAD”)以便检测环境声响中的语音部分,以及包含自身语音识别模块(也被称为”own voice detector”或“自身语音识别OVD”)以便检测助听器佩戴者的自身语音。
在第一方法步骤10中,借助用于包含于环境声响中的语音部分的语音识别VAD,确定表示特性的语音量T。语音量T在此是概率值,其反映存在语音部分的概率。在第二方法步骤20中,借助用于助听器佩戴者(也将”hearing instrument wear“简称为HIW)自身语音的存在性的自身语音识别OVD,确定特征自身语音量O。该自身语音量O类似于语音量T那样地同样是概率值。此外,自身语音量O表示助听器佩戴者的活动特征,也就是说表示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说话。
在替换的实施例中,语音量是二值变量,其仅仅可以呈现两个数值或状态。这两个值在此对于环境声响中存在或不存在语音量而言是具有代表性的。例如,如果在环境声响中检测到语音部分,则语音量T呈现数值”1“。相应地,反之,如果在环境声响中没有检测到语音部分,则语音量T呈现数值”0“。相应地也适用于自身语音量O。
在另一方法步骤30中,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被汇集。只要语音量T具有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概率)值,就评估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之间的关联。在该量的范围内,在此考察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之间的时间特性。为了识别交流情境,也就是为了识别助听器佩戴者是否与第三人说话,在此作为标准被检验的是,是否在时间段(也被称为”时间窗口Z“)内自身语音量O呈现出对于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性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在这种情况下,此外作为标准被检验的是,持续期间DO是否偏离持续期间DT,具体来说,持续期间DO是否比持续期间DT短(参见图3),其中持续期间DO是自身语音量O呈现出对于自身语音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所持续的时间,持续期间DT是语音量T呈现出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所持续的时间。这种情景也就是指出,(具体来说在各自不同的时间段内)既存在助听器佩戴者的自身语音(参见图3图表中的HIW”行“)又存在第三人的语音(参见图3图表的OT”行“,OT是other talker的缩写)。因此可知,语音量T既表明第三人语音部分的存在又表明助听器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此外,作为附加标准被检验的是,在时间窗口Z中,自身语音量O或者(可选地以及)语音量T至少两次呈现出对于自身语音或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参见图3)。这表明在助听器佩戴者和第三人之间的“交替对话“,从而以相对高的概率存在对话或交流情境。此外,作为另一标准被检验的是,持续期间DO以及仅仅语音量T具有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所持续的持续期间长于2秒。助听器佩戴者和/或第三人的这样长的表达同样暗示在这些人之间有对话。
在决定步骤40中接下来检验的是,是否满足上文中所述的标准。针对每个满足的标准,在此提升(提高)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如果概率值超过预给定的阈值(也就是如果对于交流情境的存在而言足够的概率值被确定),那么,在接下来的方法步骤50中,依赖于概率值的当前值来改变信号处理算法。具体来说,在此至少改变信号处理算法的以语音清晰度为目标的参数,使得助听器1的语音播放被改善。替换地,也可以省略阈值比较,其中在概率值的整个数值范围内依据概率值来改变所述或所述各自参数。
替换方法步骤50地,也就是说,如果针对交流情境的存在而言没有赋予概率值,具体来说上文描述的标准没有被满足,那么在替换的方法步骤60中并不根据交流情境的概率值来改变信号处理算法,而是必要时仅仅根据用于替换听觉情境的概率值。
在替换的(没有进一步示出的)实施例中,代替自身语音识别OVD,使用助听器1的转动传感器,借助其来确定对于活动而言、具体来说对于助听器佩戴者而言的头部转动而言具有特征的附加量被确定。语音量T和附加量如下地被评估,即,助听器佩戴者是否将其头部对准在环境声响中的语音部分的源头方向。这表明助听器佩戴者朝向其对话伙伴。接下来,将概率值提高至对于交流情境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
在图4中,示出助听器1的替换实施例。该助听器1具有输入接口62,其被配置以便接收由外部来源提供的并且作为数据信号传输的音频信号ST。音频信号ST在接收处被传送至信号处理器4并且(在用户侧激活被称作“倾听情境”的听觉情境的情况下)由其使用以便生成输出信号SA。具体来说,在此传声器信号SM几乎被抑制,因此在输出信号S中尽可能仅仅含有音频信号ST。在这样的倾听情境中,在方法步骤50中以输出信号SA的形式播放音频信号ST期间,(在识别出交流情境的情况下)传声器信号SM被加强地混合至输出信号SA中的音频信号ST,以便提高传声器信号SM的可感知性和清晰度。此外,在此音频信号SA被调小。借此,不需要助听器佩戴者主动地改变助听器1的信号处理方法。
在进一步的(未详细示出的)实施例中,如果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被降低到能够表示不存在交流情境,并且在例如10秒的预给定的时间持续期间之后还进一步降低,则再次回调至倾听情境的信号处理设置(并且因此回调至外部音频信号SA的优先播放)。
本发明的内容并没有限制在前面描述的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前面描述中推导出本发明更多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和其构造变型的结合描述的实施例所描述的单个特征尤其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彼此结合。
附图标记列表
1 助听器
2 壳体
3 传声器
4 信号处理器
5 扬声器
6 电池
7 声管
8 耳件
10 方法步骤
20 方法步骤
30 方法步骤
40 决定步骤
50 方法步骤
60 方法步骤
62 输入接口
DO 持续期间
DT 持续期间
O 自身语音量
OVD 自身语音识别
SA 输出信号
SM 传声器信号
ST 音频信号
T 语音量
VAD 语音识别
Z 时间窗口

Claims (18)

1.一种用于运行听力设备(1)的方法,所述听力设备包含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成传声器信号(SM)的传声器(3)、用于将传声器信号(SM)处理成输出信号(SA)的信号处理器(4)、以及用于将输出信号(SA)输出至听力设备(1)佩戴者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5),其中,根据本方法,
-针对环境声响中所包含的语音部分,确定表示特性的语音量(T),
-确定表示听力设备(1)佩戴者的活动特征的附加量(O),
-评估所述语音量(T)和所述附加量(O)之间的关联,
-依据该评估,如果语音量(T)和附加量(O)按照至少一个预给定的标准呈现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或对于佩戴者活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提高助听器(1)佩戴者和第三人之间存在交流情境的概率值,以及
-依据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改变至少一个信号处理算法,所述信号处理算法被运行以便处理传声器信号(SM),
其中,使用语音量(T)和附加量(O)之间的时间关联作为预给定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确定表示听力装置(1)佩戴者的自身语音的存在性特征的自身语音量(O)作为附加量,并且,其中为了确定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评估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之间的关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
如果确定在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之间的时间上的不同,则提高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在预给定的时间段(Z)内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O)分别在不同的持续期间(DT,DO)呈现出对于语音部分或佩戴者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提高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预给定的时间段(Z)内不考虑这样的阶段,即,在该阶段中语音量(T)并不呈现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作为预给定的标准考虑的是,在预给定的时间段(Z)内,语音量(T)和/或自身语音量(O)多次呈现出对于语音部分或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听力设备(1)包含用于识别不同的听觉情境的分类器,并且其中,依据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以与其他并行识别出的听觉情境相比较而言更高的优先权来改变所述或各自信号处理算法。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
其中,作为标准考虑的是,在预给定的时间段(Z)内,语音量(T)呈现对于语音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的持续期间(DT)接近于自身语音量(O)呈现对于佩戴者自身语音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的持续期间(DO)的两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作为标准考虑的是,在预给定持续期间的在前的一段时间内,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已表现出预给定的数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考虑佩戴者特定的对语言交流的倾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仅仅语音量(T)呈现出对于语言部分的存在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则排除交流情境的存在。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如果语音量(T)和自身语音量基本上同步地呈现出对于语音部分或佩戴者自身语音而言具有代表性的数值,那么排除交流情境的存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听力设备(1)的存储单元中存储依据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来改变信号处理算法的频率数目。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播放外部音频信号(ST)期间,为了生成输出信号(SA),依据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来改变传声器信号(SM)和音频信号(ST)之间的混合比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交流情境存在概率值提高的情况下,为了生成输出信号(SA),相对于音频信号(ST)而言提高传声器信号(SM)的份额。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交流情境存在的概率值降低的情况下,尤其在附加地经过预给定的等待时间之后,所述或各自信号处理算法的改变、尤其是传声器信号(SM)和音频信号(ST)之间的经改变的混合比例被回调。
17.一种听力设备(1),其包含用于将环境声响转换成传声器信号(SM)的传声器(3)、用于将传声器信号(SM)处理成输出信号(SA)的信号处理器(4)、以及用于将输出信号(SA)输出至听力设备(1)佩戴者听觉器官的输出转换器(5),其中,所述信号处理器(4)被设置以便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听力设备(1),其具有输入接口(62),其被配置以便接收外部音频信号(ST)。
CN201810383791.9A 2017-04-26 2018-04-26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Active CN1088107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207054.4 2017-04-26
DE102017207054.4A DE102017207054A1 (de) 2017-04-26 2017-04-26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Hörvorrichtung und Hörvorrichtung
EP18159441 2018-03-01
EP18159441.7 2018-03-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778A CN108810778A (zh) 2018-11-13
CN108810778B true CN108810778B (zh) 2021-01-12

Family

ID=6174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83791.9A Active CN108810778B (zh) 2017-04-26 2018-04-26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0425746B2 (zh)
EP (1) EP3396978B1 (zh)
CN (1) CN108810778B (zh)
DK (1) DK3396978T3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84949A1 (en) 2019-04-17 2023-05-24 Oticon A/s A hearing device comprising a transmitter
DE102020201615B3 (de) * 2020-02-10 2021-08-12 Sivantos Pte. Ltd. Hörsystem mit mindestens einem im oder am Ohr des Nutzers getragenen Hörinstrument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solchen Hörsystems
CN114694390B (zh) * 2020-12-30 2023-11-14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交通指示灯切换时间的判断方法及系统
CN113115190B (zh) * 2021-03-31 2023-01-2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音频信号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77973B2 (en) * 2009-04-01 2013-07-02 Starkey Laboratories, Inc.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 with own voice detection
WO2010150475A1 (ja) 2009-06-24 2010-12-2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補聴器
EP2352312B1 (en) 2009-12-03 2013-07-31 Oticon A/S A method for dynamic suppression of surrounding acoustic noise when listening to electrical inputs
US8626498B2 (en) * 2010-02-24 2014-0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Voice activity detection based on plural voice activity detectors
CN102388416B (zh) 2010-02-25 2014-12-10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信号处理装置及信号处理方法
EP2381700B1 (en) * 2010-04-20 2015-03-11 Oticon A/S Signal dereverberation us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CN102474697B (zh) 2010-06-18 2015-01-14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助听器和信号处理方法
WO2012001928A1 (ja) 2010-06-30 2012-01-0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会話検出装置、補聴器及び会話検出方法
DE102011087984A1 (de) 2011-12-08 2013-06-13 Siemens Medical Instruments Pte. Ltd. Hörvorrichtung mit Sprecheraktivitätserkennung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Hörvorrichtung
DK3005731T3 (en) * 2013-06-03 2017-07-10 Sonova Ag METHOD OF OPERATING A HEARING AND HEARING
EP2813175A3 (en) * 2013-06-14 2015-04-01 Oticon A/s A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with brain-computer interface
US9589565B2 (en) * 2013-06-21 2017-03-07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Environmentally aware dialog policies and response generation
EP3214857A1 (en) * 2013-09-17 2017-09-06 Oticon A/s A hearing assistance device comprising an input transducer system
GB2524222B (en) * 2013-12-18 2018-07-18 Cirrus Logic Int Semiconductor Ltd Activating speech processing
WO2016116160A1 (en) * 2015-01-22 2016-07-28 Sonova Ag Hearing assistance system
WO2016135741A1 (en) * 2015-02-26 2016-09-01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ombay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suppressing noise in speech signals in hearing aids and speech communication devices
EP3101919B1 (en) * 2015-06-02 2020-02-19 Oticon A/s A peer to peer hearing system
DE102015210652B4 (de) 2015-06-10 2019-08-08 Sivantos Pte. Ltd. Verfahren zur Verbesserung eines Aufnahmesignals in einem Hörsystem
DE102015216822B4 (de) * 2015-09-02 2017-07-06 Sivantos Pte. Ltd. Verfahren zur Unterdrückung einer Rückkopplung in einem Hörgerät
CN105916090B (zh) * 2016-05-31 2019-05-07 成都九十度工业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化语音识别技术的助听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10778A (zh) 2018-11-13
US10425746B2 (en) 2019-09-24
US20180317028A1 (en) 2018-11-01
EP3396978B1 (de) 2020-03-11
DK3396978T3 (da) 2020-06-08
EP3396978A1 (de) 2018-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10778B (zh) 用于运行听力设备的方法和听力设备
EP2962300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 speech signal
EP3711306B1 (en) Interactive system for hearing devices
US11206501B2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hearing instrument and a hearing system containing a hearing instrument
US11516599B2 (en) Personal hearing device, external acoustic processing device and associ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US20210266682A1 (en) Hearing system having at least one hearing instrument worn in or on the ear of the user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hearing system
CN112911441A (zh) 降噪方法、装置、音频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9178783A (ja)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ロボット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11589173B2 (en) Hearing aid comprising a record and replay function
US2019038559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mission of data between at least one hearing device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f a hearing device system and an associated hearing device system
CN112995873B (zh) 用于运行听力系统的方法和听力系统
US20230328461A1 (en) Hearing aid comprising an adaptive notification unit
CN112866480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61580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of enhancing intelligibility of audio playback
US20240127843A1 (en) Processing and utilizing audio signals according to activation selections
US20240135951A1 (en) Mapping sound sources in a user interface
EP4340395A1 (en) A hearing aid comprising a voice control interface
JP2008219240A (ja) 放収音システム
WO2023110845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udio device system and an audio device system
WO2023110836A1 (en) Method of operating an audio device system and an audio device system
GB2580655A (en) Reducing a noise level of an audio signal of a hearing system
CN111462747A (zh) 一种听力辅助设备及其设定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