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9675A - 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9675A
CN108779675A CN201680082607.6A CN201680082607A CN108779675A CN 108779675 A CN108779675 A CN 108779675A CN 201680082607 A CN201680082607 A CN 201680082607A CN 108779675 A CN108779675 A CN 1087796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ressor
reducer body
compressor reducer
central axes
compressor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260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9675B (zh
Inventor
迪米特里·戈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E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G
Bitzer Kuehlmaschinenbau GmbH and Co KG
Original Assignee
BIZE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E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G filed Critical BIZEL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G
Publication of CN1087796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6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967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967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MACHINES OR ENGINES
    • F01C17/00Arrangements for drive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g. for rotary piston and casing
    • F01C17/06Arrangements for drive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g. for rotary piston and casing using cranks, universal joints or similar elements
    • F01C17/063Arrangements for drive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g. for rotary piston and casing using cranks, universal joints or similar elements with only rolling mov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15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where only one member is mov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02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 F04C18/0207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of arcuate-engagement type, i.e. with circular translatory movement of co-operating members, each member having the same number of teeth or tooth-equivalents both members having co-operating elements in spiral form
    • F04C18/0246Details concerning the involute wraps or their base, e.g. geometry
    • F04C18/0253Details concerning the ba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3/008Hermetic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7/00Sealing arrangements in 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27/005Axial sealings for working flui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 F04C29/0021Systems for the equilibration of forces acting on the pump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240/00Components
    • F04C2240/80Other components
    • F04C2240/801Wear pl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otary Pump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压缩机包括:压缩机壳体;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其具有第一压缩器机体和能相对于第一压缩器机体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轴向引导部,其支撑住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以防沿平行于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并且对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在沿横向于中轴线的方向运动时平行于垂直于中轴线延伸的平面进行引导;用于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偏心驱动器,其具有由驱动马达驱动并且在围绕中轴线的轨迹上环绕的随动件,其本身以能转动的方式与第二压缩器机体的随动件容纳部协作;以及防止第二压缩器机体自转的联接器。为了优化该压缩机而提出:轴向引导部具有载体元件,其当作用于将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承载螺旋肋的压缩器机体基座支撑在轴向支撑面上的基座,轴向支撑面相对于随动件径向外置地布置,并且防止自转的联接器具有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组,其本身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并且联接器元件组相对于轴向支撑面径向外置地布置。

Description

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缩机,其包括:压缩机壳体;布置在压缩机壳体中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该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具有静止不动地布置的第一压缩器机体和能相对于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当第二压缩器机体相对于第一压缩器机体在围绕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延伸的在轨轨迹上运动时,第一和第二压缩器机体的以圆渐开线的形式构成的第一和第二螺旋肋在形成压缩器室的情况下互相咬合;轴向引导部,该轴向引导部支撑住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以防沿平行于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方向运动,并且对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在沿横向于中轴线的方向运动时平行于垂直于中轴线延伸的平面进行引导;用于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偏心驱动器,偏心驱动器具有由驱动马达驱动并且在围绕中轴线的轨迹上环绕的随动件,随动件本身以能转动的方式与第二压缩器机体的随动件容纳部协作;以及防止第二压缩器机体自转的联接器。
背景技术
在这种压缩机中,问题在于最佳地设计用于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的轴向引导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优化开头提高类型的压缩机。
该任务在开头所述类型的压缩机中根据本发明通过如下方式来解决,即,轴向引导部具有载体元件,载体元件当作用于使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承载着螺旋肋的压缩器机体基座在轴向支撑面上受支撑的基座,轴向支撑面相对于随动件径向外置地布置,并且防止自转的联接器具有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组,联接器元件组本身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并且联接器元件组相对于轴向支撑面径向外置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由此一方面联接器元件组以与中轴线具有尽可能大的径向间距地布置,并且因此基于大的杠杆臂而使作用到连接元件组上的力能够保持得尽可能小,从而各个联接器元件需要针对更小的力来设计。
此外,在该解决方案中的优点在于,由此可以最佳地提供用于布置和构造轴向支撑面的更大的空间。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轴向支撑面围绕随动件延伸,以便因此实现对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最佳支撑。
因为通常在第二压缩器机体中布置有随动件容纳部,所以同样优选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相对于随动件容纳部径向外置地布置。
在此,轴向支撑面可以相对随动件容纳部有径向间距地延伸。
空间上特别优化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径向邻接随动件容纳部地布置,并且因此,从随动件容纳部出发径向向外伸展。
在轴向支撑面相对于随动件容纳部的相对的布置方案方面优选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布置在随动件容纳部的背离螺旋肋的侧上。
轴向支撑面在此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构成。
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包括围绕第二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环绕的环形面区域,其中,这种环形面区域保证了对轴向支撑面的最佳润滑。
在此特别有利的是,环形面区域构造为沿围绕中轴线的环绕方向闭合的且连贯地延伸的面,也就是说,环形面区域沿环绕方向不具有中断部。
此外,有利的是,环形面区域沿关于第二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径向方向闭合地且连贯地从内轮廓至外轮廓伸展。
尤其有利的是,环形面区域因此沿环绕方向而且沿径向方向并且无奇异性地构造有整体均匀的区域而没有中断部。
有利的且尤其是构造有足够大的轴向支撑面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环形面区域的内轮廓的半径小于环形面区域的外轮廓的半径的三分之二。
此外,整体上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的环形面区域包括轴向支撑面的总面积的至少80%,并且支撑面的尤其是连贯且闭合的区域主导对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支撑。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第二压缩器机体的轴向支撑面可以以在静止不动的元件上滑动的方式来支撑。
然而,特别有利的是,轴向支撑面以能横向于中轴线滑动方式安置在滑动体上,滑动体本身以能横向于中轴线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布置于压缩机壳体中的载体元件上。由此,提供了利用滑动元件优化对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支撑的可能性。
该解决方案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在轴向支撑面和压缩器机体基座与压缩机壳体上的载体元件之间的滑动体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一方面最佳地支撑第二压缩器机体,并且另一方面低磨损地进行引导,这是因为布置在轴向支撑面与载体元件之间的滑动体开启了设置最佳的润滑剂供给的可能性。
理论上,滑动体要么可以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要么相对于载体元件能一维地运动。
特别有利的是,滑动体能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并相对于载体元件在两个维度上运动。
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且可靠地实现对轴向支撑面与滑动体以及滑动体与载体元件之间的支撑部的足够的润滑。
特别适宜的是,当滑动通过在两个维度上的具有间隙的引导部来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和/或相对于载体元件以能运动的方式引导时,于是可以实现滑动体的可运动性。
通过具有间隙的引导部可以在此以简单的方式实现滑动体的所期望的在两个维度上的可运动性并且在许可的外形尺寸方面被牢固安置。
例如,通过具有间隙的引导部可以确定,滑动体能够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或相对于载体元件执行受限的在轨运动。
在轨运动在此适宜地通过在轨引导半径来限定,该在轨引导半径小于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的压缩器在轨半径。例如,用于滑动体的在轨引导半径在数值方面等于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5倍或更小。更好的是,在轨引导半径的值为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3倍或更小,还要更好的是,为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2倍或更小。
为了获得最低量润滑,在轨引导半径是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01倍或更多,还要更好的是,为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05倍或更多。
在具有间隙的引导部的构造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引导部具有第一引导元件,其布置在滑动体上,还具有第二引导元件,其要么与压缩器机体基座连接,要么与载体元件连接。
在引导元件的构造方面能够想到完全不同的可行方案。
特别有利的是,具有间隙的引导部作为引导元件地具有第一引导销和与引导销协作的引导凹部,它们能够通过如下方式相对彼此在两个维度上运动,即,使嵌入引导凹部中的引导销由于其相对于引导凹部的直径更小的直径而能够在引导凹部之内运动。
轴向支撑面在此可以支撑在滑动体的各个面区域上。
然而特别有利的,轴向支撑面支撑在滑动体的围绕第一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环绕的环形面上。
尤其地,滑动体的环形面构造为围绕第一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沿环绕方向上闭合的且连贯地延伸的环形面。
优选地,在此,滑动体的环形面如下这样地确定尺寸,即,其大于轴向支撑面的环形面,从而使轴向支撑面在第二压缩器机体的在轨的运动时总是全面地支撑在滑动体的环形面上。
为了确保用于轴向支撑面与滑动体之间的润滑膜的最佳的润滑剂供应,优选设置的是,与轴向支撑面径向内置地和/或径向外置地邻接有边缘面,其相对于其中伸展有轴向支撑面的平面回缩地延伸。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边缘面紧邻轴向支撑面,并且因此也够到其中伸展有轴向支撑面的平面为止,并且然后随着与轴向支撑面的间距递增地而与其中伸展有轴向支撑面的平面的间距递增地延伸。
通过边缘面的这种例如阶梯状的或楔状的走向有利于从外侧向轴向支撑面输送润滑剂。
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有助于轴向支撑面与滑动体之间的润滑剂供应,即,轴向支撑面和/或承载轴向支撑面的滑动支撑面设有微型凹陷部,例如由材料所造成的和/或被加工入的和/或压印入的凹陷部结构,其容纳润滑剂、提供保持润滑剂并且使得润滑剂被分布。
在滑动体相对于载体元件的引导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滑动体用滑动撑托面支撑在载体元件上。
滑动撑托面在此同样可以由子面形成。
特别有利的是,滑动撑托面构造为围绕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沿环绕方向闭合的且连贯延伸的环形面。
此外,优选设置的是,载体元件具有载体面,滑动体以滑动撑托面支撑在该载体面上。
该载体面也可以由各个子面形成。
然而特别有利的是,载体面构造成围绕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沿环绕方向闭合的且连贯地延伸的环形面。
此外还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有助于载体元件与滑动体之间的润滑剂供给,即,滑动撑托面和/或承载滑动撑托面的载体面设有微型凹陷部,例如由材料限制的和/或被加工入的和/或压印入的凹陷部结构,其容纳润滑剂、保持润滑剂并使得润滑剂分布。
此外,在滑动体的构造方面还没有详细说明。
原则上,滑动体可以具有任意的形状。
出于制造技术上的原因,特别有利的是,滑动体片状地构造,尤其是构造为环形盘。
在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构造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第二压缩器机体设有相对于中轴线径向向外伸展的延长段,在其上分别保持有联接器元件组的联接器元件。
利用第二压缩器机体的这种构造存有如下可能性,即,给该第二压缩器机体设有尽量小的质量,并且另一方面,使联接器元件组以相对于中轴线尽可能大的径向间距布置。
尤其地,延长段在保持在第二压缩器机体的压缩器机体基座上,从而由此能够实现以尽可能低的翻转力矩引导第二压缩器机体。
特别有利的是,延长段一体式地成型到压缩器机体基座上。
在该情况下,例如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使第二压缩器机体由挤压型材制成并由此形成基本形状,也就是通过该基本形状实现具有成型的延长段的压缩器机体基座的形状,其中,然后通过对挤压型材的区段进行加工来实现螺旋肋的构造。
为了在这种解决方案中尽可能低地保持压缩机壳体的径向延展度,也就是说,压缩机壳体尽可能节省空间地构成,优选设置的是,延长段嵌入在壳体侧围绕第二压缩器机体布置的中间腔中。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第一压缩器机体通过支撑指状体沿其中轴线的方向被定位,并且尤其在此相对于载体元件被支撑。
该解决方案通常具有的优点是,因此通过载体元件提供了如下可能性,即,一方面使第一压缩器机体的轴向位置,另一方面使第二压缩器机体的轴向位置进而尤其是两个压缩器机体相对彼此间的轴向定位通过载体元件来牢固安设,从而由此使载体元件是唯一基于其能够限定压缩元件的定位的构件。
在设置支撑指状体时有利的是,在承载第一压缩器机体的支撑指状体之间布置有中间腔。
此外,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第一压缩器机体通过支撑指状体抗相对转动地(drehfest)被定位。
此外,有利地设置的是,第一压缩器机体通过支撑指状体相对于载体元件抗相对转动地牢固安置,以防围绕其中轴线转动。
由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使第一压缩器机体借助载体元件在其于压缩机壳体中的定位方面被准确地牢固安置,并且此外,借助载体元件也使可在轨式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在其沿中轴线的方向相对于第一压缩器机体的定位方面被精确定位。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中的材料进行选择方面还没有给出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静止不动的第一压缩器机体由耐磨损的铝合金制成。
这种第一压缩器机体具有最佳的稳定性和抗疲劳强度。
此外,优选设置的是,第二压缩器机体由耐磨损的铝合金制成,尤其是由铝合金铸件制成。
由铝合金制成第二压缩器机体具有的优点是,该第二压缩器机体具有小的质量,当第二压缩器机体应以高转速在围绕第一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在轨轨迹上运动时,这尤其是有利的。
此外,第一和第二压缩器机体之间的铝合金-钢铸件的材料对具有高的抗疲劳强度和长的使用寿命的良好的运行性能的优点。
在用于滑动体的材料方面,还没有结合对各个实施例的迄今所作的阐述进行详细说明。
原则上,滑动体可以由任意的材料制成,然而该材料应得到相对第二压缩器机体并相对载体元件的最佳的材料对。
在此已被证实是特别有利的是,滑动体由弹簧钢制成。
由弹簧钢构成的滑动体在此一方面具有得到相对由铝制成的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有利的材料对的优点,并且另一方面具有由此也能够建立相对载体元件的最佳的材料对的优点。
此外,由弹簧钢构成第二滑动体也出于成本原因具有很大的优势,这是因为弹簧钢是更廉价的材料,由该材料能够以简单的方式通过切割或冲压来制成适用于滑动体的形状。
到目前为止,在载体元件方面还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载体元件可以在最简单的情况下由钢制成或由压缩机壳体的材料制成。
然而为了获得高的稳定性,优选设置的是,载体元件由铝合金制成,例如与压缩器机体相同的铝合金制成。
特别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载体元件带有具有表面结构的载体面,滑动体以其滑动撑托面支撑在该载体面上。
载体面的例如设置的表面结构具有的较大的优势是,该表面结构有利地容纳了润滑剂,并且于是也可以为了对载体面与滑动撑托面之间的润滑进行输出。
在此,润滑剂尤其可以保持在表面结构中,从而由此以简单的方式能够在载体面与滑动撑托面之间持久保留润滑膜。
使用烧结材料已被证实是有利的,其比滑动元件的弹簧钢要软,从而因此得到了对于滑动引导有利的载体元件与滑动体之间的材料对。
在有利的解决方案尤其设置的是,轴向支撑面由第二压缩器机体的承载螺旋肋的压缩器机体基座本身形成,并且轴向导向部以在该轴向支撑面横向于中轴线滑动的方式支撑第二压缩器机体。
这种解决方案尤其是在制造技术上被有利地制造,这是因为不需要用于构成支撑面的单独的部分,而是支撑面本身就可以由压缩器机体基座形成。
尤其有利的是,如随动件容纳部被整合到压缩器机体基座中,从而为此也不需要另外的部分。
优选地,随动件容纳部以沿平行于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方向相对于压缩机体基座上的支撑面无突出的方式布置,从而使作用到随动件容纳部上的力在第二压缩器机体运行时沿平行于中轴线的方向看地在支撑面与螺旋肋之间作用到第二压缩器机体上,并且因此使作用到在运行涡旋式压缩器单元时的第二压缩器机体上的翻转力矩保持得小。
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防止自转的联接器。
为了通过联接器改善第二压缩器机体相对于压缩机壳体的引导,优选设置的是,防止自转的联接器具有多于两个的联接器元件组。
在联接器元件组本身方面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进行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联接器元件组围绕在轨轨迹的中轴线地以相等的角度间距布置。
为了利用这种联接器实现第二压缩器机体相对于压缩机壳体有利地支撑,优选设置的是,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被保持在压缩器机体基座上。
此外优选设置的是,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保持在载体元件上。
在该情况下,联接器元件组如下这样地布置并构成,即,使其直接在载体元件与第二压缩器机体的压缩器机体基座之间起作用,从而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形式。
到目前为止在联接器元件本身的构造方面还没有详细说明。
因此,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由销体形成。
此外,有利地设置的是,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被构造为柱体状的容纳部。
另外有利的解决方案设置的是,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被构造为布置在柱体状的容纳部中的环形体。
在此优选设置的是,环形体松动地,也就是说有间隙地被安设在柱体状的容纳部中,并且因此可以相对于柱体状的容纳部运动。
联接器元件组的这种构造具有较大的优势是,该构造一方面确保了最佳的润滑,并且另一方面能够实现第二压缩器机体相对于第一压缩器机体的低噪音的运动,这是因为在其中每个联接器元件组中存在有两个起阻尼作用的润滑剂膜,也就是一方面是销体与环形体之间的润滑剂膜,并且另一方面是环形体与柱体状的容纳部之间的润滑剂膜,在该柱体状的容纳部中布置环形体。
到目前为止在联接器元件组相对于滑动体的布置方面没有详细说明。
特别有利的是,滑动体和联接器元件组彼此分开地布置。
尤其设置的是,联接器元件组围绕滑动体外置地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结合迄今实施方式描述的特征特别有利的是,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卧式和/或立式地延伸。
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卧式的走向在此意味着,该中轴线在运行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时近似平行于水平线地延伸,其中,术语“近似平行”应被理解为,中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在使用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时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最大为30°,甚至更好地最大20°。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同样有利地设置的是,驱动马达的驱动轴基本上卧式地延伸,其中,适用于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相对于水平的取向的关系也适用于驱动轴的中轴线与水平线之间的角度。
对于开头所述的任务还有利的是,压缩机壳体也是由铝合金制成的,以便使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尽可能节省重量地例如可以由连铸型材构建。
此外,压缩机还因此具有以防外部天气影响的更好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征和优点是以下的描述以及一些实施例的附图的主题。其中: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图,更确切地说在延伸穿过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中轴线的水平的剖平面中;
图3在延伸穿过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的竖直的剖平面中类似图2地示出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剖面;
图4示出互相咬合的螺旋肋和其中一个螺旋肋的在轨式的运动的示意图和能运动的螺旋肋相对于静止不动的螺旋肋的在轨轨迹的图示;
图5示出在互相咬合的螺旋肋的区域中沿着图3中的线5-5穿过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横截面;
图6示出沿着图3中线6-6的剖面;
图7示出沿着图3中的线7-7的剖面;
图8示出图7中的区域A的放大图;
图9示出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在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区域中穿过压缩机壳体中的相应于图3的局部剖图;
图10示出沿着图9中的线10-10的剖面;
图11示出沿着图11中的线11-11的剖面;并且
图12示出穿过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三实施例的类似于图9的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所示的用于气态的介质,尤其是冷却剂的整体用10标记的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的第一实施例包括整体用12标记的压缩机壳体,压缩机壳体具有第一端部侧的壳体区段14、第二端部侧的壳体区段16和布置在端部侧的壳体区段14和16之间的中间区段18。
如在图2至图8所示地,在第一壳体区段14中设置有整体用22标记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该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具有静止不动地布置在压缩机壳体12中的,尤其是静止不动地布置在第一壳体区段14中的第一压缩器机体24以及能相对于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24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26。
第一压缩器机体24包括压缩器机体基座32,超过该压缩器机体基座地隆起有第一螺旋肋34,并且第二压缩器机体26同样包括压缩器机体基座36,超过该压缩器机体基座地隆起有第二螺旋肋38。
压缩器机体24和26相对彼此地如下这样地布置,即,使螺旋肋34、38互相咬合,以便如图4中所示地在它们之间形成至少一个优选是多个的压缩器室42,在压缩器室中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对气态的介质,例如制冷剂的压缩,即,使第二压缩器机体26以其中轴线46围绕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在具有压缩器在轨轨迹半径VOR的在轨轨迹48上运动,其中,压缩器室42的体积缩小,并且最终使经压缩的气态的介质通过中央的出口2离开,而所要抽吸的气态的介质关于中轴线44径向外置地通过在圆周侧开放的压缩器室42被抽吸。
压缩器室42相对彼此的密封尤其也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即,螺旋肋34、38在端侧地设有轴向密封元件54或58,它们密封地分别贴靠在另外的压缩器机体26、24的各自的底部面62、64上,其中,底部面62、64由各自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或32形成并且位于垂直于中轴线44地延伸的平面中。
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整体地被容纳在压缩机壳体12的第一壳体机体72中,该第一壳体机体具有端侧的盖区段74以及一体式地成型到端侧的盖区段74上的柱体形的环形区段76,该环形区段本身以环形凸肩78嵌入到壳体机体72的套筒机体82中,该套筒机体成型到形成中间区段18的中央的壳体机体84上,其中,中央的壳体机体84在与第一壳体机体72相对置的侧上通过第二壳体机体86闭合,第二壳体机体形成用于气态的介质的入口室88。
套筒机体82在此包围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涡旋式压缩器单元的第一压缩器机体24利用成型到压缩器机体基座32上的支撑指状体92支撑在壳体机体72中的贴靠面94上。
尤其地,第一压缩器机体24以不能运动的方式固定在壳体机体72中,以防平行于承托面94的所有运动。
因此,第一压缩器机体24在第一壳体机体72内部进而也是在压缩机壳体12内部地被静止不动地固定在精确限定的定位中。
需要相对于第一压缩器机体24在围绕中轴线44的在轨轨迹48上运动的能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26关于中轴线44在轴向方向上通过整体用96标记的轴向引导部引导,该轴向引导部在背离螺旋肋38的下侧98上,更确切地说在轴向支撑面102的区域中支撑并引导压缩器机体基座36,从而使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以如下方式相对于静止不动地定位在压缩机壳体12中的第一压缩器机体24并沿着平行于中轴线44的方向受支撑,即,使轴向密封元件58停留在底部面64上并且不从该底部面抬起,其中同时地,利用轴向支撑面102,压缩器机体基座36可以以横向于中轴线44滑动的方式相对于轴向引导部96运动(图2、3和6)。
为此,如图2、3和7所示地,轴向引导部96由载体元件112形成,该载体元件尤其由开孔的烧结材料制成,并且该载体元件具有朝向轴向支撑面102载体面114,然而,压缩器机体基座36没有利用轴向支撑面102安置在该载体面上,而是整体用116标记的尤其片状地构成的滑动体116利用滑动撑托面118安置在其上,其中,滑动体116利用与滑动撑托面118相对置的滑动支撑面122支撑轴向支撑面102以防平行于中轴线44的运动,然而在横向于中轴线44的运动方面却可滑动地支撑引导轴向支撑面102。
因此防止了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沿中轴线44的方向的轴向运动,然而却能够实现在相对中轴线44横向的尤其是垂直的平面中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轴向引导部96在此设置的是,在第二压缩器机体26在围绕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的在轨轨迹48上运动时,一方面第二压缩器机体26以压缩器机体基座36及其轴向支撑面102来相对于滑动体116运动,其中,另一方面,滑动体116本身又相对于载体元件118运动。
因此,压缩器机体基座36与滑动体116之间的滑动通过轴向支撑面102相对于滑动体116的滑动支撑面122的运动而发生,并且此外还实现了滑动体116的滑动撑托面118相对于载体元件112的载体面114的滑动。
为了改善润滑,例如给滑动体116的滑动支撑面122和滑动撑托面118设有凹陷部,尤其是微型凹陷部,其形成用于润滑剂的容纳部并有助于润滑剂的分布。
为了预设滑动体116平行于垂直于中轴线44的平面E地相对于载体元件112的受限的在两个维度上的可运动性,滑动体116通过图7和8中所示的并整体用132标记的具有间隙的引导部来相对于载体元件112地引导,其中,具有间隙的引导部132包括设置在滑动体116内的引导部凹部134以及被锚固在载体元件112中的引导销136,引导部凹部具有直径DF,引导销的直径DS小于直径DF,从而使DF-DS的差的一半限定了在轨引导半径,利用该在轨引导半径使滑动体116能够执行相对于载体元件112的在轨式的运动。
通过滑动体116的运动,能够实现压缩器机体基座36的轴向支撑面102与滑动体116的滑动支撑面122以及载体面114与滑动撑托面118之间的足够的润滑膜的构建。
当在轨引导半径FOR为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01倍或更多,尤其是为压缩器在轨半径的0.05倍或更多时,对于稳定的润滑膜来说是足够了的。
此外,例如基于载体元件112至少在载体面114的区域中由铝合金制成的事实,附加地通过如下方式确保了很好的润滑,即,润滑剂进入到载体元件112的例如被设置的表面结构中,并且经由载体元件112在载体面114的区域中的细孔被提供用于构建中间腔中的润滑膜。
由于滑动体116本身被构造为由弹簧钢制成的片状的呈环形的部件,并且因此在朝向载体面114的滑动撑托面118是光滑的弹簧钢表面,使得对润滑膜的构成有附加促进作用。
此外,由在载体面114的区域中比弹簧钢软的铝合金和在滑动撑托面118的区域中的弹簧钢构成的材料对由于耐磨损性而具有有利的耐久特性。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载体元件112不仅设有载体面114,滑动体116安置在该载体面上,而且还设有撑托面94,在其上支撑有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支撑指状体92。
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定位和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定位沿中轴线44的方向相对彼此通过载体元件112的合适的构造而被安固,其中,这一点尤其通过载体元件112的唯一的包括载体面113和撑托面94的面来实现。
此外,(如图3和5至10中所示地)支撑指状体92相对于载体元件112的抗相对转动的安固通过穿过载体元件112和支撑指状体92的定位销142来实现。
此外,载体元件112不仅轴向地沿中轴线的方向而且以防围绕中轴线44的转动运动地被卡固地布置到壳体机体72中。
此外,为了确保在滑动支撑面122与轴向支撑面102之间构成由润滑剂构成的润滑膜,压缩器机体基座36在径向内置的边缘区域152中并在径向外置的边缘区域154中设有相对于轴向支撑面102倾斜地延伸并相对于轴向支撑面102回缩延伸的边缘面156或158,它们与滑动撑托面122共同地导致了楔形地径向向外或径向向内开放的中间腔,这有利于润滑剂的进入。
此外,通过如下方式有益于滑动支撑面122与轴向支撑面102之间的润滑膜的构建,即,使滑动支撑面122和轴向支撑面102,在它们协作的重叠区域中,构造为连贯的、也就是说沿围绕中轴线的环绕方向U并在其整个径向伸展度中不中断的环形面124或126,其中,尤其地,轴向支撑面102的环形面126从具有半径IR的内轮廓IK伸展直到外轮廓AK,其中,半径IR小于外半径AR的三分之二。
此外,滑动支撑面122的环形面124如下这样地确定尺寸,即,使得轴向支撑面102的环形面126在相对滑动支撑面122的所有的相对运动中总是全面式地安置在该滑动支撑面上。
如图2至7中所示地,轴向支撑面102和与该轴向支撑面协作的滑动支撑面122以及载体面114和与该载体面协作的滑动撑托面118所有都径向地位于具有多个联接器元件组162的联接器164内部,这些联接器元件组与中轴线44径向间距相同地并且沿围绕中轴线44的环绕方向U角度间距相同地布置,并且共同地形成了联接器164,该联接器防止了能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自旋转。
这些联接器元件组162中的每个都如图2、7和8所示地具有作为第一联接器元件172的销体174,该销体具有柱体状的周侧面176并且利用该柱体状的周侧面176嵌入到第二联接器元件182中。
第二联接器元件182由环形体184形成,该环形体具有柱体状的内部面186和柱体状的外部面188,它们彼此同轴地布置。
该第二联接器元件182在第三联接器元件192中引导,第三联接器元件构造为设置在载体元件112中的用于环形体184的容纳部194,并且第三联接器元件具有柱体状的内壁面196。
在此,内壁面196的直径DI大于环形体184的柱体状的外部面188的直径DRA,并且柱体状的内部面186的直径DRI必然小于环形体184的柱体状的外部面188的直径DRA,其中,此外,柱体状的内部面186的直径DRI大于销体174的柱体状的周侧面176的直径DSK。
因此,每个联接器元件组162本身形成在轨引导部,其最大的在轨半径OR相应于在轨式的运动DI/2-(DRA-DRI)/2-DSK/2。
由于联接器元件组162的在轨半径OR尺寸确定得使该在轨半径略大于通过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的压缩器机体24和26限定的压缩器在轨轨迹半径VOR,使得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相对于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24通过联接器164的引导被如下地实现,即,分别其中一个联接器元件组162被作用用于防止能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26自旋转,其中,例如在是六个联接器元件组162的情况下在经过60°的角度范围之后其中每个联接器元件组162从一个联接器元件组162变换到沿转动方向是下一个的联接器元件组162。
由于每个联接器元件组162具有三个联接器元件172、182和192并且尤其是环形体184在各自的销体174与各自的容纳部194之间起作用,一方面改善了联接器元件组162的耐磨损性,另一方面改善了该联接器元件组的区域内的润滑,并且此外,还减少了由于联接器元件组162所造成的噪音生成,该噪音生成由一个联接器元件组162至另外的联接器元件组162的效用的变换所产生。
在此尤其重要的是,联接器元件组162得到足够的润滑,尤其是销体174的柱体状的周侧面176与环形体184的柱体状的内部面188之间的润滑以及环形体184的柱体状的外部面188与容纳部194的柱体状的内壁面196之间的润滑。
为了最佳地润滑联接器元件组162,容纳部194在载体元件112中沿轴向的方向两侧地开放,其中,环形体184在其背离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侧上通过径向向内突出的止挡元件198保持。
此外,在载体元件112中还设置有另外贯通开口202、204,它们允许润滑剂和被抽吸的制冷剂通过。
为了容纳构造为销体174的联接器元件172,压缩器机体基座36设有径向向外伸展的延长段212,这些延长段嵌入到沿围绕中轴线44的环绕方向U相继的支撑指状体92之间的中间腔中,从而使联接器元件172同样位于这些中间腔214中,并且因此与中轴线44具有尽可能大的径向间距地布置在壳体机体72内部。
该通过联接器元件172的尽可能大的径向间距所预设的联接器元件组162的同样与中轴线44具有尽可能大的径向间距的定位的优点是,由此基于大的杠杆臂而使作用到联接元件组162上的力能够保持得尽可能小,这对构件尺寸确定产生积极影响。
穿过容纳部194的制冷剂流和/或润滑剂流还通过如下方式变得容易,即,延长段212在联接器元件172与轴向支撑面102之间具有凹陷部216。
对轴向引导部96和联接器元件组162的润滑的根据本发明的概念尤其有利的是,压缩器机体24和26的中轴线44和46在正常情况下卧式地,也就是说最大以相对水平线30°的角度地延伸,其中,在压缩机壳体12中,尤其是在第一壳体机体72的区域中,在沿重力方向最下部的位置中构造有润滑剂池210,在运行中润滑剂从其中被卷扬起来,并且在此以上面描述的方式和方法被容纳和分布。
对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4的驱动(如图2和3中所示地)通过整体用222标记的驱动马达,例如电动马达来实现,其尤其具有保持在中央的壳体机体84中的定子224和布置在定子224内部的转子226,该转子布置在驱动轴228上,驱动轴与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同轴地延伸。
驱动轴228一方面支承在驱动马达222与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之间并布置在中央的壳体机体84内的面对压缩器的轴承单元232中,并在另一方面支承在背离压缩器的轴承单元234中,该背离压缩器的轴承单元布置在驱动马达222的与轴承单元232相对置的侧上。
背离压缩器的轴承单元234在此例如支承在第二壳体机体86中,该第二壳体机体在对置于第一壳体机体72的侧上闭合了中央的壳体机体84。
在此被抽吸的介质,尤其是冷却剂通过电动马达222从由第二壳体机体86形成的入口室88向面对压缩器的轴承单元232的方向流动,绕流过该面对压缩器的轴承单元并且然后向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的方向流动。
驱动轴228经由整体用242标记的偏心驱动器驱动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该压缩器机体在轨式地围绕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运动。
尤其地,偏心驱动器242包括保持在驱动轴228中的偏心驱动器栓柱244,其使随动件246在围绕中轴线44的在轨轨迹上运动,该随动件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偏心栓柱244上,并且该随动件本身以能转动的方式支承在转动轴承248中,其中,转动轴承248允许了随动件246相对于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的转动。
随动件246相对于偏心栓柱244并相对于随动件容纳部252受限制地能转动,并且能够实现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的在轨运动的半径的匹配以便使螺旋肋34和38彼此贴靠地保持。
为了容纳转动轴承248,如在图2和3中所示地,第二压缩器机体26设有随动件容纳部252,其容纳转动轴承248。
随动件容纳部252在此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36的扁平侧98回缩,并且因此被整合地布置在压缩器机体基座36中,从而使作用到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上的驱动力在压缩器机体基座36的扁平侧98的面对螺旋肋38的侧上起作用,并且因此以较小的翻转力矩驱动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该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在轴向支撑面102上通过沿中轴线44的方向看在随动件容纳部252与驱动马达22之间的轴向引导部96轴向支撑并且以能横向于中轴线44运动的方式受引导。
因此,存在如下可能性,即,载体元件112的载体面114如下这样地构成,即,使该载体面尽可能远地朝驱动轴228的方向延伸,从而由此可以在尽可能大面积的轴向支撑面102的情况下实现对压缩器机体26的有利的支撑。
在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中,随动件容纳部252,如图2、3和6中所示地,被沿相对中轴线46的径向方向外置的轴向支撑面102包围,并且轴向支撑面102本身被防止第二压缩器机体26自转的联接器164的沿相对中轴线44的径向方向外置的联接器元件组162包围。
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9至11中所示地,那些与第一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被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从而关于这些元件的实施方案可以通过引用完全纳入。
相比第一实施例,在静止不动地布置的第一压缩器机体94’的第二实施例中本身未设有指状体92,而是其压缩器机体基座32’贴靠在环形区段76’的径向内部的盖区段74’上,而环形凸肩78’设有支撑指状体292,其支撑在载体元件112上,并且抗相对转动地与载体元件通过定位销142连接,该定位销在该情况下嵌入到支撑指状体292中。
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压缩器机体基座36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成,并且此外,联接器元件组162也以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构成。
尤其地,延长段212也从压缩器机体基座36出发地沿径向方向向外伸展,并且在此嵌入到位于支撑指状体292之间的中间腔294中,从而在该实施例中也存在如下可能性,即,防止第二压缩器机体26自转的联接器164的所有的联接器元件组162都径向外置地布置。
在第三实施例中,如图12中所示地,那些与前述的实施例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同样设有一致的附图标记,从而可以参考这些实施例的实施方案。
相比前述实施例,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的延长段212如下这样地构成,即,其容纳有联接器元件组162的第二联接器元件182,而联接器元件组162的第一联接器元件172保持在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2”中,并且探伸进入到第二联接器元件182中,该实施例的优点在于,由此使联接器元件172和182在作用平面WE中协作,该作用平面同时与用于随动件246的转动轴承248相切,并且还与压缩器机体底座36”的延长段212相切。
因此,联接器164的联接器元件组162的支撑作用还被进一步改善,并且尤其减小了在轨式的压缩器机体26”相对于中轴线44翻转的倾向。
此外,第三实施例能够实现在沿中轴线44的方向的延长段212的构造和布置方面不同于在图12中所示的实施方案的较大的自由度。从而使该延长段在其沿中轴线44的方向的位置方面最佳地相对于轴向支撑面102并且可以相对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螺旋肋38经优化地布置。

Claims (39)

1.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
压缩机壳体(12),
布置在所述压缩机壳体(12)中的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所述涡旋式压缩器单元具有静止不动地布置的第一压缩器机体(24)和能相对于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24)运动的第二压缩器机体(26),当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相对于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在围绕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延伸的在轨轨迹(48)上运动时,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和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的以圆渐开线的形式构成的第一螺旋肋和第二螺旋肋(34、38)在形成压缩器室(42)的情况下互相咬合,
轴向引导部(96),所述轴向引导部支撑住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26)以防沿平行于所述静止不动地布置的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的方向运动,并且对能运动的压缩器机体在沿横向于所述中轴线(44)的方向运动时以平行于垂直于所述中轴线(44)延伸的平面的方式进行引导,
用于所述涡旋式压缩器单元(22)的偏心驱动器(232),所述偏心驱动器具有由驱动马达(212)驱动并且在围绕所述中轴线(44)的轨迹上环绕的随动件(246),所述随动件本身以能转动的方式与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随动件容纳部(252)协作,
以及防止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自转的联接器(164),
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引导部(96)具有载体元件(112),所述载体元件当作用于使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承载所述螺旋肋(38)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在轴向支撑面(102)上受支撑的基座,所述轴向支撑面相对于所述随动件(246)径向外置地布置,并且
防止自转的联接器(164)具有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组(162),所述联接器元件组本身包括至少两个联接器元件(172、182、192),并且所述联接器元件组(162)相对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径向外置地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围绕所述随动件(246)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相对于所述随动件容纳部(242)径向外置地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径向邻接所述随动件容纳部(242)地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布置在所述随动件容纳部(242)的背离螺旋肋(38)的侧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包括围绕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中轴线(46)环绕的环形面区域(126)。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面区域(126)构造为沿围绕所述中轴线(46)的环绕方向(U)闭合地且连贯地延伸的面。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环形面区域(126)沿关于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中轴线(46)的径向方向闭合地且连贯地从内轮廓(IK)至外轮廓(AK)伸展。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面区域(126)的内轮廓(IK)的半径(IR)小于所述环形面区域(126)的外轮廓(AK)的半径(AR)的三分之二。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的环形面区域(126)包括所述轴向支撑面(102)总面积的至少80%。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以能横向于所述中轴线(46)滑动的方式安置在滑动体(116)上,所述滑动体本身以能横向于所述中轴线(46)滑动的方式支撑在布置于所述压缩机壳体(12)中的载体元件(112)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116)能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36)并且相对于载体元件(112)在两个维度上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116)通过在两个维度上的具有间隙的引导部(132)以能相对于压缩器机体基座(36)并且/或者相对于载体元件(112)运动的方式来引导。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支撑在滑动体(116)的围绕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环绕的环形面上。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116)的环形面(124)构造为围绕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6)的中轴线(44)沿环绕方向闭合地且连贯地延伸的环形面。
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压缩器机体基座(36)的相对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在其中伸展的平面回缩地延伸的边缘面(154)径向外置地邻接所述轴向支撑面(102)。
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116)以滑动撑托面(118)支撑在所述载体元件(112)上。
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元件(112)具有载体面(114),所述滑动体(116)以滑动撑托面(118)支撑在所述载体面上。
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体(116)片状地构造,尤其是构造为环形盘。
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设有径向关于其中轴线(44)向外伸展的延长段(212),在所述延长段上分别保持有所述联接器元件组(162)的联接器元件(172、182)。
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延长段(212)保持在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延长段(212)一体式地成型到所述压缩器机体基座(36)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延长段(212)嵌入在壳体侧围绕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布置的中间腔(216)中。
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沿其中轴线(44)的方向定位,并且尤其是在此通过支撑指状体(92、292)相对于所述载体元件(112)进行支撑。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中间腔(216)位于承载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支撑指状体(92、292)之间。
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通过支撑指状体(92、292)相对于所述载体元件(112)抗相对转动地牢固安设,以抵抗围绕所述第一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的转动。
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支撑面(102)由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的承载所述螺旋肋(38)的压缩器机体基座(36)本身形成,并且所述轴向引导部(96)以在所述轴向支撑面(102)上横向于所述中轴线(44)滑动的方式支撑所述第二压缩器机体(26)。
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件容纳部(242)整合到所述压缩器机体基座(34)中。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件容纳部(242)以沿平行于所述中轴线(44)的方向相对于所述压缩机体基座(36)上的支撑面(102)无突出的方式布置。
3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防止自转的联接器(164)具有多于两个的联接器元件组(162)。
3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元件组(162)围绕所述在轨轨迹(48)的中轴线(44)以相等的角度间距来布置。
3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162)的联接器元件中的一个联接器元件(172)保持在所述压缩器机体基座(36)上。
3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联接器元件中的一个联接器元件(192)保持在所述载体元件(112)上。
3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联接器元件中的一个联接器元件(172)由销体(174)形成。
3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联接器元件中的另一联接器元件(192)构造为柱体状的容纳部(194)。
3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各自的联接器元件组的联接器元件中的一个联接器元件(182)构造为布置在柱体状的容纳部(194)中的环形体(184)。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体(184)松动地安设在所述柱体状的容纳部(194)中。
3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静止不动的压缩器机体(24)的中轴线(44)卧式地延伸。
3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马达(212)的驱动轴(218)卧式地延伸。
CN201680082607.6A 2016-02-25 2016-02-25 压缩机 Active CN10877967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EP2016/053943 WO2017144098A1 (de) 2016-02-25 2016-02-25 Kompresso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675A true CN108779675A (zh) 2018-11-09
CN108779675B CN108779675B (zh) 2021-05-11

Family

ID=55451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2607.6A Active CN108779675B (zh) 2016-02-25 2016-02-25 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041386B2 (zh)
EP (1) EP3420193B1 (zh)
CN (1) CN108779675B (zh)
WO (1) WO2017144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9124516A1 (de) * 2019-09-12 2021-03-18 Hanon Systems Positionieranordn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8188A (ja) * 1982-09-29 1984-04-03 Hitachi Ltd 無給油スクロ−ル流体機械
JPS6278494A (ja) * 1985-10-02 1987-04-10 Hitachi Ltd スクロ−ル流体機械
CN175511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 涡旋流体机械中的旋转涡盘
CN101454574A (zh) * 2006-04-21 2009-06-10 三电有限公司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2588276A (zh) * 2011-01-11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分体式绕动涡旋盘的涡旋式压缩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7335A (en) * 1986-08-22 1995-04-18 Copeland Corporation Non-orbiting scroll mounting arrangements for a scroll machine
JP3561929B2 (ja) * 1993-08-23 2004-09-08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DE69504233T2 (de) * 1994-03-15 1999-01-07 Denso Corp Spiralverdichter
JP4273807B2 (ja) * 2003-03-31 2009-06-03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電動圧縮機
WO2012035767A1 (ja) * 2010-09-16 2012-03-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インバータ装置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KR101441928B1 (ko) * 2012-03-07 2014-09-2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횡형 스크롤 압축기
KR101462941B1 (ko) * 2012-03-07 2014-11-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횡형 스크롤 압축기
JP6007737B2 (ja) * 2012-11-13 2016-10-1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JP6171601B2 (ja) * 2013-06-12 2017-08-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の自転防止機構
KR102177990B1 (ko) * 2014-05-02 2020-11-1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압축기 및 스크롤 압축기
DE102014113435A1 (de) * 2014-09-17 2016-03-17 Bitzer Kühlmaschinenbau Gmbh Kompressor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58188A (ja) * 1982-09-29 1984-04-03 Hitachi Ltd 無給油スクロ−ル流体機械
JPS6278494A (ja) * 1985-10-02 1987-04-10 Hitachi Ltd スクロ−ル流体機械
CN1755119A (zh) * 2004-09-29 2006-04-05 阿耐斯特岩田株式会社 涡旋流体机械中的旋转涡盘
CN101454574A (zh) * 2006-04-21 2009-06-10 三电有限公司 涡旋式流体机械
CN102588276A (zh) * 2011-01-11 2012-07-18 Lg电子株式会社 具有分体式绕动涡旋盘的涡旋式压缩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9675B (zh) 2021-05-11
EP3420193A1 (de) 2019-01-02
US20180363464A1 (en) 2018-12-20
WO2017144098A1 (de) 2017-08-31
US11041386B2 (en) 2021-06-22
EP3420193B1 (de) 2020-08-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795768B (zh) 螺旋压缩机
JP6371087B2 (ja) 分離された背圧室を有する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3624501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H03141884A (ja) 圧縮機
JP5178668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4661801B2 (ja)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RU2567346C1 (ru) Спиральный компрессор
CN105593524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5074218A (zh) 涡旋压缩机
JP6862294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CN108779675A (zh) 压缩机
CN105889076A (zh) 涡旋压缩机的主机架及涡旋压缩机
KR101258090B1 (ko) 스크롤 압축기
CN100408810C (zh) 旋转活塞装置
US4214855A (en) Peristaltic type pump
CN204941800U (zh) 一种变量轴向柱塞泵
CN206299566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CN103459850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5917120A (zh) 涡旋压缩机
CN108350880B (zh) 涡旋压缩机
JPH04203377A (ja)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の給油装置
JP2008095588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JP6437295B2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EP3225850B1 (en) Scroll compressor
CN215805190U (zh) 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