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861A -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861A
CN108809861A CN201710286700.5A CN201710286700A CN108809861A CN 108809861 A CN108809861 A CN 108809861A CN 201710286700 A CN201710286700 A CN 201710286700A CN 108809861 A CN108809861 A CN 108809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sage
operating mode
mode
module
rece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28670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71028670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861A/zh
Priority to EP18791929.5A priority patent/EP3618317A1/en
Priority to PCT/CN2018/084739 priority patent/WO2018196833A1/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9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86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07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transmission systems; Arrangements for fault measurement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1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local area network [LAN], e.g. Ethernet switches
    • H04L49/352Gigabit ethernet switching [GBP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9/00Packet switching elements
    • H04L49/35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4L49/356Switch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for storage area networks
    • H04L49/357Fibre channel switch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该报文发送方法包括:接收报文;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进而达到了提高传输报文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00GBASE-R是IEEE802.3定义的100G以太网接口物理层标准,物理层实现包括PCS层、PMA以及PMD层三部分。
XLAUI与CAUI接口分别是40G与100G以太网接口物理层定义的附加接口,该接口定义的目的是为了提供40G与100G以太网芯片之间以及芯片与模块装置间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方式,目前40G与100G芯片间的电气互联大都采用这两种电气实现方式。
MLG(multi-link gearbox)为OIF组织定义的一种类似以太网PHY中PMA层实现的功能,MLG目前存在两个版本,其中,MLG的1.0版本定义了10路10GBASE-R信号汇聚成100GBASE-R的实现方式,MLG的2.0版本定义了20/40路MLG lanes的配置方式,可以支持10G与40G以太网接口的聚合功能。MLG功能为实现多路以太网接口的复用以及充分利用未来更高速以太网接口带宽以及充分利用网络处理器的处理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目前数据中心交换机之间,以及汇聚路由器之间MLG功能存在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及新的商用需求。
为实现高带宽以太网接口互联,目前很多大容量以太网交换机或路由器采用100G以太网接口互联。100G以太网接口通常采用如下两种典型实现方式:
第一种、100G MAC直出100G接口。此种方式下NP(网络处理器)端带有100G以太网MAC并包含了RS子层和PCS物理层,NP芯片一般直出CAUI-10或CAUI-4接口,这两种接口为100G以太网PHY部分PMA层典型的物理接口实现方式。CAUI-10共10条lane,每条lane包含收发方向各一对serdes,典型速率为10.3125Gbps(通常认为是10G速率)。CAUI-4接口共4条lane,每条lane包含收发方向各一对serdes,典型速率为25.78125Gbps(通常认为是25G速率)。使用CAUI-10接口时典型的收发部分装置如图1所示,NP的CAUI-10接口需要通过gearbox转换成CAUI-4接口,再通过包含100G PMD部分的光模块(如CFP4或QSFP28)进行收发。这种方式下NP芯片的设计制造成本较高。而对于目前使用较多的10G/40G以太网接口则无法直接使用此种方式进行收发,产品一般使用10G/40G接口作下行连接接入设备,使用100G接口作上行连接汇聚设备。
也有部分MAC芯片可以直接出CAUI-4接口,但是由于CAUI-4接口serdes物理上比较复杂且成本较高,支持这种接口的ASIC并不多。另外也可以直接使用支持CAUI-10接口的光模块(如CFP)进行收发,但由于CFP体积太大且功耗较大,对产品的体积和散热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目前也不推荐使用。
第二种、采用MLG实现方式。这种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NP/ASIC端往往包含多个10G或40G以太网MAC,使用MLG功能可以将10路独立MAC或2个40G MAC+2路10G MAC汇聚成1路100G以太网接口输出。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可以将多个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到高速的100G以太网接口上以充分利用100G互联链路的高带宽进行设备间互联。但该方式下缺点是无法支持100G独立MAC。另外10路10G MAC复用采用MLG 1.0实现方式,而40G和10G MAC复用采用MLG 2.0实现方式,两种实现方式由于复用方案和内部编码方式不同而不能混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包括:接收报文;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包括:确定发送所述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所述时钟恢复方式为对发送报文进行时钟同步;根据所述时钟恢复方式和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还包括:确定发送所述报文的参数;根据发送所述报文的参数,发送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接收方法,包括: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包括:确定接收所述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所述时钟恢复方式为对接收报文进行时钟同步;根据所述时钟恢复方式和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还包括:确定接收所述报文的参数;根据接收所述报文的参数,接收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报文;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报文接收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交换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报文发送装置;和/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报文接收装置。
通过本发明,可以在发送(或接收)报文时,根据确定出的发送(或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发送(或接收)报文,其中,该工作模式为不同粒度的报文发送(或接收)模式,以根据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相应的发送(或接收),这样可以使得通过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传输的报文可以根据对应的工作模式传输,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使用CAUI-10接口的报文收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一种采用MLG聚合方式的报文收发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报文发送方法的路由器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模块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方向模块的构成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模块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接收报文的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为了便于描述,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部分名词或术语进行说明:
LANE,定义为通道,包含收发方向各一对serdes。
CDR模块,时钟恢复模块,可以根据输入serdes链路的串行bit流恢复出线路时钟。
transition模块,报文转换模块,根据NP模块MAC部分的不同配置可以进行相应的适配和复用。
block synce模块,数据包同步模块,通过识别链路66bit数据块头部信息实现链路同步。
block control模块,数据包控制模块,实现对transition模块各组成部分的配置。
align proc模块,标识处理模块,各通道之间标识处理模块,不同配置下有着不同的工作模式。
lane deskew and reorder模块,即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根据各通道的对齐标识实现通道之间同步和排序。
block distribute模块,即数据包数据包分发模块,按一定配置针对各通道的数据包进行分发。
lane synce模块,通道同步模块,根据各lane的数据block信号实现各lane的自同步。
align lock模块,即标识识别模块,用于接收方向各通道上对齐标识的识别及各通道之间同步。
lane mux模块,即多条通道复用模块。
实施例1
本申请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路由器或者其它的传输网络中执行。以运行在路由器上为例,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报文发送方法的路由器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3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3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3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用于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报文发送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用于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路由器,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运行于上述终端的报文发送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报文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接收报文;
步骤S404,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
步骤S406,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根据确定出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其中,该工作模式为根据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相应的发送的模式,这样使得通过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传输的报文可以根据对应的工作模式传输,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或者高端路由器中等,但不限于此。
对于上述的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可以为网络处理器NP的独立的媒体接入层MAC,该网络处理器NP为NP/ASIC芯片,可以包括独立的10G/40G/100G的MAC,通过该网络处理器NP可以发送报文至报文转换模块,该报文转换模块开始执行上述步骤S402至步骤S406。
对于上述实施例,报文转换模块可以传输报文,其工作模式为网络处理器NP预先配置的,配置的接口可以SMI接口,其传输报文的方式包括发送报文和接收报文,在发送报文或接收报文时,其工作模式可以是一致的,报文转换模块可以根据预先配置的工作模式发送或接收报文。其中,报文转换模块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报文转换模块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在下面有具体说明。
其中,上述的网络处理器NP可以和转换模块采用多路通道(如10)连接,每路通道的传输速率可以为10G,即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多路通过传输报文(如100G)。
可选的,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包括: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出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该工作需求可以为客户或商家需要采用的工作模式,网络处理器NP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需求,运行软件程序,自动生成对应的工作模式,以根据该工作模式进行报文的发送或接收。可选的,在确定报文的工作模式时,可以预先获取到网络处理器NP的媒体接入层MAC地址,不同的网络处理器的MAC地址是不同,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AC地址可以包括上述的10G、40G、100G,但不限于此。然后,可以根据获取到的MAC地址判断需要使用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传输不同大小的报文数据。
可选的,在接收报文之前,包括:配置网络处理器NP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块中的模式寄存器,其中,该模式寄存器中可以预先存储有多个工作模式,在确定出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后,可以调用模式寄存器中存储的工作模式的内容,以根据该工作模式配置对应的传输报文的进程。
其中,上述的配置网络处理器NP的工作方式和模式寄存器可以一次性配置,在工作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MAC地址,调用对应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
可选的,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包括:确定发送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时钟恢复方式为对发送报文进行时钟同步;根据时钟恢复方式和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可选的,在发送报文的过程中,可以判断其模式是否为速率变换模式,其中,该速率变换模式可以为100GMAC直出100G接口的报文传输模式,在判断出模式是速率变换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报文直接传输到同步处理位置,以直接进行同步处理报文,将报文通过预定数量的接口输出,其中,该预定数量可以为4个。可选的,在判断出模式不是为速率变换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识别链路上预定阈值(如66bit)数据包模块头部,以实现链路同步。
可选的,在判断模式为速率变换模式之前,网络处理器NP输入通道可以进行恢复时钟选择,以同步接收报文,并对同步的报文进行传输。
可选的,在判断出模式不是为速率变换模式,并且实现链路同步后,可以判断该模式是否为混合复用模式,其中,该混合复用模式可以为40G和10G的复用模式,即需要通过10G和40G的传输方式传输报文,这里,混合复用模式可以包括:1路40G加6路10G,和2路40G和2路10G两种复用模式,该混合复用模式的表述的是包括多个粒度(10G和40G)的复用模式。其中,在判断出该模式不是混合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10路10G粒度的复用模式传输报文数据。
可选的,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判断出模式为混合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链路同步配置为识别同步模式,该识别同步模式可以识别传输报文的各个通道中标识信息,以及各个通道之间实现同步。可选的,在判断出该模式不是混合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链路同步模块配置为通道标识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对输入的10G粒度的报文传输通道插入上述的标识信息。其中,该标识信息可以为标识报文的信息,如数字或字符(包括0/1、a、b)。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上述的标识信息对输入的通道进行同步和排序,通过同步通道,可以使得传输报文达到一致,使得传输的报文可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而不是在通道中乱序的传输报文;通过对传输报文的通道进行排序,可以整合报文传输的通道,将报文有序的传输至下一接口中,方便接收报文。
可选的,在传输报文的进程中,可以根据配置的工作方式,对多路通道恢复时钟,并对通道传输报文速率进行配置,根据配置的传输速率发送报文。
对于上述实施例,可以分发输入的报文数据,根据不同的传输粒度可以分发不同的传输链路,如10G粒度的链路可以分发通道0.1和通道0.1,对于40G粒度的链路可以分发通道1.0和通道1.1。
在将传输的报文数据传输到固定的接口后,可以使用标准模块(如物理介质连接模块PMA)对固定数量的通道按照预定比例(如20:4),以轮询方式进行复用,物理上可以通过CAUI-4接口输出。
可选的,可以通过标准模块将报文通过界面模块转换为对应的100G物理接口输出。
可选的,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包括:确定发送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时钟恢复方式为对发送报文进行时钟同步;根据时钟恢复方式和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还包括:确定发送报文的参数;根据发送报文的参数,发送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通过时钟恢复模式对报文发送进行时钟同步,以同步发送报文,并根据相应的参数发送报文,其中,该参数可以包括发送报文的速率、发送报文的位宽、发送报文的流程以及发送报文的各个接口和模块等。这样可以根据各个参数灵活的调整报文发送的方式,以传输报文数据。另外,本发明实施例不需要更换传输报文的芯片,可以通过调整模式寄存器的工作模式,以调整传输报文的方式,灵活的传输报文,方便根据不同的网络处理器NP,传输不同的报文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报文发送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报文发送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接收报文;
S2,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
S3,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接收报文;
S2,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
S3,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方法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501,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
步骤S503,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先确定出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并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不同的以太网接口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灵活的调整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以接收报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数据中心交换机或者高端路由器中等,但不限于此。
对于上述的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可以为网络处理器NP的独立的媒体接入层MAC,该网络处理器NP为NP/ASIC芯片,可以包括独立的10G/40G/100G的MAC。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接收报文,以执行上述步骤S501至步骤S503。
其中,上述的网络处理器NP可以和转换模块采用多路通道(如10)连接,每路通道的传输速率可以为10G,即转换模块可以通过多路通过传输报文(如100G)。
进一步地,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包括: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器NP预先配置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配置的方式为通过外部的工作需求配置,该工作需求可以为用户发送报文的需求,根据工作需求,网络处理器NP对传输报文的报文转换模块进行配置(包括传输报文的工作模式),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工作模式可以是一致,即通过相同的工作接收或发送报文,另外,可以通过SMI接口对报文转换模块的工作模式进行配置。其中,在配置工作模式时,可以预先获取到网络处理器NP的媒体接入层MAC地址,不同的网络处理器的MAC地址是不同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MAC地址可以包括上述的10G、40G、100G,但不限于此,然后,可以根据获取到的MAC地址确定出接收报文使用的工作模式,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传输不同大小的报文数据。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包括:确定接收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时钟恢复方式为对接收报文进行时钟同步;根据时钟恢复方式和工作模式,接收报文。
进一步地,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还包括:确定接收报文的参数;根据接收报文的参数,接收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利用时钟恢复方式,同步接收报文,根据不同的接收报文参数,接收报文,该参数可以包括接收报文的速率、位宽等。
其中,上述的配置网络处理器NP的工作方式和模式寄存器可以一次性配置,在工作时,可以根据获取到的MAC地址,调用对应的工作模式。
可选的,在接收报文时,可以将转换模块配置为与上述实施中发送报文相对应的是需要解复用模式,通过界面接口输入的CAUI-4接口需要预先进行线路时钟恢复,以实现转换模块接收报文时,各个传输通道的传输时钟一致。
可选的,可以按照另一种预设比例(如4:20)接收报文,在接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标准模块对传输的报文进行解复用,解复用过程是与上述实施例的复用模式相反过程,输入各个通道的报文一次轮流从低到高解复用至多路通道中,各个通道的传输速率可以为5G。
可选的,在接收报文的过程中,可以判断其模式是否为速率变换模式,其中,该速率变换模式可以为100GMAC直出100G接口的报文传输模式,在判断出模式是速率变换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报文直接传输到同步处理位置,以直接进行同步处理报文,将报文通过预定数量的接口输出,其中,该预定数量可以为4个。可选的,在判断出模式不是为速率变换模式的情况下,可以识别链路上预定阈值(如66bit)数据包模块头部,以实现链路同步。
可选的,在判断模式为速率变换模式之前,网络处理器NP输入通道可以进行恢复时钟选择,以同步接收报文,并对同步的报文进行传输。
可选的,在判断出模式不是为速率变换模式,并且实现链路同步后,可以判断该模式是否为混合解复用模式,其中,该混合解复用模式可以为40G和10G的解复用模式,即需要通过10G和40G的传输方式传输报文,这里,混合解复用模式可以包括:1路40G加6路10G,和2路40G和2路10G两种解复用模式,该混合解复用模式的表述的是包括多个粒度(10G和40G)的解复用模式。其中,在判断出该模式不是混合解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通过10路10G粒度的解复用模式传输报文数据。
可选的,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判断出模式为混合解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链路同步配置为识别同步模式,该识别同步模式可以识别传输报文的各个通道中标识信息,以及各个通道之间实现同步。可选的,在判断出该模式不是混合解复用模式的情况下,可以将链路同步模块配置为通道标识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对输入的10G粒度的报文传输通道插入上述的标识信息。
对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根据上述的标识信息对输入的通道进行同步和排序,通过同步通道,可以使得传输报文达到一致,使得传输的报文可以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信息,而不是在通道中乱序的传输报文;通过对传输报文的通道进行排序,可以整合报文传输的通道,将报文有序的传输至下一接口中,方便接收报文。
可选的,在传输报文的进程中,可以根据配置的工作方式,对多路通道恢复时钟,并对通道传输报文速率进行配置,根据配置的传输速率发送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获取到新的网络处理器NP发送的报文信息后,重新获取该网络处理器NP的MAC地址,以根据该MAC地址再次调整工作模式,以发送报文。这样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集成在同一个模块(如上述转换模块)中,在接入不同MAC地址的网络处理器NP后,不需要更换传输报文的芯片,可以通过调整模式寄存器的工作模式,以调整传输报文的方式,灵活的传输报文,方便根据不同的网络处理器NP,传输不同的报文数据。
对于上述的实施方式,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程序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报文接收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处理器,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意一项的报文接收方法。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
S2,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该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该程序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项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程序用于执行以下步骤:
S1,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
S2,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发送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装置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报文;第一确定模块63,用于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发送模块65,用于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在根据确定出的工作模式,发送报文,其中,可以在接收到报文后,通过第一确定模块63确定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以根据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相应的发送,并通过发送模块65发送接收到的报文,这样可以使得通过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传输的报文可以根据对应的工作模式传输,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可选的,第一确定模块包括: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报文接收装置,该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装置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包括:第二确定模块71,用于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第二接收模块73,用于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通过第二确定模块71先确定出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并通过第二接收模块73根据确定的工作模式接收报文,不同的以太网接口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灵活的调整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以接收报文。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可选的,第二确定模块包括: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交换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报文发送装置;和/或,上述实施例中的报文接收装置。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报文传输模块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模块包括:网络处理器、转换模块(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报文转换模块)、接口模块,其中,可以通过网络处理器发送报文至转换模块,转换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处理器的MAC地址,确定出传输报文的工作模式,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将报文转换为统一的输出接口,以输出报文。其中,在网络处理器将报文传输至转换模块时,可以通过10个通道lane(包括lane0~lane9)传输固定的报文数据100G,在转换模块传输报文至接口模块时,可以通过4个通道lane(包括lane0~lane3)传输上述的报文至接口模块中。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方向模块的构成图,如图9所示,通过网络处理器NP发送报文至时钟恢复模块CDR,CDR模块将报文传输至数据包同步模块Block synce,通过Block synce将报文传输至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通过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将报文传输至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Lane deskew and reorder,之后,可以进入先入先出模块FIFO中,然后可以将报文传输至数据包分发模块Block distribute中。可选的,可以通过物理介质连接PMA将转换模块输出的报文按照预设比例,通过4个通道发送报文至接口模块Interface module中。
其中,NP模块可以为NP/ASIC芯片,含有独立的10G/40G/100G MAC。NP模块和下级报文转换模块间使用10*lane对接,每条lane速率为10G。
转换模块transition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核心模块,根据NP模块MAC部分的不同配置可以进行相应的适配和复用。该模块提供4*lane输出给下级interface模块,每条lane速率25G。
Interface模块包含PMA和PMD两个物理子层,最终提供100G以太网物理接口输出。
本发明需要按照NP模块数据包发送和接收两个方向分别表述。网络处理器NP发送报文的工作路径如图9所示,数据包发送部分随着NP的不同配置有不同的处理过程:NP模块配置为10*10GBASE-R输出(10路10G MAC输出),transition模块配置为10*10GBASE-R复用模式:此时输出通道input lane0~9每路通道lane对应一路10GBASE-R信号。以通道lane0为例,lane0进入转换模块transition后首先进入CDR模块,CDR模块为时钟恢复模块可以根据输入的差分信号(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serdes)链路的串行bit流恢复出线路时钟,该线路时钟是网络处理器NP发送lane数据时的参考时钟。10路lane进入CDR模块输出恢复时钟经transition模块内部时钟选择模块clock selector后选择其中一条lane的恢复时钟给后级的FIFO(先入先出模块)使用,以实现NP侧lane发送链路和transition模块输出lane链路的同步。
通道Lane0经CDR模块后进入数据包同步模块block synce,该模块通过识别10GBASE-R链路上66bit数据包block头部实现10GBASE-R链路同步。
发送数据包经block synce模块后进入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该模块依据NP模块输出链路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工作方式。当NP配置为10*10GBASE-R链路输出时,数据包控制模块block control将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配置为对齐符增加align add模式,该模式下align proc模块对输入的10G lane插入对齐标识align marker,其中,该alignmarker用于10G lane的识别和链路之间的同步,插入方式与802.3标准中定义的规则一致,即每16383个66bit数据block插入一次。对齐标识align marker的取值依据工作模式不同有着不同定义,在10路10GBASE-R复用方式中,align marker取值与MLG 1.0标准中的table1定义一致。
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之后进入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lane deskew andreorder,该模块根据各lane上插入的对齐标识实现通道Lane之间的同步和排序功能,对于10*10GBASE-R复用的工作模式,该模块主要使各lane发送的数据包保持同步。
后级的FIFO模块主要实现不同时钟域的速率匹配,使得经transition模块复用后的链路输出和NP模块输入的10路10GBASE-R链路其中任一路保持时钟同步,进而满足同步以太网(Synch-E)对于时钟传递的部分需求。
报文数据包经FIFO适配后进入数据包分发模块按66bit数据block进行分发。每一个数据包分发模块采用轮询方式将输入通道的数据包分发至输出两路通道中。我们将输出的两路通道标示为lane x.y,x表示输入通道号,y表示输出子通道号。在10*10GBASE-R复用模式下,输入lane0分发至lane0.0,lane0.1;输入lane1分发至lane1.0,lane1.1,以此类推;因此10路10G输入通道经分发后形成20路通道输出,输出单通道速率为5G。因此输出的20lane5G链路可以和802.3标准定义的100GBASE-R物理层20lane PMA进行对接,和标准PMA的区别在于链路上插入的对齐标识值定义不同。
后级模块使用802.3标准的20:4PMA复用模块将输入20*lane 5G链路复用成4路25G链路输出,电气实现上可以采用CAUI-4输出实现方式。复用方式为从lane0.0开始连续5条通道的数据包采用interleave方式复用至输出由低到高的各条25G lane上,例如lane0.0,0.1,1.0,1.1,2.0复用至25G lane0,lane2.1,3.0,3.1,4.0.4.1复用至25Glane1,以此类推。
转换模块transition中的数据包控制模块block control实现对其它模块的功能配置以适应数据包不同适配和复用方式的需要,该模块由网络处理器NP通过标准串行接口SMI进行管理,通过该模块实现对转换模块内部标识处理模块、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FIFO模块以及数据包分发模块进行功能配置和状态监控。
此种工作模式下经转换模块复用为100G CAUI-4接口输出,经后级的接口模块转换为相应的100G物理接口输出,接口模块可以采用标准的100G光模块实现包括100GBASE-SR4/LR4/ER4等接口输出,或者采用支持100GBASE-KR4的物理层PHY芯片实现产品内部背板25G serdes电接口互联,从而实现更大容量的背板带宽。
另一种报文的传输方式,网络处理器NP配置为1*40G+6*10G或2*40G+2*10G输出,转换模块可以分别配置为1*40G+6*10G或2*40G+2*10G复用模式。这两种模式复用方式上基本一致,以1*40G+6*10G为例进行说明,该模式下NP输入input lane0~3配置为40G XLAUI接口输入,lane4~9仍为10GBASE-R输入。
与上述实施例中相同,10条lane进入CDR模块输出恢复时钟经内部时钟选择模块clock selector后选择其中一条通道的恢复时钟给后级的FIFO使用。
各通道经CDR模块后进入数据包同步模块block synce,分别实现40GBASE-R和10GBASE-R各自链路的同步。然后可以进入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由于NP已经对40G链路对应的lane0~3插入对齐标识,因此在1*40G+6*10G复用模式下数据包控制模块将lane0~3对应的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配置为标识识别模式,用于识别lane0~3的对齐标识。对于10GBASE-R对应lane4~9的标识处理模块配置为标识增加模式align add对输入的10Glane插入对齐标识信息,该对齐标识信息需要和40G链路已插入的对齐标识信息进行统一分配定义,可以直接按照MLG 2.0标准中的table 1进行统一分配定义。
数据包之后进入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实现各Lane之间的同步和排序功能,对于40G lane可以实现各lane之间的同步以及排序,对于10Glane,主要使各lane发送的数据包保持同步。
后级经FIFO模块实现速率匹配后进入数据包分发模块进行报文数据包的分发,分发方式上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式下相同或类似,区别在于分发至不同的输出通道。对于40G链路每条输入lane分发至输出lane x.y和lane x+2.y上,例如lane0分发输出至lane0.0和lane2.0,lane1分发至lane0.1和lane2.1以此类推;对于10G链路和之前保持一致即分发至输出lane x.y和lane x.y+1链路上。因此1*40G+6*10G模式下仍被分发至20条5Glane上,40G链路分发至输出20lane中的lane0~7,剩下6路10G分发映射入lane 8~19。而2*40G+2*10G复用模式下只是40G与10G分发输出lane数目上有所区别,即两条40G链路分发至输出20lane中的lane0~15,剩下2路10G分发映射入lane 16~19,其余完全一致。
后级使用的标准20:4PMA复用模块以及接口模块与上述实施例中一致,即经PMA模块将输入的20*lane 5G链路复用成CAUI-4接口输出,最终经接口模块转换为相应的100G物理接口输出。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NP模块配置为CAUI-10接口输出,转换模块分别配置为CAUI-10->CAUI-4的gearbox模式。该模式下转换模块内部大部分模块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式配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数据包同步模块block synce配置为直通状态,由于网络处理器NP已经对CAUI-10接口各通道lane插入对齐标识信息,因此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被配置为标识识别模式align lock只用于对CAUI-10各路通道lane的识别,即经数据包分发模块block distribute分发形成20条5Glane,再经标准的20:4PMA复用模块将20lane复用成标准CAUI-4接口输出,最终经接口模块转换为相应的100G物理接口输出。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接收模块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报文接收方向处理过程与发送处理过程相反,按照NP的不同配置其处理过程如下: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NP配置为10*10GBASE-R输入,转换模块配置为10*10GBASE-R解复用模式,接口模块输入的CAUI-4接口首先进入CDR模块进行线路时钟恢复,4路恢复时钟根据配置选择其中任一路时钟作为转换模块发送给网络处理器NP的线路时钟实现CAUI-4输入至NP侧输入的时钟同步。
输入的4条通道经CDR模块后进入标准PMA模块进行4:20的解复用。解复用过程为复用的相反过程,输入各通道将依次轮流从低到高解复用至lane0~19上,各通道的速率为5G。即25G输入lane0解复用至lane0.0,0.1,1.0,1.1,2.0,25G lane1解复用至lane2.1,3.0,3.1,4.0.4.1,以此类推。
经PMA模块解复用后各通道进入通道同步模块lane synce,该模块可以将发送的报文数据包在发送通道内实现同步。
可选的,在同步后,可以进入标识识别模块,该模块的作用类似于发送部分中align proc模块,用于lane0~lane19上对齐标识信息的识别,以及各lane之间的同步。
可选的,在标识识别模块之后,进入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lane deskew andreorder,该模块作用如上述实施例中所述,主要用于lane0~19各lane之间的同步和排序。排序的功能主要是考虑到接口模块输入的CAUI-4接口可能存在线序交换,这样从PMA解复用后的20条lane不一定按照对齐标识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因此在对齐与排序模块需要根据对齐标识实现从低到高顺序重排,这样可以保证与网络处理器NP发送端发送入各lane的顺序一致。我们给排序后的20条通道lane用lane x.y定义通道号,这里x与y的定义与发送部分的定义一致,即第一条通道为lane0.0,第二条为lane0.1以此类推。
然后可以进入通道复用模块lane mux,在10*10GBASE-R解复用模式下该模块配置为使相邻两条通道按顺序进行复用,即lane0.0,lane0.1复用至lane0;lane1.0,lane1.1复用至lane1以此类推;因此这20条lane经复用后被还原成10路10GBASE-R信号,经后级FIFO实现速率适配后输出。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网络处理器NP配置为1*40G+6*10G或2*40G+2*10G输入,转换模块分别配置为1*40G+6*10G或2*40G+2*10G解复用模式:该模式下转换模块中的大部分配置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模式相同,输入CAUI-4接口依次经过CDR模块,PMA模块解复用至lane0~19,再经通道同步模块lane synce、标识识别模块align lock和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进行20条通道之间的同步和线序重排。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工作模式不同之处在于当配置为1*40G+6*10G解复用模式时,排序后的通道lane0.0~lane3.1对应40GBASE-R链路,lane4.0~lane9.1对应6条10GBASE-R链路;当配置为2*40G+2*10G解复用模式时,reorder后的lane0.0~lane3.1对应第一条40GBASE-R链路,lane4.0~lane7.1对应第二条40GBASE-R链路,lane8.0~lane9.1对应2条10GBASE-R链路;
然后,可以进入通道复用lane mux,对于10GBASE-R链路的复用方式与上述实施例中的复用方式相同,即10GBASE-R lane对应的通道复用使相邻两路通道按顺序进行复用,而40GBASE-R lane对应的通道复用按照lane x.y和lane x+2.y进行两两复用,即与40GBASE-R发送路径上的数据包分发模块过程相反,例如lane0.0和lane2.0复用至lane0;ane0.1和lane2.1复用至lane1,以此类推;最后被还原成10路10G速率通道,当配置为1*40G+6*10G解复用模式时,lane0~lane3对应40GBASE-R链路,lane4~lane9对应6条10GBASE-R链路;当配置为2*40G+2*10G解复用模式时,lane0~lane3对应第一条40GBASE-R链路,lane4~lane7对应第二条40GBASE-R链路,lane8~lane9对应2条10GBASE-R链路,再经后级FIFO实现速率适配后输出给NP模块。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网络处理器NP配置为CAUI-10接口输入,转换模块分别配置为CAUI-4->CAUI10的速率变换模式gearbox。该模式下转换模块内部大部分模块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模式配置相同,不同之处在于lane synce模块被配置为直通状态,输入的CAUI-4接口可以直接进入PMA模块进行4:20解复用,其余模块工作模式配置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模式相同,最终经通道复用模块将20条lane依次两两顺序复用至10条lane后形成CAUI-10接口,再经后级FIFO实现速率适配后输出给NP模块。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提供灵活的以太网报文收发模块,既可以配置为速率变换模式gearbox实现CAUI-10至CAUI-4接口的转换,也可以支持MLG模式实现10G MAC与40GMAC的复用,从而在100G接口上实现了10G、40G、100G这三个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复用,充分利用了100G PMD的大带宽和产品内部网络处理器或转发芯片的报文处理能力,特别适合于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高端路由器上应用。
另外本发明中转换模块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利用NP的串行接口SMI进行管理和配置,可以实现不同配置间的动态切换功能,避免了以往配置不同模式时需要更换带有不同ASIC芯片的板卡或者重新加载不同FPGA的版本问题,极大缩短了业务配置更改到业务生效的时间。该设计方案的模块基本通用,从而有效简化了开发复杂度也降低了产品实现成本。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报文发送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01:配置工作方式和模式寄存器。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NP按需要的工作方式进行配置,并对转换模块中数据包控制模块的模式寄存器进行相应配置。
步骤S1102:网络处理器NP进行恢复时钟选择。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NP将输入通道lane进入CDR模块进行恢复时钟选择。
步骤S1103:判断工作模式是否为速率变换模式,若是,执行步骤S1104,若否,执行步骤S1105。
步骤S1104:链路同步模块被配置为直通状态。
可选的,通过上述直通状态,使得通过时钟恢复模块的输出通道直接进入同步处理。
步骤S1105:链路同步模块进行数据块同步。其中,该块同步即上述实施例中的数据包同步。
通过识别10GBASE-R链路上66bit数据包block头部实现10GBASE-R链路同步,随后进入S1106步骤。
步骤S1106:块处理模块判断复用模式是否为40G,10G,若是,执行步骤S1107,若否,执行步骤S1108.
步骤S1107:将同步处理模块(即标识处理模块)的工作模式配置为对齐同步模式。
通过对齐同步模式,识别对齐标识信息,为后续的通道之间对齐和排序做准备。
步骤S1108:同步处理模块配置对齐符增加模式。
数据包控制模块将标识处理模块配置为对齐符增加模式,该模式下标识处理模块对输入的10G lane插入对齐标识。
步骤S1109: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根据对齐标识,对输入的报文进行同步和排序。
步骤S1110:选择恢复时钟进行FIFO速率适配。
数据包控制模块根据配置选择输入通道lane中的其中一路恢复时钟进行FIFO速率适配。
步骤S1111:块分发模块(即数据包分发模块)进行数据分发。
可选的,块分发模块对输入数据块进行数据分发,对于10GBASE-R链路则分发至lane x.y和lane x.y+1链路上;对于40G链路输入通道lane分发至输出lane x.y和lane x+2.y上。
步骤S1112:PMA模块按照预设比例进行复用。
使用标准PMA模块对输入的20lane按20:4关系以轮询方式进行复用,物理上按CAUI-4接口输出。
步骤S1113:接口模块转换后输出。
PMA输出的CAUI-4接口经接口模块转换为相应的100G物理接口输出。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在接收报文后,确定发送报文的工作模式,以根据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相应的发送,并根据确定出的工作模式发送该接收到的报文,这样可以使得通过不同粒度的以太网接口传输的报文可以根据对应的工作模式传输,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可选的接收报文的方法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201:网络处理器配置工作方式和模式寄存器。
可选的,网络处理器NP按需要的工作方式进行配置,并对转换模块中的模式寄存器进行相应配置,
步骤S1202:接口模块输入报文。
可选的,接口模块将外部输入的100G PMD接口转换为CAUI-4接口输入转换模块。
步骤S1203:对各个通道进行恢复时钟选择。
可选的,将输入的CAUI-4接口各个通道lane进入CDR模块进行恢复时钟选择。
步骤S1204:按照预设比例实现报文接收的解复用。
输出通道通过PMA模块进行4:20的解复用。解复用过程为复用的相反过程,输入各lane将依次轮流从低到高解复用至lane0~19上,各lane的速率为5G.
步骤S1205:判断工作模式是否为速率变换模式,若是,执行步骤S1206,若否,执行步骤S1207。
根据模式寄存器判断转换模块的工作模式是否为速率变换模式gearbox。
步骤S1206,链路同步模块被配置为直通状态。
链路同步模块block synce被配置为直通状态,使得经PMA解复用后的lane0~19直接进入标识处理模块align proc。
步骤S1207:链路同步模块进行链路同步。
链路同步模块通过识别lane0~19各自链路上的数据包block头部实现各自链路同步。
步骤S1208,控制模块将同步处理模块的工作模式配置为字符识别模式。
控制模块将同步处理模块的工作模式配置为align lock模式,用于识别对其标记align marker,为后续的lane之间对齐和排序做准备。
步骤S1209,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进行同步及排序。
可选的,通道对齐与排序模块依据对其标记align marker对输入通道lane进行lane之间同步及排序。
步骤S1210,判断转换模块的工作模式是否为混合解复用模式。若是,执行步骤S1211,若否执行步骤S1212。
步骤S1211,通道复用模块对相邻通道复用。
通道复用模块在10*10GBASE-R解复用模式下,该模块配置为使相邻两路通道lane按顺序进行复用,即lane0.0,lane0.1复用至lane0;lane1.0,lane1.1复用至lane1以此类推。
步骤S1212,通道复用模块分别对40G通道和10G通道按不同方式复用。
可选的,通道复用模块分别对40Glane和10Glane按不同方式复用:当配置为1*40G+6*10G解复用模式时,reorder后的lane0.0~lane3.1对应40GBASE-R链路,lane4.0~lane9.1对应6条10GBASE-R链路;当配置为2*40G+2*10G解复用模式时,reorder后的lane0.0~lane3.1对应第一条40GBASE-R链路,lane4.0~lane7.1对应第二条40GBASE-R链路,lane8.0~lane9.1对应2条10GBASE-R链路。
步骤S1213选择恢复时钟进行FIFO速率适配。
可选的,控制模块根据配置从输入CAUI-4的4条lane中选择其中一路恢复时钟进行FIFO速率适配,完成后形成CAUI-10接口输出给NP模块。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先确定出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并根据确定的工作接收报文,不同的以太网接口对应不同的工作模式,可以灵活的调整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以接收报文。不需要更换不同粒度下传输报文的处理芯片,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同一个处理芯片传输报文,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同时支持100G MAC直接输出100G以太网接口和10G/40G低速以太网接口复用为100G接口的问题,提高了传输报文的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数据中心交换机,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报文发送装置;和/或,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报文接收装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报文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报文;
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
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
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所述时钟恢复方式为对发送报文进行时钟同步;
根据所述时钟恢复方式和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还包括:
确定发送所述报文的参数;
根据发送所述报文的参数,发送所述报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6.一种报文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
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包括:
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包括:
确定接收所述报文的时钟恢复方式,其中,所述时钟恢复方式为对接收报文进行时钟同步;
根据所述时钟恢复方式和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还包括:
确定接收所述报文的参数;
根据接收所述报文的参数,接收所述报文。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包括以下之一:
独立100G的以太网接口的方式;2个40G以太网接口和2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0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1个40G和6个1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
11.一种报文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报文;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发送的模式;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发送所述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发送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发送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13.一种报文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用于接收报文的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采用粒度为10G,40G,100G的以太网接口复用的方式对报文进行接收的模式;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确定的所述工作模式接收所述报文。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网络处理器NP根据外部的工作需求确定用于接收所述报文的所述工作模式,其中,所述工作模式为NP通过外部接口对接收报文模块进行配置的模式。
15.一种数据中心交换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报文发送装置;和/或,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报文接收装置。
16.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存储的程序,其中,所述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17.一种处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报文发送方法。
CN201710286700.5A 2017-04-27 2017-04-27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Withdrawn CN1088098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6700.5A CN108809861A (zh) 2017-04-27 2017-04-27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EP18791929.5A EP3618317A1 (en) 2017-04-27 2018-04-27 Message sending method and message recei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18/084739 WO2018196833A1 (zh) 2017-04-27 2018-04-27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286700.5A CN108809861A (zh) 2017-04-27 2017-04-27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861A true CN108809861A (zh) 2018-11-13

Family

ID=63919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286700.5A Withdrawn CN108809861A (zh) 2017-04-27 2017-04-27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618317A1 (zh)
CN (1) CN108809861A (zh)
WO (1) WO201819683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945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71741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希尔纳公司 允许多级光传输的100g光传送的字节交错系统和方法
US20090190595A1 (en) * 2007-01-16 2009-07-30 Zhangzhen Jia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verhead infor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73372A (zh) * 2014-06-11 2014-08-06 武汉电信器件有限公司 一种100g cfp光模块
JP6413464B2 (ja) * 2014-08-15 2018-10-31 富士通株式会社 分離装置及び多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190595A1 (en) * 2007-01-16 2009-07-30 Zhangzhen Jiang Method, system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overhead information
CN101471741A (zh) * 2007-12-26 2009-07-01 希尔纳公司 允许多级光传输的100g光传送的字节交错系统和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95945A1 (zh) * 2020-11-06 2022-05-1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芯片及数据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8317A1 (en) 2020-03-04
WO2018196833A1 (zh)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94698C (zh) 用于高级交换的分组聚合协议
DE69827124T2 (de) Bitübertragungsschichtvorrichtung mit medienunabhängiger schnittstelle zur verbindung and entweder einer mediumzugriffsteuerungseinheit oder anderer bitübertragungsschichtvorrichtungen
CN100527697C (zh) 用于交换数据分组或帧的装置和方法
US10114786B2 (en) Back channel support for systems with split lane swap
CN103875205B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01755421B (zh) 分组交换设备及具这样的分组交换设备的本地通信网络
CN108777667A (zh) 灵活以太网中调整传输通道的带宽方法和装置
CN103999541A (zh) 用于保持无线电设备控制器与无线电设备项之间的同步的方法和设备
CN104580031B (zh) 基于多协议链路封装技术的pos解帧成帧装置及方法
CN108075903A (zh) 用于建立灵活以太网群组的方法和设备
CN107682217A (zh) 以太网信号调度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47681A (zh) 串化/解串器及高速接口协议交换芯片
CN100550798C (zh) 可平滑升级带宽的接入设备及实现带宽平滑升级的方法
CN105871502A (zh) 一种利用以太网信道传输业务信号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CA2094097C (en) Multi-equipment routing method and master station for layered protocol communication network system
CN104221290B (zh) 可配置的多模式介质独立接口
CN105516288B (zh) 采用单根Serdes扩展物理接口的装置、其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893387B (zh) 以太网中e1型帧的封装
US7376767B1 (en) Distributed buffering system having programmable interconnecting logic and applications thereof
CN101437321B (zh) 一种射频拉远单元信令级联的方法
Aweya Implementing synchronous ethernet in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
CN100490414C (zh) 以太网电报周期性发送的方法、装置及网络
CN108809861A (zh) 报文发送方法和报文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02907061B (zh) 一种用于处理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EP0723722B1 (en) Synchronizing circuit arrang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