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4587B -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84587B
CN108584587B CN201711486698.2A CN201711486698A CN108584587B CN 108584587 B CN108584587 B CN 108584587B CN 201711486698 A CN201711486698 A CN 201711486698A CN 108584587 B CN108584587 B CN 1085845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opping device
connecting rod
movable stopping
acousto
mov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866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84587A (zh
Inventor
范奉和
王军泉
李峥
李文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se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s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se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se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8669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5845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85845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45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845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845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4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mounted on cars or counterweight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止停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连接可伸缩连杆机构;可伸缩连杆机构包括上主动连杆的一端与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主动连杆连接板与传动螺母连接,下主动连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主动连杆连接板;还包括上被动连杆的一端与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被动连杆连接板与螺杆滑动套连接,下被动连杆的一端与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也与被动连杆连接板连接;传动螺母和螺杆滑动套之间穿有传动螺杆,传动螺杆与手摇支架连接;手摇支架与手摇柄配合工作。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独立于电梯结构,不与现有电梯的主要部件尤其是安全部件关联。

Description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物(旧楼)安装新电梯,近年来需求迅猛增加。据来自中国电梯协会2017年12 月义乌信息会的消息,全国旧楼加装电梯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21个省市政府出台了扶持和鼓励政策,涉及建筑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市场需求约250--300万台。但是,处于安全考虑,很多电梯的井道空间受限于现有现有建筑物的结构、环境等影响,无法达到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底坑深度而不能加装电梯(无法通过法定验收),给许多迫切需要使用加装电梯的现有建筑中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和行动不便的人群带来遗憾。
故此,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浅底坑条件下安装电梯成为电梯业关注、创新的领域之一。
GB 28621-2012《安装于现有建筑中的新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为上述创新提供了技术标准层面的许可基础。即:当电梯地坑深度方向间距不足时(限于现有建筑物),设置可移动止停装置,一种“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允许电梯在端站之间自由移动的机械装置”,在人员进入地坑时,该装置限制轿厢的行程,保证地坑有足够的安全空间(GB 28621-2012§3.2)。
本发明即亦基于上述背景研究并提出。
现有技术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电梯底坑设置升降式缓冲器、电动千斤顶、夹轨装置、附加止动钳等,存在以下缺点:
(1)人员要进入底坑操作或维修,具有极大安全隐患;
(2)装置的机构复杂、造价成本高;
(3)需外加机电设施,占用很多建筑空间、实际中难以采用;
(4)有些设计需要与电梯安全部件联合使用或共用(如夹轨器、缓冲器、安全钳等),因电梯安全部件涉及行政许可,无形中增加了评估风险,很少专业厂家能够提供,故实用价值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能够便捷地实现了浅底坑条件下的旧楼加装电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连接可伸缩连杆机构;可伸缩连杆机构包括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上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主动连杆连接板与传动螺母连接,下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主动连杆连接板;
还包括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所述上被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被动连杆连接板与螺杆滑动套连接,所述下被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也与所述被动连杆连接板连接;
所述传动螺母和螺杆滑动套之间穿过有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与手摇支架连接;所述手摇支架与手摇柄配合工作。
所述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都连接到所述主动连杆连接板上;
所述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有的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都连接到被动连杆连接板上。
所述下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缓冲垫。
采用所述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包括串联的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预定位置结束;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离开预定位置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回收结束。
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一个双向触点开关,所述双向触点开关设置在轿厢底板上;所述手摇支架上设有上开关打板,所述下支撑架连接下开关打板;所述双向触点开关和声光提示装置串联在24V的电路上。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碰触轿厢底板上的双向触点开关的上触点,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到双向触点开关的下触点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所述下触点,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触碰上触点,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所述上端开关装设在轿厢底部,上述下端开关装设在底坑内,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各采用一个接近式传感器,所述手摇支架上设有上开关打板,所述下支撑架连接下开关打板;两个所述接近式传感器和声光提示装置串联在24V的电路上。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开始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脱离轿厢底部上的接近式传感器,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感应到装设在底坑的另一个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脱离底坑上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感应到轿厢底部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断开,警示声光信号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光电式传感器,轿厢底部装设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作为光电式传感器的负载,光电式传感器电路控制设计为:根据井道底坑需要的间距设定好测量距离;所述轿厢底部还设有缓冲器。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自完全回收状态开始动作的参数设定值为1,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伸展后且轿厢下行移动并最终使可移动止停装置压缩到缓冲器上的参数设定为0;可移动止停装置动作时,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1--0的位置测量,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轿厢到0位置,光电式传感器完成测量,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轿厢上行移动,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测定0--1的位置变化,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被完全收回位置时,光电式传感器测量到 1的位置,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够便捷地实现浅底坑条件下的旧楼加装电梯;
(2)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独立于电梯结构,不与现有电梯的主要部件尤其是安全部件关联,不占用底坑空间、节省了建筑面积,实用价值高;
(3)本发明通过简单的手动操作实现止停轿厢的作用,装置动作无需动力驱动,制造成本低,简便可行,使用范围广,尤其是适用现场作业;
(4)止停位置的测定采用接触式触点开关、接近式感应器或声光感应器,具有声光信号控制,方法简单、控制准确且充分利用了既有资源(声光信号是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必要安全措施);
(5)人员在层门处即可完成装置的完全伸展和完全回收,不必进入底坑,保证了人员安全;
(6)本发明每轿厢仅需使用一套装置,避免了现有技术需要两套或多套设施才能够实现同样目的的复杂结构和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的右视图,图1(b)为本发明的正视图;
图2为本发明可伸缩连杆机构伸展开的结构图;
图3(a)为完全回收状态的右视图,图3(b)为完全回收状态的正视图,图3(c)为完全伸展状态的右视图;
图4(a)为护脚板工作示意图;图4(b)为护脚板的示意图;
图5(a)为装置开始动作示意图,图5(b)为装置完全伸展示意图,图5(c)为装置到达轿厢止厅位置;
图6(a)为实施例一上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示意图,图6(b)为实施例一上端开关复位,电路闭合示意图,图6(c)为实施例一下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示意图;
图7(a)为实施例二上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示意图,图7(b)为实施例二上端开关复位,电路闭合示意图,图7(c)为实施例二下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示意图;
图8(a)为实施例三的电路图,图8(b)为实施例三主回路电路图。
其中,1.电梯轿厢,2.上支撑架,3.下支撑架,4.1上主动连杆,4.2下主动连杆,5.护脚板,5.1上被动连杆,5.2下被动连杆,6.传动螺母,7.手摇支架,8.主动连杆连接板,9.被动连杆连接板,10.螺杆滑动套,11.传动螺杆,12.缓冲垫,13.手摇柄,14.手摇柄孔位,15.缓冲器,16.底坑地面,17.可移动止停装置,18.上端开关,19.上开关打板, 20.下开关打板,21.声光信号提示装置,22下端开关,23轿厢门,24.最底一层的楼层板,25轿厢护脚板长孔,26.电梯井道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名词和术语解释:
底坑:电梯井道中位于轿厢服务的最低层站(平层位置)以下的部分(引自GB7588-2003 §3.20);
浅地坑:当轿厢完全静止压在轿厢缓冲器上时,底坑间距不能满足GB 7588§5.7.3.3要求的垂直空间技术条件;
可移动止停装置: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允许电梯在端站之间自由移动的机械装置。在人员进入地坑时,该装置限制轿厢的行程,保证地坑有足够的安全空间(引自GB 28621-2012 §3.2);
护脚板:安装在轿厢地坎下面用于保护人员安全的防护设施(引自GB 7588-2003§8.4)。
(1)旧楼加装电梯遇到因建筑物限制,电梯的底坑深度不能满足通常地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通过装设符合相关标准的装置-可移动止停装置,达到当人员进入地坑时,可移动止停装置限制轿厢的行程,以保证地坑有足够的安全空间的目的。
(2)本发明装置采用带有自锁功能的剪式连杆伸缩结构和声光信号止停位置测定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包括:
采用剪式连杆结构的机械伸缩装置,完全回收后,占用垂直间距最小,能够使底坑间距做到尽量小,从而最大程度地节省了建筑面积;
人在层门处通过手动摇杆实现装置的完全伸展和完全回收。操作全过程人员无需进入底坑,保证了作业人员的安全;
每轿厢使用一套装置,避免了需要两套或多套设施才能够实现同样目的的复杂结构;
采用电气开关控制声光信号来测定装置的完全伸展或完全回收,简便可靠,同时还兼具警示作用;
装置利用机械自锁的原理,保证装置在电梯轿厢止停在任何停止位置不使其移动,便于不同底坑深度下采用本发明装置及其方法。
如图1(a)-图1(b),图3(a)-图3(c)所示,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17,包括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所述上支撑架2和下支撑架3之间连接可伸缩连杆机构,可伸缩连杆机构包括上主动连杆4.1和下主动连杆4.2,上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2连接,另一端通过主动连杆连接板8与传动螺母6连接,下主动连杆4.2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3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主动连杆连接板8;
还包括上被动连杆5.1和下被动连杆5.2,所述上被动连杆5.1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2 连接,另一端通过被动连杆连接板9与螺杆滑动套10连接,所述下被动连杆5.2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3连接,另一端也与所述被动连杆连接板9连接;
所述传动螺母6和螺杆滑动套10之间穿过有传动螺杆11,所述传动螺杆11与手摇支架 7连接;所述手摇支架7与手摇柄13配合工作。
如图1(b)所示,所述上主动连杆4.1和下主动连杆4.2分别设有两个,所述上主动连杆4.1和下主动连杆4.2都连接在所述主动连杆连接板8上。
如图1(b)所示,所述上被动连杆5.1和下被动连杆5.2分别设有两个,上被动连杆5.1 和下被动连杆5.2都连接在被动连杆连接板9上。
所述下支撑架3的下部设有缓冲垫12。
如图3(a)-图3(b)所示,可移动止停装置17固定在轿厢底部随轿厢一同运行。上端开关18设置在轿厢底部,上开关打板19设置在手摇支架7上,装置未动作时,装置的剪式连杆机构处于完全收回位置,电梯正常运行(此状态手摇杆不插入,图示仅为说明手摇杆在装置需要动作时的初始位置);
如图3(c)所示,可移动止停装置17自图3(a)起始状态动作,轿厢移动至适当位置(见图2,适当位置指:轿厢离开层站的距离=装置行程+人员操作间距)。装置动作时,操作人员从层站处使用手摇杆通过护脚板上的长孔转动螺杆,使装置从完全收回位置渐次伸展至护脚板长孔下限位处。此时,装置处于完全伸展状态(见图4(a),图4(b)),抽出手摇杆,向下移动轿厢(注:根据GB 28621-2012§5.7.2.4.2“手动操作可移动止停装置,如果可移动止停装置不在动作位置,...应通过安全系统操作,以防止轿厢在下行方向上的任何移动”。故此,如果可移动止停装置在动作位置,应允许轿厢向下移动),直至使装置完全压缩在电梯底坑中设置的缓冲器15上(下端开关动作,轿厢止停)。此时,一个触点开关或光电开关动作,轿厢止停。
如图4(a)所示,为护脚板5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b)为本发明给出的护脚板的一个实例,轿厢门23打开状态,底坑地面16和最底一层的楼层板24的相对位置如图4(b) 所示,在符合GB 7588-2003§8.4.1和8.4.2的要求基础上,设置一个轿厢护脚板长孔25。其作用:(1)为手摇杆导向;(2)装置完全回收和完全伸展的限位。护脚板垂直部分与向下延伸的斜面折弯处水平线位置,是装置初始动作前的轿厢停止位置:轿厢移动至此位置,装置开始动作。图示中,圆形垂直间距为人员安全作业间距,其目的是人员能够手持摇杆动作装置的螺杆。
本发明采用机械升降结构(如剪式可伸缩连杆机构等),实现装置的完全收回(未动作状态,下同)或完全伸展(动作状态,下同)。
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独立于电梯结构,不与现有电梯的主要部件尤其是安全部件关联,不占用底坑空间节省了建筑面积,实用价值高。
装置采用手动摇杆(柄)操作,便捷可行,适用于现场各种环境。其驱动过程是:使电梯移动至适当位置,操作人员在层站处打开电梯门,手持摇杆通过轿厢护脚板5专门设置的手摇柄孔位14转动所述机械升降结构,即可带动装置伸展或收回。
位置测定:在轿厢底部的适当位置和井道底部适当位置装设位置开关(可采用接触式触点开关、激光测距、接近传感器等不同形式),在轿底适当位置装设一个带有声光信号的设施 (如闪烁警灯)。当装置动作(伸展)时,一个声光信号触发,至装置到达预定位置(压缩轿厢缓冲期后)结束;反之,装置离开预定位置时,所述声光信号触发,至装置完全回收位置结束;
装置的机械升降结构能够起到限制轿厢行程、保证地坑有足够安全空间的作用;机械升降结构利用机械锁止原理,保证了装置完全伸展或完全回收时装置伸展或回收位置的锁定;
每轿厢使用一套可移动止停装置即可,避免了现有技术如轨道止停装置、安全钳需要两套或多套同目的的装置,节约了资源;
为实现装置的手动操作,在轿厢护脚板上设置了长孔,该长孔除了可以插入手摇杆动作装置之外,还具有限制装置上下行程、标识轿厢停止以便于装置操作的以及保证人员操作间距的作用;
本发明操作方法和装置符合GB 28621-2012§5.7.2.1、§5.7.2.3、§5.7.2.4、§5.7.2.5、§ 5.7.4的规定。
本发明固定在轿厢底板下面随轿厢一同运行,如图2所示,在底坑地面16设有轿厢缓冲器15,手动操作方向与电梯层门垂直,装置未动作时,机械升降结构完全收回在轿厢底部,电梯可正常运行;当需要本发明止停轿厢(动作)时,使轿厢移动至适当位置(护脚板标识出这个适当位置),操作人员从层站处(层门外)通过护脚板长孔使用手摇杆驱动机械升降结构,使升降机构渐次伸展如图2所示。
本发明包括以下装置和系统:
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自锁功能的机械升降结构及其手摇杆(柄);
轿厢护脚板设置专门的长孔:手动操作装置升降、标识轿厢停止位置、保证人员操作间距;
声光信号位置测定以及相应的开关、电路。
动作过程
装置固定在轿厢底部随轿厢一同运行。装置未动作时,装置的剪式连杆机构处于完全收回位置,电梯正常运行;当需要装置动作时,轿厢移动至护脚板标识的位置,操作人员从层站处打开层门,在层门外使用手动摇杆通过带有长孔的护脚板转动螺杆,使连杆机构渐次伸展直至装置被护脚板上设置的限位点所限制,此时装置为完全伸展,然后使轿厢下行至完全压缩到轿厢缓冲器上停止移动,这时,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一个声光信号灯在上述过程中发出声光信号直至装置下开关打板触碰到下触点开关停止,以提醒相关人员注意安全。
反之,装置下开关打板离开下触点开关,声光信号启动,使轿厢上移动至护脚板标识的停止位置,通过护脚板长孔插入手摇杆,收回升降结构,至装置完全收回,上开关打板碰触到上触点开关,声光信号停止,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允许(能够)正常运行。
本发明技术原理和工作方法叙述如下:
可移动止停装置固定在轿厢底板下面随轿厢一同运行,手动操作方向与电梯层门垂直,装置未动作时,机械升降结构完全收回在轿厢底部,电梯可正常运行;当需要装置止停轿厢 (动作)时,使轿厢移动至适当位置(护脚板标识出这个适当位置),操作人员从层站处(层门外)通过护脚板长孔使用手摇杆驱动机械升降结构,使升降机构渐次伸展。同时,安装在轿厢底板上的一个开关(接触式触点、接近式传感器、激光位置传感器等)动作,声光信号发出;继续手动升降结构至完全伸展(护脚板下限位位置),抽出手摇杆,向下移动轿厢,直至装置上设置的下开关打板碰触到设置在底坑内的下触点开关或接近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声光信号停止,装置抵达预定的位置。此时,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装置下开关打板离开下触点开关,声光信号启动,使轿厢上移动至护脚板标识的停止位置,通过护脚板长孔插入手摇杆,收回升降结构,至装置完全收回,上开关打板碰触到上触点开关,声光信号停止,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允许(能够)正常运行。
采用所述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包括串联的声光信号提示装置21、上端开关18和下端开关22;可移动止停装置17伸展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21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预定位置结束;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离开预定位置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回收结束。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整体上如图5(a)-图5(c)所示,底坑地面的一旁为电梯井道壁26,包括:
装置开始动作
轿厢移动至预定位置,打开层门,插入手摇柄13,操作装置,装置开始伸展,上开关打板19下移,触碰上触点开关,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21电路,声光灯启动。
装置完全伸展
手摇柄继续在轿厢图5(a)位置上,操纵装置至完全伸展。此时,结束手摇操作,撤掉手摇杆。声光信号继续启动。
装置到达轿厢止停位置
关闭电梯门,在安全系统保护下,装置跟随轿厢向下移动,声光信号继续启动,至装置完全压缩在轿厢缓冲器上时,下开关打板20触碰到下端开关22,断开电路,声光信号停止,轿厢止停。
实施例一
采用所述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电路如图6(a)-图6(c) 所示,包括串联的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预定位置结束;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离开预定位置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回收结束。
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一个双向触点开关,所述双向触点开关设置在轿厢底板上;所述手摇支架上设有上开关打板,所述下支撑架连接下开关打板;所述双向触点开关和声光提示装置串联在24V的电路上。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碰触轿厢底板上的双向触点开关的上触点S1,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到双向触点开关的下触点S2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所述下触点,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触碰上触点,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初始位置位于上部,由上往下过程:上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6(a)所示。轿厢开始往下运动,上端开关复位,声光提示装置得电工作,如图6(b)所示。当轿厢运动至下端开关时,下端开关动作,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c)所示。
初始位置位于下部,由下往上过程:下端开关动作,电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6(c)所示。轿厢开始往上运动,下端开关复位,声光提示装置得电工作,如图6(b)所示。当轿厢运动至上端开关时,上端开关动作,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c)所示。
实施例二
所述上端开关装设在轿厢底部,上述下端开关装设在底坑内,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各采用一个接近式传感器,电路图如图7(a)-图7(c)所示,所述手摇支架上设有上开关打板,所述下支撑架连接下开关打板;两个所述接近式传感器和声光提示装置串联在24V的电路上。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开始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脱离轿厢底部上的接近式传感器S1,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感应到装设在底坑的另一个接近式传感器S2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脱离底坑上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感应到轿厢底部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断开,警示声光信号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初始位置位于上部,由上往下过程:隔磁板位于上端接近式传感器上,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断开,外部电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a)所示。轿厢开始往下运动,隔磁板离开上端接近式传感器后,上端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导通,声光提示装置得电工作,如图7(b)所示。当轿厢运动至下端接近式传感器时,隔磁板位于下端接近式传感器上,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c)所示。
初始位置位于下部,由下往上过程:隔磁板位于下端接近式传感器上,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断开,外部电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c)所示。轿厢开始往上运动,隔磁板离开下端接近式传感器后,下端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导通,声光提示装置得电工作,如图7(b)所示。当轿厢运动至上端接近式传感器时,隔磁板位于上端接近式传感器上,接近式传感器内部线路断开,声光提示装置失电,如图7(a)所示。
实施例三
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光电式传感器,轿厢底部装设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作为光电式传感器的负载,光电式传感器电路控制设计为:根据井道底坑需要的间距设定好测量距离;所述轿厢底部还设有缓冲器。电路图如图8(a)-图8(b)所示。
采用所述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自完全回收状态开始动作的参数设定值为1,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伸展后且轿厢下行移动并最终使可移动止停装置压缩到缓冲器上的参数设定为0;可移动止停装置动作时,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1--0的位置测量,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轿厢到0位置,光电式传感器完成测量,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轿厢上行移动,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测定0--1的位置变化,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被完全收回位置时,光电式传感器测量到 1的位置,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工作原理:
设上端传感器检测范围为D1,当投光器运动距离>D1时,受光器没有接收到光信号而开关动作,电路断开。
设下端传感器检测范围为D2,当投光器运动距离<D2时,受光器接收到光信号而开关动作,电路断开。
当两个受光器运动距离满足D2<S<D1时,①号传感器能够接收到光信号,②号传感器没有接收到光信号,此时状态如图8(a)所示,电路导通,声光提示装置工作。
入光动作是受光器接收到投光器后光后输出信号,遮光动作是受光器没有接收到投光器的光后输出信号。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其特征是,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固定在轿厢底部随轿厢一同运行,包括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所述上支撑架和下支撑架之间连接可伸缩连杆机构;可伸缩连杆机构包括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上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主动连杆连接板与传动螺母连接,下主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连接到主动连杆连接板;
还包括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所述上被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架连接,另一端通过被动连杆连接板与螺杆滑动套连接,所述下被动连杆的一端与所述下支撑架连接,另一端也与所述被动连杆连接板连接;
所述传动螺母和螺杆滑动套之间穿过有传动螺杆,所述传动螺杆与手摇支架连接;所述手摇支架与手摇柄配合工作;
还包括串联的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预定位置结束;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离开预定位置时,声光信号提示装置触发,至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回收结束;
所述手摇支架上设有上开关打板,所述下支撑架连接下开关打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有的所述上主动连杆和下主动连杆都连接到所述主动连杆连接板上;
所述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分别设有至少两个,所有的上被动连杆和下被动连杆都连接到被动连杆连接板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支撑架的下部设有缓冲垫。
4.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采用了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各采用一个接近式传感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光电式传感器,轿厢底板装设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作为光电式传感器的负载,光电式传感器电路控制设计为:根据井道底坑需要的间距设定好测量距离;所述轿厢底部还设有缓冲器。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上端开关和下端开关采用一个双向触点开关,所述上端开关设置在轿厢底板上,所述下端开关设置在底坑内;所述双向触点开关和声光信号提示装置串联在24V的电路上。
8.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碰触轿厢底板上的双向触点开关的上触点,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到双向触点开关的下触点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碰触所述下触点,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触碰上触点,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9.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开始伸展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脱离轿厢底部上的接近式传感器,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继续伸展,当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感应到装设在底坑的另一个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断开,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到达完全伸展位置,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下开关打板脱离底坑上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接通,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启动,可移动止停装置回收,至完全收回位置时,可移动止停装置上的上开关打板感应到轿厢底部的接近式传感器时,电路断开,警示声光信号停止,可移动止停装置抵达完全回收位置,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10.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的方法,采用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的位置测定系统,其特征是,包括:
可移动止停装置自完全回收状态开始动作的参数设定值为1,可移动止停装置完全伸展后且轿厢下行移动并最终使可移动止停装置压缩到缓冲器上的参数设定为0;可移动止停装置动作时,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1--0的位置测量,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轿厢到0位置,光电式传感器完成测量,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可移动止停装置具有机械地止停轿厢的功能;
反之,轿厢上行移动,所述光电式传感器开始测定0--1的位置变化,并控制电路启动声光信号提示装置,发出声光信号,可移动止停装置被完全收回位置时,光电式传感器测量到1的位置,控制电路停止声光信号,此时,电梯能够正常运行。
CN201711486698.2A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085845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6698.2A CN108584587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86698.2A CN108584587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4587A CN108584587A (zh) 2018-09-28
CN108584587B true CN108584587B (zh) 2020-04-10

Family

ID=636331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86698.2A Active CN108584587B (zh) 2017-12-29 2017-12-29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845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7178B (zh) * 2020-08-05 2024-10-01 宁波申菱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平台电梯的踏电开关机构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1208Y (zh) * 2005-08-31 2006-12-27 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 垂直升降电梯底坑折叠支撑保护装置
CN202201595U (zh) * 2011-01-27 2012-04-25 北京升华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应急乘客自救系统
CN203051661U (zh) * 2013-01-25 2013-07-10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升降丝杆支撑机构
CN204778152U (zh) * 2015-07-21 2015-11-18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附墙电梯
CN205500664U (zh) * 2016-03-28 2016-08-24 佛山市顺德区实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快速千斤顶
CN107161902A (zh) * 2017-07-04 2017-09-15 卢云丽 一种实用的电动千斤顶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51208Y (zh) * 2005-08-31 2006-12-27 湖南海诺电梯有限公司 垂直升降电梯底坑折叠支撑保护装置
CN202201595U (zh) * 2011-01-27 2012-04-25 北京升华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应急乘客自救系统
CN203051661U (zh) * 2013-01-25 2013-07-10 山东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自动升降丝杆支撑机构
CN204778152U (zh) * 2015-07-21 2015-11-18 苏州台菱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防护装置的附墙电梯
CN205500664U (zh) * 2016-03-28 2016-08-24 佛山市顺德区实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快速千斤顶
CN107161902A (zh) * 2017-07-04 2017-09-15 卢云丽 一种实用的电动千斤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84587A (zh) 2018-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01861B2 (en) Elevator with maintenance opening in the car floor
CN103596866B (zh) 具有能够在服务模式下行驶的轿厢的电梯
KR20130030687A (ko) 스크린도어 안전장치
CN204433998U (zh) 一种无上下行呼梯按钮的电梯控制装置
KR101693619B1 (ko) 기계식 주차설비의 안전장치
EP2927174A1 (en) Elevator system
CN108584587B (zh) 一种浅底坑电梯可移动止停装置、位置测定系统及方法
CN103072865A (zh) 电梯再平层方法及系统
KR20160064522A (ko) 손 움직임 감지를 이용한 엘리베이터 승장호출버튼 및 그 제어방법
EP3409627B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lighting and an elevator
WO2001081225A1 (fr) Dispositif de commutation en mode de maintenance pour un ascenseur
EP3409628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an elevator lighting and an elevator
CN220283216U (zh) 升降机的操作装置和升降机
KR101715330B1 (ko) 엘리베이터의 피트 전용 수동 운전리모컨
CN110745663A (zh) 对浅底坑电梯检修人员进行安全保护的系统
CN215439221U (zh) 电梯防夹手和电梯防撞安全提示设备
CN113428759A (zh) 一种可自动收放的电梯轿厢用智能护脚板
JP5001864B2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への緊急駆動スイッチ及び通信手段の取付け構造
CN205274914U (zh) 一种电梯底坑检修保护装置
JPH0859119A (ja) 乗場に設けられたエレベータ保守用運転装置
CN111115401B (zh) 附加电梯安全回路及电梯安全系统
CN217808107U (zh) 一种电梯滞留监测安全装置及电梯滞留安全系统
CN103738819A (zh) 施工升降机安全防护层门启闭方法
CN110626929A (zh) 电梯门系统关门再检测装置
CN209740448U (zh) 具有远程安全救援功能的电梯救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