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731A - 受光量测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受光量测量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731A
CN108803731A CN201810343638.3A CN201810343638A CN108803731A CN 108803731 A CN108803731 A CN 108803731A CN 201810343638 A CN201810343638 A CN 201810343638A CN 108803731 A CN108803731 A CN 108803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ntrol unit
light income
income
acquisition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436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由利
八田和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803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7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DSYSTEMS FOR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NON-ELECTRIC VARIABLES
    • G05D25/00Control of light, e.g. intensity, colour or phase
    • G05D25/02Control of light, e.g. intensity, colour or phase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204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with determination of ambient ligh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04Compact 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19Electrical interface; User inte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28Control of working procedures; Failure detection; Spectral bandwidth calculatio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1/0271Housings; Attachments or accessories for photomet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02Details
    • G01J2001/0257Details portabl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4Compensating; Calibrating, e.g. dark current, temperature drift, noise reduction or baseline correction; Adjust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JMEASUREMENT OF INTENSITY, VELOCITY, SPECTRAL CONTENT, POLARISATION, PHASE OR PULSE CHARACTERISTICS OF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COLORIMETRY; RADIATION PYROMETRY
    • G01J1/00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 G01J1/42Photometry, e.g. photographic exposure meter using electric radiation detectors
    • G01J1/44Electric circuits
    • G01J2001/4446Type of detector
    • G01J2001/446Photodio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受光量测量系统。受光量测量系统(1)具备: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其能够安装于身体,用于获取第一受光量;以及控制部(121),其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而且,在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对该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到的受光量。

Description

受光量测量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受光量测量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改善紊乱的生物节律的方法,进行了通过向身体照射光来调节生物钟从而调整生物节律之类的方法。能够通过调整生物节律来调节生物钟以唤醒身体。
以往,公开了一种具备脸部照度运算单元的照明控制系统,该脸部照度运算单元运算建筑物内部的居住者的脸部照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照明控制系统中,控制照明直到脸部照度成为唤醒所需的规定照度为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3865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根据使用者的受光量来进行所照射的光的输出和光的照射时间等的照明控制时,需要利用传感器等来高精度地测量使用者的受光量。然而,在以往的照明控制系统中,例如由于因传感器被衣物、头发等遮光而导致测量出的受光量小于实际的受光量、或者传感器与保存受光量数据的终端设备之间发生通信错误、或者因电池用尽等而导致发生数据的缺失等,难以高精度地获取受光量。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精度地获取受光量的受光量测量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具备:第一获取部,其能够安装于身体,用于获取第一受光量;以及控制部,其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与所述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其中,在所述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对受光量为所述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所述补充信息来作为由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到的受光量。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高精度地获取受光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的第一佩戴式终端和第一终端设备的框图。
图3是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中的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的高度的差值有关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的影像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中的基于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来计算受光量的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中的基于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和位置信息来计算受光量的动作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受光量测量系统;11:第一佩戴式终端(终端设备、第一获取部);12:第二佩戴式终端(第二获取部、外部设备);31、32:照明装置(外部设备);51:浴光装置(外部设备);110:第一受光传感器(第一获取部);12a:第二受光传感器(第二获取部);121:控制部;123:显示部(通知部);126: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以下要说明的实施方式均表示本公开所优选的一个具体例。因而,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示出的数值、形状、材料、构成要素、构成要素的配置位置以及连接方式等只是一例,主旨并非用于限定本公开。因此,关于以下的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中的、未记载在表示本公开的最上位概念的独立权利要求中的构成要素,作为任意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另外,关于“大致**”的记载,当列举“大致相同”为例进行说明时,除了包含完全相同的情况,还包含认为实质上相同的情况。
此外,各图是示意图,不一定严格地进行了图示。另外,在各图中,对实质上相同的结构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或者简化重复的说明。
下面,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结构]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第一佩戴式终端11和第一终端设备21的框图。图3是关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的第一终端设备21与第二终端设备22的高度的差值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影像图。
如图1所示,受光量测量系统1是能够探测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的系统。受光量测量系统1具备第一佩戴式终端11和第一终端设备2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受光量测量系统1具备第二佩戴式终端12、第二终端设备22、多个照明装置31以及浴光装置51。
如图4所示,第一佩戴式终端11例如是能够安装于使用者穿着的衣服来探测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的装置。第一佩戴式终端11与第一终端设备21能够进行通信。该第一佩戴式终端11通常被安装于脸附近的胸口等。第一佩戴式终端11是第一获取部的一例。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佩戴式终端11具有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和第一通信部111。
第一受光传感器110例如是具有光电二极管等受光元件的传感器,能够探测第一受光量。也就是说,第一佩戴式终端11通过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来获取第一受光量。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将与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经由第一通信部111发送到第一终端设备21。此处所言及的受光量是通过对明亮度与受光期间进行乘法运算而计算出的。也就是说,受光量是规定期间内接收到的光的累计值。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是第一获取部的一例。
第一通信部111例如是向第一佩戴式终端11发送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的天线。
第一终端设备21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设备,具有控制部121、第二通信部122、显示部123、存储部124、输入部125以及光源126。
控制部121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也就是说,控制部121经由第二通信部122接收由第一佩戴式终端11发送的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来计算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具体地说,控制部121由处理器、微计算机或专用电路等来实现。另外,控制部121也可以由处理器、微计算机以及专用电路的组合来实现。
控制部121通过第一终端设备21所具有的GPS等功能、经由第二通信部122获取第一位置信息。严格来说,第一位置信息表示第一终端设备21的位置,但由于第一可佩带终端11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21的附近,因此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设为第一佩戴式终端11的第一位置信息。另外,在第二位置信息中,第二终端设备22的第二位置信息也设为第二佩戴式终端12的第二位置信息。控制部121将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与同第一受光量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关联地保存于存储部124。
控制部121也可以获取存在于第一终端设备21的周围的外部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外部设备例如是第二终端设备22、照明装置31、探测周围的明亮度的受光传感器、浴光装置51等设备中的至少一个设备。在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中不仅包含第一终端设备21和外部设备的位置,还包含相对于水平面的高度的信息等。
在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对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
具体地说,控制部121判断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是否大于第一规定值。控制部121在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大于第一规定值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受光传感器110以正常的状态接收到光,控制部121将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设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也就是说,第一受光量为补充信息。在此所言及的以正常的状态接收到光是指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没有被衣服、头发等遮光、能够准确地接收光的状态。
另外,控制部121在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未以正常的状态接收到光的可能性,并且判断在规定期间以内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是否大于第一规定值,该规定期间是包括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在内的时间范围。也就是说,控制部121从存储部124中查找在规定期间以内是否存在大于第一规定值的受光量,该规定期间是包括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在内的前后的期间。控制部121在规定期间以内认定大于第一规定值的第四受光量。
并且,控制部121基于规定期间以内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认定出的第四受光量大于第一规定值的时间点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两者间的第三距离。在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大于第一规定值的第四受光量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也就是说,将第四受光量设为补充信息。在此,控制部121将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与同第一受光量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关联地保存于存储部124。
此外,控制部121在规定期间内存在多个第四受光量的情况下,既可以计算与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最接近的时间点的第四受光量,也可以计算受光量最高或者最低的第四受光量。
在规定期间以内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均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判断第二终端设备22是否起动。具体地说,控制部121根据能否与第二终端设备22进行通信来判断第二终端设备22是否起动。例如,也可以在控制部121发送信息且从第二终端设备22返回了响应的情况下,判断为第一终端设备21能够与第二终端设备22进行通信。
此外,在此,在第一终端设备21存在于能够从其它终端设备获取信息的通信距离内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也可以选择离第一终端设备21最近的终端设备、受光量最大的终端设备等。例如,控制部121根据各个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来认定离第一终端设备21最近的终端设备、受光量最大的终端设备等。
如图2和图3所示,控制部121在判断为第二终端设备22起动的情况下,从第二终端设备22获取第二位置信息以及与电波强度有关的信息。控制部121基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从第二终端设备22接收到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第二终端设备22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和第二终端设备22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H12。并且,控制部121获取与第二终端设备22中的通信部的电波强度有关的信息。例如,能够用于根据电波强度的大小来推断使用者在窗边、在屋外还是存在于设施的深处。因此,当电波强度强时,使用者存在于窗边等,因此能够推断为易于接收光的环境。另外,当电波强度弱时,使用者存在于设施的深处等,因此能够推断为不易接收光的环境。
控制部121判断是否满足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以上、该第一距离为第一规定距离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在满足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以上、该第一距离为第一规定距离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第二终端设备22从第二佩戴式终端12接收到的第二受光量与第一终端设备21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的差值。第一规定高度是规定高度的一例。
控制部121判断该差值是否为第二规定值以下。在差值为第二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第一受光量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受光量与第二受光量之间不存在大的差,因此控制部121计算由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另外,在差值大于第二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也就是说,由于第一受光量与第二受光量之间存在大的差,因此控制部121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换言之,控制部121从作为外部设备的第二终端设备22获取与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计算第二终端设备22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另外,在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以上、该第一距离为第一规定距离c1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所有条件均不满足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从照明装置31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二距离,根据照明装置31的高度和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H1i。具体地说,控制部121判断是否存在满足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照明装置31。也就是说,控制部121例如判断在与第一终端设备21相同的楼层内是否存在照明装置31。
控制部121基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明装置31的第二位置信息,计算由照明装置31得到的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换言之,控制部121从作为外部设备的照明装置31获取与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计算照明装置31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具体地说,在存在满足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照明装置31的情况下,控制部121根据照明装置31的输出和照明装置31的发光期间计算第三受光量来作为受光量,计算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第三受光量是对照明装置31的输出与照明装置31的发光期间进行乘法运算而得到的。第二规定高度是规定高度的一例。
如图3所示,例如,具有第三佩戴式终端13和第三终端设备23的使用者以及照明装置32存在于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楼层不同的楼层。第三终端设备23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的差值为H13。另外,照明装置32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的差值为H14。在该情况下,照明环境根据楼层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通过设定第一规定距离c1、第二规定距离c2、第一规定高度以及第二规定高度,不会从不同楼层的第三终端设备23或者照明装置32获取与受光量有关的信息。
如图1和图2所示,控制部121判断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是否正在发光。控制部121获取由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发出的光的输出,对该输出与光源126发光的期间进行乘法运算来计算第五受光量,将第五受光量与补充信息相加来作为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在规定期间内探测到的受光量。控制部121通过将该结果再与使用者从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接收到的受光量相加,能够计算准确的受光量。
控制部121控制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中的至少一方。具体地说,控制部121例如判断使用者接收到的一天的受光量是否满足存储部124中存储的一天所需的受光量。控制部121在判断为不满足一天所需的受光量的情况下,控制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使得受光量满足使用者一天所需的受光量。也就是说,控制部121向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发送使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点亮、使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所照射的光的输出增加的命令等。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接收该命令来进行规定的动作。另外,即使在判断为满足一天所需的受光量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也向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发送使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熄灭、使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所照射的光的输出减少的命令等。
控制部121在基于从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外部设备获取到的第二位置信息判断为第一终端设备21与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的高度不同、也就是说在建筑物中的楼层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控制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控制部121基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高度的差值,如果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上,则判断为第一终端设备21与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的在建筑物中的楼层不同,由此能够实现第一终端设备21是否存在于与照明装置31、浴光装置51等不同的楼层的判断。
此外,浴光装置51是向使用者射出光的装置,并不限定于使使用者积极地接收光的装置,也可以是普通的照明装置。
第二通信部122例如是用于获取与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发送来的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的天线。由第二通信部122获取到的信息被输入控制部1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通信部111和第二通信部122所进行的通信例如也可以是基于Wi-Fi或者LTE(Long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技术)等无线通信标准的无线通信。另外,第一通信部111和第二通信部122可以是连接端子,第二通信部122可以经由通信用线缆接收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
显示部123例如是液晶显示器,具有根据来自控制部121的输出显示一天接收到的受光量等信息的功能。显示部123是通知部的一例。通知部并不限于显示部123,例如也可以通过发出扬声器等的声音来对周围进行通知。
存储部124是用于存储由控制部121执行的控制程序的存储装置。存储部124例如存储每一天的受光量,或者存储每个规定时间的受光量。另外,在存储部124中例如存储有与第一受光量~第五受光量等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列举第一受光量为例,同第一受光量对应的第一位置信息与每个规定时间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124。存储部124例如由半导体存储器来实现。
输入部125例如是触摸面板等,是用于接受来自使用者的操作的用户界面。输入部125能够进行第一佩戴式终端11中的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受光开始以及受光结束。
光源126也可以是所谓的SMD(Surface Mount Device:表面安装器件)型、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型等的LED元件。此外,光源126也可以是使用于显示部123的液晶面板、有机EL(Electro Luminescence:电致发光)、无机EL等EL元件等其它发光元件。因此,光源126并非必须的构成要件。
第二佩戴式终端12是安装于其他人穿着的衣服来探测其他人接收到的受光量的装置。第二佩戴式终端12具有能够探测第二受光量的第二受光传感器12a以及能够与第二终端设备22通信的通信部。第二佩戴式终端12将与其他人接收到的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发送到第二终端设备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佩戴式终端12与第一佩戴式终端11的结构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只要能够获取与其他人接收到的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即可。第二佩戴式终端12和第二受光传感器12a分别是第二获取部的一例。
第二终端设备22的控制部向第一终端设备21发送第二受光量,因此将同第二受光量对应的第二终端设备22的第二位置信息与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第二终端设备22的控制部相应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需求来发送第二受光量、第二位置信息以及电波强度。此外,在第一终端设备21中有时也向其它终端装置进行发送,因此将对应于第一受光量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电波强度相关联地存储于存储部。
另外,第二终端设备22是与第一终端设备21不同的终端设备,例如是智能手机、平板型终端等。第二终端设备22相应于来自第一终端设备21的要求来向第一终端设备21发送与由第二佩戴式终端12探测到的光量有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设备22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结构相同,但也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动作]
接着,对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动作进行说明。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动作的流程图。
使用者使第一佩戴式终端11起动来开始探测受光量,并且启动第一终端设备21中的用于测量受光量的专用的应用程序。由此,开始测量由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
首先,第一佩戴式终端11将与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有关的信息连续或离散地发送到第一终端设备21。第一终端设备21的控制部121判断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是否大于第一规定值a(S1)。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大于第一规定值a的情况下(S1:“是”),控制部121计算所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S2)。也就是说,控制部121计算第一受光量a1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
接着,控制部121判断第一终端设备21是否正在发光(S3)。具体地说,控制部121判断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是否正在发光(S3)。此外,在步骤S3中的判断中,也可以判断光源126和显示部123中的至少一方是否正在发光。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一终端设备21正在发光的情况下(S3:“是”),控制部121根据第一终端设备21的发光期间和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的输出,来计算第五受光量(S4)。此外,在步骤S4中的判断中,也可以根据光源126和显示部123中的至少一方正在发光时的输出来计算第五受光量。
接着,控制部121将第五受光量与第一受光量a1相加,来计算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S5)。也就是说,控制部121计算第五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
接着,控制部121判断使用者是否进行了变更第一终端设备21的光源126所发出的光量的操作(S6)。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进行了变更第一终端设备21所发出的光量的操作的情况下(S6:“是”),返回到步骤S3,控制部121进行同样的判断。例如存在进行了提高或者降低第一终端设备21所发出的光量这样的变更使光源126照射的光量的操作等情况。
此外,控制部121也可以使显示部123显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另外,控制部121使显示部123进行显示的定时并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在其它流程中也使显示部123进行显示。
另外,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一终端设备21没有发光的情况下(S3:“否”),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6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21判断为没有进行变更第一终端设备21所发出的光量的操作的情况下(步骤S6:“否”),控制部121也可以使显示部123显示当前的受光量。然后,控制部121结束该流程。另外,在第一终端设备21的应用程序结束、使第一终端设备21熄灭等情况下,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任意的定时进行显示。
另外,在控制部121判断为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为第一规定值a以下的情况下(S1:“否”),控制部121判断在包括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a以下的时间点在内的时间范围即规定期间M以内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a4是否大于第一规定值a(S11)。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在规定期间M以内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a4大于第一规定值a的情况下(S11:“是”),控制部121根据第一受光量a1为第一规定值a以下的时间点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四受光量a4大于第一规定值a时间点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两者的第三距离Dn(ba)。然后,控制部121判断所计算出的第三距离Dn(ba)是否小于第三规定距离c3(S12)。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三距离Dn(ba)小于第三规定距离c3的情况下(S12:“是”),控制部121计算规定期间M以内的第四受光量a4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S13)。也就是说,控制部121计算第四受光量a4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然后,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三距离Dn(ba)大于第三规定距离c3的情况下(S12:“否”),控制部121进入后述的步骤S21来进行流程。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在规定期间M以内从第一佩戴式终端11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a4均为第一规定值a以下的情况下(S11:“否”),控制部121判断第二终端设备22是否起动(S21)。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二终端设备22起动的情况下(S21:“是”),控制部121从第二终端设备22获取位置信息以及与电波强度有关的信息。控制部121根据从第一终端设备21接收到的第一位置信息和从第二终端设备22接收到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第二终端设备22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距离D12以及第一终端设备21与第二终端设备22的高度的差值H12。控制部121判断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是否为规定强度b以上、该第一距离D12是否为第一规定距离c1以下且高度的差值H12是否为第一规定高度d1以下(S22)。此外,设在步骤S22中满足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b以上、该第一距离D12为第一规定距离c1以下以及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d1以下的所有条件,但也可以满足至少一个条件。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b以上、从第二终端设备22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距离D12为第一规定距离c1以下且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d1以下的情况下(S22:“是”),控制部121计算第二终端设备22从第二佩戴式终端12接收到的第二受光量与由第一终端设备21接收到的第一受光量a1的差值|Lw2|。控制部121判断所计算出的差值|Lw2|是否为第二规定值e以下(S23)。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21判断为没有满足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b以上、从第二终端设备22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距离D12为第一规定距离c1以下且高度的差值H12为第一规定高度d1以下这些条件的情况下(S22:“否”),控制部121进入后述的步骤S31。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所计算出的差值|Lw2|为第二规定值e以下的情况下(S23:“是”),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2,计算第一受光量a1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也就是说,控制部121计算第一受光量a1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21判断为所计算出的差值|Lw2|大于第二规定值e的情况下(S23:“否”),控制部121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S24)。也就是说,控制部121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然后,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另外,在控制部121在步骤S21中判断为第二终端设备22没有起动的情况下(S21:“否”),控制部121判断是否存在从照明装置31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二距离D1i为第二规定距离c2以下且照明装置31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d2以下的照明装置31(S31)。此外,设在步骤S31中满足第二距离D1i为第二规定距离c2以下且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d2以下的所有条件,但也可以满足至少一个条件。
在控制部121判断为存在从照明装置31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二距离D1i为第二规定距离c2以下且照明装置31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d2以下的照明装置31的情况下(S31:“是”),控制部121根据满足该条件的照明装置31的输出和照明装置31的发光期间,来计算第三受光量,计算第三受光量来作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S32)。也就是说,控制部121基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明装置31的第二位置信息计算由照明装置31得到的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受光量。此外,控制部121既可以从照明装置31所具备的受光量传感器等获取受光量,也可以从照明装置31所具备的控制装置经由照明装置31的通信部获取受光量,第三受光量的获取方法未被特别地限定。然后,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另一方面,在控制部121判断为没有满足从照明装置31到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二距离D1i为第二规定距离c2以下且照明装置31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高度的差值H1i为第二规定高度d2以下这些条件的情况下(S31:“否”),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作用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具备: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其能够安装于身体,用于获取第一受光量;以及控制部121,其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而且,在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对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到的受光量。
这样,在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对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然后,控制部121将补充信息设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光量。因此,例如即使由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被衣物、头发等遮光而导致所测量出的受光量比实际的受光量小、或者第一受光传感器110与保存受光量数据的第一终端设备11之间发生通信错误、或者由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和第一终端设备11的电池用尽等而发生数据的缺失等,也能够对该期间的受光量进行补充。
因而,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高精度地获取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控制部121从外部设备获取与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计算外部设备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这样,即使存在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控制部121也能够获取与外部设备的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并将该受光量设为补充信息,因此能够在受光量为该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内对该受光量进行补充。例如从第二终端设备22获取与第二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在第二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内对该第二受光量进行补充。另外,例如从照明装置31获取与第三受光量有关的信息,因此能够在第三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内对该第三受光量进行补充。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外部设备是获取第二受光量的第二受光传感器12a和对空间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31中的至少一方。
根据该结构,第二受光传感器12a探测第二受光量,因此即使存在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也能够从外部设备获取第二受光量和第三受光量中的至少一方,因此能够在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内对该受光量进行补充。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在外部设备是第二获取部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基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获取部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到第二获取部的第一距离,根据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高度和第二获取部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从第二获取部获取第二获取部的电波强度。另外,在满足第一距离为第一规定距离以下、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以及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以上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由第二获取部得到的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根据该结构,控制部121基于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到作为第二获取部的一例的第二终端设备22的第一距离、高度的差值H12以及第二终端设备22的电波强度,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能够抑制将第二终端设备22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处于不同楼层的情况下由远离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二终端设备22得到的第二受光量计算为补充信息。
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控制部121还计算第一受光量与第二受光量的差值,在差值为第二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计算第一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在差值大于第二规定值的情况下,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这样,即使存在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也在第一受光量与第二受光量的差值为第二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由控制部121计算第一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另外,在差值大于第二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第二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在外部设备是照明装置31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基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照明装置31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到照明装置31的第二距离,根据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高度和外部设备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在满足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和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计算由照明装置31得到的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根据该结构,控制部121基于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到照明装置31的第二距离和高度的差值H1i,计算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能够抑制将照明装置31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处于不同楼层的情况下由远离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照明装置31得到的第三受光量计算为补充信息。
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控制部121还基于照明装置31的输出和照明装置31的发光期间,计算由照明装置31得到的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这样,即使存在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控制部121也能够从由存在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附近的照明装置31发出的光量获取第三受光量,计算第三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在包括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在内的时间范围即规定期间以内从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大于第一规定值的情况下,控制部121基于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的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一位置信息和第四受光量大于第一规定值的时间点的第一受光传感器110的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第三距离,在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第一受光量大于第一规定值时的第四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这样,即使存在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探测到的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也在由控制部121计算出的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规定距离的情况下计算大于第一规定值的第四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具备第一佩戴式终端11,该第一佩戴式终端11具有射出光的光源126且设置有控制部121。而且,控制部121根据由光源126发出的光的输出和光源126发光的发光期间来计算第五受光量,对第五受光量与补充信息进行加法运算来计算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0获取到的受光量。
这样,控制部121获取根据第一终端设备21所具有的光源126的输出和光源126发光的发光期间计算出的第五光量,并将该第五光量与补充信息相加。因此,在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第一佩戴式终端11还具备显示部123。而且,控制部121在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下,通过显示部123来通知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
这样,在控制部121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下,通过显示部123来通知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因此使用者能够识别第一佩戴式终端11的第一受光传感器110是否被衣物、头发等遮光。
另外,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还具备射出光的浴光装置51。而且,控制部121对浴光装置51的光输出和光射出期间中的至少一方进行控制。
这样,控制部121对浴光装置51的光输出和光射出期间中的至少任一方进行控制,因此在使用者的每天所需的受光量不足的情况下,提高浴光装置51所射出的光的输出,或者在满足使用者的每天的受光量的情况下,使浴光装置51熄灭。由此,使用者能够接收一天所需的光。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
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的基于使用者的主观评价计算受光量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本变形例中,在具有基于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来经由显示部123输入受光量的功能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没有特别明确记载的情况下,本变形例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与实施方式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相同,对同一结构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与结构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输入部125例如在推断受光量时,接受使用者的主观评价。另外,输入部125也可以接收由使用者直接输入的受光量。因此,关于输入部125的输入,并没有限制。
控制部121基于使用者的主观评价来计算在规定期间内由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具体地说,在图5中,从步骤S1进入步骤S31,在步骤S31中为“否”的情况下,无法确定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因此,控制部121根据使用者的自我申报来计算在无法确定受光量的期间内接收到的受光量。
向使用者显示例如包括“非常暗、稍暗、均不是、稍亮、非常亮”这五个阶段的选择项的主观评价,基于该主观评价来推断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由此进行基于自我申报的受光量的计算。此外,该主观评价只是一例,也可以基于无法确定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的状态下的天气、季节、时刻、位置等来更加详细地进行计算。另外,也可以根据天气、季节、时刻、场所等对进行该主观评价而计算出的受光量进行校正,来计算更准确的受光量。另外,主观评价并不限定于五个阶段,既可以是四个阶段以下,也可以是六个阶段以上。
对该情况下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6所示,首先,在图5中,第一终端设备21的控制部121从步骤S1进入步骤S31,在步骤S31中为“否”的情况下,使第一终端设备21的显示部123显示进行主观评价的五个阶段的项目(S101)。
接着,使用者参照该项目来经由输入部125进行输入(S102)。
接着,控制部121计算与所输入的项目相应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S103)。然后,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此外,关于图6的流程图,不仅能够在图5的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之后输入该流程图,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在任意的定时输入该流程图。因此,图6的流程图并不限定于在图5的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之后输入。
在该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即使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任一步骤都不相符,也通过步骤S101~步骤S103计算从主观评价导出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另外,在该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还具备显示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的显示部123。而且,控制部121使显示部123显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
另外,在该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还具备显示包括多个项目的选择项的显示部123。而且,在满足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和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通过使用者的选择从选择项输入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
另外,在该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具备:第一受光传感器11,其能够安装于身体,输出表示所探测到的受光量的第一受光量;以及控制部121,其获取表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输出的第一受光量的信息,其中,在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控制部121计算对该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补充信息来作为由第一受光传感器11获取到的受光量。
关于本变形例中的其它作用效果,也发挥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
对本变形例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的基于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受光量的动作的流程图。
在本变形例中,在具有基于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来经由显示部123计算受光量的功能这点上与实施方式不同。另外,在没有特别明确记载的情况下,本变形例的受光量测量系统1与实施方式的受光量测量系统相同,对同一结构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与结构有关的详细的说明。
控制部121基于时间表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中的至少一方的信息来计算受光量。在本变形例中,基于时间表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受光量。控制部121例如根据基于使用者的一天、一周、一个月等的时间表信息的使用者的活动信息,来计算与使用者的活动内容相应的受光量。时间表信息例如是作为使用者的一天的行动的上下班、会议、外出等的时间表。控制部121根据使用者预先存储于存储部124的时间表信息,来获取与使用者的每个时间表对应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然后,针对各个时间表计算受光量。也可以基于预先设定的表来计算受光量。
控制部121在图5中从步骤S1进入步骤S31,在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21无法确定使用者接收到的受光量。因此,控制部121基于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和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在无法确定受光量的期间内接收到的受光量。
对该情况下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动作进行说明。
如图5和图7所示,首先,在图5中,第一终端设备21的控制部121从步骤S1进入步骤S31,在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下,控制部121从存储部124获取无法确定受光量的期间内的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S111)。另外,控制部121获取无法确定受光量的期间内的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S111)。
控制部121将使用者的时间表信息与第一终端设备21的第一位置信息对应起来,根据两者计算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S112)。然后,控制部121进入步骤S3来进行同样的流程。
此外,关于图7的流程图,不仅能够在图5的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之后输入该流程图,也能够根据使用者的操作在任意的定时输入该流程图。因此,图7的流程图并不限定于在图5的步骤S31中判定为“否”的情况之后输入。
在该受光量测量系统1中,即使与图5的流程图中的任一步骤都不相符,也计算从时间表信息导出的受光量来作为补充信息,因此能够更高精度地获取使用者的受光量。
关于本变形例的其它作用效果,也发挥与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其它变形例等)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中,第一佩戴式终端和第一终端设备可以是一体形成的一个装置。第二佩戴式终端和第二终端设备、第三佩戴式终端和第三终端设备也同样。另外,第一佩戴式终端~第三佩戴式终端和第一终端设备~第三终端设备是一例,并不限定于这三种。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中,在规定时间以上的期间内没有从第一佩戴式终端接收到与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也可以使扬声器等发出警报音。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中,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终端设备获取了第二受光量,但也可以从第二佩戴式终端获取第二受光量。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第二佩戴式终端获取第二位置信息,将第二受光量与第二位置信息相关联地发送到第一终端设备。
除此以外,对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想到的各种变形所得到的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将实施方式以及实施方式的变形例1、2中的构成要素和功能任意地组合而实现的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

Claims (14)

1.一种受光量测量系统,具备:
第一获取部,其能够安装于身体,用于获取第一受光量;以及
控制部,其从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与所述第一受光量有关的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对所述第一受光量为所述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该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所述补充信息来作为由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到的受光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从外部设备获取与受光量有关的信息,计算所述外部设备的所述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设备是获取第二受光量的第二获取部和对空间进行照明的照明装置中的至少一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设备是所述第二获取部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获取部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获取部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获取部到所述第二获取部的第一距离,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获取部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获取部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
所述控制部从所述第二获取部获取所述第二获取部的电波强度,
在满足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规定距离以下、所述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以及电波强度为规定强度以上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所述第二获取部的第二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计算所述第一受光量与所述第二受光量的差值,
在所述差值为第二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所述第一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在所述差值大于第二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所述第二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外部设备为所述照明装置的情况下,
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获取部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照明装置的第二位置信息,来计算从所述第一获取部到所述照明装置的第二距离,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第一获取部的高度和所述照明装置的高度来计算高度的差值,
在满足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和所述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由所述照明装置得到的第三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部还基于所述照明装置的输出和所述照明装置的发光期间,计算由所述照明装置得到的所述第三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包括所述第一受光量为所述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在内的时间范围即规定期间以内从所述第一获取部接收到的第四受光量大于所述第一规定值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基于所述第一受光量为所述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时间点的所述第一获取部的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四受光量大于所述第一规定值的时间点的所述第一获取部的所述第一位置信息来计算第三距离,
在所述第三距离小于第三规定距离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所述第一受光量大于所述第一规定值的所述第四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具有射出光的光源,且设置有所述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根据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的输出和所述光源发光的发光期间来计算第五受光量,计算所述第五受光量与所述补充信息的和来作为由所述第一获取部获取到的受光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还具备通知部,
所述控制部在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下,通过所述通知部来通知无法计算受光量的情况。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浴光装置,该浴光装置射出光,
所述控制部控制所述浴光装置的光输出和光射出期间中的至少一方。
12.根据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使用者所接收到的受光量,
所述控制部使显示部显示使用者实际接收到的受光量。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受光量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显示部,该显示部显示包括多个项目的选择项,
在满足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规定距离以下和所述高度的差值为规定高度以下的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根据使用者的选择从所述选择项输入的受光量来作为所述补充信息。
14.一种受光量测量系统,具备:
第一受光传感器,其能够安装于身体,对表示所探测到的受光量的第一受光量进行输出;以及
控制部,其获取表示由所述第一受光传感器输出的所述第一受光量的信息,
其中,在所述第一受光量为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计算对该第一受光量为所述第一规定值以下的期间的所述第一受光量进行补充的补充信息,计算所述补充信息来作为由所述第一受光传感器获取到的受光量。
CN201810343638.3A 2017-04-26 2018-04-17 受光量测量系统 Pending CN1088037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7608 2017-04-26
JP2017087608A JP6913893B2 (ja) 2017-04-26 2017-04-26 受光量計測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731A true CN108803731A (zh) 2018-11-13

Family

ID=637972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43638.3A Pending CN108803731A (zh) 2017-04-26 2018-04-17 受光量测量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80313689A1 (zh)
JP (1) JP6913893B2 (zh)
CN (1) CN108803731A (zh)
DE (1) DE10201810918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7210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个体识别照明控制方法、装置及照明控制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7439B2 (ja) 2018-09-28 2022-10-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言語処理方法、言語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言語処理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11736A (ja) * 2001-10-04 2003-04-15 Denshi Hyogen:Kk センサ情報に基づいたアドバイス通信システム
RU2569707C2 (ru) * 2010-01-21 2015-11-27 Конинклейке Филипс Электроникс Н.В. Управляющ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нос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осветительная система для целей фототерапии
JP5747954B2 (ja) * 2013-06-28 2015-07-1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照明システムとその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6044995A (ja) * 2014-08-20 2016-04-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測色方法、測色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6658444B2 (ja) * 2016-10-12 2020-03-04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脈波検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7210A (zh) * 2021-01-19 2021-05-28 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个体识别照明控制方法、装置及照明控制系统
CN112867210B (zh) * 2021-01-19 2023-09-22 深圳云联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个体识别照明控制方法、装置及照明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109183A1 (de) 2018-10-31
JP6913893B2 (ja) 2021-08-04
JP2018186005A (ja) 2018-11-22
US20180313689A1 (en)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55887B2 (en) Fitness apparatus
US10956840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user attention levels using biometric analysis
US20220036711A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7529261A (zh) 光浴系统、便携式终端以及发光装置
KR20120130306A (ko) 스마트 슈즈를 이용한 헬스케어 시스템
CN108803731A (zh) 受光量测量系统
KR101764816B1 (ko) 맞춤형 모듈 선택·자동 응급구조신호 전송이 가능한 융합형 스마트 웨어러블장치
US20160011653A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a wrist wearable device, and a device using same
CN204888961U (zh) 一种智能户外运动手环
US20160209265A1 (en) Ultraviolet Monitoring Device
US20160273956A1 (en) Body weight measuring techniques
CN111862527A (zh) 警告方法、安全模块、带安全模块的衣物、执行警告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和安全系统
KR102489072B1 (ko) 조도를 측정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US10072973B2 (en) Light information sens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 amount of ambient light exposure experienced by a subject
JP6710770B2 (ja) ユーザーの気分に応じてストラップの色が変わるスマートウォッチ
US20200138308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occurrence of hypotension
KR102272353B1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이용한 문자 디스플레이가 가능한 신발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KR102452627B1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이용한 문자 디스플레이가 가능한 모자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KR20220094895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이용한 문자 디스플레이가 가능한 안경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KR102368011B1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이용한 문자 디스플레이가 가능한 가방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US10868618B2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ynchronized pattern sequence on multiple devices
KR20210024927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을 이용한 문자 디스플레이 가능한 신발 주문 시스템 및 그의 운용 방법
CN105629710A (zh) 自动开启背光的手表及其判断方法
TWM495548U (zh) 具有計步器功能的電子手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