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49852A -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749852A CN108749852A CN201810619898.9A CN201810619898A CN108749852A CN 108749852 A CN108749852 A CN 108749852A CN 201810619898 A CN201810619898 A CN 201810619898A CN 108749852 A CN108749852 A CN 1087498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ylinder
- mounting base
- protective
- protective cover
- drain c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H—BRAKES OR OTHER RETARD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AIL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THEREOF IN RAIL VEHICLES
- B61H11/00—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ing or retard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of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 B61H11/06—Applications or arrangements of braking or retard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ations of apparatus of different kinds or types of hydrostatic, hydrodynamic, or aerodynamic brakes
- B61H11/10—Aerodynamic brakes with control flaps, e.g. spoilers, attached to the vehic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和防护罩;风缸通过风缸吊带安装在列车车体的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风缸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风缸和所述风缸吊带之间,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罩设在位于所述风缸底部的排水塞门外,所述防护罩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外部打击。本发明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以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公共运输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制动系统广泛应用于高铁、地铁、火车等轨道车辆,是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系统。在空气制动系统中,风缸作为储能装置,不但可以加快制动的响应速度,还能在列车制动系统故障时保证列车安全停车。但是随着车辆的运行,风缸中会出现存水。为便于定期排水,风缸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塞门。
由于排水塞门安装在风缸的最低点,距离轨面比较近,极容易受到飞石或者异物的打击,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即便是很小的异物或者飞石都有可能将排水塞门击落或打开,导致列车运行事故。
现有技术中,风缸排水塞门处没有设置防护装置,排水塞门暴露在外,极容易被异物击中而发生安全事故。因此,设计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十分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以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列车的运行安全。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和防护罩;
风缸通过风缸吊带安装在列车车体的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风缸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风缸和所述风缸吊带之间,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罩设在位于所述风缸底部的排水塞门外,所述防护罩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外部打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防护罩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排水塞门外侧,安装座利用了风缸上的风缸吊带的结构,通过将安装座固定在风缸和风缸吊带之间,达到稳定可靠的连接效果;防护罩主要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打击,其结构简单,不仅起到了保护排水塞门的作用,同时也不影响维修人员对排水塞门的维修工作。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罩的垂直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为开口结构,所述防护罩的平行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在所述排水塞门的下方重叠在一起,形成底部双层板。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风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所述防护罩由所述安装座两侧向外延伸出的翻边继续向下延长而形成。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风缸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为分体结构,所述安装座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辅助吊带,所述安装座通过一条所述风缸吊带和所述辅助吊带与所述风缸固定。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底部双层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排水塞门的正下方。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安装座的垂直于所述风缸的轴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安装座的内表面与所述风缸贴合。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外侧包裹有防护胶条。
如上所述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铆接固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防护罩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排水塞门外侧,安装座利用了风缸上的风缸吊带的结构,通过将安装座固定在风缸和风缸吊带之间,达到稳定可靠的连接效果;防护罩主要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打击,其结构简单,不仅起到了保护排水塞门的作用,同时也不影响维修人员对排水塞门的维修工作;安装座采用弧形设计,保证了安装座与风缸的平整度,且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翻边,可以进一步加强安装座与风缸固定的稳定性;防护罩与安装座的结构,在风缸横向安装和纵向安装的情况下,均可以用于防护排水塞门,适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提供的安装座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提供的安装座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安装座
111-限位翻边
12-防护罩
121-第一防护板
122-第二防护板
123-底部双层板
124-开孔
13-辅助吊带
200-风缸
21-风缸吊带
22-排水塞门
300-车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中的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本发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放大图,参考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11和防护罩12;
风缸200通过风缸吊带21安装在列车车体300的底部,安装座11设置在风缸200的底部并固定在风缸200和风缸吊带21之间,防护罩12与安装座11固定连接,防护罩12罩设在位于风缸200底部的排水塞门22外,防护罩12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外部打击。
作为空气制动系统的储能装置,风缸200设置在列车车体300的底部,风缸200通过风缸吊带21固定安装在列车车体300的底部,安装牢固。随着车辆的运行,风缸200内部会出现积水,为了便于定期排水,风缸200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塞门22。排水塞门22位于风缸200的最低点,其距离列车的行驶轨面非常接近,极容易受到飞石或者异物的打击。通过设置防护装置,可有效抵挡飞石和异物的打击,以起到保护排水塞门22的作用。
具体地,防护装置包括安装座11和防护罩12,其中,防护罩12用于罩设在排水塞门22的外侧以起到防护作用,安装座11则用于将防护罩12可靠地安装在风缸200上。安装座11利用了风缸吊带21的结构,通过将安装座11安装在风缸吊带21和风缸200之间,起到固定安装座11的作用。防护罩12罩设在排水塞门22的外侧,其为板状结构,至少在朝向列车运行方向的一侧具有防护板,以阻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飞石或异物的打击。
具体地,安装座11为具有一定长度的板状结构,其两端可以固定在风缸吊带21和风缸200之间,以保证固定可靠。为保证安装座11与风缸200之间的平整度,应设置安装座11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且该弧形与圆柱形的风缸200同心设置,弧度相同。安装座11的宽度不做具体限制,其宽度需满足安装座11的强度以及与防护罩12的连接强度。
其中,风缸吊带21用于将风缸200固定在列车车体300的底部,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风缸200的固定的可靠性,风缸吊带21的数量不少于两个。而为了提高安装座11安装的可靠性,安装座11通过两个风缸吊带21来固定,安装座11的长度应不小于两个风缸吊带21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安装座11的两端固定在风缸吊带21和风缸200之间。
至于防护罩12,由于其目的是防护排水塞门22,因此其尺寸应不小于排水塞门22的尺寸,以完全罩设住排水塞门22。同时,由于防护罩12位于风缸200的底部,其与列车的轨面距离较近,为了防止防护罩12与轨面过近导致安全事故,防护罩12的尺寸也不宜过大。
防护罩12以可实现保护排水塞门22的效果为设计准则,其可以为球形罩或方形罩等结构,罩体内部用于容纳排水塞门22,罩体上方设置有开口结构和与安装座11连接的连接结构。罩体结构将排水塞门22完全罩设在内,可以起到最佳的防护效果,最大限度地避免打击物对排水塞门22的伤害。同时,由于排水塞门22需要打开以对风缸200进行排水,因此防护罩12设置为罩体结构时,应设置防护罩12和安装座11为便于拆卸的连接结构,以便于列车维修人员进行排水和检查的工作。
可选地,防护罩12可以为部分面开口的结构。由于列车运行时,打击物主要来自列车运行方向,因此,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无需防护,设置为开口结构,便于列车维修人员从列车的两侧进行排水和检查排水塞门22等工作。由于多数列车可正向运行和反向运行,因此,优选地,防护罩12在沿着车辆运行方向的两侧均应设置防护板,以加强防护效果。进一步地,为了提高防护罩12的强度和稳定性,两侧的防护板可延长并在排水塞门22的底部内折和重叠在一起,再通过铆接等方式将两层防护板固定,这一措施可有效防止防护板材料回弹变形,加强了防护罩12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安装座11和防护罩12可以整体成型以减少机械连接,防护罩12和安装座11也可以为分体结构,通过铆接或者螺接等方式固定连接,起到便于拆卸和安装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防护罩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排水塞门外侧,安装座利用了风缸上的风缸吊带的结构,通过将安装座固定在风缸和风缸吊带之间,达到稳定可靠的连接效果;防护罩主要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打击,其结构简单,不仅起到了保护排水塞门的作用,同时也不影响维修人员对排水塞门的维修工作。
下面采用更加详细的实施例,对各部件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继续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防护罩12的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为开口结构,防护罩12的平行于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由于列车运行时,打击物主要来自列车运行方向,因此,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无需防护,设置为开口结构,便于列车维修人员从列车的两侧进行排水和检查排水塞门22等工作。而在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设置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则是由于列车通常既可以正向运行也可以反向运行,且列车运行时,前后两个方向都极容易出现异物打击的现象,因此,两侧均设置防护板可有效抵挡异物打击,加强对排水塞门22的防护效果。
进一步地,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在排水塞门22的下方重叠在一起,形成底部双层板123。为了提高防护罩12的强度和稳定性,两侧的防护板可延长并在排水塞门22的下方内折和重叠在一起,再通过铆接等方式将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固定,这一措施可有效防止防护板材料回弹变形,加强了防护罩12的强度。
图3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提供的安装座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3中的箭头所示为列车运行方向,参考图3、图4和图5所示,风缸200的轴线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防护罩12与安装座11为一体结构,防护罩12由安装座11两侧向外延伸出的翻边继续向下延长而形成。
为满足列车车底的排布需求,当风缸200的体积较小,其长度短于列车车体宽度时,可以将风缸200横向安装,即风缸200的轴线垂直于列车运行方向安装。此时,防护罩12的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位于安装座11的两侧,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与安装座11两侧向下的翻边在一个平面上。基于此,可将防护罩12和安装座11设置为一体结构,防护罩12由安装座11两侧向外延伸出的翻边继续向下延长而形成,且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在排水塞门22的下方内折并重叠在一起,该两层板搭接处理可以增强防护罩12的强度,防止材料回弹变形。
图6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6提供的安装座和防护罩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中的箭头所示为列车运行方向,参考图6、图7和图8所示,风缸200的轴线平行于列车运行方向,防护罩12与安装座11为分体结构,安装座11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防护罩12通过翻边与安装座11连接。具体地,防护罩12与安装座11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其可以为铆接、焊接、螺接等连接方式,优选地,采用铆接的连接方式,以避免螺栓连接引起的防松问题,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由于列车车底的空间有限,风缸200的直径不宜太大,对于需要大容量风缸的情况,通常采取将风缸200的长度做长的方式来满足空气制动系统对风缸200的容量的需求。风缸200的长度大于列车车体的宽度时,应将风缸200纵向安装,即风缸200的轴线平行于列车运行方向安装。此时,防护罩12的第一防护板121和第二防护板122与安装座11两侧向下的翻边不在一个平面上。因此,防护罩12和安装座11可以设置为分体结构,防护罩12通过安装座11的两侧向外延伸出的翻边与安装座11连接。具体地,防护罩12和安装座11的连接处采用铆接方式,以避免螺栓连接引起的防松问题,连接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风缸200的长度较长时,其两个风缸吊带21之间的距离较大,而安装座11若设计的过长,其固定在风缸吊带21和风缸200之间时,与风缸200之间的平整度很难保证,受车辆振动的影响,安装座11可能会与风缸200接触面产生振动接触,对风缸200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防护装置还包括:辅助吊带13,安装座11通过一条风缸吊带21和辅助吊带13与风缸200固定。
具体地,风缸吊带21一般缠绕在风缸200的缸体上,且上端与列车彻底的模块吊架连接,以起到支撑和固定风缸200的作用。而辅助吊带13的作用为,固定安装座11,因此,辅助吊带13直接缠绕在风缸200的缸体的适当位置上,无需与模块吊架连接。通过增加辅助吊带13,可以更加可靠地固定防护装置。
图2为图1的放大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参考图1和图2所示,底部双层板123上设置有开孔124,开孔124位于排水塞门22的正下方。开孔124用于方便排水时风缸200内的水流出,以及方便拆卸排水塞门22。考虑到防护罩12的安全,底部双层板123与排水塞门22的底部的距离不能过大或过小,过大,则防护罩12距离轨面过近,安全性低;过小,则不利于排水塞门22的拆卸。一般设置排水塞门22的底部与底部双层板123的距离为10毫米左右。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继续参考图2所示,安装座11的垂直于风缸200的轴线的截面为弧形,安装座11的内表面与风缸200贴合。为保证安装座11与风缸200之间的平整度,应设置安装座11的横截面为弧形结构,且该弧形与圆柱形的风缸200同心设置,弧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11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翻边11,所述限位翻边111的外侧包裹有防护胶条。列车运行过程中,安装座11在振动作用下,可能会沿着风缸200的长度方向窜动,导致防护罩12失去对排水塞门22的防护作用,甚至安装座11从风缸吊带21中脱落,造成安全事故。限位翻边111的作用为,限制安装座11与风缸吊带21的位置,避免安装座11偏离预设位置。进一步地,限位翻边111较为尖锐,为了避免限位翻边111对维修人员造成伤害,可以在限位翻边111外侧包裹一层防护胶条,以增强安全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将直接裸露在车底的风缸排水塞门用防护罩防护起来,避免排水塞门受异物打击掉落,保证了列车的运行安全;防护罩通过安装座固定在排水塞门外侧,安装座利用了风缸上的风缸吊带的结构,通过将安装座固定在风缸和风缸吊带之间,达到稳定可靠的连接效果;防护罩主要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打击,其结构简单,不仅起到了保护排水塞门的作用,同时也不影响维修人员对排水塞门的维修工作;安装座采用弧形设计,保证了安装座与风缸的平整度,且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翻边,可以进一步加强安装座与风缸固定的稳定性;防护罩与安装座的结构,在风缸横向安装和纵向安装的情况下,均可以用于防护排水塞门,适用性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所使用的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顶端”、“底端”、“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位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为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者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使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和防护罩;
风缸通过风缸吊带安装在列车车体的底部,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风缸的底部并固定在所述风缸和所述风缸吊带之间,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所述防护罩罩设在位于所述风缸底部的排水塞门外,所述防护罩用于抵挡来自列车运行方向的外部打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的垂直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为开口结构,所述防护罩的平行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在所述排水塞门的下方重叠在一起,形成底部双层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缸的轴线垂直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为一体结构,所述防护罩由所述安装座两侧向外延伸出的翻边继续向下延长而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缸的轴线平行于所述列车运行方向,所述防护罩与所述安装座为分体结构,所述安装座两侧向外延伸出翻边,所述防护罩通过所述翻边与所述安装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护装置,所述防护装置还包括:辅助吊带,所述安装座通过一条所述风缸吊带和所述辅助吊带与所述风缸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双层板上设置有开孔,所述开孔位于所述排水塞门的正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垂直于所述风缸的轴线的截面为弧形,所述安装座的内表面与所述风缸贴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翻边,所述限位翻边的外侧包裹有防护胶条。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板和所述第二防护板铆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19898.9A CN108749852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619898.9A CN108749852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49852A true CN108749852A (zh) | 2018-11-06 |
CN108749852B CN108749852B (zh) | 2020-01-10 |
Family
ID=63978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619898.9A Active CN108749852B (zh) | 2018-06-14 | 2018-06-14 |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749852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6819A (zh) * | 2020-03-12 | 2021-09-14 |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风缸防护组件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风缸 |
CN113734132A (zh) * | 2021-11-02 | 2021-12-03 | 杭州重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新能源机车风源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15300A (ja) * | 1996-05-29 | 1997-12-09 | Bridgestone Corp | 保護カバー |
KR20100091563A (ko) * | 2009-02-10 | 2010-08-19 | 주식회사 네오유디유 | 철도차량의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에어탱크 커버 |
CN201777238U (zh) * | 2010-08-28 | 2011-03-30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机车总风缸排水装置 |
JP2013129372A (ja) * | 2011-12-22 | 2013-07-04 | Japan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 | 鉄道車両の幌着脱装置 |
CN204250079U (zh) * | 2014-12-16 | 2015-04-08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空气制动系统及其风缸 |
CN205498952U (zh) * | 2016-03-29 | 2016-08-24 | 林金蕾 | 风缸吊带二次保护结构 |
-
2018
- 2018-06-14 CN CN201810619898.9A patent/CN1087498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315300A (ja) * | 1996-05-29 | 1997-12-09 | Bridgestone Corp | 保護カバー |
KR20100091563A (ko) * | 2009-02-10 | 2010-08-19 | 주식회사 네오유디유 | 철도차량의 브레이크 시스템용 에어탱크 커버 |
CN201777238U (zh) * | 2010-08-28 | 2011-03-30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铁路机车总风缸排水装置 |
JP2013129372A (ja) * | 2011-12-22 | 2013-07-04 | Japan Transport Engineering Co | 鉄道車両の幌着脱装置 |
CN204250079U (zh) * | 2014-12-16 | 2015-04-08 | 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空气制动系统及其风缸 |
CN205498952U (zh) * | 2016-03-29 | 2016-08-24 | 林金蕾 | 风缸吊带二次保护结构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6819A (zh) * | 2020-03-12 | 2021-09-14 |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风缸防护组件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风缸 |
CN113386819B (zh) * | 2020-03-12 | 2024-03-26 | 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 | 风缸防护组件以及用于机动车的风缸 |
CN113734132A (zh) * | 2021-11-02 | 2021-12-03 | 杭州重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新能源机车风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749852B (zh) | 2020-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591470U (zh) | 一种用于市政公路的机动车隔离栏 | |
CN108749852A (zh) | 风缸排水塞门的防护装置 | |
CN101879907A (zh) | 货运列车脱轨自动制动停车装置及方法 | |
CN108099939B (zh) | 排障器和列车 | |
CN207193834U (zh) | 一种具有减震效果的高速公路护栏 | |
CN108417747A (zh) | 电池包安装螺栓保护装置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 |
CN209339020U (zh) | 一种l形立柱加斜撑加挡板桥梁挡风结构 | |
CN208760628U (zh) | 一种铁路客车用转向架 | |
CN101700788B (zh) | 一种汽车翼子板安装结构 | |
CN107499329A (zh) | 一种单轨转向架及具有该单轨转向架的轨道车辆 | |
CN106274425A (zh) | 微型电动载货汽车结构布置 | |
US8826828B2 (en) | Floor pan for high-speed trains | |
CN209468721U (zh) | 一种单侧防翻越的护栏板 | |
JP4388353B2 (ja) | 鉄道車両 | |
JP5148143B2 (ja) | 強風による橋梁における列車転覆防止装置 | |
CN107628052A (zh) | 用于轴箱内置式转向架的内置式轮对组成 | |
CN104787128B (zh) | 一种客车车身 | |
CN103029711B (zh) | 机车砂箱安装结构 | |
CN209409972U (zh) | 一种车前防撞梁结构 | |
CN207552984U (zh) | 一种用于交通防护栏的百叶片 | |
CN206570687U (zh) | 一种跨铁路桥梁路侧防护体系 | |
CN206297665U (zh) | 一种电动车撞击保护结构 | |
CN205440239U (zh) | 一种具有发动机保护装置的前保险杠 | |
CN201202101Y (zh) | 防撞护栏 | |
CN107516719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用存储盒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