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70870A -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70870A
CN108770870A CN201810604921.7A CN201810604921A CN108770870A CN 108770870 A CN108770870 A CN 108770870A CN 201810604921 A CN201810604921 A CN 201810604921A CN 108770870 A CN108770870 A CN 1087708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eight
parts
fumosorosea
spore
dispersible granu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49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70870B (zh
Inventor
马瑞燕
刁红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马瑞燕
刁红亮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马瑞燕, 刁红亮 filed Critical 马瑞燕
Priority to CN20181060492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70870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70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0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70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70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6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animals or substances produced by, or obtained from, microorganisms, viruses, microbial fungi or animals, e.g. enzymes or fermentates
    • A01N63/30Microbial fungi; Substances produced thereby or obtained therefrom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12Powders or granules
    • A01N25/14Powders or granules wettab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25/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 A01N25/3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s, or by their non-active ingredients or by their methods of application, e.g. seed treatment or sequential application; Substances for reducing the noxious effect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to organisms other than pests characterised by the surfactan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Dentistr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oxic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粉,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吸水树脂SAP和硅藻土组成。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了低成本和高耐逆的发酵、干燥和孢子粗粉制备工艺;在生物相容性、润湿性、分散性、崩解性和黏结性筛选了最佳的表面活性剂;提高了制剂在低湿度田间的侵染和萌发能力。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制剂性能,尤其是延长了货架期和改善了田间药效。

Description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真菌生物农药制剂领域,具体说是涉及一种以虫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为活性物的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主要用于防治温室刺吸式口器害虫(如烟粉虱等)。
背景技术
和传统化学农药防治相比,生物防治对人、其他生物以及环境安全,而且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有持久控制害虫的效果。生物防治包括天敌昆虫、昆虫病原微生物、昆虫信息素等的利用。昆虫病原真菌作为一类昆虫病原微生物,在害虫生物防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尤以真菌农药技术的应用效果最为显著。真菌农药具有寄主范围广、药效显著、对环境安全、防治害虫不产生抗药性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玫烟色棒束孢Isariafumosorosea(以前称为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fumosoroseus)作为一种重要的丝孢类昆虫病原真菌,近十年来倍受研究者关注,主要作为对付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害虫的真菌杀虫剂而被研究和开发。国外目前已有多种制剂产品面世,约占到所有真菌农药产品的6%左右,如荷兰的墨西哥委内瑞拉的以及美国和欧洲的芽生孢子制剂和芽生孢子与菌丝体混合制剂等。
在真菌农药技术应用中,高性能制剂技术的开发是关键。农药水分散粒剂(WDG)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农药剂型具有不含有机溶剂、易于实现多种功能助剂的相容混配、无粉尘、流动性好、易计量、水中崩解快、分散后悬浮率高、贮存稳定性好、货架期长和使用方便等特点,是一种公认的环境友好剂型。水分散粒剂对活性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良好的匹配性,非常适合作为真菌杀虫剂的剂型。由于真菌杀虫水分散粒剂技术难度和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剂型,因此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真菌杀虫水分散粒剂不多,但由于该剂型具有鲜明的技术优势,已逐渐成为真菌杀虫剂制剂产品开发的发展方向。例如:美国 Certis公司2012年推出的真菌杀虫剂水分散粒剂(20%WDG)在防控蔬菜和葫芦科作物上的粉虱以及葡萄种植业中的螨类害虫效果显著。20%WDG以虫生真菌玫烟色棒束孢芽生孢子为活性物,具有应用范围广、制剂水中崩解快、形成的悬浮液稳定、保质期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生产的重要生物农药品种之一。
真菌杀虫水分散粒剂较其他剂型或者化学农药水分散粒剂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水分散粒剂较其他剂型生产成本高;(2)制剂在水中崩解慢或崩解不充分,分散悬浮性能达不到要求;(3)制剂颗粒强度不适宜,强度太大不利于崩解,强度太小储运易破碎;(4)制剂中普遍缺少适宜的促生助剂和微生态助剂,导致虫生真菌的侵染能力受环境湿度影响大,影响药效的发挥;(5)虫生真菌孢子对紫外照射十分敏感,制剂施用后的抗紫外能力不足,影响药剂的田间持效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0-30重量份、分散剂2-4重量份、润湿剂1.8-5.4重量份、崩解剂10-30重量份、黏结剂1-3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1-3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2-0.6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0.3 重量份、载体25-75重量份。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6-24重量份、分散剂2.4-3.6重量份、润湿剂2.9-4.3重量份、崩解剂16-24重量份、黏结剂1.6-2.4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1.6-2.4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32-0.48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6-0.24重量份、载体40-60重量份。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重量份、分散剂3重量份、润湿剂3.6重量份、崩解剂20重量份、黏结剂2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2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4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2重量份、载体50重量份。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8重量份、分散剂2.2重量份、润湿剂5.2重量份、崩解剂12重量份、黏结剂2.8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1.2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5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2重量份、载体70重量份。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2重量份、分散剂3.8重量份、润湿剂2重量份、崩解剂28量份、黏结剂1.2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2.8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3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28重量份、载体30重量份。
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组合,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为2:1,浓度为2%-4%;所述润湿剂为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1:1-2;所述崩解剂为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组合物,其中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硫酸铵的含量为40%,玉米淀粉含量为50%;所述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为1:3;所述紫外光保护剂为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1:0.02-0.04;所述营养促生助剂为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其浓度为 0.3-0.4%;所述保水促生助剂为吸水树脂SAP,其浓度为0.2-0.3%,湿度为70-80%;所述载体为经过加工的硅藻土。
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组合,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为2:1,浓度优选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 烯基磺酸钠的重量份比优选为1:2;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重量份比优选为1:0.03;所述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的浓度优选为0.3%;所述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重量份,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3重量份,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重量份,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 的组合2重量份,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0.4重量份,吸水树脂SAP0.2重量份,硅藻土50 重量份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重量份比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重量份比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重量份比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重量份比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重量份比 1:0.03;所述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的浓度为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所述酸性黄25和直接冻黄12的分子式为:
所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所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0-30℃全黑培养5-9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25-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6-10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250-750重量份大米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8-12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0-30℃培养箱中培养6-10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0-40℃气流干燥箱中干燥18-22小时,后置于35-45℃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0.5-1.5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所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5℃全黑培养7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 PDA培养基中上,在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8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 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重量份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0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8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 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 (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 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本发明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优点在于使用对刺吸式口器害虫侵染能力强的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为活性物;采用了低成本和高耐逆的发酵、干燥和孢子粗粉制备工艺;在生物相容性、润湿性、分散性、崩解性和黏结性试验的基础上筛选了最佳的制剂表面活性剂方案;基于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物化特征筛选了适宜的黏结剂、崩解剂,结合挤压造粒工艺赋予颗粒理想的崩解性能和适宜的机械强度;在生物相容性和UV 保护效果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并优化了喷雾液滴UV保护助剂的方案与配比;筛选了菌剂的促生助剂及微生态助剂,以提高了制剂在低湿度田间条件下的侵染和萌发能力。通过以上措施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剂性能,尤其是延长了货架期和改善了田间药效。
下面实验例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
实验例一、分散剂的筛选试验
在农药可湿性粉剂中,分散剂的主要作用是吸附在活性成分微粒表面,改变微粒原有的表面疏水特性,同时使活性成分微粒带上电荷和形成一定的空间位阻,从而有效阻止了微粒间的相互聚集,这是可湿性粉剂兑水后在形成相对稳定的可供喷雾的悬浮液。可湿性粉剂为兑水喷雾制剂,要求其在兑水后能在一定时间内具备稳定悬浮的性能。可湿性粉剂分散剂的筛选通常以所配制悬浮液的悬浮率来评价,这种方法仅能反映所使用表面活性剂的即时分散能力,但不能未能反映出其在喷雾过程中的悬浮/沉降性能,而可湿性粉剂为兑水后形成低浓度低粘度悬浮液极易沉降,因此兑水分散液的经时稳定是可湿性粉剂性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决定了制剂的药效发挥。基于此,本发明在生物相容性基础上首先测定分散体系6小时内的相对浊度变化情况来筛选适宜的分散剂种类,之后再测定不同分散剂浓度条件下分散体系6小时内相对浊度变化情况,以确定最佳分散剂浓度。具体试验方法为:配制相应的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溶液,加入一定量的孢子粉,配制成孢子粉浓度为3g/L的分散体系,经超声波分散后进行浊度扫描,试验结果如下:
表1使用不同分散剂的玫烟色棒束孢分散体系在0-6小时内的相对浊度比较
注:Tr=Ti/T0(Ti为沉降时间为i时分散体的浊度值,T0为沉降时间为0时分散体系的浊度值)
试验结果显示:分散体系的经时相对浊度因使用的分散剂种类不同的差异较大,其中使用CMN与NNO组合物(2:1)作为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在0-360min的时间内Tr值变化最小,表明使用该分散剂的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表2使用不同浓度分散剂的玫烟色棒束孢分散体系在0-6小时内的相对浊度比较
注:Tr=Ti/T0(Ti为沉降时间为i时分散体的浊度值,T0为沉降时间为0时分散体系的浊度值)
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为2:1
试验结果显示:分散体系的经时相对浊度因使用的分散剂浓度不同的差异较大,当分散剂浓度在2%-4%时,分散体系在6h后相对浊度Tr值均大于60%,表明当分散剂浓度在2%-4%时分散体系具有更好的稳定性。
实验例二、润湿剂的筛选试验
农药可湿性粉剂中润湿型有两层含义,一是制剂入水形成可喷雾悬浮液时表现出的再润湿性能,二是喷雾液溅落在靶标表面对靶标表面的润湿铺展能力。第一层作用大部分表面活性剂在较低浓度时即可实现且对制剂药效发挥性能不大,因此基于喷雾液对靶标的润湿能力对润湿剂进行筛选更为重要。本发明通过测量药液对番茄叶面的初始接触角对不同的润湿剂种类和用量进行了筛选,具体试验方法为:分别配制不同浓度飞表面活性剂溶液,摘取新鲜的番茄叶,以接触角测量仪测取几种表面活性剂的不同浓度溶液对番茄叶面的初始润湿角,试验结果如下:
表3不同种类润湿剂在不同浓度下的喷雾液对番茄叶面的初始润湿接触角
注:OP-10为辛基酚聚氧乙烯醚;NP-15为壬基酚聚氧乙烯醚;SDS为十二烷基硫酸钠;AOS为α-烯基磺酸钠;CA-60为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
农药制剂的防治效果与药液对靶标表面的润湿和持留有关,而药液的持留能力与药液的表面张力、药液在叶面上的接触角等有关。润湿接触角多被用来评判药液对靶标的润湿程度好坏,通常θ<60°表明润湿性能好,60°≤θ<80°润湿性中等, 80°≤θ<100°润湿性差。如表3所示AOS(α-烯基磺酸钠)与AOS与CA-60组合物在浓度大于2%时初始润湿角均小于60°,这表明在浓度这两种润湿剂具有较高的润湿效率。但是使用AOS润湿剂在其浓度较高时,喷雾液容易产生大量泡沫影响喷雾效果,而使用CA-60与AOS组合物1:2作为润湿剂在喷雾液起泡性最低,优选作为玫烟色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的润湿剂。
表4润湿剂组合物不同组合比例在不同浓度下的喷雾液对番茄叶面的初始润湿接触角比较
注:润湿剂为CA-60与AOS的组合物
试验结果显示:当润湿剂组合物的组合比例为1:1-1:2时,润湿剂浓度在2%-5%之间时,药液在番茄叶面的初始润湿角θ<60°,这表明此时的润湿剂具有较高的润湿效率。
实验例三、崩解剂的筛选试验
崩解剂是为加快颗粒在水中的崩解速度而添加的物质,要求崩解剂分子吸收水分后膨胀成较大的粒度,或膨胀成弯曲形状并伸直,直至水分分散粒剂颗粒被分散成较小的碎片。崩解剂的筛选主要依据所制备制剂的崩解性即崩解时间,选择崩解时间较短的成分作为配方中的崩解剂。具体试验方法为:将一定量的崩解剂加入玫烟色棒束孢IF1106 孢子粉中,并加入2%木质素磺酸钠作为分散剂、1%的α-烯基磺酸钠作为润湿剂、2%的预胶化淀粉作为黏结剂,挤压造粒并干燥后考察制剂的崩解时间,试验结果如下:
表5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崩解剂的筛选
注: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组合物的组合配比为: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硫酸铵的含量为40%,玉米淀粉含量为50%。
试验结果显示:使用不同的崩解剂对制剂的崩解性能有很大影响,其中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组合物可以在较低的使用量下使制剂具备很短的崩解时间,当使用量超过25%时,制剂崩解时间基本保持在40-50s,具有良好的崩解性能。
实验例四、黏结剂的筛选试验
农药水分散粒剂中的黏结剂主要作用是帮助剂型成型,同时在形成悬浮液后也能起到分散稳定作用。本发明以所形成粒剂的颗粒强度和崩解时间为依据,在生物相容性的基础上考察了几种黏结剂的作用,并对其用量进行了筛选,具体试验方法为:将筛选的黏结剂添加到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粉中,并加入25%的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组合物作为崩解剂,挤压造粒并干燥后考察制剂的颗粒强度和崩解时间。试验结果如下:
表6黏结剂对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颗粒强度的影响
注:很强为+++,较强为++,强+,弱-。
表7黏结剂对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崩解性能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以PVP-K30作为黏结剂,颗粒的强度较弱,在储运过程中极易破碎而影响制剂性能。以聚乙二醇、预胶化淀粉、预胶化淀粉与PVP-K30组合物(1:1)制剂颗粒具有较好的强度,但崩解时间明显加长。只有以预胶化淀粉与PVP-K30组合物(1:3) 为黏结剂可实现制剂颗粒具有较强的强度的同时满足崩解时间的要求,尤其是在使用浓度为2.5-3.0%时,制剂的崩解时间没有延长很多的前提下颗粒的强度最佳,因此本发明选择以预胶化淀粉与PVP-K30组合物(1:3)为黏结剂,使用量为1-3%,优选2.5-3%。
实验例五、营养促生助剂的筛选试验
真菌孢子在贮存一定时间后因氧化作用其孢子萌发率会逐渐降低,严重影响真菌农药制剂的货架期。增加贮存后孢子的萌发率主要通过活性封装制剂以提高孢子存活率和提供萌发营养物质促进孢子在施用后的迅速萌发。其中孢子营养促生助剂可通过测定贮存一定时间(6个月)后孢子在一定条件下的萌发率来筛选。具体试验方法为:将孢子粗粉与表8中的各营养促生助剂按20:0.4的比例混合后抽真空封装,置于25℃条件下贮存 6个月,取贮存后的孢子粉配制成浓度为1×106孢子/ml的悬浮液,取悬浮液0.02ml 在载玻片上涂匀,自然风干后将载玻片置于直径9cm的灭菌的玻璃培养皿中,并在培养皿中放入装有无菌水的直径5cm的塑料培养皿,于25℃条件下保持24h后镜检200个孢子的萌发情况,计算萌发率,试验结果如下。
表8不同种类营养促生助剂在不同浓度下对玫烟色棒束孢孢子贮存萌发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在孢子粉中加入脱脂奶粉和壳聚寡糖可显著改善孢子粉在贮存后的萌发率,当脱脂奶粉和壳聚寡糖浓度大于0.2%时,贮存后孢子萌发率均在80%以上,其中优选脱脂奶粉和壳聚寡糖浓度为0.3-0.4%时,孢子贮存后萌发率可达90%以上。
实验例六、保水促生助剂的筛选试验
真菌孢子的侵染作用受环境湿度影响很大,试验表明玫烟色棒束孢在环境湿度低于 70%时基本不萌发。加入保水促生助剂的主要作用在于为真菌孢子提供微环境,以促进其在低湿度环境下的萌发。保水促生助剂主要使用粉碎后的高吸水性树脂SAP,具体验证试验方法为:首先将保水助剂粉碎过500目筛,并与孢子粉按一定比例混合,取一定量的混合物配制成浓度为1×106孢子/ml的悬浮液,取悬浮液0.02ml在载玻片上涂匀,自然风干后将载玻片置于直径9cm的灭菌的玻璃培养皿中,采用饱和盐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具体为在培养皿中放入直径5cm的塑料培养皿,在小培养皿中分别加入葡萄糖、亚硝酸钠、氯化钠饱和盐溶液控制湿度,使相对湿度分别为55%、65%、75%和85%,浓度在 0.1-0.4之间,置于25℃条件下保持24h后镜检200个孢子的萌发情况计算孢子萌发率,试验结果如下:
表9保水促生助剂对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在不同湿度条件下的萌发率影响
试验结果显示:在孢子粉中加入浓度为0.1-0.3%的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后,孢子在75%的湿度条件下萌发率均达到70%以上,显著高于不使用该助剂时的38.4%,表明生防菌孢子在低湿度环境中的萌发率显著提高。同时当该助剂浓度在0.2-0.3之间时,孢子在65%的湿度条件下萌发率可达50%以上,在55%湿度条件下萌发率仍有30%以上的萌发率。同时当环境湿度为85%时,孢子均有80%以上的萌发率,表明高湿度环境下孢子可保持萌发率,因此保水助剂主要用于保证低湿度条件下孢子的萌发。
实验例七、载体的筛选试验
真菌孢子作为一种活体农药活性物质,其与各种助剂的生物相容性是影响制剂贮存稳定性和毒力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生物农药助剂与其活性成分之间的生物相容性是一般是指载体材料与活性成分之间的相容性,由于可湿性粉剂中载体的含量最高,因此其余生防菌孢子的生物相容性筛选中首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形成高效稳定制剂配方的基础。具体试验方法为:称取定量孢子粉按比例与一定量载体混合均匀,取上述孢子载体混合物加入PDB培养基并使培养基中孢子浓度为1×106孢子/ml。将以上接种培养液置于温度为25℃、转速为150rpm,全黑震荡培养12小时,使用显微观察每200个离散孢子中形成发芽管孢子的数目计算萌发率。试验结果如下:
表10几种无机载体与玫烟色棒束孢分生孢子的生物相溶性
试验结果显示:以上无机载体均与玫烟色棒束孢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中尤其以硅藻土和滑石粉与该菌株相容性更好,表现为随着载体浓度增加,萌发率没有显著降低均保持在70%以上。另一方面由于硅藻土较滑石粉具有更好的吸附能力与分散作用,因此本发明选择以硅藻土作为载体。
实验例八、本发明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性能指标测定试验
1、试验材料
1)本发明1(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性能指标测定见表11。
2)本发明2(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性能指标测定见表12。
3)对照组1专利申请号201310721138.6(按照说明书实施例12方法制备),性能指标测定见表13。
4)对照组2专利申请号201510015670.5(按照说明书实施例3方法制备),性能指标测定见表14。
表11本发明1性能指标
表12本发明2性能指标
表13对照组1及其性能指标
表14对照组2及其性能指标
表15本发明与对照组制剂性能指标对比
表16本发明与对照组喷雾液性能指标对比
试验结果显示:本发明主要技术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悬浮率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实施例与对照组喷雾液性能指标比较可以看出,本发明做形成的喷雾液具有更高的经时稳定性,可保证在喷雾过程中的保持较高的悬浮率进而实现喷雾液的均匀稳定喷施,同时本发明喷雾液较对照组对番茄叶面的润湿性能更强,表明喷雾液滴在叶面具有更好的铺展性能和持留效应。
八、药效测定:
1、试验材料
本发明1(按照实施例1方法制备)。
本发明2(按照实施例2方法制备)。
本发明3(按照实施例3方法制备)。
对照组1专利申请号201310721138.6(按照说明书实施例12方法制备)。
对照组2专利申请号201510015670.5(按照说明书实施例3方法制备)。
表17室内药效测定
注:(1)温室烟粉虱(2龄若虫)和白粉虱(2龄若虫)室内药效测定参照《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SOP-SC-2090温室白粉虱若虫测定法》;(2)桃蚜(成虫)和朱砂叶螨(幼虫)室内药效参照《农药生物活性测试标准操作规范SOP-SC-2068叶螨叶碟喷雾法》
试验结果显示,由表17可以看出,本发明1、2、3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1和2,尤其是本发明1组与对照组1和2比较有显著差异。
表18本发明防治温室番茄烟粉虱田间药效测定
注:测定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464.43-2012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43部分:杀虫剂防治蔬菜烟粉虱》。
试验结果显示,由表18可以看出,本发明1组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1和2,这种比较有显著差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仅用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限于本发明。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范围。
实施例1: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3.6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0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kg,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组合2kg,脱脂奶粉0.4kg,吸水树脂SAP0.2kg和硅藻土50kg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比例为1:0.03;所述脱脂奶粉的浓度为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上述酸性黄25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5℃全黑培养7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8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0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8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2: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8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2.2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5.2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12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8kg,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组合1.2kg、壳聚寡糖0.5kg、吸水树脂SAP0.12kg和硅藻土70kg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比例为1:0.03;所述壳聚寡糖的浓度为 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上述直接冻黄12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5℃全黑培养7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8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0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8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营养促生助剂壳聚寡糖,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3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2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5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2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8kg,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和预胶化淀粉1.2kg,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组合2.8kg,脱脂奶粉0.3kg,吸水树脂SAP0.28kg和硅藻土30kg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比例为1:0.03;所述脱脂奶粉的浓度为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上述酸性黄25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0℃全黑培养6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25℃、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9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7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9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0℃培养箱中培养7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干燥18小时,后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0.6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4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3.6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0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kg,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组合2kg,壳聚寡糖0.4kg,吸水树脂SAP0.2kg和硅藻土50kg组成。
上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4%;上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1.5;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上述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比例为1:0.04;上述壳聚寡糖的浓度为0.4%;上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3%,湿度为80%。
上述直接冻黄12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30℃全黑培养9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25℃、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7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1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0℃培养箱中培养11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0℃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1小时,后置于45℃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3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营养促生助剂壳聚寡糖,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5: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7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4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3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2kg,聚乙烯吡咯烷酮 K30和预胶化淀粉1.8kg,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组合2.2kg,脱脂奶粉0.34kg,吸水树脂SAP0.22kg和硅藻土42kg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的比例为1:0.03;所述脱脂奶粉的浓度为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上述酸性黄25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5℃全黑培养7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8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0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8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6: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3kg,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2.5kg,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4.2kg,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17kg,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3kg,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组合1.7kg、壳聚寡糖0.47kg、吸水树脂SAP0.17kg和硅藻土58kg组成。
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比例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比例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的比例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比例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的比例为1:0.03;所述壳聚寡糖的浓度为 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上述直接冻黄12的分子式为: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为玫烟色棒束孢菌株IF1106,该菌株分离自温室烟粉虱虫体。该菌株于2013年4月2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7514,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为: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5℃全黑培养7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8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大米500kg 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10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8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5℃气流干燥箱中干燥20小时,后置于40℃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1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 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上述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直接冻黄12,营养促生助剂壳聚寡糖,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Claims (10)

1.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0-30重量份、分散剂2-4重量份、润湿剂1.8-5.4重量份、崩解剂10-30重量份、黏结剂1-3重量份、紫外保护剂1-3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2-0.6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0.3重量份、载体25-75重量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6-24重量份、分散剂2.4-3.6重量份、润湿剂2.9-4.3重量份、崩解剂16-24重量份、黏结剂1.6-2.4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1.6-2.4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32-0.48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6-0.24重量份、载体40-60重量份。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重量份、分散剂3重量份、润湿剂3.6重量份、崩解剂20重量份、黏结剂2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2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4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2重量份、载体50重量份;
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8重量份、分散剂2.2重量份、润湿剂5.2重量份、崩解剂12重量份、黏结剂2.8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1.2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5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12重量份、载体70重量份;
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12重量份、分散剂3.8重量份、润湿剂2重量份、崩解剂28量份、黏结剂1.2重量份、紫外光保护剂2.8重量份、营养促生助剂0.3重量份、保水促生助剂0.28重量份、载体30重量份。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组合,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为2:1,浓度为2%-4%;所述润湿剂为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1:1-2;所述崩解剂为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组合物,其中气相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0%,硫酸铵的含量为40%,玉米淀粉含量为50%;所述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为1:3;所述紫外光保护剂为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组合物,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1:0.02-0.04;所述营养促生助剂为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其浓度为0.3-0.4%;所述保水促生助剂为吸水树脂SAP,其浓度为0.2-0.3%,湿度为70-80%;所述载体为经过加工的硅藻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剂为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组合,其组合比例按重量份比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重量份比为1:2;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重量份比为1:0.03;所述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的浓度为0.3%;所述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6.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分散粒剂由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20重量份、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3重量份,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3重量份,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2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2重量份,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组合2重量份,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0.4重量份,吸水树脂SAP0.2重量份,硅藻土50重量份组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的重量份比为2:1,浓度为3%;所述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的重量份比为1:2;所述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重量份比为5:1:4;所述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的重量份比为1:3;所述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的重量份比1:0.03;所述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的浓度为0.3%;所述吸水树脂SAP的浓度为0.25%。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黄25和直接冻黄12的分子式为:
9.如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保藏于超低温冰箱的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种从保藏管取出,在无菌条件下取出小磁珠并在PDA培养基平板中均匀涂划,后置于20-30℃全黑培养5-9天活化,取活化后的菌株接种在PDA培养基中上,在25-30℃、不封口、全黑暗条件下培养6-10天产孢,用0.1%吐温80无菌水将PDA培养基上的分生孢子刮洗下来,以无菌滤布过滤并以血球计数板调整浓度至1×107孢子/ml备用;取250-750重量份大米加入等量去离子水浸泡8-12小时,后滤除大米多余水分并平铺于托盘中高温灭菌,以灭菌喷雾器将接种液均匀喷洒在大米培养基上,用保鲜膜封口置于20-30℃培养箱中培养6-10天后产孢,将产孢后的托盘揭去保鲜膜置于30-40℃气流干燥箱中干燥18-22小时,后置于35-45℃气流干燥箱中再干燥0.5-1.5小时,待物料水分含量低于5%时放入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过200目筛,即得玫烟色棒束孢IF1106孢子粗粉。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水分散粒剂,其特征在于,该水分散粒剂的制备方法为:将载体硅藻土置于60-65℃的烘箱中干燥直至水分含量低于1%后使用超微粉碎机粉碎,再以500目不锈钢筛网过滤,不符合粒径的载体继续粉碎直至过筛备用;取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粗粉,分散剂木质素磺酸钠(CMN)和亚甲基二萘磺酸钠(NNO),润湿剂异辛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CA-60)和α-烯基磺酸钠,崩解剂玉米淀粉、气相二氧化硅和硫酸铵,黏结剂为聚乙烯吡咯烷酮K30和预胶化淀粉,紫外光保护剂气相二氧化硅和酸性黄25或者直接冻黄12,营养促生助剂脱脂奶粉或壳聚寡糖,载体硅藻土,一并置于混合器中充分混合后进行气流粉碎;粉碎后的物料置于混合器中,加入保水促生助剂吸水树脂SAP进行捏合;捏合后的物料置于挤压造粒机造粒;将造粒后的条状颗粒经过干燥再破碎后以40目标准筛进行筛分即得到水分散粒剂。
CN201810604921.7A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877087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4921.7A CN108770870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4921.7A CN108770870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0870A true CN108770870A (zh) 2018-11-09
CN108770870B CN108770870B (zh) 2021-06-18

Family

ID=640259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4921.7A Active CN108770870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70870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877A (zh) * 2019-04-25 2019-07-12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草茎点霉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0100816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允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赤霉酸可溶性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9840A (zh) * 2020-03-06 2020-06-12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发酵与孢子粉制备工艺
CN115161253A (zh) * 2022-05-30 2022-10-11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的益生菌灭活方法及其应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73727A (zh) * 2008-04-22 2008-10-01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拟青霉与啶虫脒的复配杀虫剂
JP2008260764A (ja) * 2007-03-20 2008-10-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微生物含有製剤の施用方法
CN102246750A (zh) * 2011-05-20 2011-11-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9441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9545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棒束孢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CN104255809A (zh) * 2014-10-13 2015-01-0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剂
CN104642392A (zh) * 2015-01-13 2015-05-2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CN106376600A (zh) * 2016-08-30 2017-02-08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
CN106417282A (zh) * 2016-09-22 2017-02-22 江西天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89927A (zh) * 2016-08-31 2017-03-15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0367A (zh) * 2017-09-01 2017-12-01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杀虫剂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260764A (ja) * 2007-03-20 2008-10-30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微生物含有製剤の施用方法
CN101273727A (zh) * 2008-04-22 2008-10-01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拟青霉与啶虫脒的复配杀虫剂
CN102246750A (zh) * 2011-05-20 2011-11-23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9441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749545A (zh) * 2013-12-24 2014-04-30 华南农业大学 玫烟色棒束孢与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CN104255809A (zh) * 2014-10-13 2015-01-07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油悬剂
CN104642392A (zh) * 2015-01-13 2015-05-27 华南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菌分生孢子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CN106376600A (zh) * 2016-08-30 2017-02-08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可湿性粉剂及制备方法
CN106489927A (zh) * 2016-08-31 2017-03-15 江西天人生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油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7282A (zh) * 2016-09-22 2017-02-22 江西天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10367A (zh) * 2017-09-01 2017-12-01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玫烟色拟青霉油剂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杀虫剂

Non-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主编:何瑾馨: "《染料化学(第2版)》", 31 October 2016,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主编:徐汉虹: "《植物化学保护学》", 30 September 2007,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中国化工产品大全 中卷》", 31 July 1994,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孟豪 等: "玫烟色棒束孢与球孢白僵菌对桃蚜致病力对比", 《植物保护学报》 *
田晶 等: "温湿度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及对烟粉虱致病力的影响", 《菌物学报》 *
田晶 等: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培养条件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田晶 等: "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对烟粉虱的致病力", 《山西农业科学》 *
田晶 等: "环境因子对玫烟色棒束孢IF-1106菌株孢子萌发的影响", 《天津农业科学》 *
纪明山 等: "《新编农药使用技术》", 31 August 2010, 辽宁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97877A (zh) * 2019-04-25 2019-07-12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草茎点霉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09997877B (zh) * 2019-04-25 2020-08-11 沈阳农业大学 一种草茎点霉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和使用方法
CN110100816A (zh) * 2019-05-14 2019-08-09 允发化工(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赤霉酸可溶性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1269840A (zh) * 2020-03-06 2020-06-12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发酵与孢子粉制备工艺
CN111269840B (zh) * 2020-03-06 2022-02-22 山西农业大学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发酵与孢子粉制备工艺
CN115161253A (zh) * 2022-05-30 2022-10-11 微康益生菌(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持细胞结构完整性的益生菌灭活方法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70870B (zh) 2021-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nnick Jr et al. Formulation of mycoherbicides using a pasta-like process
CN108770870A (zh)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水分散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02863B (zh) 一种哈茨木霉发酵工艺、可湿性粉剂及其应用
PL175708B1 (pl) Biologicznie czysta kultura nowego mikroorganizmu Streptomyces WYEC 108, kompozycja do ochrony przed zakażeniami grzybowymi i sposób polepszania wzrostu roślin
CN103355290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的干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58176B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及其种衣剂和用途
CN102027998A (zh) 芽孢杆菌芽胞和木霉菌厚垣孢子复合制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839180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0477913C (zh) 一种防治植物白粉病的复配杀菌剂
CN102578121A (zh) 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农药杀虫杀螨组合物
CN108522545A (zh) 一种玫烟色棒束孢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658171A (zh) 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771498A (zh) 一种含戊吡虫胍与新烟碱类农药的杀虫组合物
CN102919251B (zh) 一种含苯噻菌胺和克菌丹的杀菌组合物
CN105475285B (zh) 一种含春雷霉素和宁南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04823982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513193B (zh) 蜡蚧轮枝菌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杀虫主剂及杀虫剂
CN105519584A (zh) 一种冻干粉干悬浮杀菌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58340A (zh) 生物型复合植物类疫苗及制备方法
CN102648713A (zh) 一种利用真菌激活蛋白提高木霉菌剂生物防病活性的技术
CN114617127A (zh) 一种农药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692817A (zh) 一种杀虫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0226607B (zh) 一种防治黄瓜瓜蚜及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的药剂组合物
CA2750916C (en) Granules containing filamentary fungi and method of preparation thereof
CN104604897A (zh) 一种含有噻呋酰胺和咯菌腈的杀菌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29

Address after: Shanxi Xingnong Xian Nan Lu street 030801 city of Jinzhong province Taigu County Ming No. 1

Applicant after: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030801, No. 1 Ming Yin Nan Road, Taigu County, Shanxi, Jinzhong

Applicant before: Ma Ruiyan

Applicant before: Diao Hongliang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Diao Hongliang

Inventor after: Ma Ruiyan

Inventor after: Wang Di

Inventor after: Wang Conglin

Inventor after: Xing Peixiang

Inventor before: Ma Ruiyan

Inventor before: Diao Hongliang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