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83270B -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8583270B CN108583270B CN201810528639.5A CN201810528639A CN108583270B CN 108583270 B CN108583270 B CN 108583270B CN 201810528639 A CN201810528639 A CN 201810528639A CN 108583270 B CN108583270 B CN 10858327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ystem
- outlet
- heat exchanger
- temperature
- inle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007—Combined heating, ventilating, or cool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Types of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13—Cooling or keeping col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属于车辆工程领域。本调温系统包括:第一调温子系统、第二调温子系统和控制装置。其中,第一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第二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二水箱、第二换热器、压缩制冷模块和空调模块。通过第一调温子系统集中为多轴特种越野车中的第一待散热部件如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散热,通过第二调温子系统集中为第二待散热部件散热以及为空调模块调温,并通过控制装置统一控制第一调温子系统和第二调温子系统的运行。本系统统一布局,统一控制,可以满足多轴特种越野车底盘或整车相关功能的正常要求,并方便操纵,可靠性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背景技术
多轴特种越野混电底盘中关键部件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相关控制器工作时均会产生大量的热,如不及时有效的散出,会影响上述部件的正常工作,导致底盘无法实现相关功能。底盘或整车中相关舱室如乘员舱及设备舱需要调温,使设备和人员处于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多轴特种越野混电底盘需要调温散热的部件有柴电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相关控制器,需要调温的舱体有乘员舱及设备舱,多轴特种越野混电底盘现有调温技术方式为:柴电系统采用发动机驱动独立散热,电驱动部件及其控制器采用独立散热器散热,动力电池散热需求温度较低独立散热,乘员舱室及设备舱室独立配置空调制冷,各舱室配置燃油加热器暖风装置制热。各温度控制系统相对独立,控制难度大,结构复杂,布置空间要求较大,故障点较多。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有效地改善了上述问题。
本申请通过本申请的一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包括:第一调温子系统、第二调温子系统和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配合,以通过环境空气带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却液的热量,由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进入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二水箱、第二换热器、压缩制冷模块和空调模块,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入口连接,所述压缩制冷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通过压缩制冷方式带走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的热量,由所述空调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二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进入所述第二水箱。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调温系统和所述第二调温系统的开、闭以及温度调节。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单元,每个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由所述第二水箱流出的第二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空调模块、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回所述第二水箱。
进一步地,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包括所述多轴特种越野车的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一分水器,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一集水器。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口与通过所述分水器分别与所述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入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入口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入口连接,所述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出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出口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出口通过所述集水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为动力电池,所述空调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二分水器,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二集水器。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中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水器与每个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每个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集水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元件,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上也设置有第二传感元件。所述第一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一冷却液的第一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所述第二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二冷却液的第二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第一特征参数和所述第二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程度以及故障描述;根据所述故障程度对故障进行警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包括车辆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上述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根据冷却介质以及需求温度不同,设置了第一调温子系统和第二调温子系统,通过第一调温子系统集中为多轴特种越野车中的第一待散热部件散热,如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通过第二调温子系统集中为第二待散热部件散热以及为空调模块调温,并通过控制装置统一控制第一调温子系统和第二调温子系统的运行,根据多轴特种越野车相关设备的散热需求统一布局,统一控制,可以满足多轴特种越野车底盘或整车相关功能的正常要求,并方便操纵,可靠性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的第一调温子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中的第二调温子系统的系统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分别为:
调温系统1;第一调温子系统10;第一水箱110;第一换热器120;第一风机130;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第二调温子系统20;第二水箱210;第二换热器220;压缩制冷模块230;压缩机231;冷凝器232;第二风机233;膨胀阀234;储液器235;空调模块240,43;第二待散热部件250;控制装置30;换热模块41;主机模块42;进出风口431;出水口401;进水口40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耦合”、“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多轴特种越野混电底盘需要调温散热的部件有柴电系统、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及相关控制装置,需要调温的舱体有乘员舱及设备舱。现有的多轴特种越野混电底盘调温技术,各部件的散热相对独立,控制难度大,结构复杂,布置空间要求较大,故障点较多。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能够满足多轴特种越野混电或纯电底盘或整车相关设备的散热需求。
请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应用于多轴特种越野车。其中,多轴特种越野车中需要散热或调温的设备包括: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动力电池以及舱室如乘员舱、设备舱等。如图1所示,本调温系统1包括:第一调温子系统10、第二调温子系统20和控制装置30。
其中,第一调温子系统10包括第一水箱110、第一换热器120和第一风机130。第一水箱110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第一换热器120与第一水箱110的第一入口连接。第一风机130与第一换热器120配合,以通过环境空气带走流经第一换热器120的第一冷却液的热量,由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一冷却液流经第一换热器120进入第一水箱110。
其中,第一待散热部件14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如多驱动电机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第一调温子系统10中,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中的第一冷却液吸收负载的热量后温度升高,这些冷却支路流出的温度升高后第一冷却液通过第一调温系统1的回液总管流入第一换热器120,第一换热器120与第一风机130配合,通过强制风冷方式温度升高后的第一冷却液进行冷却,并将冷却后的第一冷却液送入第一水箱110,再由第一水箱110流出,通过第一调温系统1的供液主管流向各个冷却支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调温系统1的供液主管为第一水箱110的第一出口与各个冷却支路之间的管路,第一调温系统1的回液主管为各个冷却支路与第一换热器120之间的管路。
具体的,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一分水器,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一集水器。第一水箱110的第一出口与通过分水器分别与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入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入口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入口连接。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出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出口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出口通过集水器与第一换热器120连接。从而方便第一调温子系统10对各个第一待散热部件140进行散热。
为了便于监测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运行情况,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回液主管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元件。第一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30连接,用于采集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一冷却液的第一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30。其中,第一传感元件可以包括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用于对应检测第一调温子系统10中第一冷却液的流量、温度、压力。此时,第一特征信息包括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一冷却液的流量信息、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
为了便于控制第一调温系统1的供液量,第一调温系统1的供液主管上设置旁通管路,当供液流量过大时,开大旁通阀,当供液流量过小时,关小旁通阀。进一步的,第一调温系统1的供液口处设置有水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流向各冷却支路的第一冷却液中的杂质。为了使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两端的压差恒定,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回液主管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手动旁通阀,可手动调节供液压力和供液流量。另外,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液口处还可以设置有加放液口,具有加液和放液功能。
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系统流程图可以如图2所示。强制风冷时,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一冷却液通过水泵供入第一换热器120中与环境空气进行热交换,冷却后的第一冷却液流回第一水箱110后,经供液主管及第一分水器管路进入需要散热的第一待散热部件140的冷却支路,对其进行冷却吸收负载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再经第一集水器管路汇合至回液主管、经过第一换热器120冷却后流回第一水箱110,完成一次制冷循环。
如图2所示,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液主管上设置有DN65球阀K1、加放液口A1、供液泵B1、水过滤器F1、温度传感器T1、DN50供液球阀K2以及压力传感器P1,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回液主管上设置有DN50回液球阀K3以及流量传感器D1。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之间设置有DN40闸阀K4,作为旁通阀调节供液压力和供液流量。此外,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供液主管通过法兰接口分别与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回液主管也通过法兰接口与各冷却支路的出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温子系统20包括第二水箱210、第二换热器220、压缩制冷模块230和空调模块240。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出口与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二待散热部件250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第二待散热部件250的冷却支路的出口与第二换热器22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第二换热器22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入口连接。压缩制冷模块230与第二换热器220连接,以通过压缩制冷方式带走流经第二换热器220的第二冷却液的热量。由空调模块240以及第二待散热部件250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二冷却液流经第二换热器220进入第二水箱210。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换热器220可以采用板式散热器。
具体来讲,压缩制冷模块230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单元,每个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231、冷凝器232和膨胀阀234,如图3所示。压缩机231的入口与第二换热器220的制冷剂出口连接,压缩机231的出口与冷凝器232的入口连接,冷凝器232的出口通过膨胀阀234与第二换热器220的制冷剂入口连接。另外,可以通过在冷凝器232处设置第二风机233,与冷凝器232配合,加速空气流动,提高冷凝器232的热交换效率。
压缩制冷时,流经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和/或由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二冷却液通过水泵供入第二换热器220中冷却。第二换热器220中的制冷剂液体在第二换热器220中吸收第二冷却液的热量后汽化为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机231将制冷剂气体吸入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后送入冷凝器232,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在冷凝器232中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冷凝为常温高压的制冷剂液体,经膨胀阀234节流降压后进入换热器,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其中,制冷剂可以采用氟里昂制冷剂,也可以采用其他能够用于压缩制冷的制冷剂。
本实施例中,压缩制冷模块230所包括的制冷单元数量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设置。例如,根据不同的温度需要,压缩制冷模块230所包括的制冷单元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或三个等。
本实施例中,第二待散热部件25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动力电池。空调模块240可以根据需要布局于乘员舱及设备舱中,具体数量根据需要设置。
具体的,为了方便给动力电池以及各空调模块240提供符合温度要求的第二冷却液,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二分水器,第一调温子系统10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二集水器。第二调温子系统20中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出口通过第二分水器与每个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每个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第二集水器与第二换热器22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本实施例中,空调模块24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以上。
本实施例中,第二调温子系统20中,动力电池和空调模块240的冷却支路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出口可以分别与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以及各个空调模块240连接,从而分别为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以及各个空调模块240供给第二冷却液。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根据空调模块240以及动力电池对第二冷却液的温度需求不同。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出口可以与一个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该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由第二水箱210流出的第二冷却液依次流经该空调模块240、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第二换热器220,流回第二水箱210。此时,由第二水箱210供给的第二冷却液,流经空调模块240,实现该空调模块240的制冷,并继续流入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实现动力电池的散热,然后再流入第二换热器220冷却后,回到第二水箱210。
进一步地,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以便于控制该连接管道的通、断。例如,该阀门可以采用闸阀。
为了便于监测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运行情况,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回液主管上还设置有第二传感元件。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调温系统1的供液主管为第二水箱210的第二出口与各个冷却支路之间的管路,回液主管为各个冷却支路与第二换热器220之间的管路。第二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30连接,用于采集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二冷却液的第二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第二特征信息发送给控制装置30。其中,第二传感元件可以包括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压力传感器等,用于对应检测第二调温子系统20中第二冷却液的流量、温度、压力。此时,第二特征信息包括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二冷却液的流量信息、温度信息和压力信息。
同理,为了便于控制第二调温系统1的供液量,第二调温系统1的供液总管上也设置旁通管路,当供液流量过大时,开大旁通阀,当供液流量过小时,关小旁通阀。进一步的,第二调温系统1的供液口处也设置有水过滤器,主要用于过滤流向各冷却支路的第二冷却液中的杂质。为了使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两端的压差恒定,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回液主管之间还可以设置有手动旁通阀,可手动调节供液压力和供液流量。另外,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液口处还可以设置有加放液口,具有加液和放液功能。
例如,在一种具体的应用场景中,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系统流程图可以如图3所示。如图3所示,第二换热器220与压缩机231之间的管路上可以依次设置有低压开关L和低压表CL,压缩机231与冷凝器232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高压开关H和高压表CH。冷凝器232与膨胀阀234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储液器235、充R22口E以及干燥过滤器G。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液主管上设置有DN40球阀K5、加放液口A2、供液泵B2、水过滤器F2、温度传感器T2、DN32供液球阀K6、压力传感器P2。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K7。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回液主管上设置有DN32回液球阀K8、流量传感器D2。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液主管和回液主管之间设置有DN20闸阀K9,作为旁通阀调节供液压力和供液流量。此外,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供液主管通过法兰接口与空调模块240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回液主管也通过法兰接口与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出口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可以根据多轴特种越野车的实际需要选择,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可以均采用防冻液。
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均由控制装置30统一控制。也就是说,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均与控制装置30连接,控制装置30用于分别控制第一调温系统1和第二调温系统1的开、闭以及温度调节。本实施例提供的调温系统1可以在多轴特种越野底盘上根据所需散热部件温度自动开启使用,控制装置30根据采集到环境温度判断是否开启调温系统1,根据采集到的冷却液温度判断所需要的调温系统1散热量,进而控制相应的风机运转转速,控制冷却水或空气的温度。
为了方便获知系统的运行情况,本调温系统1还包括显示屏,显示屏与控制装置30连接,用于显示控制装置30接收到的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例如,可以分别显示系统管路中相应位置的第一冷却液和第二冷却液的温度、压力、流量等工作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显示屏也可以与控制装置30一体设置。
进一步地,控制装置30还可以用于对所接收到的第一特征信息和第二特征信息进行处理,具体包括:检测第一特征参数和第二特征参数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程度以及故障描述;根据故障程度对故障进行警示。其中,预设条件可以分别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中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冷却液压力、流量以及温度等要求具体设置。例如,当控制装置30识别到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或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管路中相应位置处的冷却液流量或压力低于第一预设值,或换热器出口处的冷却液相比于入口处的冷却液温度差低于第二预设值等情况下,则控制显示屏显示对应的故障代码,并根据故障程度提醒或警报。具体的,可以通过语音报警装置播报警示信息,或者,也可以通过声光报警装置根据故障程度进行警报。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装置30可以包括单片机、DSP、FPGA或ARM等具有数据处理功能的芯片。
另外,为了方便驾驶员及时了解调温系统1的运行情况,控制装置30还可以与多轴特种越野车的控制系统连接。此时,控制装置30还用于将第一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发送至多轴特种越野车的控制系统显示。例如,可以通过CAN报文通信方式将第一特征信息、第二特征信息以及故障信息发送给整车控制系统显示。系统断电时则停止工作。
为了进一步实现本调温系统1的合理布局,减少所需管路,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如图4所示,可以将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中的各相关部件集成设置为:空调模块240、换热模块41、主机模块42、外围管路及箱体,各模块均为框架布置,集成安装于统一箱体内。其中,换热模块41包括上述的第一风机130、第一换热器120、第二换热器220及相关的连接管路,主机模块42包括水泵、压缩机231、冷凝器232、第一水箱110、第二水箱210以及各传感元件及控制装置30。可视多轴特种越野车的布置需要共用空调模块240或分布空调模块240,每个空调模块240上均设置有进出风口431。空调模块240、换热模块41及主机模块42通过框架结构安装于外围箱体内部,各模块支架通过管路连通,各管路上按需设有流量传感器及温度传感器等,各管路之间按需设有旁通阀及截止阀等。管路外围设有保温防护层,管路支架通过抱箍接头连接。系统外围接口为总管模式,换热模块41上设置有出水口401,主机模块上设置有进水口402。调温系统1输出端采用总进出水管或总进出风管,系统总管通过分水器或集水器与各需要散热或调温的部件的冷却支路相连接。总出管通过分水器方式为各部件散热或调温,总回管通过集水器方式回至调温系统1。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1,根据冷却介质以及需求温度不同,设置了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通过第一调温子系统10集中为多轴特种越野车中的第一待散热部件140散热,如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通过第二调温子系统20集中为第二待散热部件250散热以及为空调模块240调温,并通过控制装置30统一控制第一调温子系统10和第二调温子系统20的运行,实现对柴电系统、电驱动部件以及与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强制风冷散热,对动力电池的压缩制冷散热以及空调模块240的调温。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1根据多轴特种越野车相关设备的散热需求统一布局,统一控制,可以满足多轴特种越野车底盘或整车相关功能的正常要求,并方便操纵,布局合理,管路较少,可靠性高。
另外,通过采取模块式集中布置的方式,共用主要零部件及控制装置30,通过总管加分水器输出需要的冷却液或空气,能够满足多驱动电机、双发柴电系统及多舱室的多轴特种越野混电或纯电底盘的所有调温需求,整体结构简洁,操作维修便利,故障点少,安全可靠。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包括车辆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上述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1。
可以理解的是,车辆本体包括多轴特种越野车中除调温系统1外的其他部件,例如,车辆控制系统、驱动电机、柴电系统、舱室、电池管理系统、车厢、车轮等。上述调温系统1根据具体车辆的设计要求安装在车辆本体上。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调温子系统、第二调温子系统和控制装置,
其中,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一水箱、第一换热器和第一风机,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出口与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水箱的第一入口连接,所述第一风机与所述第一换热器配合,以通过环境空气带走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冷却液的热量,由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一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一换热器进入所述第一水箱,所述第一待散热部件包括所述多轴特种越野车的柴电系统、各电驱动部件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所述第一出口通过第一分水器分别与所述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入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入口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入口连接,所述柴电系统的冷却支路出口、各电驱动部件的冷却支路出口及与所述各电驱动部件相关的控制器的冷却支路出口通过第一集水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接;
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包括第二水箱、第二换热器、压缩制冷模块和空调模块,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与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入口连接,所述压缩制冷模块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接,以通过压缩制冷方式带走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的热量,由所述空调模块以及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流出的第二冷却液流经所述第二换热器进入所述第二水箱,其中,所述空调模块布设于乘员舱以及设备舱;
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均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分别控制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开、闭以及温度调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制冷单元,每个所述制冷单元包括压缩机、冷凝器和膨胀阀,所述压缩机的入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出口连接,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入口连接,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所述膨胀阀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制冷剂入口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与一个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由所述第二水箱流出的第二冷却液依次流经所述空调模块、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所述第二换热器,流回所述第二水箱。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与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的冷却支路的入口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一分水器,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一集水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待散热部件为动力电池,所述空调模块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液口设置有第二分水器,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回液口设置有第二集水器,
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中所述第二水箱的第二出口通过所述第二分水器与每个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入口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入口连接,每个所述空调模块的第二冷却液出口以及所述动力电池的冷却支路的出口通过所述第二集水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冷却液入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上还设置有第一传感元件,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上也设置有第二传感元件,
所述第一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一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一冷却液的第一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所述第二传感元件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调温子系统的供、回液主管中流经的第二冷却液的第二特征信息,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特征信息发送给所述控制装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用于:
检测所述第一特征信息和所述第二特征信息是否满足预设条件,当满足预设条件时,生成对应的故障信息,所述故障信息包括故障程度以及故障描述;
根据所述故障程度对故障进行警示。
10.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辆本体以及安装在所述车辆本体中的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28639.5A CN10858327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28639.5A CN10858327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83270A CN108583270A (zh) | 2018-09-28 |
CN108583270B true CN108583270B (zh) | 2020-08-04 |
Family
ID=636299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28639.5A Active CN108583270B (zh) | 2018-05-29 | 2018-05-29 |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858327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60902B (zh) * | 2020-08-11 | 2022-06-17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和汽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92298B2 (ja) * | 2011-05-27 | 2014-01-2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バッテリの冷却装置 |
CN103129346B (zh) * | 2011-11-29 | 2016-03-30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CN106895950B (zh) * | 2015-12-17 | 2020-03-17 | 上海德朗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散热器风洞试验台的辅助低温冷却水系统 |
CN206217623U (zh) * | 2016-12-02 | 2017-06-06 | 日照港裕廊码头有限公司 | 履带式装卸设备水箱防护装置 |
CN107054061B (zh) * | 2017-05-08 | 2023-04-18 | 扬州嘉和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新能源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
CN107351640B (zh) * | 2017-06-30 | 2019-09-17 | 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增程式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及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05-29 CN CN201810528639.5A patent/CN108583270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8583270A (zh) | 2018-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016737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控制方法和电动汽车 | |
CN113442679B (zh) | 一种工程机械及集成热管理系统 | |
CN110588283B (zh) | 一种电动车冷却系统 | |
CN207955255U (zh) | 基于热泵技术的电动汽车及其热管理系统 | |
CN112455180B (zh) | 混合动力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0254174B (zh) | 一种基于信息融合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206532846U (zh) | 电动汽车热管理装置 | |
CN207955267U (zh) | 一种汽车热管理系统和纯电动汽车 | |
CN111619307B (zh) | 能源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2231122U (zh) |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箱智能热管理系统 | |
CN113997753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 | |
CN114683804A (zh) | 一种电动车的多源热泵系统 | |
CN108116183A (zh) | 一种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 |
CN108583270B (zh) | 一种多轴特种越野车调温系统及多轴特种越野车 | |
CN212289436U (zh) | 热管理系统、电动汽车 | |
CN216833120U (zh) | 一种适用于工程机械的空气源热泵空调散热系统 | |
CN215398276U (zh) | 一种与空调集成式动力电池热管理机组 | |
CN213705237U (zh) | 电动公交系统专用电池冷却装置 | |
CN210153191U (zh) | 一种燃油车冷却系统 | |
CN111806302A (zh) | 电动公交系统专用电池冷却装置 | |
CN221794381U (zh) | 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 |
CN215398074U (zh) | 一种热管理机组 | |
CN205878628U (zh) | 一种精确调温的高低温热油控制系统 | |
CN115056628B (zh) | 一种混动车型热管理系统及汽车 | |
CN114232715B (zh) | 一种小型电动挖掘机集成散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