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16872B -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16872B
CN108716872B CN201810429948.7A CN201810429948A CN108716872B CN 108716872 B CN108716872 B CN 108716872B CN 201810429948 A CN201810429948 A CN 201810429948A CN 108716872 B CN108716872 B CN 1087168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regulating valve
heat
heat exchanger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2994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16872A (zh
Inventor
巨福军
范晓伟
郑慧凡
王方
马胜飞
欧阳怀瀑
邝阿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429948.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1687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1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1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16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20/00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 F28D20/02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 F28D20/021Heat storage plant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Regenerative 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groups F28D17/00 or F28D19/00 using latent heat the latent heat storage material and the heat-exchanging means being enclosed in one contain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0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3/10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 B60N3/104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other passenger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of receptacles for food or beverages, e.g. refrigerated with refrigerating or warming syste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N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GAS-FLOW SILENCERS OR EXHAUST APPARATUS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 F01N5/00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 F01N5/02Exhaust or silencing apparatus combined or associated with devices profiting by exhaust energy the devices using hea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27/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safety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heat-exchange or heat-transfer apparatu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所述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包括饮用热水箱、相变蓄热箱和水浴加热装置,饮用热水箱由蓄水室和换热器组成,蓄水室内部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蓄水室外部设有第一保温层;相变蓄热箱由相变蓄热材料和换热器组成,相变蓄热材料外部设有真空层,真空层外部设有第二保温层;水浴加热装置由恒温水浴室和蓄热加热层组成,恒温水浴室外部设有第三保温层,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尾气余热进行分级回收利用,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可以同时实现饮用热水的不间断供给和食物及饮品的加热与保温,营造愉悦的乘车氛围。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余热回收利用和相变蓄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驾车乘车的频率越来越高。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乘车出行的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冬季对饮用热水、热饮等的需求显得尤为突出,现有车载热水器利用尾气加热热水器和电加热热水器的方式,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车载热水供应需求,但是在利用发动机所产生的尾气加热热水器时,余热利用不分级,余热利用效率低;利用发动机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加热的电加热热水器,一方面增大了压缩机的负荷,另一方面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同时所产生的尾气又含有大量的热不能利用,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车载饮水箱余热利用不分级,能源利用效率低等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包括饮用热水箱、相变蓄热箱、水浴加热装置、尾气入口和进水口,饮用热水箱包括蓄水室和第一换热器,饮用热水箱外部设有热水供给阀和第一排污阀;所述相变蓄热箱内部设有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相变蓄热箱外部设置有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第五调节阀和水泵;所述水浴加热装置包括恒温水浴室、蓄热加热层和第三保温层,蓄热加热层内设有第二蓄热材料和第四换热器,水浴加热装置底部设有第二排污阀和尾气出口;所述尾气入口分别与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的入口连接,第二调节阀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出口与第四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第四换热器的入口与第三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的出口与尾气出口连接,第三换热器的进口与第三调节阀的出口连接;进水口通过第五调节阀分别与水泵的入口和第一调节阀的出口连接,水泵的出口通过第四调节阀与第二换热器的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的出口设置在蓄水室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室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下方设有电加热器,电加热器一侧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上方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换热器出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平行设置在第三换热器一侧,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之间空隙部位填充有第一蓄热材料,蓄热加热层内填充有第二蓄热材料,第一蓄热材料为相变温度范围为100~150℃的相变蓄热材料,第二蓄热材料为相变温度范围为30~60℃的相变蓄热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饮用热水箱、相变蓄热箱和水浴加热装置的最外层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第二保温层和第三保温层,第二保温层与第一蓄热材料之间设置有真空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为螺旋盘管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节阀、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为常温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和第三调节阀为高温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排污阀和第二排污阀为常温手动调节阀或常温自动调节阀。
进一步地,所述水泵为耐高温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液位传感器为浮球式、浮筒式或静压式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为热敏电阻、铂电阻或热电偶型的温度传感器。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的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模式:
1).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内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内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自动开启,第三调节阀自动关闭,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和第二调节阀进入第一换热器对冷水加热,最后通过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当饮用热水箱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中间设定值时,第二调节阀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自动开启;
b.当饮用热水箱内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自动开启,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和第三调节阀依次进入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内,第三换热器向第一蓄热材料传热,第四换热器向第二蓄热材料传热,最后经尾气出口排出;
c.当饮用热水箱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自动关闭,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自动开启,并启动水泵向蓄水室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水泵和第四调节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冷水快速加热阶段,第二调节阀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自动开启,使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和第三调节阀进入第三换热器向第一蓄热材料传热来弥补冷水带走的热量,当饮用热水箱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上限时,相变蓄热箱内加热阶段结束;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中,尾气从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对第二蓄热材料进行蓄热,之后经尾气出口排出;蓄热加热层加热恒温水浴室中的水来加热或保温食物;
2).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的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的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和第四调节阀自动开启,第五调节阀自动关闭,启动水泵,饮用热水箱中的饮用水依次经过第一调节阀、水泵和第四调节阀进入第二换热器,从第一蓄热材料中取热后流入饮用热水箱,直至循环加热到饮用热水箱内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中间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调节阀、第四调节阀和水泵;当冷水循环加热后,饮用热水箱的水温达不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中间设定值时,则关闭第一调节阀、第四调节阀和水泵,然后启动电加热器进行辅助加热,直至热水箱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中间设定值,然后关闭电加热器;
b.当饮用热水箱的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液位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第二调节阀、第三调节阀、第四调节阀、第五调节阀和水泵均处于关闭状态,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开启或关闭热水供给阀;
c.当饮用热水箱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关闭,第四调节阀和第五调节阀开启,并启动水泵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水泵和第四调节阀进入第二换热器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当经第二换热器加热后的热水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启动进行辅助加热,饮用热水箱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第一调节阀、第四调节阀、水泵和第五调节阀自动关闭;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热加热层能蓄积热量,驻车后恒温水浴室中水温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解决了现有车载饮用水加热过程中能源浪费,在利用发动机所产生的尾气与冷水热交换过程中,促进了整体装置对尾气蓄热的储存利用,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并且避免了频繁使用发动机所产生的电能进行加热冷水,降低了压缩机的负荷,减少了燃料的消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中水浴加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为饮用热水箱,1-1为蓄水室,1-2为第一保温层,1-3为第一换热器,2为相变蓄热箱,2-1为真空层,2-2为第二保温层,3为水浴加热装置,3-1为恒温水浴室,3-2为第二蓄热材料,3-3为第四换热器,3-4为蓄热加热层,3-5为第三保温层,4为液位传感器,5为热水供给阀,6为第一温度传感器,7为电加热器,8为第二温度传感器,9为第一排污阀,10为第一调节阀,11为尾气入口,12为第二调节阀,13为第三调节阀,14为第二换热器,15为第三换热器,16为第一蓄热材料,17为第四调节阀,18为水泵,19为第五调节阀,20为进水口,21为第二排污阀,22为尾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2所示,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包括饮用热水箱1、相变蓄热箱2、水浴加热装置3、尾气入口11、进水口20和水泵18,饮用热水箱1包括蓄水室1-1、第一保温层1-2和第一换热器1-3,饮用热水箱1上部设置有第二调节阀12,第二调节阀的入口通过套管与尾气入口11连接,第二调节阀1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入口连接,饮用热水箱1底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排污阀9和第一调节阀10;蓄水室1-1外部设有第一换热器1-3,第一换热器1-3外部设有第一保温层1-2;蓄水室1-1内设有液位传感器4、第一温度传感器6、电加热器7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液位传感器4下方设有电加热器7,电加热器7一侧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二温度传感器8上方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4出口处,液位传感器4为浮球式、浮筒式或静压式的液位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7均为热敏电阻、铂电阻或热电偶型温度传感器;饮用热水箱1一侧设有热水供给阀5,饮用热水箱1另一侧设有相变蓄热箱2;相变蓄热箱2包括第二换热器14、第三换热器15、真空层2-1、第二保温层2-2和第一蓄热材料16;相变蓄热箱2上部设有第三调节阀13,第三调节阀的入口通过套管与尾气入口11连接,第三调节阀13的出口与第三换热器15的进口连接;相变蓄热箱2底部设有第四调节阀17,第四调节阀17出口通过套管与第二换热器14入口连接,第四调节阀17的入口通过卡箍与水泵18出水口连接,水泵18为耐高温水泵,水泵18进水口通过卡箍与第五调节阀19出水口连接,第五调节阀19通过连接管连接至进水口20;第二换热器14一侧平行设置有第三换热器15,第二换热器14和第三换热器15均为螺旋盘管换热器,第二换热器14出水口设置在饮水箱1中蓄水室1-1顶部,第二换热器14和第三换热器15与真空层2-1之间空隙部位填充有第一蓄热材料16,第一蓄热材料16为相变温度范围为100~150℃的相变蓄热材料,真空层2-1外部设置有第二保温层2-2,第一保温层2-2与第一保温层1-2连接为一整体;相变蓄热箱2另一侧设有水浴加热装置3,水浴加热装置3包括恒温水浴室3-1、蓄热加热层3-4和第三保温层3-5,水浴加热装置底部分别设有第二排污阀21和尾气出口22;恒温水浴室3-1外部设有蓄热加热层3-4,蓄热加热层3-4外部设有第三保温层3-5;蓄热加热层3-4包括第二蓄热材料3-2和第四换热器3-3,第四换热器3-3的入口分别与第三换热器15的出口和第一换热器1-3的出口依次连接,第四换热器3-3的出口与尾气出口22连接,第四换热器3-3外部填充有第二蓄热材料3-2,第二蓄热材料3-2为相变温度范围为30~60℃的相变蓄热材料;第二调节阀12的入口和第三调节阀13的入口均与尾气管入口11连接。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为常温自动调节阀,第二调节阀12和第三调节阀13为高温自动调节阀,第一排污阀9和第二排污阀21为常温手动调节阀或常温自动调节阀。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的运行方法,该运行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模式:
1).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1内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开启,第三调节阀13自动关闭,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二调节阀12进入第一换热器1-3对冷水加热,最后通过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3-3,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
b.当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和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三调节阀13依次进入第三换热器15和第四换热器3-3内,第三换热器15向第一蓄热材料16传热,第四换热器3-3向第二蓄热材料3-2传热,最后经尾气出口22排出;
c.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自动关闭,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自动开启,并启动水泵18向蓄水室1-1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20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19、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1;冷水快速加热阶段,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使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三调节阀13进入第三换热器15向第一蓄热材料16传热来弥补冷水带走的热量,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上限时,相变蓄热箱内加热阶段结束;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3-1中,尾气从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3-3对第二蓄热材料3-2进行蓄热,之后经尾气出口22排出;蓄热加热层3-4加热恒温水浴室3-1中的水来加热或保温食物;
2).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和第四调节阀17自动开启,第五调节阀19自动关闭,启动水泵18,饮用热水箱1中的饮用水依次经过第一调节阀10、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从第一蓄热材料16中取热后流入饮用热水箱1,直至循环加热到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水泵18;当冷水循环加热后,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不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水泵18,然后启动电加热器7进行辅助加热,直至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然后关闭电加热器7;
b.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液位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第二调节阀12、第三调节阀13、第四调节阀17、第五调节阀19和水泵18均处于关闭状态,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开启或关闭热水供给阀5;
c.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2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关闭,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开启,并启动水泵18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20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19、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1;当经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的热水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传感器6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7启动进行辅助加热,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7、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水泵18和第五调节阀19均自动关闭;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热加热层3-4能蓄积热量,驻车后恒温水浴室3-1中水温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包括饮用热水箱(1)、相变蓄热箱(2)、水浴加热装置(3)、尾气入口(11)和进水口(20),其特征在于,所述饮用热水箱(1)包括蓄水室(1-1)和第一换热器(1-3),蓄水室(1-1)外部设置有第一换热器(1-3),饮用热水箱(1)下部设有热水供给阀(5)和第一排污阀(9);所述相变蓄热箱(2)内部设有第二换热器(14)和第三换热器(15);所述水浴加热装置(3)包括恒温水浴室(3-1)和蓄热加热层(3-4),恒温水浴室(3-1)外部设有蓄热加热层(3-4),蓄热加热层(3-4)包括第二蓄热材料(3-2)和第四换热器(3-3),第四换热器(3-3)外部填充有第二蓄热材料(3-2),水浴加热装置(3)底部设有第二排污阀(21)和尾气出口(22);所述尾气入口(11)分别与第二调节阀(12)和第三调节阀(13)的入口连接,第二调节阀(12)的出口与第一换热器(1-3)的入口连接,第一换热器(1-3)的出口与第四换热器(3-3)的入口连接,第四换热器(3-3)的入口与第三换热器(15)的出口连接,第四换热器(3-3)的出口与尾气出口(22)连接,第三换热器(15)的进口与第三调节阀(13)的出口连接;进水口(20)通过第五调节阀(19)分别与水泵(18)的入口和第一调节阀(10)的出口连接,水泵(18)的出口通过第四调节阀(17)与第二换热器(14)的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14)的出口设置在蓄水室(1-1)顶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室(1-1)内部设有液位传感器(4),液位传感器(4)下方设有电加热器(7),电加热器(7)一侧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8),第二温度传感器(8)上方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6),第一温度传感器(6)设置在第二换热器(14)出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4)平行设置在第三换热器(15)一侧,第二换热器(14)和第三换热器(15)之间空隙部位填充有第一蓄热材料(16),蓄热加热层(3-4)内填充有第二蓄热材料(3-2),第一蓄热材料(16)为相变温度范围为100~150℃的相变蓄热材料,所述第二蓄热材料(3-2)为相变温度范围为30~60℃的相变蓄热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饮用热水箱(1)、相变蓄热箱(2)和水浴加热装置(3)的最外层分别设置有第一保温层(1-2)、第二保温层(2-2)和第三保温层(3-5),第二保温层(2-2)与第一蓄热材料(16)之间设置有真空层(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4)和第三换热器(15)为螺旋盘管换热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为常温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二调节阀(12)和第三调节阀(13)为高温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一排污阀(9)和第二排污阀(21)为常温手动调节阀或常温自动调节阀。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18)为耐高温水泵。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传感器(4)为浮球式、浮筒式或静压式的液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均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型的温度传感器。
9.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运行方法包括如下模式:
1).发动机处于启动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1)内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开启,第三调节阀(13)自动关闭,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二调节阀(12)进入第一换热器(1-3)对冷水加热,最后通过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3-3),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
b.当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和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三调节阀(13)依次进入第三换热器(15)和第四换热器(3-3)内,第三换热器(15)向第一蓄热材料(16)传热,第四换热器(3-3)向第二蓄热材料(3-2)传热,最后经尾气出口(22)排出;
c.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自动关闭,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自动开启,并启动水泵(18)向蓄水室(1-1)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20)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19)、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1);冷水快速加热阶段,第二调节阀(12)自动关闭,第三调节阀(13)自动开启,使高温尾气依次经过尾气入口(11)和第三调节阀(13)进入第三换热器(15)向第一蓄热材料(16)传热来弥补冷水带走的热量,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达到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上限时,相变蓄热箱内加热阶段结束;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3-1)中,尾气从连接管进入第四换热器(3-3)对第二蓄热材料(3-2)进行蓄热,之后经尾气出口(22)排出;蓄热加热层(3-4)加热恒温水浴室(3-1)中的水来加热或保温食物;
2).发动机处于关闭状态:
a.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低于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高于液位传感器(4)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和第四调节阀(17)自动开启,第五调节阀(19)自动关闭,启动水泵(18),饮用热水箱(1)中的饮用水依次经过第一调节阀(10)、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从第一蓄热材料(16)中取热后流入饮用热水箱(1),直至循环加热到饮用热水箱(1)内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关闭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水泵(18);当冷水循环加热后,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不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时,则关闭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和水泵(18),然后启动电加热器(7)进行辅助加热,直至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中间设定值,然后关闭电加热器(7);
b.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和水位分别高于液位传感器(4)和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第二调节阀(12)、第三调节阀(13)、第四调节阀(17)、第五调节阀(19)和水泵(18)均处于关闭状态,用户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开启或关闭热水供给阀(5);
c.当饮用热水箱(1)的水位低于液位传感器(2)的设定值下限时,第一调节阀(10)关闭,第四调节阀(17)和第五调节阀(19)开启,并启动水泵(18)进行补水;冷水从进水口(20)依次经过第五调节阀(19)、水泵(18)和第四调节阀(17)进入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通入饮用热水箱(1);当经第二换热器(14)加热后的热水温度低于第一温度传感器(6)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7)启动进行辅助加热,饮用热水箱(1)的水温达到第二温度传感器(8)的设定值上限时,电加热器(7)、第一调节阀(10)、第四调节阀(17)、水泵(18)和第五调节阀(19)自动关闭;
d.当需要加热或保温食物时,直接将所要加热东西放入恒温水浴室(3-1)中;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蓄热加热层(3-4)能蓄积热量,驻车后恒温水浴室(3-1)中水温仍可维持一段时间。
CN201810429948.7A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ctive CN10871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9948.7A CN10871687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29948.7A CN10871687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6872A CN108716872A (zh) 2018-10-30
CN108716872B true CN108716872B (zh) 2020-02-18

Family

ID=63899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29948.7A Active CN108716872B (zh) 2018-05-08 2018-05-08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168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7846B (zh) * 2021-11-29 2022-11-11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乘用车饮用水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79088A (zh) * 2022-01-10 2022-04-05 应雪汽车科技(常熟)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蓄能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94432U (zh) * 2011-11-11 2012-07-04 马朋朋 一种车载环保热水器
CN205168272U (zh) * 2015-11-05 2016-04-20 陈亮 车载热水器
CN205593408U (zh) * 2016-03-25 2016-09-21 济南邦纳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房车热水器
CN106274598A (zh) * 2016-08-04 2017-01-04 王亚梅 一种智能车用洗饮装置
CN107364309B (zh) * 2017-08-22 2023-08-04 青岛大学 一种汽车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16872A (zh) 2018-10-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16872B (zh) 一种蓄热型车载饮用水与水浴加热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N201196494Y (zh) 分体式太阳能热水器
CN201110594Y (zh) 高原专用耦合式节能采暖系统
CN202188632U (zh) 一种双桶式高能效空气能热水器
CN104748415B (zh) 一种圆环管辅热双胆式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水箱
CN202613784U (zh) 太阳能加热系统
CN206409329U (zh) 一种机动车加热油箱
CN205425392U (zh) 一种新型快速电热水器
CN208760483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车载蓄热、加热一体化热水装置
CN211202158U (zh) 一种房车燃油箱加热装置
CN103185406B (zh) 电辅助加热间接式热水系统中应用的蓄热水箱
CN208108518U (zh) 一种承压式三模加热热水器
CN201438040U (zh) 动车组温水器
CN207050227U (zh) 一种油水换热型采暖锅炉
CN205086741U (zh) 一种利用发动机废气余热的车用水杯保温装置
CN101849144A (zh) 定向流动的加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循环供暖系统
CN201285180Y (zh) 太阳能热水器
CN216845142U (zh) 一种保温水箱
CN2474945Y (zh) 蓄能换热式电热水器
CN2375920Y (zh) 家用分层加热电热水器
CN212987681U (zh) 一种防冻裂太阳能热水器
CN2445216Y (zh) 一种带热水装置的煤炉
CN2081890U (zh) 机动车余热回收节能装置
CN209232913U (zh) 一种利用公交车车载节能储热源的电池保温设备
CN209042770U (zh) 一种充分利用太阳能集热器初加热能量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451191 No. 1 Huaihe Road, Shuang 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Xinzheng, Zhengzhou, Henan

Applicant after: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ddress before: 451191 No. 1 Huaihe Road, Shuanghu Tow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ong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