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856A -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856A
CN108803856A CN201810394003.6A CN201810394003A CN108803856A CN 108803856 A CN108803856 A CN 108803856A CN 201810394003 A CN201810394003 A CN 201810394003A CN 108803856 A CN108803856 A CN 1088038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40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渡部龙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8038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8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26Power supply means, e.g. regulation thereof
    • G06F1/32Means for saving power
    • G06F1/3203Power management, i.e. event-based initiation of a power-saving mode
    • G06F1/3234Power sav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undertaken
    • G06F1/325Power saving in peripheral devi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23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use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1236Connection managemen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03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 G06F3/12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print management resulting in reduced user or operator actions, e.g. presetting, automatic actions, using hardware token stor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02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1218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 G06F3/1221Reducing or saving of used resources, e.g. avoiding waste of consumables or improving usage of hardware resources with regard to power consump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2Digital output to print unit, e.g. line printer, chain printer
    • G06F3/1201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 G06F3/1278Dedicated interfaces to print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dopt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1292Mobile client, e.g. wireless print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35User-machine interface; Control console
    • H04N1/00405Output means
    • H04N1/00408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 H04N1/00411Display of information to the user, e.g. menus the display also being used for user input, e.g. touch scree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08Conn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a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with another apparatus
    • H04N2201/0034Details of the connection, e.g. connector, interface
    • H04N2201/0048Type of connection
    • H04N2201/006Us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e.g. an inductive lo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4Multifunctional device, i.e. a device capable of all of reading, reproducing, copying, facsimile transception, file transcep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与用户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图像形成装置的CPU在不进行无线通信时使无线通信部停止,在接受了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中执行包括无线通信的功能的规定的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特别涉及例如能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2016年10月27日公开的特开2016-187088号公报[H04W 52/02](文献1)公开了相关技术的一个例子。该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WiFi(注册商标)I/F、BT(Bluetooth:蓝牙;注册商标)I/F和NFCI/F。该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在WiFiI/F和NFCI/F的状态为待机(Standby)状态的期间从便携终端通过BTI/F接收到规定的信号的情况下,将WiFiI/F和NFCI/F的状态从待机状态变更为开启(ON)状态。然后,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NFC通信将用于建立WiFi连接的网络信息发送到便携终端,利用WiFi与便携终端之间发送接收通信数据。
然而,在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从便携终端接收规定的信号,BTI/F始终维持在开启状态。即,BTI/F始终被提供有电力,维持在能进行BT通信的状态。
另外,WiFiI/F和NFCI/F为了能在待机状态下接收电波而被提供有电力。
这样,在文献1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不进行WiFi连接的情况下,BTI/F、WiFiI/F和NFCI/F也被提供有电力,无法适当地实现省电化,因此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当地实现省电化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第1发明是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操作判断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操作判断单元判断是否有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通信控制单元在由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第2发明是从属于第1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显示器和响应于用户操作使显示器显示编码图像的显示单元。在进行了使显示器显示编码图像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第1操作。
第3发明是从属于第1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在进行了使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开始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操作的情况下,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第1操作。
第4发明是从属于第1至第3发明中的任意一项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具备判断是否在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判断单元。在第2状态中,在由判断单元判断为未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使无线通信部转变为第1状态。
第5发明是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在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中执行的信息处理程序,信息处理程序使计算机的处理器作为以下单元发挥功能:操作判断单元,其判断是否有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以及通信控制单元,其在由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第6发明是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使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a)判断是否有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以及(b)在步骤(a)中判断为有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根据以下参照附图进行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会进一步明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信息处理系统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Home)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连接用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6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的RAM的存储器映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7是示出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的RAM的存储器映射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CPU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构成的框图。
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主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第3实施例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的设定画面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信息处理系统10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参照图1,作为本发明的第1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0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2,该图像形成装置12通过通信线缆等与互联网这样的网络连接。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2与便携终端(用户终端)200以能进行无线通信的方式连接。
此外,在图1中示出了一台图像形成装置12和一台用户终端200,但是图像形成装置12和用户终端200也可以是二台以上。
在第1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2是具有复印功能、打印功能、扫描功能和传真功能等的复合机(MFP:Multifunction Peripheral:多功能外围设备)。此外,本发明不仅能应用于复合机,也能应用于复印机、印刷装置(打印机)和传真机这样的其它图像形成装置。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的电构成的框图。参照图2,图像形成装置12包括CPU122。CPU122通过总线120连接有RAM124、触摸面板控制电路126、显示控制电路128、图像形成部134、图像读取部136、有线通信部138和无线通信部140。另外,触摸面板控制电路126连接有触摸面板130,显示控制电路128连接有显示器132。显示器132能使用例如LCD或者EL(Electro-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后述的用户终端200的显示器212也同样。在该第1实施例中,触摸面板130使用静电电容方式的触摸面板,在显示器132的显示面上设有触摸面板130。但是,也可以使用触摸面板130和显示器132形成为一体的触摸面板显示器。另外,触摸面板130不需要限定为静电电容方式,也能使用电磁感应方式、电阻膜方式、红外线方式等任意的方式。后述的用户终端200的触摸面板210也同样。
CPU122承担图像形成装置12的整体控制。RAM124被用作CPU122的工作区域和缓冲区域。
触摸面板控制电路126对触摸面板130施加所需要的电压等,并且当在触摸面板130中检测出其触摸有效范围内的触摸操作(触摸输入)时,将表示该触摸输入的位置的触摸坐标数据输出到CPU122。
显示控制电路128包括GPU和VRAM等,在CPU122的指示下,GPU使用RAM124中存储的图像生成数据304b(参照图6)在VRAM中生成用于在显示器132中显示各种画面的显示图像数据,将生成的显示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器132。作为一个例子,在显示器132中显示主画面100(参照图4),该主画面100是用于从图像形成装置12能执行的各种作业(Job)中选择所希望的作业的画面。但是,在该第1实施例中,作业是指复印(包括原稿的扫描)、印刷和传真的发送等。
图像形成部(印刷装置)134是通用的激光打印机,具备感光体、带电器、曝光装置、显影装置、转印装置、定影装置等,将在图像处理电路中处理过的印刷数据所对应的图像印刷到记录纸(纸张)等。但是,图像形成部134也可以由喷墨打印机构成来代替激光打印机。
图像读取部136具备光源、多个反射镜、成像透镜和线传感器等。该图像读取部136利用光源对原稿表面进行曝光,利用多个反射镜将从原稿表面反射的反射光导向成像透镜。然后,利用成像透镜使反射光在线传感器的受光元件上成像。在线传感器中,检测在受光元件上成像的反射光的亮度和色度,生成基于原稿表面的图像的读取图像数据。
有线通信部138基于遵循Ethernet(以太网)(注册商标)等公知的通信标准的有线通信方式,通过互联网等网络进行在与服务器等外部计算机之间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
无线通信部140包括无线通信电路。无线通信电路是用于进行WiFi等无线通信的电路,连接有天线。该无线通信部140基于遵循IEEE802.11等公知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使用WiFi等无线通信进行在与用户终端200之间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2通过无线通信部140也作为无线通信的接入点(例如WiFi连接的接入点)发挥功能。即,无线通信部140用无线通信电路将发向用户终端200的通信数据调制为无线信号(电波信号)并从天线发送,另外,用同一天线接收来自用户终端200的无线信号并用无线通信电路将其解调为通信数据。这些在后述的用户终端200的无线通信部216中也同样。
此外,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的电构成仅仅是一个例子,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其它输入单元,有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中设有操作面板这样的硬件的操作按钮或者连接有硬件的键盘。
用户终端200例如是通用的智能电话、功能性电话(Feature Phone)或者平板PC等可携带的便携终端,具备例如通话功能、电子邮件功能、浏览器功能等各种功能。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用户终端200的电构成的框图。参照图3,第1实施例的用户终端200包括CPU202。CPU202通过总线230连接有RAM204、触摸面板控制电路206、显示控制电路208、照相机214和无线通信部216。另外,触摸面板控制电路206连接有触摸面板210,显示控制电路208连接有显示器212。
CPU202承担用户终端200的整体控制。RAM204用作CPU202的工作区域和缓冲区域。
无线通信部216包括无线通信电路和天线等,基于遵循公知的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方式,使用无线通信进行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处理。
触摸面板控制电路206对触摸面板210施加所需要的电压等,并且当检测出触摸面板210的触摸有效范围内的触摸操作(触摸输入)时,将表示该触摸输入的位置的触摸坐标数据输出到CPU202。
显示控制电路208包括GPU和VRAM等,在CPU202的指示下,GPU使用RAM204中存储的图像生成数据324b(参照图7)在VRAM中生成用于在显示器212中显示各种画面的显示图像数据,将生成的显示图像数据输出到显示器212。
照相机214具有拍摄元件(图像传感器)和能调节位置的聚焦透镜,将作为从拍摄元件获取的可见光的拍摄光转换为电信号从而进行拍摄。作为该拍摄元件的例子,能举出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或者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等固体拍摄元件。从照相机214输出的拍摄图像数据输入到CPU202,暂时存储于RAM204。
此外,图3所示的用户终端200的电构成仅仅是一个例子,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作为其它输入单元,有时在用户终端200中设有硬件的操作按钮。另外,在图3中为了简化而省略了与通话等相关的部件。
在这种构成的信息处理系统10中,图像形成装置12能作为无线通信的接入点发挥功能,能使用无线通信与用户终端200之间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
然而,如果在不进行无线通信时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也是启动的,则存在会消耗不必要的电力的问题。另外,来自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的电波与来自其它通信设备的电波会发生干扰,存在其它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降低的问题。
因此,在该第1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0中,为了避免这种缺陷,在不进行无线通信时使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停止,在接受了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12执行包括无线通信的功能的规定的用户操作(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进行动作(启动)。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停止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2成为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第1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1状态的情况下,停止对无线通信部140提供电力。
另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2成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第2状态)。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为了能进行无线通信而向无线通信部140提供电力。
以下,参照图4和图5说明信息处理系统10的动作例。图4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2的主画面10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图5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连接用画面11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主电源接通,处于能执行各功能的待机状态的情况下,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显示器132中显示如图4所示的主画面100。如上所述,主画面100是用于选择各种作业的画面。在该主画面100中显示有用于选择复印、传真和扫描等各作业的软件按键(图标)的图像。另外,在主画面100中显示有用于开始与用户终端200的无线通信的软件按键(以下,称为“连接图标”)102的图像。
另外,在主画面100的上部显示有通信状态图像104,在该通信状态图像104简化显示有表示是否能进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部140是否启动)的信息。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1状态,无线通信部140是停止的。因此,在通信状态图像104显示的是表示不能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
当触摸(选择)了连接图标102时,图像形成装置12的显示器132中显示如图5所示的连接用画面110。
在该第1实施例中,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第1操作是触摸连接图标102的操作。因此,当连接图标102被触摸时,图像形成装置12从第1状态转变为第2状态。即,无线通信部140被提供电力,能进行无线通信。因此,在连接用画面110的通信状态图像104中显示的是表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
在连接用画面110中显示有编码图像112、消息114和关闭图标116。因此,也可以说第1操作是使显示器132显示编码图像112的操作。
消息114包括对利用用户终端200读取编码图像112进行提示以及连接目的地的信息等。关闭图标116是用于将连接用画面110关闭而返回主画面100的软件按键。
编码图像112例如是二维码。二维码可以是QR码(注册商标)、微QR码、DataMATRIX、MaxiCODE和VeriCODE等矩阵型二维码,也可以是PDF417和CODE49等堆叠型二维码。在该编码图像112中嵌入有图像形成装置12所固有的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SSID(Service Set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密钥等)。
另外,在连接用画面110的上部,与主画面100同样,显示有通信状态图像104。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无线通信部140是启动的。因此,在通信状态图像104中显示的是表示能进行无线通信的信息。
此外,连接用画面110在关闭图标116被触摸的情况下或者从被显示于显示器132时起经过了规定时间(例如3分钟~5分钟)的情况下,成为非显示(返回主画面100)。
在此,在连接用画面110显示于显示器132的情况下,用户在用户终端200中将用于读取编码图像112的规定的应用程序启动,用照相机214对编码图像112进行拍摄。用户终端200从拍摄图像提取编码图像112,将提取出的编码图像112解码。
用户终端200在对编码图像112进行了解码后,取得编码图像112中嵌入的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另外,用户终端200在取得了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后,根据该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自动地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当用户终端200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时,能在用户终端200和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通过无线通信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例如,将用于传真发送的发送图像数据、用于传真发送的发送目的地数据和印刷图像数据等从用户终端200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2,或者将由图像读取部136读取的读取图像数据等从图像形成装置12发送到用户终端200。另外,也能将操作信号从用户终端200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2,对图像形成装置12进行远程操作。而且,用户终端200还能通过图像形成装置12与网络连接,由此能利用用户终端200进行Web浏览。
此外,在第2状态(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状态)中进行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不会转变为第1状态(无线通信部140停止的状态),而是维持第2状态。
信息处理系统10的上述这样的动作能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图像形成装置12的CPU122执行RAM124中存储的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用户终端200的CPU202执行RAM204中存储的用户终端200用的信息处理程序。具体的处理在后面使用流程图进行说明。
图6是示出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的RAM124的存储器映射30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RAM124包括程序存储区域302和数据存储区域304。在RAM124的程序存储区域302中,如上所述,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该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包括通信程序302a、操作检测程序302b、显示程序302c以及通信控制程序302d。
通信程序302a是用于对有线通信部138进行控制,通过网络以有线方式与服务器等外部计算机进行数据通信(发送接收)的程序。另外,通信程序302a也是用于对无线通信部140进行控制,与用户终端200以无线方式发送接收数据的程序。
操作检测程序302b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的程序,CPU122按照该操作检测程序302b取得从触摸面板130输出的触摸坐标数据,按时间顺序将取得的触摸坐标数据存储于RAM124。例如,操作检测程序302b是用于根据从触摸面板130输出的触摸坐标数据来检测连接图标102等软件按键被触摸的程序。但是,如上所述,在设有硬件按钮的情况和连接有硬件键盘的情况下,也会按照操作检测程序302b检测按钮以及按键的输入。
显示程序302c是用于使用后述的图像生成数据304b生成显示图像数据,即生成上述的主画面100和连接用画面110等的画面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显示器132的程序。
通信控制程序302d是用于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或停止的程序。也就是说,是用于使图像形成装置12从第1状态转变为第2状态或从第2状态转变为第1状态的程序。例如,通信控制程序302d是用于在无线通信部140停止的状态中,在按照操作检测程序302b检测出连接图标102被触摸的情况下,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程序。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程序存储区域302中也存储有图像读取程序和图像形成程序等。图像读取程序是用于控制图像读取部136来读取原稿的图像,并输出与所读取的图像对应的图像信号(读取图像数据)的程序。图像形成程序是用于控制图像形成部134将多色或者单色的图像印刷到纸张的程序。另外,在程序存储区域302中,也存储有用于选择和执行图像形成装置12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等。
另外,在RAM124的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有操作输入数据304a、图像生成数据304b、编码图像数据304c和连接信息数据304d等。
操作输入数据304a是将按照操作检测程序302b检测出的触摸坐标数据按时间顺序存储的数据。但是,操作输入数据304a中有时也会包括对硬件的按钮以及按键的操作数据。
图像生成数据304b是用于生成在显示器132中显示的各种画面所对应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多边形数据或者文本数据等数据。
编码图像数据304c是与嵌入有连接信息数据304d的编码图像112对应的数据。
连接信息数据304d是与图像形成装置12所固有的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对应的数据。例如,连接信息数据304d是与SSID和密钥等对应的数据。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数据存储区域304中存储有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的执行所需要的其它数据,或者设有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的执行所需要的计时器(计数器)、寄存器。
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用户终端200的RAM204的存储器映射32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RAM204包括程序存储区域322和数据存储区域324。如上所述,在RAM204的程序存储区域322中存储有用户终端200用的信息处理程序。该用户终端200用的信息处理程序包括通信程序322a、操作检测程序322b、显示程序322c、拍摄程序322d、编码读取程序322e和无线连接程序322f。
通信程序322a是用于控制无线通信部216,与图像形成装置12通过无线方式发送接收数据的程序。
操作检测程序322b是用于检测触摸输入的程序,CPU202按照该操作检测程序322b取得从触摸面板210输出的触摸坐标数据,将所取得的触摸坐标数据按时间顺序存储于RAM204。但是,如上所述,在设有硬件的操作按钮的情况下,也会按照操作检测程序322b检测操作按钮的输入。
显示程序322c是用于使用后述的图像生成数据324b生成各种画面数据并将其输出到显示器212的程序。
拍摄程序322d是用于控制照相机214取得拍摄图像的程序。
编码读取程序322e是用于从按照拍摄程序322d拍摄的拍摄图像提取编码图像112,将提取出的编码图像112解码的程序。另外,编码读取程序322e也是用于将编码图像112解码,取得与编码图像112中包含的连接信息数据304d相同的数据(连接信息数据324d)的程序。
无线连接程序322f是用于使用后述的连接信息数据324d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的程序。
此外,虽然省略图示,但是在程序存储区域322中也存储有用于选择和执行用户终端200所具备的各种功能的程序等。
另外,在RAM204的数据存储区域324中存储有操作输入数据324a、图像生成数据324b、拍摄图像数据324c和连接信息数据324d等。
操作输入数据324a是将按照操作检测程序322b检测出的触摸坐标数据按时间顺序存储的数据。但是,操作输入数据324a中有时也包含对硬件按钮的操作数据。
图像生成数据324b是用于生成在显示器212中显示的各种画面所对应的显示图像数据的多边形数据或者文本数据等数据。
拍摄图像数据324c是关于按照拍摄程序322d由照相机214拍摄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
连接信息数据324d是与上述连接信息数据304d相同的数据,是与图像形成装置12所固有的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对应的数据。
此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在数据存储区域324中存储有用户终端200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的执行所需要的其它数据,或者设有用户终端200用的信息处理程序的执行所需要的计时器(计数器)、寄存器。
图8是示出由图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的CPU122执行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通信处理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电源接通时开始。但是,假设在通信处理开始时,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1状态(无线通信部140是停止的)。
如图8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2的CPU122在开始通信处理后,在步骤S1中判断是否有用户操作。在此,判断是否从触摸面板130输入了触摸坐标数据或者是否输入了硬件按钮以及按键的操作数据。
如果在步骤S1中为“否”,也就是说,在没有用户操作的情况下,返回同一步骤S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1中为“是”,也就是说,在有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3中判断是否有使显示器132显示编码图像112的操作(第1操作)。在此,判断连接图标102是否被触摸。
如果在步骤S3中为“否”,也就是说,在有使显示器132显示编码图像112的操作以外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5中执行其它处理,并返回步骤S1。按照用户的指示选择各作业的处理、进行各作业中的各种设定的处理以及开始或者停止各作业的处理属于在步骤S5中执行的其它处理。
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或者为“是”,也就是说,在有使显示器132显示编码图像112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转变为第2状态。也就是说,无线通信部140被启动,能进行无线通信。
接着,在步骤S9中,将编码图像112显示于显示器132,结束通信处理。
根据该第1实施例,在不进行无线通信时使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停止,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中接受了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启动,因此能适当地实现省电化。
另外,由于在不进行无线通信时使图像形成装置12的无线通信部140停止,因此能防止其它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由于电波干扰而降低。
而且,根据第1实施例,用户在想要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情况下,只要进行使显示器132显示编码图像112的操作即可,因此操作简单。
[第2实施例]
第2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0除了图像形成装置12和用户终端200构成为能相互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2的电构成的框图。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2具备近距离通信部142。该近距离通信部142通过总线120与CPU122连接。虽然图示省略,但是近距离通信部142例如配置在显示器132的附近。
近距离通信部142例如按照ISO/IEC18092等通信标准(所谓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等通信标准等,与用户终端200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
另外,虽然图示省略,但是用户终端200具备与上述的近距离通信部142为相同构成的近距离通信部。用户终端200的近距离通信部通过总线230与CPU202连接。
在第2实施例中,在用户终端200的近距离通信部向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靠近到(伸到)可通信距离以内的情况下,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自动被建立。其中,可通信距离为几cm~十几cm程度。
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2和用户终端200之间建立了近距离无线通信连接时,能在用户终端200和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
以下,参照图10说明信息处理系统10的动作例。图10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2的主画面100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在图像形成装置12处于待机状态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例同样,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显示器132中显示有主画面100(参照图4)。
在该第2实施例中,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第1操作是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将用户终端200伸到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的操作)。因此,当用户终端200伸到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时,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另外,图像形成装置12在与用户终端200之间开始了近距离无线通信时,从第1状态转变为第2状态。
另外,当在图像形成装置12和用户终端200之间开始近距离无线通信时,会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从图像形成装置12向用户终端200发送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用户终端200按照接收到的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而在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自动地建立无线通信连接。
在此,当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2的显示器132中,会在如图10所示的主画面100中显示表示正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规定的图像(图标)106。此外,该图标106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与用户终端200之间开始近距离无线通信时被显示,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与用户终端200之间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结束时成为非显示。
但是,第2实施例的通信程序302a也是用于控制近距离通信部142,与用户终端200通过近距离无线方式发送接收数据的程序。另外,第2实施例的通信程序2a也是用于控制用户终端200的近距离通信部,与图像形成装置12通过近距离无线方式发送接收数据的程序。而且,在第2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编码读取程序322e。
以下,使用流程图说明第2实施例中的通信处理,但是对与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通信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或者进行简单说明。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例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如图1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2的CPU122在开始通信处理后,如果在步骤S1中为“是”,也就是说,在有用户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31中判断是否有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在此,判断是否有将用户终端200伸到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的操作。
如果在步骤S31中为“否”,也就是说,在有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以外的操作的情况下,进入步骤S5。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31中为“是”,也就是说,在有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的情况下,在步骤S7中转变为第2状态,在步骤S33中,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将无线通信用的连接信息发送到用户终端200,结束通信处理。
此外,步骤S1的处理和步骤S5的处理的内容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该第2实施例,与第1实施例同样,能适当地实现省电化。另外,根据第2实施例,能防止其它通信设备的通信质量由于电波干扰而降低。
而且,根据第2实施例,用户在想要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情况下,只要将用户终端200伸到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即可,因此操作简单。
此外,在第2实施例中,在有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12无条件地转变为第2状态,但是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在存在出于通过无线方式对图像形成装置12的功能进行操作以外的目的而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第2操作)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使图像形成装置12暂时转变为第2状态后,经过规定时间(例如3秒~10秒程度)后使其转变为第1状态。另外,也可以在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前已有第2操作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也不使图像形成装置12转变为第2状态。进行用户认证的操作(将近距离通信部142伸到用户终端200或者ID卡等的操作)等属于第2操作的例子。这是由于,在将近距离无线通信仅用于用户认证的情况下,有时在用户认证后不使用无线通信。因此,也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中正在执行用户认证模式的情况(例如在显示器132中显示有登录画面等的情况)下以及用户终端200以外的ID卡(社员证和会员证等)等伸到近距离通信部142的情况下,即使进行了使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操作,也不使图像形成装置12转变为第2状态。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也能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因此,也可以在用户终端200与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发送接收的通信数据的数据量少的情况下,使图像形成装置12转变为第1状态。
而且,在第2实施例中,举例说明了NFC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但是不需要限定于此。例如,也能采用蓝牙(Bluetooth)方式来代替NFC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图像形成装置12的近距离通信部142和用户终端200的近距离通信部通过蓝牙方式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来进行通信数据的发送接收。
[第3实施例]
在第3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10中,在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情况下,在规定的条件下使无线通信部140停止,除此以外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对与第1实施例不同的内容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第3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判断是否在进行无线通信。在用户终端200和图像形成装置12之间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后,在用户终端200存在于能接收从无线通信部140的天线发送的无线信号的规定距离以内(范围内)的情况下,会进行无线通信。
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0存在于能接收无线信号的范围外的情况下,成为不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另外,即使在用户终端200存在于能接收无线信号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若用户终端200的电源被切断或者用户终端200被设定为离线模式,则也成为不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
并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当不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例如3分钟~5分钟)时,图像形成装置12转变为第1状态。即,停止向无线通信部140提供电力,使无线通信成为不可能。
另一方面,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当正在进行无线通信时,维持第2状态。也就是说,维持无线通信部140启动的状态。
为了实现信息处理系统10的如上所述的动作,第3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2用的信息处理程序中包括判断是否在进行无线通信的判断程序。另外,CPU122在按照判断程序判断为未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按照通信控制程序302d使图像形成装置12从第2状态转变为第1状态。
以下,使用流程图说明第3实施例中的通信处理,但是对与在第1实施例中说明的通信处理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对重复的内容省略说明或者进行简单说明。
图12是示出第3实施例的通信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如图1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2的CPU122在开始通信处理后,在步骤S9中,将编码图像112显示于显示器132,在步骤S51中,使计时器复位并开始。其中,计时器是用于对自成为被判断为未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时起的持续时间进行计数的计时器,虽然图示省略,但是其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2的内部(CPU122或者RAM124)。
接着,在步骤S53中,判断是否在进行无线通信。如果在步骤S53中为“是”,也就是说,在正在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51。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3中为“否”,也就是说,在未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在步骤S55中,参照计时器来判断是否经过了规定时间。
如果在步骤S55中为“否”,也就是说,在未经过规定时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S53。另一方面,如果在步骤S55中为“是”,也就是说,在经过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在步骤S57中转变为第1状态,结束通信处理。
此外,到步骤S7为止的处理内容与第1实施例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根据该第3实施例,在图像形成装置12为第2状态的情况下,当未进行无线通信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时使无线通信部140停止。因此,仅在需要时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因此能更适当地实现省电化。
此外,第3实施例所示的方式也能与第2实施例组合采用。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举出的数值、画面和具体构成等是一个例子,能根据实际产品而适当变更。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示出的流程图的各步骤只要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可,处理的顺序能适当变更。
而且,也可以设为能预先设定是否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例如,将如图13所示的设定画面150显示于显示器132。在设定画面150中,显示用于设定是否使无线通信的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图标152和用于设定是否始终使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图标154。设定图标152、154中分别设有用于选择功能的开启/关闭(ON/OFF)的选择框,根据用户操作而变更设定。
例如,在是否使无线通信的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为“关闭”的情况下,无线通信部140始终是停止的。在这种情况下,无法选择设定图标154的选择框。
另一方面,在是否使无线通信的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为“开启”的情况下,能选择设定图标154的选择框。并且,在是否始终使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为“开启”的情况下,无线通信部140始终是启动的。另一方面,在是否始终使接入点功能启动的设定为“关闭”的情况下,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根据图像形成装置12的状况而使无线通信部140启动或者使无线通信部140停止。
虽然详细说明并图示了本发明,但是这仅仅用作图解和一个例子,显然不应解释为限定,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的表述限定。另外,本发明的范围意在包括与权利要求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其特征在于,
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如下单元:
操作判断单元,其判断是否有用于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上述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在由上述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上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显示器;以及
显示单元,其响应于用户操作使上述显示器显示编码图像,
在进行了使上述显示器显示编码图像的上述用户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上述第1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用于与上述便携终端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部,
在进行了使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部开始上述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操作的情况下,上述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上述第1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判断是否在与上述便携终端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判断单元,
在上述第2状态中,在由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未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状态持续了规定时间的情况下,上述通信控制单元使上述无线通信部转变为上述第1状态。
5.一种存储介质,存储有在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计算机中执行的信息处理程序,上述存储介质的特征在于,
上述信息处理程序使上述计算机的处理器作为以下单元发挥功能:
操作判断单元,其判断是否有用于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上述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其在由上述操作判断单元判断为有上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上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用于与便携终端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器执行如下步骤:
(a)判断是否有用于使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包括上述无线通信的功能的第1操作;以及
(b)在上述步骤(a)中判断为有上述第1操作的情况下,使上述无线通信部从不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1状态转变为能进行上述无线通信的第2状态。
CN201810394003.6A 2017-04-27 2018-04-27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Pending CN10880385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8556 2017-04-27
JP2017088556A JP2018186458A (ja) 2017-04-27 2017-04-27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856A true CN108803856A (zh) 2018-11-13

Family

ID=639161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4003.6A Pending CN108803856A (zh) 2017-04-27 2018-04-27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14477A1 (zh)
JP (1) JP2018186458A (zh)
CN (1) CN10880385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15371B2 (ja) * 2019-05-07 2023-07-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表示制御方法
JP7321903B2 (ja) * 2019-11-22 2023-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4855A1 (en) * 2005-07-11 2008-11-20 Kazuya Umeyama Electronic Camera
CN102622079A (zh) * 2012-02-25 2012-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休眠方法、唤醒方法和移动终端设备
US20160072553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157472A (zh) * 2015-03-10 2016-11-23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05186A (zh) * 2014-09-08 2017-04-2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766237B2 (ja) * 1995-12-26 1998-06-18 甲府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機付きプリンタ
JP4890882B2 (ja) * 2006-02-24 2012-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862432B2 (ja) * 2012-04-06 2016-02-1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遠隔制御方法
JP6188497B2 (ja) * 2013-09-03 2017-08-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6478574B2 (ja) * 2014-11-13 2019-03-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人感センサに連動した誘導表示を行う装置、該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557473B2 (ja) * 2015-01-23 2019-08-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ステム、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477133B2 (ja) * 2015-03-27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
JP6477158B2 (ja) * 2015-03-31 2019-03-06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表示制御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記憶媒体
JP6813970B2 (ja) * 2016-07-04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84855A1 (en) * 2005-07-11 2008-11-20 Kazuya Umeyama Electronic Camera
CN102622079A (zh) * 2012-02-25 2012-08-01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休眠方法、唤醒方法和移动终端设备
US20160072553A1 (en) * 2014-09-04 2016-03-1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605186A (zh) * 2014-09-08 2017-04-26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处理装置以及用于控制图像处理装置的方法
CN106157472A (zh) * 2015-03-10 2016-11-23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打印机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8186458A (ja) 2018-11-22
US20180314477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2411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operating system
JP4245010B2 (ja)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リントジョブ管理方法
US20070101153A1 (en) Authentication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150277823A1 (en) Printer apparatus, print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10387088B2 (en) Apparatus,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whether an MFP is within a threshold distance
CN104079743A (zh) 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系统及远程终端的操作控制方法
JP6592828B2 (ja) 認証設定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394828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JP2012186608A (ja) 印刷装置、置忘れ又は取り忘れ報知方法、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US1121860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8803856A (zh) 图像形成装置、存储介质和控制方法
JP6215043B2 (ja) 情報表示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JP2016150505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JP2018107529A (ja) 画像処理装置
US11647127B2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ncludes at least an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mobile termi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that has chatbot function to receive a question, and the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generates activation data for activating the chatbot function
JP2017224092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JP6860060B2 (ja) 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第二の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2021016038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apable of wireless communication with portable terminal
JP7336981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19102005A (ja)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JP2021082891A (ja) 携帯端末、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US1176261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storing control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for printing an image associated with print data for a registered user
JP747692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
JP2017049970A (ja) 情報コード読取システム
JP20210648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