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67135A -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67135A
CN108767135A CN201810399368.8A CN201810399368A CN108767135A CN 108767135 A CN108767135 A CN 108767135A CN 201810399368 A CN201810399368 A CN 201810399368A CN 108767135 A CN108767135 A CN 10876713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electrode
material layer
luminescence unit
charge gene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39936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基旭
皮性勳
郑承龙
琴台
琴台一
安昭妍
金怠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671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6713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Abstract

一种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互相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层并且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荷产生层之间;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材料层并且位于第一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荷产生层之间;以及第三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材料层并且位于第二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极之间。

Description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8月6日、申请号为201410382572.0、名称为“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申请要求享有于2013年08月30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13-0103707号的权益,通过引用将该申请整体并入本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发光效率和实现低功耗的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使用该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最近,面对信息社会,显示电信息信号的显示器领域已得到快速发展,并且已经开发和使用了具有薄轮廓、轻重量和低功耗的高性能的平板显示装置。
在平板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装置(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被广泛使用。
特别地,由于OLED显示装置使用自发光元件,因此与需要诸如背光单元之类的光源的LCD相比,OLED显示装置具有轻重量和薄轮廓的优点。
另外,与LCD相比,OLED显示装置具有良好的视角和对比度、以及较快的反应速度的优点,且OLED显示装置具有低功耗、低DC电压驱动,因此具有易于制造和设计驱动电路的优点。另外,由于OLED中的部件是固体的,因此OLED装置具有较强的抗外部冲击和较宽的工作温度范围的优点。
已研制具有以上优点的OLED显示装置并将其应用到便携式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以及壁挂式TV的各种领域中,特别地,已广泛研制大显示面积的OLED显示装置。
OLED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OLED,OLED具有第一和第二电极、以及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自发光的有机发光层。
OLED利用以下原理:当第一和第二电极被施加电压时,从第一和第二电极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在有机发光层中耦合以产生激子,并且激子从激发态(excited state)降到基态(ground state)来发光。
通常,通过使用包括透过部分和阻挡(blocking)部分的遮光板(shadow mask)的沉积方法来形成有机发光层。
例如,首先对准遮光板以在基板上形成红色有机发光层,透过部分被定位为对应于要形成红色有机发光层的区域,且阻挡部分被定位为对应于要形成绿色和蓝色有机发光层的其他区域。因此,有机材料经由透过部分被透过而形成发红光的有机发光层,并且有机材料在其他区域处被阻挡部分阻挡。重复此方法来形成绿色有机发光层和蓝色有机发光层。
然而,难以应用该利用遮光板的沉积方法来制造大尺寸显示装置。
换句话说,随着遮光板增大,遮光板由于其重量而部分下陷(sags)。对下陷的处理存在限制,因此难以多次应用遮光板来形成不同颜色的有机发光层。于是,不能均匀地形成有机发光层,从而导致缺陷。
另外,随显示装置的尺寸的增大,需要增大遮光板的尺寸,但在制造遮光板时对可用的遮光板的面积存在限制。
另外,即使利用遮光板在各像素区域中形成红、绿和蓝色有机发光层,但由于红、绿和蓝色有机发光层的使用寿命(lifetime)不同,因此存在当使用寿命比其他有机发光层的使用寿命短的蓝色有机发光层劣化时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终止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OLED以及包括该白色OLED的显示装置,其包括不使用遮光板而以垂直结构形成的有机发光层。
另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白色OLED以及包括该白色OLED的显示装置,其能够通过形成垂直的三层发光单元来提高发光效率,并且通过最小化总厚度来实现低功耗。
本发明额外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列出,一部分将是根据描述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实施本发明而知晓。本发明的目的以及其他优点将通过本说明书及其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具体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为了获得这些和其他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具体和概括地描述的那样,一种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互相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荷产生层之间;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一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荷产生层之间;以及第三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二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极之间。
另一方面,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包括:位于基板上的像素驱动层;滤色器图案,包括对应各像素区域的至少三种不同滤色器图案;与像素驱动层的薄膜晶体管连接的第一电极;面对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一电极与第一电荷产生层之间;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一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荷产生层之间;以及第三发光单元,包括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三发光材料层并且设置于第二电荷产生层与第二电极之间。
附图说明
被包括以提供对于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的附图被并入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白色OLED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是示出对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材料层的厚度的发光度-波长(emittance to wavelength)的等值线图(contour map);
图3是示出根据对比示例的白色OLED的截面图;
图4是示出实施例和对比示例的OLED的光强度-波长(intensity of light towavelength)的曲线图;
图5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白色OLED的OLED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路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OLED显示装置的截面图;以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OLED显示装置的白色OLED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具体参考示例性实施例,这些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被示出。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白色OLED的示意截面图,图2是示出对应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有机材料层的厚度的发光度-波长的等值线图。
如图1所示,白色OLED 110包括第一电极111和与第一电极111相对的第二电极170、以及在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70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并且,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在第一发光单元120与第二发光单元140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CGL)130,以及在第二发光单元140与第三发光单元160之间的第二CGL 150。
第一电极111可由具有较高功函数(work function)的材料制成并用作阳极,该具有较高功函数的材料例如是透明导电材料(诸如氧化铟锡(ITO)或氧化铟锌)。
第二电极170可由具有较低功函数的材料制成并用作阴极,该具有较低功函数的材料例如是金属材料(诸如铝合金(例如AlNd或AlMg)、银(Ag)、镁(Mg)或金(Au))。
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公共层和发光材料层(EML)。公共层包括空穴传输层(HTL)和电子传输层(ETL)。
更详细地,第一发光单元120包括第一HTL 122、第一ETL 126以及发出第一颜色的光的第一EML 124,它们位于第一电极111与第一CGL 130之间。第二发光单元140包括第二HTL 142、第二ETL 146以及发出第二颜色的光的第二EML 144,它们位于第一CGL 130与第二CGL 150之间。第三发光单元160包括第三HTL 162、第三ETL 166以及发出第三颜色的光的第三EML 164,它们位于第二CGL 150与第二电极170之间。
用磷光掺杂剂材料掺杂第一EML 124以发出第一颜色的光,例如黄绿或红绿光。为此,可使用黄绿色磷光掺杂剂的单种掺杂剂、黄色磷光掺杂剂与绿色磷光掺杂剂的混合物、或者红色磷光掺杂剂与绿色磷光掺杂剂的混合物。
除掺杂剂以外,可在第一EML 124中包含主要成分即基质(host)。例如,可使用单种基质,或可使用至少两种基质的混合物来增强空穴传输特性或电子传输特性。在这种情况下,磷光掺杂剂与基质的含量比可为约25%或更小。
第二EML 144可由蓝色荧光材料制成以发出第二颜色的光,即蓝光。
第三EML 164可由蓝色荧光材料制成以发出与第二EML 144的第二颜色相同的第三颜色的光,即蓝光。
尽管未示于附图中,但可在第二EML 144的下面形成发光效率比第二EML 144低的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且可在第三EML 164的下面形成发光效率比第三EML 164低的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辅助EML可发出与相应的EML 144和164相同颜色的光以为了进一步提高颜色纯度,或者这些辅助EML可发出与相应的EML 144和164不同颜色的光。在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的情况下,辅助EML可发出红光或绿光。为此,辅助EML可由相应的EML144和164的基质材料制成,且优选地,可形成在相应的EML 144和164的一半厚度处或更低处,以防止发光效率的降低。
通过形成垂直分离的发蓝光的EML,由于包括第二EML 144的第二发光单元140和包括第三EML 164的第三发光单元160分别发出蓝光,因此有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蓝光效率以及提高蓝光的颜色稳定性的优点。
第二EML 144和第三EML 164可由蓝色磷光材料而不是蓝色荧光材料制成。然而,蓝色荧光材料比蓝色磷光材料更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另外,附图中示出了公共层包括HTL和ETL。然而,公共层可进一步包括其他层,例如空穴注入层(HIL)和电子注入层(EIL)。
第一CGL 130和第二CGL 150每个起调整与其相邻的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之间的电荷平衡的作用,且CGL被称为中间连接层(ICL)。
第一CGL 130和第二CGL 150中的每一个可由具有较低光学和电学损耗特性的材料形成,该材料是例如金属材料、氧化物材料或有机材料,或由这些材料的至少一种堆叠起来的结构。
尽管未示于附图中,但第一CGL 130可包括协助电子注入第一发光单元120的中间连接金属层和协助空穴注入第二发光单元140的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类似地,第二CGL150可包括协助电子注入第二发光单元140的中间连接金属层和协助空穴注入第三发光单元160的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
在这种情况下,中间连接金属层可由用碱性金属材料掺杂的具有良好电子注入特性的有机材料层制成,且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可由P(正)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制成。
以上结构的白色OLED 110混合来自第一发光单元120的磷光以及来自第二发光单元14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的蓝光。
这样,白色OLED 110被配置为以垂直堆叠的结构形成发出黄绿光的第一发光单元120和发出蓝光的第二和第三发光单元140和160,以最终发出白光,特别地,形成两个发出蓝光的发光单元140和160并因此能提高发光效率。
另外,白色OLED 110被形成为使得:有机材料的厚度H为约3500埃(angstroms)至约4500埃,厚度H为从第一电极111(即第一电极111的外表面(或底面))到第二电极170的底面(即内表面)并且包括第一电极111的厚度;从第一EML 124到第二电极170的底面的第一厚度H1为约2100埃至约2600埃;从第二EML 144到第二电极170的底面的第二厚度H2为约1550埃至约1900埃;从第三EML 164到第二电极170的底面的第三厚度H3为约250埃至约800埃。
有机材料的厚度H接近于相对比的白色OLED的厚度。换句话说,尽管OLED 110具有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但厚度H几乎不增加,因此发光效率提高且功耗较低。于是,能够实现具有高效率且以低电压操作的白色OLED 110。
当第一电极111由透明导电材料制成时,从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发出的光能穿过第一电极111而发出。
可选地,当第二电极170透明时,来自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的光能穿过第二电极170而发出。
参照图2来说明根据实施例的白色OLED的第一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材料层的厚度的发光度-波长的特性。
水平轴表示波长,纵轴表示厚度,即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70之间的有机材料的高度。纵轴上的零“0”是表面,即第一电极111的底面,且纵轴的顶端是第二电极170的底面。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电极111具有约1200埃的厚度。
等值线图的颜色表示光强度。换句话说,光强度以红、橙、黄、绿、蓝、紫红(purple)和紫(violet)的顺序降低,且光强度在位于等值线图的峰值点的红色处最大。
每个EML可形成在光强度最大的具有共振状态的每一区域(即位置)处。因此,通过在一范围中选择每个EML的位置来调整全部有机材料的厚度,能够获得最大效率的白色OLED。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发不同颜色的光的EML以使得具有最大光强度的区域位于不同波长的区域。
换句话说,满足最大光强度的共振状态可根据第一与第二电极111与170之间的有机材料的厚度范围而变化,并且在这样的共振状态下,可选择具有最大光强度的区域以最大化发光效率,并且可使EML分别位于这样的区域中。
白色OLED的特征可在于,包括第一电极111的有机材料层的总厚度在约3500埃至约4500埃的范围内。
在这种情况下,参照图2,在不包含第一电极111的有机材料层的约2300埃至约3300埃的总厚度的范围中,对波长为约560纳米附近的黄绿(Y/G)光存在两个共振状态,且对波长为约460纳米附近的蓝光(Blue)存在两个共振状态。
因此,发出黄绿光的第一EML 124(1st Y/G)可形成在波长为约560纳米附近的第一区域处,发出蓝光的第二EML 144(2nd Blue)可形成在波长为约460纳米附近的第二区域处,发出蓝光的第三EML 164(3rd Blue)可形成在波长为约460纳米附近的第三区域处。
如上所述,通过将每一EML的位置选择在具有最大光强度的对应区域,以便在有机材料层的约2300埃至约3300埃的总厚度范围内最大化发光效率,从而能够获得具有高发光效率和低功耗的白色OLED。
图3是示出根据对比示例的白色OLED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实施例和对比示例的OLED的光强度-波长的曲线图。
参照图3,对比的OLED 1包括第一电极11、发蓝光的第一发光单元20、发黄绿光的第二发光单元40以及第二电极50。
第一发光单元20包括发蓝光的第一EML(未图示),第二发光单元40包括用磷光掺杂剂掺杂并且发黄绿光的第二EML(未图示)。
在垂直结构中,对比的白色OLED 1不具有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的第三发光单元160。换句话说,除第三发光单元160和第二CGL 150之外,对比的白色OLED 1具有与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的结构相似的结构。
对比的白色OLED 1的总厚度与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的总厚度相似。参照图2,关于对比的白色OLED 1,对波长为约560纳米附近的黄绿光存在两个共振状态,对波长为约460纳米附近的蓝光存在三个共振状态。因此,在对比的白色OLED 1中,发蓝光的第一EML(未图示)形成在波长为约460纳米附近的第二区域处,发黄绿光的第二EML(未图示)形成在波长为约560纳米附近的第二区域处,因此对比的白色OLED 1具有与实施例的白色OLED110的总厚度H相似的总厚度。
参照图4说明了对应于对比的白色OLED 1与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的波长的光强度。
参照图4,对比的白色OLED 1与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都在蓝光处具有第一发光峰,且在黄绿光或黄光处具有第二发光峰。
然而,实施例的第一和第二发光峰分别比对比例的第一和第二发光峰更大。
因此,进一步包括发蓝光的第三发光单元160的实施例的白色OLED 110的效率比对比的白色OLED 1的效率更好。
此外,尽管白色OLED 110进一步包括第三发光单元160,但白色OLED 110以与对比的白色OLED 1相似的厚度形成,因此能最小化全部有机材料的厚度。于是,可获得效率的提高和低功耗。
图5是包括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白色OLED的OLED显示装置的像素的电路图,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OLED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参照图5,OLED显示装置的像素P包括开关薄膜晶体管(TFT)STr、驱动TFT DTr、存储电容器StgC以及白色OLED WE。
栅极线GL沿第一方向形成,数据线DL沿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形成,以界定像素区域。施加电源电压的电源线(power line)PL与数据线DL间隔开。
开关TFT STr形成在栅极线GL与数据线DL的交叉部分附近,驱动TFT DTr与开关TFT STr连接。
白色OLED WE的终端(即第一电极)与驱动TFT DTr的漏极连接,且白色OLED WE的另一终端(即第二电极)接地。
存储电容器StgC连接在驱动TFT DTr的栅极与源极之间,且电源线PL将电源电压供给到驱动TFT DTr的源极。
当通过栅极线GL供给栅极信号时,开关TFT STr导通,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DL和开关TFT STr而被输送到驱动TFT DTr,以使得驱动TFT DTr导通并使白色OLED WE发光。根据数据信号确定流到白色OLED WE的电流,因此可根据施加到像素P的数据信号来实现像素P的灰度。
当开关TFT断开时,存储电容器StgC起存储并保持驱动TFT DTr的栅极电压的作用。因此,流到白色OLED WE的电流被保持直到下一帧。
参照图6详细说明了OLED显示装置的结构。为了说明的目的,与驱动TFT DTr相似的开关TFT STr未在图6中示出,且形成驱动TFT DTr的区域被称为驱动区域,形成开关TFTSTr的区域被称为开关区域。
参照图6,OLED显示装置100包括:包括驱动TFT DTr和开关TFT(图5的STr)的像素驱动层;在像素驱动层上的滤色器层240;以及在其上形成白色OLED 110的基板100a。
基板100a可为玻璃基板、薄柔性基板或塑料基板。
薄柔性基板可由PES(polyethersulfone;聚醚砜)、PEN(polyethylenenaphthalat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以及PI(polyimide;聚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制成。
半导体层213形成在基板100a上,并包括位于中心部分处的作为沟道的第一区域213a和位于两侧的在高温下用杂质掺杂的第二区域213b。
尽管未示于附图中,但可在基板100a与半导体层213之间形成缓冲层。缓冲层可由无机绝缘材料制成,例如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x)。缓冲层起防止因从基板100a发出的碱性离子而导致半导体层213的特性降低的作用。
栅极绝缘层216形成在半导体层213上,栅极220与栅极线(图5的GL)形成在栅极绝缘层216上。栅极220被定位为对应于第一区域213a。
中间层状绝缘层(inter-layered insulating layer)223形成在栅极220和栅极线上。中间层状绝缘层223和栅极绝缘层216包括暴露各第二区域213b的第一和第二半导体接触孔224和225。
电源线(图5的PL)和数据线(图5的DL)形成在中间层状绝缘层223上。另外,源极233和漏极236形成在中间层状绝缘层223上并且通过第一和第二接触孔224和225接触各第二区域213b。
源极233、漏极236、半导体层213、栅极绝缘层216以及栅极220形成驱动TFT DTr。
开关TFT(图5的STr)具有与驱动TFT DTr相似的结构。开关TFT的栅极连接到栅极线,开关TFT的源极连接到数据线,开关TFT的漏极连接到驱动TFT DTr。
滤色器层240可形成在源极233、漏极236以及中间层状绝缘层223上。
滤色器层240包括分别形成在各像素中的红、绿和蓝色滤色器图案。滤色器层240包括暴露漏极236的漏极接触孔243。由于有滤色器层240,所以OLED显示装置100能够显示全色(full-colored)的图像。
第一电极111形成在每一像素区域中的滤色器层240上,并且通过漏极接触孔243接触漏极236。
第一发光单元120、第一CGL 130、第二发光单元140、第二CGL 150、第三发光单元160以及第二电极170依次形成在第一电极111上。上文详细说明了这些部件,因此这里省去了对这些部件的说明。
第一和第二电极111和170以及在第一电极111与第二电极170之间的第一发光单元120、第一CGL 130、第二发光单元140、第二CGL 150和第三发光单元160形成白色OLED110。
当第一电极111由具有透光性的导电材料制成时,从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发出的光穿过第一电极111到达外部,以使得OLED显示装置100以底部发光型操作。
可选地,当第二电极170透明时,从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发出的光穿过第二电极170到达外部,以使得OLED显示装置100以顶部发光型操作。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120、140和160的位置可发生变化。
虽然未示于附图中,但可在第二电极170上形成保护层,以便保护白色OLED 110,避免大气中的诸如湿气或氧之类的外来物质渗入白色OLED 110。保护层可由诸如氧化硅(SiO2)或氮化硅(SiNx)或氧化铝(AlOx)之类的无机绝缘材料制成。可选地,保护层可形成为具有包括至少一个无机材料层和至少一个有机材料层的多层结构。
OLED显示装置100可包括封装基板,封装基板起封装其上具有上述部件的基板100a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基板100a与封装基板互相间隔开,且利用位于基板100a与封装基板的边缘部分之间的密封图案密封和互相附接,来制造显示面板。可选地,利用使用面密封等的前装配方法组装基板100a和封装基板来制造显示面板。
可在封装基板上在对应于每一像素区域的周边部分的位置(即非显示区域)处形成黑矩阵。可选地,可在基板100a上形成黑矩阵。
滤色器层可形成在除了像素驱动层上以外的位置处,例如形成在参照图7说明的白色OLED上。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OLED显示装置的白色OLED的截面图。除滤色器层以外,该另一实施例的OLED的结构与上面的实施例的OLED的结构相似,省去了对类似部件的详细说明。
参照图7,OLED显示装置200包括位于基板100a上的像素驱动层102、位于像素驱动层102上的白色OLED 110以及位于白色OLED 110上的滤色器层190。
可选地,滤色器层190可形成在封装基板上。
白色OLED 110发白光,滤色器层发出相应的红、绿或蓝光。因此,能够显示全色的图像,且能够提高发光效率以及红、绿和蓝光的亮度。
如上所述,在白色OLED及包括白色OLED的显示装置中,形成三个发光单元,并且特别地,形成两个发蓝光的发光单元。因此,能提高发光效率。
此外,包括第一电极的有机材料层的总厚度被最小化。因此,能降低有机材料的成本和缩短处理时间(tack time),并且能实现低功耗。
此外,发光单元以垂直堆叠结构形成,因此不需使用掩模,能够比现有技术更加容易地形成大尺寸OLED显示装置。
因此,能够提供具有高效率和低电压的白色OLED及OLED显示装置。
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能对本发明公开的显示装置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化。因此,旨在使本发明覆盖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化,这些修改和变化均落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包括:
互相面对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各自包括中间连接金属层和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
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发出黄绿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之间;
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发出蓝光的第二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与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之间;以及
第三发光单元,包括发出蓝光的第三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的底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2100埃至约2600埃;从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的底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1550埃至约1900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利用磷光掺杂剂材料发出黄绿光,且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每一个利用荧光材料发出蓝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其中所述第一至第三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的发光效率比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的发光效率低,所述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的厚度的一半或更低,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单元包括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所述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的发光效率比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发光效率低,所述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的厚度为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厚度的一半或更低,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的下面,并且所述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形成在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下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OLED,其中所述第二辅助发光材料层发出与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不同颜色的光,且所述第三辅助发光材料层发出与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不同颜色的光。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其中从所述第一电极的外表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3500埃至约4500埃;并且从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底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250埃至约800埃。
7.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装置,包括:
位于基板上的像素驱动层;
滤色器图案,包括对应于各像素区域的至少三种不同的滤色器图案;
与所述像素驱动层的薄膜晶体管连接的第一电极;
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
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第一电荷产生层和第二电荷产生层,其中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和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各自包括中间连接金属层和中间连接空穴注入层;
第一发光单元,包括发出黄绿光的第一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一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之间;
第二发光单元,包括发出蓝光的第二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二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一电荷产生层与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之间;以及
第三发光单元,包括发出蓝光的第三发光材料层,并且所述第三发光单元位于所述第二电荷产生层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
其中从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的底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2100埃至约2600埃;从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的底面到所述第二电极的内表面的厚度为约1550埃至约1900埃,并且所述第一电极的厚度为约1200埃。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滤色器层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下面或所述第二电极上。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发光材料层利用磷光掺杂剂材料发出黄绿光,且所述第二发光材料层和所述第三发光材料层的每一个利用荧光材料发出蓝光。
CN201810399368.8A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Pending CN1087671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3-0103707 2013-08-30
KR1020130103707A KR102047230B1 (ko) 2013-08-30 2013-08-30 백색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201410382572.0A CN104425761A (zh)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2572.0A Division CN104425761A (zh)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67135A true CN108767135A (zh) 2018-11-06

Family

ID=525818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399368.8A Pending CN108767135A (zh)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CN201410382572.0A Pending CN104425761A (zh)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82572.0A Pending CN104425761A (zh) 2013-08-30 2014-08-06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431776B2 (zh)
KR (1) KR102047230B1 (zh)
CN (2) CN10876713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35038B1 (ko) * 2015-03-30 2022-08-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CN104966789A (zh) * 2015-06-30 2015-10-0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荷连接层及其制造方法、叠层oled器件
KR102399953B1 (ko) * 2015-08-25 2022-05-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331369B1 (ko) 2015-10-28 2021-11-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377466B1 (ko) * 2015-10-29 2022-03-2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170897B (zh) * 2016-03-08 2019-04-30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有机发光显示器
KR20170128664A (ko) * 2016-05-12 2017-11-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611206B1 (ko) * 2016-07-13 2023-12-0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642330B1 (ko) 2016-07-19 2024-03-0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20180013536A (ko) * 2016-07-29 2018-02-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20180066667A (ko) 2016-12-09 2018-06-1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기기
KR20180079040A (ko) * 2016-12-30 2018-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6991136B2 (ja) * 2017-04-12 2022-01-12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ふん▼有限公司 積層有機発光装置、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表示装置、及び積層有機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CN107359261A (zh) * 2017-06-22 2017-11-17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及其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US10424756B2 (en) 2017-06-22 2019-09-24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ts white light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KR102337204B1 (ko) 2017-06-30 2021-12-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7425131B (zh) * 2017-09-13 2024-04-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w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KR102387794B1 (ko) 2017-10-27 2022-04-1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적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11045B1 (ko) 2017-11-03 2023-03-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TWI676311B (zh) * 2018-05-17 2019-11-0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電激發光元件及其形成方法
KR102570979B1 (ko) * 2018-06-26 2023-08-25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11785844B (zh) * 2020-08-27 2023-12-2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242429A (zh) * 2020-10-20 2021-01-19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顶发射硅基oled器件结构以及显示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455A (zh) * 2009-12-04 2011-06-15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2496682A (zh) * 2011-11-25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3949B1 (en) * 1999-12-02 2003-02-04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LED/phosphor-LED hybrid lighting systems
US6879110B2 (en) * 2000-07-27 2005-04-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of driving display device
JP2003078175A (ja) * 2001-09-05 2003-03-14 Asahi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疑似白色発光装置
US7989694B2 (en) * 2004-12-06 2011-08-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solar battery, and photo sensor
JP2006351600A (ja) * 2005-06-13 2006-12-28 Luminous:Kk 白色系発光ダイオード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373370B1 (ko) * 2006-12-26 2014-03-1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소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100957781B1 (ko) * 2007-08-24 2010-05-13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하이브리드 백색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5162554B2 (ja) * 2009-09-25 2013-03-13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KR101127767B1 (ko) * 2009-12-09 2012-03-16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장치
EP2366753B1 (en) * 2010-03-02 2015-06-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Element and Lighting Device
CN102074658B (zh) * 2010-11-01 2014-08-27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电荷产生层、叠层有机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97770B (zh) * 2016-12-28 2019-12-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7455A (zh) * 2009-12-04 2011-06-15 三星移动显示器株式会社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2496682A (zh) * 2011-11-25 2012-06-13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蓝绿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47230B1 (ko) 2019-11-21
US10431776B2 (en) 2019-10-01
CN104425761A (zh) 2015-03-18
KR20150025727A (ko) 2015-03-11
US20150060825A1 (en) 2015-03-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7135A (zh)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TWI513076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元件
CN102097455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装置
CN10390410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7906900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TWI721472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KR102105996B1 (ko)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장치
CN107887516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和包含该二极管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TWI294255B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device
CN108029162B (zh) 有机电致发光装置、照明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9904337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
CN106816536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4953040A (zh) 白色有机发光器件
CN103346265A (zh) 一种发光器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WO2018196122A1 (zh) 电荷产生层、叠层oled器件及显示屏
CN108023024A (zh)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和包括其的量子点显示装置
US8907330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50098576A (ko) 유기 el 표시 장치
KR101878328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KR20230152630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04425737B (zh) 有机发光元件
KR20050053210A (ko) 유기 el 소자
CN111628094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堆叠结构
US20130228757A1 (en) Series-connected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346500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0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