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299566U -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299566U CN206299566U CN201590000541.2U CN201590000541U CN206299566U CN 206299566 U CN206299566 U CN 206299566U CN 201590000541 U CN201590000541 U CN 201590000541U CN 206299566 U CN206299566 U CN 2062995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ccentric part
- crank eccentric
- rotating shaft
- annular baffle
-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8/0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F04C18/30—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4—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 F04C18/356—Rotary-piston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F04C18/02, F04C18/08, F04C18/22, F04C18/24, F04C18/48, or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together with some other type of movement between co-operating members having the movement defined in group F04C18/08 or F04C18/22 and relative reciprocation between the co-operating members with vanes reciprocating with respect to the outer membe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3/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Pumping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Multi-stage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2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18/00 - F04C28/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室的一对气缸、多个环状隔板(42、43)及转轴。转轴包括一对曲柄偏心部(32、34)及连结部(33)。多个环状隔板配置在一对气缸之间。曲柄偏心部配置在一对气缸的各气缸室内。连结部将一对曲柄偏心部加以连结而配置在多个环状隔板的内侧。当将曲柄偏心部的外径设为Dc,将环状隔板的内径设为Dp,将曲柄偏心部的偏心量设为e,将连结部的半径设为Rj时,成为Dp‑Dc/2‑e<Rj<Dp/2。在连结部,在曲柄偏心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以不比曲柄偏心部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的退避部(101、102),当将退避部的轴向长度设为K,将多个环状隔板之中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的厚度设为T时,成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空调装置等的冷冻循环装置,已知有利用旋转式压缩机的装置。作为旋转式压缩机,已知有在多个气缸(cylinder)的各个气缸室内使转轴的曲柄偏心部进行偏心旋转的压缩机。在这种旋转式压缩机中,有时在相邻的气缸间设置有对气缸室进行划分的环状隔板。在这种环状隔板的内侧,配置有将转轴的相邻的曲柄偏心部加以连结的连结部。从提高可靠性及提高性能等方面而言,优选的是连结部的刚性高,为了提高连结部的刚性,优选的是增大连结部的外径。
然而,如果增大连结部的外径,那么在组装时难以使环状隔板从曲柄偏心部移动至连结部。因此,有时在连结部的曲柄偏心部侧形成以不比曲柄偏心部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的退避部。
通过形成所述退避部,能够使环状隔板顺滑地从曲柄偏心部移动至连结部。但是,这种退避部使得好不容易提高了的连结部的刚性下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3-8324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减小退避部的轴向长度对环状隔板的厚度的比例也可以将环状隔板良好地配置在组装位置的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解决课题的手段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包括具有气缸室的一对气缸、多个环状隔板及转轴。
所述转轴包括一对曲柄偏心部及连结部。
多个所述环状隔板配置在一对所述气缸之间。
所述曲柄偏心部配置在一对所述气缸的各气缸室内。
所述连结部将一对所述曲柄偏心部加以连结而配置在多个所述环状隔板的内侧。
将所述曲柄偏心部的外径设为Dc。
将所述环状隔板的内径设为Dp。
将所述曲柄偏心部的偏心量设为e。
将所述连结部的半径设为Rj。
于是,成为Dp-Dc/2-e<Rj<Dp/2。
在所述连结部,形成有退避部。
所述退避部是在外周部的所述曲柄偏心部侧的端部以不比所述曲柄偏心部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
将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设为K。
将所述多个环状隔板之中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的厚度设为T。
于是,成为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所述退避部形成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两侧,轴向两侧的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轴向两侧的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的合计值小于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长度减去所述合计值所得的值。
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中,轴承,覆盖所述气缸而对所述转轴进行支撑;并且在所述轴承上,以围绕所述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气缸室侧开口的环状槽。当将所述轴承的所述转轴进行滑动的轴滑动面与所述环状槽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将所述环状槽的与所述轴滑动面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时,成为B>Y。
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包括: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冷凝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连接;膨胀装置,与所述冷凝器连接;以及蒸发器,连接于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之间。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截面图的冷冻循环装置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压缩机构部的构成的俯视图。
图3是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将环状隔板配置至转轴的方法的示意图。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的转子、转轴及辊的旋转时所施加的力等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进行说明。
首先,对冷冻循环装置1的整体构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利用配管依次将旋转式压缩机2、冷凝器3、膨胀装置4及蒸发器5加以连接。
旋转式压缩机2是所谓回转式(rotary type)的压缩机,对装入至内部的低压的气体冷媒(流体)进行压缩而形成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再者,关于旋转式压缩机2的具体构成将在后文描述。
冷凝器3使从旋转式压缩机2送入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散热,而形成为高压的液体冷媒。
膨胀装置4使从冷凝器3送入的高压的液体冷媒的压力下降,而形成为低压的液体冷媒。
蒸发器5使从膨胀装置4送入的低温低压的液体冷媒气化,而形成为低压的气体冷媒。然后,在蒸发器5中,在低压的液体冷媒进行气化时从周围强烈吸收气化热,而使周围冷却。再者,将通过蒸发器5的低压的气体冷媒装入至所述旋转式压缩机2内。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冷冻循环装置1中,作为工作流体的冷媒一边相变为气体冷媒及液体冷媒一边进行循环。
其次,对旋转式压缩机2进行说明。
旋转式压缩机2包括压缩机本体11及蓄能器(accumulator)12。
蓄能器12是所谓气液分离器。蓄能器12通过多根(具体为两根)吸入管15、16与压缩机本体11一体连结而配置在压缩机本体11的侧方。蓄能器12经由吸入管15、16与压缩机本体11的下述压缩机构部23、24连接。蓄能器12构成为只将经蒸发器5气化的气体冷媒及未经蒸发器5气化的液体冷媒中的气体冷媒供给至压缩机本体11。
压缩机本体11包括转轴21、电动机部22、多组(具体为两组)压缩机构部23、24及密闭容器25。转轴21是沿铅直方向配置,电动机部22使所述转轴21围绕着铅直轴旋转。压缩机构部23、24是上下相间隔而配置,通过转轴21的旋转来对气体冷媒进行压缩。密闭容器25对转轴21、电动机部22及压缩机构部23、24进行收纳。
在密闭容器25中,在上部沿上下方向贯通密闭容器25而设置有使密闭容器25的内外连通的喷出管26。密闭容器25及转轴21在压缩机本体11内与其中心轴线O1成同轴状而配置。即,密闭容器25及转轴21的中心轴线也为中心轴线O1。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压缩机本体11的中心轴线O1的延伸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方向称为径向,将围绕着中心轴线O1的方向称为周方向。
转轴21在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状态下,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自转旋转。
转轴21从中心轴线O1的延伸方向一端侧(铅直方向上的上侧)起依次包括主轴部31、曲柄偏心部32、连结部33、曲柄偏心部34及副轴部35。
在转轴21的中心轴线O1的延伸方向一端侧配置有电动机部22,在另一端侧(铅直方向上的下侧)配置有压缩机构部23、24。
电动机部22是所谓内转子(inner rotor)型的直流(direct current,DC)无刷电机(brushless motor),包括定子61及转子62。定子61呈圆筒状,通过热套等而固定在密闭容器25的内壁面。转子62呈圆筒状,在径向上相间隔地配置在同样呈圆筒状的定子61的内侧。定子61例如是将多个磁性钢板沿轴向层叠而形成。在定子61上,经由未图示的绝缘体(insulator)缠绕有线圈(coil)。
转子62包括转子铁芯(rotor core)65。转子铁芯65是压入固定在转轴21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即主轴部31的与曲柄偏心部32为相反侧的端部。转子铁芯65例如是将磁性钢板沿轴向层叠而形成。转子62包括省略图示的埋设于转子铁芯65中的包含钕等稀土类的永久磁石。
压缩机本体11包括一对气缸40、41以及配置在气缸40、41之间的多个(具体为两个)环状隔板42、43。气缸41相对于气缸40在轴向上偏离而配置在下侧。在环状隔板42、43中,将环状隔板42配置在轴向上的气缸40侧(比气缸41更靠近气缸40的位置),将环状隔板43配置在轴向上的气缸41侧(比气缸40更靠近气缸41的位置)。一对气缸40、41形成为筒状,隔着环状隔板42、43而在轴向上紧贴着。
相对于气缸40在轴向上的与环状隔板42相反之侧(铅直方向上的上侧),配设有利用轴向上的一端侧覆盖气缸40的主轴承44。相对于气缸41在轴向上的与环状隔板43相反的一侧(铅直方向上的下侧),配设有利用轴向上的另一端侧覆盖气缸41的副轴承45。这些气缸40、41,环状隔板42、43,主轴承44及副轴承45是一体地连结而固定在密闭容器25。
经气缸40、环状隔板42及主轴承44划分的空间成为上侧的压缩机构部23的气缸室46。并且,经气缸41、环状隔板43及副轴承45划分的空间成为下侧的压缩机构部24的气缸室47。
所述吸入管15与气缸40连接,而与气缸室46连通。并且,吸入管16与气缸41连接,而与气缸室47连通。其结果为,将经蓄能器12气液分离的气体冷媒通过吸入管15、16装入至气缸室46、47内。
转轴21是贯通各气缸室46、47内而设置,并且可旋转地支撑于主轴承44及副轴承45。具体而言,转轴21是使主轴部31可旋转地支撑于主轴承44,使副轴部35可旋转地支撑于副轴承45。在转轴21中位于气缸室46内的部分形成有所述曲柄偏心部32。在转轴21中位于气缸室47内的部分形成有所述曲柄偏心部34。在转轴21中位于环状隔板42、43的内侧的部分,形成有将曲柄偏心部32、34加以连结的连结部33。各曲柄偏心部32、34设为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并且在周方向上以180°的相位差,相对于中心轴线O1在径向上各以相同量偏心。
在曲柄偏心部32嵌合有圆筒状的辊51,在曲柄偏心部34嵌合有圆筒状的辊52。辊51在曲柄偏心部32伴随着转轴21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其外周面一边与气缸40的内周面滑接一边进行偏心旋转。辊52也是在曲柄偏心部34伴随着转轴21的旋转而偏心旋转时,其外周面一边与气缸41的内周面滑接一边进行偏心旋转。
压缩机构部23包括形成气缸室46的气缸40、主轴承44及环状隔板42、以及曲柄偏心部32及辊51。压缩机构部24包括形成气缸室47的气缸41、副轴承45及环状隔板43、以及曲柄偏心部34及辊52。再者,各压缩机构部23、24的构成除了曲柄偏心部32及辊51与曲柄偏心部34及辊52以相位差进行运行的构成以外,大致形成为相同的构成。
如图2所示,在压缩机构部23的气缸40内,遍及气缸40的轴向上的整体而形成有从内周面向径向上的外侧凹入的叶片槽55。并且,在叶片槽55内,设置有可沿径向滑行移动的叶片56。叶片56被图1所示的施压构件57朝向径向上的内侧施压,并且使叶片56的前端部在气缸室46内抵接于辊51的外周面。由此,叶片56构成为可对应于辊51的旋转动作而向气缸室46内进退。如图2所示,气缸室46通过辊51及叶片56而划分成吸入室侧与压缩室侧。并且,通过辊51的旋转动作及叶片56的进退动作,而在气缸室46内进行压缩动作。在图1所示的压缩机构部24的气缸41中,同样地,也设置有从内周面向径向上的外侧凹入的省略图示的叶片槽、叶片58及施压构件59。所述叶片58被施压构件59朝向径向上的内侧施压,叶片58的前端部在气缸室47内抵接于辊52的外周面。
如图2所示,在气缸40内,在位于沿辊51的旋转方向(参照图2中的箭头)的叶片槽55的前方侧(图2中为叶片槽55的右侧)的部分,形成有沿径向贯通气缸40的吸入口48。在吸入口48,在径向上的外侧端部连接有图1所示的吸入管15。如图2所示,吸入口48是径向上的内侧端部朝向气缸室46内开口。在图1所示的气缸41上也形成有同样的省略图示的吸入口。在所述吸入口,在径向上的外侧端部连接有所述吸入管16。并且,所述吸入口是径向上的内侧端部朝向气缸室47内开口。
如图2所示,在气缸40的内周面,在位于沿辊51的旋转方向的叶片槽55的近前侧(图2中为叶片槽55的左侧)的部分,形成有喷出槽60。喷出槽60与形成于图1所示的主轴承44的下述喷出孔76连通。虽然省略了图示,但是在图1所示的气缸41的内周面上,也形成有与形成于副轴承45的下述喷出孔86连通的同样的喷出槽。
主轴承44包括筒部71及凸缘(flange)部72。在筒部71,在其内侧插通有转轴21。凸缘部72是从筒部71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向径向上的外侧突设,利用轴向上的与环状隔板42相反的一侧对气缸40进行堵塞。在轴向上的形成筒部71的凸缘部72的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凹入的凹部73。在所述凹部73内的底部形成有喷出孔76。在喷出孔76内,设置有使喷出孔76打开或关闭的阀构件77。当阀构件77打开时,喷出孔76使气缸室46的内外连通。
副轴承45包括筒部81及凸缘部82。在筒部81,在其内侧插通有转轴21。凸缘部82是从筒部81的轴向上的一端部向径向上的外侧突设,利用轴向上的与环状隔板43相反的一侧对气缸41进行堵塞。在轴向上的形成筒部81的凸缘部82的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凹入的凹部83。在所述凹部83内的底部形成有喷出孔86。在喷出孔86内,设置有使喷出孔86打开或关闭的阀构件87。当阀构件87打开时,喷出孔86使气缸室47的内外连通。
并且,在轴承44、45上,以从轴向上的外侧覆盖各轴承44、45的方式设置有通过各喷出孔76、86喷出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的消声器(muffler)69、70。在覆盖主轴承44的消声器69上,形成有使消声器69的内外连通的连通孔90,通过所述连通孔90将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喷出至密闭容器25内。另一方面,消声器70内的空间与消声器69内的空间通过未图示的气体冷媒引导通路而连通,使喷出至消声器70内的高温高压的气体冷媒通过消声器69的连通孔90喷出至密闭容器25内。再者,在密闭容器25内收容有润滑油,压缩机构部23、24中,位于比消声器69更下侧的部分浸渍于润滑油内。
在如上所述而构成的旋转式压缩机2中,通过对电动机部22的定子61供电,而使转轴21与转子62一并围绕着中心轴线O1旋转。并且,伴随着所述转轴21的旋转,曲柄偏心部32、34及辊51、52在各气缸室46、47内进行偏心旋转。这时,辊51、52分别滑接于各气缸40、41的内周面。由此,将气体冷媒装入至气缸室46、47内,并且对装入至气缸室46、47内的气体冷媒进行压缩,将喷出至密闭容器25内的气体冷媒从喷出管26通过配管如上所述送入至冷凝器3。
在主轴承44上,在其径向上的内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图3所示的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轴滑动面44a。并且,气缸室46位于主轴承44的轴向上。面向气缸室46的主轴承44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在主轴承44上,形成有比所述端面更沿轴向凹进的环状槽44A。环状槽44A形成在主轴承44的轴向上的靠近气缸室46的位置。环状槽44A朝向气缸室46开口,并且以围绕转轴21的方式而形成。
主轴承44位于图1所示的气缸40的轴向上。面向主轴承44的气缸40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与主轴承44为相反侧的气缸40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气缸40在轴向上抵碰于主轴承44。
在副轴承45中,在其径向上的内侧的内周面上,形成有图3所示的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轴滑动面45a。轴滑动面45a形成为与主轴承44的轴滑动面44a相等的直径。并且,气缸室47位于副轴承45的轴向上。面向气缸室47的副轴承45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在副轴承45上,形成有比所述端面更沿轴向凹进的环状槽45A。环状槽45A形成在副轴承45的轴向上的靠近气缸室47的位置。环状槽45A朝向气缸室47开口,并且以围绕转轴21的方式而形成。环状槽45A形成为与主轴承44的环状槽44A相同的形状及相同的大小。
副轴承45位于图1所示的气缸41的轴向上。面向副轴承45的气缸41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与副轴承45为相反侧的气缸41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气缸41在轴向上抵碰于副轴承45。
在环状隔板42、43上,如图3所示,环状隔板42的内周面42a及环状隔板43的内周面43a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并且,在环状隔板42、43上,如图1所示,环状隔板42、43的外周面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并且,环状隔板42、43是位于其轴向上的两侧的端面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正交的平面内。
环状隔板42、43是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的相同零件,当然,厚度也相同。
环状隔板42在轴向上抵碰于气缸40。环状隔板42在轴向上也抵碰于环状隔板43。环状隔板43在轴向上抵碰于气缸41。
如图3所示,在转轴21的主轴部31,形成有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滑动外周面31a。在转轴21的副轴部35,在其径向上的外侧,形成有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滑动外周面35a。转轴21在旋转时,主轴部31的滑动外周面31a沿周方向在主轴承44的轴滑动面44a上滑动。并且,转轴21在旋转时,副轴部35的滑动外周面35a沿周方向在副轴承45的轴滑动面45a上滑动。
因此,主轴承44的轴滑动面44a成为转轴21进行滑动的轴滑动面。将所述轴滑动面44a上的与环状槽44A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并且,将所述轴向长度Y的范围内的轴滑动面44a与环状槽44A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于是,径向平均厚度B大于轴向长度Y。即,成为B>Y。在副轴承45中,与主轴承44同样地,也满足B>Y的关系。
在曲柄偏心部32,形成有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外周面32a。外周面32a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圆筒面状,所述中心轴线O2与中心轴线O1平行并且仅以偏心量e偏心。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2,在其轴向上的靠近主轴部31的位置,形成有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O2正交的平面内的端面32b。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2,在其轴向上的靠近连结部33的位置,形成有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O2正交的平面内的端面32c。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2,在外周面32a与端面32c之间形成有倒角32d。倒角32d具有曲柄偏心部32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锥面)。
在曲柄偏心部34,形成有固定直径的圆筒面状的外周面34a。外周面34a形成为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圆筒面状,所述中心轴线O3与中心轴线O1平行并且仅以偏心量e偏心。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4,在其轴向上的靠近副轴部35的位置,形成有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O3正交的平面内的端面34b。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4,在其轴向上的靠近连结部33的位置,形成有配置在与中心轴线O1、O3正交的平面内的端面34c。并且,在曲柄偏心部34,在外周面34a与端面34c之间形成有倒角34d。倒角34d具有曲柄偏心部34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锥面)。在这里,曲柄偏心部34的相对于中心轴线O1的偏心的方向与曲柄偏心部32的相对于中心轴线O1的偏心的方向相差180度。换而言之,中心轴线O1、O2、O3配置在同一平面上,中心轴线O2、O3是以中心轴线O1为基准对称地配置。
辊51、52为其轴向上的长度长于曲柄偏心部32、34的轴向上的长度。辊51相对于主轴承44及环状隔板42各自的与气缸室46相对向的端面进行滑动。辊52相对于副轴承45及环状隔板43各自的与气缸室47相对向的端面进行滑动。辊51、52为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的相同零件。
在连结部33,形成有以中心轴线O1为中心的圆筒面状的外周面33a。关于所述外周面33a,所述曲柄偏心部32的偏心方向(从中心轴线O1向中心轴线O2的方向、右方向)上的外周面33a的端部(图3的右端部)位于比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的偏心方向(右方向)上的端部更靠径向内侧(图3的左侧)的位置。并且,关于外周面33a,所述曲柄偏心部32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从中心轴线O2向中心轴线O1的方向、左方向)的外周面33a的端部(图3的左端部)位于比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左方向)的端部更靠径向外侧(图3的左侧)的位置。
并且,关于外周面33a,所述曲柄偏心部34的偏心方向(从中心轴线O1朝向中心轴线O3的方向、左方向)上的外周面33a的端部(图3的左端部)位于比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偏心方向(左方向)上的端部更靠径向内侧(图3的右侧)的位置。并且,关于外周面34a,所述曲柄偏心部34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从中心轴线O3向中心轴线O1的方向、右方向)的外周面33a的端部(图3的右端部)位于比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右方向)的端部更靠径向外侧(图3的右侧)的位置。
在连结部33,在靠近曲柄偏心部32的连结部33的端部,形成有退避部101。所述退避部101形成为向径向内方凹进,以使得连结部33的端部遍及全周不比曲柄偏心部32更向径向外侧伸出。退避部101形成在连结部33的比曲柄偏心部32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即,退避部101形成在连结部33的与曲柄偏心部32的偏心方向为相反侧的部分。退避部101包括圆弧状面101a及径向面101b。
圆弧状面101a形成在退避部101的轴向上的靠近曲柄偏心部32的位置。圆弧状面101a形成为不比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更向径向外侧伸出。圆弧状面101a由曲柄偏心部32的以中心轴线O2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所形成。圆弧状面101a的半径小于同轴的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的半径。圆弧状面101a从曲柄偏心部32的端面32c的位置沿轴向延伸出来。
径向面101b形成在退避部101的轴向上的与曲柄偏心部32相反的一侧。径向面101b由与曲柄偏心部32为同轴的锥面的一部分所形成。径向面101b形成为将圆弧状面101a的与曲柄偏心部32为相反侧的端缘部与外周面33a加以连结。再者,径向面101b中,不比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构成退避部101。
在连结部33,在靠近外周部的曲柄偏心部34的连结部33的端部,形成有退避部102。所述退避部102形成为向径向内方凹进,以使得连结部33的端部遍及全周不比曲柄偏心部34更向径向外侧伸出。退避部102形成在连结部33的比曲柄偏心部34更向径向外侧突出的部分。即,退避部102形成在连结部33的与曲柄偏心部34的偏心方向为相反侧的部分。退避部102包括圆弧状面102a及径向面102b。
圆弧状面102a形成在退避部102的轴向上的靠近曲柄偏心部34的位置。圆弧状面102a形成为不比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更向径向外侧伸出。圆弧状面102a由曲柄偏心部34的以中心轴线O3为中心的圆筒面的一部分所形成。圆弧状面102a的半径小于同轴的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半径。圆弧状面102a从曲柄偏心部34的端面34c的位置沿轴向延伸出来。
径向面102b形成在退避部102的轴向上的与曲柄偏心部34相反的一侧。径向面102b由与曲柄偏心部34为同轴的锥面的一部分所形成。径向面102b形成为将圆弧状面102a的与曲柄偏心部34为相反侧的端缘部与外周面33a加以连结。再者,径向面102b中,不比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部分构成退避部102。
形成在连结部33的轴向上的两侧的退避部101、102形成为相同形状及相同大小。因此,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也相等。曲柄偏心部32、34及连结部33呈相对于连结部33的轴向及径向上的中央点呈点对称的形状。
装配压缩机本体11时,将环状隔板42、43配置在连结部33的位置。这时,例如,在环状隔板42的内侧,首先,使环状隔板42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转轴21的副轴部35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其次,在环状隔板43的内侧,使环状隔板43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副轴部35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
或者,在环状隔板43的内侧,首先,使环状隔板43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转轴21的主轴部31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2相对地通过。其次,在环状隔板42的内侧,使环状隔板42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主轴部31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2相对地通过。
或者,在环状隔板42的内侧,使环状隔板42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转轴21的主轴部31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2相对地通过。在此前,或者在其后,在环状隔板43的内侧,使环状隔板43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使副轴部35相对地通过之后,使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再者,具体而言,配置成在将转轴21支撑于夹具等的状态下使环状隔板42、43包覆转轴21。
必须以所述任一顺序,将连结部33配置在环状隔板42、43的内侧。因此,当将环状隔板42、43的内径(即内周面42a、43a的直径)设为Dp时,内径Dp大于主轴部31及副轴部35的外径(即滑动外周面31a、35a的直径)。并且,当将曲柄偏心部32、34的外径(即外周面32a、34a的直径)设为Dc时,环状隔板42、43的内径Dp大于曲柄偏心部32、34的外径Dc。即,成为Dp>Dc。
并且,将连结部33的外径(即外周面33a的直径)设为2Rj。于是,环状隔板42、43的内径Dp大于连结部33的外径2Rj,以便将连结部33配置在内侧。即,成为Dp>2Rj。因此,环状隔板42、43的内周面42a、43a的半径Dp/2大于连结部33的外周面33a的半径Rj。即,成为Dp/2>Rj。将曲柄偏心部32、34的偏心量设为e。偏心量e是中心轴线O1与中心轴线O2的距离,并且是中心轴线O1与中心轴线O3的距离。
在这里,假设使环状隔板42、43的内周面42a、43a抵接于曲柄偏心部32、34的外周面32a、34a的偏心方向侧的端部的状态。于是,在环状隔板42、43的内周面42a、43a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产生间隙。利用内径Dp、外径Dc及偏心量e,从中心轴线O1到靠近所述间隙的内周面42a、43a的端部为止的距离为Dp-Dc/2-e。
将退避部101的轴向长度设为K。在这里,退避部101的轴向长度K成为从曲柄偏心部32的端面32c起比退避部101的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更凹进的范围的长度。即,长度K成为从曲柄偏心部32的端面32c到径向面101b与曲柄偏心部32的外周面32a的延长面的交点为止的轴向长度。所述范围实质上成为使连结部33的刚性下降的范围。同样地,退避部102的轴向长度K成为从曲柄偏心部34的端面34c起比退避部102的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更凹进的范围的长度。即,长度K成为从曲柄偏心部34的端面34c到径向面102b与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延长面的交点为止的轴向长度。
位于轴向两侧的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的合计值2K小于从连结部33的轴向长度减去所述合计值2K所得的相减值M。即,成为2K<M。连结部33的轴向长度等于曲柄偏心部32的端面32c与曲柄偏心部34的端面34c的距离。
将环状隔板42、43的各自的轴向长度即厚度设为T。于是,所述厚度T、轴向长度K、内径Dp及外径Dc设定为满足以下的关系。
参照图4的示意图对如上所述的厚度T、轴向长度K、内径Dp与外径Dc的关系进行说明。所述示意图表示在环状隔板42的内侧,使转轴21的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而配置连结部33的情况。再者,在图4中,为了使零件的区别明确,利用实线表示转轴21,利用虚线表示环状隔板42。
设为环状隔板42的中心轴线与曲柄偏心部34的中心轴线O3成平行的状态,使环状隔板42相对于转轴21移动,以将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插入至环状隔板42的内侧。于是,如上所述,成为Dp-Dc/2-e<Rj,所以环状隔板42抵接于连结部33的退避部102的径向面102b。这时,环状隔板42的厚度T大于退避部102的轴向长度K。即,成为K<T。由此,曲柄偏心部34无法直接通过环状隔板42。在所述状态下,将靠近曲柄偏心部34的环状隔板42的端面与高度位置重合的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位置设为P点。
为了使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与通过环状隔板42的内周面42a与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径向间隙而可容许的程度相应地,使环状隔板42相对于转轴21倾斜。即,使环状隔板42的与径向面102b抵接而使进一步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的部位的相反侧的部位,朝向轴向上的连结部33移动。这时,为了环状隔板42的与径向面102b抵接的部位的相反侧的整体超过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而位于连结部33,必须变为如图4所示的状态。
即,首先,设为使环状隔板42的内周面42a的轴向上的靠近曲柄偏心部34的端缘部的径向上的曲柄偏心部34的与偏心方向为相反侧的端部与P点重合的状态。其次,使环状隔板42以所述P点为中心旋转而倾斜。这时,环状隔板42与径向面102b在轴向上稍有偏离,但是在这里予以忽略。在所述状态下,如图4所示,假设环状隔板42的内周面42a的轴向上的曲柄偏心部34侧的端缘部的径向上的曲柄偏心部34的偏心方向侧的端部与曲柄偏心部34的外周面34a的轴向上的连结部33侧的端部相一致。
只要能够变为所述状态,环状隔板42便可以朝向连结部33移动。将可变为所述状态的环状隔板42的最大厚度设为T′。
从抵接点P到曲柄偏心部34的端面34c为止的距离H通过下式求出。
并且,所述最大厚度T′成为将距离H与轴向长度K相加所得的值。
即,成为
只要环状隔板42的厚度T为最大厚度T′以下,曲柄偏心部34便可以相对地通过环状隔板42。即,只要环状隔板42的厚度T为距离H与退避部102的轴向长度K的相加值以下,曲柄偏心部34便可以相对地通过环状隔板42。因此,只要满足下式的关系即可。
在这里,如上所述,环状隔板42在以P点为中心旋转而倾斜时,会在径向面102b与环状隔板42之间产生轴向间隙。环状隔板42的厚度T也可以与所述轴向间隙的程度相应地,大于距离H与轴向长度K相加所得的值。因此,通过设为所述关系,曲柄偏心部34可以顺滑地通过环状隔板42。此外,如图3所示,径向面102b倾斜,在曲柄偏心部34形成有倒角34d,所以与这些面的倾斜程度相应地,T即使更厚,也可以使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因此,通过设为所述关系,曲柄偏心部34可以更顺滑地通过环状隔板42。
环状隔板42、43为相同零件,曲柄偏心部32、34及连结部33呈相对于连结部33的轴向及径向上的中央点成点对称的形状。因此,曲柄偏心部32相对地通过环状隔板42内的情况也与上述相同。并且,曲柄偏心部32相对地通过环状隔板43内的情况也是同样。
此外,曲柄偏心部34相对地通过环状隔板43内的情况也是同样。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转轴21的曲柄偏心部32、34的外径设为Dc。将曲柄偏心部32、34的偏心量设为e。将转轴21的连结部33的半径设为Rj。将环状隔板42、43的内径设为Dp。于是,成为Dp-Dc/2-e<Rj<Dp/2。并且,在连结部33上,形成有退避部101、102。退避部101形成在靠近曲柄偏心部32的连结部33的外周部的端部,并且以不比曲柄偏心部32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退避部102形成在靠近曲柄偏心部34的连结部33的外周部的端部,并且以不比曲柄偏心部34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将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设为K。将多个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设为T。于是,成为K<T。因此,即使相对于环状隔板42、43在使轴平行的状态下相对地插入转轴21,连结部33也会与环状隔板42、43产生干扰而无法直接插入。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
减小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K对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T的比例,以满足K<T的关系。此外,通过满足所述关系,曲柄偏心部32、34可以顺滑地通过环状隔板42、43。
因此,可以将环状隔板42、43良好地配置在组装位置。
如上所述,可以缩短使连结部33的刚性下降的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K。因此,可以抑制因形成退避部101、102而导致的连结部33的刚性下降。因此,可以降低转轴21的挠曲量。因此,可以防止叶片56、58与辊51、52的局部接触的产生、气缸室46、47中的游隙(clearance)增大等,从而可以谋求可靠性及性能的提高。并且,可以增大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T,因此可以抑制其块数增加。因此,可以降低环状隔板42、43的制造误差的累计量增大而使精度下降的可能性。并且,可以抑制成本增加。此外,由于环状隔板42、43的刚性增大,所以变形减少。因此,可谋求旋转式压缩机2的制造性提高以及精度提高。
此外,退避部101的径向面101b具有连结部33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并且,曲柄偏心部32的倒角32d具有曲柄偏心部32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
并且,退避部102的径向面102b具有连结部33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并且,曲柄偏心部34的倒角34d具有曲柄偏心部34的直径随着从径向上的内侧朝向外侧而增加的倾斜面。因此,与这些面的倾斜程度相应地,T即使更厚,也可以使曲柄偏心部32、34相对地通过。因此,通过设为所述关系,曲柄偏心部32、34可以更顺滑地通过环状隔板42、43。
并且,在连结部33的轴向两侧,形成有退避部101、102,这些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K相等。如图5所示,将曲柄偏心部32、34,辊51、52及退避部101、102的旋转不平衡力设为F1,将力的作用距离设为L1。于是,旋转不平衡力F1在轴向两侧为相等。因此,只有F1×L1的转矩作用于转轴21。将位于转子62的轴向两侧的平衡器(counter balancer)66、67的各自的旋转不平衡力设为F2,将力的作用距离设为L2。于是,通过以产生F2×L2的转矩的方式设置平衡器66、67,可以形成转轴21及与其一体旋转的零件整体的旋转平衡。因此,可以使平衡器66、67的形状、重量等相等,从而平衡设计变得容易,精度也得到提高,制造性也得到提升。因此,能够实现旋转式压缩机2的低振动化及低成本化。
并且,位于轴向两侧的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的合计值2K小于从连结部33的轴向长度减去合计值2K所得的相减值M。即,成为2K<M。由此,可以抑制因形成退避部101、102而导致的连结部33的刚性下降。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转轴21的挠曲量。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叶片56、58与辊51、52的局部接触的产生、气缸室46、47中的游隙增大等,从而可以谋求可靠性及性能的更进一步提高。
将主轴承44的轴滑动面44a上的与环状槽44A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并且,将所述轴向长度Y的范围内的轴滑动面44a与环状槽44A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于是,径向平均厚度B大于轴向长度Y。即,成为B>Y。同样地,将副轴承45的轴滑动面45a上的与环状槽45A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并且,将所述轴向长度Y的范围内的轴滑动面45a与环状槽45A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于是,径向平均厚度B大于轴向长度Y。即,成为B>Y。
因此,可以减小主轴承44及副轴承45中的轴滑动面44a、45a的变形。因此,可以一边抑制轴滑动面44a、45a的局部的滑动面压的增大,一边防止转轴21过度挠曲。特别是通过所述构成,连结部33的挠曲得以降低,因挠曲而引起的转轴21的倾斜减小。因此,由可以减小主轴承44及副轴承45中的轴滑动面44a、45a的变形所产生的效果大。因此,可以进一步防止叶片56、58与辊51、52的局部接触的产生、气缸室46、47内的游隙增大等,从而可以谋求可靠性及性能的更进一步提高。
将本实施方式的所述内径Dp、外径Dc、偏心量e、半径Rj、轴向长度K、厚度T、相减值M、径向平均厚度B、轴向长度Y的具体尺寸例示于表1。通过设为这种尺寸例,可确认到所述效果。
[表1]
单位[mm]
ΦDp | ΦDc | e | Rj | K | T | M | B | Y | |
设计例 | 40.5 | 40 | 6.8 | 18 | 4 | 6 | 11 | 3.2 | 2.8 |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是设为在一对气缸40、41之间配置两块环状隔板42、43。但是,只要包括至少一对即两个气缸即可,也可以包括三个以上的气缸。在包括三个以上的气缸的情况下,也只要在其中的至少一对气缸与设置在这些气缸之间的多个环状隔板之间满足所述实施方式的关系即可。配置在一对气缸40、41之间的环状隔板的数量只要为多个即可,也可以为三块以上。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为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T为相等。即,将环状隔板42、43两者设为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但是,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T也可以不相等。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在将环状隔板42、43中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的厚度设为T时,满足所述实施方式的关系即可。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将辊51、52及叶片56、58分别设置。但是,辊51及叶片56可以为一体,辊52及叶片58也可以为一体。即,在摆动回转(swing rotary)结构中也可以获得同等的效果。
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设为在连结部33的轴向两侧形成退避部101、102。但是,转轴21只要能够相对于环状隔板42、43只从轴向上的一个相对地插入即可。因此,也可以只形成在相对于环状隔板42、43相对地插入转轴21时成为插入端侧的一个退避部。
根据以上说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形成于连结部33的退避部101、102是在连结部33的外周部的曲柄偏心部32、34侧的端部以不比曲柄偏心部32、34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将曲柄偏心部32、34的外径设为Dc,将环状隔板42、43的内径设为Dp,将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设为K。将多个环状隔板42、43中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的厚度设为T。
于是,成为
通过具有以上构成,可以减小退避部101、102的轴向长度K对环状隔板42、43的厚度T的比例。此外,曲柄偏心部32、34可顺滑地通过环状隔板42、43,从而可将环状隔板42、43良好地配置在组装位置。
已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示者,并不意图限定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它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范围或要旨中,并同样地包含于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实用新型及其同等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对气缸,包含气缸室;
多个环状隔板,配置在所述一对气缸之间;以及
转轴,包括配置在所述一对气缸的各气缸室内的曲柄偏心部、以及将所述曲柄偏心部之间加以连结而配置在多个所述环状隔板的内侧的连结部;并且
在将所述曲柄偏心部的外径设为Dc,
将所述环状隔板的内径设为Dp,
将所述曲柄偏心部的偏心量设为e,
将所述连结部的半径设为Rj时,
成为Dp-Dc/2-e<Rj<Dp/2,
在所述连结部中,在所述曲柄偏心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以不比所述曲柄偏心部更向径向外侧伸出的方式凹进的退避部,
在将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设为K,
将所述多个环状隔板之中厚度最厚的环状隔板的厚度设为T时,
成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
所述退避部形成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两侧,
轴向两侧的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轴向两侧的所述退避部的轴向长度的合计值小于从所述连结部的轴向长度减去所述合计值所得的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包括:
轴承,覆盖所述气缸而对所述转轴进行支撑;并且
在所述轴承上,以围绕所述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气缸室侧开口的环状槽,
在将所述轴承的所述转轴进行滑动的轴滑动面与所述环状槽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
将所述环状槽的与所述轴滑动面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时,
成为B>Y。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其中包括:
轴承,覆盖所述气缸而对所述转轴进行支撑;并且
在所述轴承上,以围绕所述转轴的方式形成有朝向所述气缸室侧开口的环状槽,
在将所述轴承的所述转轴进行滑动的轴滑动面与所述环状槽之间的径向平均厚度设为B,
将所述环状槽的与所述轴滑动面在轴向上位置重合的范围的轴向长度设为Y时,
成为B>Y。
6.一种冷冻循环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转式压缩机;
冷凝器,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连接;
膨胀装置,与所述冷凝器连接;以及
蒸发器,连接于所述膨胀装置与所述旋转式压缩机之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7585 | 2014-08-01 | ||
JP2014-157585 | 2014-08-01 | ||
PCT/JP2015/066475 WO2016017281A1 (ja) | 2014-08-01 | 2015-06-08 | 回転式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299566U true CN206299566U (zh) | 2017-07-04 |
Family
ID=55217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90000541.2U Active CN206299566U (zh) | 2014-08-01 | 2015-06-08 |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419186B2 (zh) |
CN (1) | CN206299566U (zh) |
WO (1) | WO201601728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1344A (zh) * | 2021-12-03 | 2022-03-08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轴承、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CN114630963A (zh) * | 2020-02-25 | 2022-06-14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002033B2 (ja) | 2016-02-26 | 2022-01-2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2シリンダ型密閉圧縮機 |
CN112502973B (zh) * | 2020-11-18 | 2022-06-24 |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泵体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45154B2 (ja) * | 2002-09-11 | 2008-02-13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圧縮機 |
CN101688535B (zh) * | 2007-08-28 | 2013-03-13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多汽缸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循环装置 |
JP5084692B2 (ja) * | 2008-10-21 | 2012-11-28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2気筒回転圧縮機 |
JP5263360B2 (ja) * | 2011-09-26 | 2013-08-14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圧縮機 |
JP6022247B2 (ja) * | 2011-09-29 | 2016-11-09 |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 密閉型圧縮機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JP5441982B2 (ja) * | 2011-10-31 | 2014-03-1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回転圧縮機 |
JP6076643B2 (ja) * | 2012-07-31 | 2017-02-08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ロータリ流体機械及びその組立方法 |
-
2015
- 2015-06-08 CN CN201590000541.2U patent/CN206299566U/zh active Active
- 2015-06-08 WO PCT/JP2015/066475 patent/WO201601728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6-08 JP JP2016538196A patent/JP6419186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30963A (zh) * | 2020-02-25 | 2022-06-14 | 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 旋转式压缩机以及冷冻循环装置 |
CN114151344A (zh) * | 2021-12-03 | 2022-03-08 | 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压缩机的轴承、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419186B2 (ja) | 2018-11-07 |
WO2016017281A1 (ja) | 2016-02-04 |
JPWO2016017281A1 (ja) | 2017-04-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299566U (zh) | 旋转式压缩机及冷冻循环装置 | |
CN105793570B (zh) | 压缩机 | |
KR101110225B1 (ko) | 스크롤압축기 | |
JP7002033B2 (ja) | 2シリンダ型密閉圧縮機 | |
US9145890B2 (en) | Rotary compressor with dual eccentric portion | |
US9714656B2 (en) | Rotary machine and compressor | |
CN103827498B (zh) | 压缩机 | |
JP6118159B2 (ja) | スクロール型圧縮機 | |
KR20100000369A (ko) | 로터리 압축기 | |
JP2014196714A (ja) | 多気筒ロータリ圧縮機 | |
JP6719676B2 (ja) |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 | |
CN103299079A (zh) | 压缩机 | |
US20190128261A1 (en) | Opposed screw compressor with staggered screw rotor | |
CN108049918A (zh) | 转轮活塞同步回旋机构 | |
JP2018188986A (ja) | 内部中圧型2段圧縮コンプレッサ | |
EP3557066B1 (en) | Rotary compresso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
CN102472275B (zh) | 压缩机 | |
US11060521B2 (en) | Rotary compressor having a rolling piston with coupling groove | |
JP2013253488A (ja) | スクロール流体機械 | |
CN107061273B (zh) | 旋转式压缩机 | |
JP2020186660A (ja) | ロータリ圧縮機 | |
JP2015113801A (ja) | 圧縮機 | |
JP6643712B2 (ja) | 2シリンダ型密閉圧縮機 | |
JP2007177726A (ja) | 回転式流体機械 | |
JP6756551B2 (ja) | 開放型圧縮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