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95592B -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95592B
CN108695592B CN201810042301.9A CN201810042301A CN108695592B CN 108695592 B CN108695592 B CN 108695592B CN 201810042301 A CN201810042301 A CN 201810042301A CN 108695592 B CN108695592 B CN 1086955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ductive pattern
layer
coil
communication antenn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04230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95592A (zh
Inventor
李泰宪
南炫吉
金春熙
朴炫道
全大成
金楠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it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s Corp filed Critical Wit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955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55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955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955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27Adaptation for use in or on movable bodies
    • H01Q1/273Adaptation for carrying or wearing by persons or anim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01Q1/38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formed by a conductive layer on an insulating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7/00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 H01Q7/06Loop antennas with a substantially uniform current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loop and having a directional radiation pattern in a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plane of the loop with core of ferromagnetic material
    • H01Q7/08Ferrite rod or like elongated co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02Transmitters
    • H04B1/03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asings, housings
    • H04B1/034Portable transmitters
    • H04B1/0343Portable transmitters to be carried on the bod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5/0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5/20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e.g. inductive or capacitive transmission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technique;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H04B5/24Inductive coupling
    • H04B5/26Inductive coupling using co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Near-Field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第一线圈,包括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一导电图案;以及第二线圈,包括沿第二轴设置在第二层上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轴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4月1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7-0047513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出于所有目的,该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并且涉及一种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已经适于能够用在不同的环境中。具体地,与电子支付传输方案有关的线圈型无线通信天线已经适用于各种装置。
近来,使用线圈的无线信息发送装置也已经用于诸如移动装置和可穿戴装置的电子装置。
相对大的移动装置通常采用附着于移动装置的外壳的螺旋线圈型无线通信天线等。
随着可穿戴装置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对适用于可穿戴装置和移动装置的无线通信天线的需求已经增加。
为了数据发送的可靠性和用户便利性,用于可穿戴装置的无线通信天线受限于窄范围的辐射方向和辐射范围。近来,已经进行对于嵌入在相对小的可穿戴装置中的无线通信天线的小型化和大批量生产的研究。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按照简化形式介绍构思的选择,以下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该构思。本发明内容不意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图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的方面,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第一线圈,包括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一导电图案;以及第二线圈,包括沿第二轴设置在第二层上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轴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
所述无线通信天线还可包括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材料层。
所述第一层可设置在所述磁性材料层上。所述第一线圈还可包括: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下方的第三层上;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
所述第二层可设置在所述磁性材料层下方。所述第二线圈还可包括:第四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二轴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上的第四层上;以及第二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
所述第一线圈可以是使用所述磁性材料层作为芯部的螺线管线圈。
所述第二线圈可以是使用所述磁性材料层作为芯部的螺线管线圈。
所述第一轴可与所述第二轴垂直。
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设置在第一基板层的上表面上。第四导电图案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表面上。第三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中的一个可设置在第二基板层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下方。所述第三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中的另一个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下表面上。磁性材料层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层之间并且包括磁性材料。
当所述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所述上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当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所述上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基于不同的轴;以及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向所述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所述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
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形成的通信区域可与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二线圈形成的通信区域不同。
所述第一线圈可包括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二线圈可包括设置在第二层上并且沿与所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形成的第二导电图案。
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包含磁性材料的磁性材料层。所述第一层可设置在所述磁性材料层上。所述第一线圈还可包括: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在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下方的第三层上;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
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设置在第一基板层的上表面上。第四导电图案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表面上。第三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中的一个可设置在第二基板层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下方。所述第三导电图案和所述第二导电图案中的另一个可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下表面上。磁性材料层可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层之间并且可包括磁性材料。
当所述第三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所述上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当所述第二导电图案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所述上表面上时,所述第一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通过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它特征和方面将是明显的。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执行无线通信的可穿戴装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设置为与磁卡相邻的示例性磁头的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的图。
图3是示出磁卡读取器的磁头磁耦合到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示图。
图4是图1的可穿戴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包括在图5中示出的无线通信天线中的基板层的示例的示图。
图7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8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截面图。
图9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在图9中示出的无线通信天线中所包括的基板层的示例的示图。
图11、图12和图13是示出无线通信装置的各种示例的视图。
在整个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为了清楚、说明以及方便起见,附图可不按照比例绘制,可夸大附图中的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在此所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及等同物将是明显的。例如,在此所描述的操作顺序仅仅是示例,且其不局限于在此阐述的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顺序发生的操作外,可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做出将是明显的改变。此外,为了增加清楚性和简洁性,可省略本领域中公知的特征的描述。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局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确切地说,已经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仅仅用于示出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明显的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多种可能的方式中的一些。
在整个说明书中,当诸如层、区域或基板的元件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所述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它元件。
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的任意一项和任意两项或更多项的任意组合。
虽然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区分开。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为了方便描述,在此可使用诸如“在……上方”、“上部”、“在……下方”和“下部”的空间相对术语,以描述如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元件的关系。除了在附图中所描绘的方位之外,这样的空间相对术语还意在包含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装置被翻转,则被描述为相对于另一个元件“上方”或“上部”的元件随后将相对于所述另一元件“上方”或“下部”。因此,术语“在……上方”根据装置的空间方位而包含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所述装置还可以以另外的方式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处于其它方位),并将相应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术语。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来描述各种示例,而不用于限制本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含复数形式含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列举存在所陈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能发生附图中示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局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发生的形状的改变。
在此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以以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明显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虽然在此描述的示例具有多种构造,但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明显的其它构造是可能的。
图1是用于执行无线通信的可穿戴装置的示例的透视图。
可穿戴装置可以是穿戴在人身体(诸如,手臂或头部)上或者通过带固定到特定的身体部位的电子装置。在下文中,将示例中的可穿戴装置具有戴在手腕上的手表的形式的情况用作示例,但是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天线20应用于可穿戴装置30。无线通信天线20可形成通过可穿戴装置30控制的磁场。
无线通信天线20可操作为发送线圈。无线通信天线20可磁耦合到包括接收线圈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从而向无线信号接收装置无线地发送信息。
图1示出了作为包括接收线圈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的磁卡读取器10。根据示例,除了磁卡读取器10之外或代替磁卡读取器10,各种无线信号接收装置可用作包括接收线圈的装置。
即使在磁卡读取器10的接收线圈的位置或角度改变的情况下,无线通信天线20也在磁耦合到磁卡读取器10时使用发送线圈形成扩大的磁场。
无线通信天线20可包括多个线圈,每个线圈具有不同的轴,每个线圈具有不同的无线通信区域。因此,无线通信天线20可通过使用其中每个线圈具有不同的通信区域的多个线圈来扩大通信区域。
无线通信天线20可通过转换磁场的方向来发送将向磁卡读取器10发送的数据,例如,卡号数据。换言之,磁卡读取器10可使用通过无线通信天线20中形成的磁场方向的转换引起的接收线圈的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的变化来产生卡号数据。
在下文中,参照图2和图3,将更详细地描述无线通信天线与磁卡读取器之间的磁耦合以及磁卡读取器的操作。
图2是设置为与磁卡相邻的磁头的示例性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的图。
磁卡读取器(图1中的10)包括磁头110和模数(AD)转换器(未示出)。磁头110可通过磁通量产生电压。换言之,磁头110可包括接收线圈,并且可检测通过磁场在接收线圈的相对端上产生的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
当接收线圈出现在磁场中时,通过磁通量在接收线圈中产生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
可向AD转换器供应在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产生的电压Vhead,同时AD转换器可从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产生解码信号Vdecode。解码信号Vdecode可提供为数字电压信号,因此可从解码信号Vdecode产生卡信息数据。
已经被磁化的磁条120存在于磁卡中。当磁头110在磁条120上方移动时,通过磁通量在磁头110的接收线圈中产生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
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可根据磁条120的极性的具有峰值电压。例如,在相同极性设置为彼此相邻的情况下,在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中可产生峰值电压。
AD转换器可从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产生解码信号Vdecode。详细地,每当检测到峰值电压,AD转换器都可通过产生边沿(edge)来产生解码信号Vdecode。
因为解码信号Vdecode提供为数字电压信号,所以可从解码信号Vdecode解码出数字数据。例如,根据解码信号Vdecode的周期的长度,可解码出“1”或“0”。在图2中示出的说明性示例中,可以确定的是,解码信号Vdecode的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等于第三周期的两倍。因此,解码信号Vdecode的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可被解码为“1”,而第三周期、第四周期和第五周期可被解码为“0”。上述的解码方法仅是示例,可对其应用各种解码方法。
图2示出了磁卡读取器10从磁条120执行解码的示例。磁头110可从无线通信天线以及磁条120中产生的磁场来产生正极输入端子与负极输入端子之间的电压Vhead。换言之,磁卡读取器10的磁头110可磁耦合到无线通信天线的发送线圈,从而接收例如卡号数据的数据。
图3是示出正在磁耦合到无线通信天线的磁卡读取器的磁头的示例的示图。
无线通信天线可包括作为芯部的磁性材料,并且可包括缠绕在磁性材料周围的螺线管型线圈。
也就是说,无线通信天线可包括具有在与可穿戴装置的主体平行的方向上的轴的螺旋管线圈。在示例中,无线通信天线可包括具有不同的轴的螺线管线圈。例如,无线通信天线可包括具有S1轴的螺线管线圈和具有S2轴的螺线管线圈。将在图4至图5中更详细地描述上述的缠绕轴。
如此,可基于与可穿戴装置的主体平行的相应的多个轴而包括多个螺线管线圈,从而在移动装置与磁头110之间以任意角度稳定地执行无线通信。
图4是可穿戴装置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4,可穿戴装置包括壳体组件411、412和413、显示器420、无线通信天线430、电池440和主基板450。
可穿戴装置可包括供用户穿戴可穿戴装置的带460。壳体可包括显示器外壳411、电池壳体412和主体413。
显示器420可设置为面对壳体的前表面并且可使电子信号可视化以向用户提供可视信息。在示例中,显示器420可包括接收来自诸如手指的触摸对象的触摸输入的触摸屏面板。
电池440向可穿戴装置供应电力以操作可穿戴装置。电池440可嵌入电池壳体412中并且可使用无线充电方法进行充电。
主基板450可包括嵌入其中的控制可穿戴装置的控制电路。主基板450可包括嵌入其中的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而无线通信控制单元可控制无线通信天线430的操作。
带460可设置为两个单独的带,两个单独的带中的每个可连接到主体413。在带460可具有单个整体形式的情况下,带460可围绕主体413。
无线通信天线430可接收来自嵌入主基板450中的无线通信控制单元的信息信号,从而指示无线通信天线430产生磁场。换言之,无线通信天线430可设置为发送线圈并且可辐射磁脉冲。详细地,无线通信天线430可具有与壳体411的前表面定向的方向F垂直的辐射方向。即,辐射方向包括与可穿戴装置的主体平行的S1轴和S2轴。
无线通信天线430可包括使用多层基板形成的螺线管线圈。例如,无线通信天线430可包括多个层。无线通信天线430可包括:第一线圈,包括形成在多个层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层上的多个导电图案并且具有第一轴(例如,示出的S1轴);以及第二线圈,包括形成在多个层中的一个或更多个不同的层上的多个导电图案,并且基于具有与第一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的第二轴(例如,示出的S2轴)形成。
按照与图3中描述的示例相同的方式,无线通信天线430可磁耦合到包括接收线圈的无线信号接收装置,从而无线地发送信息。这里,信息可提供为磁卡的磁条数据。
在图4中,无线通信天线430示出为嵌入在显示器420与电池壳体412之间,但是可改变嵌入无线通信天线430的位置。
在下文中,可参照图5至图10B更详细地描述无线通信天线430。
图5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5,无线通信天线包括多个层。因此,无线通信天线形成为包括多个层的多层基板。
无线通信天线可包括载体膜510、结合层520、第一基板层530、环氧树脂层540、磁性材料层550和第二基板层560。
载体膜510可结合到结合层520的表面。载体膜510可使得无线通信天线移动,或者可使得无线通信天线固定到可穿戴装置30。
形成线圈的导电图案可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和第二基板层560上。作为示例,第一基板层530和第二基板层560中的每个包括形成在其一个表面和其另一表面上的导电图案,从而在相对表面中的每个上形成导电图案。
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的相对表面上的导电图案和形成在第二基板层560的相对表面上的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连接,从而形成两个螺线管型线圈。
第一线圈可包括形成在磁性材料层550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形成在磁性材料层550下方的第二导电图案以及将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到第二导电图案的过孔电极。
与上述的情况相似,第二线圈可包括形成在磁性材料层550上的第三导电图案、形成在磁性材料层550下方的第四导电图案以及将第三导电图案电连接到第四导电图案的过孔电极。
换言之,磁性材料层550可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与第二基板层560之间,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和第二基板层560上的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连接,从而形成基于磁性材料层550缠绕的两个螺线管线圈。
可使用第一基板层530和第二基板层560形成具有不同的轴的两个螺线管线圈,这将参照图6A至图6B更详细地描述。
图6A和图6B是示出包括在图5中示出的无线通信天线中的基板层的示例的示图。图6A是示出第一基板层(图5的530)的上表面的俯视图,图6B是示出第一基板层530的下表面的仰视图。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第一基板层530包括基板601、形成在基板601的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611以及形成在基板601的另一个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612。根据示例,基板601还包括设置在其中的接触端子620和/或滤波电路630。
第一导电图案611包括沿第一方向(示出的示例中的水平方向)形成的导电图案。第二导电图案612包括沿与第一方向不同的第二方向(示出的示例中的竖直方向)形成的导电图案。如此,沿彼此不同的长度方向形成的导电图案设置在第一基板层530的相对表面上。第一基板层530和第二基板层560可设置在磁性材料层550的相对表面上,并且沿相同或相似方向形成的导电图案可通过过孔电极彼此连接,从而基于不同的轴形成两个螺线管线圈。
更详细地,参照图5,第一导电图案形成在设置在磁性材料层550上的第一基板层530的上表面上。第三导电图案形成在设置在磁性材料层550下方的第二基板层560的上表面上。
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的上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和形成在第二基板层560的上表面上的第三导电图案分别形成为沿与第一轴S1不同的长度方向。
因此,在第一导电图案的相对端和第三导电图案的相对端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的情况下,第一导电图案、第三导电图案和过孔电极可以是以磁性材料层550为芯部这样的方式的具有第一轴S1的螺线管线圈。
如图6A和图6B中所示,第二导电图案以与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上表面上的第一导电图案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即,在图6B中示出的示例中的竖直方向上)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的下表面上。
与在上述的情况下一样,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和形成在第二基板层560的下表面上的第四导电图案形成为沿与第二轴S2不同的长度方向。
因此,在形成在第一基板层530的下表面上的第二导电图案的相对端与形成在第二基板层560的下表面上的第四导电图案的相对端可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的情况下,第二导电图案、第四导电图案和过孔电极可以是以磁性材料层550为芯部这样的方式的具有第二轴S2的螺线管线圈。
如此,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可使用多个层而包括具有相应的不同的轴的多个线圈。因为每个线圈具有不同的轴,所以磁耦合的区域不同。因此,可使用两个线圈以各种角度提供磁耦合而没有盲区。
图7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截面图。
参照图7,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磁性材料层741、堆叠在磁性材料层741上方的第一基板层721和堆叠在磁性材料层741下方的第二基板层761。
环氧树脂层742形成在磁性材料层741的边缘部分中。第一覆盖层711和第二覆盖层712形成在每个基板层的外侧上。
结合层781形成在磁性材料层741与第一基板层721之间,结合层782形成在磁性材料层741与第二基板层761之间,从而使得第一基板层721和第二基板层761固定到磁性材料层741。
第一导电图案731形成在第一基板层721的上表面上,第二导电图案732形成在第一基板层721的下表面上。如上所述,第一导电图案731的方向与第二导电图案732的方向不同。
与上述的情况相似,第三导电图案751形成在第二基板层761的上表面上,而第四导电图案752形成在第二基板层761的下表面上。如上所述,第三导电图案751的方向与第四导电图案752的方向不同。
第一导电图案731通过过孔电极771和773连接到第三导电图案751,从而形成基于磁性材料层741缠绕的第一螺线管线圈。
第二导电图案732通过过孔电极772和774连接到第四导电图案752,从而形成基于磁性材料层741缠绕的第二螺线管线圈。
如上所述,第一螺线管线圈的轴与第二螺线管线圈的轴不同。
图7示出了其中形成在相应的基板层的上表面上的导电图案形成单个线圈并且形成在相应的基板层的下表面上的导电图案形成单个线圈的示例,然而,这仅仅是示例。
图8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截面图。参照图8,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磁性材料层841、第一基板层821、第二基板层861以及结合层881和882,第一基板层821堆叠在磁性材料层841上方,第二基板层861堆叠在磁性材料层841下方,结合层881和882设置在磁性材料层841的相对表面上以将第一基板层821和第二基板层861固定到磁性材料层841。
可通过上面参照图7提供的描述来理解环氧树脂层842、第一覆盖层811、第二覆盖层812以及结合层881和882。
第一导电图案831可通过过孔电极871和874连接到第四导电图案852,从而形成基于磁性材料层841缠绕的第一螺线管线圈。
第二导电图案832通过过孔电极872和873连接到第三导电图案851,从而形成基于磁性材料层841缠绕的第二螺线管线圈。
上面提供的描述示出了使用两个线圈的示例。然而,通过上面提供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可使用三个或更多个线圈来形成无线通信天线。
在上述的示例中,无线通信天线示出为具有四边形形状。然而,这仅仅是示例,无线通信天线可形成为具有各种形状。
图9是示出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0A和图10B是示出包括在图9中示出的无线通信天线中的基板层的示例的示图。
参照图9至图10B描述的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与图5至图6B的无线通信天线的示例不相互排斥。因此,将省略与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的描述重复的描述。
参照图9至图10B,根据示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基板1001可具有使得基板1001容易地安装在可穿戴装置中的形状。
例如,基板层930和960可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同时其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凹部或凸部。
将线圈电连接到主基板(图4中示出的450)的接触端子1030形成为使得接触端子1030从基板1001突出。
磁性材料层950的形状可根据基板层930和960的形状和/或导电图案的长度和排列而变化。换言之,磁性材料层950可具有圆形形状、椭圆形形状或多边形形状,同时其至少一部分可具有凹部或凸部。
根据磁性材料层950的形状的变化,可调整通过螺线管线圈辐射的磁场的辐射方向和辐射范围。
上面已经描述了根据示例的无线通信天线的各种示例。
参照图11,无线通信装置可包括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110和无线通信天线。
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110可通过向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
无线通信天线包括多个层,并且包括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30,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30形成在多个层中并且基于不同的轴形成。
在图11中所示,因为第一线圈1120串联地连接到第二线圈1130,所以无线通信天线可在第一线圈1120和第二线圈1130的整个通信范围内发送信息。
参照图12,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210、传感器1240和无线通信天线。
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210可通过向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
无线通信天线包括多个层并且包括第一线圈1220和第二线圈1230,第一线圈1220和第二线圈1230形成在多个层中并且基于不同的轴形成。
第一线圈1220和第二线圈1230并联地连接。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210可通过传感器1240选择无线地发送信息的线圈,并且可控制开关1211使得已经选择的线圈可连接到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210。
参照图13,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310和无线通信天线。
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310可通过向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
无线通信天线包括多个层并且包括第一线圈1320和第二线圈1330,第一线圈1320和第二线圈1330形成在多个层中并且分别基于不同的轴形成。
第一线圈1320和第二线圈1330彼此独立地连接到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310。
在示例中,无线通信控制单元1310向第一线圈1320发送信息信号从而通过第一线圈1320发送信息,并且在特定时间段d之后,可向第二线圈1330发送相同的信息信号从而通过第二线圈1330重新发送相同的信息。
如上所阐述的,根据示例,无线通信天线可适用于可穿戴装置并且可改善通信性能。
上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可以以关于无线通信目标装置的各种角度提供稳定的通信性能。
虽然本公开包括特定的示例,但是在理解了本申请的公开内容后将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在这些示例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这里描述的示例仅将被视为描述性的含义,并非出于限制的目的。在每个示例中的方面或特征的描述将被认为可适用于其它示例中的类似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以不同的方式组合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者电路中的组件,和/或用其它组件或者它们的等同物进行替换或者补充描述的系统、构造、装置或者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适当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所限定,并且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范围内的所有改变将解释为被包含在本公开中。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天线,所述无线通信天线包括:
第一线圈,包括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一导电图案;
第二线圈,包括沿第二轴设置在第二层上的第二导电图案,所述第二轴具有与所述第一轴的方向不同的方向;以及
磁性材料层,其包含磁性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磁性材料层的上方,
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的下方的第三层上;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
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下方,所述第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的下方,所述磁性材料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其中:
所述第二线圈还包括:第四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二轴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的下方的第四层上;以及第二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二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
其中,所述第四层设置于所述第三层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其中,所述第一线圈是使用所述磁性材料层作为芯部的螺线管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其中,所述第二线圈是使用所述磁性材料层作为芯部的螺线管线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信天线,其中,所述第一轴与所述第二轴垂直。
6.一种无线通信天线,其中:
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所述第一线圈包括:
第一导电图案,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基板层的上表面上;
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于第二基板层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二线圈包括:
第四导电图案,沿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表面上;
第二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上表面上,
所述第二基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方,
其中,磁性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层之间并且包括磁性材料,
所述第一导电图案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7.一种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无线通信天线,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层上的第一导电图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设置在第二层上并且沿与所述第一轴不同的第二轴形成的第二导电图案;
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向所述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所述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以及
磁性材料层,其包含磁性材料,
其中,所述第一层设置在所述磁性材料层的上方,
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于所述磁性材料层下方的第三层上;以及第一过孔电极,将所述第一导电图案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
并且,所述第二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层的下方,所述第三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层的下方,所述磁性材料层形成于所述第二层和所述第三层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一线圈形成的通信区域与被构造为通过所述第二线圈形成的通信区域不同。
9.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中,包括:
无线通信天线,其包括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无线通信控制单元,被构造为通过向所述无线通信天线发送信息信号来控制所述无线通信天线,以使得所述无线通信天线无线地发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包括:
第一导电图案,沿第一轴设置在第一基板层的上表面上;
第三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一轴设置于第二基板层的下表面上,
所述第二线圈包括:
第四导电图案,沿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表面上;
第二导电图案,沿所述第二轴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板层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基板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的下方;其中,磁性材料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层与所述第二基板层之间并且包括磁性材料,
所述第一导电图案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三导电图案来形成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导电图案通过过孔电极电连接到所述第四导电图案来形成所述第二线圈。
CN201810042301.9A 2017-04-12 2018-01-17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Active CN1086955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7-0047513 2017-04-12
KR1020170047513A KR102312002B1 (ko) 2017-04-12 2017-04-12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5592A CN108695592A (zh) 2018-10-23
CN108695592B true CN108695592B (zh) 2020-12-18

Family

ID=6364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042301.9A Active CN108695592B (zh) 2017-04-12 2018-01-17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CN201820079143.XU Active CN207938800U (zh) 2017-04-12 2018-01-17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079143.XU Active CN207938800U (zh) 2017-04-12 2018-01-17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18061B2 (zh)
KR (1) KR102312002B1 (zh)
CN (2) CN10869559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312002B1 (ko) * 2017-04-12 2021-10-13 주식회사 위츠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JP7419730B2 (ja) * 2019-10-02 2024-01-23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これを備えるワイヤレス通信デバイス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77644A (zh) * 2016-03-22 2016-09-2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绕线贴片式nfc天线及天线系统
CN206075984U (zh) * 2014-02-27 2017-04-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线圈元件、天线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666994B1 (en) 2003-05-09 2009-04-01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Electronic timepiece with radio communication function
WO2009142068A1 (ja) * 2008-05-22 2009-11-26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icデバイ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604704B1 (ko) 2008-10-30 2016-03-1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와치형 이동 단말기
JP5532678B2 (ja) * 2009-05-26 2014-06-25 ソニ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アンテナ装置、並びに通信システム
JP4788850B2 (ja) * 2009-07-03 2011-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モジュール
CN103858276B (zh) * 2012-01-10 2016-08-17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天线元件以及天线模块
EP2811656B1 (en) * 2012-02-01 2020-06-10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enna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13114978A1 (ja) * 2012-02-01 2013-08-08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無線通信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通信端末装置
JP2013169122A (ja) * 2012-02-17 2013-08-29 Panasonic Corp 非接触充電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5967028B2 (ja) * 2012-08-09 2016-08-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アンテナ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アンテナ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15144160A (ja) * 2014-01-31 2015-08-06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アンテナ装置、非接触電力伝送用アンテナユニット、電子機器
US9276642B2 (en) * 2014-06-26 2016-03-01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Computing device having multiple co-located antennas
KR102256580B1 (ko) 2015-02-27 2021-05-2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회로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전자 장치
US10447080B2 (en) 2015-02-27 2019-10-1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Wear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circuit
CN205609738U (zh) * 2016-04-29 2016-09-28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和腕带式可穿戴设备
KR102312002B1 (ko) * 2017-04-12 2021-10-13 주식회사 위츠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그를 이용한 무선 통신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6075984U (zh) * 2014-02-27 2017-04-05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层叠型线圈元件、天线模块以及无线通信模块
CN105977644A (zh) * 2016-03-22 2016-09-28 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绕线贴片式nfc天线及天线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小尺寸多层平面式螺旋天线的仿真设计;张欢;《真空电子技术》;20131025;第41-58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95592A (zh) 2018-10-23
KR102312002B1 (ko) 2021-10-13
US10218061B2 (en) 2019-02-26
CN207938800U (zh) 2018-10-02
KR20180115162A (ko) 2018-10-22
US20180301794A1 (en) 2018-10-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98484B (zh) 无线通信线圈、线圈模块及使用该线圈模块的移动终端
CN105610470B (zh) 嵌入可穿戴电子装置中的近场通信芯片及可穿戴电子装置
US10404091B2 (en) Coil substrate
US10417550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portable terminal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461893B (zh) 天线装置及包括该天线装置的便携式终端
WO2017094355A1 (ja) アンテナ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20160149305A1 (en) Antenna device and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11228085B2 (en) Double loop antenna
CN108695592B (zh) 无线通信天线和使用该无线通信天线的无线通信装置
KR20180055664A (ko) 안테나 모듈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전자 기기
US11177555B2 (en) Back cover for portable terminal and back cover-integrated antenna modul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8173001B (zh) 无线通信天线及包含该天线的可穿戴设备
CN107871600B (zh) 线圈模块及利用该线圈模块的无线电力发送装置
KR20160057281A (ko) 웨어러블 전자 기기에 내장되는 근거리 무선 통신 칩 및 웨어러블 전자 기기
US10476162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 and mobile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215975B (zh) 线圈模块
CN207320303U (zh) 无线通信天线及包括该无线通信天线的移动装置
KR101813386B1 (ko) 자성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CN208796748U (zh) 线圈模块
KR102146020B1 (ko) 연자성 기판, 무선 통신 장치 및 무선 전력 수신 장치
KR102480127B1 (ko)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70136316A (ko)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기기
KR101862480B1 (ko)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웨어러블 기기
KR101813408B1 (ko) 자성체를 포함하는 무선 통신 안테나
US20180261919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magnetic substan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tenna including the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90920

Address after: Han Guo Jingjidao

Applicant after: Company WITS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Korea Suwon

Applicant before: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