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38688B -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38688B
CN108738688B CN201810607455.8A CN201810607455A CN108738688B CN 108738688 B CN108738688 B CN 108738688B CN 201810607455 A CN201810607455 A CN 201810607455A CN 108738688 B CN108738688 B CN 108738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a
picking
leaves
strip
pru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60745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38688A (zh
Inventor
李维
向芬
郭放苏
周凌云
刘红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Tea Detec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Tea Detec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Tea Detec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Tea Dete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181060745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38688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38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8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38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38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DHARVESTING; MOWING
    • A01D46/00Picking of fruits, vegetables, hops, or the like; Devices for shaking trees or shrubs
    • A01D46/04Picking of fruits, vegetables, hops, or the like; Devices for shaking trees or shrubs of t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Harvesting Machines For Specific Crop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该采摘方法包括:当标准芽叶达到60~10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50~90%时,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其中,优选使用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的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摘。本发明提出的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机械化采摘,同时对进行机械化采集的采茶机进行改进,提高了机械化采摘茶叶的标准新梢比例,降低漏采率,有利于优质茶叶加工生产,同时也减少茶叶采摘劳动强度,降低生产升本,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Description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名优茶,茶农收入明显提高,但由于传统名优茶采摘都是手工采摘,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大多数农村劳动力转移,采茶工日益紧缺,“采茶难”、“采工荒”成为制约名优茶可持续发展的技术瓶颈。通过选择机械化采摘,既可改善由于人力短缺造成的资源浪费,又可以结合茶叶加工机械化可进一步推进茶产业的规模化与标准化。
采用目前常用的双人采茶机直接放在茶树蓬面上采摘,效果不理想,浮贴于茶树蓬面采时能明显提高名优茶原料的得率,但也相应地提高了单片数量。部分研究采用边线3.5cm(网孔边线宽约0.1cm)菱形塑料网在茶树轻修剪后覆网,并固定,该方法认为覆网能增加过滤老叶的功能,但这不仅无形中增加劳动量和材料成本,同时对茶树的生长亦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在用采茶机采摘时,极易将尼龙网割破。同时,双人采茶机需多人共同操作,操作强度大,易将老叶、老梗采下,因而对茶树冠面要求高,不适合一般优质茶叶的采摘。另外,虽然采茶机相比于手工采茶有众多优势,由于茶叶采摘的时间性强、周期短,采茶机得到的茶叶层次参差不齐,还需要后续人工的分类,增加了人力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该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包括:当标准芽叶达到60~10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50~90%时,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
在该时间使用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摘,采集到的标准新梢比例可达7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标准新梢的比例,降低了后续筛选的劳动量和成本。其中,该采摘方法进一步优选为:当标准芽叶达到85~9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65~80%时,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采集到的标准新梢比例可达75%以上。
对于茶树来说,只要达到上述采摘要求即可开采,春茶可采摘2-3批次,夏茶一般可采摘2-4批次。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和茶树新梢通过率,优选使用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的电动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摘。其中,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可拆卸设在所述电动采茶机中刀片下方。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直条固定装置2以及固定在两根直条固定装置2之间的多根条形装置3,所述条形装置互相平行,且与两条所述直条固装置均相连。
可以将两根平行设置的直条固定装置的两端固定在电动采茶机刀片下方的侧壁上。其中,也可以将其中一根直条固定装置的两端通过固定装置4如板将其固定在电动采茶机刀片下方的侧壁上,以固定整个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也可以使用螺丝或是其它常用固定装置将其可拆卸地固定在电动采茶机上。
其中,多个所述条形装置之间间距优选相同。
其中,每两个条形装置的间距优选为3~8cm。
其中,直条固定装置2可以为实心或是空心,该直条固定装置2可以是板状或是管状。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随机组合。若是直条固定装置2为板状,即为直条固定板,则该板的厚度优选为1~3mm。若是直条固定装置为管状,即为直条固定管,则该管的直径优选为0.5~1m。两根直条固定装置2的厚度或是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为不同。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装置3的上端宽度为1~3cm,下端宽度为5~9cm,条形装置3的长度为5~15cm。本发明的条形装置3为上窄下宽的条形装置。多根所述条形装置3的下端靠近所述其圆心面向所述电动采茶机的刀片。
其中,条形装置3可以为条形板或是条形管,该条形装置可以为实心或空心。在不影响其功能的前提下,可以随机组合。条形装置可以由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制得。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条形装置3为圆弧形条形板或圆弧形条形管,其圆弧形的圆心面向所述电动采茶机的刀片。经过这条圆弧形中圆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形成的夹角为30~45°,如图2所示。
其中,本发明的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可以一体化成型得到。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可以在条形装置1的较窄一端进行圆弧处理,其中,经过这条圆弧形中圆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形成的夹角为30~45°。也可以将整个条形装置做成圆弧形,其中,经过这条圆弧形中圆弧两端的两条半径所形成的夹角为30~45°。使用上述装置机械采摘茶叶鲜叶,上述成熟叶片过滤装置对茶树成熟叶片过滤效果最佳,过滤效果可达85%以上,同时茶树新梢通过率可达90%以上,采集到的标准新梢比例可达75%以上。
在采摘时,根据茶树的1~2年生成熟叶片尺寸,在电动采茶机刀片下方安装可拆卸的上述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使其成熟叶片被压在滤网下方,标准新梢则正常伸展,以便机械化采摘。
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中使用的未改进的采茶机为市售的普通采茶机。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茶树中茶叶为5~25年生茶树的茶叶。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采摘方法还包括在采摘前的修剪步骤,所述修剪步骤包括:
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第15年修剪时进行重修剪;
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或弧形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至少含有1~3片成熟叶片。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采摘方法还包括对种植所述茶叶鲜叶的土壤进行施肥,所述施肥包括:
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20~30厘米;每亩土壤施有机肥200~300kg和复合肥50~100kg;
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6~7kg为准。
该施肥步骤可以置于采摘前也可于置于采摘后。
其中,有机肥可以为菜籽饼类有机肥。复合肥可以为硫酸钾型复合肥。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采摘方法还包括:在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
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包括:
1)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在下一次修剪时进行重修剪;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或弧形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3片成熟叶片;
2)向种植茶树的土壤中施肥: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20~30厘米;每亩土壤施有机肥200~300kg和复合肥50~100kg;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6~7kg为准;
3)当标准芽叶达到60~10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50~90%时,使用上述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的电动采茶机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每次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
本发明提出的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机械化采摘,同时对进行机械化采集的采茶机进行改进,提高了机械化采摘茶叶的标准新梢比例(至少达到50%,优选为70%),降低标准芽叶漏采率(可低至30%),有利于优质茶叶加工生产,同时也减少茶叶采摘劳动强度,降低生产升本,促进茶叶生产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成熟叶片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中圆弧形条形装置圆弧部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包括:
1)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第15年修剪时进行重修剪;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2片成熟叶片,其它时期进行轻修剪;
2)向种植茶树的土壤中施肥: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20厘米;每亩土壤施菜籽饼有机肥20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6kg为准;使土壤水分和土壤中的杂草在允许范围值内;
3)当标准芽叶达到85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80%时,使用上述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的采茶机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每次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使用本实施例中每次得到的标准新梢比例为75%~80%,标准芽叶漏采率为15%~3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包括:
1)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第15年修剪时进行重修剪;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3片成熟叶片,其它时期进行轻修剪;
2)向种植茶树的土壤中施肥: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30厘米;每亩土壤施菜籽饼有机肥30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100kg;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7kg为准;使土壤水分和土壤中的杂草在允许范围值内;
3)当标准芽叶达到9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65%时,使用上述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的采茶机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每次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使用本实施例中每次得到的标准新梢比例为70%,标准芽叶漏采率为15%~25%。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步骤一样,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采茶机的刀片下方未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使用本实施例中每次得到的标准新梢比例为50%-70%,标准芽叶漏采率为20%-30%。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包括:
1)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第15年修剪时进行重修剪;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片成熟叶片,其它时期进行轻修剪;
2)向种植茶树的土壤中施肥: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20厘米;每亩土壤施菜籽饼有机肥200kg和硫酸钾型复合肥50kg;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6kg为准;使土壤水分和土壤中的杂草在允许范围值内;
3)当标准芽叶达到55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30%时,使用上述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1的采茶机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每次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使用本实施例中每次得到的标准新梢比例为30-50%,标准芽叶漏采率为40-70%。
最后,本发明的方法仅为较佳的实施方案,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当标准芽叶达到60~100个/平方尺,且标准芽叶占所有茶叶鲜叶达50~90%时,对茶树进行机械化采摘;
所述采摘方法还包括在采摘前的修剪步骤,所述修剪步骤包括:
在第5年、第9年和第12年对茶树分别进行第一次深修剪、第二次深修剪和第三次深修剪,在第15年修剪时进行重修剪;
在每年的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进行平行修剪或弧形修剪,修剪至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3片成熟叶片;
所述采摘方法还包括对种植所述茶叶鲜叶的土壤进行施肥,所述施肥包括:
在每年9月下旬至11月上旬开沟深施,开沟深度为20~30厘米;每亩土壤施有机肥200~300kg和复合肥50~100kg;
每机械化采摘一次后追施氮肥1次,所述氮肥以每100kg干茶施纯氮6~7kg为准;
使用装有成熟叶片过滤装置的电动采茶机进行机械化采摘,所述成熟叶片过滤装置可拆卸设在所述电动采茶机中刀片下方,所述成熟叶片过滤装置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直条固定装置以及固定在两根直条固定装置之间的多根条形装置,所述条形装置互相平行,且与两条所述直条固装置均相连,所述条形装置的上端宽度为1~3cm,下端宽度为5~9cm,长度为5~15cm;多根所述条形装置的下端靠近所述电动采茶机的刀片,所述条形装置为圆弧形条形板或圆弧形条形管,其圆弧形的圆心面向所述电动采茶机的刀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摘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树中茶叶为5~25年生茶树的茶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采摘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机械化采摘结束后,等所述茶树的茶蓬的单根枝条上含有1~3片成熟叶片后进行追施氮肥处理。
CN201810607455.8A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Active CN1087386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7455.8A CN108738688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607455.8A CN108738688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8688A CN108738688A (zh) 2018-11-06
CN108738688B true CN108738688B (zh) 2020-12-04

Family

ID=64022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607455.8A Active CN108738688B (zh) 2018-06-13 2018-06-13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3868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43015A (ja) * 1989-07-12 1991-02-25 Ochiai Hamono Kogyo Kk 茶樹細断装置
JPH04320613A (ja) * 1991-04-22 1992-11-11 Ochiai Hamono Kogyo Kk 茶葉摘採方法
CN100420366C (zh) * 2005-01-14 2008-09-24 王锦鸣 大马士革玫瑰的栽培方法
CN203775709U (zh) * 2014-03-14 2014-08-20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用于名优茶采摘的采茶机成叶隔离装置
CN105794415A (zh) * 2016-04-07 2016-07-27 丽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高坡地茶园香茶鲜叶原料的机械采摘方法
CN106489653A (zh) * 2016-12-05 2017-03-15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一种名优茶机采茶园培育方法
CN107333606A (zh) * 2017-06-26 2017-11-10 镇江西古山生态农业养殖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茶树的修剪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38688A (zh) 2018-1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Hynynen et al. Silviculture of birch (Betula pendula Roth and Betula pubescens Ehrh.) in northern Europe
CN107278786B (zh) 一种梨树“梳状篱壁形”树形及其整形方法
CN103190283B (zh) 一种花椒树矮化丰产方法
CN107996272B (zh) 一种密植葡萄园稀植改造的稳产栽培方法
CN103782868B (zh) 退化梭梭林平茬更新复壮方法
CN109122299B (zh) 一种茶树双无性系杂交种子的制种方法
CN104126478A (zh) 一种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方法
CN104396656A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的丰产方法
CN110100688A (zh) 一种束花石斛喀斯特山地高成活率移栽方法
CN102577750A (zh) 一种茶叶采摘方法
CN108738688B (zh) 一种茶叶鲜叶的采摘方法
CN109952907B (zh) 一种基于功能性状筛选热带珊瑚岛植被恢复物种的方法
JP6704105B2 (ja) ヨモギ属植物の栽培方法
CN112021168A (zh) 一种用稻草绳仿野生贴树种植铁皮石斛方法
CN109937784B (zh) 一种薄壳山核桃高光效树形及其培育方法
CN105532405A (zh) 一种树生石斛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3843554B (zh) 一种提高杜仲雌株丰产园产杜仲籽产量的方法
CN110235683A (zh) 一种大花序桉优树环割促萌的方法
CN103782773B (zh) 一种杨树、忽地笑复合栽培模式下的忽地笑栽培方法
CN110959397B (zh) 南方红豆杉的嫁接方法及其杂交种子园的营建方法
CN111528182B (zh) 一种利用牛油果叶饲养琥珀蚕的方法
CN111034533B (zh) 葡萄砧木采穗圃的栽培管理方法
CN103733872A (zh) 一种杨树、红花石蒜复合栽培模式下的红花石蒜栽培方法
CN107593135B (zh) 一种提高滇橄榄嫁接成活率的方法
CN1545860A (zh) 水苔种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