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9834A -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9834A
CN108779834A CN201780019213.0A CN201780019213A CN108779834A CN 108779834 A CN108779834 A CN 108779834A CN 201780019213 A CN201780019213 A CN 201780019213A CN 108779834 A CN108779834 A CN 108779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countershaft
speed changer
clutch
fre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1921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9834B (zh
Inventor
于尔根·瓦夫齐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F Friedrichshafen AG
Original Assignee
ZF Friedrichshafen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F Friedrichshafen AG filed Critical ZF Friedrichshafen AG
Publication of CN108779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8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98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83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0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power being selectively transmitted by either one of the parallel flow pat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0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ith gear ratios in which the power is transferred by axially coupling idle gea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2003/0826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wherein at least one gear on the input shaft, or on a countershaft is used for two different forward gear ratio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3/00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 F16H3/02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 F16H3/08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 F16H3/087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 F16H3/093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 F16H2003/0931Toothe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variable gear ratio or for reversing rotary motion without gears having orbital motion exclusively or essentially with continuously meshing gears, that can be disengaged from their shaf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gears with two or more countershafts each countershaft having an output gear meshing with a single common gear on the output shaf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2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ix forward spee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200/00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 F16H2200/003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 F16H2200/0056Transmissions for multiple ratios characterised by the number of forward speeds the gear ratios comprising seven forward spee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1、EW2)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1、i3)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2、i4)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第五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固定齿轮(F3、F5)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第六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6)而与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第七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和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或者与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

Description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器基本上由带有不同的齿轮对的两个支路或子变速器、两个配属于各一个子变速器的动力换挡离合器、一个输入轴和一个输出轴构成以及视挡位数而定由形状锁合的换挡离合器构成。挡位在此被交替地布置在两个子变速器中,因而能在无负载的子变速器中预先选择挡位,扭矩则由另一个子变速器传递。
以如下方式实现换挡,即,有待传递的扭矩由一个动力换挡离合器转达给另一个,因而可以无负载地并且没有牵引力中断地以及不卡紧能切换的挡位地切换挡位。通常用一个子变速器能切换奇数挡以及用另一个子变速器能切换偶数挡和倒挡。
双离合变速器的优势在于相对行星齿轮式变速器的效率优势、通过子变速器更为自由地选择挡位的传动比、高转速适应性和运动型行驶性能。
由本申请人的DE 10 2007 049 271 A1已知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其带有两个离合器,这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输入轴连接以及这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分别与两个彼此同轴布置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其中一个连接,该双离合变速器还带有至少两个副轴,构造成空套齿轮的挡位齿轮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这两个副轴上,该双离合变速器还带有抗相对转动地布置在两个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并且构造成固定齿轮的挡位齿轮,这些挡位齿轮至少部分与空套齿轮啮合,该双离合变速器还带有多个用于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空套齿轮和副轴的联接装置,该双离合变速器还带有各一个设置在两个副轴上的输出齿轮,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的齿部联接,并且该双离合变速器还带有至少一个用于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两个挡位齿轮的换挡元件,其中,可以切换多个可负载换挡的前进挡和至少一个倒挡。在公知的双离合变速器中规定,设三个双重齿轮平面,并且在每一个双重齿轮平面中,第一和第二副轴的各一个空套齿轮配属于其中一个变速器输入轴的固定齿轮,其中,在每个双重齿轮平面中,至少一个空套齿轮能用于至少两个挡位,因而能经由至少一个换挡元件切换至少一个曲径挡位(Windungsgang)。这个双离合变速器在车辆中尤其适用于前置横向式构造方式。
在车辆中使用于前置横向式构造方式的另一个双离合变速器由本申请人的DE 102007 049 267 A1公知;两个离合器的输入侧与输入轴连接以及两个离合器的输出侧与两个彼此同轴布置的变速器输入轴的各一个连接。公知的变速器具有至少一个用于联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的换挡元件,其中,能切换至少六个可负载换挡的前进挡和至少一个倒挡,以及其中,三个齿轮平面或四个齿轮平面被这样布置,使得可以通过联接两个变速器输入轴的换挡元件切换可负载换挡的曲径挡位。
在由现有技术公知的双离合变速器中,在变换行驶方向时(也就是说从前进行驶变换到倒车行驶或反过来时)受功能所限出现了延时,因为在可以使用变速器的起动元件之前,一些针对一个行驶方向所需的换挡元件必须被脱开以及另一些用于实现另一个行驶方向的换挡元件必须被挂入。这以既在前进起动挡中也在倒车起动挡中使用齿轮和换挡元件为条件。此外,当形状锁合的换挡元件,例如爪式换挡元件被用作利于效率或利于成本的换挡元件时,那么在变换行驶方向时仅在几乎车辆停车时才进行换挡元件的切换,因为否则的话所产生的力矩脉冲在操纵形状锁合的元件时是不可接受的并且导致了换挡元件的不期望的磨损。因此不利的是,被自动变速器驾驶员习惯的功能在余速至10km/h时无法满足行驶方向变换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说明一种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该双离合变速器适用于前置横向式安装并且实现了快速且舒适的行驶方向变换。
该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解决。其它的优点和有利的设计方案由从属权利要求得出。
因此建议一种副轴形式的变速器,该变速器包括: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设计成实心轴的、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设计成空心轴的、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的且由第一变速器输入轴导引穿过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第一和第二副轴分别带有设置在两个副轴上的、分别与输出轴的齿部联接的输出齿轮,其中,在第一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啮合,其中,在第一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啮合,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该第五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的固定齿轮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该第六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而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四固定齿轮啮合,并且其中,在第二副轴上布置着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该第七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而与和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齿轮啮合的中间齿轮啮合或者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啮合。
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奇数挡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在此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其中,变速器的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偶数挡或倒挡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备选地,双离合变速器的子变速器可以交换,因而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奇数挡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且变速器的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偶数挡或倒挡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上。
动力换挡离合器在驱动侧与驱动装置例如与内燃机连接并且组合成双离合器。
变速器具有七个形状锁合的换挡元件,这些换挡元件优选设计成同步装置,其中,借助第一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二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二换挡元件可以使第四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三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七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二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四换挡元件可以使第六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二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五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三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六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一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以及其中,借助第七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五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该第五空套齿轮布置于其上的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
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五和第六换挡元件优选组合成分别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用所述变速器能实现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换挡元件在另一些实施方式的框架内也设计成爪式换挡元件或摩擦锁合的离合器。
在本发明的一种扩展设计的框架内,变速器具有形状锁合的第八换挡元件,借助该第八换挡元件可以使第三空套齿轮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四空套齿轮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由此可以实现一个附加的第七挡,该第七挡被设计成曲径挡位。在此可以视单个换挡元件组合和布置成双换挡元件而定地获得不同的变速器示意图。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可以在按本发明的变速器上将至少一个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的电机布置在带有或不带有到驱动装置的附加的离合器的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此外,该电机可以借助齿轮与变速器的可切换的空套齿轮有效连接或者可换挡地或固定联接地与副轴或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有效连接。
附图说明
下文中借助附图示例性地详细阐述本发明。附图中:
图1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图2是针对图1所示的变速器的示例性的换挡示意图;
图3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图4是针对图3所示的变速器的示例性的换挡示意图;
图5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图6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四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图7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五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图8是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个扩展设计方案的示意图,在该扩展设计方案中,布置在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的电机集成在该变速器中;
图9是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个扩展设计方案的示意图,在该扩展设计方案中,布置在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的电机集成在该变速器中,该双离合器带有一个到驱动装置的附加的离合器;
图10是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个扩展设计方案的示意图,在该扩展设计方案中,借助一个齿轮与变速器的可切换的空套齿轮有效连接的电机集成在该变速器中;
图11是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个扩展设计方案的示意图,在该扩展设计方案中,能可切换地与第二副轴有效连接的电机集成在该变速器中;以及
图12是按图5的变速器的一个扩展设计方案的示意图,在该扩展设计方案中,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有效连接的电机集成在该变速器中。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的结构已经由技术人员清楚地公知,因而在附图说明的范畴内仅详细说明和阐述与本发明相关的构件。相同的附图标记标注相同的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副轴形式的在图1中示出了设计成双离合变速器的副轴形式的变速器,其带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
变速器包括: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设计成实心轴的、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的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输出侧连接的并且设计成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该第二变速器输入轴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并且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能导引穿过该第二变速器输入轴;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第一和第二副轴带有各一个设置在两个副轴VW1、VW2上的输出齿轮AB1、AB2,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AW的齿部联接。通过闭合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可以将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接入动力流,其中,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闭合促成了将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接入动力流。动力换挡离合器在驱动侧与驱动装置M、例如与内燃机联接。副轴与变速器输入轴轴线平行地布置。
参照图1,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着可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1、i3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着可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2、i4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着可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第五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三固定齿轮F3啮合。在一个变型方案的框架内,可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另一个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附加的固定齿轮啮合。
此外,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着可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该第六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6而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着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该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一个和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啮合。在另一个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
由第一空套齿轮L1和第一固定齿轮F1形成的齿轮级i1对应用于生成变速器的第一前进挡的齿轮级,其中,由第二空套齿轮L2和第二固定齿轮F2形成的齿轮级i2对应用于生成第二前进挡的齿轮级,由第三空套齿轮L3和第三固定齿轮F3形成的齿轮级i3对应用于生成第三前进挡的齿轮级,由第四空套齿轮L4和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4对应用于生成第四前进挡的齿轮级,由第五空套齿轮L5和第三固定齿轮F3或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形成的齿轮级i5对应用于生成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由第六空套齿轮L6和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6对应用于生成第六前进挡的齿轮级,以及其中,由第七空套齿轮LR、中间齿轮Z1和第二固定齿轮F2形成的或者由第七空套齿轮LR和第二空套齿轮L2形成的齿轮级iR对应用于生成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
在图1-12所示的例子中,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奇数挡位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并且因此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其中,变速器的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偶数挡位或倒挡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并且因此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作为备选,双离合变速器的子变速器可以交换,因而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奇数挡位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并且变速器的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偶数挡位或倒挡的齿轮级而与之啮合的固定齿轮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在这种情况下,当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输出侧连接且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的输出侧连接时,接下来所示的换挡示意图也适用于这些设计方案。
按图1的变速器具有七个形状锁合的换挡元件,它们优选被设计成同步装置并且在下文中称为第一换挡元件S1、第二换挡元件S2、第三换挡元件S3、第四换挡元件S4、第五换挡元件S5、第六换挡元件S6和第七换挡元件S7。
借助第一换挡元件S1,第二空套齿轮L2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其中,借助第二换挡元件S2,第四空套齿轮L4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三换挡元件S3,第七空套齿轮LR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四换挡元件S4,第六空套齿轮L6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五换挡元件S5,第三空套齿轮L3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借助第六换挡元件S6,第一空套齿轮L1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以及其中,借助第七换挡元件S7,第五空套齿轮L5能以能松开的方式与副轴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五空套齿轮布置在该副轴上,并且该副轴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是第二副轴VW2。
按照图1,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五和第六换挡元件被组合成分别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这通过第二空套齿轮L2、第四空套齿轮L4、第三空套齿轮L3和第一空套齿轮L1在第一副轴VW1上的轴向顺序,第七空套齿轮LR、第六空套齿轮L6、第五空套齿轮L5在第二副轴VW2上的轴向顺序,第二固定齿轮F2、第四固定齿轮F4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轴向顺序以及第三固定齿轮F3、第一固定齿轮F1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轴向顺序来实现。双换挡元件可以设计成标准同步元件。
按图1的变速器具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参照按图2的换挡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变速器1中,通过闭合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也就是说在将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和第六换挡元件S6接入动力流中的情况下切换到第一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1为了生成第一前进挡被接入动力流。
通过闭合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也就是说在将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和第一换挡元件S1接入动力流的情况下切换到第二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2为了生成第二前进挡被接入动力流。此外,通过闭合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第五换挡元件S5切换到第三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3为了生成第三前进挡被接入动力流。
通过闭合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第二换挡元件S2切换到第四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4为了生成第四前进挡被接入动力流。按照本发明,通过闭合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第七换挡元件S7切换到第五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5为了生成第五前进挡被接入动力流。
此外,通过闭合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第四换挡元件S4切换到第六前进挡,因此齿轮级i6为了生成第六前进挡而被接入动力流。此外,通过闭合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第三换挡元件S3切换到倒挡。
通过按本发明的设计方案达到了紧凑的构造方式并且实现了一种快速且舒适的行驶方向变换,因为在第一前进挡中,既不利用齿轮也不利用用于倒挡的换挡元件。变速器尤其适用于前置横向式构造方式。
在图1中示出的变速器可以通过齿轮级的和/或换挡元件的不同的定位而功能相同地切换,但不会导致换挡示意图的改变。
图3的主题是按本发明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该双离合变速器与按图1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设有形状锁合的第八换挡元件S8,通过闭合第八换挡元件能使第三空套齿轮L3以能松开的方式与第四空套齿轮L4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由此可以实现一个额外的第七挡位,该额外的第七挡位设计成曲径挡位。相应的换挡示意图在图4中示出并且在前六个前进挡和倒挡方面对应按图2的换挡示意图。
第七倒挡通过闭合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第七及第八换挡元件S7、S8得到。功率在此从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经由在第八换挡元件S8闭合时与第三空套齿轮L3抗相对转动地连接的第四空套齿轮L4流到第三空套齿轮L3并且经由第三固定齿轮F3和在第七换挡元件S7闭合时接入动力流的用于生成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i5流到第二副轴VW2并且紧接着流到变速器的输出轴AW。
在一个变型方案的框架内,可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可以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啮合。此外,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由此取消了中间齿轮Z1。
因为在第六和第七前进挡中,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是闭合的,所以从第六前进挡切换第七前进挡仅在牵引力中断的情况下才有可能,但这在高挡位和小的挡间传动比值的情况下却是有利的。按照本发明,能实现从第七前进挡到第五前进挡的动力换挡和从第五前进挡到第七前进挡的动力换挡,这是尤为有利的,当在第七前进挡中提出了高的牵引力要求时。
由图3可知,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五和第六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双换挡元件可以设计成标准同步元件。在另一个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可以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由此取消了中间齿轮Z1。
图5的主题是变速器,该变速器与按图3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第八和第五换挡元件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3′;在按图3的变速器中,第五和第六换挡元件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3。对应该变速器的换挡示意图对应按图4的换挡示意图。
在图6中示出的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仅在于,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由此取消了中间齿轮Z1。相应的齿啮合在图6中通过虚线示出。对应这个变速器的换挡示意图对应按图4的换挡示意图。
在另一个设计方案的框架中,在图6所示的变速器中,可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可以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一个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啮合。
图7的主题是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可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F5啮合。通过这种设计方案使第一子变速器的所有的空套齿轮L1、L3、L5都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其中,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第八和第五换挡元件以及第六和第七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DS4,由此减小了设计性耗费。对应这种设计方案的换挡示意图对应按图4的换挡示意图。在另一个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在按图7的变速器中,可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布置在第一副轴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由此取消了中间齿轮Z1。
按照图1-7的按本发明的变速器具有良好的混动能力。在此,至少一个电机可以布置在带有或不带有到驱动装置的附加的离合器的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此外,至少一个电机可以借助齿轮与变速器的可切换的空套齿轮有效连接或者可换挡地或固定联接地与副轴VW1、VW2或者与变速器输入轴EW2有效连接。
在图8-12中示出了电机借助按图5的变速器的连接的可能性。
图8的主题是一种变速器,该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和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1、K2组合而成的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设有电机EM,该电机联接到驱动侧上。
在图9中示出的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第一和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1、K2组合而成的双离合器的输入侧上设有电机EM,该电机联接在输入侧上,其中,设有另一个离合器K0,通过打开该离合器可以将驱动装置M与双离合器的输入侧分离,由此实现了纯电动的行驶。
在图10中示出了变速器,该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设有电机EM,该电机借助齿轮Z2联接到变速器的可切换的空套齿轮上;在所示的例子中,电机EM联接到可切换的第二空套齿轮L2上,但在另一些设计方案的框架内可以联接到其它任一个可切换的空套齿轮上。
在图11中示出的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电机能借助换挡元件可切换地联接在变速器的副轴上。在所示的例子中,电机EM借助换挡元件S9可切换地联接在第二副轴VW2上,但在另一个设计方案的框架内能可切换地联接在第一副轴上。按照图11,换挡元件S9和第七换挡元件S7组合成双换挡元件DS4′。
在图12中示出了变速器,该变速器与按图5的变速器的区别在于,电机EM固定地联接在设计成空心轴的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
附图标记列表
i1 用于生成第一前进挡的齿轮级
i2 用于生成第二前进挡的齿轮级
i3 用于生成第三前进挡的齿轮级
i4 用于生成第四前进挡的齿轮级
i5 用于生成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
i6 用于生成第六前进挡的齿轮级
iR 用于生成倒挡的齿轮级
AB1 输出齿轮
AB2 输出齿轮
AW 输出轴
EM 电机
EW1 第一变速器输入轴
EW2 第二变速器输入轴
K0 另一个离合器
K1 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
K2 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
S1 第一换挡元件
S2 第二换挡元件
S3 第三换挡元件
S4 第四换挡元件
S5 第五换挡元件
S6 第六换挡元件
S7 第七换挡元件
S8 第八换挡元件
S9 换挡元件
DS1 双换挡元件
DS2 双换挡元件
DS3 双换挡元件
DS3′ 双换挡元件
DS4 双换挡元件
DS4′ 双换挡元件
VW1 第一副轴
VW2 第二副轴
Z1 中间齿轮
Z2 齿轮
L1 第一空套齿轮
L2 第二空套齿轮
L3 第三空套齿轮
L4 第四空套齿轮
L5 第五空套齿轮
L6 第六空套齿轮
LR 第七空套齿轮
F1 第一固定齿轮
F2 第二固定齿轮
F3 第三固定齿轮
F4 第四固定齿轮
F5 另一个固定齿轮
M 驱动装置

Claims (13)

1.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包括: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第一变速器输入轴与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的输出侧连接并且设计成实心轴以及配属于第一子变速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与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的输出侧连接并且设计成空心轴以及配属于第二子变速器,并且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导引穿过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以及第一和第二副轴(VW1、VW2),所述副轴分别带有设置在两个副轴(VW1、VW2)上的输出齿轮(AB1、AB2),输出齿轮分别与输出轴(AW)的齿部联接,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有能切换的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L1、L3),第一和第三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1、i3)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第一和第三固定齿轮(F1、F3)啮合,其中,在第一副轴(VW1)上布置有能切换的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L2、L4),第二和第四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2、i4)而分别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和第四固定齿轮(F2、F4)啮合,其中,在第一或第二副轴上布置有能切换的第五空套齿轮(L5),第五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固定齿轮(F3、F5)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有能切换的第六空套齿轮(L6),第六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6)而与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的第四固定齿轮(F4)啮合,其中,在第二副轴(VW2)上布置有能切换的第七空套齿轮(LR),第七空套齿轮为了形成配属于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iR)而与和布置在第二变速器输入轴上的第二固定齿轮(F2)啮合的中间齿轮(Z1)啮合或者与布置在第一副轴(VW1)上的第二空套齿轮(L2)啮合。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布置在所述第二副轴(VW2)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所述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所述第三固定齿轮(F5)啮合,或者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布置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所述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F5)啮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空套齿轮(L1)和所述第一固定齿轮(F1)形成的齿轮级(i1)对应用于生成所述变速器的第一前进挡的齿轮级,其中,由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和所述第二固定齿轮(F2)形成的齿轮级(i2)对应用于生成第二前进挡的齿轮级,由所述第三空套齿轮(L3)和所述第三固定齿轮(F3)形成的齿轮级(i3)对应用于生成第三前进挡的齿轮级,由所述第四空套齿轮(L4)和所述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4)对应用于生成第四前进挡的齿轮级,由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和布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固定齿轮(F3、F5)形成的齿轮级(i5)对应用于生成第五前进挡的齿轮级,由所述第六空套齿轮(L6)和所述第四固定齿轮(F4)形成的齿轮级(i6)对应用于生成第六前进挡的齿轮级,并且其中,由所述第七空套齿轮(LR)、所述中间齿轮(Z1)和所述第二固定齿轮(F2)形成的或者由所述第七空套齿轮(LR)和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形成的齿轮级(iR)对应用于生成所述变速器的倒挡的齿轮级。
4.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换挡元件(S1、S2、S3、S4、S5、S6、S7),其中,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能够借助第一换挡元件(S1)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四空套齿轮(L4)能够借助第二换挡元件(S2)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七空套齿轮(LR)能够借助第三换挡元件(S3)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六空套齿轮(L6)能够借助第四换挡元件(S4)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空套齿轮(L3)能够借助第五换挡元件(S5)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空套齿轮(L1)能够借助第六换挡元件(S6)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能够借助第七换挡元件(S7)以能拆卸的方式与布置有所述第五空套齿轮的副轴(VW1、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六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六换挡元件(S6)切换到第一前进挡,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一换挡元件(S1)切换到第二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五换挡元件(S5)切换到第三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二换挡元件(S2)切换到第四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七换挡元件(S7)切换到第五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四换挡元件(S4)切换到第六前进挡,并且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三换挡元件(S3)切换到倒挡。
6.按照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具有八个换挡元件(S1、S2、S3、S4、S5、S6、S7、S8),其中,所述第二空套齿轮(L2)能够借助第一换挡元件(S1)以能拆卸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四空套齿轮(L4)能够借助第二换挡元件(S2)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七空套齿轮(LR)能够借助第三换挡元件(S3)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六空套齿轮(L6)能够借助第四换挡元件(S4)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副轴(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空套齿轮(L3)能够借助第五换挡元件(S5)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空套齿轮(L1)能够借助第六换挡元件(S6)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一副轴(VW1)抗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能够借助第七换挡元件(S7)以能松开的方式与布置有所述第五空套齿轮的副轴(VW1、VW2)抗相对转动地连接,并且其中,所述第三空套齿轮(L3)能够借助第八换挡元件(S8)以能松开的方式与所述第四空套齿轮(L4)抗相对转动地连接。
7.按照权利要求4或6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五和第六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
8.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以及第八和第五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
9.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空套齿轮(L5)布置在所述第一副轴(VW1)上并且为了形成配属于所述变速器的挡位的齿轮级(i5)而与布置在所述第一变速器输入轴(EW1)上的另一个附加的固定齿轮(F5)啮合,其中,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第八和第五以及第六和第七换挡元件分别组合成带有共同的执行机构的双换挡元件(DS1、DS2、DS3、DS4′)。
10.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具有七个前进挡和一个倒挡,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六换挡元件(S6)切换到第一前进挡,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一换挡元件(S1)切换到第二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五换挡元件(S5)切换到第三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二换挡元件(S2)切换到第四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一动力换挡离合器(K1)和所述第七换挡元件(S7)切换到第五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四换挡元件(S4)切换到第六前进挡,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以及第七和第八换挡元件(S7、S8)切换到第七前进挡,并且其中,通过闭合所述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2)和所述第三换挡元件(S3)切换到倒挡。
11.按照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和第二动力换挡离合器(K1、K2)组合成的双离合器的驱动侧上设有电机EM,所述电机联接到驱动侧上。
12.按照权利要求11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另一个离合器(K0),通过打开所述另一个离合器使所述动力换挡离合器(K1、K2)在驱动侧与之连接的驱动装置(M)能够与双离合器的驱动侧分离。
13.按照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至少一个电机(EM),所述电机联接到所述变速器的能切换的空套齿轮上或者借助换挡元件(S9)能切换地联接到所述变速器的副轴(VW1、VW2)上或者联接到所述第二变速器输入轴(EW2)上。
CN201780019213.0A 2016-04-28 2017-03-27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798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6207221.8 2016-04-28
DE102016207221.8A DE102016207221A1 (de) 2016-04-28 2016-04-28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PCT/EP2017/057152 WO2017186427A1 (de) 2016-04-28 2017-03-27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in vorgelegebauwei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834A true CN108779834A (zh) 2018-11-09
CN108779834B CN108779834B (zh) 2021-09-07

Family

ID=58413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19213.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8779834B (zh) 2016-04-28 2017-03-27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9834B (zh)
DE (1) DE102016207221A1 (zh)
WO (1) WO201718642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263A (zh) * 2020-09-30 2020-12-04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220721B4 (de) 2018-01-31 2023-10-1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für Kraftfahrzeuge mit Hybridantrieb
DE102019210829A1 (de) * 2019-07-22 2021-01-28 Zf Friedrichshafen Ag Getriebeanordnung, Hybrid-Getriebeanordnung, Hybrid-Antriebsstrang sowie Kraftfahrzeug
CN111016622A (zh) * 2019-12-18 2020-04-17 吉泰车辆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具有高速自脱功能的混动变速器
DE102020116543A1 (de) 2020-06-23 2021-12-23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getriebe für eine Antriebseinrichtung eines Kraftfahrzeugs, entsprechende Antriebseinrichtun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Fahrzeuggetriebes
DE102020209069A1 (de) 2020-07-20 2022-01-20 Magna Pt B.V. & Co. Kg Antriebsstrang
DE102020004394A1 (de) 2020-07-22 2022-01-27 Daimler Ag Hybrid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insbesondere für einen Kraftwagen, sowie Kraftfahrzeug
DE102020214521B4 (de) 2020-11-18 2024-05-08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brid-Getriebe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antriebsstrang
DE102020131906B4 (de) 2020-12-02 2024-06-13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hybridgetriebenes Fahrzeug
DE102020131917B4 (de) 2020-12-02 2024-10-17 Audi Aktiengesellschaft Hybridantriebsstrang für ein hybridgetriebenes Fahrzeu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9265A1 (de) * 2007-10-15 2009-04-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CN201502668U (zh) * 2009-07-21 2010-06-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47A (zh) * 2007-10-15 2010-08-1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48A (zh) * 2007-10-15 2010-08-1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4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67174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DE102013211591A1 (de) * 2013-06-20 2014-1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aus einem Getriebe und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für einen Hybridantrieb und Hybridantrieb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9267B4 (de) 2007-10-15 2016-11-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US8757020B2 (en) * 2011-08-03 2014-06-24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Seven speed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7049265A1 (de) * 2007-10-15 2009-04-16 Zf Friedrichshafen Ag Doppelkupplungsgetriebe
CN101802447A (zh) * 2007-10-15 2010-08-1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02448A (zh) * 2007-10-15 2010-08-11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1865248A (zh) * 2009-04-14 2010-10-20 腓特烈斯港齿轮工厂股份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201502668U (zh) * 2009-07-21 2010-06-09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变速器
CN103671748A (zh) * 2012-09-26 2014-03-26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DE102013211591A1 (de) * 2013-06-20 2014-12-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Anordnung aus einem Getriebe und einer elektrischen Maschine für einen Hybridantrieb und Hybridantrieb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32263A (zh) * 2020-09-30 2020-12-04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结构
CN112032263B (zh) * 2020-09-30 2024-04-05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186427A1 (de) 2017-11-02
DE102016207221A1 (de) 2017-11-02
CN108779834B (zh) 2021-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79834A (zh)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RU2625689C2 (ru) Гибридная трансмиссия для авто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CN104755804B (zh) 副轴结构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CN102197241B (zh) 变速器
CN105814337B (zh) 中间轴结构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US20130196809A1 (en) Hybrid power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US9011284B2 (en) Hybrid power train for a motor vehicle
CN108884912A (zh) 副轴形式的双离合变速器
WO2018059124A1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JPWO2010070707A1 (ja) ハイブリット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WO2018000962A1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EP2902236A1 (en) Transmission for hybrid vehicle
CN103732944A (zh) 机动车变速器
CN108349370B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变速器,带有这种变速器的传动系和用于运行该传动系的方法
US20140196556A1 (en) Parallel shift transmission
WO2018059123A1 (zh) 用于车辆的动力驱动系统以及车辆
KR20180095815A (ko) 차량용 트랜스미션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N108349365A (zh) 用于混合动力车辆的驱动系统和具有这种驱动系统的动力总成
WO2018000964A1 (zh) 动力驱动系统和车辆
CN106585360B (zh) 混合动力两挡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KR20140047377A (ko) 자동차용 다중 유압식 다판 클러치 변속기
WO2018077273A1 (zh) 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WO2018077264A1 (zh) 动力传动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KR102429012B1 (ko) 차량용 변속장치
CN112744067A (zh) 混合动力系统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