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621602A - 印刷方法 - Google Patents

印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621602A
CN108621602A CN201810171563.5A CN201810171563A CN108621602A CN 108621602 A CN108621602 A CN 108621602A CN 201810171563 A CN201810171563 A CN 201810171563A CN 108621602 A CN108621602 A CN 1086216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cording medium
distance
printing
identifier
detection z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715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621602B (zh
Inventor
椎屋知之
北原将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6216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62160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95Detecting means for copy material, e.g. for detecting or sensing presence of copy material or its leading or trailing en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45Guides for print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36Blanking or long feeds; Feeding to a particular line, e.g. by rotation of platen or feed roller
    • B41J11/42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 B41J11/46Controlling printing material conveyance for accurate alignment of the printing material with the printhead; Print registering by marks or formations on the paper being f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6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for the guidance of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e.g. for preventing skewed conveyance of the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16Means for tensioning or winding the web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14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 roll, e.g. to effect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web
    • B65H18/145Reel-to-reel type web winding and unwin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0/00Advancing webs
    • B65H20/02Advancing webs by friction roll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32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 B65H23/0326Controlling transverse register of web by moving the unwinding devi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20Location in space
    • B65H2511/24Irregularities, e.g. in orientation or skewn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11/00Dimensions; Position; Numbers; Identification; Occurrences
    • B65H2511/50Occurence
    • B65H2511/51Presence
    • B65H2511/512Marks, e.g. invisible to the human eye; Patter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553/0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 B65H2553/30Sensing or detecting means using acoustic or ultrasonic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601/00Problem to be solved or advantage achieved
    • B65H2601/20Avoiding or preventing undesirable effects
    • B65H2601/27Other problems
    • B65H2601/272Skewing of handled material during hand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3Parts concerned of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701/131Edges
    • B65H2701/1315Edges side edges, i.e. regarded in context of transpor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5Digital prin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 Registering, Tensioning, Guiding Webs, And Rollers Therefor (AREA)
  • Handling Of She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印刷方法。本发明的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在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上对介质进行输送;输送位置输出部,其求取输送位置;标识检测部;转向部,其对介质向第三方向的移动进行修正;存储部,其对与标识位于预定位置时的鼓编码器的输出值相对应的基准值进行存储,本发明的印刷方法包括:将介质向第二方向输送第一距离的量,并使标识位于与检测区域相比靠第二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一工序;根据鼓编码器的输出值与基准值,对标识到达了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第二工序;根据标识的检测时刻而开始印刷的第三工序,第一距离为,在至标识到达预定位置为止向第三方向的偏移量收敛在预定的偏移量以内的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

Description

印刷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一种以卷筒对卷筒的输送方式而对长条的记录介质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这样的印刷装置需要在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之间使印刷位置准确地对齐。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的印刷方法,即,在具备用于对记录介质向正向输送时所产生的记录介质的曲折进行修正(以下,也称为转向修正)的转向部的印刷装置中,在临时停止印刷之后暂时向反向输送记录介质并再次向正向实施输送时,在印刷再次开始的时刻对已印刷在记录介质上的标识进行检测,并根据该标识而再次开始印刷。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印刷方法存在如下的课题,即,为了防止如下的问题,即由于在转向修正无法发挥作用的反向上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时所产生的记录介质的曲折,从而使标识偏离标志检测部(标识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区域,并引起标识的漏检测,进而在印刷再次开始时引起印刷位置偏移的问题,需要追随于记录介质的曲折而使标识检测部的位置进行移动的高度的移动机构,从而会导致印刷装置的成本的上升。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52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被完成的发明,并且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应用例而实现。
应用例1
本应用例所涉及的印刷方法为如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输送部,其在第一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输送位置输出部,其输出在求取由所述输送部实现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位置时所使用的信号;印刷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印刷图像;标识检测部,其对与所述第一方向并行地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多个标识中的与检测区域重叠的标识进行检测;转向部,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其对所述记录介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移动进行修正;存储部,其将在所述多个标识中的与开始所述图像的印刷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标识相对于所述检测区域而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而进行存储,所述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第一距离的量,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侧;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开始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输送,并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与所述基准值之间的比较,而对所述第一标识到达了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根据所述标识检测部检测到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向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移动的所述第一标识的时刻,而开始所述印刷部对所述图像的印刷,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至所述第一标识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为止,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由所述转向部实施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方法包括:根据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记录介质向第二方向输送第一距离的量的第一工序;在第一方向上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根据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和与再次开始图像的印刷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标识相对于标识检测部的检测区域而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即基准值之间的比较,而对第一标识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第二工序;根据标识检测部检测出从第一预定位置向检测区域进行移动的第一标识的时刻,而开始图像的印刷的第三工序。第一距离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记录介质向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转向部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第一工序中的记录介质向第二方向的输送以及第二工序中的记录介质到第一方向的预定位置为止的输送根据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被实施。虽然在基于输送位置输出部而实施的记录介质的输送中,会因输送部和记录介质之间产生的滑动等而产生输送误差,但是由于印刷的开始是根据第三工序中标识检测部检测到第一标识的时刻而被实施的,因此在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之间能够高精度地使印刷位置对齐。
此外,由于在第一工序中于第二方向上输送的第一距离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在第二方向上输送时所产生的第一标识(记录介质)向第三方向的偏移会在由第二工序实施的向第一方向的输送时,通过转向部而被修正为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由此,即使是不具备追随于记录介质的曲折而使标识检测部的位置进行移动的高度的移动机构的印刷装置,也能够将第一标识置于标识检测部的检测区域内。因此,能够在不伴有印刷装置的成本上升的条件下,提供一种容易地使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的印刷位置精度得到提高的印刷方法。
应用例2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方法中,优选为,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具有求取所述基准值的工序。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方法在第一工序之前,具有将在第一标识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而进行求取的工序。由此,由于能够切实地将第一标识到达第一预定位置的时刻作为基准值来进行求取,因此能够提高求取预定位置的精度,其中,所述预定位置为使印刷再次开始时的印刷开始位置的精度得到提高的位置。
应用例3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方法中,优选为,求取所述基准值的工序包括:第四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二距离的量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侧;第五工序,在所述第四工序之后,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检测区域内;第六工序,在所述第五工序之后,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且将在所述第一标识到达了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从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所述基准值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
根据本应用例,求取基准值的工序包括:使第一标识与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二距离的量而位于第二方向的下游侧的第四工序;使第一标识位于检测区域内的第五工序;使第一标识位于第一预定位置,且将在第一标识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时从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而存储于存储部中的第六工序。为了在第五工序中检测出第一标识,在从第四工序至第五工序的记录介质向第一方向的输送(稳定输送)中,在第四工序中使记录介质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时所产生的记录介质向第三方向的偏移通过转向部而被修正。由此,能够提高用于在第六工序中求取基准值的第一标识的检测精度。
应用例4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五工序包括:第七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为,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三距离的量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第八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输送,并使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检测区域。
根据本应用例,第五工序具有:使第一标识与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三距离的量而位于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的第二预定位置的第七工序;使位于第二预定位置的第一标识位于检测区域的第八工序。由于在第七工序中,一度使第一标识与检测部相比而位于第一方向的下游侧、即第二预定位置处,因此通过第八工序中的向第二方向的输送而最初被检测到的标识将可靠地成为第一标识。
应用例5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为,在所述第七工序中至所述第一标识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为止,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由所述转向部实施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二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根据本应用例,印刷方法在第八工序中使第一标识位于检测区域之前的第七工序中,实施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的稳定输送,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为,记录介质向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由转向部实施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二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由此,能够使第一标识#1MK切实地位于检测区域内。
应用例6
在上述应用例所记载的印刷方法中,优选为,所述第一偏移量小于所述第二偏移量,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短于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
根据本应用例,由于第二稳定输送距离短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因此能够缩短求取基准值的工序中所需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整体概要结构的模式图。
图2为模式化表示对印刷装置进行控制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3为表示印刷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5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6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7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8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9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10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图11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
印刷装置的概要结构
图1为表示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的整体概要结构的模式图。首先,参照图1,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装置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列举出具备以圆筒形状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转动鼓30并以卷筒对卷筒的方式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的印刷装置1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印刷装置1具备输送部6和印刷部5,其中,输送部6在作为第一方向的正向Ds或作为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反向Dr上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印刷部5在记录介质S上印刷图像。输送部6具有将记录介质S放卷的放卷轴20、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的前驱动辊31以及后驱动辊32、以圆筒形状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作为介质支承部的转动鼓30、和对记录介质S进行收卷的收卷轴40等。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进行输送时,放卷轴20侧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收卷轴40侧成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此外,在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进行输送时,收卷轴40侧为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放卷轴20侧成为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在未指定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提及上游侧时,放卷轴20侧为上游侧,当在未指定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向的情况下提及下游侧时,收卷轴40侧为下游侧。
在印刷装置1中,以卷筒状被卷绕在放卷轴20以及收卷轴40上的长条的记录介质S沿着输送路径Pc而被架设在印刷装置1的两端上。记录介质S在被设置于放卷轴20和收卷轴40之间的转动鼓30上并向正向Ds被输送的同时,通过印刷部5而接受图像记录。记录介质S的种类大致分为纸类和薄膜类。如列举具体示例,则纸类中具有优质纸、铸造纸、铜板纸、涂布纸等,薄膜类中具有合成纸、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P(Polypropylene,聚丙烯)等。大致而言,印刷装置1由从放卷轴20将记录介质S放卷的放卷区域2、在从放卷区域2被放卷的记录介质S上记录图像的处理区域3、将在处理区域3中被记录图像的记录介质S收卷到收卷轴40上的收卷区域4这三个区域构成。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记录介质S的两面中的记录有图像的面称为表面,而将其相反侧的面称为背面。
在放卷区域2中,包含有对记录介质S的一端进行卷绕的放卷轴20、和对从放卷轴20拉出的记录介质S进行卷挂的从动辊21。放卷轴20在使记录介质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对记录介质S的一端进行卷绕并支承。而且,通过放卷轴20在图1中向顺时针进行旋转,从而被卷绕在放卷轴20上的记录介质S经由从动辊21而向处理区域3被放卷。从动辊21与记录介质S接触,并受到其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向记录介质S的正向Ds或反向Dr进行从动旋转。顺便说明,记录介质S通过可相对于放卷轴20进行拆装的芯管22而被卷绕在放卷轴20上。因此,当放卷轴20的记录介质S被用尽时,能够将卷绕有卷筒状的记录介质S的新的芯管22安装在放卷轴20上,从而对放卷轴20的记录介质S进行更换。
印刷装置1具备转向部7,在将记录介质S向第一方向(正向Ds)进行输送时,转向部7对朝向作为与记录介质S的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轴向Da(与图1的纸面垂直的方向)的移动进行修正。详细而言,放卷轴20以及从动辊21能够在与正向Ds正交的轴向Da上进行移动,并且在放卷区域2中安装有转向部7,转向部7通过将放卷轴20以及从动辊21的位置调节为轴向Da(记录介质S的宽度方向),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曲折进行抑制。该转向部7由边缘传感器70以及轴向驱动部71构成。
边缘传感器70在从动辊21的正向Ds的下游侧而被设置在记录介质S的轴向Da的端部上,并对轴向Da上的记录介质S的一端的位置进行检测。边缘传感器70具有发送超声波的发送器(未图示)和接收超声波的接收器(未图示)。发送器和接收器以夹持记录介质S的方式被配置。发送器在轴向Da上向具有10mm左右的宽度的圆形的检测区域发送超声波。接收器接收穿过检测区域的超声波。
轴向驱动部71通过根据边缘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来对放卷轴20以及从动辊21的轴向Da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曲折进行抑制。
在处理区域3中,从放卷区域2被放卷的记录介质S被转动鼓30支承,并且通过由沿着转动鼓30的外周面而被配置的记录头51、52以及UV照射器61、62、63构成的印刷部5,而适当地实施针对记录介质S的处理,从而使图像被记录在记录介质S上。在该处理区域3的上游侧设置有朝向转动鼓30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的作为驱动辊的前驱动辊31,在处理区域3的下游侧设置有将记录介质S向收卷轴40进行输送的后驱动辊32。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被支承于转动鼓30上。
前驱动辊31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涂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从背面侧对从放卷区域2被放卷的记录介质S进行卷挂。而且,通过前驱动辊31向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从放卷区域2被放卷的记录介质S向输送路径Pc的下游侧被输送。另外,夹持辊31n与前驱动辊31对置设置。该夹持辊31n在向前驱动辊31侧被施力的状态下抵接于记录介质S的表面,并在其与前驱动辊31之间对记录介质S进行夹持。据此,确保了前驱动辊31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切实地实施前驱动辊31对记录介质S的输送。
转动鼓30为,以可转动的方式通过省略图示的支承机构而被支承的例如具有400mm直径的圆筒形状的鼓,并从背面侧对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进行卷挂。该转动鼓30在从背面侧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同时,收到其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向记录介质S的正向Ds进行从动旋转。顺便说明,在处理区域3中,在朝向转动鼓30而卷挂有记录介质S的区域的正向Ds的两侧,设置有对记录介质S的前进方向进行变更的从动辊33、34。这些从动辊中的从动辊33在正向Ds的前驱动辊31和转动鼓30之间对记录介质S的表面进行卷挂,并将记录介质S的前进方向向朝向转动鼓30的方向折返。另一方面,从动辊34在正向Ds的转动鼓30和后驱动辊32之间对记录介质S的表面进行卷挂,并将记录介质S的前进方向折返。如此,通过分别在正向Ds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使记录介质S相对于转动鼓30而折返,从而能够将向转动鼓30的记录介质S的卷挂部分确保为较长。
在转动鼓30上设置有作为输送位置输出部的鼓编码器E30,所述鼓编码器E3输出能够被用于求取由输送部6所输送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位置的信号。详细而言,在转动鼓30的旋转轴上设置有圆盘状的旋转标尺30s。在本实施方式的旋转标尺30s中使用了沿着圆周方向交替配置有极性不同的磁铁的磁标尺。在与旋转标尺30s对置的位置上设置有鼓编码器E30。鼓编码器E30具备将磁场的变化转换为电信号的元件(例如,霍尔元件或MR元件等),并针对旋转标尺30s而对相对的移动量进行检测。即,能够根据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表示转动鼓30的旋转量(角度位移)的信号,而求取记录介质S的输送位置(输送距离)。
另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对转动鼓30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输送位置输出部(鼓编码器E30)来求取记录介质S的输送位置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为通过对前驱动辊31或后驱动辊32的旋转量进行检测的输送位置输出部来求取记录介质S的输送位置的结构。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通过磁场的变化而求取旋转标尺30s和鼓编码器E30的相对移动量的所谓磁式编码器,但是也可以为通过光学的变化而求取移动量的光学式编码器。
后驱动辊32在外周面上具有通过喷涂而形成的多个微小突起,并从背面侧对从转动鼓30经由从动辊34而被输送来的记录介质S进行卷挂。而且,通过后驱动辊32在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记录介质S向收卷区域4被输送。另外,夹持辊32n与后驱动辊32对置设置。该夹持辊32n在向后驱动辊32侧被施力的状态下抵接于记录介质S的表面,并在其与后驱动辊32之间对记录介质S进行夹持。据此,确保了后驱动辊32和记录介质S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切实地实施后驱动辊32对记录介质S的输送。
如此,从前驱动辊31向后驱动辊32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被支承在转动鼓30的外周面上。而且,为了对被转动鼓30支承的记录介质S的表面记录彩色图像,在印刷部5上设置有与相互不同的颜色对应的多个记录头51。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黄色、蓝绿色、品红色以及黑色相对应的四个记录头51按照该颜色顺序而在正向Ds上排列。各记录头51以隔开少许间隙的方式与被卷挂在转动鼓30上的记录介质S的表面对置,并以喷墨方式从记录头所具有的喷嘴中喷出相对应的颜色的油墨(有色油墨)。而且,通过各记录头51对被向正向Ds输送的记录介质S喷出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形成彩色图像。
顺便说明,作为油墨,使用了通过照射紫外线(光)从而进行固化的UV(ultraviolet,紫外线)油墨(光固化性油墨)。因此,在处理区域3中,为了使油墨固化并定影于记录介质S上,从而设置有UV照射器61、62。另外,油墨的固化被分为预固化和正式固化这两个阶段来执行。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个之间配置有预固化用的UV照射器61。也就是说,UV照射器61通过照射较弱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与不照射紫外线的情况相比,以油墨的润湿扩散变得足够慢的程度使油墨进行固化(预固化),而不是使油墨正式固化。另一方面,相对于多个记录头51而在正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正式固化用的UV照射器62。也就是说,UV照射器62通过与UV照射器61相比而照射较强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使油墨以停止油墨的润湿扩散的程度进行固化(正式固化)。
如此,配置在多个记录头51的各自之间的UV照射器61使从正向Ds的上游侧的记录头51喷出在记录介质S上的有色油墨预固化。因此,从相邻的两个记录头51中上游侧的记录头51喷出到记录介质S上的油墨在输送记录介质S的同时在到下游侧的记录头51之间被预固化。据此,抑制了混合有不同颜色的有色油墨的这种混色的发生。如此,在抑制了混色的状态下,多个记录头51喷出相互不同的颜色的有色油墨,从而在记录介质S上形成彩色图像。而且,在与多个记录头51相比靠正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正式固化用的UV照射器62。因此,通过多个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通过UV照射器62而被正式固化,并被定影于记录介质S上。
而且,相对于UV照射器62而在正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记录头52。该记录头52以隔开少许间隙的方式与被卷挂在转动鼓30上的记录介质S的表面对置,并以喷墨方式从喷嘴向记录介质S的表面喷出透明的UV油墨。也就是说,还对通过四个颜色的量的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喷出了透明油墨。该透明油墨被喷出到彩色图像的整个面上,从而将光泽感或亚光感这样的质感赋予彩色图像。此外,相对于记录头52而在正向Ds的下游侧设置有UV照射器63。该UV照射器63通过与UV照射器61相比而照射较强的照射强度的紫外线,从而使记录头52所喷出的透明油墨正式固化。据此,能够使透明油墨定影于记录介质S的表面上。
如此,在处理区域3中,对被卷挂在转动鼓30的外周部上的记录介质S适当执行油墨的喷出以及固化,从而形成了通过透明油墨而被赋予了质感的彩色图像。而且,形成了该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S通过后驱动辊32而被输送向收卷区域4。
在处理区域3中具备标识检测部80,所述标识检测部80对后述的与第一方向(正向Ds)并行地设置在记录介质S上的多个标识MK(参照图10)中的与检测区域85(参照图10)重叠的标识进行检测。标识检测部80被配置在前驱动辊31和从动辊33之间。多个标识MK是为了求取使暂时停止的印刷再次开始时的时刻而与图像一起被印刷的标识,标识检测部80对为了再次开始印刷而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上的标识MK进行检测。在此,多个标识MK并不限定于与图像一起被印刷的标识,也可以预先被设置在记录介质S上。
标识检测部80为,具备发射光的光发射部(未图示)和接收光的受光部(未图示)的反射型的光传感器。光发射部由例如发光二极管或钨灯等构成,在记录介质S上被光点照射的区域成为对标识进行检测的检测区域。受光部由例如光电二极管等的光学式传感器构成,并接收从光发射部射出并被记录介质S反射的光,且输出与受光量相应的电压值。由此,能够对到达了检测区域内的标识进行检测。此外,标识检测部80具有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并被构成为能够向与正向Ds交叉的轴向Da进行移动。
收卷区域4除了具有对记录介质S的另一端进行卷绕的收卷轴40之外,还在收卷轴40和后驱动辊32之间具有从背面侧对记录介质S进行卷挂的从动辊41。收卷轴40在使记录介质S的表面朝向外侧的状态下,对记录介质S的另一端进行收卷并支承。也就是说,当收卷轴40在图1中向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时,从后驱动辊32被输送来的记录介质S经由从动辊41而被收卷轴40收卷。顺便说明,记录介质S经由可相对于收卷轴40进行拆装的芯管42而被收卷在收卷轴40上。因此,当被收卷在收卷轴40上的记录介质S已经收满时,能够连带芯管42一起拆下记录介质S。
接着,对控制印刷装置1的电气结构进行说明。图2为模式化地表示对印刷装置进行控制的电气结构的框图。上述的印刷装置1的动作通过图2所示的主机10而被控制。主机10可以被安装在印刷装置1内,也可以独立于印刷装置1而安装在印刷装置1的外部。在主机10中,对控制动作进行综合管理的主控制部100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或存储器构成。此外,主机10具有驱动器120,该驱动器120从媒体122读取程序124。另外,作为媒体122,可以使用CD(Compact Disk)、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USB(Universal SerialBus)存储器等的各种各样的媒体。而且,主控制部100根据从媒体122读取的程序124,来实施主机10的各部分的控制和印刷装置1的动作的控制。
而且,在主机10中设置有由液晶显示器等构成的监视器130、由键盘或鼠标等构成的操作部140,以作为与作业人员之间的接口。在监视器130上除了显示有印刷对象的图像之外,还显示有菜单画面。因此,作业人员通过在确认监视器130的同时对操作部140进行操作,从而能够从菜单画面打开印刷设定画面,并对记录介质的种类、记录介质的大小、印刷质量等的各种印刷条件进行设定。另外,与作业人员之间的接口的具体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各样的改变,例如可以使用触摸面板式的显示器以作为监视器130,也可以通过该监视器130的触摸面板来构成操作部140。
另一方面,印刷装置1具备根据来自主机10的指令而对印刷装置1的各部分进行控制的作为控制部的打印机控制部200。而且,记录头51、52、UV照射器61、62、63以及输送部6的装置各部分通过打印机控制部200而被控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这些装置各部分进行的控制的详细情况如下。
打印机控制部200由CPU(未图示)和存储部210等构成,其中,CPU用于实施来自各种检测器等的输入信号处理或印刷装置1的控制,存储部210用于确保对CPU的程序进行存储的区域或作业区域。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记录介质S的输送,而对形成彩色图像的各记录头51的油墨喷出时刻进行控制。具体而言,该油墨喷出时刻的控制根据上述的鼓编码器E30的输出(检测值)而被执行。也就是说,由于转动鼓30随着记录介质S的输送而进行从动旋转,因此能够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旋转位置、旋转量)而掌握记录介质S的输送位置。因此,打印机控制部200通过从鼓编码器E30的输出中生成pts(print timing signal,打印时刻信号)信号,并根据该pts信号而对各记录头51的油墨喷出时刻进行控制,从而使各记录头51所喷出的油墨喷落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的目标位置上,进而形成彩色图像。
此外,记录头52喷出透明油墨的时刻也同样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而被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据此,能够向通过多个记录头51而形成的彩色图像正确地喷出透明油墨。而且,UV照射器61、62、63的点灯以及灭灯的时刻和照射光量也被打印机控制部200控制。
此外,打印机控制部200对使用图1进行了详细叙述的控制记录介质S的输送的功能进行管理。也就是说,构成输送部6的各部分中的放卷轴20、前驱动辊31、后驱动辊32以及收卷轴40分别与电机相连接。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在使这些电机进行旋转的同时对各电机的速度或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输送进行控制。该记录介质S的输送控制的详细情况如下。
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放卷轴20进行驱动的作为驱动部的放卷电机M20进行旋转,从而从放卷轴20向前驱动辊31供给记录介质S。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放卷电机M20的驱动力(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从放卷轴20到前驱动辊31为止的记录介质S的张力(放卷张力Ta)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在正向Ds上配置于放卷轴20和前驱动辊31之间的从动辊21上,安装有作为对放卷张力Ta进行检测的检测部的张力传感器S21。该张力传感器S21能够由对从例如记录介质S受到的力进行检测的测压元件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21的检测结果,而对放卷电机M20的转矩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放卷张力Ta进行调节。此外,在开始印刷时,打印机控制部200还根据被安装在放卷轴20上并对放卷轴20的转数进行检测的放卷编码器E20的输出(检测值),来实施放卷轴20的转数的控制。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代替根据放卷编码器E20的方式,而根据内置于放卷电机M20的编码器的输出来实施放卷轴20的转数的控制。
此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前驱动辊31进行驱动的前驱动电机M31、和对后驱动辊32进行驱动的后驱动电机M32进行旋转。据此,从放卷区域2被放卷的记录介质S通过处理区域3。此时,对前驱动电机M31执行速度控制,而对后驱动电机M32执行转矩控制。也就是说,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前驱动电机M31的编码器输出,而将前驱动电机M31的旋转速度调节为固定。据此,记录介质S通过前驱动辊31而以固定速度被输送。
另一方面,打印机控制部200对后驱动电机M32的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从前驱动辊31到后驱动辊32为止的记录介质S的张力(过程张力Tb)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在正向Ds上被配置于转动鼓30和后驱动辊32之间的从动辊34上,安装有对过程张力Tb进行检测的张力传感器S34。该张力传感器S34例如能够由对从记录介质S承受的力进行检测的测压元件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34的检测结果,而对后驱动电机M32的转矩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过程张力Tb进行调节。
此外,打印机控制部200使对收卷轴40进行驱动的收卷电机M40进行旋转,并将后驱动辊32所输送的记录介质S收卷在收卷轴40上。此时,打印机控制部200对收卷电机M40的转矩进行控制,从而对从后驱动辊32到收卷轴40为止的记录介质S的张力(收卷张力Tc)进行调节。也就是说,在正向Ds上被配置于后驱动辊32和收卷轴40之间的从动辊41上,安装有对收卷张力Tc进行检测的张力传感器S41。该张力传感器S41例如能够由对从记录介质S承受的力进行检测的测压元件构成。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张力传感器S41的检测结果,而对收卷电机M40的转矩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对记录介质S的收卷张力Tc进行调节。
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承担被安装在放卷区域2上的上述的转向部7的控制功能,并通过根据边缘传感器70的检测结果而对轴向驱动部71进行反馈控制,从而在轴向Da上将记录介质S的一端的位置调节为目标位置。另外,以在轴向Da上前驱动辊31以及后驱动辊32的中心线的位置与记录介质S的中心线一致的方式,对目标位置进行设定。因此,记录介质S以记录介质S的中心线穿过前驱动辊31以及后驱动辊32的中心线的方式被向正向Ds输送。据此,由于记录介质S因由前驱动辊31以及后驱动辊32形成的夹持而受到的载荷在轴向Da上被均匀化,因此能够在对记录介质S向轴向Da偏移的情况进行抑制的同时,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进行输送。
以上为对印刷装置1进行控制的电气结构的概要。
印刷方法
在卷筒对卷筒方式的印刷装置1中,存在因装置的维护等而中断印刷的情况。接下来,对在中断了印刷装置1的印刷后再次开始印刷时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图3为表示印刷方法的流程图。图4至图11为表示印刷部以及标识检测部与记录介质的相对位置的图。另外,图4至图11利用平坦化的俯视图来表示沿着输送路径Pc被输送的记录介质S,并由双点划线表示印刷部5以及标识检测部80的位置。此外,在记录介质S中,由虚线来表示对图像IM进行印刷的区域。参照图3至图11,对使印刷装置1的印刷再次开始时的印刷方法进行说明。
步骤S1为求取基准值的工序。基准值为,与再次开始印刷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标识#1MK相对于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区域85而位于预定位置时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输出值。
图4示出了使印刷装置1的印刷中止时的记录介质S的位置。打印机控制部200在印刷第20号的图像IM之后,将记录介质S输送到第一方向(正向Ds)的预定停止位置为止,并中止印刷。预定停止位置例如被设定为,用于对最终(第20号的)图像IM的放卷侧(上游侧)的端部进行切断的切断台90的切断位置。另外,在记录介质S上,与各图像IM成对的多个标识MK与正向Ds并行地被印刷。
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向第二方向(反向Dr)输送记录介质S,并使与第20号的图像IM一起被印刷的第一标识#1MK与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区域85相比以第二距离的量而位于第二方向的下游侧(第四工序)。如图5所示,此时的第一标识#1MK与检测区域85之间的第二距离L2被设定为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为,在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进行输送时记录介质S向第三方向(轴向Da)偏移的偏移量通过转向部7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偏移量(第二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换言之,第二稳定化输送距离为,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标识#1MK的轴向Da的偏移通过向正向Ds的输送而被修正为第二偏移量以内的距离。第二偏移量例如为±0.7mm,更优选为±0.5mm。
接下来,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并使第一标识#1MK位于检测区域85内(第五工序)。
详细而言,在图6中的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中,打印机控制部200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稳定输送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第二距离L2+第三距离L3),并使第一标识#1MK与标识检测部80相比以第三距离L3(附图所示的第一标识#1MK与检测区域85之间的距离)而位于第一方向的下游侧、即第二预定位置(第七工序)。在基于鼓编码器E30而实施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中,因输送部6的各部分与记录介质S之间的滑动等而会产生输送误差。因此,在加上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被计算出的移动量和记录介质S的实际移动量的输送误差的基础上,第二距离L2+第三距离L3被设定为,能够使第一标识#1MK切实地到达与检测区域85相比靠下游侧的距离。而且,第三距离L3被设定为,即使在向转向修正无法发挥作用的反向Dr上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由标识检测部80检测出第一标识#1MK的距离,即,在将第一标识#1MK位于第二预定位置的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输送了第三距离L3时能够在轴向Da上使第一标识#1MK切实地位于检测区域85内的距离以内。
在图6中的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中,打印机控制部200接收从标识检测部80输出的信号,并将其最小受光量(电压)设为被标识MK反射的光量,且将停止了输送时接收的受光量(最大受光量)设为被记录介质反射的光量。而且,将最大受光量和最小受光量的中间值作为对标识MK进行检测时的阈值而存储于存储部210。通过实施从图5的状态至图6的状态的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朝向正向Ds的稳定输送,从而使因从图4的状态至图5的状态的反向Dr的输送而产生的第一标识#1MK向轴向Da的偏移通过转向部而被修正。由此,至少能够将第一标识#1MK置于检测区域85。另外,也可以在第二次以后的再开始印刷时省略该阈值的设定。
打印机控制部200缓慢地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进行输送,并使图6所示的位于第二预定位置的第一标识向检测区域85移动(第八工序)。由此,通过标识检测部80而检测出第一标识#1MK。由于在该检测之前,记录介质S实施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稳定输送,因此能够使用于求取基准值的第一标识#1MK的检测精度得到提高。此外,由于使第一标识#1MK一度位于与标识检测部80相比靠下游侧,并从那里起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进行输送,因此最初被检测到的标识MK将可靠地成为第一标识#1MK。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输送部6的各部分以及标识检测部80的移动机构进行控制,从而如图7所示,使检测区域85的中心与第一标识#1MK的中心大致一致。
接下来,如图8所示,打印机控制部200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并使第一标识#1MK位于第一预定位置。详细而言,打印机控制部200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输送相当于沿着正向Ds的标识MK之间的距离的二分之一的距离LS的量,并将第一标识#1MK从检测区域85起以距离LS而位于上游侧时的位置设为,第一标识#1MK相对于检测区域85的预定位置(第一预定位置)。而且,打印机控制部200为了对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从而将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时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而存储于存储部210中(第六工序)。
步骤S2为,使第一标识#1MK位于与检测区域85相比靠第一方向(正向Ds)的上游侧的第一工序。如图9所示,打印机控制部200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输送第一距离L1的量。第一距离L1被设定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在后述的第二工序中,记录介质S向正向Ds被输送且至第一标识#1MK到达与检测区域85相比以距离LS的量而位于上游侧的第一预定位置为止,记录介质S向轴向Da偏移的偏移量通过转向部7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偏移量(第一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换言之,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位于最上游侧的第一标识#1MK的轴向Da的偏移通过朝向正向Ds的输送而被修正为第一偏移量以内的距离。第一偏移量例如为±0.2mm,更优选为±0.15mm。
此外,由于相对于第一偏移量需要收敛在为了在实施印刷时保持轴向Da上的印刷位置精度而所需的范围内而言,第二偏移量中的在求取基准值的工序中轴向Da上的偏移量只需收敛在标识检测部80能够对第一标识#1MK进行检测的程度的偏移量以内即可,因此能够将第二偏移量设定为大于第一偏移量。如果将第二偏移量设定为大于第一偏移量,则能够将第二稳定输送距离设定为短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的距离。如果能够缩短第二稳定输送距离,则在求取基准值的工序中,能够缩短记录介质S的输送距离,并能够缩短求取基准值的工序所需的时间。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稳定输送距离被设定为,短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的距离。
步骤S3为对第一标识#1MK到达了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第二工序。打印机控制部200将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动作设为关断(OFF)。而且,从图9的状态起,开始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并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和存储于存储部210的基准值之间的比较,来求取第一标识#1MK到达了从检测区域85起向上游侧距离LS的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由于本印刷方法具有求取与在第一标识#1MK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输出值相对应的基准值的工序,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求取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图10示出了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的状态。另外,在步骤S3中,也可以在不将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动作设为关断的条件下,开始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在此情况下,至检测出第一标识#1MK到达了从检测区域85起向上游侧距离LS的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为止,只需忽视标识检测部80中检测到的MK的检测信号即可。
步骤S4为使印刷部5对图像的印刷再次开始的第三工序。打印机控制部200在识别到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时,将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动作设为开启(ON),并开始标识MK的检测,并在标识检测部80中对从第一预定位置向检测区域85进行移动的第一标识#1MK进行检测。而且,根据检测出第一标识#1MK的时刻,而开始印刷部5对图像IM的印刷。由此,如图11所示,在第20号的图像IM之后,第21号以后的图像IM被印刷在预定的区域内。
记录介质S的到第一预定位置为止的输送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被实施。虽然在基于鼓编码器E30而实施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中,因输送部6和记录介质S之间所产生的滑动等而产生了输送误差,但是由于印刷的开始是根据之后的标识检测部80检测出第一标识#1MK的时刻而被实施的,因此能够在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之间使印刷位置高精度地对齐。
通过执行步骤S3的第二工序中的从图9的状态至图10的状态的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朝向正向Ds的稳定输送,从而使因步骤S2的第一工序中的从图8的状态至图9的状态的反向Dr的输送而产生的第一标识#1MK(记录介质S)向轴向Da的偏移通过转向部7而被修正。由此,即使在不具备追随因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进行输送而产生的记录介质S的曲折而使标识检测部80的位置进行移动的高度的移动机构的印刷装置1中,也能够使第一标识#1MK可靠地置于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区域85。
此外,由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长于第二稳定输送距离,因此能够使第一偏移量小于第二偏移量,并能够高精度地实施之后继续进行的印刷部5对图像的印刷。
此外,也可以在标识检测部80中检测到第一标识#1MK时,暂时停止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并使从与记录介质S对置的位置退避的记录头向与记录介质S对置的位置移动,之后,在使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再次开始之后使印刷开始。此时,由于在印刷开始时记录介质S的输送速度需要达到预定的定速输送状态,因此为了开始印刷,需要将记录介质S向正向Ds输送达到预定的定速输送状态而所需的距离量。因此,此时,需要将步骤S2中的记录介质S朝向反向Dr输送的输送距离L1设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加上定速到达距离而得到的距离以上的距离。据此,即使在标识检测部80中检测到第一标识#1MK时暂时停止记录介质S向正向Ds的输送,也能够在之后不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进行输送的条件下再次开始印刷。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其主旨,则能够对上述的结构追加各种各样的变更。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本发明应用于由圆筒形的转动鼓30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印刷装置1中的情况,但是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结构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为利用平面对记录介质S进行支承的结构的印刷装置。本发明能够应用于以卷筒对卷筒的输送方式对记录介质S实施印刷的全部印刷装置中。
此外,能够对记录头51、52的个数、配置、喷出的颜色等进行适当的改变。也能够对UV照射器61~63的个数、配置、紫外线强度等进行适当的改变。而且,对于记录介质S的输送方式,也能够进行适当的改变。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喷出UV油墨的记录头51、52的印刷装置1中。然而,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具备喷出除UV油墨以外的油墨、例如树脂油墨等的水性油墨的印刷头的印刷装置中。或者,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调色剂等的油墨以外的材料来实施印刷的印刷装置中。
如上文所述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印刷方法,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印刷方法包括第一工序、第二工序和第三工序,第一工序为,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将记录介质S向反向Dr输送第一距离L1的量的工序,第二工序为,在正向Ds上对记录介质S进行输送,并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和如下的基准值之间的比较而对第一标识#1MK到达了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的工序,其中,所述基准值为,当与再次开始图像的印刷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标识#1MK相对于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区域85而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输出值,第三工序为,根据标识检测部80检测到从第一预定位置向检测区域进行移动的第一标识#1MK的时刻而开始图像的印刷的工序。第一距离L1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记录介质S向轴向Da的偏移量通过转向部7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第二工序中的记录介质S到正向Ds的预定位置为止的输送根据鼓编码器E30的输出值而被实施。虽然在基于鼓编码器E30的记录介质S的输送中,因输送部6和记录介质S之间所产生的滑动等而产生输送误差,但是由于印刷的开始是根据第三工序中标识检测部80检测到第一标识#1MK的时刻而被实施的,因此能够在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之间使印刷位置高精度地对齐。
此外,由于第一工序中在反向Dr上被输送的第一距离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因此,在基于第二工序而实施的朝向正向Da的输送时,在反向Dr上输送时所产生的第一标识#1MK向轴向Da的偏移通过转向部而被修正为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由此,即使是不具备追随记录介质S的曲折而使标识检测部80的位置进行移动的高度的移动机构的印刷装置1,也能够将第一标识#1MK置于标识检测部80的检测区域85。
此外,由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大于定速到达距离,因此在标识检测部80检测到第一标识#1MK时,记录介质S被以预定的定速进行输送。由此,能够连续进行从第一标识#1MK的检测至图像的印刷的动作。
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在未伴有印刷装置1的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容易地提高印刷的中断和再次开始的印刷位置精度的印刷方法。
印刷方法在第一工序之前具有求取在第一标识#1MK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鼓编码器E30输出的输出值以作为基准值的工序。由此,由于能够切实地求取第一标识#1MK到达第一预定位置的时刻以作为基准值,因此能够提高再次开始印刷时的印刷开始位置的精度。
印刷方法在求取基准值的工序中实施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的稳定输送。为了求取基准值,需要由标识检测部80可靠地检测出被设置在记录介质上的第一标识#1MK。为了对第一标识#1MK进行检测而在将记录介质向第二方向进行移动时所产生的记录介质(第一标识#1MK)向第三方向的偏移,在朝向第一方向的稳定输送中通过转向部而被修正。由此,能够提高用于求取基准值的第一标识#1MK的检测精度。
由于第二稳定输送距离短于第一稳定输送距离,因此能够缩短求取基准值的工序而所需的时间。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2…放卷区域;3…处理区域;4…收卷区域;5…印刷部;6…输送部;7…转向部;10…主机;30…转动鼓;30s…旋转标尺;31…前驱动辊;32…后驱动辊;51、52…记录头;61、62、63…UV照射器;70…边缘传感器;71…轴向驱动部;80…标识检测部;85…检测区域;90…切断台;100…主控制部;120…驱动器;122…媒体;124…程序;130…监视器;140…操作部;200…打印机控制部;210…存储部;E30…鼓编码器;L1…第一距离;L2…第二距离;MK…标识;#1MK…第一标识。

Claims (6)

1.一种印刷方法,其为如下的印刷装置中的印刷方法,所述印刷装置具备:
输送部,其在第一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
输送位置输出部,其输出在求取由所述输送部所实现的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位置时所使用的信号;
印刷部;其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印刷图像;
标识检测部,其对与所述第一方向并行地设置在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多个标识中的与检测区域重叠的标识进行检测;
转向部,在向所述第一方向输送所述记录介质时,其对所述记录介质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三方向的移动进行修正;
存储部,其将在所述多个标识中的与开始所述图像的印刷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标识相对于所述检测区域而位于第一预定位置时从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基准值而进行存储,
所述印刷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输送第一距离的量,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侧;
第二工序,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后,开始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的输送,并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与所述基准值之间的比较,而对所述第一标识到达了所述第一预定位置的情况进行检测;
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二工序之后,根据所述标识检测部检测出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向所述检测区域进行移动的所述第一标识的时刻,而开始所述印刷部对所述图像的印刷,
所述第一距离为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为,在所述第二工序中至所述第一标识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为止,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所述转向部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一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工序之前,具有求取所述基准值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求取所述基准值的工序包括:
第四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二距离的量而位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下游侧;
第五工序,在所述第四工序之后,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检测区域内;
第六工序,在所述第五工序之后,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第一预定位置,且将在所述第一标识到达了所述第一预定位置时从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输出的输出值作为所述基准值而存储于所述存储部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五工序包括:
第七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一方向进行输送,并使所述第一标识位于第二预定位置,所述第二预定位置为,与所述检测区域相比以第三距离的量而位于所述第一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
第八工序,根据所述输送位置输出部的输出值而将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二方向进行输送,并使位于所述第二预定位置的所述第一标识位于所述检测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距离为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以上的距离,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为,在所述第七工序中至所述第一标识到达所述检测区域为止,所述记录介质向所述第三方向的偏移量通过由所述转向部实施的修正而被收敛在预定的第二偏移量以内而所需的距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偏移量小于所述第二偏移量,
所述第二稳定输送距离短于所述第一稳定输送距离。
CN201810171563.5A 2017-03-21 2018-03-01 印刷方法 Active CN1086216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54068A JP2018154070A (ja) 2017-03-21 2017-03-21 印刷方法
JP2017-054068 2017-03-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621602A true CN108621602A (zh) 2018-10-09
CN108621602B CN108621602B (zh) 2021-09-10

Family

ID=63582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71563.5A Active CN108621602B (zh) 2017-03-21 2018-03-01 印刷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173442B2 (zh)
JP (1) JP2018154070A (zh)
CN (1) CN10862160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685A (zh) * 2019-03-08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164321A (ja) * 2019-03-29 2020-10-08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基材処理装置および基材処理方法
JP7400452B2 (ja) * 2019-12-25 2023-12-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217145407U (zh) * 2022-02-28 2022-08-09 广州精陶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辊子行程读取组件及打印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450A (ja) * 1988-05-19 1990-01-30 Bobst Sa 印刷用板状片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217682A (zh) * 1996-03-25 1999-05-26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在传输的纸张上将标记与终止线对齐的装置
CN1805856A (zh) * 2004-03-30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1376467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纸张输送方法
CN102073254A (zh) * 2009-11-20 2011-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带曲折防止装置和包括它的成像设备
US20120081447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port adjustment method, transp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transport adjustment program
CN102583088A (zh) * 2010-11-24 2012-07-18 戈斯国际蒙塔泰尔公司 片料传输装置及相关应用
JP2012235192A (ja) * 2011-04-28 2012-11-2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印刷装置
CN103204398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馈纸装置的纸张歪斜校正装置
CN1040708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立志凯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60137447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Oce-Technologies B.V. Conveyor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conveyor mechanism
JP2016175216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のマーク検出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28450A (ja) * 1988-05-19 1990-01-30 Bobst Sa 印刷用板状片の位置決め装置
CN1217682A (zh) * 1996-03-25 1999-05-26 普罗克特和甘保尔公司 在传输的纸张上将标记与终止线对齐的装置
CN1805856A (zh) * 2004-03-30 2006-07-1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CN101376467A (zh) * 2007-08-30 2009-03-04 株式会社东芝 纸张输送装置以及纸张输送方法
CN102073254A (zh) * 2009-11-20 2011-05-25 株式会社理光 带曲折防止装置和包括它的成像设备
US20120081447A1 (en) * 2010-09-30 2012-04-0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Transport adjustment method, transport adjustment system, and transport adjustment program
CN102583088A (zh) * 2010-11-24 2012-07-18 戈斯国际蒙塔泰尔公司 片料传输装置及相关应用
JP2012235192A (ja) * 2011-04-28 2012-11-29 Brother Ind Ltd 画像読取装置、印刷装置
CN103204398A (zh) * 2012-01-16 2013-07-17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馈纸装置的纸张歪斜校正装置
CN104070862A (zh) * 2013-03-29 2014-10-01 立志凯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60137447A1 (en) * 2014-11-18 2016-05-19 Oce-Technologies B.V. Conveyor mechanism and a method for adjusting a conveyor mechanism
JP2016175216A (ja) * 2015-03-19 2016-10-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のマーク検出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60685A (zh) * 2019-03-08 2020-09-15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以及印刷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173442B2 (en) 2019-01-08
CN108621602B (zh) 2021-09-10
JP2018154070A (ja) 2018-10-04
US20180272759A1 (en) 2018-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21602A (zh) 印刷方法
US8876240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ing medium transportation control method
US10328728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for printing each of a plurality of unit images
US20120200885A1 (en) Printing system and printing method
US10195875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4070849B (zh)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
US9114949B2 (en) Monitoring a media roll mounted in a printing apparatus
US9555649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US9387703B2 (en)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calibration method, and image recording method
CN105429533A (zh) 步进电机控制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记录装置
JP2016175216A (ja) 印刷装置のマーク検出方法、及び印刷装置
JPH07172683A (ja) ロール巻き記録媒体残量検出装置
US9925764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osition adjusting method of mark detector
US9944099B2 (en) Printing apparatus and printing method
CN104057726A (zh) 图像形成装置、记录介质的输送控制方法
JP2016175375A (ja) 印刷装置
US9784598B2 (en) Position detecting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recording apparatus, robot, and position detecting method having a ratio computing unit
JP5946325B2 (ja) センサ移動装置
JP6160384B2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9126428B2 (en) Mark detection method and print apparatus
JP2007030430A (ja) プリンターのリボンエンド検出装置
JP7440103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