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4068B - 车辆电池支架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电池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4068B
CN108574068B CN201810194012.0A CN201810194012A CN108574068B CN 108574068 B CN108574068 B CN 108574068B CN 201810194012 A CN201810194012 A CN 201810194012A CN 108574068 B CN108574068 B CN 10857406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id
channel
hollow channel
receiving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1940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574068A (zh
Inventor
康斯坦丁.塔塔里诺夫
爱德温.利斯特.克劳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Original Assignee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filed Critical Benteler Automobiltechnik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85740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0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5740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40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5Solid structures for heat exchange or heat conduction
    • H01M10/6556Solid parts with flow channel passages or pipes for heat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5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 H01M10/656Mean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eat-exchange fluid
    • H01M10/6567Liqui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20Batteries in motive systems, e.g. vehicle, ship, plan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车辆电池支架,其包括:具有用于支撑电动电池模块的端面和接收底座的板形空心通道体,在板形空心通道体内装配有供流体通过的热交换器,以用于调节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此热交换器具有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和第二流体空心通道,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在端面上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处,第二流体空心通道在端面上延伸到第二流体出口处;以及用于接收从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和第二流体空心通道流出流体的流体收集器,此流体收集器具有流体收集部分,此流体收集部分接收从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上流出的流体,以及具有流体排出通道,用于导引流体,此流体排出通道依据流体技术与流体接收部分相连接,流体接收部分紧固在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上。

Description

车辆电池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中的至少一个电池模块的电池支架,特别是用于电力驱动的车辆之中。
背景技术
电力驱动的车辆中,为了支撑提供电能的电池模块,通常使用电池支架,此电池支架安装在车轴之间。
为了高效生产此电池支架可以使用型材元件,此元件在专利DE10 2012 100977B3中有描述。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进一步高效生产的电池支架。
上述目的可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得以实现。本发明有利的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书和附图。
本发明基于以下认识,即上述目的可由一种电池支架实现,此电池支架可以作为功能件来支撑电池模块,实现其集成功能。此功能可以控制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特别是电动电池模块的冷却和/或加热。
通过此方式可以省却使用单独的功能部件,借此来降低生产成本。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支架,此电池支架在车辆中至少装载一个电动电池模块,其具有板形空心通道体,上有端面和支撑底座以此来支撑此电动电池模块,板状空心通道体内有一通过流体实现的热交换器,以此来控制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热交换器上有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和第二流体空心通道,其中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安装在端面上,通向第一流体出口处,第二流体空心通道安装在端面上,通向第二流体出口处,一个流体收集器,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流体空心通道和所述第二流体空心通道的流体,其中此流体收集器有一个流体接收部分,此部分可以接收从第一流体出口和第二流体出口流出的流体,以及一个流体排出通道,以便排出流体,此流体排出通道依据流体技术与流体接收部分连接,此流体接收部分紧固在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上。
因此具有以下优点,流体接收部分紧固在端面上,端面位于板形空心通道体上,这样易于装配,能够通过流体密封将流体收集器固定在板形空心通道体上。流体收集器位于板形空心通道体上,能够在相应的流体空心通道和流体收集器之间提供流体连接。
流体空心通道与接收底座热耦合在一起。在接收底座上至少装配一个电动电池模块,与流体进行热连接,此流体通过流体空心通道引导。通过此流体可以确保电动电池模块的精准的温度控制,特别是进行精准的加热和/或冷却。
在与电动电池模块进行热交换之后,流体可以有效地从空心流体通道流过相应的流体出口进入流体收集器的流体接收部分。在流体接收部分收集的流体可以继续通过流体空心通道从流体收集器中流出。因此可确保从流体空心通道连续排出流体。
热交换器可以是机动车辆中制冷循环或者热循环的一部分。流体收集器可以包括塑料或者金属,比如铝。
此外,热交换器并不局限于两个流体空心通道中。热交换器可具备多个流体空心通道,装配在端面位于相应的流体出口处,流体收集器的流体接收部分接收多个流体出口处的流体。
在一实施例中,此流体空心通道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和/或者此流体空心通道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片,此连接片位于流体空心通道的内侧,此连接片优选为位于流体空心通道的纵向轴线上。
此流体空心通道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设计可以有效的进行流体传导。此连接片可增加用于与电动电池模块进行热交换的流体空心通道的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接收部分覆盖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或者沿着端面延伸。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在流体收集器流体接收部分和每一个流体空心通道的流体开口处实现精确流体密封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端面的板形空心通道体内有螺纹插孔,装在流体空心通道的一侧,特别是与流体空心通道平行延伸,流体接收部分通过紧固螺栓啮合在端侧螺纹插孔中,优选为平行于流体空心通道,与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连接。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螺纹插孔中的紧固螺栓能够将流体接收面紧固在板形流体空心体的端面上。由此螺纹插孔装在端面的流体空心通道的侧面并且与流体空心通道平行,由此可确保精准固定,而无需根据螺纹插孔限制流体空心通道的几何形状。此处的紧固螺栓可以使用M5螺栓。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体出口与端面的第一个螺纹插孔装配在一起,第二个流体出口与端面中的第二个螺纹插孔装配在一起,同时流体收集器装配在一个开口处,与第一个螺纹插口对齐,通过第一个紧固螺栓固定住,流体收集器装配在第二个开口处,使用第二个紧固螺栓固定住。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第一和第二个开口可以固定在流体收集器上,相应的紧固螺栓,通过其开口可以精准的通过其开口啮合在相应的板形空心体端面的螺纹插孔之中。通过双侧的螺纹插孔可以实现板形空心通道体端面流体收集器流体接收部分精确且紧固。
在一实施例中,在端面和流体接收部分之间至少有一个流体密封来实现流体空心通道与流体接收部分的密封连接。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流体密封件可确保防止或者显著减少流体空心通道与流体接收部分之间流体连接口的流体泄漏。特别是此流体密封件可以包括塑料,比如乙烯-丙烯-二烯橡胶(EPDM)。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排出通道沿着端面延伸,其内部的流体与相应流体空心通道中流体流动的方向相平行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在端面上延伸的流体排出通道可以特别有效的将来自流体空心通道中的流体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排出通道内径在15mm到28mm之间,最佳为22mm。
此范围内的内径可最大限度的将来自流体收集器中的流体通过流体排出通道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此流体排出通道为管状或者圆柱形状。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管状或者圆柱形状的流体排出通道能够特别有利的装配在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上,并且有效的导流流体。
在一实施例中,此流体排出通道装配在流体接收部分的下方或者流体接收部分的上方。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此流体通道装配在流体接收部分的上部或者下部可以有效减少所需装配空间。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排出通道至少在板形空心通道体的上部或者下部延伸。
由此可实现其优势,来自流体空心通道的流体可以有效的通过流体排出通道导流。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接收部分有第一流体接收通道和第二流体接收通道,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通道通过流体排出通道与第一流体出口连接,第二流体接收通道通过流体排出通道与第二流体出口相连接。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来自相应流体出口的流体可以有效的通过相应的流体接收部分的流体接收通道导流到流体排出管道中,并就地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收通道与第一流体出口相连,第二流体接收通道与第二流体出口相连。
由此可实现其优势,来自流体出口的流体可以有效的通过流体排出通道进行导流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收通道相对于第一流体空心通道成垂直或者斜角度,第二流体接收通道相对于第二流体空心通道成垂直或者斜角度。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通过与相应的流体空心管道垂直或者斜角度装配流体接收管道,可以有效的实现来自流体空心通道进入相应流体接收通道中的流体有效转向。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流体接收通道和第二流体接收通道其内径在1mm和8mm之间,最佳为4mm。
此范围内的内径可以将来自相应流体空心通道的足量流体有效导流排出。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排出通道位于流体接收部分的下部安装,其中第一流体接收通道安装在边侧的流体接收开口处,与第一流体出口对齐;第二流体接收通道安装在边侧的流体接收开口处,与第二流体出口对齐,第一流体接收通道和第二流体接收通道延伸进入流体排出通道。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相应边侧的流体接收开口可以确保来自相应流体空心通道的流体出口处的流体,通过相应的流体接收通道有效的流动路径。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接收部分背离端面的外壁,与端面的表面平行安装,与板形空心通道体在端面平正的连接。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板形空心通道体端面的流体接收部分保证其特别有利的外部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板形空心通道体的流体接收部分为凹槽状,或者至少部分凹槽状。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板形空心通道体上的流体收集器能够特别有效的进行定位。
在一实施例中,板形空心通道体上具有空心通道,在此空心通道中装配流体空心通道,优选为挤压形成。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空心通道可以有效接收板形空心通道体中的流体空心通道。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空心通道装配在接收底座的下部,与接收底座热耦合连接。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通过在接收底座下方安装的流体空心通道,用于电动电池模块接收的接收底座的形成不受流体空心通道影响。流体空心通道和接收底座的热耦合可以有效实现流体空心通道和接收底座之间的热力交换。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收集器和/或板形空心通道体都是整体形成或者板形通道体具有多个底层,和/或流体收集器和/或板形空心通道体是由金属或者塑料注塑形成。
由此可实现其优势,通过整体成型和/或板形空心通道体上的流体收集器,也就是通过带有多个底层的板形空心通道体,优选为六层,能够有效的成型和/或板形空心通道体上的流体收集器。
在一实施例中,流体排出通道一侧具有流体喷嘴,以便将流体从流体排出通道中排出。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流体通过流体喷嘴有效的从流体排出通道中排出。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此车辆具有流体引导的冷却循环,在冷却循环中装有车辆冷却器,以便冷却车辆驱动,此电池支架连接到流体引导的冷却回路中,所以热交换器通过至少流体引导的冷却循环的一部分流出,以便至少控制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
由此可以实现其优势,已经在车辆中装配的冷却系统可以控制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特别是冷却和/或加热。通过此电池支架和冷却系统流体引导的冷却回路之间的流体连接,冷却系统中冷却液可以转移到电池支架上。由此电池支架可以有效的调节温度,而无需为车辆的电池支架装配单独的冷却系统。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阐明其他实施方式。在附图中:
图1A: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电池支架的板形空心通道体;
图1B:根据其他实施例的电池支架的板形空心通道体;
图2A、2B、2C: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与板形空心通道体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
图3A、3B、3C: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与板形空心通道体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
图4A、4B: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与板形空心通道体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
附图标记列表
100 电池支架
101 板形空心通道体
103 接收底座
105 热交换器
107 流体空心通道
107-1 第一流体空心通道
107-2 第二流体空心通道
108 连接片
109 板形空心通道体的端面
111 流体出口
111-1 第一流体出口
111-2 第二流体出口
113 螺纹插孔
113-1 第一螺纹插孔
113-2 第二螺纹插孔
115 紧固螺栓
115-1 第一紧固螺栓
115-2 第二紧固螺栓
117 流体密封件
117-1 平面密封部分
117-2 珠形密封部分
119 流体收集器
121 开口
121-1 第一开口
121-2 第二开口
123 流体接收部分
125 流体排出通道
127 流体接收通道
127-1 第一流体接收通道
127-2 第二流体接收通道
129 流体喷嘴
131 侧面流体开口
131-1 第一侧面流体开口
131-2 第二侧面流体开口
133-1 第一流体收集部分
133-2 第二流体收集部分
135 流体管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所示为根据第一实施例中用于接收车辆中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电池支架100中的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立体图。电池支架100上形成有板形空心通道体101,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设置有接收底座103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
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未在图1中示出)可以装配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接收底座103。若是有多个电动电池模块在接收底座103上,那么接收底座103可以有多个模块插座,这些模块插座通过隔板彼此分隔开来,由此形成各个用于相应电动电池模块的凹槽或者凹腔。隔板可以在接收底座103上沿着纵向、横向和/或斜向延伸。
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可以有其他功能,而且可以用来作为机动车辆的底板,以此来为机动车辆提供车底保护装置。
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内部设置有热交换器105,热交换器105至少可以调节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特别是冷却和/或加热。此热交换器105可以供流体通过,这样流体至少可以接收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热量并且有效从电动电池模块上排出和/或流体移除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上的热量并且有效的加热此电动电池模块。这样,在运行中可以至少保证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恒定温度,这对电动电池模块的性能参数和使用寿命有深刻影响。
热交换器105具有多个流体空心通道107,特别是第一个流体空心通道107-1和第二个流体空心通道107-2(在图1中未示出),用于引导流体。此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具有空心通道,在空心通道中装有或者挤压出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
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装配在接收底座103的下部,与接收底座103热耦合连接。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中延伸,例如以直线相邻的形式,由此形成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的平行布置。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可以彼此间隔开,由此可以确保在热交换器105的整个表面上与接收底座103有效的热耦合。
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装配有连接片108,其沿着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流体可以在该处纵向流动。通过连接片108可以增加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可使用表面的热量交换。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优选具有槽形横截面,其纵向轴线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内延伸。
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延伸到流体出口111,111-1,111-2。在端面109上,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111-1,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在图1中未示出)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111-1。
流过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的流体可以从相应的流体出口111,111-1,111-2流出并可被收集在流体收集器(图1中未示出)中。借助于流体收集器,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流出的流体可被收集并随后一起排出。
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形成螺纹插孔113,特别是第一螺纹插孔113-1布置在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的侧面,第二螺纹插孔113-2装配在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的侧面。在这种情况下,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平行延伸。
在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可以插入紧固螺栓115,以便将流体收集器(图1中未示出)固定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第一紧固螺栓115-1可以插入第一螺纹插孔113-1中。第二紧固螺栓115-2(在图1中未示出)可以插入第二螺纹插孔113-2中。
为了确保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与流体收集器之间的流体密封连接,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装配有流体密封件117。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密封件117具有布置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的平面密封部分117-1。在这种情况下,流体密封件117具有珠状密封部分117-2,其环绕在相应的流体出口111,111-1,111-2。
图1B所示为电池支架100上的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立体图,根据使用实施例,此电池支架用于接收车辆中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此电池支架100具有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面装有用于接收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接收底座103。
此电池支架100没有底壁,而是只有带有接收底座103的单壁电池支架100,接收底座103的壁厚为2mm。
热交换器105具有多个流体空心通道107,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和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其在端面109处通向第一流体出口111-1和第二流体出口111-2。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嵌入接收底座103中。
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设置有螺纹插孔113,特别是第一和第二螺纹插孔113-1和113-2用于接收紧固螺栓。
图2A所示为根据第一实施例连接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流体收集器119的立体图。此电池支架100具有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其具有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池模块的接收底座103。在图2A所示的视图中未示出,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内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用于导引流体。
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处紧固着流体收集器119。为此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设置有螺纹插孔113,113-1,113-2(在图2A中未示出)。流体收集器119具有供紧固螺栓115穿过的开口121。紧固螺栓115,115-1,115-2接合在相应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以便确保流体收集器119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有效连接。
第一开口121-1被第一紧固螺栓115-1穿过,第一紧固螺栓115-1啮合在第一螺纹插孔113-1中,第二开口121-2被第二紧固螺栓115-2穿过,并且啮合在第二螺纹插孔113-2中。
流体收集器119被设计成接收和排出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流出的流体。为此流体收集器119装配流体接收部分123,该流体接收部分被设计成接收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流出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装配流体排出通道125,此流体排出通道125与流体接收部分123通过流体连接,并且装配到流体收集器119中,以便排出接收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和/或板形空心通道体101是各自一体形成和/或作为金属或者塑料注塑形成。作为替代,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可以具有多个底座,优选为六个底座。
在这种情况下,流体排出通道125沿着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延伸,并且特别设计为横向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的流体流动方向,以便排出流体。流体排出通道125优选为管状或圆柱形并且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方至少部分地延伸。
图2B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横截面,此横截面通过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紧固螺栓115,115-1,115-2。
流体收集器119具有开口121,121-1,121-2,紧固螺栓115,115-1,115-2穿过开口121,121-1,121-2。紧固螺栓115,115-1,115-2接合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以确保流体收集器119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有效连接。流体密封件117装配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和流体收集器119之间,以便在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和流体收集器119之间提供流体密封连接。
流体收集器119具有流体接收部分123,用于接收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流出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具有流体排出通道125,其用于排出流体收集器119中接收的流体。流体排出通道125根据流体流动技术上布置在流体接收部分123上方。
图2C所示为根据第一实施例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横截面图,所述横截面穿过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
流体收集器119装配流体接收部分123,用于接收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流出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具有流体排出通道125,与流体接收部分123相连接,其中流体排出通道125排出流体接收部分123中所接收的流体。
流体接收部分123具有流体接收通道127,相应流体空心通道107上的流体出口111与流体排出通道125相连接。流体接收通道127与流体空心通道107有角度的延伸。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将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的第一流体出口111-1连接到流体排出通道125。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将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的第二流体出口111-2连接到流体排出通道125。
流体接收部分123至少部分地围绕板形空心通道体101。
图3A所示为第二实施例中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立体图。电池支架100上具有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其上装有接收底座103,用来接收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热交换器105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导引流体,此热交换器105并未在图3A中示出。
在图3A中并未示出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装配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紧固螺栓115,115-1,115-2穿过流体收集器119上的开口121,121-1,121-2(在图3A中未示出),并且与相应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啮合在一起,以便精准有效的固定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流体收集器119.
流体收集器119具有流体接收部分123(在图3A中未示出),该流体接收部分123用于接收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流出的流体,并且流体收集器119具有示意图说明的流体排出通道125,来排出流体收集器119接收的流体。流体排出通道125在流体技术上设置在流体接收部分123下方。流体排出通道125一侧具有流体端口129,用于排出来自流体排出通道125的流体。
图3B所示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横截面视图,此横截面延伸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紧固螺栓115,115-1,115-2。
流体收集器119具有开口121,121-1,121-2,其供紧固螺栓115,115-1,115-2穿过。紧固螺栓115,115-1,115-2接合在形成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端面109上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以确保流体收集器119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有效紧固连接。流体密封件117确保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与流体收集器119之间的流体密封连接。
流体收集器119上的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流动技术安装在流体收集器119的流体接收部分123下部。
图3C所示为根据第二实施例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横截面图,此横截面延伸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上。
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流体接收部分,以便接收来自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具有流体排出通道125,与流体接收部分123依据流体技术相连接,流体排出通道以便排出流体接收部分123上接收的流体。
流体接收部分123具有流体接收通道127,127-1,127-2,相应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上的流体出口111,111-1,111-2与流体排出通道125相连接。相应的流体接收通道127,127-1,127-2与相应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成角度地延伸。相应的流体接收通道127,127-1,127-2的侧面有流体开口131,131-1,131-2,其与相应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上的相应流体出口111,111-1,111-2,111-2相对齐。
图4A所示为根据第三实施例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立体图。电池支架100具有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其上具有接收底座103,用于接收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内部安装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用于导引流体,这并未在图4A所示的视图中示出。
流体收集器119被紧固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端面109。此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第一个流体收集部分133-1和第二个流体收集部分133-2,通过流体管套135,依据流体技术连接。
紧固螺栓115,115-1,115-2透过流体收集器119上的开口121,121-1,121-2并且啮合到相应的螺纹插孔113,113-1,113-2,以便能够有效的将流体收集器119固定在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
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流体接收部分123,以便接收来自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上流出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流体排出通道125,以便导引在流体收集器119内接收的流体。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流动技术安装在流体接收部分123的上部。
图4B所显为依据第三实施例与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相连接的流体收集器119的横截面视图,此横截面通过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延伸。
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流体接收部分123,以便接收来自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上流出的流体。流体收集器119上具有流体排出通道125,以便导引在流体收集器内接收的流体,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流动技术与流体接收部分123相连接,安装流体排出通道125是为了导引流体接收部分123接收的流体。
流体接收部分123上具有流体接收通道127,127-1,127-2,相应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上的流体出口111,111-1,111-2与流体排出通道125以及流体技术相连接。流体接收通道127,127-1,127-2与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成角度的延伸。
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的端面109和流体收集器119之间安装了流体密封件117,以便在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和流体收集器119之间形成流体密封连接。
流体接收部分123围绕或者至少部分围绕板形空心通道体101。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支撑车辆中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具有用于支撑电动电池模块的端面(109)和接收底座(103),在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内装配有供流体通过的热交换器(105),以用于调节所述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所述热交换器(105)具有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和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所述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在端面(109)上延伸到第一流体出口(111-1)处,所述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在端面(109)上延伸到第二流体出口(111-2)处;以及
流体收集器(119),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和所述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中流出的流体,所述流体收集器(119)具有:
流体接收部分(123),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和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1-2)中流出的流体,以及
流体排出通道(125),用于导引流体,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技术与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相连接,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紧固在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所述端面(109)上,
其中,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所述端面(109)具有螺纹插孔(113,113-1,113-2),所述螺纹插孔位于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的侧面,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通过紧固螺栓(115,115-1,115-2)插入所述端面的所述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并固定在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所述端面(109)上,
所述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与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平行延伸,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通过所述紧固螺栓(115,115-1,115-2)旋入与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平行的所述端面的所述螺纹插孔(113,113-1,113-2)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覆盖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所述端面(109)或沿着所述端面(109)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装配在所述端面(109)的第一螺纹插孔(113-1)的两侧,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1-2)装配在所述端面(109)的第二螺纹插孔(113-2)的两侧,所述流体收集器(119)具有第一开口(121-1),与所述第一螺纹插孔(113-1)对齐并且供第一紧固螺栓(115-1)穿过,所述流体收集器(119)具有第二开口(121-2),与所述第二螺纹插孔(113-2)对齐并且供第二紧固螺栓(115-2)穿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面(109)和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之间具有至少一个流体密封件(117),用于流体密封连接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和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沿着所述端面(109)延伸和装配,用于沿相对于流体在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中的流动方向的一横向方向排出流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为管状或者圆柱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流动技术装配在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的下部或者依据流体流动技术装配在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的上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至少部分的位于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下部或者上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具有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和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所述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用于将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和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相连接,所述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用于将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1-2)和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依据流体引导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相连接,所述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依据流体引导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1-2)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相对于所述第一流体空心通道(107-1)垂直或成角度延伸,所述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相对于所述第二流体空心通道(107-2)垂直或成角度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依据流体流动技术装配在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的下部,所述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具有第一侧面流体开口(131-1),与所述第一流体出口(111-1)对齐,所述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具有第二侧面流体开口(131-2),与所述第二流体出口(111-2)对齐,所述第一流体接收通道(127-1)与所述第二流体接收通道(127-2)形成在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具有与所述端面(109)的表面平行安装且背离所述端面(109)的外壁,且所述外壁平坦地封闭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的所述流体接收部分(123)为凹槽状,或者至少部分为凹槽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上装配有空心通道,在所述空心通道中形成有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通过挤压方式形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空心通道(107,107-1,107-2)位于所述接收底座(103)的下部并且与所述接收底座(103)热耦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收集器(119)和/或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为一体形成或者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具有多个底层,和/或所述流体收集器(119)和/或所述板形空心通道体(101)由金属或者塑料注塑形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支架(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的一侧具有流体喷嘴(129),以便将流体从所述流体排出通道(125)中排出。
20.一种车辆的冷却系统,具有流体引导的冷却回路,在所述冷却回路中装配有车辆冷却器,以用于冷却车辆驱动,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支架(100),所述电池支架(100)依据流体技术与所述冷却回路实现流体连接,其中,所述热交换器(105)中的流体通过所述冷却回路的至少一部分流出,以便控制至少一个电动电池模块的温度。
CN201810194012.0A 2017-03-09 2018-03-09 车辆电池支架 Active CN1085740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5047.7A DE102017105047A1 (de) 2017-03-09 2017-03-09 Batterieträger für ein Fahrzeug
DE102017105047.7 2017-03-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4068A CN108574068A (zh) 2018-09-25
CN108574068B true CN108574068B (zh) 2021-11-19

Family

ID=632589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194012.0A Active CN108574068B (zh) 2017-03-09 2018-03-09 车辆电池支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574068B (zh)
DE (1) DE1020171050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0117798A1 (de) 2020-07-06 2022-01-13 Webasto SE Temperierungsvorrichtung zum Temperieren einer Batteriekomponente und Batteriegehäuse mit Temperierungsvorrichtung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39955B2 (ja) * 2006-05-11 2011-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パックおよび車両
DE102008014155A1 (de) 2008-03-14 2009-09-17 Magna Steyr Fahrzeugtechnik Ag & Co. Kg Modulares Batteriesystem mit Kühlsystem
DE102009058808A1 (de) * 2009-12-18 2011-06-22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96476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e Fahrzeugantriebsbatterie und Fahrzeugantriebsbatteriebaugruppe mit Kühlvorrichtung
CN103718374B (zh) * 2011-04-15 2017-11-03 约翰逊控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外部热管理系统的电池系统
DE102013209980A1 (de) 2013-05-28 2014-12-04 Behr Gmbh & Co. Kg Wärmeübertrager
DE102014106941A1 (de) 2014-05-16 2015-11-19 Valeo Klimasysteme Gmbh Kühlvorrichtung für ein Batteriepaket
DE102015115609A1 (de) 2015-09-16 2017-03-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Kühlsystem zum Temperieren einer Kraftfahrzeugbatteri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7105047A1 (de) 2018-09-13
CN108574068A (zh) 2018-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49329B (zh) 用于车辆电池模块的电池托架
EP2828921B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vehicle battery, and vehicle battery with cooling device
EP2945217A1 (en) Cooling device for a battery pack
US9874405B2 (en) Heat exchanger
US9318782B2 (en)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for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a battery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temperature control device
CN103650200A (zh) 供电装置
US20180328675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electrical device
CN111480261B (zh) 用于冷却电能存储单元的装置
EP3968441A1 (en) Liquid filled heat exchanger for cylindrical battery cells
CN108574068B (zh) 车辆电池支架
US9695733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a first fluid using a second fluid
CN110366795A (zh) 具有冷却装置的蓄能器和具有蓄能器的机动车
CN102510937A (zh) 用于内燃机的气体冷却器
CN102679794A (zh) 热交换器
CN109075409B (zh) 用于冷却电池的装置及相应的制造方法
US20150107807A1 (en) Heat exchanger
CN114801706A (zh) 组件节点和用于组件节点的组件承载件
DE102017105833B4 (de) Batterieträger für ein Fahrzeug
CN113891834A (zh) 飞行器外蒙皮换热器的初级结构布置、具有这种初级结构布置的飞行器及安装飞行器外蒙皮换热器的方法
DE102017105048B4 (de) Batterieträger für ein Fahrzeug
US11777159B2 (en) Traction battery module for a vehicle
CN111430608B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该电池包的车辆
CN115621601A (zh) 冷却机动车辆的牵引电池的电池单体的装置及牵引电池
KR102141874B1 (ko) 자동차용 인덕션 히터
DK2890944T3 (en) Heat exchanger for a rail heat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