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702284A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702284A
CN108702284A CN201680080570.3A CN201680080570A CN108702284A CN 108702284 A CN108702284 A CN 108702284A CN 201680080570 A CN201680080570 A CN 201680080570A CN 108702284 A CN108702284 A CN 1087022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omain resource
subframe
downlink data
puc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057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702284B (zh
Inventor
李超君
吕永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8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7022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70228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 H04L5/0082Timing of allocation at predetermined interv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4Error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H04W72/127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of downlink data f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其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而且,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间隔小于4ms。该数据传输方法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

Description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系统中,终端设备接收到网络设备发送的下行数据后,需要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ACK(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正确应答)反馈信息。如果下行数据接收正确,则终端设备返回ACK(Acknowledgement,正确应答)信息;如果下行数据接收错误,则终端设备返回NACK(Non-Acknowledgement,错误应答)信息。其中,HARQ-ACK反馈信息可以承载于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者,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
无线通信系统中,时延是影响用户体验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新业务的出现,例如,车联网的相关业务,要求时延越来越低。因此,现有LTE系统中,基于1个子帧的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传输时间间隔)的传输机制已经无法满足低时延业务的需求。如何降低时延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以降低通信系统中的时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 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
第一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往前的第2个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 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发送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3且所述M2为4,或者,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
第二方面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 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往前的第2个时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1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若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接收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接收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包括: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接收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 3且所述M2为4,或者,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和发送器,其中,该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器和接收器,其中,该网络设备用于执行第二方面的各种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其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而且,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间隔小于4ms。该数据传输方法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4h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的框图。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述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的示意图,该无线通信网络系统包括终端设备110和网络设备120。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110,可以是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CS,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或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
本发明实施例所涉及的网络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或者接入点,或者可以是指接入网中在空中接口上通过一个或多个扇区与无线终端通信的设备。基站可用于将收到的空中帧与IP分组进行相互转换,作为无线终端与接入网的其余部分之间的路由器,其中接入网的其余部分可包括网际协议(IP)网络。基站还可协调对空中接口的属性管理。例如,基站可以是GSM或CDMA中的基站(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NB或e-NodeB,evolutional Node B),本发明并不限定。
无线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4.5G(The 4.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4.5代移动通信技术)、5G(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及更高的通信技术。
终端设备110发送给网络设备120的数据称为上行数据;网络设备120发送给终端设备110的数据称为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以基于LTE的无线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应用于任何通过调度进行数据传输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并不局限于LTE系统。
在LTE系统中,每个无线帧由10个1ms长度的子帧组成,子帧编号为0~9。子帧n-a为子帧n之前的第a个子帧,即子帧n-a为从子帧n开始往前数的第a个子帧。例如,若n=4,a=2,则子帧n-a是子帧n所在无线帧中的子帧2。又如,若n=0,a=2,则子帧n-a是子帧n所在无线帧的上一无线帧中的子帧8。子帧n+a为子帧n之后的第a个子帧,即子帧n+a为从子帧n开始往后数的第a个子帧。例如,若n=4,a=3,则子帧n+a是子帧n所在无线帧中的子帧7。又如,若n=8,a=2,则子帧n+a是子帧n所在无线帧的下一无线帧中的子帧0。
在LTE系统中,每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slot),即每个无线帧包括20个时隙,时隙编号为0~19。时隙n-a为时隙n之前的第a个时隙,即时隙n-a为从时隙n开始往前数的第a个时隙。例如,若n=4,a=2,则时隙n-a是时隙n所在无线帧中的时 隙2。例如,若n=0,a=2,则时隙n-a是时隙n所在无线帧的上一无线帧中的时隙18。时隙n+a为时隙n之后的第a个时隙,即时隙n+a为从时隙n开始往后数的第a个时隙。例如,n=4,a=3,则时隙n+4是时隙n所在无线帧中的时隙7。例如,若n=18,a=2,则时隙n+2是时隙n所在无线帧之后的下一无线帧中的时隙0。
对于普通循环前缀(Normal cyclic prefix,normal CP),每个子帧由14个符号组成,即每个子帧由序号为{#0,#1,#2,#3,#4,#5,#6,#7,#8,#9,#10,#11,#12,#13}的符号组成;对于长循环前缀(Extended cyclic prefix,extended CP),每个子帧由12个符号组成,即每个子帧由序号为{#0,#1,#2,#3,#4,#5,#6,#7,#8,#9,#10,#11}的符号组成。
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行符号和下行符号都简称为符号。其中,上行符号称为SC-FDMA(Single Carrier-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单载波频分多址)符号,下行符号称为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需要说明的是,若后续技术引入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的上行多址方式,上行符号也可以称为OFDM符号。本发明对于上行多址方式和下行多址方式不做限制。
在LTE系统中,终端设备110接收到网络设备120发送的下行数据后,需要向网络设备120发送接收状态信息,从而使网络设备120获知终端设备110对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为了满足低时延业务的需求,引入短TTI数据传输机制,即缩短下行数据的TTI,同时,为了减少接收状态信息的性能损失,控制接收状态信息的TTI大于下行数据的TTI。
现有的LTE系统中,TTI长度为1ms的数据传输占用的时域资源等于或小于1ms。例如,一个下行子帧中的前1、2、3或4个符号用于传输PDCCH,该子帧中的其它符号用于传输下行数据,则TTI为1ms的下行数据传输占用的时域资源小于1ms。例如,一个上行子帧中的最后1个符号用于传输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因此,一个TTI长度为1ms的上行数据实际传输上行数据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小于1ms。
短TTI是指TTI长度小于1ms的TTI,例如,0.5ms、4个符号长度、3个符号长度、2个符号长度或1个符号长度。同理,短TTI长度的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传输所占用的时域资源可以等于或小于该短TTI的长度。
参见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应用于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中,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S110,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相应的,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下行数据可以是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承载的数据或下行SPS(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半持续调度)释放信令。
S120,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并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
终端设备接收到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后,需要判断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是否接收正确,然后向网络设备反馈接收状态,即接收结果。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接收状态信息也可以称为HARQ-ACK反馈信息,简称为HARQ-ACK信息。接收状态信息可以承载于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或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上,也就是,接收状态信息为一种承载于PUCCH或PUSCH上的上行数据。
HARQ-ACK信息包括ACK(Acknowledgement,正确应答),以及,NACK(Non-Acknowledgement,错误应答)和/或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传输),其中,ACK表示接收正确,NACK表示接收错误,DTX表示没有接收到下行数据。例如,下行数据为PDSCH承载的数据时,接收状态信息可以包括ACK(Acknowledgement,正确应答)和NACK(Non-Acknowledgement,错误应答);或者,接收状态信息可以包括ACK、NACK和DTX(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不连续传输,DTX表示没有接收到下行数据。例如,下行数据为SPS释放信令,若终端设备检测到网络设备发送的SPS释放信令时,接收状态信息是ACK;否则,终端设备没有检测到网络设备发送的SPS释放信令,接收状态信息是DTX。可选的,当终端设备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为DTX时,可以不向网络设备发送该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包括:终端设备确定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并根据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包括:终端设备对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进行逻辑与运算后得到接收状态信息。其中,只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有一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该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接收失败;只有所有下行数据接收成功,则该接收状态信息才指示接收成功。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并从多个PUCCH资源中选择承载该接收状态信息的PUCCH资源,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和所述PUCCH资源联合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可选的,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包括: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所生成的接收状态信息包括多个信息域,不同信息域中的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不同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对如何生成接收状态信息做限定,以上方案为可选方案。此外,本发明也不限定如何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凡是能确定接收器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功还是失败的方式均可以应用到本发明中。
S130,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而且,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间隔小于4ms。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第一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大于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因此,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即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不同下行数据位于不同的符号。
其中,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包括以下2种可选方案:
可选方案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而且,PUCCH和PUCCH DMRS(De 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共同占用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
可选方案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而且,PUCCH占用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等于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也就是,PUCCH和 PUCCH DMRS共同占用的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大于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其中,PUCCH DMRS位于PUCCH之前。例如,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为2个符号,PUCCH占用2个符号,PUCCH DMRS占用1个或2个符号,那么PUCCH和PUCCH DMRS共占用3或4个符号,大于第二时域资源的时间长度。此时,该终端设备(记为第一终端设备)的PUCCH DMRS可以和第二终端设备的PUCCH在时域上重叠,然后码分(例如,采用不同的循环移位或正交扩频码)。同理,该终端设备的PUCCH可以和第三终端设备的PUCCH DMRS在时域上重叠,然后码分。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第二终端设备和第三终端设备为不同的终端设备。
为了降低时延,不仅需要缩减TTI长度,还需要降低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HARQ-ACK反馈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现有的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系统中,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HARQ-ACK反馈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为4ms。例如,可以将上行/下行数据的TTI长度缩短为0.5ms、4个符号、3个符号、2个符号或1个符号的长度;但是,缩短上行数据的TTI后会影响上行数据的接收性能。
为了增强接收状态信息(即,上行数据)的接收性能,设定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大于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例如,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0.5ms或1ms,下行数据的TTI长度可以是1、2、3或4个符号。例如,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3或4个符号,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或2个符号。又如,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0.5ms。
现有技术中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时序不能满足上行的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与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不相等的需求,因此需要重新定义HARQ时序,HARQ时序是指下行数据与接收状态信息(即HARQ-ACK反馈信息)之间的传输时间顺序。通过重新定义HARQ时序使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HARQ-ACK反馈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
S140,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接收状态信息。
具体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图2所示的数据传输方法流程图,在S140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50,若接收状态信息指示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8ms。
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即HARQ RTT(Round-Trip Time, 往返时间)HARQ RTT是指重传数据包与初传数据包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现有FDD系统中重传数据包与初传数据包之间的最小时间间隔是8ms。缩短HARQ RTT能够进一步降低时延。
S160,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具体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中的S120和S130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即作为终端设备侧的一个发明实施例,而不受网络设备侧的操作限制。这样,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20,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S130,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S160(),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同理,该实施例中的S110和S140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即作为网络设备侧的一个发明实施例,而不受终端设备侧的操作限制。这样,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10,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S140,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还可以包括S150,若接收状态信息指示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间隔小于1ms。该数据传输方法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接收状态信息(即,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而且,该数据传 输方法,在降低了下行数据的TTI,以及,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与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的前提下,进一步降低了HARQ RTT,进而进一步有效降低时延。
下面的图3~图12对应的实施例将详细介绍HARQ时序:
可选的,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之前,向终端设备发送信令。相应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之前,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该信令。该信令用于指示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或,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三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或,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
参见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为0.5ms(即一个时隙),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为4个符号或3个符号。
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2(如图3所示)或者时隙n-3,第二时域资源是时隙n,其中,时隙n-2为时隙n之前的第2个时隙,时隙n-3为时隙n之前的第3个时隙。
因为一个时隙包括7个或6个符号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为4个符号或3个符号,所以第一时隙资源最多可以容纳两个下行数据。例如,至少一个下行数据包括一个TTI长度为4个符号的下行数据和/或一个TTI长度为3个符号的下行数据。例如,至少一个下行数据包括一个或两个TTI长度为3个符号的下行数据。
网络设备在时隙n-2或时隙n-3上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相应的,终端设备在时隙n-2或时隙n-3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终端设备在时隙n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在时隙n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若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2,下行数据接收时间(时隙n-2)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时隙n)的时间间隔(即,第一时域资源与第二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ms(2个时隙的长度)。若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3,下行数据接收时间(时隙n-3)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时隙n)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5ms(3个时隙的长度)。因此,采用本实施例后,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的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4ms),从而有效降低了时延。
进一步地,如果接收状态信息指示终端设备接收到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 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接收错误或没有接收到),则网络设备可以在时隙n+2或时隙n+3上重新发送接收失败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
相应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终端设备可以在时隙n+2上或时隙n+3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由此可见,若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2,HARQ RTT不大于2ms或2.5ms(4个或5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若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3,HARQ RTT不大于2.5ms或3ms,小于现有的8ms。
本实施例提供的HARQ时序不仅能够满足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与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不相等的时序要求,同时,降低了终端设备接收下行数据的时间与发送接收状态信息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降低了HARQ RTT,因此进一步有效降低时延。
参见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为0.5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为4个符号或3个符号的长度。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3的后3个符号或后4个符号,以及时隙n-2的前4个符号或前3个符号,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
由图4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1.5ms(3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向网络发送指示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当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接收状态信息后,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相应的,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的后3个符号或后4个符号以及时隙n+3的前4个符号或前3个符号,或者,时隙n+2或时隙n+3。可见,本实施例中的HARQ RTT不大于3ms(6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参见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 信息的TTI长度是0.5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或1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2,第二时域资源是时隙n。
可选的,若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且该下行数据位于时隙n-2上的最后一个符号和时隙n-1上的第一个符号,则该下行数据也可以认为是终端设备在时隙n-2上接收的下行数据。
相应的,网络设备在时隙n-2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终端设备在时隙n-2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终端设备在时隙n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状态信息,网络设备在时隙n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
本实施例中,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ms(2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个符号的长度,网络设备可以在发送接收状态信息之后的4个符号、0.5ms、1ms或1.5ms后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相应地,如果接收状态信息指示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个符号的长度,则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接收状态信息之后的4个符号、0.5ms、1ms或1.5ms后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不大于2.5ms(5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的长度,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接收状态信息之后的8个符号、1ms或1.5ms后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相应的,如果接收状态信息指示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的长度,则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接收状态信息之后的8个符号、1ms或1.5ms后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不大于2.5ms(5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参见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0.5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为1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是时隙n-2的后三个符号和时隙n-1的前四个或前三个符号;第 二时域资源是时隙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1ms(2个时隙的长度),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能够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可以在接收到该接收状态信息后的4个符号,0.5ms,1ms或1.5ms后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接收状态信息之后的4个符号,0.5ms,1ms或1.5ms后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不大于2.5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参见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又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0.5ms;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如图7所示)或子帧n-3,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
若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则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子帧n)的时间间隔小于2ms;若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3,则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子帧n)的时间间隔小于3ms。这两种场景下,下行数据接收事件到接收状态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均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网络设备在接收到该接收状态信息后,可以在子帧n+2上或子帧n+3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或子帧n+3上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不大于4ms或5ms或6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进一步降低时延。
在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应用场景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4、3、2或1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2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能够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可以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 多个下行数据,其中,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2。可见,HARQ RTT小于或等于4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进一步降低时延。
参见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又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0.5ms;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3上的第二个时隙和子帧n-2上的第一个时隙,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3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能够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了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后,则网络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的第二个时隙和子帧n+3上的第一个时隙,或者,子帧n+2,或者,子帧n+3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的第二个时隙和子帧n+3上的第一个时隙,或者,子帧n+2,或者,子帧n+3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小于6ms或5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进一步降低时延。
参见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再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3个或4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上的后10个符号或后9个符号,以及子帧n-1上的前4个符号或前3个符号;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2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则网络设备接收到该接收状态信息后,在子帧n+2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小于4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进一步降低时延。
参见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 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的最后6个符号和子帧n-1的前8个或6个符号,或者,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的第二时隙和子帧n-1的第一个时隙,或者,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的后8个符号以及子帧n-1的前6个或4个符号;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2ms,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则网络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小于4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进一步降低时延。
参见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另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1ms,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个符号。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2的后3个符号和子帧n-1的前11个或9个符号,或者,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2的第二个时隙和子帧n-1的第一个时隙;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可见,下行数据接收时间到接收状态信息发送时间的时间间隔小于2ms,从而能够有效降低时延。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则网络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子帧n+2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可见,HARQ RTT小于4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进一步降低时延。
参见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再一种HARQ时序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4个符号或3个符号的长度,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个或2个符号的长度。第一时域资源是子帧n-1上的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上的符号集,可见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或等于1ms,小 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i下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i上行符号集,其中,i为1,2,3或4。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二下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上行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三下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上行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四下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上行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下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上行符号集。
为了描述方便,本实施例中引入符号集的概念,下述的符号集结构中前八种以普通CP(普通循环前缀)的子帧为例进行说明,普通CP的子帧包含序号为{#0,#1,#2,#3,#4,#5,#6,#7,#8,#9,#10,#11,#12,#13}的符号。结构九和十以长CP(长循环前缀)为例进行说明,长CP的子帧包含序号为{#0,#1,#2,#3,#4,#5,#6,#7,#8,#9,#10,#11}的符号。
一个下行子帧包括4个下行符号集,具体按照下行结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或十划分为第一下行符号集,第二下行符号集,第三下行符号集和第四下行符号集。一个上行子帧包括4个上行符号集,具体按照下述的上行子帧符号集结构一、二、三、四、九或十划分为第一上行符号集,第二上行符号集,第三上行符号集和第四上行符号集。
接收状态信息在哪个符号集传输,则接收状态信息的TTI为该符号集所包含的全部符号。例如,若传输接收状态信息的符号集包含4个符号,则接收状态信息的TTI为4个符号长度;若传输接收状态信息的符号集包含3个符号,则接收状态信息的TTI为3个符号长度。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一: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6}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7,#8,#9,#10}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1,#12,#13}的符号;或者,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二: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3,#4,#5,#6}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 符号集包括序号为{#7,#8,#9}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12,#13}的符号;或者,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三: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6}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7,#8,#9}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12,#13}的符号;或者,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四: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3,#4,#5,#6}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7,#8,#9,#10}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1,#12,#13}的符号;或者,
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五:第一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6,#7}的符号,第三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8,#9,#10,#11}的符号,第四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2,#13}的符号;或者,
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六:第一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6,#7}的符号,第三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8,#9}的符号,第四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12,#13}的符号;或者,
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七:第一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的符号,第三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6,#7,#8,#9}的符号,第四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12,#13}的符号;或者,
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八:第一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的符号,第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2,#3,#4,#5}的符号,第三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6,#7,#8,#9}的符号,第四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12,#13}的符号;或者,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九: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3,#4,#5}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6,#7,#8}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9,#10,#11}的符号;或者,
上行/下行子帧的符号集结构十:第一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0,#1,#2,#3}的符号,第二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4,#5}的符号,第三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6,#7,#8,#9}的符号,第四上行/下行符号集包括序号为{#10,#11}的符号。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后,则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传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可选的,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i下行符号集,其中,i为1,2,3或4。
可选的,若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上行符号集,则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下行符号集;或者,若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上的第二上行符号集,则第三时域资源是子帧n+1上的第一下行符号集;或者,若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上的第三上行符号集,则第三时域资源是子帧n+1上的第二下行符号集;或者,若第二时域资源是子帧n上的第四上行符号集,则第三时域资源是子帧n+1上的第三下行符号集。可见,HARQ RTT小于或等于2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在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中,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2个符号的长度,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TTI长度是1个符号的长度。其中,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1ms。可见,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4ms,从而有效降低时延。
为了描述方便,仍引入符号集的概念。一个普通CP的子帧包括7个符号集,每两个符号组成一个符号集,分别为第一符号集,第二符号集,第三符号集,第四符号集,第五符号集,第六符号集和第七符号集。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五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六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七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四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五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六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七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或者,第一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
可选的,第一时域资源是符号j-6和j-5,或者,第一时域资源是符号j-8和j-7,或者,第一时域资源是符号j-5和j-4;第二时域资源是符号j和符号j+1。其中,符号j-4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前的第4个符号;符号j-5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前的第5个符号;符号j-6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前的第6个符号;符号j-7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前的第7个符号;符号j-8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前的第8个符号。符号j+1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后的第1个符号。例如,如果j=0,即符号j是序号为#0的符号;则符号j-4是符号j所在子帧的上一子帧中序号为#11的符号,依次类推,此处不再针对各种情况一一举例说明。
进一步地,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的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并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的接收状态信息。那么,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传所述一个或两个下行数据,即,终端设备可以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8ms。
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一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二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 n+1上的第三符号集。
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一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二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三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四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一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五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二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六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三符号集;或者,第二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上的第七符号集,第三时域资源可以是子帧n+1上的第四符号集。
可选的,第二时域资源为符号j和符号j+1;第三时域资源为符号j+6和j+7,或者,符号j+8和j+9,或者,符号j+5和j+6。其中,符号j+6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后的第6个符号;符号j+7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后的第7个符号;符号j+8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后的第8个符号;符号j+9是指从符号j开始往后的第9个符号。例如,如果j=9,即符号j是序号为#9的符号,则符号j+5是符号j所在子帧的下一子帧中序号为#0的符号。
可见,HARQ RTT小于2ms,远远小于现有FDD系统中的8ms,从而进一步降低时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而且,接收状态信息的TTI长度是0.5ms,此种应用场景下,PUCCH和PUCCH DMRS的传输结构可以是如下的结构一或结构二:
结构一: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记为时隙n)内的前N个符号,PUCCH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其它7-N或6-N个符号,其中,N为1、2或3。也就是,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发送PUCCH DMRS,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其它符号上发送PUCCH。PUCCH DMRS用于PUCCH的解调。
参见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接收状态信息传输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以普通CP的子帧为例进行说明,普通CP的子帧包含14个符号。
如图13所示,接收状态信息占用一个时隙,该时隙包含7个符号,其中,前2个符号用于传输PUCCH DMRS,后5个符号用于传输PUCCH。
终端设备接收到下行数据后,对下行数据进行解调并根据解调结果配置接收状态信息,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在下行数据解调完毕后,才能开始配置接收状态信息;但是,PUCCH DMRS的配置不依赖于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即终端设备只要确定有下行数据传输,就可以开始配置PUCCH DMRS,因此,PUCCH DMRS的发送时刻可以早于PUCCH的发送时刻,这样,可以给终端设备预留更多的处理时间。
结构二:PUCCH由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组成,PUCCH DMRS由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组成。
第一PUCCH和第一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前M1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一频域资源;第二PUCCH和第二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后M2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二频域资源。其中,本实施例仍以普通CP的子帧为例进行说明,M1为3且M2为4,或者,M1为4且M2为3。采用结构二,可以获得频域分集增益,提高PUCCH解调性能。
相应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占用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占用第二频域资源。
请结合图14a~图14h,采用结构二的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结构可以包含以下几种:
如图14a或14b或14c或14d所示,第一PUCCH和第一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前3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一频域资源;第二PUCCH和第二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后4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如图14a和图14b所示,第一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二个符号;或者,如图14c和14d所示,第一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 的第一个符号。
如图14a所示,第二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五和第六个符号;或者,如图14b所示,第二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五个符号;或者,如图14c所示,第二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四和第五个符号;或者,如图14d所示,第二PUCCH DMRS可以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四个符号。
如图14e或14f或14g或14h所示,第一PUCCH和第一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前4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一频域资源;第二PUCCH和第二PUCCH DMRS在时域上位于第二时域资源内的后3个符号,在频域上位于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如图14e所示,第一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二和第三个符号;或者,如图14f所示,第一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二个符号;或者,如图14g所示,第一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一和第二个符号;或者,如图14h所示,第一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一个符号。
如图14e或图14f所示,第二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六个符号;或者,如图14g或图14h所示,第二PUCCH DMRS位于第二时域资源的第五个符号。
参见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终端设备的框图。如图15所示,该终端设备包括接收器210和发送器220。
接收器210,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发送器220,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而且,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
可选的,在图15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处理器,其中,处理器的输入端与接收器耦合,处理器的输出端与发送器耦合;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器所接收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
可选的,处理器用于根据接收器接收的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时,具体可以用于确定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并根据所述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如何确定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凡是能确定接收 器接收的下行数据的接收成功还是失败的方式均可以应用到本发明中。
此外,根据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所有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生成接收状态信息的方式可以参见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接收器210还用于,当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网络设备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8ms。
其中,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及第三时域资源的具体分布请参见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结构,请详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间隔小于1ms。该终端设备在传输数据时,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接收状态信息(即,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而且,进一步降低了HARQ RTT(小于8ms),进而进一步有效降低时延。
参见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网络设备的框图,如图16所示,该网络设备包括发送器310和接收器320。
发送器310,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网络设备通过发送器310向终端设备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接收器320,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
可选的,所述发送器310还用于当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其中,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8ms。
其中,第一时域资源、第二时域资源及第三时域资源的具体分布请参见上述的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然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接收状态信息;其中,第二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ms。而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ms。该网络设备在传输数据时,缩短了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而且缩短了接收状态信息的发送时间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时间的时间间隔,从而降低了时延。而且,接收状态信息(即,上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增强了接收状态信息的接收性能,提高了网络设备正确接收终端设备返回的接收状态信息的概率。而且,进一步降低了第三时域资源与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HARQ RTT小于8ms),进而进一步有效降低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往前的第2个时隙。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 1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7.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发送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8.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
    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3且所述M2为4,或者, 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9.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设备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往前的第2个时隙。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13.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 1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则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15.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接收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接收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16. 根据权利要求9~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所述接收状态信息,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接收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
    所述网络设备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3且所述M2为4,或者, 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17. 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器,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上接收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发送器,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发送接收状态信息;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所述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时隙n。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20.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1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 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当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上对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接收被重新发送的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22. 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发送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发送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23. 根据权利要求17~19任一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
    所述发送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3且所述M2为4,或者,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24. 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器,用于在第一时域资源上发送至少一个下行数据;
    接收器,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上接收接收状态信息,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用于 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的接收状态;
    其中,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大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且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小于1毫秒;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与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之间的时间间隔小于4毫秒。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4个或3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时隙n,其中,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前的第3个时隙;
    或者,
    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2个或1个符号的长度,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所述时隙n-2,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所述时隙n。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时隙n+2或时隙n+3,所述时隙n+2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2个时隙;所述时隙n+3为从所述时隙n开始往后的第3个时隙。
  27.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任意一个下行数据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1ms;
    所述第一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第二时域资源为子帧n,其中,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前的第3个子帧。
  28. 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还用于当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指示所述至少一个下行数据中的一 个或多个下行数据接收失败时,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域资源上重新发送所述一个或多个下行数据;
    其中,所述第三时域资源为子帧n+2或子帧n+3,所述子帧n+2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2个子帧;所述子帧n+3为从所述子帧n开始往后的第3个子帧。
  29. 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在第二时域资源的前N个连续符号上接收PUCCH解调参考信号DMRS,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7-N或6-N个符号上接收所述PUCCH,其中,N为1、2或3。
  30. 根据权利要求24~26任一所述的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状态信息承载于PUCCH上,且所述接收状态信息的传输时间间隔为0.5ms,其中,所述PUCCH包括第一PUCCH和第二PUCCH,PUCCH DMRS包括第一PUCCH DMRS和第二PUCCH DMRS;
    所述接收器具体用于: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前M1个符号上接收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一PUCCH和所述第一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一频域资源;在所述第二时域资源的后M2个符号上发送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其中,所述第二PUCCH和所述第二PUCCH DMRS在频域上占用第二频域资源;
    其中,若每个时隙包含7个符号,则所述M1为3且所述M2为4,或者,所述M1为4且所述M2为3。
CN201680080570.3A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Active CN1087022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6/073335 WO2017132888A1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702284A true CN108702284A (zh) 2018-10-23
CN108702284B CN108702284B (zh) 2020-11-06

Family

ID=5950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0570.3A Active CN108702284B (zh) 2016-02-03 2016-02-03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693614B2 (zh)
EP (1) EP3399689B1 (zh)
KR (1) KR102112078B1 (zh)
CN (1) CN108702284B (zh)
WO (1) WO20171328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96062A (zh) * 2019-06-14 2022-11-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54482A (zh) * 2013-06-17 2013-10-1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US20140198737A1 (en) * 2013-01-17 2014-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verhead redu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 signals
CN104883744A (zh) * 2015-05-08 2015-09-0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应答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CN105009499A (zh) * 2013-03-13 2015-10-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WO2015172363A1 (zh) *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05428B (zh) * 2005-07-25 2010-08-18 上海原动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低时延特性的时分双工移动通信系统的传输方法
US20150085721A1 (en) 2013-09-26 2015-03-26 Htc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ul harq process
CN104518854B (zh) * 2013-09-27 2018-03-02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tdd‑fdd联合操作的harq时序和pucch资源的配置方法
EP3054616B1 (en) * 2013-10-04 2018-04-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whereby terminal transmits ack/nac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US10887793B2 (en) * 2015-03-06 2021-01-05 Nec Corporation Radio station,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he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98737A1 (en) * 2013-01-17 2014-07-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verhead reduction for transmission of acknowledgment signals
CN105009499A (zh) * 2013-03-13 2015-10-2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在自适应配置的tdd通信系统中的确认信息的传输
CN103354482A (zh) * 2013-06-17 2013-10-16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系统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WO2015172363A1 (zh) * 2014-05-15 2015-11-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装置和方法
CN104883744A (zh) * 2015-05-08 2015-09-02 京信通信技术(广州)有限公司 一种进行应答处理的方法和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 ""Areas for reducing latency"", 《3GPP》 *
SAMSUNG: ""Study on specification impact for downlink due to TTI shortening"", 《3GPP》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399689A4 (en) 2018-12-19
KR20180108740A (ko) 2018-10-04
WO2017132888A1 (zh) 2017-08-10
EP3399689A1 (en) 2018-11-07
KR102112078B1 (ko) 2020-05-18
US20180343099A1 (en) 2018-11-29
CN108702284B (zh) 2020-11-06
US10693614B2 (en) 2020-06-23
EP3399689B1 (en) 2023-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0275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05393485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和节点
JP2016192786A (ja)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共有チャンネル(pusch)送信時間間隔(tti)バンドリング
WO2017132810A1 (zh) 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
WO2017031646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KR20150140629A (ko) 멀티-서브프레임 스케쥴링을 지원하기 위해 업링크 데이터를 송신하는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US10560227B2 (en) Downlink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terminal
WO2017132811A1 (zh) 上行信息传输的方法、装置
EP245123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the 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 data
US10965404B2 (en)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duration pattern
EP3598682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WO2017016351A1 (zh) 一种上行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JP7297773B2 (ja) 指示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デバイス、及びユーザ装置
WO2015154310A1 (zh) 一种控制信道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KR20180039504A (ko) 무선 셀룰라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타이밍 전송 기술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WO2015101046A1 (zh) 应答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存储介质
CN105207757A (zh) 通信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WO2015024248A1 (zh) 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0395756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WO2015085477A1 (en) Flexible harq timing
CN107251501A (zh) 一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用户设备及基站
CN107636998A (zh) 一种信息传输装置、方法及系统
CN106358299A (zh) 一种下行数据的反馈信息的发送及接收处理方法、装置
CN108702284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WO2017075770A1 (zh) 一种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