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5707A -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5707A
CN1085707A CN93116217.3A CN93116217A CN1085707A CN 1085707 A CN1085707 A CN 1085707A CN 93116217 A CN93116217 A CN 93116217A CN 1085707 A CN1085707 A CN 10857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neycomb element
scene
protocol conversion
honeycomb
s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311621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5817C (zh
Inventor
詹姆斯·J·弗恩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T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filed Critical American Telephone and Telegraph 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857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57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58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58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6WPBX [Wireless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42229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i.e. services related to one subscriber independent of his terminal and/or 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H04M3/54Arrangements for diverting calls for one subscriber to another predetermined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1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r context of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1091Fixed mobile conver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7/00Arrangements for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switching cent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8Mobile subscrib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3Busy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5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GUI], WWW interface, visual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98Local loop systems, acces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14Backbone network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onitoring And Testing Of Exchange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Sub-Exchange Stations And Push- Button Telephone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为与ISDN站通信配备的诸如PBX之类的交 换机往/从协议变换器发送/接收ISDN信令消 息。协议变换器可与无线蜂窝元现场通信,ISDN协 议与该无线蜂窝元现场通信的协议之间转换消息。 该蜂窝元与移动站建立无线联络,PBX与该蜂窝元 建立联络。该系统利用协议变换器产生和分配令位 请求消息,转接从一个蜂窝元到连接在同一PBX的 另一个蜂窝元的呼叫,还处理漫游用户,允许它们在 本地登记,并使系统内的话务直接接通它们。

Description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系统,具体地涉及可扩增的小型蜂窝状无线电信网的结构。
过去十年,无线电信网迅速发展导致无线电信终端(也称为移动站)价格的大幅度降低。移动站有多种形式,有的安装在汽车上,有的为便携式站,有的为手持式站。蜂窝状原理已容许无线电信总量有大的扩增,它们能乘载在指配的无线电频谱上,而使无线电信用户的数量能有很大的扩增。
虽然在用户设备方面(依靠蜂窝状系统进行通信的无线收发信机)已做到价格大幅度降低,但在用户站之间建立连接所需的中心局设备方面还没有做到价格上类似的下降。尤其是,虽然其内每一用户的成本并不高的大系统已经设计出来,但先有技术中尚无小而价廉、又可扩增的无线蜂窝状交换系统可供使用。然而,在诸如远程服务区的低密度蜂窝状区域,特别希望应用这样的系统。
上述问题可依照本发明来予以解决,其中,一个适度规模的交换系统,例如一个中规模的专用小交换机(PBX),被用作移动式的电信交换局;与先有技术的背离,该系统借助一种结构而适合应用于蜂窝状场合,该结构允许PBX与蜂窝状系统的蜂窝元现场(cell site)相通那样,仿佛这些蜂窝元现场是经由一个应用带外信令的系统与其它的PBX通信那样,这种带外信令系统诸如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通信链路中所应用的那种系统,在下文里称为“带外电话站控制(OTSC)”,其中,带外信令与一个协议变换器(PC)相通信,以在ISDN协议与蜂窝元现场协议之间变换。依照本发明,配备该系统用以自理登记和交接(handoff),以使用户可在一个蜂窝元内从一个定向天线覆盖的区域移动到由另一个定向天线覆盖的区域,并能从一个蜂窝元到另一个蜂窝元。在一个实施例中,外部的用户(漫游用户)可以自行登记,并在该蜂窝状通信系统之内或向外作出呼叫,而且可以接收该系统之外来的呼叫。在一个实施例中,蜂窝元现场(先有技术中存在的蜂窝元现场)从一个插入于ISDN连接的数据链路部分内的协议变换器中接收数据通信;该协议变换器将PBX来的信号从ISDN协议变换至由蜂窝元现场可接受的协议,并将通常为移动交换机指定的一个协议中的蜂窝元现场数据消息从蜂窝元现场协议变换至ISDN协议。这种配置的优点在于,允许PBX建立起蜂窝状连接。实际上,这种连接与PBX已配备的建立ISDN连接是一样的。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个基本速率接口(PRI)载带有多个B信道和一个D信道,它被用来将PBX与一个蜂窝元现场相连接;在这种情况下,协议变换器变换D信道上的消息。多个基本速率接口可以共享在这些接口之一上的一个单一的D信道。其优点在于,该协议变换器只需与小量的数据信道进行通信。其优点还在于,由于已有的PBX、蜂窝元现场协议都被应用,可使研制上的努力减至最小,以致对于协议变换器只需研制有关的软件。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PBX由基本速率接口连接到其它的PBX上。这就允许在由两个不同PBX服务的站之间建立起连接,而这两个不同的PBX是由一个这样的基本速率接口连接的。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PBX是一个System75 DefinityPBX,它是由AT&T公司制造的。这样的一种系统适合于经由基本速率接口的ISDN通信链路与其它的PBX相接口。其优点在于,应用这样一种系统避免了对PBX需要再编程来求得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按照申请人之发明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陆地用户线路也均可连接到PBX上。其优点在于,该PBX因而既可服务于地面站,又可服务于移动站。
这样一种系统的扩增是简捷的。首先,将蜂窝元现场的容量增加至其最大值。然后,在一个PBX的控制下添加上附加的蜂窝元现场。再后,可以添加上另一个PBX及其蜂窝元现场。最后,借助于增加一个控制处理复合体(complex)来控制各PBX和各蜂窝元现场,可以形成一个诸如美国专利4827499中所描述的Autoplex1000系统,或者各PBX可由一个移动通信电信交换机取代,该交换机可与蜂窝元现场直接通信,而无需使用协议变换器。
图1示出本发明的操作的一个方框图;
图2和图3示出建立输入和输出呼叫的诸多步骤的流程与消息图;
图4是交接过程的一个流程与消息图;
图5是处理漫游用户的流程与消息图。
图1示出申请人之发明的操作的方框图。一个蜂窝元现场10经由无线电信道2与一个移动站1进行通信。在这种应用中,蜂窝元现场可使用例如Autoplex系列I ModII蜂窝元现场。如果欧洲全球系统(European Global Systems)对于移动通信(GSM)需要标准协议,则可使用一种不同的蜂窝元现场。该蜂窝元现场10由一个复用器(MUX)35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基本速率接口综合业务数字网(PRI-ISDN)通信信道31、32、33上,这些信道与一个专用小交换机(PBX)30相连接。复用器35从PRI信号中提取D信道,并将这些D信道信号经由数据链路38送往协议变换器20,该协议变换器20经由数据链路39连接到蜂窝状元现场10上。复用器可以使用例如Tellabs公司制造的Crossnet 442型复用器。由NCR公司制造的NCR 3330型(Intel 486型)计算机可用作为协议变换器(PC);NCR计算机配置一个例如UNIX系统的DLPI/HDLC控制器板的接口板,以将两个数据链路端接于协议变换器(PC)上。蜂窝状元现场10通过数据链路39接收其控制信号,并通过该链路传送其响应和其自身始发的数据消息。协议变换器在CCITT Q.931呼叫控制消息组和与一个蜂窝元现场相接口所需要的消息组规定的ISDN控制消息之间进行变换。这后一消息组可以是独占的,或者它可以符合用于无线通信的欧洲GSM标准中规定的一种标准。
PBX30还由线路例如线路42连接到陆地电话站,例如站48;并由一个或多个PRI 41装置将其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其它的PBX44上,后者用于连接到其它的蜂窝元现场上;还由一个或多个PRI装置47将其连接到一个或多个与PBX 30相连接的其它蜂窝元现场;以及还由诸如线路或干线43之类的装置将其连接到一个级5的中心局交换机45上,这中心局交换机45连接到一个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上,以接通由PBX 30和44及中心局45覆盖的直接范围之外的电话和移动站。对级5的中心局可以通过线路装置、一个或多个PRI装置来连接,或者甚至是T载波干线装置来连接;线路接口最本能在一个PBX和一个中心局(尤其是一个较旧的中心局)之间进行通信,并简化了在中心局里记帐的过程。
PBX始终跟踪监视与一个蜂窝元现场目前相关联的全部移动站的忙闲状态。当接收到一个断接信息时,通过从协议变换器(PC)来的一个释放消息,B信道成为可供应用的;这使得B信道及其关联的无线电信道可予应用,并将该移动站的忙闲状态改变到空闲。
图2示出在建立一个无线始发的呼叫过程中由图1所示的协议变换器20行驶的消息和执行的操作。蜂窝元现场10从移动站1接收到一个指示:“移动站想始发呼叫”,还接收到由该始发的移动站拨号的被呼叫用户的号码。蜂窝元现场10给协议变换器20发送消息201,该消息包含有一个呼叫主站识别标记、被呼叫号码和一个表明“哪付定向天线对此呼叫最为适用”的指示。该移动站拾取对应于这最佳定向天线的被接通信道。协议变换器20将该定向天线识别标记变换为合适的D信道39,以在与PBX 30进行通信中使用。如果1个D信道可为所有的PRI服务,使PBX连接到蜂窝元现场,则这种变换就不需要了。然后,协议变换器20传送给PBX 30一个被接通的消息205,该消息包括被呼叫的号码簿的号码和呼叫者的一个识别标记。如图2中操作框206所示,PBX 30选择一个适合于与被识别的定向天线一起使用的B信道,并在D信道38上传送一个用以识别所选定的B信道的呼叫发生消息207。在操作框209中,PC20将B信道识别标记变换为一个无线电话号码,并向蜂窝元现场10传送一个移动接通消息211,以在所选定的B信道与移动站1之间建立通信。蜂窝元现场10在确认这样一种无线电通信建立之后,便向PC 20回送一个话音信道确认消息213。
与此同时,PBX 30一直建立的与另一端的连接,并向PC20传送出一系列呼叫进程消息215,PC 20保持对连接状态的追踪。当该连接建好后,PBX 30向PC 20发送一个告警消息217,以指明“被呼叫用户正被呼叫告警”。呼叫方用户可听到声频音。然后,在操作框219,PBX30检测到该呼叫已应答时,向PC 20传送出一个连接消息221。在操作框223,PC 20响应并记录“这时该连接正处于通话状态”。
图3示出一个无线端接呼叫。操作框301示明,PBX已经接收到一个输入呼叫或一个始发呼叫。该PBX将号码簿的号码变换为合适用于与协议变换器(PC)进行通信的D信道。然后,在操作框305,PBX选择B信道供这个对话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每个PRI只能服务于一个蜂窝元现场地区。但几个PRI可服务于一个地区。然后,该PBX发送一个接通消息307,该消息内含被呼叫主站的识别标记和对此连接要应用的B信道的识别标记。在操作框309,PC20将此B信道号码变换为一个无线电号码,并作为响应而向该PBX回送一个呼叫过程发生消息311。然后,PC 20向蜂窝元现场10传送一个请求“寻呼”通过数据信道39传送的移动通路消息(mo-bile via message)313,蜂窝元现场10对此移动站作寻呼,如果该移动站的响应适当,则向PC 20回送一个寻呼响应消息315。然后,该PC 20向该蜂窝元现场发送一个移动站接通消息319,以请求“在选定的B信道与移动站之间建立起连接”,和“对该连接进行监测以确定被呼叫的移动站是否应答此呼叫”。PC 20还给PBX回送一个告警信息,以指明“呼叫方理应接收到声频振铃音”。在操作框322,当无线收端对此呼叫作出应答时,一个应答消息323从蜂窝元现场10发送到PC 20。PC 20转传一个连接消息325,以请求“PBX实现对被呼叫用户的连接,并去掉声频振铃音的连接”。在完成此任务后,PBX向PC 20回送一个连接确认消息327,并且在操作框329,PC 20记录该连接的通话状态。
通常,PBX连接到一个级5的中心局(终端局)或者连接到一个汇接交换系统或长途交换系统,以容许无线用户能访问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依靠将PBX连接到一个级5的中心局,便可能以十分简捷的方式处理漫游问题。如果一个漫游用户进入由该示例系统的蜂窝元现场所覆盖的区域,并开通其无线电话以实施登记功能,则像先有技术中周知的,该蜂窝元现场向PBX传送出关于漫游用户的信息,该PBX将此信息转送给一中心局。另外,在初始登记“移动站电源开通”之后,可以周期性地进行登记。然后,中心局对PBX初始化,使之能接收该漫游用户的呼叫,并向一个较大的无线系统网通知漫游用户的位置。然后,呼叫从一个本地(home)交换系统转送到正在服务的蜂窝元现场,而每个蜂窝元现场由一个号码簿的号码来标识。对经由一个无线信道或经由一个直接连接的、对于未连接在该PBX上的用户方的呼叫,均由从该PBX到正在控制的中心局之间连接来处理。然后,该中心局可通过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对任一目的站建立连接。对输入呼叫可以作类似的处理,即是将此类呼叫端接至所连接的中心局上,通过对PBX的一个连接来完成接通,该PBX直接地或经由一个无线电信道对连接到该PBX上的一个线路作出一个连接。
利用任一个标准中心局的PBX传输和信令装置,可将中心局连接到PBX上。在PBX与中心局之间应用一个共用信道信令配置,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图4是示出从一个蜂窝元现场交换无线通信过程的流程图。每一蜂窝元现场的每个定向天线都具有一个号码簿号码。在此情况下,我们示出从蜂窝元现场10选定的天线交换到蜂窝元现场9选定的天线。蜂窝元现场10,或者恰当地说是其定向天线,具有号码簿号码777-7000,而蜂窝元现场9,或者恰当地说其定向天线,具有号码簿号码888-8000。移动电话机具有号码簿号码713-1100。蜂窝元现场10承认,从移动电话机713-1100(也即移动站1)来的无线电信号的强度已跌落到一个上界阈值之下,而该阈值假设是进行交换所希望的。蜂窝元现场10给各自相邻的蜂窝元现场发送一个消息,请求对这特定的移动电话机测量信号强度。这消息是定位消息,它标识出该移动站1当前正在传输所在的无线电信道。
在这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定位消息送往PC 20,作为一个常规的移动无线电定位消息。PC 20(在操作框402)向各相邻蜂窝元现场的每一个所关联的PC发送一个X.25消息。与蜂窝元现场9相关联的、适用的PC也即PC8,接收到此消息,并向蜂窝元现场9发送定位请求。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由AT&T公司的ISDN PRI实施为X.25消息路由提供的广播能力可用于产生多个对话期间,用以向多个目的站传送该定位请求消息。这多个对话期间可用来对各相邻蜂窝元现场产生多个消息。实际上,这种配置为全部相邻蜂窝元现场发送消息提供出所需的包交换。
这定位请求消息按如下方式分配。每个PC经由一个X.25永久虚拟电路连接到所有的相邻蜂窝元上,这些蜂窝元都是交接中的可能目标。这种设施能方便地被实施,例如,应用一个AT&T U-niprism卡作为协议变换器的一个部分。该蜂窝元现场经由其LAPC连接,向其所连接的协议变换器发送信号(图1中蜂窝元现场10的连接39)。此LAPB消息由协议变换器应用来产生ISDN消息并借肋X.25永久虚拟电路传送到其每一个相邻蜂窝元现场,该LAPB消息通过一个或多个ISDN D信道链路传送。
蜂窝元现场9执行信号强度测量,并向其协议变换器PC 8回送一个定位响应消息。协议变换器PC 8回送一个定位响应消息。协议变换器PC 8将此定位响应消息转送给协议变换器20。协议变换器20从接收上述阈值信号的全部相邻蜂窝元现场上接收到各测量值,并从中选择一个具有足够信号强度的蜂窝元现场。
进行交接的最后一些步骤依照任一种常规交接程序的原则来执行,要考虑到使用协议变换器PC 8和PC 20,可以在由蜂窝元现场产生或接收的消息与由PBX或其它交换系统产生或接收的消息之间进行了变换。在本实施例中,这些步骤示明于图4中的其余部分上。在这种情况下,假定为交换所选定的蜂窝元现场是蜂窝元现场9。PC 20给PBX 30发送一个请求消息,以在两个B信道之间建立一个呼叫转移配置,两个B信道其中一个正由移动站1在其上通信的特定的B信道,另一个是由号码簿号码888-8000标识的蜂窝元现场9上基本速率接口的B信道。呼叫转移配置可使得当移动无线电台一被再调谐好就能迅速地与蜂窝元现场9进行随后的一个新连接。该PBX在对蜂窝元现场9的基本速率接口中选择一个B信道(在本情况下是B信道501),并经由与其关联的协议变换器向蜂窝元现场9发送一个接通消息。协议变换器PC 8给蜂窝元现场9传送一个交接请求消息,请求将目前在B信道500上传送的移动站1(由号码簿号码713-1100标识出)转移到一个PRI的信道,以便对蜂窝元现场9所关联号码簿号码进行访问。PC 20对蜂窝元现场9的特定通道501发送一个接通请求,以进行接通。该接通请求由协议变换器PC 8变换到一个对信道501的交接请求。作为对交接请求确认的响应(图中未示出),PC20给蜂窝元现场10发送一个交接指令,以使得移动站1再调谐至信道501。当该移动站1已被再调谐和移动信号在新信道上被检测到时,蜂窝元现场9响应确认消息以识别出该移动站1和新信道号码(在本情况下假定为信道501)。在再调谐成功地完成后,相对于基本速率接口信道B1,从蜂窝元现场10给PX 20发送一个挂机消息,且该挂机消息传送到PBX 30。然后,PBX 30改变呼叫转移配置以为该呼叫到对蜂窝元现场9制定路由。
另一方面,还能应用于会议连接,其中蜂窝元现场9和蜂窝元现场10两者同时都连接到另外的对话方;这为较平稳的过渡创造了条件,但较为费钱。
在这一具体实施例中,一个PBX可用来控制各个交接,然而,在另一些实施中,可以使用一个中心局,例如中心局45。还应指出,另一个PBX,例如PBX 44,可通过一个或多个基本速率接口连接到PBX 30上,且PBX 44可被连接到交接目标蜂窝元现场。在这一情况下,每当一个目标蜂窝元现场被连接到另一个PBX时,在协议变换器与它们所相关的PBX之间的消息还必须传送到其它的PBX,以将消息传送到它们相关的协议变换器。
为了确保对被转移的呼叫记帐于当事方,对于所有的转移呼叫采用被叫方付费,以将计费与移动站的号码簿号码相联系,而不是与交接的蜂窝元现场的号码簿号相联系。
图5示出对漫游用户登记的过程和对于此类移动站的呼叫处理。在这一具体情况下,该漫游用户具有号码簿号码700-979-5400。数字700标识移动站为一漫游用户。当从一个移动站最初接收到一个登记请求时(这发生在该移动站开通其电源时),一个自动登记请求蜂窝元现场10传送到其相关的PC 20。该PC 20对此移动站进行核查,核查它在该蜂窝元现场10中是否已被登记,如果未曾登记,则发送一个消息给PBX 30,表明所对于700-979-5400的呼叫应转送到777-7000;即蜂窝元现场10的号码簿号码。此外,PBX核查700-979-5400是否在其漫游用户表上,如果不是,则发送一个消息给一个集中的“700”局数据库,以检验该漫游用户700-979-5400是一个有效的漫游用户,此时对它可提供服务,并将该漫游用户的当前位置(蜂窝元现场的号码簿号码)通知一集中的“700”局数据库。PBX 30发送一个有效消息给协议变换器20以作响应,表明哪一个协议变换器登记了该移动站。该有效消息包括有该移动站的序列号码。
响应公共电话交换网络来的输入呼叫,借助“700”局数据库,该呼叫正被完成传送,此个呼叫在PBX 30中被接收。PBX30发送一个接通消息给蜂窝元现场10(号码簿号码777-7000),以为700-979-5400传送该呼叫,并对正在供该消息使用的B信道作出标识,为B信道8。PC 20给蜂窝元现场10发送一个寻呼请求消息,以寻呼移动站700-979-5400。该移动站的序列号(根据登记,它先前被记录下了)作为寻呼消息的一部分,被发送出去。该寻呼响应返送到PC 20,PC 20再发送一个告警消息给PBX 30,使得PBX 30回送一个声频音给呼叫方,并为移动站700-979-5400发送一个接通消息给蜂窝元现场10。当该移动站应答时,一个应答消息从蜂元现场10发送到PC 20,PC 20传送一个连接消息给PBX 30,PBX 30完成此连接,并向PC20回送一个连接确认消息。
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依靠查询集中的“700”局数据库,每当对一漫游用户有一个呼叫时,将外部呼叫转送给该漫游用户,以供漫游用户和具有“跟随我”服务的用户应用。于是,从公共电话交换网络来的呼叫均简直地被转送给该漫游用户。由于该漫游用户已在PBX中登记,所以由该PBX服务的各蜂窝元现场之一来的各呼叫均直接地连接至该漫游用户。
对于此种系统的扩增是很简捷的。首先,将蜂窝元现场的容量增加至其最大值。然后,在一个PBX的控制下添加上附加的蜂窝元现场。再后,可添加上另一个PBX,并连同其各蜂窝元现场。最后,借助于加上一个控制处理复合体来控制各PBX和各蜂窝元现场,可以形成一个诸如美国专利U.S.4827499中所描述的Autoplex1000系统,或者各PBX可由一个移动通信电信交换系统取代,此种交换系统可与各蜂窝元现场直接通信而不需应用一个协议变换器。
这种系统的一个优点是对PBX所要求的功能比较简单。由于在PBX上能较容易地提供出先进的功能,所以应用在先有技术中实质上已经熟知的那些同样的方法,可以增强此PBX的功能来控制各交接。
这个具体的实施例已示例出ISDN协议和对于PBX从而可与协议变换器和蜂窝元现场接口,就如同这些都是对PBX的普通连接。对于容许带外信令用于控制电话站使之方便地端接至PBX上的任一种其它配置,也能是满足此个要求的。
还应理解到,上面的描述仅是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此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可能设想出许多其它的配置,但都偏离不开本发明的范畴。因此,本发明仅受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限定。

Claims (20)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电信交换系统(交换机);
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
协议变换装置,在一个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与一个带外电话站控制(OTSC)协议之间作变换,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用以对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发出信令和接收该现场来的信号;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多个通信链路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数据链路装置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交换系统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OTSC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OTSC协议信令信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所控制协议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以便控制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蜂窝元现场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场控制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OTSC协议信令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交换系统。
2.一个无线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自动专用小交换机(PBX);
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
协议变换装置,在一个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与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协议之间变换,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用以对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所发出信令和从该蜂窝元现场接收信号,所述的ISDN协议用以对ISDN站发出信令和接收该站来的信号;
所述的PBX由多个通信链路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所述的PBX由数据链路装置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PBX对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和接收ISDN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ISDN信令消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控制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以便控制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蜂窝元现场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所控制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OTSC协议信令消息,以传送至所述的PBX。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个通信链路包含有一个ISDN基本速率接口(PRI)的B信道,而所述的PBX与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之间的数据链路装置是一个所述的PRI的D信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陆地用户线路连接至所述的PBX,用以与由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服务的移动站进行通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BX可经由一个中心局交换系统连接到一个公共交换电话网络上。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BX可连接到另一个PBX,而所述的另一个PBX服务于另一个蜂窝元现场,其中,可连接到所述的PBX的各用户均可连接到与所述的另外的PBX相连接的各用户。
7.寻呼由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服务的一个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一个电信交换系统处接收一个输入呼叫;
从所述的交换系统传送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接通消息;
在所述的协议变换器内将所述的接通消息变换成一个寻呼消息;
将所述的寻呼消息从所述的协议变换器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交换系统是一个自动专用小交换机(PBX)。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SDN消息通过一个基本速率接口(PRI)的D信道发送。
10.控制由一个电信交换系统和一个蜂窝元现场服务的无线呼叫的方法,所述的蜂窝元现场和所述的电信交换系统依靠交换信令消息进行信令信息通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照第一协议发送来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的第一信令消息;
按照第二协议发送来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的第一信令消息;
将所述的第一信令消息变换为所述的第二协议,以传送到所述的电信交换系统;以及
将所述的第二信令信息变换为所述的第一协议,以传送至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协议是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协议。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信交换系统是一个自动专用小交换机(PBX)。
13.一种无线电信系统,用以对多个蜂窝元现场中从其中一个到另一个的呼叫进行交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电信交换系统(交换机);
多个无线蜂窝元现场;
协议变换装置,在一个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与一个带外电话站控制(OTSC)协议之间作变换,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用以对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发出信令和从该蜂窝元现场接收信号;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多个通信链路连接到每一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所述的交换系统由数据链路装置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连接到每一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交换系统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OTSC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OTSC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协议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以便控制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交换系统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OTSC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OTSC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协议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交换系统;
其中,一个所述的无线蜂窝元现场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给多个所述的无线蜂窝元现场发送本地请求消息,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从多个所述的无线蜂窝元现场接收定位响应消息,或者借助于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或者借助于发送空位请求的蜂窝元现场,选择出一个交接的蜂窝元现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产生许多定位请求消息,以询问多个无线蜂窝元现场。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TSC协议是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协议。
16.一种无线电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电信交换系统(交换机);
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及
协议变换装置,在一个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与一个带外电话站控制(OTSC)协议之间作变换,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用以对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发出信令和接收该蜂窝元现场的信号;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多个通信链路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数据链路装置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连接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交换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OTSC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OTSC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以便控制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蜂窝元现场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蜂窝元现场所控制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所控制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OTSC协议信令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交换系统;
其中,所述蜂窝元现场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一个登记请求,用以启动一个过程,用以判定所述的登记请求是否代表一个漫游用户;
其中,响应的登记请求是代表一个漫游用户的判定,由所述的协议通话启动一个过程,用以通知给一个漫游用户数据库“将传送出所述登记请求的移动站的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判定所述的登记请求是否代表一个漫游用户。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一个漫游用户被登记在所述的交换系统中,其中,在所述的交换系统中始发的并端接到所述的漫游用户的呼叫被接通而无需询问所述的漫游用户数据库。
19.一种无线电信系统,用以对许多蜂窝元现场中从一个到另一个的呼叫进行交接,包括:
一个电信交换系统(交换机);
许多无线蜂窝元现场;
协议变换装置,在一个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与一个带外电话站控制(OTSC)协议之间作变换,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用以对一个无线蜂窝元现场发出信令和接收该蜂窝元现场的信号;
所述的交换系统由多个通信链路连接到每一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所述的交换系统由数据链路装置经由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连接到每一个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交换系统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发送OTSC协议信令消息,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OTSC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蜂窝元现场协议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以便控制所述的蜂窝元现场;
其中,所述的蜂窝元现场发送蜂窝元现场控制协议信令消息给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而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将所述的蜂窝元现场所控制协议信令消息变换为OTSC协议信令消息,以传送到所述的交换系统;
其中,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与所述的协议变换装置的组合利用OTSC协议信令消息以对所述的交换系统发出信令可完成在一些所述的蜂窝元现场之间的呼叫交接。
20.根据权利要求19中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OTSC协议是一个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协议。
CN93116217A 1992-08-11 1993-08-04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17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92838692A 1992-08-11 1992-08-11
US07/928,386 1992-08-11
US99831092A 1992-12-30 1992-12-30
US07/998,310 1992-12-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5707A true CN1085707A (zh) 1994-04-20
CN1055817C CN1055817C (zh) 2000-08-23

Family

ID=271299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93116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5817C (zh) 1992-08-11 1993-08-04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EP (1) EP0583137B1 (zh)
JP (1) JPH06217363A (zh)
CN (1) CN1055817C (zh)
AT (1) ATE167348T1 (zh)
CA (1) CA2097351C (zh)
DE (1) DE69319035T2 (zh)
FI (1) FI93352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87C (zh) * 1994-03-22 2002-01-02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多模式无线电话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8590A (en) * 1993-11-01 2000-07-11 Omnipoin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mobile controlled handoff and link maintenance in 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
FI97595C (fi) * 1994-01-04 1997-01-1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 ja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n tukiasema
EP0688140A3 (de) * 1994-06-15 1999-11-24 Informatikzentrum der Sparkassenorganisation GmbH Verfahren zur sicheren Übertragung der Rufnummer eines rufenden Teilnehmers und zur verschlüsselten Übertragung von Daten
US5666399A (en) * 1995-03-31 1997-09-09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providing communication features to different types of wireless telephones via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witching systems
SE516556C2 (sv) * 1995-04-24 2002-0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Förfarande och anordning i ett telesystem
GB2301755B (en) * 1995-06-02 2000-01-12 Dsc Communications Multiline wireless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GB2301756B (en) * 1995-06-02 2000-01-19 Dsc Communications Multi-channel digital data transmission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EP0760587A1 (de) * 1995-08-25 1997-03-05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Funkteilnehmeranschluss unter Verwendung eines hybriden Glasfaser-Koaxialkabel-Breitband-Anschlussnetzes
DE19531999A1 (de) * 1995-08-30 1997-03-06 Siemens Ag Mehrzellenfunksystem mit PBX-Peripheriebaugruppen
KR100203355B1 (ko) * 1996-05-28 1999-06-15 유기범 발신 전용 휴대 전화 시스템
KR100222734B1 (ko) * 1996-07-15 1999-10-01 유기범 발신 전용 휴대 전화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사설 교환기용 무선 정합 장치
FI974089A (fi) 1997-10-29 1999-04-30 Nokia Telecommunications Oy Menetelmä PSTN-merkinantosovituksen suorittamiseksi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ssä
FI980382A (fi) 1998-02-19 1999-08-20 Nokia Networks Oy Tietoliikennejärjestelmä ja menetelmä ISDN-vaihdeliittymän järjestämis eksi
KR20010069174A (ko) * 2000-01-04 2001-07-23 임종관 발신자와 수신자간의 전화통화 장치 및 방법
JP2002354529A (ja) * 2001-05-29 2002-12-06 Hitachi Telecom Technol Ltd ローミング制御方式
US7756122B2 (en) * 2003-05-12 2010-07-13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seamless global roaming using an all-IP network
US7822416B2 (en) * 2003-05-12 2010-10-26 Alcatel-Lucent Usa Inc.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llowing global roaming between devices supported by different protocol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5010A (en) * 1983-05-05 1984-10-02 At&T Bell Laboratories High density cellula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s
US4984290A (en) * 1988-08-04 1991-01-08 Motorola,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s in a cellular radiotelephone system
US5040237A (en) * 1989-03-31 1991-08-13 E. F. Johnson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 alternate home channel for a land mobile transmission trunke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806591B2 (ja) * 1990-02-08 1998-09-30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無線電話システムの着信方式
WO1993020642A1 (en) * 1992-04-03 1993-10-14 Motorol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rvicing wireless subscribers in a wireline environment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87C (zh) * 1994-03-22 2002-01-02 诺基亚流动电话有限公司 多模式无线电话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0583137B1 (en) 1998-06-10
CA2097351A1 (en) 1994-02-12
CN1055817C (zh) 2000-08-23
DE69319035D1 (de) 1998-07-16
EP0583137A2 (en) 1994-02-16
EP0583137A3 (en) 1994-09-14
DE69319035T2 (de) 1998-11-19
ATE167348T1 (de) 1998-06-15
FI933521A0 (fi) 1993-08-10
CA2097351C (en) 1999-09-07
FI933521A (fi) 1994-02-12
JPH06217363A (ja) 1994-08-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40613A (en) Architecture for a cellula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5920815A (en) Personal phone number system
CA2230041C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to a subscriber of a private wireline network
AU724375B2 (en) Use of ISDN to provide wireless office environment connection to th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US551324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ultimate making of wireless data transfers
EP0589619A2 (en) Architecture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5707A (zh) 蜂窝状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
CN1111472A (zh) 转接无线电话呼叫的方法和设备
JP3350175B2 (ja) 小型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US6021138A (en)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for a private automatic branch exchange
US5794143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the ultimate making of wireless calls to unavailable wireless telephones
US5999810A (en) Architecture for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US7149542B2 (en) Method and network element for connecting a subscriber to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CN1158207A (zh) 通信系统和呼叫建立方法
US6631275B1 (en) Method for accelerating call establishment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JPS5881352A (ja) 広域携帯電話方式
AU723323B2 (en) Procedure to improve the capacity of a V5 interface in a wireless local loop environment
JPS61154232A (ja) 移動通信方式
JPH0374980B2 (zh)
JPS6327195A (ja) 広域ペ−ジング交換方式
KR19980030938A (ko) 코드분할다중접속방식(cdma)의 마이크로시스템 및 그 호처리 방법
JPH04137831A (ja) Isdnの加入者系・移動電話システム
JPH01253327A (ja) 無線呼出方式
MXPA99005576A (en) Use of isdn to provide wireless office environment connection to the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JPH02262731A (ja) 移動通信における制御方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