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45716A - 弯曲试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弯曲试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45716A
CN108645716A CN201810758727.4A CN201810758727A CN108645716A CN 108645716 A CN108645716 A CN 108645716A CN 201810758727 A CN201810758727 A CN 201810758727A CN 108645716 A CN108645716 A CN 108645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mechanism
clamping device
sample
bending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587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家平
孙福猛
刘主强
刘波
董强
林宴民
张永顺
董永强
王秀旗
刘俊峰
黄建超
郝磊
张玉俏
陈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ig Ruixia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ig Ruixia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ig Ruixia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ig Ruixiang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587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45716A/zh
Publication of CN108645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45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3/2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by applying steady bending for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14Type of force applied
    • G01N2203/0023Ben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203/00Investigating strength properties of solid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 G01N2203/003Generation of the force
    • G01N2203/0042Pneumatic or hydraulic means
    • G01N2203/0048Hydraulic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Strength Of Materials By Application Of Mechanical Stres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弯曲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弯曲机构、第二弯曲机构、夹持装置和动力装置;其中,夹持装置与工作台相连接,用于夹持试样;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分别设置于夹持装置的两侧,以对试样进行不同方向的弯曲;动力装置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相连接,以驱动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交替运动。本发明无需人工干预,通过设置在夹持装置两侧的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以及驱动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交替运动的动力装置,即可实现对试样的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避免了试样二次装夹后的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弯曲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弯曲试验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弯曲试验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弯曲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弯曲试验是测定材料承受弯曲载荷时的力学特性的试验,是材料机械性能试验的基本方法之一。
目前,在对材料进行弯曲试验时,弯曲试验机一次只能放置一个试样进行弯曲试验,弯曲角度依靠液压缸的行程计算,弯曲一次之后需要人工将试样取下反向放置并装夹,然后再对试样进行二次弯曲,而试样二次装夹后的试验的结果误差较大,且操作时间较长。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弯曲试验系统,旨在解决目前试样二次装夹后造成的试验结果误差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弯曲试验系统,该系统包括:工作台、第一弯曲机构、第二弯曲机构、夹持装置和动力装置;其中,夹持装置与工作台相连接,用于夹持试样;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分别设置于夹持装置的两侧,以对试样进行不同方向的弯曲;动力装置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相连接,以驱动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交替运动。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夹持装置包括:支撑装置、两个夹持机构和角度测量装置;其中,两个夹持机构均与支撑装置可转动地相连接,两个夹持机构分别用于夹持试样的两端,且在试样弯曲时反向转动;角度测量装置与一个夹持机构相连接,用于在与其相对应的夹持机构转动时测量该夹持机构的转动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角度测量装置包括:连接件、角度测量仪和联轴器;其中,连接件与支撑装置相连接,角度测量仪与连接件相连接,联轴器的输入轴与夹持机构相连接,联轴器的输出轴与角度测量仪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每个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一支座、锁紧块和紧固件;其中,第一支座与支撑装置可转动地相连接;第一支座开设有用于放置试样的第一凹槽,锁紧块盖设于第一凹槽处,锁紧块通过紧固件与第一支座相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支撑装置包括:两个第二支座,各第二支座均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各夹持机构一一对应地且可转动地插设于各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且,各夹持机构的外壁的周向均开设有第二凹槽,至少两个限位件的一端分别穿设于各第二支座并置于相对应的第二凹槽内;角度测量装置为两个,各角度测量装置与各夹持机构一一对应地可转动地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夹持装置还包括: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依次穿设于各第二支座且与各第二支座可转动地相连接,各第二支座用于在传动机构转动时沿传动机构的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夹持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机构,各导向机构分别设置于各第二支座的两侧,以在各第二支座移动时对其进行导向。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第一弯曲机构包括:第一导向件、第一弯芯和第一液压缸;其中,第一导向件设置于工作台上,第一弯芯与第一导向件可滑动地相连接,第一弯芯用于对试样施加第一方向的力;第一液压缸的第一活塞与第一弯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第二弯曲机构包括:第二导向件、第二弯芯和第二液压缸;其中,第二导向件设置于工作台上,第二弯芯与第二导向件可滑动地相连接,第二弯芯用于对试样施加第二方向的力;第二液压缸的第二活塞与第二弯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工作台包括:支撑板、两个连接板和两个第一支撑座;其中,各连接板和各第一支撑座交替连接于支撑板的周向;两个连接板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相连接;两个第一支撑座分别与夹持装置的两端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弯曲试验系统中,动力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和液压装置;其中,驱动装置与液压装置相连接,以对液压装置提供原动力;液压装置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相连接,以对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交替提供压力。
本发明中,在对试样一次弯曲后,无需人工将试样取下,并对试样反向放置、再次装夹以对试样进行二次弯曲,通过设置在夹持装置两侧的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以及驱动第一弯曲机构和第二弯曲机构交替运动的动力装置,即可实现对试样的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避免了试样二次装夹后的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弯曲质量,同时本发明的弯曲试验系统无需人工过多的干预,即可实现自动对试样的正反向弯曲,提高了反复弯曲试验的速度和试验质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操作时间。并且,该弯曲系统可对试样进行多次的反复弯曲试验,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的前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的右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的后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夹持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夹持装置的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夹持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夹持装置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第一弯曲机构的主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第一弯曲机构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第二弯曲机构的主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第二弯曲机构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工作台的主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工作台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弯曲系统中,油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4,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弯曲试验系统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系统包括:工作台1、第一弯曲机构2、第二弯曲机构3、夹持装置4和动力装置5。其中,夹持装置4连接于工作台1的台面,以夹持试样。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分别设置于夹持装置4的两侧,并且,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均固定在工作台1上,当对试样进行弯曲时,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对试样进行不同方向的弯曲,且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方向,即对试样进行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动力装置5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相连接,从而驱动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交替运动,进而实现对试样的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第一弯曲机构2的最大行程端和第二弯曲机构3的最大行程端相对接,即以图2为例,第一弯曲机构2的左端和第二弯曲机构3的右端相对接,从而保证了试样的弯曲角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在对试样一次弯曲后,无需人工将试样取下,并对试样反向放置、再次装夹以对试样进行二次弯曲,通过设置在夹持装置4两侧的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以及驱动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交替运动的动力装置5,即可实现对试样的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避免了试样二次装夹后的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弯曲质量,同时本实施例的弯曲试验系统无需人工过多的干预,即可实现自动对试样的正反向弯曲,提高了反复弯曲试验的速度和试验质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操作时间。并且,该弯曲系统可对试样进行多次的反复弯曲试验,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参见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4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支撑装置41、角度测量装置43和两个夹持机构42。其中,两个夹持机构42可转动地设置于支撑装置41的顶部,并且,两个夹持机构42并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一定距离。角度测量装置43与一个夹持机构42相连接,具体实施时,角度测量装置43固定在支撑装置41上,角度测量装置43为两个,每个夹持机构42分别与各角度测量装置43一一对应连接,即采用两个角度测量装置43分别测量两个夹持机构42的转动角度。
当对试样进行弯曲试验时,两个夹持机构42分别夹持试样的两端,然后弯曲机构对试样施压以使试样弯曲;试样弯曲时会带动两个夹持机构42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即各夹持机构42会转动,且各夹持机构42转动的角度与试样弯曲的角度相同;与夹持机构42相连接的角度测量装置43即可实时测量出夹持机构42转动的角度,即实时测量出试样的弯曲角度。
可以看出,与现有的根据液压缸的行程计算出试样的弯曲角度相比,本实施例中,在试样弯曲并带动夹持机构42转动时,可通过与夹持机构42相连接的角度测量装置43实时测量出夹持机构42的转动角度,即测量出试样的弯曲角度,在此过程中无需计算,从而避免了计算过程中存在的误差,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同时,角度测量装置43对弯曲角度的测量是在保持荷载的情况下进行的,即是在试样受力的情况下进行的,进一步保证了角度测量的精准性。
参见图6和图7,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角度测量装置43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角度测量装置43可以包括:连接件431、角度测量仪432和联轴器433。其中,连接件431的底部与支撑装置41相连接,角度测量仪432固定在连接件431上,联轴器433的输入轴434与夹持机构42相连接,联轴器433的输出轴435与角度测量仪432的轴夹紧式连接。夹持机构42转动时会带动联轴器433转动,而与联轴器433的输出轴435相连接的角度测量仪432则会测量出联轴器433的输出轴435的转动角度,从而测量出试样的弯曲角度。可以看出,联轴器433可以更精准地将夹持机构42的转动角度传递至角度测量仪432,进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转动角度在传递过程中的损耗,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再次参见图6,每个夹持机构42均可以包括:第一支座421、锁紧块422和紧固件423。其中,第一支座421与支撑装置41可转动地相连接,第一支座421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凹槽424,锁紧块422盖设于第一凹槽424上,锁紧块422通过紧固件423与第一支座421相锁紧。在对试样夹紧时,首先将试样的两端分别放置于两个第一支座421的第一凹槽424内,然后将锁紧块422盖设在第一凹槽424上,最后使用紧固件423将锁紧块422和第一支座421相锁紧,从而将试样夹持在锁紧块422与第一支座421之间。具体实施时,参见图,紧固件423为两个,一个紧固件423的一端依次插入锁紧块422的第一端和第一支座421,且该紧固件423与锁紧块422的第一端可相对转动;锁紧块422的第二端开设有缺口,另一个紧固件423的一端插入第一支座421且该紧固件423与缺口相卡合。
参见图5和图8,支撑装置41可以包括:两个并行设置的第二支座411,两个第二支座411分别设置在两个夹持机构42的下方。以两个第二支座411中的一个第二支座411和与其相对应设置的夹持机构42为例:第二支座411从其顶部向其内部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为圆柱形,夹持机构42的第一支座421的下部的外壁也为圆柱形,第一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第一铜套413,第一支座421的下部可转动地插设于第一铜套413内;第一支座421的下部的外壁沿周向开设有第二凹槽,限位件412的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一支座421和第一铜套413,且置于第二凹槽内,这样,在第一支座421转动时,相对于第一支座421而言,限位件412的一端则沿着第二凹槽移动,该结构可以使第一支座421在第一铜套413内进行转动,但无法上下移动,从而避免了第一支座421上下移动会对角度测量仪432测量角度造成影响,使得第一支座421的转动角度更加接近试样的弯曲角度;另外,第一铜套413可以使第一支座421的转动更加顺畅,进一步保证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第二支座411还开设有第二容纳空间414,且第二容纳空间414位于第一容纳空间的下方,角度测量装置43则设置在第二容纳空间414内。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414可以相连通,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空间,或者,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414不连通,即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414之间具有一壁面,联轴器433的输入轴434穿设于该壁面,从而与第一支座421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另一个第二支座411和与其相对应设置的夹持机构42的具体结构和连接关系与参见上述描述即可,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传动机构44,传动机构44依次穿设于各第二支座411且与各第二支座411可转动地相连接,当传动机构44转动时,各第二支座411可沿传动机构44的长度方向移动。传动机构44可以包括:丝杆441,丝杆44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螺纹442和第二螺纹443,且第一螺纹442和第二螺纹443的旋向相反,两个第二支座411分别与第一螺纹442和第二螺纹443相连接,这样,转动的丝杆441会带动两个第二支座411相向运动或反向运动,从而改变两个第二支座411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长度的试样,使得应用范围更广泛,同时,也可以在试样弯曲时保证试样的对折弯度。
上述实施例中,传动机构44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444和两个第二支撑座445。其中,两个第二支撑座445分别设置于丝杆441的两端,从而在夹持装置4安装于工作台1时对丝杆441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电机444的输出轴与丝杆441的一端相连接,从而驱动丝杆441转动。
上述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导向机构45,各导向机构45分别设置于各第二支座411的两侧,从而在各第二支座411移动时对各第二支座411进行导向,以使各第二支座411平稳移动。
导向机构45均还可以包括:光杆451和两个导向部452。其中,两个导向部452分别设置于两个第二支座411的侧面,且这两个导向部452位于同一侧,具体实施时,导向机构45为两个,每个第二支座411的两侧均设置有一个导向部452。每个导向部452均开设有穿设孔,每个穿设孔内均设置有第二铜套453。光杆451依次穿设于和其位于同一侧的各第二铜套453,第二铜套453可使光杆451转动的更加顺畅,以便于各第二支座411的移动。具体实施时,第二铜套453和第一铜套413均为石墨铜套。第二支座411和与其相对应的两个导向部452一体成型,即两个导向部452为第二支座411向其两侧凸设的凸设部。每个穿设孔的两端设置有铜套端盖法兰454,以对各第二铜套453进行固定。
参见图9和图10,第一弯曲机构2可以包括:第一导向件21、第一弯芯22和第一液压缸23。其中,第一导向件21固定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第一弯芯22与第一导向件21可滑动地相连接,动力装置5与第一液压缸2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一液压缸23的第一活塞24为第一液压缸23的输出端,第一活塞24通过第一连接块25与第一弯芯22相连接,当对试样进行弯曲时,动力装置5为第一液压缸23提供动力,第一活塞24进行伸缩以带动第一弯芯22在第一导向件21上进行滑动,进而对试样施加第一方向的力,从而使试样正向弯曲。具体实施时,第一弯芯22为正向弯芯,第一弯芯22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减重孔。第一导向件21可以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一导向板211,两个第一导向板211固定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且两个第一导向板21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第一导向轨212,第一滑块213可滑动地嵌于第一导向轨212内,且第一滑块213与第一弯芯22相连接,第一活塞24依靠第一滑块213的导正作用,带动第一弯芯22在第一导向轨212上面做往复运动。具体实施时,以一个第一导向板211为例,第一导向板211的第一侧边为弧形边,第一导向板211的第二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一导向板211的第三侧边的长度,其中,第二侧边和第三侧边为位于第一侧边两侧的两条侧边,两个第一导向板211的第二侧边相邻,且两个第二侧边构成第一导向轨212,该结构可以给予夹持机构42足够的旋转空间,以防止夹持机构42在旋转的过程中碰撞各第一导向板211。
参见图11和图12,第二弯曲机构3可以包括:第二导向件31、第二弯芯32和第二液压缸33。其中,第二导向件31固定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第二弯芯32与第二导向件31可滑动地相连接,动力装置5与第二液压缸33的输入端相连接,第二液压缸33的第二活塞34为第二液压缸33的输出端,第二活塞34通第二连接块35与第二弯芯32相连接,当对试样进行弯曲时,动力装置5为第二液压缸33提供动力,第二活塞34进行伸缩以带动第二弯芯32在第二导向件31上进行滑动,进而对试样施加第二方向的力,从而使试样反向弯曲。第二弯芯32为反向弯芯,且第二弯芯32和第一弯芯22的结构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此处不再赘述。第二导向件31可以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第二导向板311,两个第二导向板311固定在工作台1的台面上,且两个第二导向板311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形成第二导向轨312,第二滑块313可滑动地嵌于第二导向轨312内,且第二滑块313与第二弯芯32相连接,第二活塞34依靠第二滑块313的导正作用,带动第二弯芯32在第二导向轨312上面做往复运动。具体实施时,以一个第二导向板311为例,第二导向板311的第四侧边为弧形边,第二导向板311的第五侧边的长度大于第二导向板311的第六侧边的长度,其中,第五侧边和第六侧边为位于第四侧边两侧的两条侧边,两个第二导向板311的第五侧边相邻,且两个第五侧边构成第二导向轨312。
第一导向轨212与第二导向轨312相对接,各第一导向板211与各第二导向板311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以一个第一导向板211和与其相对应的第二导向板311为例,第一导向板211的弧形边和第二导向板311的弧形边之间形成了一个半开放容纳空间,一个夹持机构42位于该半开放容纳空间。
参见图13和图14,工作台1可以包括:支撑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两个第一支撑座13。其中,支撑板11为四边形,支撑板11的上表面即为工作台1的台面。各连接板12和各第一支撑座13交替连接于支撑板11的各条边上,即两个连接板12并列设置,支撑板11设置于两个连接板12之间,且支撑板11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两个支撑板11相连接,支撑板11的另外的相对的两条边分别与第一支撑座13相连接,且各第一支撑座13位于支撑板11的下方,以对支撑板11进行支撑。支撑板11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4,以安装各第一导向板211和各第二导向板311。各连接板1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连接孔15,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液压缸33通过各连接孔15分别与各连接板12相连接。两个第一支撑座13分别开设有三个穿设孔16,以供丝杆441和两个光杆451的穿设,丝杆441两端的第二支撑座445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座13相连接,第一电机444位于第一支撑座13的外侧。支撑板11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两个具有一定长度的凹设部17,各第二支座411一一对应地位于各凹设部17内,各第二支座411在丝杆441上移动时即在相对应的凹设部17内移动。具体实施时,各第一支撑座13可设置于角钢焊架18上。可以看出,工作台1用于固定各运动机构,以使其保持稳定。
参见图15和16,动力装置5可以包括:驱动装置51和液压装置52。其中,驱动装置51为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液压装置52相连接,以对液压装置52提供原动力。液压装置52分别与第一弯曲机构2的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弯曲机构3的第二液压缸33相连接,以对第一液压缸23和第二液压缸33交替地提供压力。具体实施时,液压装置52可以包括:连接法兰521、柱塞泵522、吸油组件523、出油组件524、回油过滤器525、空气过滤器526、液压阀527、压力表528、油路块529和油箱520组成。第二电机和柱塞泵522安装在连接法兰521上,第二电机和柱塞泵522之间通过联轴器(图中未示出)连接。连接法兰521固定在油箱520的油箱盖530上。油路块529和空气过滤器526也安装在油箱520的油箱盖530上。液压阀527和压力表528安装在油路块529上,柱塞泵522的出油口与油路块529的P口相连通,油路块529的T口为液压油的回油箱520口,油路块529的A1口与第一液压缸23的活塞腔相连通,油路块529的B1口与第一液压缸23的缸壁腔相连通。油路块529的A2口与第二液压缸33的活塞腔相连通,油路块529的B2口与第二液压缸33的缸壁腔相连通。空气过滤器526用于给油箱520加油。
综上,本实施例在对试样一次弯曲后,无需人工将试样取下,并对试样反向放置、再次装夹以对试样进行二次弯曲,通过设置在夹持装置4两侧的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以及驱动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交替运动的动力装置5,即可实现对试样的正向弯曲和反向弯曲,避免了试样二次装夹后的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保证了弯曲质量,同时本实施例的弯曲试验系统无需人工过多的干预,即可实现自动对试样的正反向弯曲,提高了反复弯曲试验的速度和试验质量,自动化程度高,节省了操作时间。并且,该弯曲系统可对试样进行多次的反复弯曲试验,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快捷。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第一弯曲机构(2)、第二弯曲机构(3)、夹持装置(4)和动力装置(5);其中,
所述夹持装置(4)与所述工作台(1)相连接,用于夹持试样;
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分别设置于所述夹持装置(4)的两侧,以对所述试样进行不同方向的弯曲;
所述动力装置(5)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第二弯曲机构(3)相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交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支撑装置(41)、两个夹持机构(42)和角度测量装置(43);其中,
两个所述夹持机构(42)均与所述支撑装置(41)可转动地相连接,两个所述夹持机构(42)分别用于夹持试样的两端,且在所述试样弯曲时反向转动;
所述角度测量装置(43)与一个所述夹持机构(42)相连接,用于在与其相对应的所述夹持机构(42)转动时测量该夹持机构(42)的转动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测量装置(43)包括:连接件(431)、角度测量仪(432)和联轴器(433);其中,
所述连接件(431)与所述支撑装置(41)相连接,所述角度测量仪(432)与所述连接件(431)相连接,所述联轴器(433)的输入轴(434)与所述夹持机构(42)相连接,所述联轴器(433)的输出轴(435)与所述角度测量仪(43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夹持机构(42)均包括:第一支座(421)、锁紧块(422)和紧固件(423);其中,
所述第一支座(421)与所述支撑装置(41)可转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支座(421)开设有用于放置所述试样的第一凹槽(424),所述锁紧块(422)盖设于所述第一凹槽(424)处,所述锁紧块(422)通过所述紧固件(423)与所述第一支座(421)相锁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41)包括:
两个第二支座(411),各所述第二支座(411)均开设有第一容纳空间,各所述夹持机构(42)一一对应地且可转动地插设于各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内,并且,各所述夹持机构(42)的外壁的周向均开设有第二凹槽,至少两个限位件(412)的一端分别穿设于各所述第二支座(411)并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内;
所述角度测量装置(43)为两个,各所述角度测量装置(43)与各所述夹持机构(42)一一对应地可转动地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还包括:
传动机构(44),所述传动机构(44)依次穿设于各所述第二支座(411)且与各所述第二支座(411)可转动地相连接,各所述第二支座(411)用于在所述传动机构(44)转动时沿所述传动机构(44)的长度方向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还包括:
至少两个导向机构(45),各所述导向机构(45)分别设置于各所述第二支座(411)的两侧,以在各所述第二支座(411)移动时对其进行导向。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包括:第一导向件(21)、第一弯芯(22)和第一液压缸(23);其中,
所述第一导向件(2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弯芯(22)与所述第一导向件(21)可滑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一弯芯(22)用于对所述试样施加第一方向的力;
所述第一液压缸(23)的第一活塞(24)与所述第一弯芯(22)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包括:第二导向件(31)、第二弯芯(32)和第二液压缸(33);其中,
所述第二导向件(31)设置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二弯芯(32)与所述第二导向件(31)可滑动地相连接,所述第二弯芯(32)用于对所述试样施加第二方向的力;
所述第二液压缸(33)的第二活塞(34)与所述第二弯芯(32)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包括:支撑板(11)、两个连接板(12)和两个第一支撑座(13);其中,
各所述连接板(12)和各所述第一支撑座(13)交替连接于所述支撑板(11)的周向;
两个所述连接板(12)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相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支撑座(13)分别与夹持装置(4)的两端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弯曲试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5)包括:驱动装置(51)和液压装置(52);其中,
所述驱动装置(51)与所述液压装置(52)相连接,以对所述液压装置(52)提供原动力;
所述液压装置(52)分别与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相连接,以对所述第一弯曲机构(2)和所述第二弯曲机构(3)交替提供压力。
CN201810758727.4A 2018-07-11 2018-07-11 弯曲试验系统 Pending CN10864571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8727.4A CN108645716A (zh) 2018-07-11 2018-07-11 弯曲试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58727.4A CN108645716A (zh) 2018-07-11 2018-07-11 弯曲试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45716A true CN108645716A (zh) 2018-10-12

Family

ID=6375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58727.4A Pending CN108645716A (zh) 2018-07-11 2018-07-11 弯曲试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45716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736A (zh) * 2018-11-23 2019-06-21 北方工业大学 板材反复纯弯曲的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7409A (zh) * 2005-12-20 2007-06-27 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双工位钢筋冷弯试验机
CN201622216U (zh) * 2009-10-20 2010-11-0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弯曲试验机
CN205103107U (zh) * 2015-09-29 2016-03-2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恒定拉力下的弯曲装置
CN105784470A (zh) * 2016-04-10 2016-07-20 济南天辰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180°弯曲试验夹具
CN107478521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金属材料弯曲试验装置
CN208399283U (zh) * 2018-07-11 2019-01-18 天津泰格瑞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弯曲试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87409A (zh) * 2005-12-20 2007-06-27 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 双工位钢筋冷弯试验机
CN201622216U (zh) * 2009-10-20 2010-11-03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弯曲试验机
CN205103107U (zh) * 2015-09-29 2016-03-2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一种恒定拉力下的弯曲装置
CN105784470A (zh) * 2016-04-10 2016-07-20 济南天辰试验机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180°弯曲试验夹具
CN107478521A (zh) * 2017-08-16 2017-12-15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一种金属材料弯曲试验装置
CN208399283U (zh) * 2018-07-11 2019-01-18 天津泰格瑞祥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弯曲试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6736A (zh) * 2018-11-23 2019-06-21 北方工业大学 板材反复纯弯曲的设备及方法
CN109916736B (zh) * 2018-11-23 2021-06-25 北方工业大学 板材反复纯弯曲的设备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399283U (zh) 弯曲试验系统
KR100774398B1 (ko) 백래시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CN107192606B (zh) 一种海洋柔顺性管缆拉伸、压缩及弯曲组合实验装置
CN110514739A (zh) 一种往复式无损检测装置
CN108645716A (zh) 弯曲试验系统
CN204008563U (zh) 自动超声波探伤机
CN205593906U (zh) 一种用于检测漆膜附着力的自动化试验装置
CN114608409A (zh) 轨道交通用联轴器外齿公法线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13148879U (zh) 一种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CN211453201U (zh) 一种膜材料双向反复拉伸疲劳试验机
CN206395595U (zh) 卷绕机夹头装置
CN208366713U (zh) 夹持装置
CN219162061U (zh) 用于管棒的水浸c扫描超声波探伤机
CN111102904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方向机壳体孔径专用检具
CN108593427A (zh) 夹持装置
CN212947124U (zh) 一种圆弧岩板的机器人抛光工作站
CN110082237A (zh) 一种换档拨叉脚面摩擦试验机及其试验方法
CN202994439U (zh) 一种车门锁拉杆内外开耐久试验装置
CN208117352U (zh) 一种平头倒角机的上料装置
CN215810668U (zh) 一种零件表面扫描装置
CN219038684U (zh) 一种支辊式弯曲试验样品居中定位装置
CN117516431B (zh) 一种物联网设备制造用检测辅助装置
CN218674197U (zh) 一种弹簧疲劳试验机
CN110170954A (zh) 可调芯双向装旋压装置
CN216433731U (zh) 一种稳定方便的拉力试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 6 Cangyuan Street, Jingjinzhou Riv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Jizhou District, Tianjin City, 301906

Applicant after: TIANJIN TAIGA RUIXIANG APPARATUS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01906 area a, No.4 standard workshop, Tianjin shangcang Industrial Park, Jizhou District, Tianjin

Applicant before: TIANJIN TAIGA RUIXIANG APPARATUS EQUIPMENT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Wang Jiaping

Inventor after: Liu Junfeng

Inventor after: Huang Jianchao

Inventor after: Hao Lei

Inventor after: Zhang Yuqiao

Inventor after: Chen Tao

Inventor after: Sun Fumeng

Inventor after: Liu Zuqiang

Inventor after: Liu Bo

Inventor after: Dong Qiang

Inventor after: Lin Yanmin

Inventor after: Zhang Yongshun

Inventor after: Dong Yong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Xiuqi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ping

Inventor before: Liu Junfeng

Inventor before: Huang Jianchao

Inventor before: Hao L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Yuqiao

Inventor before: Chen Tao

Inventor before: Sun Fumeng

Inventor before: Liu Zhuqiang

Inventor before: Liu Bo

Inventor before: Do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Lin Yanmin

Inventor before: Zhang Yongshun

Inventor before: Dong Yong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Xiuq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