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8097B - 在轧机机架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的在线式换辊 - Google Patents
在轧机机架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的在线式换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698097B CN108698097B CN201780012835.0A CN201780012835A CN108698097B CN 108698097 B CN108698097 B CN 108698097B CN 201780012835 A CN201780012835 A CN 201780012835A CN 108698097 B CN108698097 B CN 1086980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ll
- work
- stand
- auxiliary
- moun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1/00—Rolling stand structures; Mounting, adjusting, or 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 B21B31/08—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 B21B31/10—Interchanging rolls, roll mountings, or stand frames, e.g. using C-hooks; Replacing roll chocks on roll shafts by horizontally displacing, i.e.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B21B31/106—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rolls or roll chocks during horizontal roll chang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2013/003—Inactive rolling sta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2013/025—Quarto, four-high sta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3/00—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 B21B13/02—Metal-rolling stands, i.e. an assembly composed of a stand frame, rolls, and accessories with axes of rolls arranged horizontally
- B21B2013/028—Sixto, six-high st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在轧机机架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的在线式换辊。为了从轧机机架拆除工作辊,该轧机机架此外在工作辊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辅助辊,首先把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起来,从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上。然后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随后将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从轧机机架拆除工作辊的方法,
- 其中,轧机机架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
- 其中,轧机机架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
- 其中,上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的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上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上面的工作辊和上面的辅助辊可在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
- 其中,下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下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本发明此外涉及一种轧机机架布置结构,
- 其中,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用于轧制金属带的轧机机架;
- 其中,该轧机机架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
- 其中,轧机机架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
- 其中,上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的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上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上面的工作辊和上面的辅助辊可在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
- 其中,下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 其中,下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
背景技术
轧机机架的辊在运行中磨损。因此当相关辊已达到临界的磨损程度时,必须更换辊。由于轧钢机的特别是后面的轧机机架的较高的带速度,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磨损特别严重。
对于冷轧机而言,为了更换辊,使得轧钢机停机。因而可以毫无问题地进行更换。对于通常的热轧机来说,板坯可以在再热炉中缓冲。在缓冲期间可以进行辊更换。所述更换在此也可以是毫无问题的。
就连续铸轧复合设备比如ESP设备而言,在一个铸造序列内连续地供应浇铸的金属连铸坯。缓冲是不可能的。因此,为了更换受磨损的辊,必须关掉连铸机,并且使轧钢机空转。在更换完辊之后,铸轧复合设备必须重新启动,并且直至升速至稳定运行。但这种做法导致设备的整体生产率显著减小。替代地可行的是,在第一轧钢机和置于该第一轧钢机之后的第二轧钢机之间排出所产生的板坯,并且由此使得第二轧钢机脱离于生产。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第二轧钢机内部进行辊更换。但在这种情况下,所生产的金属连铸坯不能再轧制成薄的宽带材的完工尺寸。
由于主要是后面的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磨损特别严重,所以相比于前面的轧机机架的工作辊,必须更加频繁地更换后面的轧机机架的工作辊。尽管如此,在现有技术中必须让整个轧钢机停机,尽管只需更换一个唯一的轧机机架的工作辊。由于与此相关的频繁的设备停机,所以整个设备的生产率下降。
由WO 2011/124 585 A1已知一种用于更换在铸轧设备和热轧带钢生产线中的工作辊的方法,其中,对工作辊进行在线式更换,也就是说,在轧制期间即在带材行进的情况下进行更换。在该方法中,在进入到轧机机架—该轧机机架的工作辊要予以更换—中之前和/或之后,通过至少一个可引入到轧制线中的压紧辊,将带材拉力施加到金属带上。此外,在轧机机架中布置了特殊造型的轨,借助于这些轨,在工作辊从轧机机架中拉出期间,使得上面的工作辊提升,并且两个工作辊不接触金属带。该解决方案的缺点是,在轧机机架中,即在本来就已经狭小的安装空间内部布置所述轨。所述布置因此很难进行。特别是需要巨大的耗费,以确保在轧机机架的持续运行中不干扰受操控的各个构件。这种构件例如是用于工作辊和支撑辊的调节机构、用于工作辊卸料器的调节机构或其他部件、比如工作辊和支撑辊的冷却件。另一缺点在于,当其工作辊要予以更换的轧机机架是轧钢机的最后的轧机机架时,采用由WO 2011/124 585 A1已知的做法不能施加带材拉力。而恰恰在该轧机机架上最频繁地进行工作辊更换。此外,对于压紧辊而言需要地方,从而必须增大轧机机架彼此间的间距。
由WO 2004/004 938 A1已知,把由连铸机浇铸的金属连铸坯分成预定的长度,并轧制各个长度。如果要进行辊更换,就要减小连铸机的浇铸速度,以便为更换轧钢机的辊提供较大的时间窗口。在此期间浇铸的、尚未轧制的金属连铸坯被暂存在辊底式炉中。该解决方案不能应用在轧钢机的连续运行中。
由JP S59 070 412 A已知,在轧机机架之前和之后设置推动器。当要更换轧机机架的工作辊时,推动器被激活。所述推动器用于朝向前置的轧机机架和后置的轧机机架对金属带施加以规定的带材拉力。可摆入的辊道台支撑着金属带,从而其不会过度下垂。就这种解决方案而言缺点是,需要大量的运动,且进而在轧机机架上需要繁琐的结构措施。此外,必须明显增大轧机机架彼此间的间距,这出于技术原因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可行方案,借此能在线地—即在轧钢机的持续运行期间—更换工作辊,而不必容忍现有技术的缺点。特别是无需在轧机机架内部布置可能会干扰轧机机架运行的额外的部件。
该目的通过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方法得以实现:所述轧机机架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其中,所述轧机机架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的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上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可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其中,所述下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下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为了拆除所述工作辊,首先把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将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上;然后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并且然后将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该方法的有利的设计包括:在拆除所述工作辊期间所述金属带经过所述轧机机架,并且在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之前,从所述金属带处抬升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在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中移出之前,所述下面的工作辊脱离与所述金属带的接触;为了使得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首先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并且使所述上面的工作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并且然后首先将轨引入到上面的辊安装件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并且进一步引导所述轨,直至附加地也将所述轨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所述轨的引入和进一步引导由驱动件引起;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指向的从动销;为了移出所述工作辊,起初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并不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且所述下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从而使得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的从动销直接上下叠置地布置;然后通过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所述从动销会合,从而它们相互嵌接;然后所述下面的工作辊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二部分长度,使得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仍被所述轨保持;然后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之间布置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并且然后使所述下面的工作辊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完全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方法,其中,为了拆除工作辊,
- 首先把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起来,从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的每个竖直运动都被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上;
- 然后使得上面的辅助辊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并且
- 然后将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
由于这种做法,一方面无需在轧机机架内部持久地—且进而特别是在轧机机架的持续运行中—布置额外的部件。上面的工作辊的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的安装件只需临时地相互连接。但在辊更换期间,相关的轧机机架并不处于持续的运行中。另外,也无需为了调节上面的工作辊而使用专用的调节机构,与出于技术上的(即轧制技术的)原因所需要的调节行程相比,所述专用的调节机构具有更大的调节行程。尽管如此仍可靠地保证了上面的工作辊(以及还有下面的工作辊)在从轧机机架中移出时不接触金属带。如果在拆除工作辊期间金属带经过轧机机架,则在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之前,上面的工作辊从金属带处抬升。此外在这种情况下为此目的,在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中移出之前,下面的工作辊脱离与金属带的接触。为此可以使得下面的工作辊下降。替代地或附加地,金属带可以—例如借助布置在轧机机架之前和之后的套索升降器—被提升。但金属带的这种提升只允许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从而金属带保持脱离与上面的工作辊的接触。
为了使得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相互连接,优选规定:
- 首先使得上面的辅助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并使得上面的工作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并且
- 然后首先将轨引入到上面的辊安装件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并且进一步引导这些轨,直至这些轨附加地也被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
由此把工作辊的拆除设计得特别简单。此外,通过这种做法在移出开始时就已经确保了工作辊以及还有金属带不能接触。这相比于WO 2011/124 585 A1的做法是另一优点。
优选地,所述轨的引入和进一步引导由驱动件引起。由此特别是保证了以可靠的且可重复的方式引入这些轨。该驱动件可以根据需要被构造成液压的、气动的或电的驱动件。
这些轨可以根据需要成型,如果它们能把施加到上面的辅助辊(或相关的安装件)上的提升力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或相关的安装件)上,并且此外在移出时可靠地引导上面的工作辊(或相关的安装件)。可选地,这些轨具有双T形的横截面。但替代地,这些轨也可以具有U形的、X形的或C形的横截面。
在传统的轧机机架中—也就是在这样的轧机机架中,其中对工作辊进行更换、而金属带并不位于轧机机架中—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通常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指向的间隔保持件。替代地或附加地,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具有至少一个朝向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指向的间隔保持件。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也可以具有这种间隔保持件。在正常运行中,也就是在轧制金属带时,上面的或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的间隔保持件沉入到下面的或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的凹部中。在拆除工作辊安装件时,在现有技术中,起初上面的工作辊并不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而是仅仅下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间隔保持件由此不能再沉入到所述凹部中。替代地,这些间隔保持件分别靠置在相应的另一工作辊安装件上,或者沉入到另一凹部中,但该凹部仅有小的深度。
在本发明的范畴内,这种设计不能采用,因为通过间隔保持件只能实现工作辊彼此间的不够用的间距。此外,在本发明的范畴内需要的是,在下面的工作辊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起作用的力以足够的程度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上,所述力在下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时施加到下面的工作辊上。特别是必须克服在轨与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之间起作用的摩擦力。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即一方面工作辊彼此间有足够的间距,且另一方面把力从下面的工作辊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上—优选地规定:
- 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指向的从动销;
- 为了移出工作辊,起初上面的工作辊并不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并且下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从而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的从动销直接上下叠置地布置;
- 然后通过使得上面的辅助辊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这些从动销会合,从而它们相互嵌接;
- 然后下面的工作辊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二部分长度,从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仍被所述轨保持;
- 然后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之间布置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并且
- 然后使得下面的工作辊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完全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
在拆除工作辊时从动销上下叠置地靠置,由此可以在与现有技术中相同的结构高度的情况下实现工作辊安装件彼此间的几乎双倍的间距。通过从动销的相互嵌接,此外可以实现:能够将力从下面的工作辊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上。
对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的布置可以替代地通过手动安装进行,或者自动地进行。特别是可以操纵按键等,该按键可以引起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的自动的向上翻。
可行的是,上面的辅助辊具有调节机构,借助该调节机构可使得上面的辅助辊本身—即其他辊并不同时移动—在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特别是当所述轧机机架被构造成四辊式机架时就是这种情况,该四辊式机架除了具有工作辊外,仅还具有支撑辊。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辅助辊与轧机机架的支撑辊相同。但原则上也可行的是,当轧机机架此外还具有布置在上面的辅助辊上方的上面的支撑辊时实现这种设计,所述上面的支撑辊因而被构造成上面的中间辊。轧机机架的属于这种情况的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所谓的六辊式机架。
在轧机机架具有布置在上面的辅助辊上方的上面的支撑辊的情况下,上面的辅助辊(=上面的中间辊)可以替代地具有自己的调节机构,或者没有自己的调节机构。但即使在上面的辅助辊没有自己的调节机构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做法。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上面的支撑辊具有调节机构,所述上面的支撑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支撑辊安装件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中。借助该调节机构,上面的支撑辊本身可在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在轧机机架的持续运行中,上面的支撑辊压到上面的中间辊上,从而上面的中间辊被支撑辊强制地引导。但在该设计中不能借助支撑辊将提升力施加到上面的辅助辊上。尽管如此,为了能够在工作辊的更换的范畴中将上面的辅助辊定位,因此优选采取如下做法:
- 首先,将上面的支撑辊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规定的支撑辊位置,并且将上面的辅助辊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规定的辅助辊位置;
- 然后,把其他连接部件引入到上面的支撑辊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且因此使得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与上面的支撑辊安装件耦接;
- 最后,上面的支撑辊借助其调节机构移动,从而,如为了使得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与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连接且为了拆卸工作辊所需要的那样,对上面的辅助辊定位。
因而在六辊式机架的情况下,采用与使得上面的工作辊与上面的辅助辊连接相同的方式和方法,来实现上面的辅助辊与上面的支撑辊的连接。但差别在于,中间辊并不侧向地从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因此,相比于用于使得上面的辅助辊的安装件和上面的工作辊的安装件连接的连接部件,用于使得上面的支撑辊的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的安装件连接的连接部件可以构造得更为简单。
新的工作辊的安装采用与工作辊的拆除相反的顺序进行。
所述目的此外还通过一种具有下述特征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来实现: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用于轧制金属带的轧机机架;其中,所述轧机机架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其中,所述轧机机架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的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上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可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其中,所述下面的工作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下面的辅助辊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具有用于容纳连接部件的凹部,借助于它们,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上。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的有利的设计包括: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布置在所述轧机机架附近的辅助装置,所述连接部件布置在所述辅助装置上;所述连接部件构造成轨;并且所述辅助装置具有至少一个驱动件,借助于该驱动件,如果所述上面的辅助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并且所述上面的工作辊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所述轨就首先被引入到上面的辊安装件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并且所述轨被进一步引导,直至所述轨附加地也被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中;所述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指向的从动销;如果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并不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并且所述下面的工作辊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所述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的从动销就直接上下叠置地布置;并且如果在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移出第一部分长度之后,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所述从动销就相互嵌接;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在拆除所述工作辊时,所述间隔保持件自动地布置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之间;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具有调节机构,借助该调节机构可使得所述上面的辅助辊本身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中竖直地移位。
根据本发明,以下述方式设计开篇所述类型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具有用于容纳连接部件的凹部,借助于它们,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的每个竖直运动都被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上。
由此实现的优点与所述方法的优点对应。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的有利设计也与所述方法的有利设计对应。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特性、特征和优点及其实现方式和方法结合对实施例的如下说明将变得更加清晰且更易于理解,结合附图来详述所述实施例。在此,在示意图中:
图1示出了带有多个轧机机架的铸轧复合设备;
图2从上面示出了轧机机架;
图3示出了图2的轧机机架的沿着图2中的线Ⅲ-Ⅲ剖切的剖面;
图4示出了图2的轧机机架的沿着图2中的线Ⅳ-Ⅳ剖切的剖面;
图5示出了图2的轧机机架的沿着图2中的线Ⅴ-Ⅴ剖切的剖面;
图6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7从前面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8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9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10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11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
图12从旁侧观察地示出了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
图13从前面观察地示出了图12的工作辊安装件;
图14从上面观察地示出了图12和13的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
图15至17从旁侧示出了辊安装件和轨;并且
图18示出了两个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轧钢机具有多个轧机机架。轧机机架的数量可以改动。在图1中示出了带有四个轧机机架的轧钢机,下面用附图标记1至4来表示这些轧机机架。但替代地也可以存在其他数量的轧机机架,特别是2、3、5、6、7或8个轧机机架。由轧钢机的轧机机架1至4来轧制金属带5。该金属带5可以例如是钢带或铝带。在轧钢机中的轧制通常是热轧。此外,按照图1中的示意图,通常给轧钢机前置一个连铸机。但这一点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具有次等意义。
轧钢机受控制机构6控制。通常,控制机构6构造成可软件编程的控制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控制机构6用计算机程序7予以编程。计算机程序7包括可由控制机构6直接处理的机器代码8。
在轧机机架1至4的正常运行中,根据图1,进行从初始厚度d0到最终厚度d的轧制。对于轧机机架1至4中的每一个轧机机架都适用的是,它处于正常运行中,如果并且只要它将金属带5按照预先给定的轧制道次表轧制成针对相应的轧机机架1至4预先给定的出料侧的厚度d1至d4,并且进而在轧机机架1至4的整体上观察,轧钢机把金属带5从初始厚度d0轧制到最终厚度d。
给轧钢机的轧机机架1至4后置了厚度测量机构9。借助厚度测量机构9检测金属带5的最终厚度d。相应的测量值被输送给控制机构6。控制机构6然后根据需要修正对调节件10至13的操控,由这些调节件调节轧机机架1至4。
下面结合四机架的轧钢机的最后的轧机机架4来介绍本发明。但相应的设计也适用于轧钢机的其他的轧机机架1至3。如果轧钢机具有其他数量的轧机机架1至4、例如6个或7个轧机机架,则所述设计也是适用的。
轧机机架4的上面的工作辊14和下面的工作辊15必须不时地更换。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调节件13的相应的操控来使得轧机机架4上行,从而工作辊14、15不再轧制并且甚至不再接触金属带5。金属带5因而经过轧机机架4,而不接触其工作辊14、15。轧机机架4的上行可以与负载从轧机机架4重新分配到其他轧机机架1至3上联系起来。替代地,其他轧机机架1至3的负载可以保持不变。采取这两种做法中的哪一种在本发明的范畴内具有次等意义。关键是,为了更换辊,轧机机架4随着上行过渡为特殊运行,即辊更换运行。如果轧钢机前置有连铸机,比如对于铸轧复合设备就是这种情况,则此外还可以减小连铸机的铸造速度。
然后更换工作辊14、15。为了解释辊更换,首先结合图2至5详述轧机机架4的结构。
金属带5在工作辊14、15之间穿过,除了这些工作辊外,轧机机架4还具有上面的辅助辊16和下面的辅助辊17。上面的辅助辊16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14的上方,下面的辅助辊17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15的下方。通常,轧机机架4除了具有提及的辊14至17外,就没有其他辊了。在这种情况下,轧机机架4被构造成所谓的四辊式机架(4辊),其中,辅助辊16、17是轧机机架4的支撑辊。但在一些情况下,除了辅助辊16、17外,也还可以存在布置于辅助辊16、17上方和下方的单独的支撑辊。在这种情况下,辅助辊16、17是所谓的六辊式机架(6辊)的中间辊。
辊14至17支撑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轧机机架支座18具有操纵侧的支座部件19和驱动侧的支座部件20。上面的工作辊14通过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支撑在操纵侧的支座部件19中,并且通过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2支撑在驱动侧的支座部件20中。以类似的方式,上面的辅助辊16通过操纵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支撑在操纵侧的支座部件19中,并且通过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4支撑在驱动侧的支座部件20中。上面的工作辊14和上面的辅助辊16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的支撑采用本已公知的方式如此进行,使得上面的工作辊14和上面的辅助辊16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可竖直地移位。相应的辊安装件21至24特别是可以支撑在滑动轴承中。
下面的工作辊15通过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支撑在操纵侧的支座部件19中,并且通过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6支撑在驱动侧的支座部件20中。同样,下面的辅助辊17通过操纵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7支撑在操纵侧的支座部件19中,并且通过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8支撑在驱动侧的支座部件20中。可行的是,类似于上面的工作辊14和上面的辅助辊16,下面的工作辊15和下面的辅助辊17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可竖直地移位。在图中未示出的相关的调节机构特别是可以构造成机电的或液压的调节机构。替代地,下面的工作辊15和下面的辅助辊17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不可竖直地移位地布置。
用于轧机机架4的调节件13通常被划分为操纵侧的调节机构29和驱动侧的调节机构30。通常地,两个调节机构29、30中的每一个调节机构都构造成液压缸单元。替代地,可以设计成机电的驱动件。调节机构29、30通常作用到轧机机架4的上面的支撑辊上。这些调节机构既可以提升支撑辊又可以下放支撑辊。这些调节机构因而可以朝两个方向将力施加到支撑辊上。因而对于四辊式机架而言,调节机构29、30直接作用到上面的辅助辊16(或者相关的安装件23、24)上。对于六辊式机架而言,调节机构29、30间接地通过上面的支撑辊作用到上面的辅助辊16上。但在这种情况下,上面的辅助辊16通常在轧机机架支座18中自由地被引导。因此,通过调节机构29、30和上面的支撑辊,只能将压力、而不能将提升力施加到上面的辅助辊16上。调节机构29、30通常具有相对大的调节行程,例如200-350mm的调节行程。
此外,通常给工作辊14、15配设操纵侧的调节机构31和驱动侧的调节机构32。调节机构31、32通常作用到两个工作辊14、15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25、26上。这些调节机构通常也构造成液压缸单元。替代地,这里也可以设计成机电的驱动件。调节机构31、32通常具有相对小的调节行程,例如80-250mm的调节行程。
下面以图6开始介绍从轧机机架4中拆除工作辊14、15。在图6中,这里—就像在图7至18中那样—未一起示出工作辊14、15和辅助辊16、17。但这仅用来使得图6至18不过于繁琐。实际上,工作辊14、15和辅助辊16、17显然是存在的。此外,下面多次提及:上面的工作辊14和/或上面的辅助辊16移动到一定的位置。确切地说,显然移动了相关的安装件21至24。但由于相应的辊14、16支撑在相关的安装件21至24中,且因此安装件21至24的移动也始终与相关的辊14、16的相应的移动相对应,所以,这种表述是等效的。
为了拆除工作辊14、15,首先打开轧机机架4。由轧机机架4或其工作辊14、15形成的辊隙因而上行。为此目的,至少将上面的工作辊14从金属带5抬起,从而使得上面的工作辊14不再接触金属带5。接下来根据图6使得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从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每个竖直运动都被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上。例如,可以在轧机机架4的旁侧—通常在驱动侧上,但在很少情况下替代地在操纵侧上—存在辅助机构33,在该辅助机构上或在该辅助机构旁布置有连接部件34、35。连接部件34、35在该情况下按照图6和7中的图示被引入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和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的对应的凹部36中。然后,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该状态在图8中示出。在该定位pZ1的情况下,然后按照图9中的图示使得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
最迟在该时间点,即当开始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工作辊14、15时,也不再允许下面的工作辊15接触金属带5。这通常按如下方式来实现:在从金属带5处抬升上面的工作辊14的同时,也使得下面的工作辊15脱离与金属带5的接触,这通过下面的工作辊15的下降、金属带5的提升、这些措施的组合来实现。替代地,在晚些的时间点采取这些措施。但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在工作辊14、15开始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之前采取这些措施。
为了使得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连接部件34、35可以按照图6、8和9中的图示特别是构造成轨34、35。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得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首先让上面的辅助辊16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pZ2,并让上面的工作辊14在竖直方向上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pA。上面的辅助辊16的移动由调节机构29、30引起。上面的工作辊14的移动通过调节机构31、32引起。由于上面的辅助辊16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pZ2,并且上面的工作辊14移动到工作辊位置pA,所以,相应的安装件21至24在竖直方向上彼此间具有规定的间距δp。该状态在图6中示出。在该状态下,如在图6中通过箭头A所表明的那样,轨34、35首先被引入到上面的辊安装件22、21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4、23中。进一步引导所述轨34、35,直至所述轨34、35附加地也被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中。图10示出了在引入所述轨34、35期间的中间状态,图11示出了在完全引入所述轨34、35之后的状态。所述引入通常借助驱动件37来实现。该驱动件37是辅助装置33的组成部分。所述驱动件尤其可以构造成电的驱动件。替代地,所述驱动件可以构造成液压的或气动的驱动件。可以给该驱动件37后置传动件,特别是蜗杆传动件。
通过轨34、35,上面的工作辊14的和上面的辅助辊16的竖直移动相互耦联起来。上面的辅助辊16在竖直方向上的每个移动因而都被直接和间接地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14上。因此接下来使得上面的辅助辊16—借助调节机构29、30—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由于上面的工作辊14耦联到上面的辅助辊16上,上面的工作辊14在此同样也随之被提升。上面的工作辊14与上面的辅助辊16的间距δp因而保持恒定。该状态如已述的那样在图8中示出。
通过这种做法,上面的工作辊14被足够远地从金属带5处抬升,以便该工作辊能够按照图9中的图示从轧机机架4中移出。因此按照图9中的图示,随后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在此,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在轨34、35上滑动。
轨34、35可以按照图7中的图示特别是具有双T形的横截面。这种设计是特别优选的。替代地,轨34、35可以具有U形的或C形的横截面。替代地,凹部36也可以具有X形的横截面。X形的横截面可以包括水平伸展的悬臂。
在工作辊14、15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之际,下面的工作辊15也不允许接触金属带5。但这一点可以容易地得到保证。例如可行的是,下面的工作辊15向下下降,从而它不再接触金属带5。但即使下面的工作辊15的下降不可行或者不能在足够的程度上可行,也能保证下面的工作辊15不再接触金属带5。例如可以按照图1中的图示,在轧机机架4的前面和/或后面布置套索升降器38。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该套索升降器38相应地调节高度位置,金属带5在该高度位置上经过轧机机架4。这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和常见的。
可行的是,上面的工作辊14和下面的工作辊15相互独立地从轧机机架4中移出。但优选地,工作辊14、15的移出相互耦联。这将在下面结合图12至18详述。
根据图12至14,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5、21指向的从动销39、41。工作辊安装件21、25此外还具有凹部40、42。在正常运行中—也就是在轧制金属带5时,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上下叠置地布置。如此布置凹部40、42,使得在该状态下,从动销39、41沉入到所述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5、21的凹部40、42中,并且因而不会干扰正常运行。
为了移出工作辊14、15,即无论上面的还是下面的工作辊14、15都移出,首先仅仅使得下面的工作辊15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不同于0的)第一部分长度l1。为了移出下面的工作辊15,例如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可以具有耦联机构43,拉出部件44嵌入到所述耦联机构中。在此,上面的工作辊14(仍然)未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图15示出了相应的状态。第一部分长度l1按照图15中的图示如此确定,使得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的至少一个从动销39直接布置在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的至少一个从动销41上方。
在该状态下,如在图15中通过箭头B所表明的那样,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pZ3。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pZ3是不同于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的位置。它可以(但并非必须)等同于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zP2。通过上面的辅助辊16的移动—由于通过轨34、35耦联—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也下降。由此使得从动销39、41会合。
从动销39、41具有彼此配合作用的轮廓,从而从动销39、41相互嵌接。例如,从动销之一41可以具有(相对浅的)凹部46,另一从动销39沉入到该凹部中。在从动销39、41会合之后,从动销39、41因此可以将拉力传递到操纵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上,该拉力在工作辊14、15的旋转轴线的方向上作用到操纵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上。由于从动销39、41相互嵌接,因此现在水平方向上使得上面的工作辊14的运动与下面的工作辊15的运动耦联。
在该状态下,下面的工作辊15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同样不同于0的)第二部分长度l2。利用下面的工作辊15同样也使得上面的工作辊14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第二部分长度l2。在此,上面的工作辊14在轨34、35上滑动。图16示出了相应的状态。
第二部分长度l2按照图16中的图示如此确定,使得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2虽然已经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但仍被所述轨34、35保持。在该状态下,按照图16,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2、26之间布置了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所述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的布置可以手动地或者自动地进行。在两种情况下,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都可以安装到两个工作辊安装件22、26之一中,或者是单独的部件。然后,下面的工作辊15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14按照图17完全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
所述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的布置可以通过手动安装来进行。机械地操纵杆件等也是可行的。替代地,所述布置可以全自动地或半自动地(基于操作者对按键等的操纵)进行。在通过杆件进行操纵的情况下或者在自动布置的情况下,可以特别是按照图18中的图示规定:一个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向上翻,或者多个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向上翻。
前面已详述了目前安装到轧机机架4中的工作辊14、15的拆除。按照相反的顺序把新的工作辊安装到轧机机架4中。仅仅需要的是,在操纵侧上开始拆除工作辊14、15之前,卸下一对新的工作辊。存储位置—所述新的工作辊在该存储位置处被卸下—在此在金属带5的输送方向上观察相对于轧机机架4错开。在拆除之后,被拆除的工作辊14、15和要新装上的工作辊沿金属带5的输送方向移动,从而在金属带5的输送方向上观察,新的工作辊现在布置在轧机机架4的高度上。因此,现在可以将新的工作辊装入到轧机机架4中。
位于轧机机架4中的工作辊14、15的成型和要新装上的工作辊的成型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特别地,位于轧机机架4中的工作辊14、15和/或要新装上的工作辊可以具有一种纹理、例如网纹。
在正常运行中,轧机机架4是有效的,也就是说它轧制金属带5。因此尤其也可行的是,按照图1中的图示,借助轧机机架4朝向前置的轧机机架3将拉力Z施加到金属带5上。该拉力Z特别被需要用来确保轧制过程的稳定性。但为了更换轧机机架4的工作辊14、15,轧机机架4上行。在该状态下,轧机机架4不能将拉力施加到金属带5上。为了尽管如此仍能将拉力Z施加到金属带5上,按照图1中的图示给轧机机架4后置了推动器47。该推动器47可以按照图1中的图示布置于厚度测量机构9之前。替代地,推动器47可以布置于厚度测量机构9之后。推动器47可以例如直接位于轧钢机的最后的轧机机架4的后面。如果给轧钢机后置冷却段,则推动器47也可以布置在该冷却段之后。在辊更换工作中,推动器47在轧机机架4的出料侧对金属带5施加以规定的拉力Z。在轧机机架4上行时可以无冲击地由推动器47承受拉力Z。
不同于轧机机架4,推动器47并不引起金属带5的塑性的横截面减小。金属带5因而无论在推动器47之前还是之后都具有相同的最终厚度d。拉力Z的值优选与此前在正常运行中由轧机机架4施加到金属带5上的拉力Z相同。但由于轧机机架4在辊更换工作中上行,拉力Z穿过轧机机架4朝向前置的轧机机架3传递。这一点是适用的,直至在更换工作辊14、15之后轧机机架4又进入到有效工作中。在此可行的是,在轧机机架4的辊隙关闭时,拉力Z被轧机机架4无冲击地承受。
直到现在已针对轧钢机的最后的轧机机架4介绍了本发明。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更换工作辊14、15的做法在其他的轧机机架1至3中也是可行的。做法与关于轧机机架4的做法相同。
原则上可行的是,更换前面的轧机机架1至3之一—例如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的工作辊14、15,而不必同时也更换置于相关的轧机机架1至3之后的轧机机架2至4—例如最后的轧机机架4—的工作辊14、15。但是一般而言,与某一轧机机架1至3的工作辊14、15一起,也更换全部后置的轧机机架2至4的工作辊14、15。在这种情况下,轧机机架1至4的上行依次地与带行进方向相逆地进行,并且轧机机架1至4的稍后的进给依次地在带行进方向上进行。对轧机机架1至4的工作辊14、15的更换原则上可以按任意顺序进行。优选地,其与带行进方向相逆地进行,即首先更换最后的轧机机架4的工作辊14、15,然后更换倒数第二个轧机机架3的工作辊14、15,等等。
总之,本发明因而涉及如下内容:
为了从轧机机架拆除工作辊14、15,该轧机机架此外在工作辊14、15的上方和下方各有一个辅助辊16、17,首先使得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从而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上。然后,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随后,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从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
本发明具有四个优点。尤其能以简单的方式实现快速地在线地对工作辊14、15进行更换。能够在更换工作辊14、15期间—特别是在拆除工作辊14、15开始时和在新的工作辊的安装结束时—可靠地避免金属带5与工作辊14、15接触。不必增加轧机机架1至4的复杂性。不必持久地在轧机机架1至4中布置并非本来就需要用于运行轧机机架1至4的部件。也不必增大轧机机架1至4相互间的间距。
尽管已详细地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进一步介绍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受这些公开的例子的限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而不偏离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附图标记清单:
1至4 轧机机架
5 金属带
6 控制机构
7 计算机程序
8 机器代码
9 厚度测量机构
10至13 调节件
14、15 工作辊
16、17 辅助辊
18 轧机机架支座
19、20 支座部件
21至28 辊安装件
29至32调节机构
33 辅助装置
34、35 轨
36、46 凹部
37 驱动件
38 套索升降器
39、41从动销
40、42 凹部
43 耦联机构
44 拉出部件
45 间隔保持件
47 推动器
A、B 箭头
d0 初始厚度
d 最终厚度
d1至d4 出料侧的厚度
l1、l2 部分长度
pA 工作辊位置
pZ1至pZ3 辅助辊位置
Z 拉力
δp 间距。
Claims (13)
1.一种用于从轧机机架(4)拆除工作辊(14、15)的方法,
- 其中,所述轧机机架(4)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5);
- 其中,所述轧机机架(4)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14)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16)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15)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17);
- 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4)的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可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竖直地移位;
- 其中,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26)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下面的辅助辊(17)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7、28)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为了拆除所述工作辊(14、15),
-- 首先把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起来,从而将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上;
-- 然后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上移动到规定的第一辅助辊位置(pZ1);并且
-- 然后将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拆除所述工作辊(14、15)期间所述金属带(5)经过所述轧机机架,并且在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之前,从所述金属带(5)处抬升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从所述轧机机架中移出之前,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脱离与所述金属带(5)的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了使得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相互连接,
- 首先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pZ2),并且使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pA);并且
- 然后首先将轨(34、35)引入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2、21)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4、23)中,并且进一步引导所述轨(34、35),直至附加地也将所述轨(34、35)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34、35)的引入和进一步引导由驱动件(37)引起。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 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5、21)指向的从动销(39、41);
- 为了移出所述工作辊(14、15),起初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并不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且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l1),从而使得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的从动销(39、41)直接上下叠置地布置;
- 然后通过使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pZ3),所述从动销(39、41)会合,从而它们相互嵌接;
- 然后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14)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第二部分长度(l2),使得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2)仍被所述轨(34、35)保持;
- 然后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2、26)之间布置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并且
- 然后使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和随同所述下面的工作辊的上面的工作辊(14)完全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的布置通过手动安装而进行或者自动地进行。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具有调节机构(29、30),借助该调节机构可使得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本身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竖直地移位。
9.一种轧机机架布置结构,
- 其中,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用于轧制金属带(5)的轧机机架(4);
- 其中,所述轧机机架(4)具有上面的和下面的工作辊(14、15),在这些工作辊之间穿过金属带(5);
- 其中,所述轧机机架(4)此外具有布置在上面的工作辊(14)上方的上面的辅助辊(16)和布置在下面的工作辊(15)下方的下面的辅助辊(17);
- 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4)的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可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竖直地移位;
- 其中,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5、26)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下面的辅助辊(17)通过操纵侧的和驱动侧的下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7、28)支撑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
- 其中,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具有用于容纳连接部件(34、35)的凹部(36),借助于它们,所述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的每个竖直运动都传递到所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 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布置在所述轧机机架(4)附近的辅助装置(33),所述连接部件(34、35)布置在所述辅助装置上;
- 所述连接部件(34、35)构造成轨;并且
- 所述辅助装置(33)具有至少一个驱动件(37),借助于该驱动件,如果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第二辅助辊位置(pZ2),并且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沿竖直方向移动到规定的工作辊位置(pA),所述轨(34、35)就首先被引入到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2、21)之一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4、23)中,并且所述轨(34、35)被进一步引导,直至所述轨(34、35)附加地也被引入到另一上面的工作辊安装件(21、22)和对应的上面的辅助辊安装件(23、24)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
- 所述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朝向相应的另一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5、21)指向的从动销(39、41);
- 如果所述上面的工作辊(14)并不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并且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从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移出第一部分长度(l1),所述操纵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1、25)的从动销(39、41)就直接上下叠置地布置;并且
- 如果在所述下面的工作辊(15)移出第一部分长度(l1)之后,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向下移动到规定的第三辅助辊位置(pZ3),所述从动销(39、41)就相互嵌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具有驱动侧的间隔保持件(45),在拆除所述工作辊(14、15)时,所述间隔保持件自动地布置在驱动侧的工作辊安装件(22、26)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轧机机架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具有调节机构(29、30),借助该调节机构可使得所述上面的辅助辊(16)本身在所述轧机机架支座(18)中竖直地移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EP16156748.2A EP3208006B1 (de) | 2016-02-22 | 2016-02-22 | Inline-walzenwechsel bei einfachem walzgerüstaufbau |
EP16156748.2 | 2016-02-22 | ||
PCT/EP2017/051657 WO2017144227A1 (de) | 2016-02-22 | 2017-01-26 | Inline-walzenwechsel bei einfachem walzgerüstaufbau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698097A CN108698097A (zh) | 2018-10-23 |
CN108698097B true CN108698097B (zh) | 2020-01-07 |
Family
ID=55405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12835.0A Active CN108698097B (zh) | 2016-02-22 | 2017-01-26 | 在轧机机架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的在线式换辊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208006B1 (zh) |
KR (1) | KR20180117669A (zh) |
CN (1) | CN108698097B (zh) |
WO (1) | WO201714422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70011B1 (de) * | 2018-12-21 | 2022-09-28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Austria GmbH | Kühlung von metallband in einem walzgerüst |
EP3851217B1 (de) | 2020-01-15 | 2022-07-13 | Primetals Technologies Germany GmbH | Verbesserte adaption eines walzenmodells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70412A (ja) * | 1982-10-15 | 1984-04-20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ロ−ル組替方法 |
DE10116988A1 (de) * | 2001-04-05 | 2002-10-10 | Sms Demag Ag | Walzgerüst |
CN104741382A (zh) * | 2015-03-30 | 2015-07-01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轧机工作辊换辊装置 |
CN104858238A (zh) * | 2015-05-26 | 2015-08-26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轧机工作辊换辊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36005A (ja) | 1980-08-15 | 1982-02-26 | Hitachi Ltd | Atsuenkinoroorukumikaesochi |
JPS5764406A (en) | 1980-10-07 | 1982-04-19 | Kawasaki Steel Corp | Rearranging method for work roll of rolling mill |
JPS57156820A (en) | 1981-03-23 | 1982-09-28 | Hitachi Ltd | Roll exchanging device |
JPS5985311A (ja) | 1982-11-08 | 1984-05-17 | Hitachi Ltd | 六段圧延機のロ−ル組替方法 |
JPS5985310A (ja) | 1982-11-08 | 1984-05-17 | Hitachi Ltd | 圧延機 |
DE10163373C1 (de) | 2001-12-22 | 2003-02-27 | Masch Und Werkzeugbau Gmbh | Verfahren zum Wechsel von Arbeitswalzen in einem Walzgerüst |
TWI288676B (en) | 2002-07-06 | 2007-10-21 | Sms Demag Ag | Method and casting roller plant for the semi-endless or endless rolling by casting of a metal in particular a steel strip which may be transversely cut as required after solidification |
DE102010014346A1 (de) | 2010-04-09 | 2011-10-13 | Sms Siemag Ag | Verfahren zum fliegenden Arbeitswalzenwechsel in Gießwalzanlagen und Warmbandstraßen |
-
2016
- 2016-02-22 EP EP16156748.2A patent/EP3208006B1/de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1-26 KR KR1020187027955A patent/KR20180117669A/ko unknown
- 2017-01-26 WO PCT/EP2017/051657 patent/WO2017144227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1-26 CN CN201780012835.0A patent/CN10869809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70412A (ja) * | 1982-10-15 | 1984-04-20 | Sumitomo Metal Ind Ltd | ロ−ル組替方法 |
DE10116988A1 (de) * | 2001-04-05 | 2002-10-10 | Sms Demag Ag | Walzgerüst |
CN104741382A (zh) * | 2015-03-30 | 2015-07-01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一种轧机工作辊换辊装置 |
CN104858238A (zh) * | 2015-05-26 | 2015-08-26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轧机工作辊换辊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80117669A (ko) | 2018-10-29 |
EP3208006B1 (de) | 2019-04-03 |
CN108698097A (zh) | 2018-10-23 |
EP3208006A1 (de) | 2017-08-23 |
WO2017144227A1 (de) | 2017-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099868B1 (ko) | 금속 제품 압연 설비의 생산 범위를 증가시키기 위한 방법및 그 방법을 위한 설비 | |
CN108698097B (zh) | 在轧机机架结构简单的情况下的在线式换辊 | |
JP2008510623A (ja) | 金属ストリップを製造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 |
CN108025340B (zh) | 轧机机架和用于更换工作辊的方法 | |
US20110239723A1 (en) | Roll stand | |
AU2006326711A2 (en) | Method for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thin metal strip and continuous casting installation | |
US20040231389A1 (en) | Device and working method for automatically changing work rolls, the back-up rolls and the intermediate rolls of a single-stand or multiple-stand strip mill | |
US8365566B2 (en) | Device for adjusting the distance of a stripper chisel | |
CN102284565A (zh) | 一种斜辊矫直机的自动出料、收料装置 | |
CN103191921A (zh) | 多辊轧机、尤其是六高型多辊轧机 | |
RU2368438C2 (ru) | Компакт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получения горячекатаной стальной полосы | |
KR101024587B1 (ko) | 열간압연설비 | |
US20040144150A1 (en) | Device for disassembling rolling mill cylinders | |
KR101205155B1 (ko) | 압연용 입구 가이드 장치 | |
JP2022545246A (ja) | 圧延トレインの垂直ロールスタンドの中間スタンドガイドと、この中間スタンドガイドを使用して圧延材を案内するための方法 | |
KR101035507B1 (ko) | 가변형 압연가이드 | |
EP0065936A2 (en) | Limited-capacity reversible rolling mill, particularly for the hot-rolling of special steels and non-ferrous metals | |
KR100496539B1 (ko) | 소재 비틀림 방지를 위한 소재의 그립 제어장치 및 그 방법 | |
US6170311B1 (en) | Device with a stepped adjustment for adapting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rolls to the rolling line | |
KR101417228B1 (ko) | 압연 장치 | |
KR101438774B1 (ko) | 극후강판 압연 설비와 압연 방법 | |
KR101225727B1 (ko) | 코크스 불출장치 | |
EP0908242A1 (en) | Method to transform a rolling plant | |
KR200180503Y1 (ko) | 2-포지션 작업롤카를 이용한 조질압연 작업롤 교환장치 | |
KR101309981B1 (ko) | 판재 터닝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