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32857A -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 Google Patents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32857A
CN108632857A CN201710184066.4A CN201710184066A CN108632857A CN 108632857 A CN108632857 A CN 108632857A CN 201710184066 A CN201710184066 A CN 201710184066A CN 108632857 A CN108632857 A CN 10863285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rs
target
base station
determined
downlink sig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18406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32857B (zh
Inventor
张龙
邓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18406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6328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6328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8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328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328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属于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其中,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

Description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背景技术
随着TD-LTE(分时长期演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气波导效应引起的TDD(时分双工)系统远端基站下行信号对近端基站上行信号的干扰也愈演愈烈。如图1所示,大气波导是一种由于对流层中存在逆温或水汽随高度急剧变小的层次,在该层中电波形成超折射传播,大部分电波辐射被限制在这一层内传播的现象。无线信号在大气波导中传播损耗很小,可实现超远距离传播,大气波导发生时,远端基站1的下行信号经数十或数百公里的超远距离传输后仍具有较高强度,如图2所示,信号传播时延超过保护时隙(Guard Period,GP)的长度,落入近端基站2上行接收窗内,造成严重的上行干扰。大气波导干扰将导致近端基站2上行IOT(平均干扰抬升)可达25dB,RRC(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成功率等KPI(关键绩效指标)恶化严重。其中,受扰小区以农村F频段为主,干扰时间主要集中在0:00-8:00;春秋季节容易出现干扰,受影响基站的数量从几百到几万不等。
针对大气波导干扰,目前的主要优化手段包括以下两类:
1、对施扰基站的下行信号发送符号进行限制,通过增大GP以降低干扰。如将特殊子帧配置由9:3:2调整为3:9:2,保护间隔可以由60km提升到240km。进一步的,可以对子帧0、5也限制调度。其中,TD-LTE系统中GP长度由特殊子帧配比决定,9:3:2配比GP长约200us,可抵抗60km范围内的大气波导干扰;3:9:2配比GP长约600us,可抵抗240km范围内的远端干扰。
2、调整施扰基站和受扰基站的天线,包括增大天线下倾角和更换高增益天线。
但是上述优化手段存在以下缺点:
对于优化手段1,对下行信号发送符号进行限制,用于下行数据传输的子帧减少,影响下行速率。更重要的是现网存在超远干扰,测试发现部分下行信号经过340km传播后仍有较高强度,超过回退3:9:2后的保护间隔,即此优化手段对超远距离干扰无效。
对于优化手段2,增大天线下倾角,会导致下行覆盖收缩,容易出现覆盖空洞。且现网农村大量使用非电调天线,增大天线下倾角需上站处理,工程实施难度和开销较大。更换高增益天线也可以降低大气波导干扰,但需上站操作,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包括: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包括:
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包括:
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进一步地,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包括: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执行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进一步地,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还用于:
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大气波导干扰通常发生在凌晨和农村,该种场景下的业务量较少,PD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信道利用率较低,远端基站对近端基站上行的干扰主要由CRS造成,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后,降低目标基站的CRS的发送密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同时又不会对业务造成太大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大气波导现象的示意图;
图2为大气波导干扰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减少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对CRS进行波束赋形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下行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101: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步骤102: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由于大气波导干扰通常发生在凌晨和农村,该种场景下的业务量较少,PDSCH信道利用率较低,远端基站对近端基站上行的干扰主要由CRS造成,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后,降低目标基站的CRS的发送密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同时又不会对业务造成太大影响。
其中,在确定目标基站时,可以由基站自主进行目标基站的确定,也可以由网管人工统一配置判断目标基站的准则,主要是参考受扰情况和下行负荷来判断目标基站。
在网管人工统一配置判断准则时,可以基于经验,对大气波导干扰较严重的区域,在大气波导易发时间段,将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比如具体可以将大气波导易发时段下行PRB(物理资源块)利用率<25%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
进一步地,还可以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将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
另外,基于互易性,可以认为受到大气波导干扰的基站其自身也对其它基站造成干扰,当一基站检测到大气波导干扰后应自动进行回退。因此,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可以将该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
1、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
2、基站受到的干扰具有时域功率斜坡特征,如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如3dB);
3、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
4、基站受到的干扰具有频域特征,如基站的N个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如5dB),其它PRB干扰强度相近,其中,N为大于1的整数,具体可以为6。
在确定目标基站之后,可以采取下列措施中的至少之一来降低目标基站的CRS的发送密度:
1、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
2、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
3、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其中,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即CRS端口回退,如图4所示,可以将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由2端口修改为单端口,因CRS发送密度减半,因此可以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
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案来实现CRS端口回退:
实现方案一
本实现方案中,将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由PORT0和PORT1修改为PORT0,将目标基站的小区回退为单端口小区,需要走小区删建流程,包括以下步骤:
A、将待回退小区设置为禁止接入(cell bar);
B、迁移待回退小区内的用户,将VOLTE(基于IMS的语音业务)用户eSRVCC(Enhanced Single Radio Voice Call Continuity,增强的单一无线语音呼叫连续性)至2G网络,将数据业务系统内切换或直接释放;
C、删除小区,并将小区配置为单端口,取消禁止接入功能,重新建立小区。
此实现方案中,所有通道都发送PORT0的信号,可以正常使用波束赋形。
实现方案二
本实现方案中,将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由PORT0和PORT1修改为PORT0,部分下行子帧关断PORT1发送通道,包括以下步骤:
A、对特定子帧,如子帧0、5,或全部下行子帧,将PORT1发送通道关闭,如将8通道RRU(远端射频模块)发送PORT1的4个通道关闭;
B、为避免通道数减少导致PDSCH功率降低,PORT0发送通道的发送功率可提升3dB,当然,PORT0发送通道的发送功率也可以提升其他值;
C、接收通道不关闭以确保上行仍为8天线接收。
另外,对于降低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的方案来说,因大气波导干扰发生时,上行信道受限,因此从用户体验角度来说,降低CRS发送功率并不会影响网络覆盖。当CRS功率回退触发后,目标基站基于通用小区参数重配流程,将CRS发射功率下降N个dB,N的值可根据需要设置,默认取值3dB。另外,为保证PDSCH性能,可以考虑通过下行功控来提高PDSCH功率,如同步将小区PA/PB取值由-3,1改为0,0,在CRS功率降低3dB的情况下保证PDSCH发射功率不变。
CRS目前采用广播权值,即在小区覆盖范围内全向发送波束,考虑到大气波导干扰高发的农村区域和时段(凌晨),小区内用户数较少,且位置较为固定,可以考虑对CRS进行波束整形来降低CRS的发送密度。具体地,可以通过以下两种实现方案来对CRS进行波束赋形:
实现方案一
本实现方案中,目标基站测量小区内用户位置,如用户数较少,类似PDSCH信道波束赋形,对CRS也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如图5所示。
实现方案二
本实现方案中,目标基站的CRS发送改为波束扫描的方式,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如图6所示,每个CRS波束可以覆盖1/N小区的覆盖面积,不同CRS波束的覆盖面积互相不重合,每隔单位时间T换一个覆盖方向,N*T时间完成小区遍历,N为大于1的整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如图7所示,包括:
处理模块21,用于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执行模块22,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由于大气波导干扰通常发生在凌晨和农村,该种场景下的业务量较少,PDSCH信道利用率较低,远端基站对近端基站上行的干扰主要由CRS造成,因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后,降低目标基站的CRS的发送密度,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大气波导干扰,同时又不会对业务造成太大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模块21具体用于:
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模块22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进一步地,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还用于:
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程序,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处理器还用于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处理器还用于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包括:
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包括:
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包括: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6.一种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执行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将预设时间段内下行业务量低于第一门限的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或
基于干扰源定位结果确定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或
在一基站满足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之一时,将所述基站确定为目标基站:所述基站受到的上行干扰强度高于第二门限;所述基站的上行导频时隙UpPTS和上行子帧符号间的干扰强度差大于第三门限;所述基站检测到其他基站发送的大气波导定位特征序列;所述基站的N个物理资源块PRB的干扰信号强度比其它PRB高且差值大于第四门限,N为大于1的整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执行模块包括:
第一执行单元,用于减少所述目标基站的发送CRS的天线端口的数量;和/或
第二执行单元,用于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和/或
第三执行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基站发送的CRS进行波束赋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降低所述目标基站发送CRS的功率之后,所述第二执行单元还用于:
提高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的功率。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下行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执行单元具体用于:
对CRS进行波束赋形,使CRS仅朝用户所在方向发送;或
利用多个CRS波束依次对小区进行扫描,每个CRS波束的覆盖面积小于小区的覆盖面积,且同一时间段仅发送一个CRS波束,所述多个CRS波束能够覆盖整个小区。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12.一种基站,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确定能够对其他基站造成大气波导干扰的目标基站;
降低所述目标基站的小区参考信号CRS的发送密度。
CN201710184066.4A 2017-03-24 2017-03-24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Active CN1086328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066.4A CN108632857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184066.4A CN108632857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2857A true CN108632857A (zh) 2018-10-09
CN108632857B CN108632857B (zh) 2021-09-10

Family

ID=63707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184066.4A Active CN108632857B (zh) 2017-03-24 2017-03-24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63285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614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回退方法及基站
CN11113073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干扰抑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181703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82573A (zh) * 2018-11-09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网络参数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417209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20164402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6492A (zh) * 2019-03-28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1129220A1 (zh) * 2019-12-24 2021-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大气波导干扰的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12473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CN113708857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远端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95471A (zh) * 2012-01-10 2012-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2655650A (zh) * 2012-01-05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基站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03546413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3.5GHz TDD频段的载波方案
WO2015034402A1 (en) * 2013-09-03 2015-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ing precoding /beamforming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5850196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55650A (zh) * 2012-01-05 2012-09-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基站的定位方法和设备
CN102595471A (zh) * 2012-01-10 2012-07-18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距离的确定方法和设备
CN103546413A (zh) * 2012-07-13 2014-01-2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 一种可用于3.5GHz TDD频段的载波方案
WO2015034402A1 (en) * 2013-09-03 2015-03-1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using precoding /beamforming
CN105850196A (zh) * 2013-12-26 2016-08-10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CN105828349A (zh) * 2015-01-04 2016-08-0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一种基于td-lte系统的远端干扰检测方法及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FUJITSU: "Discussion on the Method for Reducing Energy of Remote IoT UE", 《3GPP TSG-RAN WG1 MEETING#88 R1-1701915》 *
张涛: "大气波导干扰解决方法研究", 《山东通信技术》 *
张育红: "TD-LTE远端同频干扰解决方案研究", 《移动通信》 *

Cited B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49614A (zh) * 2018-10-12 2020-04-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回退方法及基站
CN111049614B (zh) * 2018-10-12 2021-08-10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远端干扰回退方法及基站
CN111130730A (zh) * 2018-11-01 2020-05-0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干扰抑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130730B (zh) * 2018-11-01 2023-03-2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发送方法、信息传输方法、干扰抑制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182573A (zh) * 2018-11-09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信号传输方法、网络参数配置方法及通信设备
CN111181703B (zh) * 2018-11-12 2022-08-23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181703A (zh) * 2018-11-12 2020-05-1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参考信号资源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17209A (zh) * 2019-01-07 2020-07-14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调度方法、装置及基站
WO2020164402A1 (zh) * 2019-02-15 2020-08-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1756492A (zh) * 2019-03-28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11756492B (zh) * 2019-03-28 2022-07-22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处理方法及设备
WO2021129220A1 (zh) * 2019-12-24 2021-07-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定位大气波导干扰的方法、基站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1212473A1 (en) * 2020-04-24 2021-10-28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ower control
CN113708857A (zh) * 2020-05-21 2021-11-2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远端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708857B (zh) * 2020-05-21 2022-09-13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远端干扰检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32857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32857A (zh) 下行信号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基站
RU2617435C2 (ru) Подавление помех гетерогенным сетям от мобильного ретрансляционного узла
Lee Elements of cellular mobile radio systems
CN103535086A (zh)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
El-Beaino et al. On Radio network planning for next generation 5G networks: A case study
US1016469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forming multi-cell beam
US1183824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3424459B (zh) 用于设备通信的波束管理方法和装置
Strzyz et al.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pico node deployment in LTE macro cells
Kim et al. Power headroom report-based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3GPP LTE-A HetNet
WO2019029080A1 (en)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AERIAL VEHICL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9538387B2 (en) Radio resource assignment coordination in superdense networks
Lin et al. Dynamic TD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by using soft reconfiguration
CN111386658B (zh) 无人飞行器及其功率控制的方法
Webb Modelling small cell deployments within a macrocell
WO2023137767A1 (en) A method of sensing based interference management for network nodes
CN102769852B (zh) 一种家庭基站的干扰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Mahmoud et al.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Relay Assisted OFDMA cellular systems with different Beamforming techniques
Ozawa et al. Improvements of femto‐base station resource utilisation and ABS assignment convergence for dynamic ABS assignment
KR102368827B1 (ko) 안테나의 최적 각도를 결정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hamorro et al. Interference evaluation in LTE heterogeneous networks
JP2000092558A (ja) 通信ネットワ―クの二層セルにおけるマイクロセル層からマクロセル層へのハンドオ―バ方法
Guo et al. Atmospheric Duct Interference Identification and Avoidance in NR TDD Network
Lee et al.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Multi-Attribute Conditional Handover in LEO Satellite Networks
Voigt et al. Design pattern for a single frequency TDMA-system in a typical office environment at 60 GHz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