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7986B -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 Google Patents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7986B
CN108707986B CN201810980221.8A CN201810980221A CN108707986B CN 108707986 B CN108707986 B CN 108707986B CN 201810980221 A CN201810980221 A CN 201810980221A CN 108707986 B CN108707986 B CN 1087079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lt
spinneret
hole
filter cartridg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8022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7986A (zh
Inventor
李文俊
樊海彬
王宁
刘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INGCHARM NEW MATERIAL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INGCHARM NEW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INGCHARM NEW MATERIALS CORP filed Critical SUZHOU KINGCHARM NEW MATERIALS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098022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7079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87079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79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7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79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28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while mixing different spinning solutions or melts during the spinning operation;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01D5/30Conjugate filaments; Spinnerette packs therefor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1/00Treatment of filament-forming or like material
    • D01D1/10Filtering or de-aerating the spinning solution or melt
    • D01D1/106Filter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02P70/62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related technologies for production or treatment of textile or flexible materials or products thereof, including footw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包括筒体,筒体腔的上部内壁上有锁紧螺母配合螺纹、内壁上有限位环;设在筒体腔内的喷丝板、熔体分配盘、导流盘、过滤筒、熔体导入盘和锁紧螺母,喷丝板支承在限位环上,其朝向上的一侧表面设喷丝板熔体第一、第二、第三流道,第一流道内设第一喷丝孔、第二流道内设第一和第二斜孔、第三流道内设第二喷丝孔,熔体分配盘支承在喷丝板上,其一侧设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导流盘支承在熔体分配盘上,其中心设导流盘中心导流孔,过滤筒的底部支承在导流盘上,熔体导入盘的中部支承在过滤筒的上部、四周有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锁紧螺母套置在熔体导入盘上。具有优异的抱合力,卷曲率及卷曲回复率高。

Description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熔纺纤维纺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上面提及的双组份是指PLA组份以及PTT组份,因而可以将上述“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称为“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上面提及的PLA是中文名称“聚乳酸”的英文缩写,PTT是中文名称“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英文缩写。由PLA切片制成的纤维即为PLA纤维(聚乳酸纤维),由PTT切片制成的纤维即为PTT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
PLA纤维是以玉米、薯类、甜菜或谷物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提纯并经一系列的反应形成的一种新型生物基纤维,具有环保可降解(降解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产过程能耗低、制成的纤维制品抑菌性好且爽肤导汗(也称导湿)等优点。但是,由于聚乳酸纤维存在弹性差、强力低以及加弹困难的欠缺,因而业界往往在聚乳酸纤维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纶纤维,得以提高纺织制品的弹性及保形性。然而,由于氨纶纤维需较高的定型温度(160-170℃),而聚乳酸纤维的熔点约在170℃,因而聚乳酸纤维不宜采用象氨纶纤维那样高的定型温度。此外,由于氨纶还需在加工成包覆纱(也称“包芯纱”)后得以用于纺织面料,因而使用甚为不便。
已有技术中的聚乳酸双组份复合纤维普遍采用高粘度聚乳酸与低粘度聚乳酸两种原料,通过各自的熔体输送系统并且经各自的计量泵计量后引入复合纺丝组件纺丝,得到聚乳酸双组份复合纤维。为了增加纤维之卷曲度、蓬松性、弹性等,也有以涤纶或锦纶原料与聚乳酸原料组合制备聚乳酸涤纶或聚乳酸锦纶双组份纤维,但是,由于聚乳酸涤纶或聚乳酸锦纶双组份复合纤维的弹性仍远远无法满足精细针纺制品的要求,因而这种双组份复合纤维在针纺制品中往往无法摆脱对氨纶的依赖。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制备聚乳酸双组份纤维的技术信息,典型的如CN108130606A推荐的“一种聚乳酸并列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该专利方案实施例1至2中列举了聚乳酸与涤纶在不同的配比下生产聚乳酸复合纤维;在实施例3至4中列举了聚乳酸与锦纶在不同的配比下生产聚乳酸复合纤维。由于涤纶、锦纶为常规化纤原料,因而得到的复合纤维的弹性不足以替代氨纶在面料中的作用,此类双组份复合纤维(短纤)只能作为填充材料,以及一般纺织纱线使用。
此外,上述CN108130606A推荐的制备方法存在欠缺:其一,涤纶的熔点很高,而聚乳酸熔点很低,两者熔点相差90多度,目前高温聚乳酸材料还未试验成功,高温纺丝级聚乳酸原料的熔点也仅在170-180℃之间,涤纶熔点高达265℃,而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纺丝机各点设定温度超过270℃,其生产的纤维强力就会损失20%以上,因此,该专利给出的“聚乳酸箱体温度为280-300℃”会因为过高的纺丝温度使聚乳酸加速降解,最终使该复合纤维的强力降低。其二,在其说明书第0012段中提到了“总拉伸倍数在4.0-5.0倍”以及在0013段中提及了“所述聚乳酸并列复合纤维的纤维纤度为8.80-22.20dtex”(单丝线密度),依据前述纤维纤度和拉伸倍数,从而表明该纤维采用的是常规纺丝(常规纺丝也称低速纺丝,由于纺丝组件中熔体压力很高,熔体从喷丝板毛细孔中挤出时熔体会急速膨胀,形成纺丝纤维膨化区,使得纤维中分子排列杂乱无章,故需要较大的拉伸倍数才可以使纤维中的大分子取向度提高,常规纺丝一般生产纤度较大的纤维品种,其所纺纤维对条干均匀度,染色要求均不高),方法获得聚乳酸纤维产品,因此,该类纤维条干均匀性较差。
实验证明,将PTT纤维与PLA纤维形成半嵌式结构,也就是说将PTT纤维以半嵌状态嵌入PLA纤维,能使双组份纤维之间产生优异的抱合力且不易剥离,从而使纤维在拉伸后产生螺旋卷曲并且卷曲率和卷曲回复率高,此外这种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耐磨性和弹性俱可良好体现。
毫无疑问,若要获得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那么必须由相应结构的纺丝组件(业界也称“喷丝组件”)来保障。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关于双组份纤维用的纺丝组件的技术信息,如CN103668499A(双组份缠绕喷丝头)、CN206467344U(一种双组份复合喷丝板组件)、CN204509525U(聚乳酸双组份复合纤维单喷丝孔纺丝组件的喷丝结构)和CN103668498A(双组份交错喷丝头),等等。并非限于例举的这些专利均不能满足使两种不同材料的纤维形成半嵌式(也可称“半抱合式”)的要求并且既未直接也未间接给出相应的技术启示。例如CN103668499A是使两种不同材料的纤维在固化前凭借一定的黏度粘缠在一起;又如CN206467344U是使双组份材料彼此粘合;再如CN20450925U适用的是两种相同材料(聚乳酸)的纺丝;进而如CN103668498A是使两种材料的初生丝在喷出后相互交织但不相交而形成一束丝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满足两种不同材料的熔体以形成半嵌状态从喷丝板的喷丝孔中喷出的要求而得以使获得的纤维体现优异的抱合力且不易剥离并且体现优异的螺旋卷曲率以及卷曲回复率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包括一筒体,在该筒体的筒体腔的上部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配合螺纹,而在筒体腔的下部内壁上构成有一限位环;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筒体腔内的一喷丝板、一熔体分配盘、一导流盘、一过滤筒、一熔体导入盘和一锁紧螺母,喷丝板支承在所述限位环上,在该喷丝板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绕喷丝板的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开设有凹陷于喷丝板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和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在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喷丝孔,在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斜孔和第二斜孔,在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二喷丝孔,第一斜孔与第一喷丝孔相通,第二斜孔与第二喷丝孔相通,而第一喷丝孔以及第二喷丝孔贯穿喷丝板的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熔体分配盘支承在喷丝板上,在该熔体分配盘朝向上的一侧以围绕熔体分配盘的圆方向彼此相隔180°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和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以及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的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而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的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相对应并且相通,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相对应并且相通,导流盘支承在所述的熔体分配盘上,在该导流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并且在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的底部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与导流盘中心导流孔相通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相通,在导流盘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贯穿导流盘的厚度方向的导流盘导流孔,该对导流盘导流孔与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相通,过滤筒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上,在该过滤筒的过滤筒筒腔的过滤筒筒腔底壁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中心导流孔,该过滤筒中心导流孔与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相通,在过滤筒下部外壁上围绕过滤筒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在该过滤筒外导流盘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该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与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相通,在过滤筒的过滤筒筒腔的上部腔壁上构成有一中心压盖支承圈,在该中心压盖支承圈上设置有一过滤筒上滤网,在过滤筒上滤网上设置有一中心压盖,在该中心压盖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压盖导流孔,该中心压盖导流孔与过滤筒筒腔相通,其中,在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上铺设有一过滤筒下滤网,而在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上铺设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熔体导入盘的中部支承在过滤筒的上部,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的底部的四周配设有一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并且在该熔体导入盘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而在熔体导入盘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与所述的中心压盖导流孔相对应并且相通,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相通,锁紧螺母在对应于所述熔体导入盘的上部外侧的位置套置在熔体导入盘上并且与所述的锁紧螺母配合螺纹固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喷丝板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喷丝板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喷丝板支承台阶槽,喷丝板通过该喷丝板支承台阶槽支承在所述的限位环上,并且在喷丝板支承台阶槽与限位环之间设置有一喷丝板底部边缘密封圈;在所述熔体分配盘朝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该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围绕熔体分配盘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所述导流盘朝向下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定位销配合孔,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探入一对定位销配合孔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筒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朝向下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延伸有一过滤筒栈圈,该过滤筒栈圈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朝向上的一侧,并且该过滤筒栈圈的栈圈腔构成为过滤筒汇流腔,该过滤筒汇流腔与所述的过滤筒中心导流孔以及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相通;在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过滤筒外导流盘的圆周方向向下延伸有一导流盘栈边,该导流盘栈边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筒栈圈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流盘汇流腔,该导流盘汇流腔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以及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相通。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筒的过滤筒筒腔内并且位于所述过滤筒上滤网与所述过滤筒下滤网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在所述熔体导入盘的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与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之间并且同时位于过滤筒的外壁与所述筒体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以及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为过滤沙。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筒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中心压盖支承圈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中心压盖腔,所述的中心压盖位于该中心压盖腔内,该中心压盖的形状呈圆台体并且该中心压盖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上,在中心压盖上套设有一中心压盖密封圈,该中心压盖密封圈与中心压盖腔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熔体导入盘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熔体导入盘的上部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而在熔体导入盘的下部构成有一过滤筒配合腔,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开设在熔体导入盘中心柱的中央位置,过滤筒配合腔与所述过滤筒的上部相配合,在熔体导入盘上并且围绕熔体导入盘中心柱的四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与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相通,所述的中心压盖密封圈与过滤筒配合腔的腔壁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熔体导入盘中心柱的顶部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密封圈,在所述熔体导入盘导流槽的上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在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上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密封圈,在所述熔体导入盘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下部围绕熔体导入盘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上设置有一斜面密封圈,该斜面密封圈与所述筒体的筒体腔的腔壁密封配合。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筒配合腔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在所述中心压盖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该中心压盖管轴头探入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内并且在中心压盖管轴头的顶面上设置有一管轴头端面密封圈。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锁紧螺母朝向上的一侧表面间隔构成有螺母操作工具槽;所述第一喷丝孔以及第二喷丝孔的长径比均为3-4∶1,第一喷丝孔的第一喷丝口的直径以及第二喷丝孔的第二喷丝口的直径均为0.25-0.5mm,所述第一斜孔以及第二斜孔的长径比均为2-3∶1,并且第一斜孔的第一斜孔喷丝口以及第二斜孔的第二斜孔喷丝口的直径均为0.25-0.5mm。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将由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导入的一种熔体依次经中心压盖导流孔、过滤筒筒腔内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过滤筒中心导流孔、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分配盘熔体导流孔和喷丝板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由第一、第二斜孔分别引至第一、第二喷丝孔,同时将由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导入的另一种熔体依次经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一对导流盘导流孔、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以及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由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引入喷丝板第一熔体流道并且在第一喷丝孔内与由第一斜孔引入的熔体形成半嵌入状态喷出第一喷丝孔,同时由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引入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并且在第二喷丝孔内与由第二斜孔引入的熔体形成半嵌入状态喷出第二喷丝孔,从而得以保障双组份半嵌入复合纤维的优异的抱合力且不易剥离并且体现优异的螺旋卷曲率以及卷曲回复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出自本发明的喷丝板的第一喷丝孔以及第二喷丝孔而形成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的横截面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说明凡是有可能提及的上和下等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针对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一筒体1,在该筒体1的筒体腔11的上部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配合螺纹111,而在筒体腔11的下部内壁上构成有一限位环112;示出了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筒体腔11内的一喷丝板2、一熔体分配盘3、一导流盘4、一过滤筒5、一熔体导入盘6和一锁紧螺母7,喷丝板2支承在前述限位环112上,在该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开设有凹陷于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和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在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喷丝孔211,在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斜孔221和第二斜孔222,在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二喷丝孔231,第一斜孔221与第一喷丝孔211相通,第二斜孔222与第二喷丝孔231相通,而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贯穿喷丝板2的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熔体分配盘3支承在喷丝板2上,在该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以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方向彼此相隔180°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和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以及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而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与前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相对应并且相通,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与前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与前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相对应并且相通,导流盘4支承在前述的熔体分配盘3上,在该导流盘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并且在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的底部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与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与前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相通,在导流盘4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前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贯穿导流盘4的厚度方向的导流盘导流孔42,该对导流盘导流孔42与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相通,过滤筒5的底部支承在前述导流盘4上,在该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该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与前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过滤筒5下部外壁上围绕过滤筒5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52,在该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该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与前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在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上部腔壁上构成有一中心压盖支承圈512,在该中心压盖支承圈512上设置有一过滤筒上滤网5121,在过滤筒上滤网5121上设置有一中心压盖5122,在该中心压盖5122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该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与过滤筒筒腔51相通,其中,在前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铺设有一过滤筒下滤网5112,而在前述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铺设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熔体导入盘6的中部支承在过滤筒5的上部,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6的底部的四周配设有一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并且在该熔体导入盘6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与前述的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相对应并且相通,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前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相通,锁紧螺母7在对应于前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外侧的位置套置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与前述的锁紧螺母配合螺纹111固定。由锁紧螺母7将前述的喷丝板2、熔体分配盘3、导流盘4、过滤筒5和熔体导入盘6锁定在筒体1的筒体腔11内。
在前述喷丝板2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喷丝板2通过该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支承在前述的限位环112上,并且在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与限位环112之间设置有一喷丝板底部边缘密封圈241;在前述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图3示),该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前述导流盘4朝向下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探入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内。
在前述过滤筒5上并且在对应于前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朝向下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延伸有一过滤筒栈圈53,该过滤筒栈圈53的底部支承在前述导流盘4朝向上的一侧,并且该过滤筒栈圈53的栈圈腔构成为过滤筒汇流腔531,该过滤筒汇流腔531与前述的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以及前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前述过滤筒外导流盘52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过滤筒外导流盘52的圆周方向向下延伸有一导流盘栈边523,该导流盘栈边523的内壁与前述过滤筒栈圈53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流盘汇流腔5231,该导流盘汇流腔5231与前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以及前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
继续见图1和图2,在前述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内并且位于前述过滤筒上滤网5121与前述过滤筒下滤网5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在前述熔体导入盘6的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与前述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之间并且同时位于过滤筒5的外壁与前述筒体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55;前述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以及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为过滤沙(即“滤沙”)。
在前述过滤筒5的上部并且位于前述中心压盖支承圈512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中心压盖腔56,前述的中心压盖5122位于该中心压盖腔56内,该中心压盖5122的形状呈圆台体并且该中心压盖5122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上,在中心压盖5122上套设有一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该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中心压盖腔56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还同时与前述的熔体导入盘6密封配合。
在前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下部构成有一过滤筒配合腔65,前述的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开设在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中央位置,过滤筒配合腔65与前述过滤筒5的上部相配合,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围绕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四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前述的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相通,前述的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过滤筒配合腔65的腔壁密封配合。
在前述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顶部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密封圈641,在前述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的上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在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上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密封圈6611,在前述熔体导入盘6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下部围绕熔体导入盘6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上设置有一斜面密封圈671,该斜面密封圈671与前述筒体1的筒体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
在前述过滤筒配合腔65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在前述中心压盖5122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该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探入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内并且在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的顶面上设置有一管轴头端面密封圈51224;在前述锁紧螺母7朝向上的一侧表面间隔构成有螺母操作工具槽71。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长径比均为3∶1,但也可以是4∶1或3.5∶1,第一喷丝孔211的第一喷丝口2111的直径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第二喷丝口2311的直径相同并且均为0.5mm,但也可以是0.25mm或0.37mm,前述第一斜孔221以及第二斜孔222的长径比均为3∶1,但也可以是2∶1或2.5∶1并且第一斜孔221的第一斜孔喷丝口以及第二斜孔222的第二斜孔喷丝口的直径相同并且均为0.5mm,但也可以是0.25mm或0.37mm。
在图2中示出了一进料接头8,该进料接头8在对应于熔体导入盘6的上方的位置与前述的锁紧螺母配合螺纹连接(螺纹配接),在进料接头8上具有一进料接头中心孔81和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引料孔82,进料接头中心孔81与前述的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相对应且相通,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引料孔82与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相通。进入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内的熔体原料是与进入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内的熔体原料不同的,具体而言,前述的第一组份Ⅰ的原料即PLA熔体由进料接头中心孔81引至熔体导入盘导流孔61,而第二组份Ⅱ的原料即PTT熔体由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引料孔82引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为了简化说明,申请人将前述PLA熔体定义为熔体A,同例将前述PTT熔体定义为熔体B。
经计量泵计量的并由进料接头中心孔81引入的熔体A依次经中心压盘导流孔51221、过滤筒上滤网5121、设在过滤筒筒腔51内的并且位于过滤筒上滤网5121与过滤筒下滤网5112之间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过滤沙)、过滤筒下滤网5112、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过滤筒汇流腔531、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和喷丝板2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由第一斜孔221以及第二斜孔222分别引出至前述的第一喷丝孔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与此同时,由计量泵计量的并且由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引料孔82引入的熔体B依次经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55(过滤沙)、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导流盘汇流腔5231、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以及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由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引入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由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引入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由于出自第一斜孔221的熔体A进入第一喷丝孔211,因而在由第一喷丝孔211将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内的熔体B喷出时,使熔体B与熔体A形成半嵌入形式,即第二组份Ⅱ以半嵌状态嵌入第一组份Ⅰ,同样,由于出自第二斜孔222的熔体A进入第二喷丝孔231,因而在由第二喷丝孔231将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内的熔体B喷出时,使熔体B与熔体A形成半嵌入形式,即第二组份Ⅱ以半嵌状态嵌入第一组份Ⅰ。
请参见图3,在图3中示出了由前述的第一组份Ⅰ以及第二组份Ⅱ组成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9,该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9实质上由PLA纤维91(也可称第一纤维)与PTT纤维92(也可称第二纤维)组成,PTT纤维92以半嵌状态嵌入于PLA纤维91。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1),在该筒体(1)的筒体腔(11)的上部内壁上构成有锁紧螺母配合螺纹(111),而在筒体腔(11)的下部内壁上构成有一限位环(112);自下而上依次设置在筒体腔(11)内的一喷丝板(2)、一熔体分配盘(3)、一导流盘(4)、一过滤筒(5)、一熔体导入盘(6)和一锁紧螺母(7),喷丝板(2)支承在所述限位环(112)上,在该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由内向外依次开设有凹陷于喷丝板(2)朝向上的一侧表面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和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在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喷丝孔(211),在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一斜孔(221)和第二斜孔(222),在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内并且围绕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的圆周方向间隔开设有第二喷丝孔(231),第一斜孔(221)与第一喷丝孔(211)相通,第二斜孔(222)与第二喷丝孔(231)相通,而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贯穿喷丝板(2)的朝向下的一侧表面,熔体分配盘(3)支承在喷丝板(2)上,在该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以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方向彼此相隔180°的状态开设有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和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以及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彼此形成一隔一的位置关系,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而在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另一端各开设有一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Ⅰ(311)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一流道(21)相对应并且相通,分配盘熔体导流槽导流孔Ⅱ(312)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三流道(23)相对应并且相通,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与所述的喷丝板熔体第二流道(22)相对应并且相通,导流盘(4)支承在所述的熔体分配盘(3)上,在该导流盘(4)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并且在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的底部的对应两侧的位置各开设有一与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该导流盘中心导流孔分流腔(411)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孔(32)相通,在导流盘(4)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所述的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的位置开设有一对贯穿导流盘(4)的厚度方向的导流盘导流孔(42),该对导流盘导流孔(42)与一对分配盘熔体导流槽(31)相通,过滤筒(5)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4)上,在该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该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与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过滤筒(5)下部外壁上围绕过滤筒(5)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52),在该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间隔开设有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该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与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在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的上部腔壁上构成有一中心压盖支承圈(512),在该中心压盖支承圈(512)上设置有一过滤筒上滤网(5121),在过滤筒上滤网(5121)上设置有一中心压盖(5122),在该中心压盖(5122)的中央开设有一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该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与过滤筒筒腔(51)相通,其中,在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上铺设有一过滤筒下滤网(5112),而在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52)上铺设有一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熔体导入盘(6)的中部支承在过滤筒(5)的上部,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6)的底部的四周配设有一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并且在该熔体导入盘(6)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侧壁上开设有一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与所述的中心压盖导流孔(51221)相对应并且相通,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相通,锁紧螺母(7)在对应于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外侧的位置套置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与所述的锁紧螺母配合螺纹(111)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喷丝板(2)的底部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喷丝板(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喷丝板(2)通过该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支承在所述的限位环(112)上,并且在喷丝板支承台阶槽(24)与限位环(112)之间设置有一喷丝板底部边缘密封圈(241);在所述熔体分配盘(3)朝向上的一侧的边缘部位构成有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该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围绕熔体分配盘(3)的圆周方向彼此相隔180°,在所述导流盘(4)朝向下的一侧的边缘部位并且在对应于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的位置开设有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一对熔体分配盘定位销(33)探入一对定位销配合孔(43)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5)上并且在对应于所述过滤筒筒腔底壁(511)朝向下的一侧的四周边缘部位延伸有一过滤筒栈圈(53),该过滤筒栈圈(53)的底部支承在所述导流盘(4)朝向上的一侧,并且该过滤筒栈圈(53)的栈圈腔构成为过滤筒汇流腔(531),该过滤筒汇流腔(531)与所述的过滤筒中心导流孔(5111)以及所述的导流盘中心导流孔(41)相通;在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52)的边缘部位并且围绕过滤筒外导流盘(52)的圆周方向向下延伸有一导流盘栈边(523),该导流盘栈边(523)的内壁与所述过滤筒栈圈(53)的外壁之间的空间构成为导流盘汇流腔(5231),该导流盘汇流腔(5231)与所述的过滤筒外导流盘导流孔(521)以及所述的一对导流盘导流孔(42)相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5)的过滤筒筒腔(51)内并且位于所述过滤筒上滤网(5121)与所述过滤筒下滤网(5112)之间的区域设置有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熔体导入盘底部滤网(63)与所述过滤筒外导流盘滤网(522)之间并且同时位于过滤筒(5)的外壁与所述筒体腔(1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筒中心过滤介质(54)以及过滤筒外围过滤介质为过滤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5)的上部并且位于所述中心压盖支承圈(512)的上方的位置构成有一中心压盖腔(56),所述的中心压盖(5122)位于该中心压盖腔(56)内,该中心压盖(5122)的形状呈圆台体并且该中心压盖(5122)的小直径的一端朝向上,在中心压盖(5122)上套设有一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该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中心压盖腔(56)的内壁密封配合并且还同时与所述的熔体导入盘(6)密封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上部的中心位置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而在熔体导入盘(6)的下部构成有一过滤筒配合腔(65),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中心导流孔(61)开设在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中央位置,过滤筒配合腔(65)与所述过滤筒(5)的上部相配合,在熔体导入盘(6)上并且围绕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四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所述的熔体导入盘侧部导流孔(62)与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相通,所述的中心压盖密封圈(51222)与过滤筒配合腔(65)的腔壁密封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体导入盘中心柱(64)的顶部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中心柱密封圈(641),在所述熔体导入盘导流槽(66)的上部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在该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661)上设置有一熔体导入盘导流槽台阶密封圈(6611),在所述熔体导入盘(6)的外壁上并且位于下部围绕熔体导入盘(6)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在对应于该熔体导入盘密封斜面(67)上设置有一斜面密封圈(671),该斜面密封圈(671)与所述筒体(1)的筒体腔(11)的腔壁密封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滤筒配合腔(65)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在所述中心压盖(5122)的顶部构成有一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该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探入中心压盖管轴头配合腔(651)内并且在中心压盖管轴头(51223)的顶面上设置有一管轴头端面密封圈(5122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紧螺母(7)朝向上的一侧表面间隔构成有螺母操作工具槽(71);所述第一喷丝孔(211)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长径比均为3-4∶1,第一喷丝孔(211)的第一喷丝口(2111)的直径以及第二喷丝孔(231)的第二喷丝口(2311)的直径均为0.25-0.5mm,所述第一斜孔(221)以及第二斜孔(222)的长径比均为2-3∶1,并且第一斜孔(221)的第一斜孔喷丝口以及第二斜孔(222)的第二斜孔喷丝口的直径均为0.25-0.5mm。
CN201810980221.8A 2018-08-27 2018-08-27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Active CN1087079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221.8A CN108707986B (zh) 2018-08-27 2018-08-27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80221.8A CN108707986B (zh) 2018-08-27 2018-08-27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7986A CN108707986A (zh) 2018-10-26
CN108707986B true CN108707986B (zh) 2023-06-20

Family

ID=63873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80221.8A Active CN108707986B (zh) 2018-08-27 2018-08-27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70798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06565B (zh) * 2019-06-20 2024-01-23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短纤维熔融纺丝用的u形环吹风冷却装置
CN110129905A (zh) * 2019-06-25 2019-08-16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纺丝组件
CN110257954A (zh) * 2019-06-25 2019-09-20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13333A (en) * 1970-07-08 1973-04-11 Toray Industries Spinning method and spinning pack for the method
CN100338271C (zh) * 2004-03-23 2007-09-19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双组份复合纺丝组件
CN1718876A (zh) * 2005-07-21 2006-01-11 上海交通大学 纳米负载型高效杀菌消毒的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JP2008144289A (ja) * 2006-12-07 2008-06-26 Teijin Fibers Ltd 複合繊維用紡糸口金
EP2401144A1 (en) * 2009-02-27 2012-01-04 Exxonmobil Chemical Patents Inc. Multi-layer nonwoven in situ laminates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CN101906670B (zh) * 2010-08-26 2011-12-14 东华大学 熔纺型固-液复合相变纤维的纺丝设备及其制备方法
CN104562245B (zh) * 2015-01-28 2017-02-22 河南省龙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聚乳酸双组份复合纤维双喷孔并列型纺丝组件
CN204690210U (zh) * 2015-05-13 2015-10-07 长兴圣帆纺织有限公司 一种高弹力纤维
CN106149071B (zh) * 2016-08-31 2018-11-06 王家铭 双组份喷丝板外复合并列型自卷曲弹性短纤维及生产方法
CN206266759U (zh) * 2016-10-11 2017-06-20 漳州市鼎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组份纺粘纺丝系统
US20180223454A1 (en) * 2017-02-07 2018-08-09 Earth Renewable Technologies Bicomponent fiber additive delivery composition
CN208762612U (zh) * 2018-08-27 2019-04-19 苏州金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7986A (zh) 2018-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7986B (zh)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US2386173A (en)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CN104562245B (zh) 聚乳酸双组份复合纤维双喷孔并列型纺丝组件
CN102560787B (zh) 一种双组份复合纤维的生产方法
US3546328A (en) Methods for the production of heterofilaments
JPS6115163B2 (zh)
CN108893790A (zh) Pla与ptt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CN208762612U (zh) 双组份半嵌式复合纤维用的纺丝组件
CN101333694B (zh) 卫星型低密度聚乙烯与聚酰胺短纤维及其生产方法
CN104278337B (zh) 聚乳酸色母粒纺丝组件
CN201506867U (zh) 复合喷丝板
CN201506865U (zh) 复合式喷丝板
CN219260293U (zh) 一种用于生产高性能皮芯型双组份纤维的喷丝板
CN105926059A (zh) 一种单板多异聚酯加弹丝的加工工艺
US3640670A (en) Spinnerette for extruding t-shaped filaments
CN110129905A (zh)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纺丝组件
CN110257954A (zh)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制备方法
CN1265035C (zh) 溶剂法纤维素纤维纺丝的复合喷丝板
CN210194043U (zh) 三组分并列型复合纤维纺丝组件
CN101942703A (zh) 用于聚苯硫醚纤维大容量纺丝的纺丝喷丝板
CN108035025A (zh) 一种涤锦复合丝及其制备方法
CN209741321U (zh) 熔纺聚乳酸双组份异形花色纤维喷丝用熔料分配组件
CN209741322U (zh) 三组份异形截面花色丝束喷丝装置
CN201857453U (zh) 用于生产低温易染聚酯纤维的喷丝板
CN201092594Y (zh) 超细涤锦复合纺丝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