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21472B -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21472B
TWI721472B TW108122675A TW108122675A TWI721472B TW I721472 B TWI721472 B TW I721472B TW 108122675 A TW108122675 A TW 108122675A TW 108122675 A TW108122675 A TW 108122675A TW I721472 B TWI721472 B TW I7214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layer
layer
blue light
are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226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00653A (zh
Inventor
石韓星
金官洙
朴銀貞
林奇珉
盧承光
金炳秀
文相經
崔東一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Lg顯示器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00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006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214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214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 B60R16/03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supply of electrical power to vehicle subsystems or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electrical cells or batteri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49Head-up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mechan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2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 G09G3/3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 G09G3/3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09G3/3208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using controlled light sources using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s semiconductive, e.g. using 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organic, e.g. us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5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 H10K50/13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 H10K50/13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e.g. for emitting white light comprising stacked EL layers within one EL unit with spacer layers between the electrolumines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8Reflective anodes, e.g. ITO combined with thick metall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8Transparent cathodes, e.g. comprising thin metal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9/879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12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 B60R2001/1215Mirror assemblies combined with other articles, e.g. clocks with information display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Structural and physical details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421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set of electrodes
    • G09G2300/0426Layout of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30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HOMO], 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 [LUMO] or Fermi energy valu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40Interrelation of parameters between multiple constituent active layers or sublayers, e.g. HOMO values in adjacent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1/00Properties of the organic materials covered by group H10K85/00
    • H10K2101/90Multiple hosts in the emissive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4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oxy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cumarine dy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Furan Compound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露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一種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用顯示裝置。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透過結構的改變,實現製程簡化和材料成本的降低,同時保持高亮度。

Description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和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以及一種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用顯示裝置,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在保持高亮度的同時,實現製成簡化和材料成本的降低。
隨著我們最近進入資訊的時代,可視化地顯示電信資訊信號的顯示器領域得到了迅速發展,並且為了滿足這種發展,各種平板顯示裝置皆具有優異的性能,例如厚度薄、重量輕和功耗低,其正在發展並迅速取代傳統的陰極射線管(CRTs)。
作為平板顯示裝置的示例,其有液晶顯示(LCD)裝置、電漿顯示面板(PDP)裝置、場發射顯示器(FED)裝置、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顯示裝置、量子點顯示裝置等。
其中,不需要單獨的光源同時實現簡潔和清晰的彩色顯示的自發光顯示裝置,例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以及量子點顯示裝置,被認為是具有競爭性的應用。
近年來,由於上述優點,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應用於車輛內部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加。
如果在車輛中設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則觀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使用者將在白天暴露於自然光下,並且在夜晚處於黑暗環境中,因此,為了確保在強烈的自然光或者黑暗環境中足夠的能見度,需要高效 率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
為了實現具有高效率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各種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已被提出,但是這些結構可能增加遮罩的使用次數,從而導致製程成本和材料成本的增加。此外,當設置在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中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相對兩個電極之間的有機層的數量增加時,驅動電壓將增加,也因此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難以同時獲得低電壓和高效率的特性。
因此,本發明是關於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以及一種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用顯示裝置,其基本上消除了由於習知技術的限制和缺點所導致的一個或多個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和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以及一種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用顯示裝置,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實現製程簡化和材料成本的降低,同時即使在外部光下也能保持高亮度。
本發明的其他優點、目的和特徵將在以下的描述中部分地闡述,並且部份內容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研究後將變得顯而易見,或者可以從本發明的實踐中獲知。本發明的目的和其他優點可以透過書面說明書及其專利申請範圍以及附圖中特別指出的結構來實現和獲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和其他優點並且根據本發明的目的,如本文所體現和廣泛描述的,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包括:一第一電極,位於一第一區域、一第二區域和一第三區域中;一第一共同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一第一紅色發光層和一第一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一第一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上,並且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貫穿整個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電荷產生層,位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上;一第二共同層,設置在該電荷產生層上;一第二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二綠光發光層,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的該第二共同層上;一第二藍光發光層,設置在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上,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第三共同層,位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三共同層上。
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可以包含與激發相關的 一第一主體、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一第二主體、以及一藍光摻雜材料。並且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可以與該電荷產生層接觸。
該第二主體的一最低未占分子軌域(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階比該第一主體的一LUMO能階高0.2eV至0.5eV。
該第二主體可以是包含以蒽(anthracene)作為核心和以二苯並呋喃(dibenzofuran)作為主體的一末端基團的化合物。
該第二主體可以包含選自由以下化學式1至3表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03-1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03-2
[化學式3]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04-3
關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可以各自包含30體積百分濃度以上的該第一主體和該第二主體。
該第一紅光發光層的厚度可以大於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厚度,而該第二紅光發光層的厚度可以大於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的厚度。
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中的每一個的厚度皆可以是150Å至400Å。
該第一綠光發光層的厚度可以小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厚度,並且可以小於等於400Å,而該第二綠光發光層的厚度可以大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的厚度,並且可以小於等於400Å。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進一步包括一覆蓋層,位於該第二電極上。
該第三共同層可以與該第二電極接觸。
在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中,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都接觸該第一共同層的一上表面。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進一步包括在該第三共同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一發光堆疊,其藉由堆疊一第四共同層、一發光結構和一第五共同層而形成。
該發光結構可以包含一第三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三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以及一第三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三紅 光發光層、該第三綠光發光層和該第四共同層上,該第三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
在本發明的另一態樣中,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基板,設置有一第一區域、一第二區域和一第三區域,每個區域具有一驅動薄膜電晶體;一第一電極,與位於該第一區域、該第二區域和該第三區域中的該薄膜電晶體相連接;一第一共同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一第一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一綠光發光層,分別設置在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一第一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上,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貫穿整個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電荷產生層,位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上;一第二共同層,設置在該電荷產生層上;一第二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二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的該第二共同層上;一第二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上,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第三共同層,位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三共同層上。
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可以包含與激發相關的一第一主體;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一第二主體;以及一藍光摻雜材料。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可以與該電荷產生層接觸。
該第二主體的一LUMO能階可以比該第一主體的一LUMO能階高0.2eV至0.5eV。
該第二主體是包含以蒽作為核心和以二苯並呋喃作為主體材料的一末端基的化合物。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一覆蓋層,配置以與該第二電極的一上表面接觸。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一光學薄膜,設置在該覆蓋層上。
該基板可以是一透明可撓性薄膜,該第一電極可以包含一反射電極,並且該第二電極可以包含一透明電極層、一半透射式電極層、一複數個透明電極層的堆疊、複數個半透射式電極層的堆疊以及一透明電極和複數個半透射式電極層的堆疊中的一個。
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安裝到一車輛的一儀表板、一 平板顯示器、一前玻璃、一後視鏡和一側視鏡中的至少一個,因此可以用作用於該車輛的一顯示裝置。
該驅動薄膜電晶體可以從該車輛中的一電池接收電力。
應當理解,本發明的上述的一般描述和以下詳細描述都是示例性和說明性的,並且旨在提供對要求保護的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10‧‧‧電極
15‧‧‧電洞注入層
20‧‧‧第一電洞傳輸層
30‧‧‧第一發光層
35‧‧‧第一發光層
40‧‧‧第一發光層
45‧‧‧第一電子傳輸層
50‧‧‧電荷產生層
50a‧‧‧n型電荷產生層
50b‧‧‧p型電荷產生層
55‧‧‧第二電洞傳輸層
60‧‧‧第二發光層
65‧‧‧第二發光層
70‧‧‧第二發光層
73‧‧‧第二電子傳輸層
75‧‧‧電子注入層
80‧‧‧第二電極
90‧‧‧覆蓋層
100‧‧‧基板
110‧‧‧第一電極
115‧‧‧電洞注入層
120‧‧‧第一電洞傳輸層
130‧‧‧第一紅光發光層
135‧‧‧第一綠光發光層
140‧‧‧第一藍光發光層
150‧‧‧電荷產生層
150a‧‧‧n型電荷產生層
150b‧‧‧p型電荷產生層
155‧‧‧第二電洞傳輸層
160‧‧‧第二紅光發光層
165‧‧‧第二綠光發光層
170‧‧‧第二藍光發光層
173‧‧‧電子傳輸層
175‧‧‧電子注入層
180‧‧‧第二電極
190‧‧‧覆蓋層
230‧‧‧第二沉積遮罩
231‧‧‧屏蔽部分
232‧‧‧第二開口
240‧‧‧藍光發光層
250‧‧‧沉積遮罩
251‧‧‧第一開口
252‧‧‧屏蔽部分
2000‧‧‧抬頭顯示器
3000‧‧‧前玻璃
3100‧‧‧側視鏡
bd‧‧‧藍色摻雜材料
bh1‧‧‧第一主體
bh2‧‧‧第二主體
bh3‧‧‧第三主體
CML1‧‧‧第一共同層
CML2‧‧‧第二共同層
CML3‧‧‧第三共同層
S1‧‧‧第一堆疊
S2‧‧‧第二堆疊
SP1‧‧‧第一區域
SP2‧‧‧第二區域
SP3‧‧‧第三區域
附圖說明,附圖包含提供對本發明的進一步理解,並且併入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附圖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例,並且與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在圖示中:圖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橫截面圖;圖2為說明第一藍光發光層或第二藍光發光層的組成物的示意圖;圖3為說明對應於圖2的第一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階圖的視圖;圖4A為說明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橫截面圖;圖4B為說明對應於圖4A的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階圖的視圖;圖5A為說明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藍光發光層的組成物的示意圖。圖5B為說明對應於圖5A的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階圖的視圖;圖6為說明試驗例的電流-電壓(J-V)特性的曲線圖。圖7A為說明第一沉積遮罩以形成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紅光發光層或綠光發光層的平面圖;圖7B為說明第二沉積遮罩以形成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藍光發光層的平面圖;圖8為說明使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橫截面圖;以及圖9為說明應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的視圖。
現在將詳細參考本發明較佳的實施例,其示例在附圖中示出。然而,本發明可以以許多替代的形式實施,並且不應該解釋為限於這裡闡述的實 施例,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實施例僅僅是為了完整揭露本發明並完整告知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本發明的範圍。此外,在本發明中的實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所使用的元件的名稱,為基於撰寫說明書的容易性而選擇,因此可能與實際產品的元件的名稱不同。
在附圖中所揭露用於描述本發明的實施例的形狀、尺寸、速率、角度、數量等皆僅為示例性的,並不限制本發明。以下對實施例和附圖的描述中,即使在不同的附圖中出現,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在以下中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中,當可能使本發明的主題相當不清楚時,將省略對這裡包含的已知功能和配置的詳細描述。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術語「包含」、「具有」、「由......組成」等將被解釋為表示存在說明書中陳述的一個或多個其他特徵、數字、步驟、操作、元件或部件或其組合,並且不排除存其他在特徵、數字、步驟、操作、元件、部件或其組合,或者添加其可能性,除非使用「僅」一詞。應當理解,除非另有說明,否則元件的單數的表達包括元件的複數的表達。
在解釋包含在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中的元件時,將解釋為即使沒有明確的陳述,元件也包含誤差範圍。
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應當理解,當表達位置關係時,例如,當一元件和另一元件的關係是「在上面」、「在上方」、「在下方」、「在旁邊」時,兩者元件可以直接彼此接觸,或者可以在兩個元件之間插入一個或多個其他元件,除非使用術語“正好”或“直接”。(元素、元件的區分要很小心!)
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應當理解,當表達時間關係時,例如,表達事件序列的術語,例如「之後」,「依序」,「依次」或「之前」可以包含事件之間的連續關係,或事件之間的不連續關係,除非使用術語「正好」或「立即」。
在以下對實施例的描述中,應當理解,當術語「第一」,「第二」等用於描述各種元件時,這些術語僅用於區分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因此,除非另有說明,否則由術語「第一」修飾的元件可以與在本發明的技術範圍內由術語「第二」修飾的元件相同。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例的特徵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彼此連接或組合,並且在技術上不同地彼此驅動和聯結,並且各種實施例可以彼此獨立地實現或一起實現。
圖1為說明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橫截面圖。此外,圖2為說明第一藍光發光層或第二藍光發光層的配置的視圖;以及圖3為說明對應於圖2的第一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帶圖的視圖。
如圖1中示例性所示,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包括:第一電極110,設置在第一區域SP1、第二區域SP2和第三區域SP3的每一個中;第一共同層CML1,設置在第一電極110上;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分別設置在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第一藍光發光層140,設置在第一紅光發光層130、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一共同層CML1上,該第一藍光發光層140貫穿第一區域SP1、第二區域SP2和第三區域SP3;電荷產生層150,設置在第一藍光發光層140上;第二共同層CML2,設置在電荷產生層150上;第二紅光發光層160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分別設置在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的第二共同層CML2上;第二藍光發光層170,設置在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第二綠光發光層165和第二共同層CML2上,該第二藍光發光層170貫穿第一區域SP1、第二區域SP2和第三區域SP3;第三共同層CML3,設置在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上;以及第二電極180,設置在第三共同層CML3上。在一些情況下,第一藍光發光層170可以與電荷產生層150接觸。
如此一來,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複數個堆疊,即第一堆疊S1和第二堆疊S2,電荷產生層150插入其間並位於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而且與具有單個堆疊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相比,在第一堆疊S1和第二堆疊S2的每一個中存在一發光層的結構,從而具有發光效率和壽命的改善。
這裡,在發光層結構中,第一SP1、第二區域SP2和第三區域SP3上所對應的第一堆疊S1和第二堆疊S2共用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並且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的第一堆疊S1和第二堆疊S2分別具有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該等發光層與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下表面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兩個堆疊結構,其中具有相同配置的發光層結構在每個區域中重複地堆疊,而電荷產生層150插入其間。與根據各個區域使用不同的高解析度沉積遮罩形成發光層的結構相比,具有這種重複發光層結構之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允許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由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共用,並因此可以透過在沒有高解析度沉積遮罩的情況下向較寬的主動區域開放的開口遮罩形成重複的發光層結構,藉以防止由使用高解析度沉積遮罩所引起的翹曲或者未對準的情況發生,並因而防止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不良沉積。
因此,在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並不在各個區域SP1、SP2和SP3中分開形成,而是在整個主動區域中形成,因此減少了高解析度沉積遮罩的使用。從而,可以增加良率。
此外,設置以接觸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將能量傳輸給發射較長波長的光的相鄰層,即,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並且輔助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中各種顏色的光的激發,從而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有助於其他顏色(紅光和綠光)的發光,與每個區域中的每個堆疊皆為單個發光層的結構相比,紅光發光層130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綠光發光層135和綠光發光層165的厚度減小,可以減少含在紅光發光層130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綠光發光層135和綠光發光層165中之昂貴的紅光和綠光摻雜材料的使用,因此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此外,即使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及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堆疊區域形成在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發射藍光所需的激發能量高於發射其它彩色光所需的激發能量,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射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射層165的發射區域透過從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所接收的能量來形成,並可以防止與藍光混合。
第一電極110可以包含反射電極,並且第二電極180可以具有包含透明電極層或半透式電極層的單層結構,或者具有包含選自由複數個透明電極 層、複數個半透式電極層、以及透明電極和半透式電極層兩者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個的堆疊結構。包含在第一電極110中的該反射電極可以包含例如選自由APC(Ag:Pb:Cu)、Ag和Al、或其合金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並且根據情況需要,第一電極110可以進一步包含設置在該反射電極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上的透明電極。此外,如果第二電極180是透明電極,則該透明電極可以由包含選自由銦、鈦、鋅和錫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的透明金屬氧化物形成,並且如果第二電極180是半透射式電極,則該半透射式電極可以由具有薄透射光的金屬薄膜形成,包含Ag、Mg和Yb中的至少一種,或者具有其中一些的合金。
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紅光的峰值波長為600nm至650nm,綠光的峰值波長為510nm至590nm,藍光的峰值波長為440nm至490nm。由於各個彩色光具有在上述範圍內的峰值波長,因此除了視覺上完整的紅色,綠色和藍色之外,紅色光可以包含接近橙色的光,綠色光可以包含接近黃色或洋紅色的光,並且藍色光可以包含接近青色、天藍色或深藍色的光。如果組合從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分別發射的光以實現白光,則組合出其他彩色光是可能的。
第一區域SP1透過以下原理操作:透過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微共振腔效應,增加由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中電子與電洞之間的復合所發射的紅光的輸出。這裡,在第一區域SP1中,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也是發光層,但是激發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所需的能量比激發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所需的能量高,因此,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僅用於將電子傳輸到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並且不發光。此外,紅光在反射的第一電極110與透明或半透射式的第二電極180之間精細地共振並且沿向上的方向發射,設定光學距離以在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中形成發射區,從而防止紅光與藍光混合。紅光具有相對較長的光學距離,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簡化的分層結構,同時保持高效率並且不具有根據子像素所分開的輔助電洞傳輸層,並且為了設定發光區域,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的厚度大於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以及設置在其他區域SP2和SP3中的第一藍光 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170的厚度。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的厚度約為400Å至800Å。
類似地,第二區域SP2透過以下原理操作:透過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微共振腔效應,增加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中電子與電洞之間的復合所發射的綠光的輸出。在這種情況下,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厚度小於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的厚度,並且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厚度約為200Å至400Å。
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作為第一區域SP1和第二區域SP2中的電子傳輸層,並且作為第三區域SP3中的發光層和電子傳輸層,並且,為了達成此目的,在第三區域SP3中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中形成激態的第一主體bh1、從電荷產生層150傳輸電子的第二主體bh2、和藍色摻雜材料bd一起使用。這裡,第一藍光發光層140直接與電荷產生層150接觸,因此可以省略第一堆疊S1中的電子傳輸層。
在第二堆疊S2中,儘管由於使用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可以省略位於第三共同層CML3中的電子傳輸層,但為了改善與第二電極180相鄰的第三共同層CML3的電子注入特性並降低驅動電壓,可以在第二堆疊S2中設置電子傳輸層。
電荷產生層150具有雙層結構,該雙層結構包含n型電荷產生層(nCGL)150a,具有在有高電子遷移率的主體材料中的n型摻雜物;以及p型電荷產生層150b,具有在有高電洞遷移率的主體材料中的p型摻雜物,並且n型摻雜物和p型摻雜物改變各個主體材料的費米能階(Fermi levels),因此用於允許電子和電洞在它們之間傳輸或接收並流入相鄰的堆疊S1和S2。在這種情況下,電荷產生層150相對於第一堆疊S1作為陰極,並且相對於第二堆疊S2作為陽極,即作為沒有電極之有機堆疊間的電極,並將電子和電洞傳輸到相鄰的堆疊S1和S2的各層中,以便在相對應的堆疊S1和S2的紅光發光層130和160、綠光發光層135和165、以及藍光發光層140和170中形成激子。
如此一來,與一般的單層堆疊結構相比,其中一個子像素包含兩個堆疊且電荷產生層150插入其間的結構,使得本發明可以具有高效率和較長的使用壽命。然而,隨著堆疊的元件增加和需要用於圖案化每個子像素(每個區 域)的配置,使用了高解析度沉積遮罩,並且隨著堆疊的層數增加,增加了所需的有機物沉積腔體。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藍光發光層,該藍光發光層不根據子像素分開並且一體地設置在整個主動區域中,而且具有激發態的主體和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主體皆存在於藍光發光層中,使得藍光發光層在僅設置藍光發光層的第三區域中用於發射藍光,並在整個主動區域中的垂直方向上作為電子傳輸層,因此省略了單獨的電子傳輸層。
第一共同層CML1、第二共同層CML2和第三共同層CML3在沒有斷開的情況下連續地設置在整個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3、和SP3中,因此稱為「共同層」,並且根據需要,每個共同層可以具有單層結構或包含具有各種功能的複數個層的多層結構。通常,共同層執行在電極與發光層之間或在發光層與電荷產生層之間傳輸電洞或電子的功能。第一共同層CML1包含電洞注入層115和第一電洞傳輸層(HTL1)120,第二共同層CML2包含第二電洞傳輸層155,並且第三共同層CML3包含電子傳輸層173和電子注入層175。此外,共同層CML1、CML2和CML3由有機材料形成。根據情況需要,與第二電極180接觸的電子注入層175由無機化合物和金屬的組合所形成,並且在這種情況下,該金屬是包含在第二電極180中的金屬,因此可以降低電子注入的障壁。
此外,形成在第二電極180上的覆蓋層190具有保護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上表面並改善光提取的功能,包含有機材料,並且形成在有機發光二極體製程的最後階段中。
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元件都是有機層,並且隨著圖案化這些層的數量和所沉積的層的數量的增加,各個層之間需要校準,並且在未校準中所產生的缺陷率可能降低產量並提高材料的損耗。
在下文中,將詳細描述發光層結構的配置及其修改。
如圖2中示例性所示,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可以被配置使得在第三區域SP3中於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中形成激子的第一主體bh1和從電荷產生層150傳輸電子的第二主體bh2一起被使用,具體地說,第一堆疊S1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與電荷產生層150接觸。
因此,可以省略第一堆疊S1中的電子傳輸層。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省略電子傳輸層,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層間界面的障壁可以減小,從而可以降低驅動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驅動電壓。
由於省略了電子傳輸層,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減少有機層的使用,從而降低材料成本。即使省略電子傳輸層,至少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可以作用為電子傳輸層,其根據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主體bh1和bh2的組合變化,因此可以保持各個彩色光的效率,特別是,可以更大地增加藍光的效率。
以此為目的,如圖3中示例性所示,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包含:與激發相關的第一主體bh1、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第二主體bh2、以及藍光摻雜材料bd。
第一主體bh1為一種使用蒽作為主體材料並以與設置在一般藍光發光層中的主體相同的方式執行輔助藍光摻雜材料的激發的功能的化合物。
第二主體bh2具有類似於第一主體bh1的最高占據分子軌域(Highest 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HOMO)能階;以及高於第一主體bh1的LUMO能階的LUMO能階,第二主體bh2的LUMO能階與相鄰電荷產生層150(如圖1中所示)的LUMO能階相近,因此當電子進入第一藍光發光層140並提高電子注入的效率時,第二主體bh2可以減小障壁。由於第一藍光發光層140與電荷產生層150接觸,並且共同地設置在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中,所以從電荷產生層150到第一藍光發光層140的電子注入特性在各個區域SP1、SP2和SP3中可以相似。此外,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可以使用與第一藍光發光層140中相同的第一主體bh1和第二主體bh2。
這裡,第二主體bh2的LUMO能階可比第一主體bh1的LUMO能階高0.2eV至0.5eV。
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中的第一主體bh1和第二主體bh2表示為下面的化學式4。本文中,對應於R1至R10的取代基包含稠合芳環(fused aromatic rings)或雜環(heterocyclic rings),並且R1至R10中的四個或以下包含雜環。
第二主體bh2的LUMO能階相對高於第一主體bh1的LUMO能階,這意指第二主體bh2的電子注入障壁低,因此代表第二主體bh2有助於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中的電子傳輸。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4-4
此外,關於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可以分別包含30體積百分濃度以上的第一主體bh1和第二主體bh2,以便充分地輔助激發並且有助於電子傳輸。
此外,為了確保發光區域適合具有長波長的紅光,第一紅光發光層130的厚度可以大於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一藍光發光層140的厚度,且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的厚度可以大於第二綠光發光層165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厚度。
這裡,在發光結構中最薄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厚度可以是150Å至400Å。
第一綠光發光層135的厚度可以大於第一藍光發光層140的厚度,並且可以小於等於400Å,而且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厚度可以大於等於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厚度,並且可以小於等於400Å。
將藉由比較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根據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描述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效果。
圖4A為說明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截面圖;以及圖4B為說明對應於圖4A的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階圖的視圖。
如圖4A中示例性所示,在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第一電極10、電洞注入層15、第一電洞傳輸層20、第一發光層30、35或40、第一電子傳輸層45、電荷產生層50、第二電洞傳輸層55、第二發光層60、65或70、第二電子傳輸層73、電子注入層75、第二電極80、以及覆蓋層90形成在第 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中。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上述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不同之處在於: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包含具有與本發明中的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不同的組成物,並且進一步包含位於第一堆疊S1中的第一電子傳輸層45。電荷產生層50具有如圖4A中所示之堆疊的n型電荷產生層50a和p型電荷產生層50b。
這裡,第一藍光發光層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70包含激發藍光的第一主體bh1和藍光摻雜材料bd。也就是說,第一藍光發光層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70包含單個主體bh1和藍光摻雜材料bd。
在這種情況下,如圖4B中示例性所示,在第一比較例中,第一主體bh1的LUMO能階低於第一電子傳輸層45的LUMO能階0.5eV或更多,因此當電子從第一電子傳輸層45傳輸到第一藍光發光層40時,產生過高能量障壁,從而降低電子傳輸的特性。
圖5A為說明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藍光發光層的組成物的視圖;以及圖5B為說明對應於圖5A的藍光發光層及其相鄰層的能階圖的視圖。
如圖5A和圖5B中示例性所示,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圖1中所示之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相同的配置,除了第一藍光發光層和第二藍光發光層的組成物之外,並且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第一藍光發光層和第二藍光發光層包含:可激發的第一主體bh1、由電子傳輸材料(ETM)形成的第三主體bh3、以及藍光摻雜材料bd。在該組成物中,第三主體bh3材料由與第二堆疊S2的電子傳輸層相同的材料形成,並且第三主體bh3和第一主體bh1包含在藍光發光層240中。在這種情況下,在第二比較例中,省略了第一堆疊S1中的電子傳輸層。
在下文中,將通過表1和圖6比較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根據第一比較例和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效果。
在以下的測試中,共同使用在根據本發明及第一比較例和第二比較例的藍光發光層中之輔助藍光發光層的激發功能的第一主體bh1是以下化學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其在以蒽作為核心的一末端包含萘(naphthalene)。在以下的試驗中,使用以下化學式5所表示的化合物作為第一主體bh1。
[化學式5]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6-5
作為使用在根據本發明的藍光發光層中的第二主體bh2,使用以下化學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這種化合物在以蒽作為核心的一末端包含二苯並呋喃。也就是說,第二主體bh2是包含以蒽作為核心和以二苯並呋喃作為一末端基的化合物。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6-6
如果第二主體bh2包含以下化學式1、化學式3所表示的化合物,而不是化學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可以獲得測試結果等於或大於藉由使用化學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而取得的測試結果。
[化學式1]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7-8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7-9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7-10
Figure 108122675-A0202-12-0018-11
在上面的表1中,第一比較例表示如圖4A和圖4B中所示之結構的測試結果;第一比較例的修改表示藉由省略從圖4A之配置中第一堆疊的電子傳輸層而獲得的結構的測試結果;第二比較例表示如圖5A和圖5B中所示之結構的測試結果;以及本發明的實施例表示如圖1至圖3中所示之結構的測試結果。根據第一比較例、第一比較例的修改、第二比較例、以及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以下基本的結構。
在該測試中,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係根據圖1的配置製造。第一電極110由ITO(70Å)/APC(1000Å)/ITO(70Å)形成;在第一堆疊S1中的電洞注入層115形成以具有50Å厚度;第一電洞傳輸層120由N,N-二萘基-N,N'-二苯基聯苯胺(N,N-dinaphthyl-N,N'-diphenylbenzidine)(NPD)形成以具有400Å厚度,並且,作為發光結構,包含紅色主體和紅色摻雜材料的第一紅色發光層130形成在第一區域SP1中以具有550-650Å厚度,包含綠色主體和綠色摻雜材料的第一綠色發光層135形成在第二區域SP2中以具有300-400Å厚度;以及包含上述第一主體bh1和第二主體bh2以及藍光摻雜材料的第一藍色發光層形成在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上方以具有300-350Å厚度。隨後,作為電荷產生層150,具有150Å厚度的n型電荷產生層150a和具有60Å厚度的p型電荷產生層150b堆疊在一起。
此外,在電荷產生層150上,在第二堆疊S2中的第二電洞傳輸層155形成,並且第二紅光發光層160、第二綠光發光層165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與第一堆疊S1中的發光層130、135和140以相同的方式形成。接著,電子傳輸層173由蒽基化合物和喹啉鋰(LiQ)化合物形成以具有300Å厚度,電子注入層175 由Mg:LiF以1:1的比例形成以具有30Å厚度,然後第二電極180由Ag:Mg以3:1的比例形成以具有160Å厚度。
在測試中,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分別包含7重量百分濃度(wt%)的紅光摻雜材料;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分別包含15wt%的綠光摻雜材料;以及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分別包含3wt%的藍光摻雜材料。這些摻雜材料的含量僅是一個實施方式,並且可以在20wt%的範圍內變化。
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與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藍光發光層40限制性地僅設置在第三區域SP3中;第一藍光發光層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70包含單一的第一主體bh1作為主體;以及由蒽基化合物和LiQ化合物形成且具有300Å厚度的第一電子傳輸層45另外設置在第一堆疊S1中。
根據第一比較例的修改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以下的結構:其中第一堆疊S1中的第一電子傳輸層45從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結構中省略。
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與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相同的配置,除了根據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第一藍光發光層和第二藍光發光層在含有與激發相關的第一主體bh1外還包含由與第二堆疊S2的電子傳輸層相同的材料形成的第三主體bh3以外。
在表1中,為了便於理解,透過與第一比較例的值的比較來表示效率和亮度。亦即,假設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的藍色、綠色和紅色光的效率和亮度是100%,對本發明第一比較例的修改、第二比較例和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各別數值進行了表示。如果值大於第一比較例中的效率或亮度,則該值表現出優異的特性,並且如果值小於第一比較例中的效率或亮度,則該值表現出較差的特性。
詳細地說,可以確認的是:如果應用本發明的實施例,即使省略第一堆疊中的電子傳輸層,與第一比較例相比,發射藍光所需的驅動電壓降低,並且藍光的亮度特性得到改善。進一步來說,與第一比較例相比,發射綠光所需的驅動電壓保持在相同的水平,並且綠光的亮度特性得到改善。更進一步來說,與第一比較例相比,發射紅光所需的驅動電壓升高0.1V,但紅光的亮度特 性得到改善,並且這代表如果應用本發明的實施例,則紅光的特性與第一比較例相似或更高。
應用本發明實施例的最重要的意義在於減少了高解析度沉積遮罩的使用,因此可以藉由從一個堆疊結構中省略電子傳輸層,並且將藍光發光層施應用各個堆疊中,而不根據子像素進行圖案化,可以確保維持一定的良率或更高的產率。
在根據表1中第一比較例的修改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其中應用與第一比較例中相同的藍光發光層,並且從第一堆疊中省略電子傳輸層,可以確認的是:在設置有兩個堆疊的紅光發光層的第一區域和設置有兩個堆疊的綠光發光層的第二區域中之驅動電壓增加及亮度下降更為明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確保大於等於根據第一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亮度特性,並且特別是儘管省略了電子傳輸層,仍然降低藍光的驅動電壓。
在根據表1中的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中,其中藍光發光層除了可激發的主體之外進一步包含作為電子傳輸層的材料,藍光的發光效率降低到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一半,因此可以理解的是;當電子傳輸層的材料作為主體時,藍光發光層中的電洞/電子的激發效率降低。因此,可以預期的是:如果將上述第二比較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為顯示裝置,則該顯示裝置將隨著時間流逝而不發射藍光。
另一方面,可以確認的是: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使用可激發的第一主體、以及由與第一主體具有特定LUMO能階差的電子傳輸材料所形成的第二主體,因此第二主體有助於電子的傳輸,而不會使第一主體的功能惡化。此外,藍色、綠色和紅色光的顏色特性均勻地得到改善而沒有明顯的特定顏色的劣化或增強,並且可以預期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儘管長時間驅動仍然顯示出穩定的特性。
圖6為說明試驗例的電流-電壓(J-V)特性曲線圖。
在J-V曲線中,僅當存在斜率平緩的區域的指定部分時,才可以表示漸變。如圖6所示,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代表具有最平緩的斜率的J-V曲線,並且這意味著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可以充分地表現出漸變。
在下文中,將對根據本發明之用以形成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或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的第一沉積遮罩250、以及用以形成第一藍光發光層140和第二藍光發光層170的第二沉積遮罩230進行比較。
圖7A為說明第一沉積遮罩以形成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紅光發光層或綠光發光層的平面圖;以及圖7B為說明第二沉積遮罩以形成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藍光發光層的平面圖。
如圖7A中示例性所示,分開地沉積在基板的主動區域的指定區域中之用以形成紅光發光層或綠光發光層的第一沉積遮罩250包含第一開口251,形成在與第一區域SP1或第二區域SP2的發射區域對應的區域;以及屏蔽部分252,形成在其餘區域中。在這種情況下,第一開口251的尺寸等於或小於子像素的尺寸,並且第一沉積遮罩250設置為精細地分隔。此外,使用第一沉積遮罩250所形成的第一紅光發光層130和第二紅光發光層160以及第一綠光發光層135和第二綠光發光層165皆形成為被分隔以對應於相應的第一開口251的形狀。
如圖7B中示例性所示,形成以覆蓋第一區域至第三區域SP1、SP2和SP3的第二沉積遮罩230包含第二開口232,形成在對應於基板之所有子像素的區域中;以及屏蔽部分231,形成在基板的邊緣。當使用第二沉積遮罩230形成第一藍光發光層140或第二藍光發光層170時,第一藍光發光層140或第二藍光發光層170一體地形成在基板的主動區域中的整個所有子像素上,而沒有斷開。
圖8為說明使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橫截面圖。
如圖8中示例性所示,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在基板100上具有如圖1中所示的有機發光二極體,並且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第一電極110連接到設置在每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第一區域SP1至第三區域SP3(子像素)中的驅動薄膜電晶體TFT。
這裡,儘管示例性地說明驅動薄膜電晶體TFT,但是驅動薄膜電晶體TFT包含:設置在基板100的指定區域中的半導體層;設置在半導體層上的閘極電極,閘極絕緣膜插入其間;以及源極電極和汲極電極,連接到半導體層的兩側,並且驅動薄膜電晶體TFT的一個電極連接到第一電極110。
根據情況需要,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具有兩個堆疊結構,如該圖中示例性所示,或者,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光效率,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進一步包括在第三共同層CML3與第二電極180之間的至少一個發光堆疊,其中堆疊了第四共同層;包含設置在指定子像素中的紅光發光層和綠光發光層的組合的發光層、以及設置在各個子像素中的藍光發光層;以及第五共同層。
此外,用於封裝的薄膜堆疊可以設置在覆蓋層190的上表面上,其中有機膜和無機膜交替地堆疊,並且提高亮度的光學薄膜可以進一步設置在顯示裝置的最終發射側或覆蓋薄膜內部。
圖9為說明應用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的視圖。
如圖9中示例性所示,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可以在以下條件下使用:基板100安裝到儀表板(圖未表示)、與前玻璃3000分離以便可移動的抬頭顯示器2000、前玻璃3000、後視鏡(圖未示出)以及車輛的側視鏡3100中的至少一個。在這種情況下,車輛中的顯示裝置可以作為向駕駛員提供資訊的裝置。
作為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基板100,透明可撓性塑料基板可以輕易地安裝到車輛內部。
此外,用以驅動基板100上的每個有機發光二極體的驅動薄膜電晶體TFT可以透過接收車輛中的電池的電力來操作,並且透過其施加的電流可以操作有機發光二極體。在這種情況下,根據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即使在室外移動時也具有高發光效率,因此可以向使用者顯示高亮度以及具有優越可視性的影像。此外,從第一堆疊中省略電子傳輸層降低了電子傳輸中的障壁電壓,提高電子傳輸的速率,並且即使所有子像素共享藍光發光層,仍然可以增加各個發光層中電洞與電子之間的復合,從而改善各種顏色的光的亮度特性。
當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安裝到車輛內部時,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具有高亮度,並因此可以在外部光源或黑暗環境下向駕駛員提供一定程度或更多的亮度特性,並且在駕駛期間顯示影像而不妨礙駕駛員的視野。
從以上描述顯而易見的是,根據本發明的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和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的顯示裝置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在有機發光二極體中,藍光發光層不是分開地形成在各個子像素中,而是在整個主動區域中一體地形成,因此可以減少高解析度沉積遮罩的使用。因此,可以增加產量。
第二,與紅光發光層和綠光發光層接觸的藍光發光層將能量傳輸到發射長波長光的相鄰層(即,紅光發光層和綠光發光層)並輔助激發紅光發光層和綠光發光層,由此,藍光發光層有助於紅色和綠色子像素中的發光,與其中在每個區域中的每個堆疊具有單個發光層(即紅色或綠色發光層)的結構相比,紅色和綠色發光層的厚度減小,使用包含在紅色和綠色發光層中之昂貴紅色和綠色摻雜材料可以減少,因此可以降低材料成本。
第三,即使在藍光發光層與其他彩光發光層之間形成堆疊區域,發射藍光所需的激發能量高於發射其他彩色光所需的激發能量,透過從藍光發光層接收的能量,在設置有其他顏色的發光層的區域中發射相應顏色的光(紅光和綠光)是可能的,並且可以防止與藍光混合。
第四,配置藍光發光層,使得用以在藍光發光層中形成激子的第一主體和從電荷產生層傳輸電子的第二主體一起使用,特別是第一堆疊的藍光發光層接觸電荷產生層。因此,可以省略第一堆疊中的電子傳輸層。在這種情況下,由於省略了電子傳輸層,可以減少層與層之間的界面障壁,從而可以降低驅動電壓。
第五,由於省略了電子傳輸層,有機發光二極體減少了有機層的使用,因此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即使省略電子傳輸層,藍光發光層也可以根據藍光發光層的主體組成物的變化作用為電子傳輸層,並因此可以保持各個彩色光的效率而不會下降,而且特別地是,可以更大地增加藍光的效率。
對於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可以在本發明中進行各種修改和變化。因此,本發明旨在覆蓋落入申請專利範圍以及其等同物的範圍內的本發明的修改和變化。
本申請案主張於2018年6月29日提交之韓國專利申請第10-2018-0075967號的優先權權益,該申請案內容透過引用併入本文中。
110‧‧‧第一電極
115‧‧‧電洞注入層
120‧‧‧第一電洞傳輸層
130‧‧‧第一紅光發光層
135‧‧‧第一綠光發光層
140‧‧‧第一藍光發光層
150‧‧‧電荷產生層
150a‧‧‧n型電荷產生層
150b‧‧‧p型電荷產生層
155‧‧‧第二電洞傳輸層
160‧‧‧第二紅光發光層
165‧‧‧第二綠光發光層
170‧‧‧第二藍光發光層
173‧‧‧電子傳輸層
175‧‧‧電子注入層
180‧‧‧第二電極
190‧‧‧覆蓋層
150a‧‧‧n型電荷產生層
150b‧‧‧p型電荷產生層
CML1‧‧‧第一共同層
CML2‧‧‧第二共同層
CML3‧‧‧第三共同層
S1‧‧‧第一堆疊
S2‧‧‧第二堆疊
SP1‧‧‧第一區域
SP2‧‧‧第二區域
SP3‧‧‧第三區域

Claims (23)

  1.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包括:一第一電極,位於一第一區域、一第二區域和一第三區域中;一第一共同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一第一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一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一第一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上,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電荷產生層,位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上;一第二共同層,位於該電荷產生層上;一第二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二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的該第二共同層上;一第二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上,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第三共同層,位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三共同層上,其中,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接觸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以及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接觸該第二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包含與激發相關的一第一主體、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一第二主體、和一藍光摻雜材料,以及其中,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與該電荷產生層接觸。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主體的一最低未占分子軌域(Lowest Unoccupied Molecular Orbital,LUMO)能階比該第一主體的一LUMO能階高0.2eV至0.5eV。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主體為包含以蒽作為一核心和以二苯并呋喃作為一末端基的化合物。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二主體包含選自由以下化學式1至3表示的化合物所組成的群組中的一種:
    Figure 108122675-A0305-02-0031-1
    Figure 108122675-A0305-02-0031-2
    [化學式3]
    Figure 108122675-A0305-02-0032-3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關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包含30體積百分濃度以上的該第一主體和該第二主體。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紅光發光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藍光發光層中的每一個的厚度;以及該第二紅光發光層的厚度大於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中的每一個的厚度。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中的每一個的厚度皆為150Å至400Å。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一綠光發光層的厚度大於等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厚度,並且小於等於400Å;以及該第二綠光發光層的厚度大於等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的厚度,並且小於等於400Å。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進一步包括一覆蓋層,位於該第二電極上。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第三共同層與該第二電極接觸。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在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中,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都接觸該第一共同層的一上表面。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進一步包括一發光堆疊,其藉由堆疊一第四共同層、一發光結構和在該第三共同層與該第二電極之間的一第五共同層所形成。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其中,該發光結構包含:一第三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三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以及一第三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三紅光發光層、該第三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三共同層上,該第三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
  15. 一種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包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區域、一第二區域和一第三區域,每個區域都具有一驅動薄膜電晶體;一第一電極,連接到該第一區域、該第二區域和該第三區域中的每一個區域的該驅動薄膜電晶體;一第一共同層,位於該第一電極上;一第一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一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一第一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上,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一電荷產生層,位於該第一藍光發光層上;一第二共同層,位於該電荷產生層上;一第二紅光發光層和一第二綠光發光層,分別位於該第一區域和該第二區域中的該第二共同層上;一第二藍光發光層,位於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上,該第二藍光發光層貫穿該第一區域至該第三區域; 一第三共同層,位於該第二藍光發光層上;以及一第二電極,位於該第三共同層上,其中,該第一紅光發光層、該第一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一共同層接觸該第一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以及該第二紅光發光層、該第二綠光發光層和該第二共同層接觸該第二藍光發光層的下表面。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藍光發光層和該第二藍光發光層包含與激發相關的一第一主體、具有電子傳輸能力的一第二主體、和一藍光摻雜材料,以及其中,該第一藍光發光層與該電荷產生層接觸。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主體的一LUMO能階比該第一主體的一LUMO能階高0.2eV至0.5eV。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主體為包含以蒽作為一核心和以二苯并呋喃作為一末端基的化合物。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覆蓋層,配置以與該第二電極的一上表面接觸。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進一步包括一光學薄膜,設置在該覆蓋層上。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其中:該基板為一透明可撓性薄膜;該第一電極包含一反射電極;以及該第二電極包含一透明電極層、一半透射式電極層、一複數個透明電極層的堆疊、一複數個半透射式電極層的堆疊、以及一透明電極和複數個半透射式電極層的堆疊中的一個。
  22. 一種車用顯示裝置,藉由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至第21項中任一項所述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安裝在一車輛的一儀表板、一平視顯示器、一前玻璃、一後視鏡和一側視鏡中的至少一個上來形成。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2項所述的車用顯示裝置,其中,該驅動薄膜電晶體從該車輛的一電池接收電力。
TW108122675A 2018-06-29 2019-06-27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TWI7214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8-0075967 2018-06-29
KR1020180075967A KR102604311B1 (ko) 2018-06-29 2018-06-29 유기 발광 소자,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차량용 표시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00653A TW202000653A (zh) 2020-01-01
TWI721472B true TWI721472B (zh) 2021-03-11

Family

ID=671376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2675A TWI721472B (zh) 2018-06-29 2019-06-27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5876B2 (zh)
EP (1) EP3595011A1 (zh)
JP (1) JP6937797B2 (zh)
KR (1) KR102604311B1 (zh)
CN (1) CN110660831B (zh)
TW (1) TWI7214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9838B1 (ko) * 2014-10-31 2021-09-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10783392B (zh) * 2019-11-06 2023-04-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KR20210116996A (ko) * 2020-03-18 2021-09-28 에스에프씨 주식회사 고효율 및 장수명의 유기발광소자
US20230021165A1 (en) * 2020-06-01 2023-01-19 Lg Chem, Ltd. Composition, deposition source,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includ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20210391392A1 (en) * 2020-06-11 2021-12-16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20220000007A (ko) * 2020-06-24 2022-01-03 덕산네오룩스 주식회사 유기전기소자용 화합물, 이를 이용한 유기전기소자 및 그 전자 장치
CN111864089B (zh) * 2020-07-06 2022-02-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显示面板
JP2022067390A (ja) 2020-10-20 2022-05-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有機発光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20240057422A1 (en) * 2021-01-28 2024-02-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TWI815330B (zh) * 2021-03-18 2023-09-11 汯益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堆疊式發光元件及其製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158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1894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照明设备
US20180151819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198945A (zh) * 2017-12-04 2018-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69757B1 (ko) 2004-11-12 2007-01-1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전계 발광 소자
KR101242030B1 (ko) * 2006-06-22 2013-03-11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전계발광 소자
JP2008159775A (ja) * 2006-12-22 2008-07-10 Sony Corp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5867189B2 (ja) * 2012-03-13 2016-0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KR101980758B1 (ko) * 2012-12-14 2019-08-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Oled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KR102101202B1 (ko) * 2013-12-30 2020-04-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발광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2473029B1 (ko) * 2015-12-22 2022-11-3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037816B1 (ko) * 2016-11-16 2019-10-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유기 광전자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81580A (zh) * 2013-12-02 2015-06-03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6531894A (zh) * 2015-09-09 2017-03-22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车辆照明设备
US20180151819A1 (en) * 2016-11-30 2018-05-3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N108198945A (zh) * 2017-12-04 2018-06-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oled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335876B2 (en) 2022-05-17
KR102604311B1 (ko) 2023-11-20
TW202000653A (zh) 2020-01-01
KR20200002458A (ko) 2020-01-08
US20200006692A1 (en) 2020-01-02
CN110660831B (zh) 2022-11-15
EP3595011A1 (en) 2020-01-15
JP2020004970A (ja) 2020-01-09
CN110660831A (zh) 2020-01-07
JP6937797B2 (ja) 2021-09-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21472B (zh) 有機發光二極體、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及使用該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裝置的車輛用顯示裝置
CN112071996B (zh) 有机发光装置及使用该有机发光装置的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US10347858B2 (en) Whit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2097449A (zh) 显示单元
CN104425761A (zh) 白色有机发光二极管及使用该二极管的显示装置
KR20120047003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
CN113130817A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20163324A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KR10243058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US20200243616A1 (en) Cadmium-free quantum dot led with improved emission color
CN108288677B (zh)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和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387794B1 (ko) 백색 유기 발광 소자 및 이를 적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6920816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及有机发光堆叠结构
CN112928217A (zh) 白色有机发光元件和使用白色有机发光元件的显示器件
CN114864839B (zh)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Blochwitz‐Nimoth et al. PIN‐OLEDs for active‐matrix‐display use
US11770944B2 (en)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with an optical compensation layer
US20230217668A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emitting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20199929A1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CN116390514A (zh) 发光器件及包括其的发光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