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79022B -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79022B
CN108679022B CN201810480589.8A CN201810480589A CN108679022B CN 108679022 B CN108679022 B CN 108679022B CN 201810480589 A CN201810480589 A CN 201810480589A CN 108679022 B CN108679022 B CN 1086790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groove
hole
flow groove
sp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058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79022A (zh
Inventor
邵立坤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Zhenge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Zhenge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Zhenge Hydraul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8058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7902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790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90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790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790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1/0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 F15B11/16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1/20Servomotor systems without provision for follow-up action; Circuits therefor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controlling several interacting or sequentially-operat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3/00Ploughs with fixed plough-shares
    • A01B3/36Ploughs mounted on tractors
    • A01B3/40Alternating plough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2013/002Modular valves, i.e. consisting of an assembly of interchangeable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 Fluid-Pressure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双缸控制系统,包括: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第一左弹簧、第一右弹簧、第二左弹簧和第二右弹簧,提升缸,翻转缸,电磁换向阀,液压泵,油箱。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只需供油就可以自动顺序实现提升、翻转的控制,无需驾驶员手动操纵,自动化程度高。

Description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推广应用液压翻转犁。用翻转犁进行耕翻作业,具有无开闭垄、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液压翻转犁是利用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来控制左右两套犁体交替作业,以达到无开闭垄的目的。
目前,对于小型翻转犁一般采用单油缸的控制方式,而对于大型翻转犁则采用双油缸的控制方式。采用双油缸控制的液压翻转犁主要包括提升油缸和翻转油缸,两个油缸由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控制,犁处于工作状态时,提升油缸和翻转油缸都处于最大的伸长状态。在需要翻转换向时,需要先控制提升油缸缩短将犁提起,当提起到位后再控制翻转油缸缩回带动犁梁向上翻转,当犁梁旋转到接近垂直位置时,再控制翻转油缸伸出,使犁梁越过“死点”位置,在油缸推力及重力的作用下继续旋转,直到翻转油缸完全伸出,然后再控制提升油缸完全伸出。国内外用于控制双油缸的翻转控制阀主要是手控液压翻转控制阀。手控式是由拖拉机驾驶员直接操纵手动滑阀控制提升油缸油路使双向犁先抬起,然后再操纵手动滑阀换向控制翻转油缸开始翻转,犁在越中位置拨动拨叉带动一个转阀使油缸油路转换,而完成翻转换向,然后再手动操纵滑阀控制提升油缸伸出,这种翻转控制阀在地头转弯时拖拉机驾驶员除操纵方向盘、提升犁之外,还要操纵翻转控制阀,在很短时间要完成这几种动作是十分紧张而忙乱的,劳动强度增加;同时需采用三个控制滑阀(用于提升油缸控制的1个滑阀,用于翻转控制的滑阀2个),不仅构造复杂、成本也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只需供油就可以自动顺序实现提升、翻转的控制,无需驾驶员手动操纵,自动化程度高的双缸控制系统。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第一左弹簧、第一右弹簧、第二左弹簧和第二右弹簧,所述阀体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制腔、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第五通流槽和第一右控制腔,所述第五通流槽与所述第一右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制腔、第六通流槽、第七通流槽、第八通流槽、第九通流槽、第十通流槽和第二右控制腔,所述第十通流槽与所述第二右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一阻尼孔连通且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二阻尼孔连通且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与所述第一油口通过第三阻尼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与所述第二左控制腔通过第一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二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通过第三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所述第二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阀芯的左端具有第一左盲孔且所述第一阀芯的右端具有第一右盲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左盲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右盲孔的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阀芯的左端具有第二左盲孔且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具有第二右盲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左盲孔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右盲孔的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一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一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二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二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一左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左弹簧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左端盖且所述第一左弹簧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一左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一阀芯,所述第一右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右弹簧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一右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一阀芯且所述第一右弹簧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二左弹簧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左弹簧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二左端盖且所述第二左弹簧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二左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二右弹簧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右弹簧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二右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二阀芯且所述第二右弹簧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
提升缸,所述提升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三油口相连且所述提升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四油口相连;
翻转缸,所述翻转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六油口相连且所述翻转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五油口相连;
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所述第三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所述第四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相连;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相连;
油箱,所述油箱分别连接液压泵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工作油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七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八位置。
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通流槽,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的连接,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封闭所述第六通流槽,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3b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打开所述第一通流槽以使所述第一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的连接,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打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以使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二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七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打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以使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有利地,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一通流槽所述第一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二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八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与所述第二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六通流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五阻尼孔与所述第七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连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的结构图,
图2是沿图1中线D-D的剖面图;
图3是沿图1中的E-E的剖面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的液压原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的一种换向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的另一换向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控制阀的又一换向时的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
如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包括:控制阀,提升缸G1,翻转缸G2,电磁换向阀10,液压泵9,油箱11。
具体而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1,第一溢流阀8、第二溢流阀7a,第三溢流阀7b,第一阀芯3a,第二阀芯3b,第一左端盖5a、第一右端盖6a、第二左端盖5b,第二右端盖6b,第一左弹簧4a、第一右弹簧2a、第二左弹簧4b,第二右弹簧2b。
阀体1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T、第二油口P、第三油口V1、第四油口C1、第五油口C2和第六油口V2。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阀体1,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阀体1。
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槽103、第四通流槽104、第五通流槽105和第一右控制腔1b,第五通流槽105与第一右控制腔1b连通。
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制腔1c、第六通流槽106、第七通流槽107、第八通流槽108、第九通流槽109、第十通流槽110和第二右控制腔1d,第十通流槽110与第二右控制腔1d连通。
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一油口T连通,第三通流槽103与第二油口P连通,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三油口V1连通,第四油口C1与第五油口C2连通,第七通流槽107与第五油口C2连通,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六油口V2连通。
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一通流槽101通过第一阻尼孔1e连通且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通过第一流道1m连通;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六通流槽106通过第二阻尼孔1f连通且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十通流槽110通过第二流道1n连通;第一左控制腔1a与第一油口T通过第三阻尼孔1g连通。
第一左控制腔1a与第二左控制腔1c通过第一通流孔1h连通,第一通流槽101与第六通流槽106通过第二通流孔1i连通,第二通流槽102与第八通流槽108通过第三通流孔1j连通。
第一溢流阀8设在阀体1上用于常断开第四油口C1与第五油口C2;第二溢流阀7a设在阀体1上用于常断开第一阻尼孔1e与第一流道1m;第三溢流阀7b设在阀体1上用于常断开第二阻尼孔1f与第二流道1n。
第一阀芯3a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第一阀芯3a的左端具有第一左盲孔且第一阀芯3a的右端具有第一右盲孔,第一阀芯3a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左盲孔的第一通孔3a2且第一阀芯3a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右盲孔的第四阻尼孔3a1;第二阀芯3b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二阀芯3b的左端具有第二左盲孔且第二阀芯3b的右端具有第一右盲孔,第二阀芯3b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左盲孔的第二通孔3b2且第二阀芯3b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右盲孔的第五阻尼孔3b1。
第一左端盖5a设在阀体1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第一右端盖6a设在阀体1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第二左端盖5b设在阀体1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第二右端盖6b设在阀体1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
第一左弹簧4a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第一左弹簧4a的左端抵靠第一左端盖5a且第一左弹簧4a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一左盲孔内以抵靠第一阀芯3a,第一右弹簧2a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第一右弹簧2a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一右盲孔内以抵靠第一阀芯3a且第一右弹簧2a的右端抵靠第一右端盖6a;第二左弹簧4b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二左弹簧4b的左端抵靠第二左端盖5b且第二左弹簧4b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二左盲孔内以抵靠第二阀芯3b,第二右弹簧2b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第二右弹簧2b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二右盲孔内以抵靠第二阀芯3b且第二右弹簧2b的右端抵靠第二右端盖6b。
提升缸G1的有杆腔与第三油口V1相连且提升缸G1的无杆腔与第四油口C1相连。
翻转缸G2的有杆腔与第六油口V2相连且翻转缸G2的无杆腔与第五油口C2相连。
电磁换向阀10具有第一工作油口P1、第二工作油口T1、第三工作油口A1和第四工作油口B1,第三工作油口A1与第二油口P2相连,第四工作油口B1与第一油口T相连。
液压泵9的输出端与第一工作油口P1相连。
油箱11分别连接液压泵9的输入端以及第二工作油口T1。
其中,第一阀芯3a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可切换,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五位置;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六位置;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七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3b处于第八位置。
更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第一阀芯3a封闭第一通流槽101,第一阀芯3a使第二通流槽102通过第一通孔3a2连通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一阀芯3a断开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三通流槽103的连接且封闭第四阻尼孔3a1,第一阀芯3a使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第一阀芯3a断开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的连接。此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五位置,第二阀芯3b封闭第六通流槽106,第二阀芯3b使第七通流槽107通过第二通孔3b2连通第二左控制腔1c,第二阀芯3b断开第七通流槽107与第八通流槽10的连接且封闭第五阻尼孔3b1,第二阀芯3b使第八通流槽103与第九通流槽109连通,第二阀芯3b断开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十通流槽110的连接。
如图6所示,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第一阀芯3a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第一阀芯3a打开第一通流槽101以使第一通流槽101连通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一阀芯3a使第二通流槽102通过第一通孔3a2连通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一阀芯3a断开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三通流槽103的连接且封闭第四阻尼孔3a1,第一阀芯3a使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第一阀芯3a断开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的连接。此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六位置,第二阀芯3b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第二阀芯3b打开第六通流槽106以使第六通流槽106连通第二左控制腔1c,第二阀芯3b使第七通流槽107通过第二通孔3b2连通第二左控制腔1c,第二阀芯3b断开第七通流槽107与第八通流槽108的连接且封闭第五阻尼孔3b1,第二阀芯3b使第八通流槽108与第九通流槽109连通,第二阀芯3b断开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十通流槽110的连接。
如图7所示,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第一阀芯3a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第一阀芯3a断开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一左控制腔1a的连接并使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一通孔3a2连通,第一阀芯3a使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三通流槽103连通并使第四阻尼孔3a1与第二通流槽102连通,第一阀芯3a断开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的连接,第一阀芯3a使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连通。此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七位置,第二阀芯3b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第二阀芯3b打开第六通流槽106以使第六通流槽106连通第二左控制腔1c,第二阀芯3b使第七通流槽107通过第二通孔3b2连通第二左控制腔1c,第二阀芯3b断开第七通流槽107与第八通流槽108的连接且封闭第五阻尼孔3b1,第二阀芯3b使第八通流槽108与第九通流槽109连通,第二阀芯3b断开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十通流槽110的连接。
如图8所示,当第一阀芯3a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第一阀芯3a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第一阀芯3a断开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一左控制腔1a的连接并使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一通孔3a2连通,第一阀芯3a使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三通流槽103连通并使第四阻尼孔3a1与第二通流槽102连通,第一阀芯3a断开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的连接,第一阀芯3a使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连通。此时,第二阀芯3b处于第八位置,第二阀芯3b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第二阀芯3b断开第六通流槽106与第二左控制腔1c的连接并使第六通流槽101与第二通孔3b2连通,第二阀芯3b使第七通流槽107与第八通流槽108连通并使第五阻尼孔3b1与第七通流槽107连通,第二阀芯3b断开第八通流槽103与第九通流槽109的连接,第二阀芯3b使第九通流槽109与第十通流槽110连通。
下面结合附图来介绍一下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
为了叙述方便,应用液压原理连接在提升缸G1和翻转缸G2上的液压锁已经省略,如图5所示,应用时,将第二油口P和第一油口T分别与用于控制供油的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三工作油口A1和第四工作油口B1相连,第三油口V1连接提升缸G1的有杆腔,第四油口C1连接提升缸G1的无杆腔,第六油口V2连接翻转缸G2的有杆腔,第五油口C2连接翻转缸G2的无杆腔。液压泵9的输入端连接油箱11,液压泵9的输出端连接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一工作油口P1,电磁换向阀10的第二工作油口T1与油箱11相连。
当翻转犁处于工作状态不需要进行翻转时,电磁换向阀10处于失电状态,第二油口P、第一油口T通过电磁换向阀10的第三工作油口A1、第四工作油口B1回到T1口为卸荷状态,在第一左弹簧4a和第一右弹簧2a的共同作用下,第一阀芯3a处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位置,此时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以使第二油口P与第三油口V1相连通。
在第二左弹簧4b和第二右弹簧2b的共同作用下,第二阀芯3b处于如图1至图3所示的位置,此时第八通流槽108与第九通流槽109连通从而与第六油口V2相连通。
当需要控制翻转犁进行翻转时,使电磁换向阀10带电,则第二油口P与液压泵9出口相连通,第一油口T与油箱11相连,液压泵9出口的油液由第二油口P依次经第三通流槽103、第四通流槽104、第三油口V1后进入提升缸G1的有杆腔,推动提升缸G1缩回,则提升缸G1的无杆腔的油液经第四油口C1作用到第一溢流阀8上,推动第一溢流阀8打开第四油口C1到第五油口C2的通道(相当于单向阀功能),这样油液再由第四油口C1依次经第五油口C2、第七通流槽107、第二通孔3b2、第二左控制腔1c、第一通流孔1h、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三阻尼孔1g回到第一油口T,因为第三阻尼孔1g的作用使第一左控制腔1a和第二左控制腔1c产生背压,此时提升缸G1运动速度很慢,第一左控制腔1a和第二左控制腔1c的背压推动第一阀芯3a和第二阀芯3b向右运动到图6所示位置,使第二油口P与第三油口V1之间的开口更大,此时第四油口C1的油依次经第五油口C2、第七通流槽107、第二通孔3b2到达第二左控制腔1c,然后第二左控制腔1c的油液一路经第一通流孔1h、第一左控制腔1a、第一通流槽101回到第一油口T,另一路依次经第六通流槽106、第一通流槽101到达第一油口T,提升缸G1的缩回速度变快。
当提升缸G1缩回到头后,第三油口V1的压力迅速上升,当上升到与第三油口V1相通的第二溢流阀7a的设定压力时,第二溢流阀7a开启,油液经第三油口V1、第二溢流阀7a的阀口进入第一右控腔1b,推动第一阀芯3a向左运动到图7所示位置,此时第二溢流阀7a已经关闭,但第二油口P的油液经第四阻尼孔3a1进入第一右控腔1b使第一阀芯3a保持在图7所示位置;第二油口P的油液依次经第三通流槽103、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孔1j、第八通流槽108、第六油口V2后进入翻转缸G2的有杆腔推动翻转缸G2缩回带动翻转犁开始向上翻转,翻转缸G2无杆腔的油液依次经第五油口C2、第七通流槽107、第二通孔3b2、第二左控制腔1c、第六通流槽106、第一通流槽101回到第一油口T,这样翻转油缸G2持续缩回。
当翻转油缸G2缩回到底,也即翻转犁到达死点位置时,第六油口V2的压力迅速上升,当上升到第三溢流阀7b的设定压力时,第三溢流阀7b开启,油液进入第二右控腔1d推动第二阀芯3b向左运动到图8所示位置,此时第三溢流阀7b已经关闭,但第二油口P的油液经第五阻尼孔3b1进入第二右控腔1d使第二阀芯3b保持在图8所示位置;第二油口P的油液依次经第三通流槽103、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孔1j、第八通流槽108、第七通流槽107、第五油口C2后进入翻转缸G2的无杆腔推动翻转缸G2伸出带动翻转犁开始向下翻转,翻转缸G2有杆腔的油液依次经第六油口V2、第九通流槽109、第十通流槽110、第二通孔3b2、第二右控腔1d、第二阻尼孔1f、第六通流槽106、第二通流孔1i、第一通流槽101回到第一油口T,这样翻转油缸G2持续伸出带动翻转犁向下翻转。
当翻转油缸G2完全伸出,也即翻转犁完成了整个翻转过程,第五油口C2的压力迅速上升,当第五油口C2的压力上升到第一溢流阀8的设定压力时,第一溢流阀8开启,第二油口P的油液依次经第三通流槽103、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孔1j、第八通流槽108、第七通流槽107、第四油口C1后进入提升缸G1的无杆腔推动提升缸G1伸出下放翻转犁,提升缸G1有杆腔的油液通过第三油口V1依次经第四通流槽104、第五通流槽105、第一阻尼孔1e、第一通流槽101后回到第一油口T,当提升缸G1完全伸出到位,将电磁换向阀10断电即可。
通过上述说明,只需要驾驶员对电磁换向阀10进行通电/断电操作,即可自动顺序完成提升缸G1缩回提升、翻转缸G2缩回向上翻转、翻转缸G2伸出向下翻转、提升缸G1伸出下放的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复杂的电控装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双缸控制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安装方便、成本低;
(2)只需供油就可以自动顺序实现提升、翻转的控制,无需驾驶员手动操纵,自动化程度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双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阀,所述控制阀包括阀体,第一溢流阀、第二溢流阀和第三溢流阀,第一阀芯和第二阀芯,第一左端盖、第一右端盖、第二左端盖和第二右端盖,第一左弹簧、第一右弹簧、第二左弹簧和第二右弹簧,所述阀体上具有第一阀孔、第二阀孔、第一油口、第二油口、第三油口、第四油口、第五油口和第六油口,所述第一阀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二阀孔位于所述第一阀孔的上面且沿左右方向贯通所述阀体,所述第一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一左控制腔、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第五通流槽和第一右控制腔,所述第五通流槽与所述第一右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二阀孔包括从左至右依次间隔布置的第二左控制腔、第六通流槽、第七通流槽、第八通流槽、第九通流槽、第十通流槽和第二右控制腔,所述第十通流槽与所述第二右控制腔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油口连通,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二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三油口连通,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五油口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油口连通,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流槽通过第一阻尼孔连通且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通过第一流道连通,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二阻尼孔连通且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通过第二流道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与所述第一油口通过第三阻尼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与所述第二左控制腔通过第一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六通流槽通过第二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通过第三通流孔连通;所述第一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四油口与所述第五油口,所述第二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一阻尼孔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溢流阀设在所述阀体上用于常断开所述第二阻尼孔与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阀芯的左端具有第一左盲孔且所述第一阀芯的右端具有第一右盲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左盲孔的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一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右盲孔的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可左右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阀芯的左端具有第二左盲孔且所述第二阀芯的右端具有第二右盲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左盲孔的第二通孔且所述第二阀芯的侧壁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二右盲孔的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一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一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一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二左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左开口端,所述第二右端盖设在所述阀体上以封闭所述第二阀孔的右开口端;所述第一左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左弹簧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一左端盖且所述第一左弹簧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一左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一阀芯,所述第一右弹簧设在所述第一阀孔内,所述第一右弹簧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一右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一阀芯且所述第一右弹簧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一右端盖,所述第二左弹簧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左弹簧的左端抵靠所述第二左端盖且所述第二左弹簧的右端伸入所述第二左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二阀芯,所述第二右弹簧设在所述第二阀孔内,所述第二右弹簧的左端伸入所述第二右盲孔内以抵靠所述第二阀芯且所述第二右弹簧的右端抵靠所述第二右端盖;
提升缸,所述提升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三油口相连且所述提升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四油口相连;
翻转缸,所述翻转缸的有杆腔与所述第六油口相连且所述翻转缸的无杆腔与所述第五油口相连;
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具有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第三工作油口和第四工作油口,所述第三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二油口相连,所述第四工作油口与所述第一油口相连;
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相连;
油箱,所述油箱分别连接液压泵的输入端以及所述第二工作油口;
其中,所述第一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和第四位置间可切换,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七位置,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八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封闭所述第一通流槽,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的连接,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五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封闭所述第六通流槽,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3b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打开所述第一通流槽以使所述第一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左控制腔,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四阻尼孔,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的连接,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六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打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以使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二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七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左向右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打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以使所述第六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通过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左控制腔,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的连接且封闭所述第五阻尼孔,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缸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阀芯处于所述第四位置时,所述第一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一通流槽所述第一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一通流槽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所述第二通流槽与所述第三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四阻尼孔与所述第二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一阀芯断开所述第三通流槽与所述第四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一阀芯使所述第四通流槽与所述第五通流槽连通,此时,所述第二阀芯处于第八位置,所述第二阀芯在外力作用下自右向左移动,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六通流槽与所述第二左控制腔的连接并使所述第六通流槽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七通流槽与所述第八通流槽连通并使所述第五阻尼孔与所述第七通流槽连通,所述第二阀芯断开所述第八通流槽与所述第九通流槽的连接,所述第二阀芯使所述第九通流槽与所述第十通流槽连通。
CN201810480589.8A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Active CN1086790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0589.8A CN108679022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0589.8A CN108679022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9022A CN108679022A (zh) 2018-10-19
CN108679022B true CN108679022B (zh) 2020-07-03

Family

ID=63805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0589.8A Active CN108679022B (zh) 2018-05-18 2018-05-18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7902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006361B1 (en) * 2020-11-25 2023-12-20 OLEODINAMICA MARCHESINI S.p.A. Improved valve structure for driving reversible ploughs
CN112833218B (zh) * 2021-02-18 2024-05-24 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双路负载比例换向阀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004905C2 (de) * 2000-02-04 2002-10-24 Orenstein & Koppel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Hubzylinders insbesondere von Arbeitsmaschinen
CN2869408Y (zh) * 2005-06-27 2007-02-14 湖州生力液压有限公司 负载反馈复合阀
CN202118019U (zh) * 2011-04-17 2012-01-18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控制组件及应用其的控制回路
CN204985138U (zh) * 2015-09-25 2016-01-20 湖州生力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带负载反馈的顺序动作阀
CN206129760U (zh) * 2016-08-26 2017-04-26 山东德方液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控换向阀集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79022A (zh) 2018-10-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12694B (zh) 一种控制阀
CN108679022B (zh) 一种双缸控制系统
CN108644417B (zh) 一种用于双缸控制的阀门
CN108591156B (zh) 一种油路切换阀
CN108757612B (zh) 一种具有多路阀的双缸控制系统
CN108626195B (zh) 一种控制阀门
CN108644173B (zh) 一种液压阀
CN108626196B (zh) 一种用于双液压缸顺序动作的液压阀装置
CN108757625B (zh) 一种控制阀
CN108591153B (zh) 一种多路阀
CN108679029B (zh) 一种油缸控制阀
CN108488130B (zh) 一种控制阀装置
CN108591155B (zh) 一种多路换向阀
CN108708882B (zh) 一种用于农机的多路阀
CN108612693B (zh) 一种具有多路阀装置的双缸控制系统
CN108644418B (zh) 一种用于农机的液压控制装置
CN108547814B (zh) 一种多路阀装置
CN108661973B (zh) 一种自动翻转控制阀
CN108591154B (zh) 一种翻转犁用的自动控制液压阀
CN108612695B (zh) 一种用于单缸的自动换向阀
CN108612700B (zh) 插装式翻转控制阀
CN108488132B (zh) 一种双缸自动控制阀门
CN108626188B (zh) 一种自动控制阀门
CN108626189B (zh) 一种控制阀门
CN108799226B (zh) 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4

Address after: No.25 Chunhui Road, Zhangguo Town, Xinghua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300

Patentee after: Xinghua Li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188 Jinghua Road, Ningbo high tech Zone, Zhejiang (1493 tower, 041 block B block, modern building, Ningbo harbour).

Patentee before: NINGBO ZHENGE HYDRAULIC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812

Address after: 610000 Group 8, zhuanlong Town, Jintang County, Chengdu City,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Xiaojing

Address before: 225300 No.25 Chunhui Road, Zhangguo Town, Xinghua City, Tai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Xinghua Lingy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ulting Service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