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3357A -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3357A
CN108803357A CN201811021394.3A CN201811021394A CN108803357A CN 108803357 A CN108803357 A CN 108803357A CN 201811021394 A CN201811021394 A CN 201811021394A CN 108803357 A CN108803357 A CN 1088033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ler
steering engine
sliding mode
speed
p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213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03357B (zh
Inventor
周满
张驰
张明月
张宏巍
储海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tian Changguang Qing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81102139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33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33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3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033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33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3/00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 G05B13/0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 G05B13/04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 G05B13/042Adaptive control systems, i.e. systems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themselves to have a performance which is optimum according to some preassigned criterion electric involving the use of models or simulators in which a parameter or coefficient is automatically adjusted to optimise the performance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控制器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将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入至位置环控制器,再通过位置环控制器输出速度指令;将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入至速度环控制器,再通过速度环控制器输出PWM控制量;将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入至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同时提出新的趋近律,补偿换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本发明能在不改变舵机系统大角度性能的基础上,解决小角度位置平顶问题,有效的改进了舵机小角度正弦跟踪性能,本发明可以使用的算法简单、可靠、工程量小,且易于工程化实现,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Description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舵机伺服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舵机是飞行器的重要执行机构,主要包括气动舵机、液压舵机、电动舵机。电动舵机因其体积小、易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到机器人、无人机、导弹等领域。但舵机系统不可避免的存在非线性(摩擦、间隙等),这些非线性因素引发舵机系统出现较大的跟踪误差、极限环振荡、“爬坡”等现象。目前,不少学者采用变结构控制、神经网络控制、粒子算法等先进控制理论取得较好的成果,较好的解决了舵机的非线性问题。但现有方法主要适用于大角度信号的跟踪,而忽略了小角度正弦信号的跟踪。在跟踪小角度信号时,由于静摩擦的影响,系统存在较为严重“平顶”现象,严重影响了舵机系统的性能。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在不改变舵机系统大角度性能的基础上,解决小角度位置平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在不改变舵机系统大角度性能的基础上,解决小角度位置平顶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提供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控制器混合控制方法,包括:
将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入至位置环控制器,再通过位置环控制器输出速度指令;
将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入至速度环控制器,再通过速度环控制器输出PWM控制量;
将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入至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用于补偿换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
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
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混合控制方法实现对电动舵机的精确控制。
在大角度时,电动舵机控制器采用常规PID控制器;
在小角度时,引入滑模控制器,所述滑模控制器用于补偿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对趋近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趋近律:
其中定义切换函数为:
为了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动,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限制滑模控制器的使用,边界层内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器,且每次穿越滑模面,滑模控制器仅工作一次,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滑模控制器的抖动问题。
开关函数定义如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还提供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控制器混合控制系统,包括:
位置环控制器,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入至位置环控制器,再通过位置环控制器输出速度指令;
速度环控制器,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入至速度环控制器,再通过速度环控制器输出PWM控制量;
滑模控制器,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入至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用于补偿换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
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
在大角度时,电动舵机控制器采用常规PID控制器,实现对大角度的跟踪,保证舵机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小角度时,引入滑模控制器,所述滑模控制器用于补偿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为了提高对“平顶”的削弱效果,对趋近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趋近律:
其中定义切换函数为:
为了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动,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限制滑模控制器的使用,边界层内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器,且每次穿越滑模面,滑模控制器仅工作一次,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滑模控制器的抖动问题。开关函数定义如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采用PID+滑模的混合控制方法,在不影响舵机其他性能指标的前提下,有效的改进了舵机小角度正弦跟踪性能。
2、本发明通过引入滑模控制器,有效地削弱电动舵机小角度正弦跟踪时存在的平顶问题,解决了因平顶问题而引发的飞行器高频抖动问题。
3、本发明通过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且每次穿越滑模面仅使用一次滑模控制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滑模控制器的抖动问题。
4、本发明可以使用的算法简单、可靠、工程量小,且易于工程化实现,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动舵机系统控制器工作原理图。
图2a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跟踪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图2b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速度死区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图2c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控制器输出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图2d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跟踪误差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图2e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正弦跟踪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图2f是本发明与PID控制方法的节约信号跟踪对比的实验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动舵机系统包括电动舵机控制器、舵机驱动模块、无刷直流电机、减速器、速度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电动舵机控制器根据舵机偏转指令及舵机反馈控制舵机偏转,包括偏转角控制、偏转速度控制。电动舵机控制器输出PWM值至舵机驱动器,舵机驱动器根据占空比的变化,驱动舵机偏转,进而实现舵机系统的高精度位置跟踪。
本发明的电动舵机控制器主要包括位置环控制器、速度环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三部分;位置环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输入信号为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出信号为速度指令;速度环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输入为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出量为PWM控制量;滑模控制器的输入为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出为等效控制量Ueq,用于补偿换向时平顶。因此,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
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接收舵机指令θ0、舵机反馈角度θ、舵机反馈速度θ′,计算舵机偏转误差ep=θ0-θ,速度误差eV=UP-θ′。
第二步:PID控制器设计:
位置环设计UP=Kp P·eP+Kp I∫eP
速度环设计UV=Kv P·eV+Kv I∫eV
其中,Kp P、Kp I为位置环PI控制器参数,Kv P、Kv I为速度环PI控制器参数,可根据系统性能指标求得。
第三步:滑模控制器设计:
在大角度时,电动舵机控制器采用常规PID控制器,其中大角度指的是指令角度比较大,一般是角度大于5度;
在小角度时,引入滑模控制器,所述滑模控制器用于补偿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对趋近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趋近律;其中小角度指的是指令角度比较小,一般是角度小于1度,
常规PID控制器对非线性因素的鲁棒效果较差,为了提高系统鲁棒性,引入滑模控制器。
滑模面设计
其中,ep为位置跟踪误差。
为了提高对平顶的削弱效果,提出新的趋近律,实现舵机换向时最大效率的补偿静摩擦等非线性因素,进而最大限度减少平顶时间。新的趋近律设计为:
趋近律
其中定义切换函数为
进而得到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为:
第四步:设计开关函数设计:
为了削弱滑模控制器的抖动,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限制滑模控制器的使用,开关函数定义如下:
即,边界层内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器,且每次穿越滑模面,滑模控制器仅工作一次,进而最大限度降低滑模控制器的抖动问题。
第五步:电动舵机控制器输出设计:
电动舵机控制器的输出为:U=UV+Ueq·sat*(s)
控制器的输出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为边界层内或为穿越滑模面;另一种为边界层外且穿越滑模面。
第一种控制器输出为常规PID控制器,即:
U=UV+Ueq×0
=Kv P·eV+Kv I∫eV
第二种控制器输出为PID+滑模控制器,即:
第六步:控制器输出量转化为PWM占空比给舵机驱动器,舵机驱动器驱动舵机偏转。
图2a~2f为本发明的舵机控制方法与传统PID控制方法的对比,电动舵机进行0.1°、4Hz小角度正弦跟踪对比。可以看出,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由于控制器迭代的延迟、静摩擦等因素影响,做小角度正弦跟踪时,存在57ms的速度死区,位置出现较严重“平顶”现象,平顶时间约为64ms,跟踪误差为0.123°;本发明的控制方法,速度死区为10ms,位置平顶时间为12ms,跟踪误差为0.029°,平顶时间大幅缩减,跟踪精度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本发明的PID和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在不影响舵机其他指标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削弱平顶问题,提高小角度情况下跟踪性能,且算法简单易于工程实现。
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构思所作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控制器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入至位置环控制器,再通过位置环控制器输出速度指令;
将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入至速度环控制器,再通过速度环控制器输出PWM控制量;
将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入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用于补偿换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
其中,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
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混合控制方法实现对电动舵机的精确控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大角度时,电动舵机控制器采用常规PID控制器;
在小角度时,引入滑模控制器,所述滑模控制器用于补偿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对趋近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趋近律:
其中定义切换函数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限制滑模控制器的使用,边界层内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器,且每次穿越滑模面,滑模控制器仅工作一次;
开关函数定义如下:
其中α0为边界层,flag为标志位,sat*(s)为饱和函数。
4.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控制器混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环控制器,舵机偏转指令、位置反馈信号输入至位置环控制器,再通过位置环控制器输出速度指令;
速度环控制器,速度指令、速度反馈信号输入至速度环控制器,再通过速度环控制器输出PWM控制量;
滑模控制器,舵机角度误差、舵机速度误差输入至滑模控制器,滑模控制器输出等效控制量Ueq,用于补偿换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
位置环控制器和速度环控制器均通过常规PID控制器实现。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大角度时,电动舵机控制器采用常规PID控制器;
在小角度时,引入滑模控制器,所述滑模控制器用于补偿方向切换时出现的平顶现象,对趋近律进行改进,提出新的趋近律:
其中定义切换函数为: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引入开关函数和边界层,限制滑模控制器的使用,边界层内采用常规PID控制器,边界层外采用滑模控制器,且每次穿越滑模面,滑模控制器仅工作一次;
开关函数定义如下:
CN201811021394.3A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088033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1394.3A CN108803357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21394.3A CN108803357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357A true CN108803357A (zh) 2018-11-13
CN108803357B CN108803357B (zh) 2020-09-01

Family

ID=64081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21394.3A Active CN108803357B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3357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054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分段式永磁同步电机滑模伺服控制的方法
CN109514540A (zh) * 2018-12-13 2019-03-2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舵机及机器人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3351A1 (en) * 1989-02-23 1991-04-24 Fanuc Ltd. Method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CN103944476A (zh) * 2014-03-07 2014-07-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转矩控制器
CN104698835A (zh) * 2015-02-10 2015-06-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一种电动舵机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730927A (zh) * 2015-03-27 2015-06-24 西南石油大学 智能人工腿的模糊pd变结构控制方法
CN105093927A (zh) * 2015-07-28 2015-11-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电动舵机死区换向替代补偿方法
CN105591575A (zh) * 2016-01-11 2016-05-18 同济大学 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JP2017097483A (ja) * 2015-11-19 2017-06-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7065549A (zh) * 2017-04-14 2017-08-18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基于非线性变结构的电动舵机设计方法
CN108454623A (zh) * 2018-01-22 2018-08-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无人驾驶电动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423351A1 (en) * 1989-02-23 1991-04-24 Fanuc Ltd. Method of sliding mode control
CN103944476A (zh) * 2014-03-07 2014-07-23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电动汽车转矩控制器
CN104698835A (zh) * 2015-02-10 2015-06-1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 一种电动舵机的变结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4730927A (zh) * 2015-03-27 2015-06-24 西南石油大学 智能人工腿的模糊pd变结构控制方法
CN105093927A (zh) * 2015-07-28 2015-11-2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电动舵机死区换向替代补偿方法
JP2017097483A (ja) * 2015-11-19 2017-06-0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05591575A (zh) * 2016-01-11 2016-05-18 同济大学 一种隐极式永磁同步电机直接特征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7065549A (zh) * 2017-04-14 2017-08-18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基于非线性变结构的电动舵机设计方法
CN108454623A (zh) * 2018-01-22 2018-08-28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四轮独立驱动无人驾驶电动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OANG THINH DO,HYUNG GYU PARK,KYOUNG KWAN AHN: "Application of an adaptive fuzzy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n velocity control of a secondary controlled hydrostatic transmission system", 《MECHATRONICS》 *
周满: "电动舵机变结构控制律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工程科技Ⅱ辑》 *
张月玲: "基于滞环函数的电动舵机滑模控制", 《微电机》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4540A (zh) * 2018-12-13 2019-03-26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舵机及机器人
CN109510541A (zh) * 2018-12-27 2019-03-22 哈尔滨理工大学 基于分段式永磁同步电机滑模伺服控制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3357B (zh) 2020-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93927B (zh) 电动舵机死区换向替代补偿方法
CN108803357A (zh) 一种pid和改进滑模的电动舵机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579325B (zh) 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CN103231798A (zh) 一种数字电动舵机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CN106837901B (zh) 一种降低液压启动冲击的起竖系统控制方法
CN104953915A (zh) 一种基于新型趋近律的永磁同步电机滑模控制策略
CN103303454A (zh) 一种基于速度环换向的电动舵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697263B (zh) 一种滚转副翼反效控制方法
CN103760908A (zh) 一种巡视器闭环跟踪控制方法
Liu et al. A fuzzy sliding-mode controller design for a synchronous reluctance motor drive
CN104660089B (zh) 用于伺服驱动的pwm整流器回馈滞环控制方法
CN203786565U (zh) 一种基于位置环控制的电动舵机系统
CN103944476B (zh) 一种电动汽车转矩控制器
CN102431870A (zh) 电梯门机的开门关门到位转矩自适应方法和装置以及电梯门机控制系统
CN106899249B (zh) 力矩电机的控制方法
CN110435881A (zh) 一种用于飞机前轮电动转弯和减摆的复合控制方法
CN106411188A (zh) 一种工业机器人智能驱动系统
CN106585915B (zh) 基于鳍与翼鳍矢量控制的船舶减横摇系统双环控制方法
CN109889112A (zh) 永磁同步电机弱磁控制单电流调节器的效率优化方法
CN110504885B (zh) 一种适用于pmsm伺服系统的快速响应高精度位置控制方法
CN104901593B (zh) 电机驱动装置、方法及电机
CN204304862U (zh) 快速转矩跟踪控制电路
CN205225941U (zh) 一种变转速液压动力源的复合补偿控制系统
CN205998111U (zh) 一种飞艇异形布局尾翼操纵机构
Gao et 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Chinese Industrial Robo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6

Address after: No.17, Hongxiang 2nd Road, Jihongtan street, Chengyang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9

Patentee after: Zhongtian Changguang (Qingdao) equipmen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0033 No. 3888 southeast Lake Road, Changchu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lin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Institute of Optics, Fine Mechanics and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